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回复: 3

厚音老师讲解《庄子·外篇》(第17讲)《在宥》(5)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2-6-11 18: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3-16 22:22 编辑

《庄子·外篇·在宥》(5):                                       < 语聊整理,不当处请直言斧正 >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之谓至贵。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与日无始。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网络白话文]:

   世俗人都喜欢别人跟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跟自己不一样。希望别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总是把出人头地当作自己主要的内心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何尝又能够真正超出众人呢!随顺众人之意当然能够得到安宁,可是个人的所闻总不如众人的技艺多才智高。希图治理邦国的人,必定是贪取夏、商、周三代帝王之利而又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患的人。这样做是凭借统治国家的权力贪求个人的侥幸,而贪求个人的侥幸而不至于丧失国家统治权力的又有多少呢!他们中能够保存国家的,不到万分之一,而丧失国家的,自身一无所成而且还会留下许多祸患。可悲呀,拥有土地的统治者是何等的不聪明!

   拥有土地的国君,必然拥有众多的物品。拥有众多的物品却不可以受外物所役使,使用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够主宰天下万物。明白了拥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岂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样的人已经能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独自无拘无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来,这样的人就叫做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的人,这就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贵人。

   至贵之人的教诲,就好像形躯对于身影,传声对于回响。有提问就有应答,竭尽自己所能,为天下人的提问作出应答。处心于没有声响的境界,活动在变化不定的地方,引领着人们往返于纷扰的世界,从而遨游在无始无终的浩渺之境,或出或进都无须依傍,像跟随太阳那样周而复始地没有尽头;容颜、谈吐和身形躯体均和众人一样,大家都是一样也就无所谓自身。无所谓自身,哪里用得着据有各种物象!看到了自身和各种物象的存在,这是过去的君子;看不到自身的各种物象的存在,这就跟永恒的天地结成了朋友。   


[语聊]

    这一节主要是讲人的性格与人的存在的思想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首要的一点就是“我执之心”。人对自我的执着是比较稳固而且比较长久的,这一点迷惑已经很久了,不是一天造成的。比方说最后的这一句话“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没有自己又怎么会有这个有限的约束呢?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思想在里面非常积极地在活动着。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一于己就比较高兴,跟自己意见不同就非常嫌弃,这种状态是比较普遍的。喜同嫌异,像这样的人总是以出人头地为追求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人不算少数。这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人与群分、物以类聚”所造成的。 我们平常就要在这个方面下一点功夫,下一点关注的功夫、观察的功夫,对自己周边的一些人抱着众人为师的这种思想去观察一下他们,然后就可以看得出来自己是什么样一种形态。

   “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这里面有个论述,一个人所闻一个人的知识和知见肯定是赶不上众人的知见多,这一论点人们就没办法反驳,联系到修炼上就是能够做到众人为师修炼就得以安宁,这是基本的出发点。为什么呢?因为能够把众人的信息和知见都融合在自己的存在里面,这个状态就是“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这个论述肯定是连贯的,也是从《道德经》的这个角度引申过来的。

    如果不以众人为师,那么遇到众人的时候则必有其成敌的一面。如果我们不以众人为师,那么我们在跟社会打交道的时候总难免碰到与我们自己相怼的人,总能够在无意之间造成一些对抗性。当然修养好的人可能在回避这个事或者转换这个事,但我们讲的不是单纯的修养问题,而是想从本质上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他为什么这样?)。相反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以众人为师的话,特别是没有自己的情况下以众人为师,那么众人在观察你的时候(就是别人在观察你),你所表达出来的状态和知见都是与他们相同步的,都有一种共同语言或者是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这就可以使彼此之间的这种不和谐降到最低的程度。

    古人在《黄庭内景经》里面说到“人身百节皆有神”,是说我们人身上很多的部门、很多的管理机构都是有神祇在这个地方值班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修炼者治天下,特别是治身天下,以一己之心而强迫我们身上的百节之神就过了。过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过分了的意思。我们人普遍的情况就是生在这种非常过分的面貌里面,所以如果是谈生活的话,那么必然是在一种无奈的状态中承受着生老病死的痛苦和烦恼;如果谈修炼的话,那么无论怎么折腾都是必败的结果。在这个前提之下,不以侥幸来对待身天下,而以民以自化对待之,这样我们就有救了或者是我们在修炼上总能够在这种心理基础的情况下找到一条比较安稳出路。

   “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这节另外一个论点说的就是心着于有形之物自然不能驾驭万物。我们知道了自然的运动规律,包括治理社会的运动规律,是不是就够了呢?不是的。“夫有土者,有大物也”,这个“大物”就是事物的运动规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要服从这个规律。“有大物者,不可以物”,它不会被困在这个事物之中,为什么呢?因为超然物外,所以中国人就有“不在三界,脱离五行”这样一种说法。心在无形作为我们的修炼就是万物自化。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是治理社会这一种德的结果,而是展开了身天下之不朽的蓝图,成就了天下最难驾驭的真身。

