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回复: 3

厚音老师讲解《庄子·外篇》(第38讲)《天道》(8)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2-8-31 15: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3-16 22:11 编辑

《庄子·外篇·天道》(8):                                       < 语聊整理,不当处请直言斧正 >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语聊]

    (这段)原文的意思实际上在庄子的文章里面已经出现过,这个地方再(次)加以深刻地论述,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大家都是从书的角度去接触“道”的。

    “书不过语”,它(书)代表了语言的一种形态。

    “语有贵也”,它(书)代表了的语言里面传递的一种可贵的信息。

    “语之所贵者意也”,说明语言后面的意思更加有深刻可探索的一面。

    “意有所随”。“有所随”,有所从来之本,它背后有一种东西在支撑着这个存在。这里的“意”就像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一样,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在科学上掌握了这个世界的很多物理的运动规律,比方说在天文上,这几天问天实验舱飞行器从海南文昌马上就要发射了,这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物理的认识能力和运动能力已经达到这个程度了,这个背后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花来了很大的精力去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背后的意义是不是就没有了呢?

    实际上背后的意义还是很深刻的,但是是不是就能够直接涉及到物质运动的本源或者本来的面貌呢?还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呢?因为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我们人类的能力一样,发挥起来也是没有边界的,但是人类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认识方法上面肯定还有待于改进,所以说只能够用我们现在所说的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或者最高的第三宇宙速度,用这种速度去征服太空,(那么)像这种状态是不是就能够满足我们与太空或者天文距离打交道的目的呢?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想完全跟无边无际的宇宙打交道,我们现在能力是有限的。

    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了我们的认识是没有终止的时候,还要继续努力。继续努力的结果是不是需要借助于外在的一些物理手段呢?这个问题就直接涉及到我们人类的进化问题。宇宙之间的认识就像我们现在对UFO的认识,都处在“不明”飞行物的一种认识,我们还处在物理学的认识阶段,还没有跟人体的生命学结合起来。我们人现在接受的文化是来自于西方,因为它先走一步,西方的认识思维已经影响到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对生命科学的一些认识和造诣,它已经影响到这些造诣了,它不可能让我们在向生命内部认识的基础上去发展我们的科学,我们现在是从生命以外的角度去认识我们对世界的一些发展,在这个角度上肯定是有待于重新认识的。为什么要重新认识?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还有很多东西---“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我们现代人比较重视知识、重视知识的传播,未来则重视感觉的互动。未来为什么要重视感觉上的互动呢?因为人的思维的感觉里面的深度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止境就是说人的感觉可以深入到宇宙的核心领域里面去。

    所以我们现在面对不可以言传的一些东西,首先就要确定一种态度,就是不可说的内容总是存在的,就像我们过去说“不可知论”一样,到底这个世界是不是可知的呢?从人类的自主性的上来说,我们肯定说这个世界是可知的,但实际上从发展的尽头上来说就像极限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你可以看到那个结果,你可以认识到它,但是你要想接近于它,但是它又不可及,达不到那个目标,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我们人的被设计中、或者被动的进化中、或者被产生的过程中有一种机制在中间限制着。就像爱因斯坦关于光速的论点一样,他认为光速是世界上物质运动的最高速度,但实际上是不是最高速度呢?这需要我们自己本身有一种跨越性的思维,你要跨过他,你才可能认识到他这个论点的不足。现在我们有了量子力学作为基础,有了量子纠缠这个实验或者实践,现在量子纠缠已经被用来做通讯的一种手段了,说明这个东西在科学上它已经付诸实用了,既然是在实用化了,说明量子纠缠的确是存在的,不但是存在,而且它的速度是光速的几千倍或者上万倍,到底是快多少呢?不知道。说明一个道理,说明过去古人或者过去的科学家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是不是不朽的呢?不是不朽的,它终将被推翻,那么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科学面貌是不是被将来所推翻呢?那是确定无疑的。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有这一个信念---“不可言传”的内容,不可说的内容,它总是存在的。

    所以庄子说“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我并不认为到此为止,觉得靠书就可以得道了,那是不行的。

    “为其贵非其贵也” ,为什么呢?因为你认识它、你重视它的时候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认为好像已经认识到事物的规律了,但实际上认识到了没有呢?是没有的,为什么没有?就是因为我们对事物背后的存在,“意有所随”的存在是认识不足的。现在在我们的科学定义下我们对生命科学的一些态度是不完善的,为什么不完善的?因为人类的哲学思想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

    (现在)哲学好像基本上成了一种边缘性的科学,它不能用来作为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手段了。所以现在这个世界不像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代,那个时代人们的科学刚刚发展起来,工业革命才刚刚的开始,相对说来哲学就起了一定的作用。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哲学相反被边缘化了,被边缘化了以后,人们在整体认识上(全然性的认识)缺乏一种支撑,这就让人们盲目的去发展所谓的技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技),科技为人所用,(人)就没有考虑到背后整体发展的必要性和珍贵性。为什么说是珍贵性的呢?因为整体性的发展才能够让人知道什么叫科学发展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整体的发展观,是属于感性的,从全局的角度去把握这个世界的,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天人合一”一样,把“天”当做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而认为“人”是可以跟“天”相同步的、相同一的,首先确定了这一点,这样我们的哲学支撑就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去看其他方面的发展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比如说现在有的人喜欢学中医,中医里面就讲“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一个配方,而不是发现了某个细菌然后去克制这个细菌,专门针对它发明一种药物去克制它。这种(发明一种药物的)认识证明西方医学的狭隘性,为什么是狭隘性呢?就是它(西医)只知道发现了这个细菌以后,然后去攻克这个细菌,认为这个细菌或者这个病毒是可以被杀死的,(杀死了)以后认为这个世界就完善了。

