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地第三

吕祖曰:所谓「天地之机」,可得闻乎?

钟祖曰:天地之机,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以得长久坚固,未尝轻泄于人也。

吕祖曰:天地之于道也,如何谓之运用之机?如何谓之行持之机?运用如何起首?行持如何见功?

钟祖曰:大道既判而有形,因形而有数。
天得干道,以一为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
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
阳升阴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而起首有时,见功有日。

吕祖曰:天得干道,所用者阳也。阳主升,何以交于地?
地得坤道,所用者阴也。阴主降,何以交于天?
天地不交,阴阳如何得合?
阴阳不合,乾坤如何作用?
乾坤既无作用,虽有起首之时、见功之日,大道如何可得也?

钟祖曰:天道以干为体,阳为用,积气在上;
地道以坤为体,阴为用,积水在下。
天之行道,以干索
(音色)于坤。
一索之而为长男,长男曰

再索之而为中男,中男曰

三索之而为少男,少男曰

是此天交于地,以干道索坤道,而生
三阳
及乎地之行道,以坤索于干。
一索之而为长女,长女曰

再索之而为中女,中女曰

三索之而为少女,少女曰

是此地交于天,以坤道索干道,而生
三阴
三阳交合于三阴而万物生,
三阴交合于三阳而万物成。
天地交合,本以乾坤相索,而运行于道。
乾坤相索而生六气,
六气交合而分五行,
五行交合而生成万物。

方其干道下行,三索既终,其阳复升,阳中藏阴,上还于天;
坤道上行,三索既终,其阴复降,阴中藏阳,下还于地。
阳中藏阴,其阴不消,乃曰真阴。真阴到天,因阳而生,所以阴自天降,阴中能无阳乎?
阴中藏阳,其阳不灭,乃曰真阳。真阳到地,因阴而发,所以阳自地升,阳中能无阴乎?
阳中藏阴,其阴不消,复到于地;
阴中藏阳,其阳不灭,复到于天。
周而复始,运行不已。交合不失于道,所以长久坚固者如此。

吕祖曰:天地之机,运行于道,而得长久,乃天地作用之功也。惟人也,虽有聪明之性,留心于清净,欲奉行大道,小则安乐延年,中则长生不死,大则脱质升仙。如何作用,运行大道,法动天机,而亦得长久坚固,浩劫长存?

钟祖曰:大道无形,因彼之所得而为形;
大道无名,因彼之所有而为名。
天地得之,而曰「干道坤道」;
日月得之,而曰「阴道阳道」。
人得之朝廷,则曰「君臣之道」;
闺门则曰「夫妇之道」;
乡党则曰「长幼之道」;
痒序则曰「朋友之道」;
室家则曰「父子之道」。
是见于外者,莫不有道也。

至于父母交会,其父则阳先进,而阴后行,以真气接真水,心火与肾水相交,炼为精华,精华既出,
逢母之阴,先进以水,涤荡于无用之处;
逢母之阳,先进以血,承受于子宫之前。
精血为胞胎,包含真气,而入母子宫,积日累月,真气造化成人,如天地行道,乾坤相索,而生三阴三阳。
真气为阳,真水为阴。阳藏水中,阴藏气中。
气主于升,气中有真水;
水主于降,水中有真气。
真水乃真阴也,真气乃真阳也。
真阳随水下行,如干索于坤:上曰「震」,中曰「坎」,下曰「艮」。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上而下,震为肝,坎为肾,艮为膀胱;
真阴随气上行,如坤索于干:下曰「巽」,中曰「离」,上曰「兑」。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下而上,巽为胆,离为心,兑为肺。
形象既备,数足离母。既生之后,元阳在肾。
因元阳而生真气,真气朝心;
因真气而生真液,真液还元。
上下往复,若无亏损,自可延年。
如知时候无差,抽添有度,自可长生;
若造作无倦,修持不已,阴尽阳纯,自可超凡入圣。

此乃天机深造之理,古今不传之事。
公若信心而无犹豫,名利若枷杻,恩爱如寇,避疾病若怕死亡之难,防失身于别壳,虑透灵于异类。
委有清净之志,当且杜其根源,无使走失元阳,耗散真气。
气盛而魂中无阴,阳壮而魄中有气. 一升一降,取法无出乎天地;
一盛一衰,往来亦似于日月。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