    最难驾驭的真身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人肉体的身是一种假身,这个假身背后肯定可以产生一种真身,这个真身就需要我们努力地通过修炼去驾驭它。这个“驾驭”说起来也是不恰当的一个词汇,实际上就是一种无为之治或者和谐的同步共振,这两者之间实际上也是没有矛盾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的思想基础、观念基础一定要超越自己本身当下的约束,达到这一点而能够成就了天下最难驾驭的真身,这就称之为独有天下无人能及的存在,就称之为至贵(“独有之人,是之谓至贵”)。古人就有一种说法“人逾出众而以独游”,出人头地同时又能够达到已经游于方外,这种状态就称之为独有。众人肯定是达不到这一点的,为什么呢?因为首先人心里要超越自身就不容易。超越自己就必然能够超越众生,这就是独有的由来,“众无此人,故名独有”。

    古人把圣人之教称之为“大人之教”。“大人之教”深植于人的性命之中。圣人置于百姓,在其内而非其外。圣人不在我们百姓的身体外边,而在我们百姓的身体内,这是庄子的这篇文章没有明说的地方,但是他的确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称之为“如影随形”---“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尽其所怀”,意思是只要虚已到一定程度,那么实的一面必然会释放出来。
    “为天下配”,这个配不是讲的一对一对的意思,而是说要在天下普遍的适应,适应每一种形态、每一种思想的形态,这里就称之为天下配,德配天下。
    “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与日无始。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从庄子的论述就知道修真者“内取必得,外求必丧”。这什么道理呢?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人之教和圣人之教在其内而不在其外。修真者内取则必得,外求就必丧,这就是天下配。

    从文化上来说,世界未来的希望在人类每一个成员的觉悟上,在这个希望里面就必然有一个要求:觉悟是努力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所以我们有时候谈到一些国际上的问题,国际上的政治也好、军事也好、经济也好,谈到它们的发展发达,好像人类搞得很热火一样,但实际上这都不是未来人所应该注意的一种方式。

    当然我们说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现在就是存在就是合理。现在人只有这种思想水平,他只能够在这种状态之下,去关注我们的经济,关注我们的军事,关注世界政治的走向,他只能够这样。真正的未来是需要我们世界上的每一个成员,人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把关注力放在自己身上的。 这就是这一节所讲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当然这个出发点也是这样的,那只是庄子自己的论点,至于说能够被多少人接受呢?很难说,特别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肯定是不愿意接受这种状态的。因为时代有庄子前面所讲的论点的特征性,“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这也是没办法的一件事。

    我们现在就是要注意到我们自己的修炼得到天地之间的一种提携,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有没有信号来提携你,这个是很重要的。相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既然这个“大人之教”在内而不在外的话,那么又何来的提携之说呢?原来提携是说他在塑造一个人的秉性,塑造一个人的秉性就是提携的意思。他提携修炼者适应这种思想基础,没有自己、忘记自己或者是虚化自己这一种思想基础,有了这种基础以后,再反复地磨炼之,这是提携修炼者,不着于阴阳,为而不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外不窥宇宙之要”,就是好像我们人类掌握了很多的天地间的运动规律一样,你也不要去深究这些运动规律。“内不存己身之执着”,从内在的一面你也不要顽固的坚持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执着,同于大同,心外无物,不要把所有的事放在心里面,这是为“天地之友”。“睹有者,昔之君子”,回到现实就可以比肩于往昔的君主。“睹无者,天地之友”,进入到没有自我的状态的时候就进入到大化里面去了。大化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有自己形体存在的时候,一个是没有自己形体存在的时候,这两种状态庄子都已经表述出来了。

    作为我们特别要关注的是众人为师这一点,庄子在论述的时候也是说得很清楚的,就是一个人再聪明,也是“所闻,不如众技众矣”,众人的智慧永远大于一个人的智慧,所以一定要把群众当作真正的英雄。这里面有一种思想就可以确定下来了:没有相反的存在,也就没有进步。我们在修炼中也是这样的,经常地走到自己的反面去,那么进步就自然然而顺理成章地展现出来了。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7-5 1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7-5 10:54 编辑

一、修炼者的格局一定要大,大到无形的领域里面去 --- 筑魂的问题:

    6月4日凌晨的梦

    梦境:(老年)女性朋友第一次做舞台导演在正式演出时叫我去后台帮忙干活,整场演出前面的节目不温不火,观众没什么反应;直到一个有众多影视明星参与的节目出现,观众反映热烈,但此时台下来了一位导演界的大佬(老年男性)在现场大发雷霆,出言不逊,大致意思就是说她(这场演出的导演)作为一个辅助行业的人(类似服装、化妆、道具等)竟敢自己做导演;并叫来警察以莫名的理由立刻叫停了演出,工作人员都很气愤;等到众人都散了之后我去问这位朋友这场演出是不是后面还有好多节目没有上呢就停掉了太可惜了,她说已经是最后一个节目了,只不过没有演完,并且在聊天时她反应过来之前在微信朋友圈发演出预告时这位导演界的大佬就有阴阳怪气的回复,细想一下他其实已经准备要闹事了,自此梦醒,请老师和各位道友指点!