    实际上这种(发明一种药物的)想法在中国的传统的中医学里面是不存在的,它(中医)不去研究什么细菌的问题,研究的是阴阳平衡的问题,阴阳五行的平衡如何能够推进就用相应的“治国、平天下”的一些基本手段,就是“君、臣、佐、使”这样一些配比,有主要的平衡面有次要的支撑点、有主要的支撑点也有次要的支撑点、有主要的克制对象也有次要的克制对象、有主要的作用物质也有次要的作用物质,这就导致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的辩证思维(辩证施治)能够深入到系统运行的所谓的信号里面去。我们现在所说的信号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世界有不可知的那一面,就是我们在今天学习里所提受到的一种提示“意有所随”。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一句话本身是《道德经》里面出现过的,他(庄子)把这句话重新拿过来进行阐述、进行证明。“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当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的彻底的了解世界规律的人肯定不会强调什么,不知道整体规律的人却在不停地去发明、去发现。跟这个世界某一个对象打交道的所谓的能力和理论上明显的是矛盾的,就是(因为)我们的“知”和我们的现实是不相吻合的,我们的“知”被我们背后的一种状态所掩盖着,就是“意有所随”的这种背景所掩盖着。“而世岂识之哉?”,这个世界怎么能够认识到这一个环节上呢?

    所以没有完整表达全然的语言和书籍不足贵,老子尽管有了这一篇《道德经》,但是同样在他的书里面非常强调“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他强调无为之意是因为未来人需要这一点。我们现代人很重视书本知识或者表面上的一些科学理念,我们很重视这一点,这一点没错,但是要知道一个问题---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它以后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它以后的发展没有穷尽,那为什么要局限于今天的成就呢?说简单的就是我们在科学的探索的这条道路上是没有止境的,既然没有止境,那么我们要尽可能吸收更多的更广泛的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刚才讲了,只有我们中国人有这种条件去讲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系统的。就像我们的中医一样,三个手指头一伸出去搭在被诊治者的手臂上,就能够把这个人的健康情况反应出来,当然这个反应出来不是现代医学的检测指标的那种反应,而是说它(中医)有特定的自我体系的、自我认识体系的这样一种反应,所以(中医诊脉的)“三部九候”能够反映出来人身体的健康,这个到底是科学还是不科学呢?我们只能说这是感性的一种深入,这是医者跟病者之间的非常内在的一种互动。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科学发展的人与人之间要想互动的话,一定要拿起手机来把号码要拨出去,你要跟他沟通你就要跟他不停地说,这种沟通是不是真正的沟通呢?当然这不能算真正的沟通。我们刚才讲的中国的传统的这种文化里面还有很多有待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内容,我们不能否定这一点,不否定这一点那我们将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了。

    为什么有希望呢?因为有另外的一条道路在暗示着科学,科学可能被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局限了,但是科学界并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就像量子科学一样,我们大家都知道量子科学刚出现的时候,爱因斯坦是非常不理解的,他认为那是鬼魅(一种鬼魅的状态)。怎么可能是鬼魅的状态呢?尽管那个时代(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有很多科学的手段是不发达的,简单说那个时候的科学研究的手段主要体现在理论物理上,理论物理代表着当时的哲学在起着一种引领的作用,所以导致科学界在抽象的问题上首先不抱有否定,所以对量子科学才有了网开一面的这样一种状态,让它发展起来,发展到今天我们用科学的手段和实验的手段都能够予以证明这个客观的存在。说明当时的爱因斯坦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他都有自己的局限之处,所以我们今天看我们的未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感觉到我们自己在某一点上有所拘束呢?当感觉到有拘束的这一种人,他一定是知道“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这个道理的,就是我们意识背后的这种存在或者这种可能性是不可能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既然不能被言语表达出来,那我们暂且就要称之它为“谜”,一种待解开的谜,把这种迷放在我们的心灵中,不停地通过我们的实践去解开这个谜,这就是人进化的一种必要工作。

    (原文)后面讲的是一个故事,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车轮,轮扁把工具一放,就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你到底在读什么书呢?齐桓公就说“圣人之言”,“圣人在不在呢?”,“已经死了”,“那你肯定就在读圣人的糟粕”,“我这个寡人读书,你这一个做轮子的工人,为什么要在旁边插言呢?你一定要解释清楚,你说的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那你小命就修矣”,“我就以我自己本身的现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徐”就是慢慢的缓慢的意思。“甘而不可”,就是滑动的意思,就是用力不能恰到好处,轻了、慢了又不能够配合好。“疾则苦而不入”,如果你速度加快,你要想深入到木头中间去,使木头产生的结果和形状满足你自己本身的设想的要求就非常困难,当然这只是我们猜测他想描述的状态,在实际的工作中或者实际的经验中是怎样一种状态,我们没办法完整地还原。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这一点实际上反映出来一个结论“经验是理论无法完全替代的存在”,大家记住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要不然我们光去重视理论而不重视经验,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否定。就像刚才讲的我们中国传统中医的经验一样,它是一种经验性的科学,它也是一种实践性的科学,你不能说实践中它不准确,它很准确,它能够把人的病治好。就像在新冠肺炎的大疫情中用的莲花清瘟胶囊一样,尽管这个药非常便宜,相对于美国进口的几千块钱一瓶的药来说是相当便宜的,可能十块钱不到可以吃一副药,这样一种便宜的药人们为什么不去彰显它呢?相反的一定要去彰显几千块钱的所谓的神药呢?说明一个道理,说明我们现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或者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理论上,而没有在经验中,也就是不重视我们自己本身的经验。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有数”,到底是什么“数”呢?这个“数”实际就是“模糊数”,模糊的一种“数”,就是我们所说的模糊数学。我也没学过模糊数学,只是有这样一个概念,知道在科学界有一种模糊数学的说法,比方说我们的运动可能不是规则性的运动,我们用我们的食指顶住一个竹竿,粗细的正好合适的(跟手指头差不多的)这样一个竹竿,顶起来后我们就发现会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到底是在左右还是前后呢?不一定,有时候左前,有时候左后,有时候右前、右后,总的说来它到底在哪个地方运动,人的感觉相反的比科学的所谓的理论的物理分析要模糊的多,它不确定,到底往哪个方向跑是感觉出来的。

