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9|回复: 6

《真正实修成就之不二途径》

[复制链接]
空行 发表于 2022-3-23 16: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终,这个宇宙中所有途径的修证成就都是一种,指向源头都是一个,再没有第二种、第二个。
    无论是什么法门,无论是佛法、道法、气功、基督教、儒家、等,实证的要道与要诀都是一样的、实质之处是没有差别的,最后指向的成就也是没有差别的。虽然他们用的语言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听上去似乎是在讲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一到修证的成就关键,竟无一例外是实质相通的。所以说这些主要只是名相之分,就是太多的名相词语狭义陷入进去,使得我们都以为是不同的。
    那只是初级阶段产生的各个差别、入手起修的各个差别。各家的程序段落、先后顺序是有所差别的。但是要解决的关窍问题却是一样的。

    关于明心见性的问题,各家都有这个词语。但是相比来说,道法当中、道门的修炼当中、当然也包括气功修炼当中,现在我们看到的明心见性的说法、定义,实际上是有些含混不清的,很多老师也没有真正讲清楚这个,当然有很多老师也是从老师傅、祖师那里传承下来,但是实际上不一定每个老师都真正弄明白了、证到了,所以说说法含混。常见的说法,明心见性好像是元神出,好多人以为出元神就明心见性了,这个就是误解。这个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性这个字,有性命双修两者不同?还有很多略似有一定小成的人说,其实性命本是一个。这些都是含混不清的,有一定的谬误存在的。性是专指性,指的就是自性、空性。也能说是真心。所以现在的道门传承,很多没有把这个真正讲清楚,也可以说没有把这个真正的指向讲清楚。性是靠悟的,不是靠修持修炼的。所以无论各宗各法祖师都讲:性靠自悟。这个统一没有歧义。就是看你识不识空性、识不识自性。
    道法和气功的修炼是边修命体、边识自性,或者可以说是先修命体、后识自性。但是其实祖师的传承不是这样的,无论是南宗张伯端紫阳真人、还是吕祖,从现在传承流传下来的,《青华秘文》、《太乙金华宗旨》,都是先识自性、后论起修。实际上是与佛法修证的顺序是相同的。只是说在现实当中,很多道门的老师一开始不是讲这个,一开始其实就是从命体修证入手。道法的传承当中,很多的词语表述。错综复杂,包裹在一起,使得学人产生的歧义非常多。比如说“性体”这个词,其实指的是修炼过程当中的各个神,阴神、元神、阳神、玉神、圣神,实际上他们是不同的意识、意识体元,是基于人体三魂七魄提炼出来的体元,是人体生命的核心。但是他和明心见性的这个性是有区别的,他是“见道”与“证道”之间所走的路,就是你真正证道的过程,所有的意识体都要证道,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前五识转识成智,第六识正见第七识证空,真正的成就是从第七识的证空开始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见、见地、认识,真正落实在实证上、真正转为实证,是从第七识证空开始的,不管是什么法、什么门,你说的再好,头头是道,你自己第七识就是净不了,停不下来、头上生头,说半天是白搭,都还只是概念阶段。各宗各法是从这儿入手实修,产生不同的方法与途径。那么道家就是炼神系统,其实就是练气化神,要炼成体元,先用传承的法炼成体元。那么佛法呢,净宗就是念佛,禅宗就是从根本上去解决,什么根本上去解决呢,就是根本无为,自己去剥离,密宗是相续替代,什么是相续替代呢?就是说学人弟子起修,无论打坐也好、什么也好,头脑当中的无明散乱停不了、清净不了啊,没法真正入定,因为咱们的无明昏沉散乱意识,是由业力习气控制的,难以自转。
    本来从这儿起修,是有两条路的,哪两条路?一条就是直入,禅宗就是直入,也就是就问题解决问题,一刀切中靶心,但是这种勇猛精进直接证入的功夫,有几人能具备?而且现在这个世界中,也没有证果的禅宗祖师给你印证。还有如果按照儒家的修身养性,《大学》中的“明明德”,“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这个途径实际是标准途径。为什么说这个途径是标准途径呢?因为道家的修证修炼也是按照这个来进行的,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就是讲一个“正”字,前五识正觉受,第六识即不贪,第七识自然能净。任何宗教法门气功修炼,在这里完全一样。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讲座》中讲“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这个“至心信乐”不是《大学》中讲的这一段又是什么呢?
    气功修炼最具代表性的《严新丹道十八法》中,系统的阐述了气功修炼中真正突破  提升的关键,在于心性、修德,没有这个为前提,修炼是不能提升的。
    任何修证包括禅修,内在、内境的提升突破,都是以这条途径为前提的。无论你采用什么法,你内证的清净光明都离不了这个途径。换句话来说,如果你真正如实的做到了这一段,也就是楞严大定的修法,一切修法突破无明的关键、关窍。
    那么格物的指向结果是什么呢?是空性。是明白空性然后致知。
    《黄帝四经》中讲:虚无刑,其裻冥冥,万物之所从生。
    实际上这个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过程,正是佛法中贪嗔痴慢疑的去除过程,一切修法以去除贪嗔痴慢疑为功夫。
    这就是真实的明心见性的下手功夫过程。再没有另外的其他途径。一切修证障碍先从这个自察反省。