[语聊]

    筑魂,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叫人不可思议。人的三魂七魄,那不是人筑的问题,它本身就存在,少一个人都长不大,哪有铸魂之说呢?筑造墙、筑造碑、筑造丰碑都是筑的问题。魂,它也是一种生命。建议以后不要随便瞎取名字,想一想,思辨一下,取这样的名字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或者自相矛盾的话,特别是不符合自然的一个状态的话,就自己及早地把它改一下,这只是我的一种建议。

    首先有一个出发点,他梦中是梦到别人的事,还是梦到自己的事?实际上是自己的事。

   “他之前在朋友圈发演出预告的时候,这位大佬就阴阳怪气的回复,他其实是准备要闹事了”:   为什么要闹事呢?因为庄子说过了,“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刚才我们已经做了一段简单的表述,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你想出人头地,但是你什么时候又能突出于众人呢?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现代人的心理可能是一下适应不了的,但只要仔仔细细一想就知道,庄子的辩证思想的确在几千年以前就提醒人们:你要从自我内观的角度来看看你跟众人的关系,你不要觉得你比众人要高多少,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超越他们。这就是这一段话非常精彩的地方。你没办法超越,但是你为什么要超越呢?

    举个例子,当年(1898年)俄国的一位哲学家普列汉诺夫,也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他写了一个小册子《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这里面就谈到英雄和群众关系的问题。我们就这样去领悟一下,一个英雄,他领导人民、领导群众或者领导时代往前走,那么这英雄的思想到底在时代中怎样去体现它的完整性呢?普列汉诺夫小册子里面主要以拿破仑作为基础。大家都知道,拿破仑最后非常失败,当然他也有成功的时候。他失败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失败?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以后就知道,人就是这样,拿破仑还是回到刚才庄子的话中得出一种结论里面去了。

    如果是忘记自己,或者没有自己的话,那你的成功肯定是稳定的名垂千古的。当时贝多芬听说拿破仑有这样一种魄力,特地写了《第三交响曲》准备献给拿破仑。后来一听说拿破仑称帝了,拿破仑自己(谋夺了革命的果实自行加冕)成为皇帝了,贝多芬(失望到了极点)一气之下就把这个事改了(将第三交响曲正式命名为《英雄交响曲》),不再是送给拿破仑,而是献给天下真正的有志于为天下的老百姓的这一种真正的英雄的《英雄交响曲》。在这一点来看,如果我们人以众人为师,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说就是以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他就能够出乎众。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你在引导众人,那你肯定会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如果说你以自己的目的为第一位的话,那你就没办法出乎众。也说明境界低的人是没有办法推进任何领域的进步的。

    梦境里面这个故事,这所谓的导演界的大佬阴阳怪气的在那个地方讽刺人家,说人家是一个辅助行业的人不能做导演,当然至于人家能不能做导演根本就不是他能够界定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上经常能够发生这样的事呢?就是因为人们在某一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思想禁锢。只喜欢和意见相同的、志趣相投的、在既得利益的面前和自己站在一起的这样的人,如果这样的人能够得势,他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是不能够促进事物向前进化与发展的。在修炼者的身天下中这种人就代表了我们的主观意识。回到我们身天下去分析这个事,这种人就代表了我们主观意识。因为主观意识有权利有权威,老子尚且称它为天下之君,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去明白老子讲《道德经》的这种含义。

   第一次做舞台导演的这个女性可以比喻成为身体内部的阴性的领袖,因为她正在引导身天下向积极的方向运动和发展。按其自身的资源和基础,她是可以将身天下很好的引向积极的发展方向的。有时候异军突起,那肯定就是一种新生事物。没有相反的存在就没有进步,这是内修的一个法则。所以修炼者的格局一定要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无形的领域里面去,比方说像《在宥》所说的“睹无者,天地之友”,可以跟天地称友。这也就像《西游记》里面的齐天大圣,为什么叫齐天大圣呢?就是认为天地是一种神圣的存在,作为生命来说,他也称之为齐天之圣,说明这里面有一种信号在引导我们。


二、修炼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事,没有所谓的极致 --- 苍龙的问题:

    修炼带来的变化

    1、修炼不一定能成仙成佛,但坚持修炼对个人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接触厚音老师讲解《道德经》虽然只有三年不到的时间,但自己在修心转性上有很大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刚性而是更加内敛,不再像以前那样急躁而是更加沉稳,不再遇事斤斤计较而是更加宽容,带来的转变让家族更加和睦,孩子也受到福报(上次我谈到过孩子去年高考上大学的事),自己工作也小有成绩,同事称赞,领导认可,今年四月份上级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来到一个新的单位主持全面工作,也算是得到重用吧,凡此种种,我认为修炼对我的来说在修心修性或明心见性上的转变带来的是自己对待事情、对待人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认识,认识上的转化从而带来家族和事业的升华,感恩老师和各位道友的教化,感恩老师的开示!自己依然会用《道德经》来恒量自己净化自己升华自己。

[语聊]

    “自己在修心转性上有很大变化”,这句里面的“修心转性”这个词也建议改变一下。因为“心性”这个词,前面是心,后面是性,心是可以修的,性是没办法修的,因为性是你的本质你的本来。无论是宗教界还是文字界,对这个性的意思来说是没办法排除它本来的基础含义的。所以说“心性”,一个是可动的,一个是不可动的,这样才可以比较生动的表述出道的意义来。一阴一阳之为道,这个“之为道”的一面就有两个性质,一个是灵活的,一个是稳定的。稳定是性的一面,需要灵活的是心的一面,心的一面需要改变。心的一面你修可以,你要想“转性”,往什么地方转呢?