    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为什么我们骑自行车上面悠哉悠哉的不用去考虑我们到底是往左还是往右呢?两个轮子立在地上为什么不会倒呢?就是因为有一种模糊的运动适应性,我们的感知系统,我们人的大脑和小脑的感知系统配合的相当的默契,小脑感觉到这个冲动,直接传给大脑,大脑分析以后指挥小脑,最后发出一个左右移动自行车龙头的这样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到底用了多大的力气呢?是一克、两克、十克、二十克还是一公斤呢?总得说来这个力量不确定,但是人的感觉里就能够非常准确的把它调整过来,这就是我们很神奇的地方。

    我们人的生命本来是神奇的不可思议的程度的一种存在,但是我们的科学为什么不去研究这些不可思议的部分呢?就像医生,他再高明的医术,他治不好自己的病一样,所以弄去弄来人就是回避艰难的这一面,而去操作那些所谓的容易的那一面。比如说,我们发现了一种细菌,然后就会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方式,这个物质加上去一点,那个物质加上一点,发现这个物质加上去以后这个细菌躺平了,就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科学,这就是所谓的对症治病的药,把它杀死了以后,我们的病就好了,总认为应该这样去想,所以为什么说西方的医学是非常的单一、非常的偏执、非常的有有待于改革的地方。当然西方人肯定说我们这个医学是最发达的、最科学的、最符合人的需求的,如果是前面两点我们还可以默认,最后面一点,是不是符合于人最好的需求,那就不一定了。

    我们一定要有全面的去看问题的这种思想,模糊数学就是这样一种思想,不确定性,到底往左、往右、往前、往后,移动的量多少,这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如果发明一种机器人,让它来玩这样一个动作,拿个竹竿再顶在食指头上面不倒,玩这样一个游戏它需要费多少的能量,机器人肯定不吃饭,但它肯定要耗电,它要耗多少的电呢?如果代换成我们人吃的饭的话,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就像前几年潘工之所以从那以后再也不下围棋了,因为他觉得我们人干不过机器“阿尔法狗”,因为“阿尔法狗”太厉害了,世界冠军下棋就下不过它,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人类围棋真的没有意义了吗?是有意义的,不要把思想放在这个角度上定死,围棋还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我们人类运动和娱乐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调整我们的大脑进入更健康的一种状态,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为什么非要在输赢中间去看这个问题的意义呢?那肯定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阿尔法狗”要想战胜世界冠军,世界冠军喝一碗粥或者吃一个馒头可能就可以下一天的棋,但是“阿尔法狗”就做不到,“阿尔法狗”一旦运行起来,要想去下赢棋,需要把半个城市的电都提供给它,多夸张。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这种差别,和我们人类这个非常神奇的存在的差别。到底是造物主厉害还是科学厉害呢?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觉得造物主厉害。

    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我们不要把糟粕当精华,把精华又当糟粕,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是被西方人、被方舟子之流评论为糟粕的这样一种存在,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精华,为什么?因为它可以启迪我们的科学走向更完善的那个程度。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9-3 12: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9-3 12:34 编辑

一、性的问题不认识清楚并按自然规律加以转化,所有的修炼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 --- 志禹的问题:

    看严新老师录像的梦

    7月11日做一梦,梦中正在和范伟老师(医专老师,引领我认识玄德的人)还有一个叫李培花的朋友,一起看严新老师的录像,突然觉得肚子上有手碰到,还以为是靠老师太近碰到老师了,低头一看是一只手正在从我肚子向我裤裆里伸,抬头看是一个年龄不大的中年女人把手往我裤裆里伸,我慌乱中用手去挡,奈何我手拿不住她手,一下就握住了我的阳物,我羞愧难当还怕别人看见,就没敢动弹,尽力身子斜着不让别人看见,这时老师好像觉察到什么了,就问怎么回事,我用力一躲把她手闪了出来,忙着把衣服整理还狡辩说没什么,但还是感觉脸红了的。转头看好像是在一个饭店餐厅,女服务员(好像很熟但又不认得)正在拿刮板清理透明玻璃桌子上的残羹剩饭,清理过后的桌子显得非常干净,这个饭店感觉也是一个老地方,但也想不起来了,后面没有了。
    体悟,范伟老师和明星范伟同名,严新老师更是我们修炼的楷模,李培花-你太花,花应该是色吧,中年女人我不知道的内在。在修炼上内心深处的不干净(色欲),需要更深更仔细清理才行,明师楷模更是我们的标准。不知道我悟的对不对,请厚音老师指点迷途。

[语聊]


    表面上这只是他做的一个梦,但是梦里面反映出一种哲理,这个哲理正好和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有)相一致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正在看严新老师的录像,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里面的“语之所贵者意也”,当初我们听严新老师带功报告或者严新老师的录像都是在接受他语言的一种教化,这个教化是引导我们怎么样去修、怎么样去炼这样一种过程。

    “范伟”:   以伟人为楷模来进行修炼。

    “李培花”:   李,李子树的李,李子树开的花是白色的,为什么是白色的?为什么要用“李培花”来对称这个东西呢?因为开花结果是生物的普遍形态,象征着生物的进化与发展。“培”就是培炼金丹。

    “严新老师”,他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旗手,他的带功报告很多,传递了很多的修炼的法诀,现实中也流传着他的很多文字,但是庄子在《天道》中就说了,“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就得出一个条件,严新老师讲的修炼不足以表达他想说的修炼的全部内容。大家觉得这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这个道理是成立的。