    那么真实的证道的过程,无论各宗各法气功修炼,都是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下,气脉修证的完成,两者结合,最终地、水、火、风、空证果,任运自在、神通无碍。
    佛法显宗的修证中,尤其像净宗,都不讲修气脉成就,但是不讲不等于没有。有很多没有修到这一步,就是在见上初悟,也就是很多只是破了初关,并没有真正证果。
    道法的修炼,如果没有完成炼神还虚,最后都还原为一具灵根凡夫,从头再修,体元修证最后如果没有明心见性,也都是镜花水月一场,因为大量的体元修成都是由你的老师、尊师信息参与的,这些并不都是你的,你只是一个未证之体。空间中的东西,并不是由你掌握的。那么至于各宗各法互指对方为一“阴神”、“鬼仙”,实际都是未证之果。
    何为纯阳?
    贪嗔痴慢疑俱消之性体为纯阳。

    而所谓命体修证,佛法修证讲的是气脉修证成就,佛、道两家关键地步的修证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生命能量的提升转化,实际也就是人体性能量的转化。最究竟的路就是这一条。因为其他一切所讲的,都只是一种理论,只有这个证果才是实证。命功命体的修证,佛道两家入手顺序不同,道法、气功是从任督二脉、清地平基,带动奇经八脉,最后大小药过关,最后至为关键的,坎离相见、中黄直透,阳神成就,都是在中脉完成的,都是由性能量的反冲中脉,最终要做的是直补心气,然后才能顺理成章大成得果。
    佛、道两家这个关键地步的完成走的路是完全一样的。
为什么要明心见性?
    因为没有明心见性,这一步完全无法完成。就是道门中有老师帮助你大药过关,没有真正明心见性最后还是掉下来。所以你一定要识空性。佛知见不是一句空话。你要先明白源头是什么。禅宗的公案可不是文字游戏。