    我们单纯用“转性”这个词儿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些制约在里面。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个制约是相对性的,当你在组织一句话的时候这个制约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在遣词造句的时候是非常认同“阴阳之道”的,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基础的一种特征。你不要排除这特征,这特征也是排除不掉的。你一旦想另辟蹊径,你得对这个问题非常熟悉才行,再就是在特殊的领域里面,你可以这样去用。“修心养性,明心见性”,箭凌老师贴上来的八个字很好。


   2、最近可能是刚到新的单位事情比较多,晚上睡觉虽尽量让自己静下心来尽量放空自己,反观内视,但梦境好像比以前多了起来。5月29日一梦,已经记不太具体了:梦见自己在参加一个考试,看看试卷好像都不会,我在考场坐了15分钟,然后向考官示意出去了,出去后我找到部队的领导看了看试卷答案,回到考场继续答题,好多人已经交卷了,我赶紧拿起试卷写。

[语聊]

    “参加一个考试,看看试卷好像都不会”:
   这一段里面说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原来也有很多考试都不会,为什么这次考试还是不会?这是在提醒我们修炼者面对人的进化与发展,人类的学习一定要放在对自身的认识与开发上,一定要放在对自身性命的平衡把握中,一定要放在对思想境界与自然相和谐的努力中。

    在这些要求之下,每一个人的认识都受时代文化的限制,很难做全面。苍龙道友在部队里面工作几十年,已经养成了自己的思维惯性,考试遇到不会做的时候,还是这样,还是一个想法,就拿着试卷向监考官示意直接就出去了,然后找到部队领导,部队领导给他看一看试卷怎么样去回答。这(梦)里面没有交代专业范围内的事和非专业范围内的事是不是能够混在一块。专业和非专业,本来就是一个里一个外,也是一个阴阳之道。我们永远都会对自己本身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是不会的。就像刚才原文里庄子也是这样说的,哪怕你做了领导,你也得知道“曷常出乎众哉”,即使是个领导,但是你怎么能够超得过群众呢?群众的想法、群众的智慧、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知见,可能都比你有优越性。我们有时候就错误的把考试当成是唯一认识自己水平的一种机会,实际不是这样的。如果天地在通过梦境对我们进行考试,梦里面考我们,可想而知我们是肯定不会及格的。这就是为什么试卷都不会的原因,说明修炼者还没有能够将注意力放到天地对于我们的要求中来。

    为什么一次一次的考试都不会呢?说明你没有往这方面考虑。天地到底需要我们明白什么呢?从苍龙道友一开始的表述中就知道修炼者将注意力放到了什么方面,想促进我们家庭和睦、福报后人、工作顺利、职位升迁这些结果中,实际上修练的结果远不止这些。就像庄子在《在宥》里面所说的“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根本就不是说你在社会中混混,有一点福报,然后工作顺利,然后发财也好,升官也好,仅仅是这样一个问题吗?那就太小看的这句话了,哪一句话呢?就是“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他已经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了。你想想看人达到这样一种思想境界了会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他后面所说的话,“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之谓至贵”,所以修炼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事,没有所谓的极致。在修炼界只要愿意努力永远有发展前途。

   所以说我们回到现实中,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好,他有三句话“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新”字,他说了三点,凸显了人在时代中必须与时偕行的基本要求。修炼实际也有其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修炼也有其新的发展思想与认识理念。过去我们从资料中或者传承中或者在所谓的信号传递中,告诉我们的一些历史上的修炼的一些事我们都记得很牢,就以为那就是修炼,其实那根本都不是什么修炼,那就是保守、那就是固执、那就是固化、那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的前途放到对那些故事的一种依赖中去了。我们现在所谈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修炼新的发展思想,修炼有新的发展思想和认识理念,同样修炼也有一些新的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格局去建立。

   说到格局问题就来了,比如现在的人往往说像刚才苍龙道友第一句话一样,“修炼不一定能成仙成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在修炼上竟然不愿意往那个方向去努力,说明他对这个问题自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他肯定就要把这个问题收回来,收回来对自己的所谓的事业、名利、家庭,或者家族的呵护上,就觉得只要达到这种保卫的目的就行了。实际上这个格局就限制死了,就是我们的思想格局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格局。我们认识是不是需要不断地去更新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修心的基本观念,修心就是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所有的观念,特别是修炼上所有的观念没有一个是值得执着的,你只要执着了,那么你必将会陷于其中而不得自拔。


