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8|回复: 5

厚音老师讲解《庄子·外篇》(第30讲)《天地》(12)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2-4-2 04: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4-15 12:45 编辑

《庄子·外篇·天地》(12):                                     < 语聊整理,不当处请直言斧正 >

   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鸮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语聊]

   “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很好的木头,做成酒杯或者盛贡品的器具,再在上面画上美丽的花纹,而其余的部分就丢在沟中浪费了。
   “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如果)把“牺尊”和“沟中之断”两者加以比较,(当)它们之间的结果比较出来了,也就必然有失去它们本来面目、本来意义的一个地方。就像自然界有很多浪费和很多利用一样,取木头只取其一部分把其余的部分扔掉了,人认为(能被)自己利用(的)就有价值,没有利用(的)就没有价值,但实际上它不是以人的利用价值为标准的,而是以它自己本身的生长性质(生长意义)这一出发点为价值的。

   把这一点推广到人文里面去,“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盗跖是很有名的一个大盗,曾参和史?都是孔子的弟子都是很有名的仁义之士,盗跖做坏事,曾参和史?做好事,他们行义间有区别,他们失去自己做人的本来面貌的这一面是相同的。(庄子在这个地方没有交代做人的本来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从他前面的文章里面再去看,待会儿再解释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且夫失性有五”,庄子从五个方面推论人失性的诸多地方。“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种颜色使自己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五种声音让自己耳不聪。 “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五种气味让自己鼻子失去了敏感。动脑筋动多了,都会使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在自己的大脑中产生消极的效应。
    “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味道很好就喜欢多吃,“使口厉爽”实际上也是属于失性之意。
    “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简单说就是人有很多的爱好,(这些爱好)扰乱了自己本身的心绪,(而)“使性飞扬”,好像觉得人很有创造性,但实际上他本身没有回归到本来的一面去。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都会妨碍到生存的面貌。

    “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这些名人们在自己的专业上面很有研究,他们认为自己有所得,(但是)“非吾所谓得也”。庄子把这些名人放在前面说,把自己的结论放在后面。
     “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认为自己有成就的人就被这点困住了,如果自己还有困惑或者自己有困境摆脱不了的话,那这可以称之为得吗?就像现在人们工作的分类非常细致,各有各的社会职责,各有各的社会工作,在各种领域各有所长,他们“可以为得乎”? 摆脱不了自己的困惑,比如说身体有疾病、思想上有困惑,他们能够摆脱吗?摆脱不了,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就像“鸠鸮之在于笼”。

     “则鸠鸮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鸠就是斑鸠,鸮是一种猫头鹰,就像它们在笼子里一样,它们是不是也可以说自己的生活比野外的鸟很有善果呢?可以这样说。
     “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把自己研究的、爱好的、追求的或者积累的塞在自己的思想内部,把脑袋里面塞满了。自己被这些困住了,就一直不停地塞,最后塞满了,庄子这里用“柴”(柴草)来比喻,“以柴其内”。

   “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戴很好的帽子(皮弁),帽子上有很好的装饰(鹬冠),拿着很好的朝板(搢笏,有字的一个板子,把自己要跟皇上所要讲话的内容写好以示尊重或者严肃),绅士一般的修饰(绅修),把自己的外表都弄得非常严谨有谱(以约其外)。 “内支盈于柴栅”,肚子里塞的一些东西都就像废柴一样,没什么用。

    “外重纆缴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外在的一面纷纷扰扰像丝绳一样缠缚住了,自己睆睆然(美好的样子),“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人的目光好像很专注,但实际上又是很呆滞的,这样就自以为得,认为自己还是很有水平的、很有这个修养的、还是很有知识的。
     “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交臂”就是把手背在背后捆起来了。“历指”就是一种酷刑,把手指头用竹板一个一个的夹板起来,两边用人拉。“囊”就是一种袋子。“槛”就是栏杆的意思,王勃在《滕王阁序》写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描述了人在受一种约束,但是人不知道。对于历史的这种长河怎么样去看待,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首先端正的一个想法,要有这个出发点,要学会敬畏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清楚我们自己本身应该怎么去建立自己的三观。

   从《天地》这篇文章的基本情况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了,在《天地》这篇文章里面,庄子是想劝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但是人类的历史上到底有几个人站在他这样的角度去看人的存在问题呢?从《天地》这篇文章的面貌上来看,总觉得庄子这人有点复古,总希望人们回到很原始的面貌里面去。他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不是的,他把这篇文章命名为《天地》,但实际上讲了多少天地间的事呢?他没讲,他总是在讲人与客观之间的一种关系,讲人与天地间的关系,而人又无非是有一颗心,所以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今天天很冷了,而前几天热得一塌糊涂,天地之间变化的这个急剧表现说明什么呢?说明事情反常,事情反常必然有出处,这个出处和我们人心有没有关系呢?肯定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这种思维习惯,庄子在《天地》这篇文章里面一直在引导我们产生这样一种思想习惯。比方说,外在的追求不如内在的醒悟,人的价值在于内在潜能的挖掘,而不是处于外在物欲的困扰。

   浏览文章中的一些典型的故事,我们就知道庄子说的都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还在变化。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黄帝去昆仑山上旅游,在这个地方把自己的玄珠宝贝搞丢了,派遣“知”、“离朱”、“吃诟”去寻找都不到,遣“象罔”找到了。这什么意思呢?庄子首先从整体上把修道的方法介绍给我们了,只不过我们自己要留心其中一些办法。修炼者成功了,现在有人就说(因为)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自小聪明...,实际上这个方面就是皇帝失珠于昆仑。

    第一个就派“知”去找珠,没有找到。后来又派“离朱”去找,“离朱”是庄子创造出来的一个名字,朱,红色的,暖色,阳性的一面。相对于老子所说的白和黑,朱就属于白的一面。“离朱”没有找到说明光有知白守黑还是不够的,还是找不到。第三个他就派“吃诟”,“吃诟”,“吃”,容纳;“诟”找到自己的问题。诟病于自己,自己挖自己的问题的根子,自我反省,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称之为“吃诟”。派“吃诟”去还是找不到失去珠宝。最后派“象罔”得到了,“象罔”到底谁呢?“象罔”也是庄子取的一个名字,就是“取大象而成丹”这样一个意思,就是你要从大的角度去看清楚天地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从这个角度去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你将必然有所成就。

