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6|回复: 1

请问个位道友,对于为众生、利众人这个问题怎么想着呢

[复制链接]
天下太平 发表于 2020-6-10 17:1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知道人的主观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的,怎样联系,就是对爱与恨或者漠不关心,这些感觉都是自己内心的力,这种力会迫使自己内部的百姓也在消耗着他们的能量,如果人是对抗别人讨厌某些人的话,就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所以要包容天下的事,周围的人,要和他们和谐相处,(好难啊)
  请问其内部机制是否是这样?各位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
箭凌 发表于 2020-6-16 1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严新老师说安静、平静、宁静、定静、虚静、空静、真静


安静。
      平常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朝三暮四。要培养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状态。所从事的事情,所面对的事情,一定要从脚下做起,从今天做起,在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够安下心来的性格。不要急躁,不要烦躁,那怕你特别繁忙,那怕你今天晚上赶飞机,也不要着急,平常安于本职工作,安于你已经面临的那件事情的全过程,那么练功就容易静下来,坐能坐得住,站能站得住。一种非常安稳的状态。

平静。
       由安静进入平静。平常待人接物要心平气和,要善于尊重所有人,要善于利用中国文化中“精神文明”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古人所总结的有积极意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爱等内容。在对所有人进行交往当中,不要轻易带情绪,即或有情绪也要善于调节,调节到自己没有情绪,别人更看不出你有情绪,那么修炼就容易进入平静状态。就是说无论你练的那部功法有多么繁、多么复杂,你有多么难受,像有些步骤、有些动作是难做的,有时候呼吸需要你很长很长时间,那怕你觉得很憋闷,你也会保持平静,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心若止水的状态。修炼讲究戒、定、慧,要戒掉我们急躁的毛病、烦躁的情绪。平静需要我们在生活当中修炼,随时随地、自始至终 不能因为任何事情而带任何情绪,否则修炼不容易平静。


宁静。
      由平静才能到宁静。宁静指的是安宁的、慈祥的、和谐的,就是有一种特别安详的感觉。别人对你的印象总是安详的,那就比平静更进一步了。安宁、安详这种宁静,靠平常生活中去训练,在生活中又全靠慈悲心肠、全靠自始至终对所有人慈悲,而不是对一部分人慈悲。无论你有多大理由、无论你有多大权限,要注意对所有人慈悲。只要对一个人不慈悲,内心世界一定会在某个时候不宁静的。在慈悲心下面,那怕那件事情非常武断,你也会处理得很圆满。就是说一旦有慈悲心肠,那么后面就是智慧。慈悲心肠如果是百分之百了,那么你那件事情的行动也会百分之百的圆满。宁静来源于慈悲,对所有人的慈悲,甚至还要扩展,扩展到什么程度呢?扩大到整个生物界、生物圈。


定静。
       定静就是通常所说的定力。重点指的是你在修炼当中,面对所有现象、所有感觉,包括没有感觉,你都能够做到顺其自然,稳如泰山,不急于求成,不刻意追求什么,不是非要执着一个什么感觉出来。能够勿扬勿弃。好的信息不去有意识地促长它,不好的信息不去跟它对着干,最多把它放到仓库里面。能够做到正确对待自己的修炼反应、内景现象,丝毫不动念头,不动过分追求的念头,这就是定力中间的定静。也就是说,不会因为受花天酒地、势利纷华的内景图像以及种种美妙感觉的影响,而把你吸引到功态中间出不来,也不至于因为有几个影子就把你吓得以为鬼来了,往桌子下面钻。定静是不会出现这些现象的,即或有很多影子、很多声音、很多难受的感觉、很强的自发动功,也会始终把握在一定状态、对自身对他人都是安全的范围。
      那定静怎么训练呢?需要办所有事情有头有尾,即使办失败了,也要总结教训,不能够虎头蛇尾,不能够半途而废。你开始办这件事情,就要有一个结果,有一个完整的结果,那怕不是圆满的结果也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即使失败了,即使中途有这样那样的干扰,一定要注意完整,要注意那件事情的完整性。若能够在生活当中注意培养,其实定静很容易做到。你是练功的,你既然有开功,就一定有收功。如果你平常生活当中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办完的,那么你在练功当中就决不会有一次收下来。有头有尾,就是说负责任,一定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方方面面负责到底,决不要因任何一件事情的打击、任何一个困难、任何一件事情的不如意,自己就退却,那就不对了,那就不是训练定静定力了。