    3、6月4日晚一梦:梦见我和岳母在一个商店买东西,岳母挑选了一些辣椒后,看到有凉粉,拿起凉粉袋里的小勺子舀了一勺凉粉尝了一下,商店的老板看见了想说我岳母不能那么尝的,但看见我岳母是一个老人且面相和善就没好意思说,我见状赶紧拿起我岳母尝凉粉用过的勺子去一个水龙头下用水把勺子洗干净擦干。

[语聊]

    “我和岳母、商店的老板”:
  表面上是平常生活中观念不同的问题,比如老板的观念、岳母的观念苍龙道友自己的观念,三个人有三个不同的观念。梦里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商店里面有很多的商品需要推介需要介绍给顾客,特别是超市里面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移动花台,载着需要推介的商品,用单独的小笼和小勺让顾客品尝,这称之为服务就位。服务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不然人家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凉粉到底好不好吃。是甜的还是酸的,是香的还是辣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就需要服务就位。

   “岳母”:老阴,代表了生命中复杂的物质基础,也是被服务者。

  “老板”: 提供服务者。

  “自己”: 自己这个角色真是很奇怪的,明明是三个角色,为什么这里一定要去掉一个角色呢?因为自己不是老板,但是自己也代表老板的一切的全责的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因为这个梦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所以表面上自己不是梦里面这个老板,实际上自己也是这个老板。所以这是潜意识通过演绎了这样一个场景想提醒修炼者,自己的责任重大了,不仅仅要伺候好老亲娘,还要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给身天下。这就是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也是一个修炼更大格局的展布的问题,想把自我的格局想展开分布下去,首先就一定要观念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7-5 10: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7-5 11:05 编辑

三、只有主观臆想,没有客观的修炼,当然不可能在性命上有所建树 --- 如影随行的问题:

    孩子睡在水里的梦

    1、梦境一:我带着一群孩子在游泳,最小的只有几个月,孩子们有困了,便在水里睡觉,我说,不要在水里睡觉喔,睡着了会被呛死的喔!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在水池边的平台睡觉,我还各种摆弄他们,因为地方太小,很挤。(自悟,没有做到婴儿般的呼吸,观念上需要继续改,水池边地方太小,说明自己的思维空间太狭隘,还自以为是总是去瞎整。)

[语聊]

    “我还各种摆弄他们”,人的主观以为自己是个成年人是个懂事的大人,很难重视从小孩子的身上还有哪些是需要自己学习的。当一个成年人向一个小孩学习,这就是我们的修炼中的一个反,不要忽略这个反。

   “孩子们有困了,便在水里睡觉”,这就是一个实例,孩子们都是从水中来的,在没有出生之前都在羊水中生活着,所以他们既然能够睡就不会有问题。为什么不会有问题呢?因为这个是成年人的梦里面,孩子肯定不会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成年人的观念里面有问题。所以搞了半天原来是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 成年人为何要担心呢?因为成年人的观念已经形成了,以为(在水里)人是会被呛死的,所以成年人就不会记得曾经在羊水里面如何生存十个月的。有一些医学家把临产的孕妇放到水里面在水下分娩,孩子生出来就直接到了水里面。从这个水里面到那个水里面,所以孩子根本不用去考虑呼吸的问题,他根本就没有呛水这个说法,从来没有。他一离开这个水以后,他就会呛水,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人的呼吸一旦开始以后必然会形成一定的规律。所以这是一个提醒修炼者要改变观念的梦。


    2、梦境二:画面换到了山上,茶室的道友们正拍传道电影,大伙没有理我,拍完后,大家进了茶室,我还在后面考虑要不要进茶室,一个道友用粗口骂我,我也回骂她,老师去找服务员商量要把动物放出来,服务员说规定不可以,后面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沟通的,最后说又可以放了。感觉这次活动是老师在做什么大事业,很隆重的样子,因为他身穿一件笔挺的银灰色西装,他的大儿子也带着一个坐在童车里的孩子参加。我跟随进去,在堂内上方供着一个纸盒,老师撕开薄纸,里面是一只鼹鼠,老师说这是祖师爷,让我请它出来,我嘘了一声,鼹鼠有反应,我再想嘘一声就发不出声音了,姐姐带我到旁听休息,道友们都坐在地上,大家都不说话,我看了一下墙上,柱子上,球形的灯上都是我未完工十字绣,白色的底,浅粉色的花,姐姐说一会还有活动,需要换配对还有换衣服。我想到一起游泳的大男孩,男孩开始各种扭捏说不愿意来,于是我和他沟通,说自然一点,最后他被说服来了。他还借了100块给我。我在写誓言词的时候,他忽然凑到我耳边亲了一下,心里很惊讶他的举动,“我坚决不做梦”我把我的誓言词吊挂起来,对男孩说:“看见了吗?”他回:“看见了,你不想做梦。”(自悟:有想醒来的决心,可能还有未了的缘)

[语聊]