  这个成就那就不是庄子说的在人世间的那种小的成就了,“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这些“自以为得”就像“鸠鸮之在于笼”,而庄子所说的“得”是他所传扬的很大的“得”。大的方面,他介绍给我们的方法了。在小的方面,他一个一个的列出很多小的故事、小的对话,告诉你们应该怎样去建立这样一种系统思维。从天地的整体上来看就知道,原来庄子慢慢地交代清楚了一种整体意识和整体的系统思维。你看着前面忘了后面,看到后面了忘了前面,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认真的把整个文章穿过去倒过来,穿插颠倒一下就知道原来整体上他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阐述,教你怎么修炼。这篇文章说起来是认识天地,实际上是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关系。

   第二个故事,尧与华封人对话。封人祝尧有寿、有福、多男子。尧说这些东西不足为取,因为这些都不能使人有德。结果华封人就直接批判了他,批判了尧的这种所谓的对德的一种追求的假谦虚。华封人为什么要批判这个假谦虚呢?因为尧假话连篇,不重视“寿、福、多男子”的这种基础。就像前面文章里黄帝跟广成子的对话一样。黄帝说:我要为天下治理怎么怎么样,广成子说:你去、去、去好好的反省一下。黄帝后来想通了,怎么样搞好我的身体是很重要的事。广成子就说:行,你过来我跟你好好谈谈怎么样对待身体的问题。尧与华封人的故事也是一样,你连“寿、福、多男子”都不能接受,你非要去谈你所谓的德,你就是假话连篇,仙人不会待见你的。大家千千万万一定要记住这些教训,不要说假话,你要本着你本能的思想出发点去说问题,你(要)说的越直接越坦率,而不用另外的东西装饰自己,对过去古人来说无非就是用德来装饰自己,用天下老百姓的利益来装饰自己,作为仙人他是不喜欢你这样去绝对的对待修炼的。

   《天地》里面就有一个故事,孔夫子问道于老聃。老子最后就说了一句话“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忘掉自己是一个基本标准。这就把前面的部分定好了,后面的部分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将闾葂见季彻。将闾葂问季彻怎么样去治理天下、怎么样才能够使天下达到真正进化,季彻就说“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
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意思就说让老百姓自己去搞自己的事,不要自作多情的瞎搞一气,以为自己认识很透彻的话,说不定已经扰乱了民以自化这个基本的出发点。

   为什么民以自化会往好的方向运动呢?庄子就做一系列的推论,这个推论拿到修`炼中来也是一样的,你弄出来很多的修炼方法来,你坏人家的事,你要了人家的命,但是人家还不好找你扯皮,为什么呢?因为当初弄(这些的时候)你说:我要传你法,你一定要入我的门,一定要三拜九叩,成了我的入门弟子,我才愿意交给你。结果人们都是这样认为这个东西都是合情合理的,跪在地上磕头求别人要了自己的命。最后命果然被要了,要了他还不敢追究你的责任,为什么?因为他叩头自己求来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师传方面的一些荒唐的一种现象。当然现在这个现象情况不同了,现在人们文化的基础面很宽泛了,人们都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才是自己真正的所需要的。当然这个(民以自化)过程增长了人们对私利的一种膨胀,所以很多人在这个里面,他也会沿着私利不断地趋向于所谓的攫取更多的私利,实际上规律就是这样,攫取了以后,老天爷反覆之间对这些现象的把控也是由他自己本身信号积累所定的调子,这些人把自己弄进去了还自以为聪明,最后聪明到自己要见阎罗的这一天,他也无言申诉了。

   接下来的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子贡一看那丈人拎着水很辛苦的去浇菜,就说我教你制造一种机器,这个机器怎么样的方便,搞个杆竖着,再搞个杆横在竖着的杆上面,一头搞个石头吊着,一头放在井里,一拉轻轻松松一桶水就上来,这样多方便啊。(丈人问)你到底谁的弟子啊?孔子的弟子。(丈人说)难怪呀,我跟你搞不来。我的观点就是你一旦用了一些技巧东西就把本性失去了,我宁愿要自己本来的一面,我也不愿意要机巧的一面。子贡受到了一顿抢白就心领神会了“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也算是一个大圣人,他得出的结论:神全才是圣人之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天下誉之非之,而不动心者,全德之人也,我之谓风波之民”,这才知道,学了半天,总以为自己学的是最高尚的东西、最精华的东西,谁知道呢?仅仅是个风波之民而已,随着外在的环境漂浮不定,最后还是没有掌握到人生的真正的根子。

   后面的故事就佐证了什么叫全德之人,谆芒与苑风论圣治,德人、神人“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庄子树立了一个基本的关于“谓之混溟”的论点,这个“混溟”实际上指的就是神人们能够做到的与人世间打交道的一个基本概念。庄子接下来说的情节就是“门无鬼和赤张满稽”之间的讨论,讨论什么呢?讨论“至德之世”的面貌。什么样的世道才是真正的有德的世道呢?。庄子就说了,“至德之世”是“行而无迹,事而无传”,后世歌颂先贤不符合至德的面貌。庄子提出标准以后,我们再去看历史的往往就不是这样(符合这个标准),我们原来没学到这个地方,我们肯定是没办法拿他这个标准去判断,学了以后才知道我们现在考古的工作还是做得非常准确的,实际上在儒教里面对那上古时期社会的德治是非常推崇的,就认为那个时代是非常文明的或者有礼教的社会。