    既然不能反映他的全部内容,那么全部内容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是全部的内容,不可思议地出现了一个场景,“一起看严新老师的录像,突然觉得肚子上有手碰到,还以为是靠老师太近碰到老师了,低头一看是一只手正在从我肚子向我裤裆里伸,抬头看是一个年龄不大的中年女人把手往我裤裆里伸,我慌乱中用手去挡,奈何我手拿不住她手,一下就握住了我的阳物,我羞愧难当还怕别人看见,就没敢动弹,尽力身子斜着不让别人看见,这时老师好像觉察到什么了,就问怎么回事”,这一节实际上就是严新老师的书里面或者录音报告里面,都没有办法表达的一些内容,出现在当下我们这个互动环境中,曾经承诺有问就有答,所以我们就顺理成章与大家共同努力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结论。

    他梦见这个女人握住了自己的阳物,首先他就来了一番自责,说这是“内心深处的不干净(色欲),需要更深更仔细清理才行”,怎么样清理呢?往哪里清理呢?显然光知道清理自己的内在,而不去了解其本能的转化机理,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光谈清理,那客观的存在怎么样去理解它呢?这个逻辑上讲不通,因为事情的起源不是自己的想法,因为他没想到这个问题,而是他梦中的这些角色都是自己身天下的一种元素,当然这个地方一直有一个背景因素,我们没有把这个背景因素展现出来。因为古人,特别是我们传统中医里面说心藏神,中医里面的神,跟我们现在想说的这个神意义是不一样的,简单说就是我们心神里面有一种自主的特色,自主的特色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自主性是向着与天道合一的这个目的而存在的。

    另外我们有个前提,就是梦中所有的角色都是自己身天下的元素,那个女人当然也不例外了,她就是自己的内人。她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呢?因为她想告诉修炼者,性的问题不认识清楚并按自然规律加以转化,所有的修炼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

    内人是生命遗传基因中阴性的基础,她是人母系遗传因素的集合。人的生命遗传中还有父系遗传基因的存在,两者的关系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没有父母我们也得不到我们自己这个人身,我们人身中在我们的遗传密码里面又记录着父母的所有的产生我们自身的这样一个过程。在我们的修炼观念中总以为人的修炼就是主观在积累能量或掌握法力上的努力,忽视了人的想法与父系及母系遗传基因之间的关系和开发。内人需要修炼者理解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束缚自己的精神,束缚精神的人生将不具备进化的可能性,所以修炼者所有的观念都需要在法于自然中不断地予以更新,以便长足的进步。当然这都是比较大的方向上的一种结论,没有从细节的角度上去讨论这个问题。

    就现在这个梦境的现状做一下推测,内人为什么要握住阳物呢?握住男性的这个阳物的目的实际上有一种暗示性,就是你人到底是怎样去认识你自己本身的一个阳物呢?如果你把它认为是一种性器官,只知道去找自己相对应的那种器官进行所谓的交配的话,那就跟动物没什么两样了。关键我们要知道认识自己的性,然后把这个性扩展到我们的遗传基因中去,从遗传基因中间又能够提取我们重新化合生命的这样一种机理和物质。除了机理还包括物质,把它们(这两项)提炼出来以后在自己的身体内部进行运化,这结果就是我们传统修炼里面所说的丹道。有了这个丹道以后,当然我们的修炼这个问题也比较好解决了,因为有物质基础了,其他的方面当然就可以民以自化了,以后的过程当然就比较顺利了。没有这个过程,必然你谈什么东西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生命基础做这个前提,所以在我们的生命中间有一个密码,它是需要打开的,这个密码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就是我们的遗传密码。遗传密码和我们现在自己本身接受的修炼观念之间还有一种非常好的吻合过程,这个吻合过程实际就是我们每一次交流都在进行非常片段的或者非常彻底的这样一种互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我们的理性和我们的感性完整地理顺,要知道我们到底有哪些工作需要做、哪些想法需要做。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而不是像我们今天学习那样一味地去“贵书”,因为你非常珍贵书本的作用没什么错,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书本的意义无非就是语言的一种代替模式,语言的背后又还有它所表达的意境,意境的背后还有那些没办法表达的一些根本的内容。这些内容既然表达不了,你怎么样就能够训练出你能够掌握书本传递给你的东西呢?所以在这种前提之下我们就一定要重视我们现在的这种互动,这个互动就是梦境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止于去看什么录像带、去看什么书,然后去盲目地练什么功,不是这样的,而是要把这些相互的关系,特别是我们的意识和我们存在的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9-3 12: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9-3 12:40 编辑

二、要守住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从来之本的重要 --- 箭凌的问题:

    乡村自拍短视频联系修炼的问题和一些梦


(一)、乡村自拍短视频联系修炼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老师说到李子柒,我也看过一些她的短视频,并发现还有很多其他人类似的农村生活自拍短视频,虽然基本上没有她拍的精美,这些视频博主也拍摄编辑了很多乡村生活的内容,如通过长期拍摄然后剪辑,一台手机几分钟的视频就可以展示一种水果、蔬菜或粮食作物从下种、育苗、移载、施肥、整枝、收获、加工乃至做成食材、烹饪的全过程,伴随着博主的参与形象,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互动的充满生机的场景。

     老师以前语聊说过电子游戏虽然坏处很多,但是也可以有一种好处,就看有没有有心人去开发其模拟自然生活的一面(大意)。看来这些乡村自拍短视频先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互动性还不够强,我觉得看了不仅是让人心旷神怡一下,也可以化入日常修炼中,比如可以进餐时形象化的存想一下食材中诸成分的生长收获过程,这似乎比什么日式的吃饭前合十说“开动了”、西方的划个十字说“感谢上帝的赐予”更能激发人的感触。也希望老师再谈一谈这方面。

