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验第十八
吕祖曰:嫌者病,而好道之人,求无病而长安;
怕者死,而好道之人,若不死而长生。
举世人在世中,好道之人,欲升仙而游物外;
举世人在地上,好道之人,欲超丹而入洞天。
所以甘劳苦、守贫贱,
游心在清淡潇洒之中,
潜迹于旷野荒僻之地,
一向行持,不知功之深浅,
法之交换,难测改易之早晚。
所谓下功之后,证验次序如何?
钟祖曰:苦志行持,终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盖奉道之人,不从明师,所受非法。
依法行持,终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盖奉道之人,不知时候,所以不成。
若遇明师而得法,行大法以依时,何患验证不有乎?
吕祖曰:所谓「法」者有数乎?
所谓「时」者有数乎?
钟祖曰:「法」有十二科:
匹配阴阳 第一, 聚散水火 第二,
交媾龙虎 第三, 烧炼丹药 第四,
肘后飞金晶 第五, 玉液还丹 第六,
玉液炼形 第七, 金液还丹 第八,
金液炼形 第九, 朝元炼 第十,
内观交换 第十一, 超脱分形 第十二。
其「时」则
年中法天地阴阳升降之宜,
月中法日月往来之数,
日中有四正八卦、十干十二支、一百刻,六千分,依法区分。
自一日之后,证验次序,以致脱质升仙,无差毫末。
始也,淫邪尽罢,外行兼修,凡采药之次,金精充满,心境自除,以煞阴鬼;
次心经上涌,口有甘液;
次阴阳击搏,时时腹中闻风雷之声;
次魂魄不定,梦寐多有恐悸之境;
次六腑四肢,或生微疾小病,不疗自愈;
次丹田自暖,形容清秀;
次居暗室,目有神光;
次梦中雄勇,物不能害,人不能欺,或如抱得婴儿归;
次金关玉琐封固,绝梦泄遗漏;
次鸣雷一声,关节通连,惊汗四溢;
次玉液烹漱,以成凝酥 (音苏);
次灵液成膏,渐畏腥膻,以充口腹;
次尘骨将轻,而变神室,出趁奔马,行止如飞;
次对境无心,而绝嗜欲;
次真气入物,可以疗人疾病;
次内观明朗,而不暗昧;
次双目童人如点漆,皱脸重纾,绀 (音干)发再生,已老者永驻童颜;
次真气渐足,而似常饱,所食不多,饮酒无量,终不见醉;
次身体光泽,神气秀媚,圣丹生味,灵液透香,真香异味,常在口鼻之间,人或知而闻之;
次目?百步而见秋毫;
次身体之间,旧痕残靥 (音叶),自然消除,涕泪涎汗,亦不见有;
次胎完气足,以绝饮食;
次内志清高,合乎太虚,凡情凡爱,心境自绝,下尽九虫,上死三尸;
次魂魄不游,以绝梦寐,神彩精爽,更无昼夜;
次阳精成体,神府坚固,四体不畏寒暑;
次生死不能相干,而坐忘内观,以游华胥神仙之国,女乐楼台,繁华美丽,殆非人世所有也;
次功满行足,阴功报应,密授三清真箓,阴阳变化,预知人事,先见灾福;
次触目尘冗,厌与往还,洁身静处,胎仙可现,身外有身,是为神圣;
次真气纯阳,吁呵可干外汞;
次胎仙常欲腾飞,祥光生于卧室;
次静中时闻乐声;
次常人对面,虽彼富贵之徒,亦闻腥秽,盖凡骨俗体也;
次神彩自可变移,容仪成仙姿可比玉树,异香透出金色;
次行止去处,常有神祇,自来朝现,驱用指呼,一如己意;
次静中外观,紫霞满目,金光罩体;
次身中忽火龙飞,或玄鹤起,便是神灵,脱凡骨而超俗流,乃曰超脱;
次超脱之后,彩云缭绕,瑞气纷纭,天雨奇花,玄鹤对飞,异香散而玉女下降,授天书紫诏。既毕,仙冠仙衣之属具备,节制威仪,前后左右,不可胜纪,相迎相引,以返蓬莱,于紫府朝见太微真君,契勘乡原名姓,校量功行等殊,而于三岛安居,乃曰「真人仙子」。
吕祖曰:今日特蒙尊师,开说希夷大理,天地玄机,不止于耳目清明,精神秀媚。残躯有托,终不与粪壤同类。
然知之者未必能行,行之者未必能得。
念生死事大,时光迅速,虽知妙理,未得行持,终不成功,与不知无异。
敢请指教交会之时,行持之法,如何下手?如何用功?
钟祖曰:仆有《灵宝毕法》,凡十卷、一十二科,中有六义:
一曰 金诰, 二曰 玉书, 三曰 真元,
四曰 比喻, 五曰 真诀, 六曰 道要。
包罗大道,引喻三清。
指天地阴阳之升降为模范,
将日月精华之往来为法则,
实五仙之旨趣,
乃三成之规式。
当择日而授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