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回复: 0

“情怀与格局”关乎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有成,修炼也是这样。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1-12-13 2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1-12-13 21:46 编辑

[提问]

正甫的问题:喃喃自语

      今天上课,西医学院的解剖老师看着大家,都在假惺惺的听课,装模作样的考试,我体会到老师动气了,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   有时候感觉,中医学院的老老师,多少练达一点,还都和和气气。   人生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师和学生谁不无奈啊,知识浩如烟海,信息繁若星辰,有时候真是,学也不是不学也不是。   想起李泽厚老师的情本体,也想起秋水堂,在评金瓶梅中所说的慈悲,最后就是很伤感。   又看到,网上说穷不学医富不学道,想到自己,人何尝不是,睁眼做梦,算是白日梦。   请老师排解排解。

[讲解]

        他(正甫)说是“中医学院的老老师,多少练达一点,还都和和气气”,没有说老奸巨猾一点,实际上这个“和和气气”是因为要有耐心等待人们在认识上的一些转变。“人生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他下个结论。  “请老师排解排解”,意思是说让我去排解排解他的情绪。表面上他看起来好像没动气一样,但是他也动气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也知道了“知识浩如烟海,信息繁若星辰”让人疲于奔命,这明显是作为一个学生思想里面反映出来一些消极的情绪。他引用了一个老师和一个作家的所谓的观点,一个是李泽厚老师的情本体,一个就是进秋水堂评《金瓶梅》这本书里面所说的慈悲,最后就伤感。他得出了伤感这样一个结论,这与他上面所说的“人生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对应),可见他很累了。

         当年解放初期毛泽东给柳亚子先生写了一首诗《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饮茶粤海未能忘”,当年他们在广东一起喝茶的事情,毛泽东还记得。
   “索句渝州叶正黄”后来到了四六年,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国共谈判的时候,柳亚子又向毛泽东索取诗句,希望能够跟他进行唱和。所以当年毛泽东就把三六年写的《沁园春·雪》抄录了一遍,送给了柳亚子。由此在重庆一炮走红,尽管是一首非常短的词,但是却体现出了毛泽东的魄力和胸怀。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这一切过去很多年了,现在重新欣赏起来,人生的感觉却不一样。
   “牢骚太盛防肠断”,人肯定在不如意中总是有点情绪的,但是一定要防止不要把肠子给牢骚断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世界上的事一定要反复地思量,不要以为你看透了,你也不要以为你的行为是正确、思想一定是正确的。这个要多去做比较,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看看自己到底是进了还是退了。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庄子·外篇·天地》(5)),和这里引用的毛泽东的《和柳亚子先生》这首诗非常吻合。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昆明池指的是北京颐和园里面的“昆明池”,富春江是柳亚子先生的家乡。你不要说这“昆明池”很浅。这首诗明显是毛泽东在劝柳亚子,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有成需要他的情怀与格局。

        提问题的正甫也谈到了慈悲,有了慈悲之怀就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这就是情怀。不是在教与不教、学与不学、穷与不穷、富与不富之间纠结,不应该在那个方面纠结,而是应该首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那种情怀。有了慈悲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这就称之为情怀。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既然是学习,那就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要像周恩来先生年轻的时候那样,励志要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而不是悲叹“人生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正甫)把一生这个事情就看过去了,也可能是因为他读书读的太多,而没有好的人引导,或者是信仰信的太杂,也导致自己的意识不能归宗,不能归一,我们过来刚才讲的是不能归初(泰初),不能混沌地去看这个问题。

        作为古人就说若愚若昏一点,相反的更加容易过日子一点。我这个人在生活中经历过以后我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很佩服金庸先生,为什么佩服他?因为在他创作的一些小说人物中间,都是非常有点愚有点昏的。比方说《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郭靖、天龙八部里面的虚竹,他们都是有点愚的感觉,相反的这种愚的感觉却达到了极致,无论是武艺上、功夫上或者为人上都达到了极致。为自己而活着的想法太多了就失去了一些生存的动力,所以此处表现出来的无奈伤感代表着消极的东西。在为己的温床上已经泛滥般的疯涨起来了。为自己而存在实际上是一种温床,它会为这些消极的情绪的生长作为一个基础。

        很多年前,有一位前辈曾经教诲我说:有民则有己,无民则无己。这句话让我懂得自己与人类社会与众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让我们自己在所谓的各种情绪中间的徘徊中一下子就看到了道情的光芒,显得自己的过去是那么的矮小与猥琐,从此以后立志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让自己头痛的事了,相反精进不止的努力向上也成了顺理成章的过程。(人所产生的)情绪需要人正常地去引导自己。我可能机缘比较好一点,当时(是93年)在四川绵阳的西山公园里面有一个老前辈,(这句话是)他点化(我)的,听了这句话以后深受感动。

-----厚音老师讲《庄子·外篇》第二十三讲《天地》5学习笔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2:10 , Processed in 0.0217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