     找了一下老师以前的语聊,讲庄子内篇的时候有这么一段:“现在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没有足够的条件回到自然中间去。他怎么办呢?这个社会的教育,或者这个自然的教育就停止了吗?它不会的,它从另外一个空间开发了人与虚拟空间的一种链接。比如就像现在QQ上种菜的游戏一样,很多人热衷于种菜和偷菜,有人种就不断地有人偷,这就是在虚拟空间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模拟。这个模拟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呢?实际上是弥补了我们人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或者是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孤独感,这是他在克服这种孤独感,同时他也在消弭这种孤独感。那么按现在这种社会方式,如果要是说我们仅仅是在假期的时间才有时间去跟人打交道,跟自然打交道,其他的时间就把自己孤立的捆绑在一个小的空间里面,要么就是单位的空间,要么就是家庭的空间里面,最后我们人会退化的。现代信号开发出这么多的游戏,或者这么多的能够让我们进入虚拟世界的物质文明,使我们的虚拟世界能够胜过这个实有的色界。我们现实的这个世界就叫有色界,这种色界的东西已经随着我们的城市化越来越狭隘啦,就是我们与自然世界接触的这一面,或者是我们与虚拟空间接触的想象面它必然相对的狭窄了。但是由于有了这种虚拟的游戏以后,我们这个感觉他没有丧失,这个感觉在虚拟世界里得以畅游。这也就说明一个道理,说明万物的同一性,就说我们与这个世界没有距离了,同时我们与自己的心灵也没有距离了。”

[语聊]

    “老师以前语聊说过电子游戏虽然坏处很多,但是也可以有一种好处,就看有没有有心人去开发其模拟自然生活的一面(大意)。看来这些乡村自拍短视频先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互动性还不够强”:
   这是不可能互动的,因为从互动来说它(乡村自拍短视频)即使跟你互动,你也不可能找到和它一模一样的场景或者物质进行实践,所以我们现在只是说是你在感性上有所认识。

    现在的游戏(小孩们玩的游戏),尽管在跟虚拟空间打交道,但是这个虚拟空间跟现实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大部分的游戏都充满着杀戮,人玩这种游戏玩多了以后就必然也充满着一种暴力的因素在其中包含着。就像前几天上海发生的一起事件一样,一个小孩,还是一个小学生,还没长成人,他踩在自己的滑板去做核酸检测。管理人员说:你不要踩在滑板上,这样非常危险。说了几次他不听,居然跟管理人员吵起来了,最后居然发狠话说:我今天一定要搞死你。他要搞死那个管理人员,当然一个小孩怎么可能搞得过大人呢?肯定搞不过,但这说明一个道理,他这种暴力性的因素、暴力性的冲动到底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就来自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一种游戏里面,我们现在打开游戏一看,不是刀就是枪,明显的就是在彰显一种暴力性的状态,那肯定是不健康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从这个角度上来多看一看,我们现在社会上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东西。

    我们不要单纯的看到现在的岁月静好,我们还要看到这个社会暗流汹涌。就像大家可能都已经注意到了,前天南京就出现了一个庙里面居然供奉着当年在南京大屠杀中有累累血债的四个日本战犯的牌位,居然有人在现在这个时候居然还供奉着四个战犯的牌位,说明我们现在不仅仅要看到我们的岁月静好,还要看到暗流汹涌,我们要警惕,要不然我们真的国将不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文化上被人家奴役了,我们还不知道。就像我们刚才讲科学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一样,孰优孰劣,这不是单纯的比较就可以盲目的下结论的,比较下不了这个结论,最重要的结论就是一定要有人群去接受这个东西,而且现在的人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

    比如说(那天)碰到一个人,因为他是一个邮递员,邮递员当然经常骑摩托车上山下乡,因为天冷的时候,特别十一月、十二月、元月、二月这四个月空气中的寒度深重,我们从中医里面学到的“风寒暑湿燥热”,他一天一天地接受这个寒气,一天一天地积累,他每天都这样积累,积累了十年以后就造成了他的膝盖的半月板变形了、肿胀了或者病态化了。这样他走起路来只能够直着腿,不能弯了,而且还时刻都很痛,这个痛就是在消耗人,不停地在消耗人本身的积蓄,所以人精力不好了,也睡不着。吃饭不香,睡觉不熟,(这时)人是不是处在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中呢?我就跟他讲了一番道理,我说:这个痛就表示不通,通表示不痛,什么通呢?就是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畅)。这个概念在西医里面是不存在的(西医里没有通和痛的这个辩证关系),西医就说:你要不痛我给你吃止痛药,你就不痛了。止痛药吃了以后把神经给麻痹住了,好像当时一下就不痛了,但实际解决了问题没有呢?没有解决问题,继续要痛,不停地吃药,继续不停地痛,痛了又吃药,不痛了又继续发展,最后弄地自己的脾胃也受伤了。吃药吃多了,自己的脾胃受伤以后,吃饭没有过去的那种积极性,也没有香味了,最后身体会越变越差了,这就成了一个矛盾的激化方向了。身体吃不下饭,肯定生气更加不旺盛,最后要想它通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跟他讲这个道理,我就发现一个现象,跟他讲这些中国的传统中医的观念的时候,他听不进去,他只知道说:医生要我吃这个药,要我吃那个药,我只要去看病,他给我这个药那个药,然后不停地吃啊吃啊吃啊,最后吃到现在这个状态了,这脚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吃饭吃不下了,睡觉也睡不着了。不停地反复地唠叨着这样一个过程、这样几句话,我就很奇怪,这个人为什么对我说的这一切已经听不进去了呢?说明一个道理,人是有机缘的。不要否认这个机缘的存在,人有时候碰到一些道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拿起某一本书一看,书上这句话很在点,然后我们就上了心,仔仔细细地把这书的来龙去脉看一下,这样就对我们的见识就有积累、就有提升,这就是我们的机缘。但是有时候,我们自己本身可能也就像这个邮递员一样,会错过很多的这样一些机缘,为什么呢?因为本来很容易解决的一件事,我是想先把理论跟他讲清楚,然后再告诉他一些实践,结果理论还没讲完,他已经接受不了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人病了就要看医生。人病了就要看医生,这是西方医学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的规律,它就是这样在教育你的、在引导你的,所以你一辈子就把医生给吊上了,你把你的健康就交给医生了,医生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呢?他最终没有解决问题怎么办呢?难道只能让死亡来迎接自己吗?所以死亡肯定不属于重视机缘的觉悟者,重视机缘的人一定有觉悟的希望,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

