论还丹第十三
吕祖曰: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始于还丹,所谓「还丹」者何也?
钟祖曰:所谓丹者,非色也,红黄不可以致之;
所谓丹者,非味也,甘和不可以合之。
丹乃丹田也,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
精中生气,气在中丹;
气中生神,神在上丹;
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丹。
奉道之士,莫不有三丹。然而气主于肾,未朝于中元;神藏于心,未超于上院。所谓精华不能返合,虽三丹终成无用。
吕祖曰:玄中有玄,一切之人,莫不有命,
命中无精,非我之气也,乃父母之元阳;
无精则无气,非我之神也,父母之元神。
所谓精气神,乃三田之宝,如何可得,常在于上中下三宫也?
钟祖曰:肾中生气,气中有真一之水,使水复还于下丹,则精养灵根,气自生矣;
心中生液,液中有正阳之气,使气复还于中丹,则气养灵源,神自生矣。
集灵为神,合神入道,以还上丹,而后超脱。
吕祖曰:丹田有上中下,还者,既往而有所归。还丹之理,奥旨深微,敢请细说。
钟祖曰:有小还丹,有大还丹,
有七返还丹,有九转还丹,
有金液还丹,有玉液还丹,
有以下丹还上丹,有以上丹还中丹,有以中丹还下丹,
有以阳还阴丹,有以阴还阳丹,
不止于名号不同,亦以时候差别,而下手处各异也。
吕祖曰:所谓小还丹者何也?
钟祖曰:小还丹者,本自下元,下元者,五脏之主,三田之本。
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既相生也,不差时侯,当生而引未生,如子母之相爱也。
以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既相克也,不失分度,当克而补未克,如夫妇之相合也。
气液转行,周而复始。
自子至午,阴阳当生;
自卯至酉,阴阳当停。
凡一昼一夜,复还下丹,循环一次,而曰小还丹也。
奉道之士,于中采药进火,以成下丹,良由此矣。
吕祖曰:小还丹既已知矣,所谓大还丹者何也?
钟祖曰:龙虎相交而变黄芽,抽添铅汞而成大药。
玄武宫中,金晶纔起;
玉京山下,真气方升。
走河车于岭上,灌玉液于中衢。
自下田入上田,自上田复下田。
后起前来,循环已满,曰大还丹也。
奉道之士,于中起龙虎而飞金晶,养胎仙而生真气,以成中丹,良由此矣。
吕祖曰:大还丹既已知矣,所谓七返还丹,九转还丹者何也?
钟祖曰:五行生成之数,五十有五。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一、三、五、七、九,阳也、共二十五;
二、四、六、八、十,阴也,共三十。
自肾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则五行生之数也,三阳而二阴;
自肾为始,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则五行成之数也,三阴而二阳。
人身之中,共有五行生成之道:
水为肾,而肾得一与六也;
火为心,而心得二与七矣;
木为肝,而肝得三与八矣;
金为肺,而肺得四与九矣;
土为脾,而脾得五与十矣。
每脏各有阴阳:
阴以八极而二盛,所以气到肝,而肾之余阴绝矣,气到心,太极而生阴,以二在心而八在肝也。
阳以九尽而一盛,所以液到肺,而心之余阳绝矣,液到肾,太极而生阳,以一在肾而九在肺也。
奉道之士,始也交媾龙虎,而采心之正阳之气,正阳之气,乃心之七也,七返中元而入下田,养就胎仙,复还于心,乃曰七返还丹也。
二八阴消,真气生而心无阴,以绝二也;大药就而肝无阴,以绝八也。既二八阴消,而三九阳可长。肝以绝阳助于心,则三之肝气盛矣。七既还心以绝肺液,而肺之九,转而助心,则三九之阳长,九转还丹也。
吕祖曰:七返者,以其心之阳,复还于心,而在中丹;
九转者,以其肺之阳,本自心生,转而复还于心,亦在中丹。
七返九转,既已知矣,所谓金液玉液,上中下相交,阴与阳往复而还丹者何也?
钟祖曰:前贤往圣,多以肺液入下田,曰金液还丹;心液入下田,曰玉液还丹。此论非不妙矣,然而未尽玄机。
盖肺生肾,以金生水,金入水中,何得谓之还丹?
肾克心,以水克火,水入火中,何得谓之还丹?
金液乃肺液也,肺液为胎胞,含龙虎,保送在黄庭之中,大药将成,抽之肘后,飞起肺液,以入上宫,而下还中丹,自中丹而还下田,故曰「金液还丹」也。
玉液乃肾液也,肾液随元气以上升,而朝于心,积之而为金水,举之而满玉池,散而为琼花,炼而为白雪。若纳之自中田而入下田,有药则沐浴胎仙。若升之,自中田而入四肢,炼形则更迁尘骨,不升不纳,周而复始,故曰「玉液还丹」也。
阴极阳生,阳中有真一之水,其水随阳上升,是阴还阳丹也;
阳极阴生,阴中有正阳之气,其气随阴下降,是阳还阴丹也。
补脑炼顶,以下还上;
既济浇灌,以上还中;
烧丹进火,以中还下;
炼质焚身,以下还中。
五行颠倒,三田返复,互相交换,以至炼形化气,炼气成神,自下田迁而至中田,自中田迁而至上田,自上田迁而出天门,弃下凡躯,以入圣流仙品,方为三迁功成,自下而上,不复更有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