   “道友用粗口骂我,我也回骂她”: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还有很多未曾暴露出来的一些浊气。因为人相互之间辱骂肯定是不恰当的,现在是文明社会,骂人本身就是不对的。

   “老师在做什么大事业,很隆重的样子,因为他身穿一件笔挺的银灰色西装,他的大儿子也带着一个坐在童车里的孩子参加。我跟随进去,在堂内上方供着一个纸盒,老师撕开薄纸,里面是一只鼹鼠,,老师说这是祖师爷,让我请它出来,我嘘了一声,鼹鼠有反应,我再想嘘一声就发不出声音”:   老师自己人模人样,祖师爷却被指鼠为师,说明梦者所接触的人和事物、有言之教或者是不言之教,都形成了一种扭曲的修行观念。梦者自己的潜意识也是明白的,所以再想嘘就发不出来了。发不出声来就说明他的潜意识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道友们都坐在地上,大家都不说话”:   祖师爷都变成了鼹鼠,如何沟通呢?只好不说话了。“道友们”实际上就是群众。群众高明呢?还是老师高明呢?我觉得这个老师有点问题。

   “我看了一下墙上,柱子上,球形的灯上都是我未完工十字绣,白色的底,浅粉色的花,姐姐说一会还有活动,需要换配对还有换衣服。”: “十字绣”: 东南西北皆纳入其内,这是修道的开始。“都未完工”: 有开始而没有成果。“一会还有活动,需要换配对还有换衣服”:  换这个换那个就是不换心,心相不换照样没有结果、没有成果、没有善果。
  “我想到一起游泳的大男孩,男孩开始各种扭捏说不愿意来,于是我和他沟通,说自然一点,最后他被说服来了。他还借了100块给我。我在写誓言词的时候,他忽然凑到我耳边亲了一下,心里很惊讶他的举动”:   这可能就是上面所说的“换配对”。即便如此阴与少阳如何孕化呢?不能孕化如何有结果呢?梦中自嗨实际上是在提醒自己要反思一下这种修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我坚决不做梦’我把我的誓言词吊挂起来,对男孩说:‘看见了吗?’他回:‘看见了,你不想做梦。’”:   梦中誓言坚决不做梦,做不做梦是人的主观能够控得了的吗?人睡着了主观已经被抑制了,心理学的说法就是主观被人的生理所抑制了,主观没有可能在睡着了的情况下展现出来,既然展现不了,主观能控制做不做梦的问题吗?不想做梦,只愿活在主观的现实世界,这实际上就是无视自然、无视现实。做不做梦不是人决定的,这是人生命在无意识状态以后体现出的自然面貌。没有人说自己不做梦的,不做梦那就成圣人了。不想做梦背后的潜台词是在享受着现实对肉体的各种刺激,而不顾潜意识的感受,如此还要认为自己在修,打算修个啥呢?连梦都没有了,那修个啥呢?


    3、梦境三:画面换了:看到个西方袖珍女郎,好像在受生死的终极考验,门外有一个拿着带刺的铁锤的巨型男子将铁球挥向她们,女子们身穿着黄金龟甲闪躲,带刺的铁锤和女子一样大,女子退向屋内,屋内也有几个巨型男子拿着铁锤向她们攻击。梦醒。(自悟:阴性的积累还很弱小,虽然穿着黄金铠甲,但是也难抵阳性十足的世界)凌晨3点多。醒后继续睡.....

[语聊]

   “西方袖珍女郎”:
  袖珍称之为弱小。

   “女子们身穿着黄金龟甲”:  西方属金,黄金盔甲,西方的意思。

   “西方袖珍女郎在受生死的终极考验”,这个梦境实际上是上个梦境的客观结论。人的主观自顾自地享受着生活的刺激,而不知身天下的内部正在发生着围剿内人的惨烈活动。不称之为剧烈活动,而称之为惨烈活动,因为其能量和数量是如此的不对等。 袖珍女郎那么小的个子和拿着那么大的铁锤的巨型男在进行搏斗,你说那什么好结果吗?肯定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说明身体内部传统文化里面所说的内人或者是内神的部分,被强大的主观上的不对称或者比较扭曲的思想观念形成的结果所围剿。


    4、梦境四:画面在空旷的地基处,只有黄土,还没开始建楼。老师哭了,他告诉我说他平时话说得太多了,而且还做错了一件大事,就是拜错了方向,他说他拜了北方,我说你拜的不是东方吗?后面还有挺多的,记不起了。(回想可能是上个梦境的重要仪式有关)(自悟,在修炼的路上自己还在打基础)

[语聊]

   “空旷的地基处,只有黄土,还没开始建楼”:
   只有主观臆想,没有客观的修炼,当然不可能在性命上有所建树。

   “老师哭了,他告诉我说他平时话说得太多了,而且还做错了一件大事,就是拜错了方向,他说他拜了北方,我说你拜的不是东方吗?”:   正确的话说得多也不干天和,如果祖师爷是鼹鼠那就是认识问题了,方向错一切就错了,这也是最大的错。自己尚且辨别不了方向,又如何引导自己的学生走出一条正确的修行路来呢?到底是老师错了,还是做梦的人自己错了?