   但实际上经过现在考古才知道,在尧舜禹酋长制的时代,可以这样说社会面貌是非常残忍的,残忍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讲对自己国家、自己族人好像觉得是一种平等的对待,好像是礼节上的一种相处,但对外在呢?比方说如果皇帝把蚩尤抓到了以后,他怎样去处理蚩尤呢?大家去翻翻历史就知道了。特别是最近考古的得出来的历史结论就知道,原来后世歌颂先贤不符合于至德的面貌,根本就没有那回事。所以真正的(认识)社会是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翻翻历史的,我们在这之前没有思想准备,所以我们的思想就被先入为主的一些观念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庄子讲一个小故事,
大禹就问尧舜的诸侯伯成子高:你在尧当皇帝的时候非常尽情尽力的工作,我主事的时候你为什么辞官归田? 伯成子高就说了一番论点:你不要耽误我耕田种地,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的尧在治世的时候,他没有赏罚,但是民都仁爱,今天你当了皇帝以后有赏罚分明的制度,“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伯成子高又说你不要耽误我的工作,你耽误我的工作老天是不允许的,就把禹给赶走了。可以这样说,把皇上给赶走了,这是一个什么情节呢?说明古人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他是在讲进化。这个也是一种进化,治与乱的这种辩证的过程需要人们正确的去看待,而不是一揽子的绝对去下结论。所以我们就知道了,原来在《天地》这篇文章里面想说的就是经邦治世不如自身修德。文章的背景含义不是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是启发阅读者回归自性纯真,全神全德而混溟于世。向往是一种方法,要给自己的修炼前途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憧憬。修成忘记自己的人也就是圣人,就能“入于廖天一”。
网上人 发表于 2022-4-3 05: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上人 于 2022-4-3 05:19 编辑

"一个做坏事,一个做好事"修改为“一个做坏事,两个做好事”,上下文之间的逻辑上是否通畅些?
“在各种领域来各有所长”此句多一个“来”字。
"这样就自以为得认为自己还是很有水平的"少一个逗号,“这样就自以为得,认为自己还是很有水平的”。
“派遣“知”、“离朱”、“吃诟”去寻找都不到”少一个“找”字,应为“去寻找都找不到”。
“就说我教你发明一种机器”修改为“就说我教你使用一种机器”是否更妥一些?
“我跟搞不来”应为“我跟你搞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4-3 21: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人 发表于 2022-4-3 05:17
"一个做坏事,一个做好事"修改为“一个做坏事,两个做好事”,上下文之间的逻辑上是否通畅些?
“在各种领 ...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5-12 11: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5-12 12:35 编辑

一、梦境模拟出自己的生活理念和目标,需要自己好好的去认识一下 --- 如影随行的问题:

   1、3月15日辰时梦:上班走到自家楼下,看到三个电视台美女准备采访一个老人,可是预约的老人忽然没来,男物业说想办法联系他,站在他身边就有一个不是要采访的老人,这个老人看起来精神不好。走到花圃边,忽然感觉身边一切似乎都没了,全黑了,我清晰感觉自己的脸颊靠在路旁的冬青上,当时不敢动也不想动弹,也不知道能不能动,因为没试。场景一转,冥冥中一直有个佛音在引导你,这几个字在漂浮,底画面是仙山云雾的动态画面。场景一转,回到家里客厅有一座景观植物园,发呆的时候看见孙悟空和猪八戒围着一口石棺,孙悟空侧卧在铺满干叶的地上,猪八戒无意间横推一把,把石棺盖横着推开了,里面是个无底黑洞。棺材很高,猪八戒没看,往里面一跳,掉下去了,这时孙悟空正起身去看。场景又一转,家里养的贵宾狗元旦在我面前撒尿,撒在一棵矮植物上,我说,对了,以后你就拉植物上可以了。回头往窗外望去,远处的天空江面上出现一座仙宫殿,好像叫永门,在永门的后面还有一座宫殿叫安门,环绕宫殿的还有12个小的宫殿,是12生肖殿,从右边我能看到的位置第一个是虎殿,当时我反复观看,生怕漏了哪个细节(近期的梦境记忆回落,醒来就记不住),年轻时的男朋友长城回来了,他过来亲昵,可是我一刻不敢精神离散,尽管他诸多抚摸,我还是在努力存放刚才的景色。

[语聊]

   采访健康的,不理睬精神不好的:  说明人的内在精神基础还是负阴而抱阳的。她总喜欢喜欢阳性一面,对阴性一面肯定是不管的。人阴性的一面有没有作用呢?肯定有作用的。就像我们说某人身体不健康,(看)他平常有什么生活习惯,我们就知道原来生活中的一些思维习惯、处事的习惯或者选择的习惯,都可能造成这个人身体发生一些消极的或者是某方面的积累。

   梦中的一切似乎都没了,全黑了,不敢动也不想动:   不敢动是因为恐惧,不想动是因为消极,缺乏内在的阳性引导信号。作为一个女性在认识问题或发生梦境的时候,就一定要借鉴别人的梦境看清楚自己有些什么样的问题。

   “场景一转,冥冥中一直有个佛音在引导你”:   有个佛音在引导你又怎么样呢?能引导你走向正确的思维方式吗?做不到的。因为这种引导与面临转机所需要的引导是全然的不同。我们要想转变自己到底从哪个地方获得真正的引导的信息呢?不是说有个佛音在引导你,你必然就会成佛,成不了佛的,为什么成不了佛?因为人不知道自己的心想着所有的方式、套路以及内容,都是(以)人的方式在想,那怎么成了佛呢?

   孙悟空躺着,猪八戒去冒险把石头棺的盖子然后撞开跳进去了:  说明人的灵性一面在睡大觉,愚钝的一面却被盲目地使用。

   元旦的时候自己允许狗撒尿在植物上:   从一开始就只重视动的,不重视静的。你根本不知道那个矮小的植物需不需要狗尿,万一狗尿多了这个植物会不会死呢?小学的时候自然老师就跟我们说了,要知道人的屎尿是肥料,但是不能刚尿出来就作为肥料,一定要发酵,农村有很多粪窖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从小就知道,原来新鲜的尿里面的含碱量有烧性,很容易把植物给烧死。所以这说明她从一开始就只重视动的,而不重视静的,不知道他(静的)到底需要什么,这样在修炼上就无法称道,也无法从根子上去积累自己真正的德。

