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交换第九 (集阳神 摩天火 交换仙凡真空 人间天上华胥国)
金诰曰:大道本无体,寓于气也,道大无外,无物可容;
大道本无用,运于物也,其深莫测,无理可究。
以体言道,道始有内外之别;
以用言道,道始有观见之基。
观乎内,而不观乎外,外无不究,而内得明矣;
观乎神,而不观乎形,形无不备,而神得见矣。
真源曰:以一心观万物,万物不谓之有余;
以万物挠一气,一气不谓之不足。
一气归一心,心不可为物之所夺;
一心运一气,气不可为法之所役。
心源清彻,一照万破亦不知有物也;
气战刚强,万感一息亦不知有法也。
物物无物,以还本来之象;
法法无法,乃全自得之真。
此喻曰:以象生形,因形立名。有名则推其数,有数则得其理。盖高上虚无,无物可喻。所可比者,如人之修炼。节序无差,成就有次。和之气,凝而不散。至虚真性,恬淡无为。神合乎道,归于自然。当此之际,以无心为心,如何谓之应物?以无物为物,如何谓之用法?真乐熙熙,不知己之有身。渐入无为之道,以入希夷之域,斯为入圣超凡之客。
真诀曰:此法合道,有如常说存想之理,又如禅僧入定之时。
当择福地置室,跪礼焚香,正坐盘膝,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
午时前微微升身,起火炼气。
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烧丹。
不拘昼夜,神清气和,自然喜悦。
坐中或闻声莫听,见境勿认,物境自散。
若认物境,转加魔障。魔障不退,急急向前以身微敛,敛而伸腰,后以胸微偃,偃不伸腰,少待前后火起高升,其身勿动,名曰「焚身」。火退魔障自散于躯外,阴邪不入于壳中,如此三二次已。
当想遍天地之间,皆是炎炎之火,火毕清凉,了无一物。
但见车马歌舞,轩盖绮罗,富贵繁华,人物欢娱,成队成行。五色云升,如登天界,
及到彼中,又见楼台耸翠,院宇徘徊,珍珠金玉,满地不收,花果池亭,莫知其数。
须臾异香四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座,水陆俱陈,且笑且语,共贺太平,珍玩之物,互相献受。
当此之际,虽然不是阴鬼魔军,亦不得认为好事。
盖修真之人,弃绝外事,甘受寂寞。或潜迹江湖之地,或遁身隐僻之隅。绝念忘情,举动有戒。久受劬劳,而历潇洒。一旦功成法立,遍见如此繁华,又不谓是阴魔,将谓实到天宫。殊不知脱凡胎,在顶中自己天宫之内。因而贪恋,认为实境,不用超脱之法,止于身中,阳神不出,而胎仙不化。乃曰出昏衢之上,为陆地神仙,仅可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脱质升仙,而归三岛,以作仙子,到此可惜。
学人自当虑超脱虽难,不可不行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减省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