    箭凌老师说了很多,我就不一点点的讲了,大家看一下,在自己的概念中形成一下整体,我就选一段话出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村自拍短视频先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互动性还不够强,我觉得看了不仅是让人心旷神怡一下,也可以化入日常修炼中,比如可以进餐时形象化的存想一下食材中诸成分的生长收获过程,这似乎比什么日式的吃饭前合十说“开动了”、西方的划个十字说“感谢上帝的赐予”更能激发人的感触”:    关于他这个论点,我觉得是很赞同的,因为这样对人的健康或者是思想的提升都有好处,中国人一向都是提倡道法自然,人要法于自然,所以把自然中间的一些过程或者认识、感受,拿到我们自己本身的每一天的日常行为中来肯定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过程,但是最重要的是人还要往深处看,往什么地方的深处看呢?就是往我们刚才所说的“意之所随”,“不可言传”的深处去看。

    人基于自然的想象很重要,是人突破自我的一个关键法门,而想象又不能回归于万事万物的所有过程,因为万事万物(是)想不完的,但有些过程的确可以直接用来调整人身体中的一些功能性障碍。比方说想一想青枝绿叶,就是树生长很茂盛的时候,阳光照在上面绿油油的放着各种各样的光彩的一种树叶,你常去想它,你没看见它,但你可以想它,你想一想它,这个时候对自己的呼吸系统就有帮助,有调整作用;比如有时候我们看见天上飞过一只老鹰就觉得很兴奋,为什么呢?因为一看老鹰就觉得很稀奇。由于老鹰的食物链断了,所以在草庄有好多年没看见过老鹰,但现在就有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老鹰利爪的握力非常强大的,一般普通老鹰的握力将近有100公斤左右,当然这是《动物世界》告诉我们的。它的握力非常强大,我们所说的握力实际就指的抓力,抓力可以调整人的心血管的一些状态,至于到底调整哪些状态呢?你不要管那些,总的说来在你心里不舒服的,你想一想老鹰的爪子不停地在那个地方收缩、张开、收缩、张开,随着自己的心脏同步去想,想一段时间,它会让自己的心血管疾病得到调整。这是什么道理呢?没什么道理,就是一种自然想象,是和我们的现实的生理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你认为这种辩证关系不存在,那是你没有足够的想象力,那怎么办呢?那你就作罢了。

    当然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只是做一点简短的简单的介绍,不能深入进去,深入进去以后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了,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问题,那就回到哲学中去了,我们现在一直没有讲哲学的实际内容,我们在讲哲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哲学,首先是从整体上去认识这个世界或者研究这个世界,找出其中运行的一些规律来,这没有什么坏处,所以我们把哲学的思想转移到对自然界或者对我们生命的一些认识中来,这样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是很有作用的。

    另外一个方面,深入自然中找到与身体可作横向联系的一些感觉对人的健康是有辅助作用的。明明看起来跟你没有什么关系的一些想象,但是会给你增加一些健康的调整作用。这到底什么道理?没什么道理,就是“万物一体”在其中起作用,既然它是一种生命的运转,那么你生命中也需要有这种运转的形态,想象的核心仍然在遗传基因的运作上。就像我们刚才讲的第一个梦境一样,要放在遗传基因的运作上,既然有父系的遗传,也母系的遗传,然后有了这种生命基础的想象,同时又能够合于自然的造化,就是你要观察自然怎么长大的,就像我们在草庄一样,养了很多鸡、养了很多鸭、养了很多鹅、养了很多猫,它们之中自己种系的一种传递肯定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像人,人的规律太特殊化,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种普遍化,普遍化的生长、死亡的规律看多了,就知道其中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我们有了这种生命基础的想象,同时又能合于自然的造化,生生不已的那扇门也就彻底打开了,当然这一点离不开灵性与点化的共同作用。谁来点化你呢?那当然是信号的点化你。信号又是谁呢?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意有所随”的那部分。你信不信呢?你不信,我就说你缺乏德性,你修仙修炼就不谈就免谈,我们现在谈到的就是要修炼,就是要修仙,要修炼的基础(生命、性命的基础),首先你要知道生命的背后是很多信息在参与运动的,我们连自己都了解不够,更何况是我们这些生命背后的这些支撑点呢?


    (二) 、我妈的一个梦:我妈梦见家在一楼,门是有茶色边的透明玻璃门,姐姐的外孙刘志奇在门外,地上还有一堆大便,心想是谁拉的,但刘志奇好像不在乎。然后儿子回来开门,心想要密码开门,然后醒了。

[语聊]

    “一楼”:
  一栋楼里面一楼是基础,生命中女性就是生命的基础,所以女性做的梦也就是个基础,它在暗示我们的基础的一些状态。

    “透明玻璃门”:   门内代表着生命内部,人能够看见它,却没有办法改变它,这就是玻璃门的暗示。我们能够看见生命内部的一些基本存在了,但是我们没办法改变它,所以有待于打开生命奥秘这扇门。   

    “刘志奇在门外”:   人若尚留有奇志的话(有奇志还保留着)处于门外也无奈生命何。生命的变化如果没有深入进去,你即使有奇志,你也没办法去改变它的。我们要如何才能够奈何我们的生命呢?要深入到它的内外里面去,首先要进入内部的一种调整,然后再进入外边的一种分布或者扩散,这是一种辩证,这也是一种哲学概念。就是我们把身体内部修炼好了之后,然后生命就开始分化、扩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天道的一种规律。

    “地上还有一堆大便,...但刘志奇好像不在乎”:   黄金盖地也不影响人对生命彻底掌握的追求。像过去的《周公解梦》里面一般把人梦见大便说是这人白天要见财(就是有意外之财),把这个意思推广到黄金盖地也不会影响人对生命彻底掌握的追求,这就是刘志奇这个名字的基本含义。刘志奇,把“他”留下来,保留下来,对人的健康和长久是有好处的。

   “儿子回来开门,心想要密码开门”:   儿子:希望。希望是打开生命之门的一种密码。我们人类也是这样,希望和努力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子子孙孙没有穷尽,所以挖山不止,最后就能够把这座大山搬走。


    (三)、我近期的一些梦:1、厚音老师在我右边做前仰后卑的体操,一边说:天地日月精神抟为一。我在想:怎么抟?