   永门、安门两座宫殿四周都是十二生肖殿:   庄子说“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天地乐”谓之“永安门”,十二个生肖在往复不断地围绕着旋转。他是永安的,十二生肖不断在围绕他旋转,“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说简单点就是:人不顾大的存在中的反复循环,只是陶醉于短暂的自我感动,这就是人生的悲哀之源。人根本就没有从大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现在她首先看的就是虎殿,正好今年是虎年,虎年来了,将老虎的细节反复地观看,你又能够看出啥名堂来呢?啥名堂都看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道理很简单,情节就在这个地方摆着---年轻时候的亲亲我我。不知道她现在年纪是怎么样,只知道她在年轻时候的男朋友跟自己的卿卿我我尚在梦中荡漾的情景好像很好。但是这个时候她说的是她为了看清楚那只老虎,就不敢在这边很认真地去体会年轻时候的卿卿我我。说明那只老虎已经吃尽了人生的韶华,又有谁能够知道这个老虎与少爱间的亲热是何关联呢?所以庄子说“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树立了一个基本的论点,就是关于“谓之混溟”的论点,这个“混溟”实际上指的就是神人们能够做到的与人世间打交道的一个基本概念。

    2、3月15日凌晨梦1:一个男同事等来了女友,想让我帮他加工资,我说加工资我说了不算,然后他和女友随我去了一个什么地方,随行的还有小学同学蒋柳燕,她沿途一直玩手机游戏,没参与过我们的交流。

[语聊]

   梦境看起来好像都不是她的问题,都是人家的问题,但关键是她在认识的过程中或者表达的过程,或者梦境事件表达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态度。有了女朋友就应该加工资吗?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男人有了女朋友以后,他就向领导说:你要给我加工资,要不然我们怎么谈女朋友?女朋友对我的要求太高了,今天要吃这个,明天要买那个,我没有钱,所以你要给我加工资。有这样的说法吗?肯定是没有的,因为加工资与本人的工作表现和态度是相关的,扯上了女友,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法。

   所以说梦中有人求于己,是因为自己的立场与行为都有问题。简单说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梦境呢?就是你平常想问题的内容都有问题,通过梦境帮你矫正一下、提醒你一下。明明知道既然(别人加不加工资自己)说了不算,又怎么会带人去一个不知道的地方呢?你把人家带到莫名其妙的一个地方忽悠人家,那也说不过去。所以梦者自己的生活理念和目标都被潜意识模拟出来了,这需要自己好好的去认识一下。


    3、梦境2:我带着一群同学去表妹家帮忙,二姨她们都在,同学们在通道地面摆了很多的条形布条,听说点燃后可以燃烧阻挡,但是守护什么,阻挡什么我也不知道。二姨父回来了,他也请来了好多的男村民来帮忙,我想让别人登记名字,对方有些不高兴。来到房屋外面是一个很大的植物园,有参天大树和很多绿植,有森林的感觉,但是外围全是楼房,同学们用手上的利器在空中划动,树上掉下来的虫子被割。房屋的外观是一张人脸,共三层楼,嘴巴一层、鼻子一层、眼睛一层,都能从孔位的窗户看见屋内。我走进屋内来到厨房,舅舅在用一个平底锅做青菜,一个小号平底锅里有吃的,我便拿了一小份给窗外的同学,舅舅说,这么少怎么分?我说,没事,先随便吃点垫一下。舅舅说菜好了,我便和一个女同学去走廊把别人吃完的碟子拿进来,继续装青菜分给下一波吃饭的人。当时心想,这么慢,这么少,怎么够吃。    近两天在梦里都提示我找吃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却不饿,不知吃的体悟为何意。还有就是这么大一栋楼,这么多人,才一个普通大小的平底锅在舅舅手上翻炒,肯定是不够大家吃的,预示着我在修炼上的方向肯定还不足的地方我自己发现不了的,请老师指导,谢谢老师。

[语聊]

   带一些同学去守护自己的家人:   这是假公济私,更谈不上忘我这个高标准。当然这是简单的做一下判断,不能仔细的推论。

   烧布条不知道阻挡何物:   这是污染,也是危险,更加是迷信,没有将心放在修心修德上。你没有劝你自己的家人好好的修心修德,培养自己的正气,这样去抵御所有的灾害,而是去烧布条,就说明人的思想里面还有很多危险的、迷信的这样的信号。

   好多男村民帮忙,想对他们进行登记,这些人就不高兴了:   为什么当他们不高兴呢?就因为人的潜意识里面有一种潜意识的标准,这个标准同样也在庄子《天地》的原文中出现过,我们复述一下,“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简单的把这后面几句话翻译下大家可能就知道了,很踊跃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间去,你要我去给你家帮忙,我很快就去了,去了不以为自己是对别人的一种帮助,也不认为这好像是一种道义,有这样一种想法,所以人们行为就没有痕迹的记载,事情过了之后成为历史了,但是你找不到他们传记。这是真正的古代淳风,在人的内在身天下中也是奉行此为道德的。所以修炼者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要不了解内在的诉求而错用了自己的心行,不要用现在的思想标准去考虑我们内在的真正的诉求。内在诉求在古代的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自然认识而产生的。

   用刀在空中滑动就割死了很多的虫子:   说明人的行为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产生伤害。

   房屋的外观是人的嘴、鼻、眼三层:   人的身体要到什么地方去呢?身体相对于头部的鼻、嘴、眼,这样三个东西来说,它跑到什么地方去?难道人的生存仅仅是为了满足鼻子、眼睛和嘴巴吗?她的梦境里面缺失一些东西,说明她的思想在某些整体上不能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舅舅在平底锅做的菜怎么能够吃呢:   舅就是旧,代表着旧思想、老观念,放在修炼大的环境要求中这当然是不行的、不够的,都需要修的,需要彻底的改变的。舅舅在平底锅做的菜肯定是不够吃的,这个“不够”代表着我们用旧的思想去适应新的修炼环境是适应不了的,这一定要改变。


二、真修实炼还是得从认识自我开始 --- 清荷之美的问题

   最近的梦境

   1、梦境一: 一男少年管我要钱,说是要去看病,我说你说说你家的情况是怎样的?他说由于母亲不善于管理钱财、乱花钱而导致入不敷出,听到这我就非常生气,并对少年说这个钱我不能给你,你母亲造成的结果应由她去负责。  (自悟:由于自己德性积累不够而导致生命中的希望入不敷出,师父在提醒自己对老子三宝“慈   、俭 、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践要不断的深入。)

[语聊]