四、身内天地的制约是不放过任何人善恶的监督官,他是以天地为楷模的忠实执行者 --- 只是未名的问题:

     一个梦   感恩老师,请老师解梦!

    6月16日天快亮时做了一个梦,梦中我转款给几位年龄较长70岁左右的亲朋好友,其中含有较高的利息,这件事被检查到了(这件事感觉认为不太好),我的包包里查出两张证据(转款),我想在外面不好做了,就生孩子玩吧,有位高大的男士是老公(不认识)原先本有一个女儿(有团背影),很快又生了一个女儿,她坐在那儿很可爱的小脸,把她放篮子里(婴儿床),再看篮子两头已被她的长度顶满,再一看又生了一个婴儿,有小几个月的样子,感觉上第四个马上又要生了,心想这生孩子也简单嘛,以后有得玩了。梦醒时,会阴部位有生孩子的舒张感。   (最近主动接近几位离退休的亲朋好友,下意识向他们传输一些道家养生的气功方法,希望他们健康长寿,乐享晚年的同时,又尽量要避开一些观念上的差距)

[语聊]

   “梦中我转款给几位年龄较长70岁左右的亲朋好友,其中含有较高的利息,这件事被检查到了(这件事感觉认为不太好)”:
也就是说她向七十多岁的亲友放高利贷,这件事被查到了感觉不太好。

   “有较高的利息”: 人的逐利性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在烧香磕头拜菩萨的时候,也不免带上一些利益置换的潜台词。到庙里面去烧香磕头好像很虔诚地样子,但是心里在想:菩萨保佑我,菩萨保佑我,保佑我升官发财、福报连连、一切如意,这就是人们的潜台词或者主观上的基本出发点。因为人们忘记自己一定要学习菩萨的慈悲的,忘记了这一点,有时候觉得菩萨是无上的或者不可能学成菩萨。但实际上成不成菩萨是努力的问题,往这个方向想不想是一个态度问题,你要学佛,就要学做菩萨。好人的根本含义也是在告诉人们,人人都可以做菩萨的,所以做好事的时候不要保留任何利己的念头。

   “这件事被检查到了”:   纪律检查部门在梦里面也是有的,因为人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身天下,你的念头往什么地方动,它(纪律检查部门)就给你记着账了,你不要小看这一点,也不要忽略到这一点,自己要对自己负责。有人说有的人做坏人做了一辈子,他还不是一样的非常顺利。那另外一回事了,因为人看不到未来的结果或者流向。 就像我最近在附近人们的一些实际的生活中,特别是前天参加活动碰到很多人,想起过去的一些事和人,非常感叹:人在再灵活再聪明,你欺人,但是你欺不了天,老天爷给你把账记着,有一天收拾你的时候,你别后悔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的确只看到阳的,看不到阴的,只想到自己利益,没有想到自己应该承受的果报。那怎么办?所以在人们的梦里面也是有纪律部门的,说明潜在的天道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件事,不要觉得双重人格不会受天地的制约(双重人格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身内天地的制约是不放过任何人善恶的监督官,他是以天地为楷模的忠实执行者。这什么道理?因为我们人类遗传是从天地这个地方发展过来的,所以要以天地为楷模。中国人为什么说“观天之道,执知天之行,尽矣”?是希望人们能够把天地对万物的这种的态度和方式继承下来。

    “我想在外面不好做了,就生孩子玩吧”:   想在外面不好做了,就是挣钱、追逐利润不好做了,就生小孩子玩吧,这句话的确我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呢?因为生孩子本来是一个天地默认的伟大的事情,有人将其看成是好玩儿,这就违背了天地的本意。外面利己,内部好玩,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没有一个健康的观念。所以今天的所有的大家的梦境也好、认识也好,都涉及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

   “梦中一刻就有了三个孩子,即将要生第四个了”:   这是在说另外一件事儿,如果严肃的对待一下,这其中有超越人身体限制的生化机制深藏其中。表面看起来观念错了,但是客观的一面生孩子的频率那么高,这一点她是没错的。恰恰就是不可思议一面她没错,可以思议的一面呢?她错了,因为她把他生孩子当好玩,那肯定错了。

   “高大的男士是老公(不认识)”: 为何在梦中不认识的人也愿意和他在一起生孩子呢?这个需要大家自己回答了,希望大家积极的思考一下,这个对修炼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涉及刚才所说的一个问题,不可能的事确实可能,可能的事又是不可能。这所谓的不可能就是一会儿就连生四个孩子,这是不可能,但是在信号里面又是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7-5 11: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7-5 11:07 编辑

五 、众人为师都要建立在万物至一的基础上 --- 清荷之美的问题:

    回草庄的梦

    1、6月7号早上回笼觉梦 ,梦见回到草庄(非现实的草庄)路的北边房子陶老师在洗漱,自己在南边的房子的水龙头上洗着什么,熊老师经过时看着我只说了个“脏”字。

[语聊]