[语聊]

    去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的时候,在饭店里面等着吃饭,我做了一下这个动作,大家都把它说成是“前仰后卑”,但实际上是“后仰前卑”,“后仰前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往后仰往前卑,表现出了自己一种卑微的一种动作,“后仰前卑”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后仰的时候看这个世界是倒过来了,所有的一切跟站着看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后仰是倒过来看世界,前卑是不敢为天下先而尊万物的表达,所以“后仰前卑”是抟日月精神为一的基础。

    大家注意一个问题,你不要小看箭凌老师的梦境,你以为他的梦境是分散的,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因为梦境太多,你要想一下把它列为一个整体是很难的,只有下去以后慢慢的细细的咀嚼,这样才能够把它化为一个整体,至于怎么化,希望大家自己还是下点功夫,不要觉得那是人家的梦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要那样想的话,大家在这个地方互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到青海什么地方的山中去,一进山就发现叠嶂重山,云雾缭绕,无穷无尽的展开在眼前,风景秀美绝伦。再往上有人家,路边鲜花烂漫,驻足观赏,心想这山里的春天真美。还和山里人聊了一些。  自解:如果仅仅和仙人聊花美,则未免着相。

[语聊]


    2019年走了一趟青藏线,从西藏往青海走,穿过青藏高原,最后进入青海比较平缓的地方。比较高的地方当然是昆仑山脉,在青藏线上,一过了可可西里保护区,马上就进入到接近平原的地方,那段是下很大的一道山坡,从山上下来,下来进入到河西走廊以西的一片平原中去。昆仑山是青海最显显著的标志,巍巍昆仑,不仅仅是风景秀美绝伦,作为我来说,2019年尽管是天很热的情况下经过那个地方的,但是说到昆仑山看非常秀美的地方,还只是在网络上的照片里面能够反映出来它的秀美,你从它旁边过的时候,真正看过去,感觉到就是一种壮美,不是一种秀美,是一种壮美,壮就是非常伟大的意思,关键是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3、走在一条山道上,路面不很平整,缝隙中有很多蚂蚁进出,但我都没有踩到。一只小鸟要吃一只和它差不多大的大黄蜂,大黄蜂却用尾刺刺了鸟。

[语聊]

    “山道上”:  
修炼的路上。

    “路不平”:  修道之路很难。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常难”。

    “很多蚂蚁”:   与人并行的还有很多生物系统的存在。就像鸡鸭猫狗一样,它们都是并行的一些生物系统,它们都跟自己有关,都跟自己可能要进行一些交集,也要打一些交道,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它们,但是人类发展的今天,往往就是除了吃它们以外就没别的事可以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这对人来说首先就是一种遗憾。

    “没有踩到蚂蚁”:   两个系统的交集,人注意到了行为不干涉的细节,却没有注意到精神是否能够干涉到对方的可能性。人的精神能不能干涉到蚂蚁的运动呢?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课题太离谱了、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大家可以试验一下,当你的意念力非常强的时候,你看到一个蚂蚁在地上爬,前面如果要是有它感兴趣的食物,你就想一想、暗示一下,你看蚂蚁会不会往那个方向爬?它掉头就往那个地方爬,为什么呢?这就证明你的意念力强大到一定程度以后,你连小小的蚂蚁都可以去影响它。当然这是假设,至于我实践过没有,我不会告诉大家,为什么?因为这是个人的领会问题。所以我们人要注意到精神是不是能够干涉到我们并行的一些体系,干涉到了以后我们就知道,在这个中间积累经验对我们将来的修炼是有好处的。你修炼一辈子,花了一辈子时间不断地积累,积累啥东西呢?如果没有这些并行的系统来做你的老师,你又怎么知道自己修炼到了什么样的状态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小鸟吃大黄蜂,大黄蜂刺小鸟:   当生物链存在的时候,相互的干涉就已经开始了。这个地方说是相等体积的两个小生物,一个是昆虫,一个是禽类的,小鸟是禽类,黄蜂是昆虫。小鸟去吃昆虫,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由于大黄蜂太大了,它反过来就要蛰小鸟,所以当生物链存在的时候,相互之间的干涉就已经开始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顺理成章的。人处于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人具备有无限可能的自由选择,最佳的选择就是不要自作多情地干涉自然的运作,弄清楚自己的意识与万物运动之间的关系,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才是大自在。


    4、许玉霞把玄功正治给我看,说这是防御阶段,里面全是一位名字为王某某(名没记住)的女性的手写文章,字迹潇洒,不太像女子的字,有十多页。觉得怎么会全是一个人的文章?   自解:玄功正治:内人主之;手写,个性化的修炼认识和理解。

[语聊]

    “玄功正治”:  
无为而治是人修炼的核心,这是我们从道德精神里面吸取过来的一个基本点。

    “防御阶段”:  有防御必然有进攻,谁在防、谁在攻呢?这都是对抗与不和谐的开始,在身天下的进化中不存在对抗的展开而是无限的转化与系统再平衡。这就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我们首先在生命内部就展开了所谓的对抗,那么后来的修炼过程就不得消停,就会疲于奔命。


    5、有一女一男两小孩,十分可爱,女孩略大,一女子抱起女孩,我再抱男孩。

[语聊]


