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水火第二 (太乙含真气 小炼形 天童不老﹞

  

金诰曰:所谓大道者:
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
所谓大道者:
卑而无下,低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
始而无先,莫见其前;
终而无尽,莫见其后。
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
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
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测其机;
一始一终,度数推算,可以得其理。
以此推之,大道可知也。

真源曰: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天地有高卑;
即阴阳终始之期,而知天道之前后。
天地不离于数,数终于一岁;
 阴阳不失其宜,宜分于八节。
冬至一阳生,春分阴中阳半,过此纯阳而阴尽;
夏至阳太极而一阴生,秋分阳中阴半,过此纯阴而阳尽。
冬至阴太极而一阳生,升降如前。
上下终始,虽不能全尽大道,而不失大道之体。
欲识大道,当取法于天地,而审于阴阳之宜也。

比喻曰: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一日比一年。
日用:
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节;
干卦,比一年用立冬之节。

天地之中,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冬至阳生而上升。
时当立春,阳升于阴位之中,二万一千里,是阳难胜于阴也。

天地之中,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夏至阴生而下降。
时当立秋,阴降于阳位之中,二万一千里,是阴难胜于阳也。

时当立夏,阳升而上,离地六万三千里,去天二万一千里,是阳得位而阴绝也,
时当立冬,阴降而下,离天六万三千里,去地二万一千里,是阴得位而阳绝也。

一年之中,立春比一日之时,艮
(即丑寅时)卦也。肾气下传膀胱,在液中微弱,乃阳气难升之时也。
一年之中,立冬比一日之时,干
(即戌亥时)卦也。心液下入,将欲还元,复入肾中,乃阴盛阳绝之时也。
人惟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病多。

真诀曰:阳升生春,自下而上,不日而阴中阳半矣(艮卦丑寅气微)
阴降立冬,自上而下,不日而阳中阴半矣
(干卦戌亥气散)
天地之道如是。

惟人也,当:
艮卦气微,不知养气之端;
干卦气散,不知聚气之理。
日夕以六欲七情,
耗散元阳,使真气不旺;
走失真气,使真液不生。
所以不得如天地之长久。

故古人朝屯暮蒙,日用二卦,乃得长生在世。
朝屯者,盖取一阳在下,屈而未伸之义。其在我者,养而伸之,勿使耗散;
暮蒙者,盖取童蒙求我,以就明弃暗,乃阴间求阳之义。其在我者,昧而明之,勿使走失。
是以日出当用艮卦之时,以养元气
勿以利名动其心,勿以好恶介其意。
披衣静坐,以养其气;
绝念忘情,微作引导。
手脚递互,伸缩三五下,使四体之气齐生,内保元气上升以朝于心府;
或咽津一两口,搓摩头面三二十次,呵出终夜壅聚恶浊之气。久而色泽充美,肌肤光润
(艮卦养元气)
又于日入当用干卦之时,以聚元气
入室静坐,咽气搐外肾。咽气者,是纳心火于下;搐外肾者,是收膀胱之气于内
(干卦聚元气)。使上下相合,肾气之火,三火聚而为一,以补暖下田,无液则聚气生液,有液则炼液生气,名曰「聚火」,又曰「太乙」,含真气也。
早朝咽津摩面,手足递互伸缩,名曰「散火」,又名曰「小炼形」也。

[   [   [   [   [

道要曰:花残叶落深秋  玉人懒上危楼
欲得君民和会  当时宴罢频收

此纳心气而收膀胱气,不令耗散而相合肾气,以接坎卦。
气海中新生之气也,必以立冬为首,见验方止。
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岁三百日为期,旬日见验:容颜光泽,肌肤充悦,丹田温暖,小便减省,四体轻健,精神清爽,痼疾宿病,尽皆消除。
如惜岁月,不倦行持。只于匹配阴阳功内,稍似见验,叙入此功,日用添入艮卦,略行此法。干卦三元用事,应验方止
﹝三元干艮震也﹞

 解曰:花残叶落深秋者,如人气弱,日暮之光,阳气散而不升,故曰懒上危楼。楼者,十二重楼也。
心为君火,膀胱民火,咽气搐外肾,使心与外肾气合而为一,故曰和会乃咽也,乃搐也。早晨功不绝者,此法为主本也。

直解曰:艮卦阳气微,故微作引导伸缩,咽津摩面,而散火于四体,以养元气。
干卦阳气散,故咽心气搐外肾,以合肾气,使三火聚而为一,以聚元气。
故曰聚散水火,使根厚牢固也。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