   只要是梦中的所有的对象、所有的存在都属于自己的内向表现。

   “一男少年管我要钱,说是要去看病”:  男少年: 少男,自己生命中的少阳。少阳病了: 说明身天下中尚未认识并重视少阳的重要性。

   “母亲不善于管理钱财、乱花钱而导致入不敷出”:   母亲不善管理:  善与不善和认识与没有认识到都密切关联着,梦里面母亲是没有出现的,她只是梦中由这个少年所介绍出来的一个对象,所以少年母亲也就是梦着自己,要从自己的认识上去找原因。

   2、梦境二:梦中席地而坐,厚音老师坐东北面,一位女性(无相)坐西北面,我坐东南面听老师讲课,自己突然起身去找纸和笔想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下来,场景一转,看见自己的上门牙从露出的部分掉了一颗,根没掉。梦中觉得门牙掉了多难看啊。 (自悟:梦中接受师父的教诲,这种教诲是要靠自己的灵性去感受的,自己却要用纸笔这些有形的东西去记录而执着文字,从而导致失(掉牙失根)的结果)

[语聊]

   梦中还要用笔墨纸张来记录,说明自己的意识习惯中并没有培养过心灵的响应。老师的讲课只是由天地大道激发众人的响应而产生出来的讲解,所以说那是众人为师的一种基础。这个基础在性命中奠定的越多,人的无意识的升华也就越容易,所以真修实炼还是得从认识自我开始。

    3、梦境三:梦中在大姑子李玉芳儿子李立杨的婚房里,看见西墙和北墙上的装饰却挂着小时候记忆里的几个大相框,里边有大小不一的黑白照片,心想我姐这么简朴啊,连给儿子的新房布置也这么节俭。

[语聊]

   人们不断地在传宗接代中盼望着新生命的降临,对自己生命遗传的延续也是很重视的,与其他的生物没有什么区别。

   就像草庄的鸡,肯定是不能留一大群公鸡的,如果留一大群公鸡的话,那就乱套了,是不是能留两只公鸡呢?也不行。为什么?“一个鸡笼里面只能有一只叫鸡公”。这只叫鸡公和另外一只叫鸡公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而冲突的关系,是关系到它们的遗传基因是不是能够独立的遗传下去的问题,这方面强的公鸡就占了优势。第二只公鸡由弱的变为强大的时候,它就要来争夺这个所谓的遗传优势。这个过程在现实中间是很残酷的,每天吃东西时强的要压着弱的,弱的想吃一点点食物强的就把弱的啄走,弱的要想跟其他母鸡进行交配,强的一定要把它“痛打落水狗”爆扁一顿,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植物也是这样的,比如在出现荒年或者大旱之年的前一年,果树上会产生出很多的果实来,莫名其妙的,不知道年成为什么会这么丰富,为什么结这么多果,而有的年份光长枝不长果。是不是这些植物也有智慧呢?是的,它们在遗传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智慧安排。当荒年到来之前,它们一定要急于把自己遗传基因转变为果实的方式,因为有了果必然有籽,有了籽,它就有可以在自然间寻找再次萌发的一种基础和可能性。

   我们人的认识情况与生物的这个状态有很大的相似性。人面对生死往往显得很无奈,似乎看不到另有出路一面,只是说希望自己活得长一点,把自己最大部分的希望寄托在遗传上,只要有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就觉得很高兴。回到这个问题的实质上来,其实另外一条突破生死界限的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们的文化环境与认识基础并没有一个地方是愿意接受这个奥妙的。

   老子深知人们源于生物原始状态的惯性。人的生命基础本身的原始状态跟生物是相类似的,没有什么很突出的特殊性。人也很重视生命遗传的重要性与其他的生物也没有什么区别,人的生物原始状态的惯性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造成的,人现在的状态是由原始状态的惯性所影响的。但是作为人来说,经过现在的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文的研究可以知道我们人的生命是具有特殊性的。人不同于生物,绝对的不同于生物。为什么又说源于生物原始状态的惯性呢?就是因为人的生命实际是嫁接出来的。生物里面有嫁接的一种技术,人生命是不是也能够嫁接呢?我只是借用嫁接这个词,其他的研究由以后的考古或者科学的研究证明就行了。


   老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的感叹,就是因为人们把基础的那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就是惯性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要想在惯性里面猛然回头去寻找生命的另一条出路,而人的遗传密码里面又没有埋下这个种子,所以就没办法了。所以新房里面的老相片并非只是简朴,而是寓意于修炼的重要元素,希望能够从修炼所需要的元素的角度上去考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说小时候记忆里面的一些黑白照片,然后又是婚房,那就直接在告诉人们,人们的经历和人们的婚姻的到底在这个中间是怎样才能组织成为一种向上的积极的要素?

    4、梦境四:梦中去看妹妹(现实中最近身体不好在做化疗),看见屋子有好长时间没打扫了,说是好像要办喜事,我就拿起拖把拖去地上的灰尘,二姐也帮着擦家具,眼前呈现的是屋子干净整洁的场景。 还望老师解析,谢谢老师!

[语聊]

   撇开真实性的一面(现实中最近身体不好在做化疗),谈这个梦境里面抽象的一面的现象。 姐姐、妹妹以及自己这些都是阴的一面。

   “屋子干净整洁”:   即使把阴性一面打扫得再干净,也不能使生命内部产生根本的转变,通过修炼让生命产生再造的机制,除了忘己入于天道,关键还是要在造化中超越遗传基因对真意识体系产生的消极影响。就是你要超越、超过这个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5-12 12: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5-12 12:34 编辑

三、不能彻底的忘掉自己就难免被禁 --- 网上人的问题

    3月15日的梦

    1、2022年3月15日梦:第一个场景,我和母亲等三四个家人围着饭桌站立,桌子上一碗肉,我们想挡着桌上食物,不被别人吃了,结果旁边一位女同学钻进来吃了一大块肉就出去了,把我气得要命,立刻和她争论了起来。

[语聊]

   一家人都站在桌子旁边守着那碗肉,但还是没守住,被一个女同学钻进来吃了一大块。表面上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喜剧性的情节,实际上表现出来一种状态,就是人们的思想状态,或者是认识状态。

   家人的另一面就是外人,不让外人进来吃这个肉:   外人也是与自己遗传相联系的人。比方说我们原来说过,根据现在遗传基因图谱的一种编制,就发现我们整个人类的遗传指呢都指向于现在的北部非洲那块地方,说明我们所有的人类的人种,无论是哪一种人黑人、白人以及黄种人都是源自于那个地方,所以这个论点还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外人也是与自己的遗传相联系的人,只不过是现实的观念就定死了,就是自己家里面就是近亲,遗传最近的人就认为是自己的家人。