虚静。
      只有定静训练好以后,才能由定静进入虚静。所谓虚静,重点指的是清虚状态的一种入静。清虚指的是清除了杂念、清除了病因、清除了病症、清除了病态,身体内心轻松了、肉体健康了这么一种状态。在修炼当中,要把私心杂念清除,要把疾病清除,要清除肉体内臃肿的、多余的水分、多余的脂肪、多余的包块。这一些对虚来讲都是实的东西,要清除。虚静是针对实来讲的,实的东西要排除,排除不了就转化,那么人就处于在一种内心比宁静更深层的恬静状态。

       虚静要靠什么训练呢?靠平常谦虚、好学、博学来培养。一个人要自始至终把自己看得比别人小一些、低一些。有一个谦虚的状态,在练功当中就容易进入虚静。要排除疾病,就需要有能量,能量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方方面面,包括你自身仓库里面有,外界大自然多得很,宇宙万事万物皆有气,这要靠平常培养一种真正内心的谦虚,不是自私的谦虚,而是真实的谦虚,是一种符合情理的谦虚,而不是一种过分的谦虚。不是谦虚一会儿,不是对他谦虚,对你不谦虚,对我谦虚,对他不谦虚,那不行。要对所有人谦虚,在整个事情当中谦虚,那么练功当中虚静就出现了。就是说,你就会始终主动练功、无意成功。它会始终采气,始终开发自己潜在仓库里面没有被开发的高能量物质。让它转化成能量做功,同时采集宇宙间本来就有很多的多余的东西。


空静。
      空静就是进入更深层次的一种状态、一种意境,不仅是谦虚,它比谦虚更深,不仅是清除杂念,比清除杂念还要深,所有杂念、所有想法都没有。那你说这个人不是植物人了嘛?那不是,即或你有想法,包括你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好像也没有。这一点不知大家是否能理解。就是说好的念头、坏的念头,要注意你随时好像都没有。那你说理想大愿怎么办呢?我只是让你在功法里那时候发大愿,并不是要你二十四小时想大愿。大愿不是一直去想的,就是说好像宣誓一样,宣誓以后,你就有那意思就行了,将来你就朝那个目标去就行了,不用每天不停地宣誓,那样就干扰了。比谦虚更谦虚,也就是说你就是一个负压了,外界呢当然不是负压了,它什么都会进来,好的、坏的,没关系,都会进到你的体内来。你说,坏的进来怎么办呢?不是说了空静吗?进来畅通无阻,不好的它就走掉了嘛。好的它进来,你就跟它同步共振了嘛!你就接收了嘛!这是进一步自动采气的方法。

       空静靠什么训练呢?刚才说到,在生活当中对所有人、所有事不要太在意,不要看得那么严重,不要把那件事情看得好像是非怎么样不可。不要让人感觉到你在威胁别人,才能空静。空静要注意到很多事情不要太在意,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你就不会有很多私人杂念,就不会有很多使别人不理解的地方,那么很多事情它会自动解决。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强求,好的、坏的都是这样,那就空静了。随时随地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念头,对任何人的否定空掉,空静就很容易做到。那怕你整个是非常正确的,你也敢于勇于否定自己。你说这是不是过分谦虚?不是的。就是说不要固执己见,它就容易空静。在平常生活中,决不要固执,决不要强求,决不要把自己的任何见解、任何功劳和成绩、任何基础当作空间的一个障碍物、当作包袱,那就容易入静了,容易空静了。一个人一旦空静状态造成,对生活绝对是充满朝气、充满信心的,绝不会厌世。空静是高度的谦虚、高度的客观。宇宙在变化,原来的东西已经陈旧了,原来的学识理论它一定是要被后来的学识理论所补充,甚至所代替,甚至所否定。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前进,要不断立功劳,不断交朋友,不断学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空静。空静是把好的、坏的都要善于放在一边,放在一边并不是愚昧无知,并不是不求学问,是好像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一样,那么紧接着就是重新开始,任何时候都是重新开始,那就空静了。这是训练空静的方法。


真静。
      由空静才能到真静。古人称之为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这是真正的入静。内功一般讲入静,应当是真正的入静。要在平常生活当中善于发明创造、善于注重任何一个微妙的现象,追根究底,发现新现象,发现新课题,发现新规律;要对你所涉足到的方方面面的、微观上的、宏观上的所有秋毫之事,都要善于观察得清清楚楚,善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还有知其所以然而然。要有一个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科学的追索精神。有一定的执着,但不是我们常人所说的执着,是一种科学头脑下面的不断前进,不断创造新的事物的精神。在平常生活当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对每一件事情你要善于不断创新才行,不要吃老本,那么才能够真静,这是真正入静的真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6:18 , Processed in 0.0172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