    “北边和南边”,北边属水,南边属火。洗漱、洗涤都是洗,一个洗口、一个洗物,有水的时候,任何东西都可以洗干净。有火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额外的灰尘,因为只要烧火就有灰尘,所以烧火以后总会去洗手。吃饭以后会去洗碗,睡觉之前也常常会去洗脸,衣服穿久了也会洗,器皿用久了也要洗,天气晴久了也会下场雨来洗一洗。这洗那洗都容易洗净,然而最难洗的还是人心,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一个“脏”字。脏通脏,脏器的脏。

    太阴之所长,它不是一颗凡心之力可以接触到的,太阴所藏的一些内涵不是我们的凡心之力可以接触到,既然接触不到,那么要想洗净它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说我们有时候要想洗我们的心,那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因此有为之法不可能涉及大道,不可能依靠有为法进入到真正大道里面去,就要靠太阴所“爱”者能够契机。这个地方“爱”不是爱情的爱,而是它愿意接近的这样一种状态,就是身内的元精这个至阳之物为人的意志马首是瞻,这就是“脏”字,也就是“藏”字、“帐”字所含的要妙。希望大家注意这个推论。


   2、场景一转,自己出门后见看草庄的院子大而宽阔,月亮照亮了整个夜空,比我们平常满月看到的更亮,我正在为此景感叹时,只听一女的(无相)说,也只有在草庄才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语聊]


    满月情景实际上就是一种丹像,这在古代的经典里面(特别是炼丹的一些经典里面)这一点是交待得非常清楚的。只有在草庄才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说的是什么呢?说的就是草庄的性质就是为了广大修炼者的炼丹需要而存在的,那么草庄的性质又是什么可以代表呢?这一点需要大家自己去回答。大家如果愿意回答的话,可以把自己的回答内容贴在论坛上,我们进行一些讨论。可不可以贴到微信群里面进行讨论呢?我不建议,因为微信群的信息淘汰太快了,翻回去又不知道翻到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找到它,这样就不适合我们更广泛的一种交流。


   3、似醒非醒中体悟刚才梦中的情景,又得一梦,和老公一起去草庄(也非现实的草庄)自己在一间房子睡醒后已有大概早上八点多了,起床后感觉天气热就在床上找我随身带的几件衣服,好像没找到合适的,突然有两个男道友来我的房间,其中一个手里端着泡面很随意的坐那吃起来,并说草庄今天由两顿饭改成三顿饭了,透过房间的窗户看到陶老师好像在忙着做饭,并看见二楼上站着几个道友说是刚到的,上前看到我妹也来草庄并和他们聊天,而且她们手里都拿着《道德经》新解在讨论,就夸我妹人缘好一会就认识了这么多朋友,突然眼前又是山川被白雪覆盖的场景,然后我手中也拿了一本书去老公住的宿舍,看见他和床上坐着背双肩包的年轻人在聊天,这时外边又进来一男的,我老公和他们聊起三清之类的话题,我正要往出走,我老公叫着我的名字说我挺厉害,我就说这种话别乱讲。梦醒。望老师解析,谢谢老师!

[语聊]

   “在床上找我随身带的几件衣服,好像没找到合适的”:
  在广大生机的基础上寻找生命的依靠,除了自己的觉悟靠着住以外,其余的有为法肯定都是靠不住的。

  “两个男道友来我的房间,其中一个手里端着泡面很随意的坐那吃起来,并说草庄今天由两顿饭改成三顿饭”:   男道友:引导者。吃泡面:面也是饭的一种。吃饭,走向反面。面是面上的阳性的。泡面就是从阳性走向阴性。

   “两顿饭改成三顿饭”:   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了修炼的重点,遗憾的是修炼者有自己的观念,不会轻易将他人的认识当成自己的原则来奉行。是不是这样呢?的确是这样。因为讲课讲了十几年讲的基本的观念都没有变,但是要想把我讲的东西转变作为大家自己本身修炼的实践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

  “陶老师在忙着做饭”:  陶冶自己就是要在实践上走向自己的反面。表面是陶老师在做饭,实际上说的是陶冶自己,就是要在实践上走向自己的反面。

    “妹妹也来自草庄,并和他们聊天”:   众人为师从少阴开始学起,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潜在的一面我们还知之甚少。

   “突然眼前山川被白雪覆盖的场景”:   刚才做梦的时候6月7号,后面的场景都是在似梦非中好几次转化,但是很奇怪,六月天山川被白雪覆盖,那就是六月雪了,那是《窦娥冤》里面才有,这个地方为什么有六月雪呢?这实际上是天地在教化修炼者走向自己的反面,众人为师都要建立在万物至一的基础上。山川被白雪覆盖了,就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面说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它有一致性,所以一定要将众人为师建立在万物至一的基础上。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生命和大众的存在是一体的,不要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无己、真正的做到忘我。

   “老公叫着我的名字说我挺厉害”:   在认识问题上的男人可能比女人要厉害;在基础上女人要比男人厉害,女人与男人合起来那就更厉害,因为那就是道一。希望大家明白这句话的潜台词,希望大家也自己多思考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2:22 , Processed in 0.0282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