   一位女同学:   同学,同于道者。一位女同学,自己的内人,这是修炼者应该学习的地方。

   一碗肉:   梦境介绍得很清楚,关于一碗肉的问题,“肉”去掉一个人字就是“内”,所以内人能够吃到这肉,因为这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性概念。作为人来说肯定有“家人”的一个概念。家人的概念跟外人就产生了这个矛盾,认为是别人,不是你的家人。所以她就不应该吃这碗肉,但实际上要明白,实际上这个女同学就是内人,内人吃的这个肉是合理合情的。

   2、第二场景,在课堂上与一位中年男性争论,我说的话很刁钻,似乎在强词夺理。感觉自己道德水平下降了很多。课间休息,我准备出去买东西,走到大门口上课铃响了,大门关了,我返回,结果和伍学军等一群人被关在第一道门和第二道门中间,大家都急着回去上课,准备翻门,一位同学跑到门侧推动了门,大家一起用力,铁门呈半倒状,我一下就跳了进去。梦醒时3点25分。请老师指点一下,感恩老师。

[语聊]

   “课堂上”:  人生命的内部环境。
   “中年男性”:  内在的引导者。
   “争论”:  学习上需要争论,修炼上需要觉悟自己。

   我们认为是梦境中碰到了外人,但实际上是自己身体内部信号方面的一种反应。无论是男人也好或者是女同学也好,但是都表达了自己内在的信息强词夺理。离开现实的多余言论并不能促进对真相的认识。

   “感觉自己的道德水平下降了”:  梦中一切都是自己修炼状态的反应。主观上强大而占尽了优势,客观上就必然会呈现出不得已来,这就是梦的好处。做梦就有这样一些好处,它能够反映出客观对主观的提示和提醒。

   “被关在第一道门和第二道门中间”:   关在了第一道门和第二道门之间,不是关在了道门之外,说明道门之内也有禁锢人的所在。道门以内是不是就没有所谓的约束了呢?不是的,还是有约束,所以不能彻底的忘掉自己就难免被禁。被拦在了第一道门和第二道门之间就称之为禁。


四、心圆通无碍了机会也就无所不包里面 --- 溪水潺潺的问题

    解不出来的数学题

    1、梦见在衢州第二中学,露天讲听数学课,下面坐着好多学生,前面黑板写了个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老师要找人上去答题,生怕被叫到,想回避又和老师目光相遇,被叫了上去,也不知解何题,干站着。这时正头顶天空有大飞机静止,上还叠加个像月亮但比正常看到大很多倍的星球。

[语聊]

   “衢州”:   传说“九省通衢”的一个地方,与大路相通的地方。衢,周,周全。获得大道之周全的方法,就称之为“衢州”。既然是这样,首先界定是在说修道的一种方法。
   “二中”:   有二就必然有一,“一”就是庄子所说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中的“彼”,“我”就是“二”,彼为一我为二,所以“二中”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修道的重点不在于彼处的求索,而在于此身心中下功夫,要把功夫下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面。

   “数学课”:   “数术定根通”这是严`新老师在练`功八十字里面的一句话。世界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数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一定的规律。
   “不知解”:   还没有能够与道根相通。

   头顶天空有大飞机:   大飞机,代表有一个了道的大机会。
   飞机上还叠加了一个大星球:   心圆通无碍了机会也就无所不包里面。

    2、梦见一张纸上一道数学题,只知道里面有两个事物的值差一,找不到与题中其他事物联系,不知如何解答,感觉之间的值都差一。手里拿本老旧的没封面的数学书,里面有讲“二个拳击攻击量”的计算。   自悟:数学,天理;不会答题,没弄明白天理。

[语聊]

   “两个事物的值差一”:   一,异;差一,差异性。事物与事物之间,就是同父母生的一对双胞胎之间尚且有差异,不可能没有差异。万物之间有差异是恒定不变的一种法则,但是万物又是同一个存在的反应。大家注意:万物之间有差异,但是万物又是同一个存在的反应(同一个存在就是把宇宙看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同一性法则。两个法则在万事万物中是通用而有效应的,他们是有效应的,所以修炼者必须要明白。

   “手里拿本老旧的没封面的数学书,里面有讲“二个拳击攻击量”的计算”:   直接利用梦境里面的形象来说明了这个事实,就是你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拳击:对抗。攻击量:计较于对抗形态,而不知道两两之间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在这种老旧的意识形态里面是无法修炼大道的。


五、人的背后还有一种生命,人的发展空间具有“混溟”的能力 --- 花生的问题

    关于病毒的问题

    老师好!自从前两年的病毒开始,感觉身体经常的病,最近有个感觉,好像自己病的和每次爆发的时间差不多,症状和传说的也有类似,因此,有个奇怪的想法,觉得疫情的所谓的病毒,猜测会不会病毒也分阴阳,阳性的部分能检测出来,阴性的只传播,不能检测出来,危害又没那么严重明显。这个问题在群里面讨论,大家也比较理性,从病毒的特征也做了分析。如果从理性和科学的角度,再换个问法:估计病毒之间也会传播感染,或者病毒跨种族结合或传播,而被结合或传播的,承传了一部分属性,而部分能检查到的属性被处理掉,有点求同存异的感觉。也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承受这个”苦“的”锤炼“,好像也在升级病毒库。感恩老师!