    那么说来说去,现实当中修证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究竟是以戒为师、还是以师为戒?
    究竟是无为法、还是有为法?
    《金刚经》大英博物馆版本不是四句偈,而是六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观导师体,即法界法性。
    对于现实中的修证者来说,后两句至关重要。就是你的导师才是你的戒,你的一切成就皆来自于你的导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窍诀。“观导师体”才是你成就的关窍。导师就是你的身口意。
    就修炼气功来说,这个就是法,否则你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会成就,一生蹉跎,就是获知了一些名词概念。
    无论何宗何门何法,仪轨,是很重要的。你可以不具仪轨的外在形势,但是不可以 没有心中的形势仪轨。否则你的人体开关打不开。
    你的导师就是你性命的全部。你的一切靠你的导师成就。
    因为你在修证的初期、较长的修证过程中,前面我们讲了,你的意识、相续是很难始终自净、清净的,这些无明散乱昏沉,尤其是作为在家修证者的你,尽管你不停的学习见地、阅读各类典籍、大德的言论,但是作为凡夫生活中的你,现实中接触大量的现实人群、事务、信息言论等,很难说有效的作为一个圣者的修持,反而会不停的受到现实的袭扰,相比于入山修炼者,你更加的艰难、不易,所谓的净除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大多时候都是无力的、浅层的、表象的。所以如不用导师的信息或者说相续来替代自己、转换自己,怎么可能有效的成就呢?这是诚实不欺的。

    那么这些的关系,最后你要法我空啊。
    所有这一切要圆融起来。观导师体是一种基于菩提心的发心、证道的发心,可不是迷信、执念。执念是贪执。
    但是你的空性是要自悟自证的。
    让我们一起克欺取证吧,像我们这样资质一点都称不上不凡的人,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傲娇的。
    岁月蹉跎。

中中 发表于 2022-3-27 11: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是解决空性的关键。一切都是业力,贪嗔痴慢疑也是业力。但是在为人民服务面前一切的业力都将土崩瓦解。所以佛家的业力也对,也不对。因为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去确知业力。但是我们可以确知的是我当前的情性。
     情将心从虚界的欲望烦恼中解脱出来,心意由此合一的机会。单纯的心意合一,或空性,只是你心平气和时的直指人心的偶发。但是心境的完整解决,要悟到情。当然真正的情也不是为人民服务这么简单的,真正的情它还要简单,一个中或反。反者道之动。心态平和了,是不是自然归于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堂 发表于 2022-3-27 19: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3-27 19:43 编辑

    关心修炼想必读《道德经》吧,就先读读六十七章看看?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

   “俭故能广”,那么“广故能俭”吗?整篇文章洋洋洒洒从道法、儒教,讲到所谓的气功,又讲到佛教,大英博物馆版的《金刚经》,还讲到导师......能证明由此就“俭”了吗?怕是不能吧。能证明什么呢?估计题目就是答案----《真正实修成就之不二途径》,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是他的“三宝”之一,自己一想就能知道这所谓的其他的都是假的“我”说的才是真的的“不二途径”,这是“为天下先”还是“为天下后”呢?自己思考过吗?文章最后落于哪点呢?怕是“应观导师体,即法界法性”了,不问所谓“六句偈”从何而来,只问“应观导师体”不是有为吗?佛祖真会在《金刚经》里这样说吗?

    所以读完的感受是你真是挺“敢”的。也并不是想批驳什么,只是觉得有些问题你没思考到,也许可以再认真地的思考一下,也改变一下,不能浪费了岁月光阴。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偏将军 发表于 2022-3-28 11: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是知道的太多太多了,不如从勤俭入手,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减少精神消耗上努力,努力一点是一点。
明理当然是很重要的,不如搞透什么叫治人事天莫若啬一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偏将军 发表于 2022-3-29 11: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觉得修炼真的是好难。很悲壮。
我也算很努力用功了那么多年,结果发现只是在常道上的用功,而天道跟人道就是相反的。老子一开始就告诫了,我这个道是非常道。多少年岁月就这样蹉跎了。
再看楼主,我猜测是在修炼上勤奋努力精进用功几十年了,也只是为学几十年。修成这个样子。自己可能觉得修炼上很有成就了,研究很深入了。
没想改变什么,感慨很悲壮,修炼人都是壮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上人 发表于 2022-4-1 05: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屁拍得震天响,于修道毫无用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堂 发表于 2022-4-1 15: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4-1 15:20 编辑
网上人 发表于 2022-4-1 05:28
马屁拍得震天响,于修道毫无用处。

说得好啊,不过需要证明一下,要不会不认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1:57 , Processed in 0.0191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