[语聊]

    “猜测会不会病毒也分阴阳,阳性的部分能检测出来,阴性的只传播,不能检测出来,危害又没那么严重明显”,  猜测也是一种思考,大家肯定是赞成这个结论的。它既然是一种思考,那么“我思故存在”,你只要在思考,那么这个存在必然与你有相适应的地方,这也是一种规律在人的意识上的一种体现。人类已经在确定性的结论中生活习惯了,如果产生一点不确定的结论,不一定就不能成为历史的结果。事物的表面形态与内在原因之间肯定是论证的关系,而不是一面倒的结论。所以经验很重要,经历多了,自然的形态也就必然在经验中呈现而不是在意外中。

   但是新冠病毒有了很多次的意外,它变异了很多次,说明它与人心之基是相关联的存在。大家都知道了,在古代传染病大传染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因为一年相当于一个周天一样,一旦超过了一年这个瘟神是掐不住的。掐不住什么意思?就是它不知道自己怎样去立足,既然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冠肺炎病毒也像一个瘟疫一样,它既然出现了几年了,同时它的势头丝毫不减,(依然)猛得狠,说明它已经产生了很多次的意外,我们就升级一下说这个与人心之机是相关联的,具有人心可以不顾自然法则的约束而无限制的创造,人可能在实验室内还创造不了这个病毒,但是却可以无限制地修改这种病毒,使其禀赋人心机的自我复制与变异,并将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写进病毒的遗传密码中。当然这只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猜测,这是一种思考,也是一种猜测,这个猜测的确有一定的意义。这个病毒发展到后来是作俑者面对病毒的反噬,也被其深藏的质变能力惊得目瞪口呆,这还只是在微生物领域人类领教的一类应该吸收的教训。现代科学分析总认为这个病毒实验室是创造不了的,那实验室能不能修改呢?它是可以修改的。

   大家可能也都看到过前段时间一个新闻,美国有一个移植心脏的人,他活了一个多月就死去了,他移植的心脏是一个猪的心脏,这个心脏被科学家做了手脚,在它的遗传基因里面做了一些修改,(希望)让人体能够顺利的接受这个猪的心脏,这是科学在告诉我们人类现在有了修改这种大型器官的遗传密码的能力。那么小的微生物的遗传密码是不是也能够修改了呢?如果因为小了,一个细微的地方琢磨不周全,没有观察的更细致的地方,忽略了一些关键性的要素,最后尽管修改了,但是造成的这个病毒具有反噬能力。原来是定向传播的,后来变成了普遍性的传播,这称之为病毒的反噬。病毒的质变能力就是它有智慧。

   植物有智慧,动物有智慧,人觉得自己智慧更加不可一世,就以为这个智慧可以控制一切,但实际上最后自己吓到了,自己被影响到了。甚至有很多专家们也被自己所谓的智慧给灭门了,有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我们就不做这方面的推演或者介绍,我们只是说在这个问题面前是一类教训,在微生物领域人类领教的一类应该吸收的教训,至于人类将来要创造的一些科学性的成果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更多的不可承受的结果到来呢?这个必须得交给大家去思考。但是这个问题不用着急,为什么不用着急呢?因为我们大家都听了刚才庄子所说的一些内容,就是大家不要忘了我们人的背后还有一种生命,人的发展空间具有“混溟”的能力,混沌的看不见的的“混溟”的能力,人类根本都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历史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5-12 12: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5-12 12:31 编辑

六、想让自己修炼有所成就要树立这样一个为老百姓而修炼的基本出发点 --- 一性光明的问题

     一梦求解

     梦中我在一个道观的门口练功,练功的过程中自动出现一段口诀,这段口诀的大概意思是“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繁荣富强的一个过程”的描述,每一个关键性阶段都有一个“代表事件或者人物”的体现。醒来我只记得“骑兵”两个字,不知此梦何意,还望熊老师解释一下,感谢!

[语聊]

   “骑兵”:  骑,奇。骑兵,奇兵,不是士兵的狭隘含义,而是战略意义上的布局与超越历史表层定义的潜在运动。打个比方,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毛主`席领导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表面上是一个战术上的灵活机动吓得老蒋从贵阳跑了,实际上还是因为中间因素的奇出妙运所致。这里面的因素并没有要做到都介绍出来,只能说表现一个,将历史的功劳都归在毛主`席的英明这一点上面,这的确是没错的,没有毛主`席肯定是没有四度赤水这样一个非常神奇的战役。

   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个领袖的英明背后,也是无数历史人物的失败与成功、挫折与智慧反复的积累的信息量给予了支撑背景,这是从历史的整体上看这个“奇”字。因为毛主席站在人民是推动历史真正动力的立场上运用了这些信息。简单说只要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事,他都仔细的加以正面的吸收。 什么叫正面的吸收?就是站在“为人民服务”这个立场上去吸收和运用,这是无与伦比的天人情怀才能用好用活的一个事实。所以我们首先一定要把这点搞清楚,光去谈“奇”是不足为证的,关键是他无与伦比的天人情怀,他既带着老天爷的那种博大的慈悲,同时也具备人的深刻的情怀。这也是修炼者基本秉持的态度。把历史拿回到修炼中去看一看我们修炼努力求真的基础之下秉持基本的态度,就知道这也是我们基本秉持的态度,否则终其一生也就没有成果可言。我们要想让自己修炼有所成就要树立这样一个为老百姓而修炼的基本出发点。



七、若能打破生存意识的惯性,人生的真象就能大白 --- 般若之舟的问题

    一个梦

    前几天做了一个梦,很清晰:梦见和太上师父一起从天上下降,穿透一层类似地板一样的阻隔就看到了地面,地面上有一个木塔,八楞,我落在塔顶抱住塔身往下看,很陡,跳不下去,似乎睡了一觉,醒来感觉塔身在抖动,一看下面几个人在塔身一侧砸,要把塔砸倒,我不知咋地就到了地面,木塔已经毁了,一地的砖木。这时候太上师父来了,又听到人们在说“伏羲主人”,一看,太上师父和伏羲大帝坐在一起,伏羲很年轻,不是传说中人身蛇尾的形象。我上去跪下给师父磕头“恭迎太上师父”,又给伏羲大帝磕头“参见我主伏羲”,就醒了。不知何意。请老师讲解一下。

[语聊]

   “和太上师父一起从天上下降”:   说明我们修炼者是被带到人间的。
   “穿透一层类似地板一样的阻隔就看到了地面”:   天上人间只隔着人们生存意识的惯性。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对以后的这个修炼进步非常有作用。若能打破生存意识的惯性,人生的真象就能大白。

   “木塔”:  人们用生机建立起来的功德意识的场态。我们的意识里面的确有这样一种想法,比方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都属于人的意识形态长期以来深入到我们(自己)的意识的深层次领域去了
   “跳不下去”:  新的意识立足点还没有产生,所以才跳不下去。

   “睡了一觉”:   代表裹足不前没有能够不断探索。梦中一个人抱着塔尖能够睡着觉,但在现实中间肯定是不存在的,梦境里面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她只是在模拟给你听、给你看,让你知道自己的状态而已。
   有人砸倒了塔,一地的砖木:   世界上任何的意识立足点都将被人的心机所摧毁。就像上面所说的“人们用生机建立起来的功德意识的场态”也将被摧毁一样。

   “不知咋地就到了地面”:   没有固定观念的世界是自然的,人没有执着的时候就回到了自然的面貌中。
   “我主伏羲”:   人的意识中潜伏着造物主的一种意图,总认为他是人类的始祖,明白这一点是修炼好的一种基础。人身上始祖伏兮,这也是符合人遗传学原理的。为什么这样说?就是因为我们与始祖之间,我们肯定是他的生命的一种延续,所以这是符合于人类遗传学原理。 因此人成为了老子《道德经》里面所说的“道、天、地、人”这四大之一。太上和伏羲住在一起,一个是道祖,一个是人祖,两者未曾分开过。要想明白道,也就不要将其分开来想。

   “很年轻,不是传说中人身蛇尾的形象”:  说明在人的潜意识里面他不是人身蛇尾的形象,过去地传说是不是应该改过来呢?没有必要,就让它存在着,就认为他们也是与时偕行的。他们的形象与时偕行,我们的观念要与时偕行,要敢于探索还要善于探索(因为他很年轻,只有年轻才更具备有探索或者善于探索、敢于探索的能力,善于探索的智慧和灵光劲,或者是敢于探索的就像出生的牛犊不怕虎一样的信心),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要人们沉溺于宗教的说法,而是要从自己的生命活动中找到万物的源头,从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更深层领悟,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出无愧于后人无愧于未来的新认识体系。


八、把注意力放在心上面,这才是接近我们人的本体或者本来的一个基本的出路 --- 宋学林的问题

    一个字

    1、现实生活中,妈妈给我发微信时经常把“体”字写成“竖心+本”,提醒过她几次后,有时还会写成这个字,这是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语聊]

   “体”有本体、原体、体会、体察、体征等等这些概念。体的单人旁,表明这些与人的特质是分不开的,因为它与人相关。但是如果深究一下这些与人的意识体的心更加密不可分,“体”的单人旁代之以竖心旁具有不可替代的点化作用。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心上面,这才是接近我们人的本体或者本来的一个基本的出路。

    2、梦境一:三人并排走在还算宽阔的胡同里,前方遇到两米高的铁栅栏拦在路中,要想过去只能翻越栅栏,我就先托着扶着另外两人先翻过去,在想自己要怎么过去的时候,发现栅栏中间几个铁条是缺失的,正好可以钻过一个人,我过去后另外两人很诧异地看着我。

[语聊]

   翻过去与钻过去:   当翻越困难造成了自己可以超越困难,这是“钻”的意义。你已经钻过去了,钻就是钻研的钻,就是你很有研究了,你有研究以后对别人就有帮助了,你帮别人翻越了困难,实际就是自己“钻”越了困难,也就是超越了困难的意思,这是人世间的一些科学家所具备的人生情怀的一种基本面貌。修炼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早年气`功热的初期阶段,有很多人练气`功练得如火如荼,非常投入,都是冲着治病去的,为了治好别人的病自己拼了命去练功,别人的病治好了,自己却因真气的积累而转入了全新的修炼领域,练着炼着,真气不断地积累,认识不断提高,领悟也不断增强,最后生命发生了炼神的本质的变化,最后就是完成了真正炼气化神的整个的自然的变化过程。所以在表面上是个翻栏杆或者钻栏杆,但是这里面在暗藏着一种点化。我们有时候要有一种很好的发心,要为老百姓有很好的发心,不为自己而存在的时候,那么自己的存在就一定能够凸显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生所以能够长生,有这样一个规律,我们要把这个规律贯穿在自己的认识体系里面,这样才能够促进我们事半功倍的修炼。

    3、梦境二:和几个同学住在四海酒店,出门要下一段几近垂直90度的台阶,又陡又窄,必须拽着栏杆一步一步往下走,同学把我书包先扔了下去,我说包里面有笔记本电脑,这下要摔坏了。我最后一个下去,下去后其他人和包都不见了,突然来了一人一句话不说拽着我就跑,跑到一条民俗商业街前,他遇到老婆孩子就回家了。

[语聊]

   “四海酒店”:   指望长生久视的结果就一定要有四海为家的出发点。大家千万要记住四海为家的意思,千万不要把家当作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苏东坡在黄州任团练副使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个官员带着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很有智慧。苏东坡问这个官员的小妾:难道你不想家吗?这个小妾说了一句话:身心安处即是家。苏东坡恍然大悟,觉得人世间真的是太奇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的女子居然对家的认识达到如此的境地,普通人读万卷书都不一定产生这样究竟的认识,说明这句话值得推崇。为什么?因为她说出了我们自己本身所应该端正的一些态度。如果太执着于自己家了,我们能不能做好一件事呢?做不好。

   “垂直的台阶”:   真修实炼这是人生的陡坎。它很陡是一个道坎,这个坎下去了,人才能看得淡了。

   一个人拽着我到一条民俗商业街:   平常心中藏着有道。

   他遇见老婆孩子就回家:   这是典型的不言之教,这个人好像很着急的样子,把你拉着就跑,跑到民俗商业街以后,他遇见老婆孩子自顾自地回家了,你在这个地方呆着,呆着干什么呢?呆着一定要看、要考虑清楚,就是修炼者要参透“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个民俗中的妙理到底是什么?这一点如果没有口口相传的介绍的确穷尽人生智慧也难得想透,这不是夸张,的确是这样的,在这个问题面前一定要知道众人为师,万物为师,要尊师重道。在这一点为前提之下,总有一天你可以从人家的智慧里面得到自己应该发展的方向。我希望大家在修炼中都有如此的善果,都有我在今天这个时间讲的如此的这样一种善果,这个善果来源于大家自己本身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群的尊重,对天地的尊重。有了这尊重,我们的结果就必然会实现,必然会成就。祝大家有修炼上的更高的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2:04 , Processed in 0.0239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