    这个地方说的两个小孩,下面的梦境里面还有说的四个小孩的地方,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整体去看,不要孤立地看这样一个梦。   

    “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少阳少阴都很齐备了。

    “一女子”:内人,她抱起女孩,基础由她来监护。

    “我抱男孩”:说明我相还在起作用,要给予少阴少阳足够的成长空间。表面上看起来一女子和他,两个人分别抱一个女孩抱一个男孩,形成这样一个行为动作,但实际上这里面就暗示着一个道理,就是我们把自己的状态没有看清楚,而这个状态就是需要交叉运。如果箭凌老师在梦里面抱女孩,内人抱男孩,那意义就另外要起作用或者要来一番新的解释。


    6、一天中午梦到与潘工一起在香港,他问我前两天去过某某广场或者港口没有,我说只去过旅馆附近买资料。又去了日本,在东京看到有人在研究一张写着很多大名(日本古代的地方诸侯)的大纸。潘工说去过日本几次,但不去东京。    自解:没去广场与海港只是买资料,识心还是喜欢纸面摸索。

[语聊]

    “潘工问我前两天去过某某广场或者港口没有”:
   “广场”代表了生活交流的场所,“港口”代表了生产交换的空间。

    “只去过旅馆附近买资料”:   说明不注意从生活与生产的大背景中看待修炼信息的反馈。因为我们修炼是依赖于大的社会本背景而存在的,无论生活背景也好,生产背景也好,我们都要去关心它,反映到我们生命中来我们就知道它们实际也是我们的一种老师,也反映出来我们意念、或者我们思想、或者我们想法的一种状态。

    “潘工”:   这个名字是一种意境,修炼这项工作有所拓展,就称为“潘工”,让它(修炼)展现开来。

    潘工不去东京:  生命拓展的目的不是惊艳东方这一个国度而是为了世界太平。


    7、家里楼下到处都是桃花盛开,很美,但是又不太像桃花,因为花很大。

[语聊]

    “花盛”:
  花正在盛开,证明气很旺。大家都知道,春天是花盛开最多的季节,那个时候生气就很旺,万事万物都在争春天的旺气。

    “不太像桃花”: 过去说要走桃花运,说的就是在色相上面肯定有发展,这个地方说不像桃花,就是不能确定气旺于某一个发展方向,这点不能确定,这需要人内心的选择。这个地方就是这样,他刚才不是说了,在人们的短视频里面可以选择很多想象,然后加以对自己的辅助,实际上在我们自己本身的梦境里面,我们同样也可以选取很多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梦境,来对自己进行调整,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如果单纯的去着相于现实中的那些过程的话,那对于我们的“意有所随”的那一面、“不可言说”的那一面,岂不是又丢弃了吗?回避了吗?只是讲现实“吃喝玩乐”那一面,认为这里面所谓的信息已经够丰富了,你也要认为这就够了,(实际上)够不够呢?肯定是不够的。


   8、厚金老师穿着白衬衫,有人给他寄了一份报纸,里面有他的一些报道,他还没看,在报摊上买了一份报纸,报纸上就是他穿着白衬衫的照片。他一看,里面写着他掩饰修饰灰指甲的事情。

[语聊]

    “灰指甲”
是一种病态。灰指甲,甲指灰。“甲”就是天干第一,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是第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古人非常有名的诗句,描写了人在天下第一等的事就是天人合一,但是没有人把这个事当事,为什么这个地方我们又说是第一等的事呢?就因为它是“甲”,“甲”这是第一,如果成不了这个“一”,就是你不能做到“天人合一”的话,那么即使“蜡炬成灰”,也要受天道的评判,(自己变成“灰”了也还是要受到天道的评判)。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信仰就是“天道自在人心”,所以这个地方的“指”指的就是自有人心评判。


    9、家里又生了两对男女婴儿,抱着四个孩子,我高兴得心花怒放。

[语聊]


    上面说:抱着两个小孩,现在家里又生了两对男女婴儿,抱着四个孩子。

    “两对男女婴儿”:   此为“四象”,和合四象的四象。和合四象了,当然值得高兴了,有了四象的物质基础,攒簇五行的精神作用就好理解了。为什么我说攒簇五行是精神作用呢?因为我们的精神要参与进去,不参与我们性命的修炼就落空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有精神作用参与进去,大家千万记住这句话,以后大家如果修炼到这个程度,这句话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不要忽略不计。


    10、梦见一人穿着5厘米厚的木鞋,一个门上有刻度,说是人去掉木鞋的高度就是主席的身高,印象中此人穿鞋后的身高是1米85到1米90。又梦到周恩来总理,他细心的照料一位白发老妇人。  自解:主席的境界高度加上支撑的生机深厚就是道门标准。对女性的慈悲是关键。

[语聊]

    “木鞋”,
指的是人们修饰的铺垫(为修饰自己)。就像现在个子不高的人穿上增高鞋一样,增高鞋鞋子很高,人们又看不出来,裤子又降得很低,这样显得人个子修长,人们觉得这样很美,这就是人们修饰的一种铺垫。“去掉心灵的修饰才有可能与伟人比肩”这个梦境的意思就是这样一句话。

    “门上有刻度”,这是在告诉我们大家:入道门的基本标准就是全心全意为天下服务。为天下服务的原则就是要慈悲弱势群体。


    11、梦见一老奶奶拿了一串香蕉和葡萄给我,我吃了一只香蕉,拿了三粒葡萄在手里,但没来得及吃。   自解:吃香蕉就是阴阳相交之道要内化,葡萄就是不要逃避。 请老师解析。 老师辛苦了!感谢老师!

[语聊]


    这个梦境也是很简单的,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在修炼上喜欢经典的人更要重视与先天信号以及潜在信息的交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天道》的意义所在。信息化身为老奶奶就是在行不言之教。我们可以说成是一些老神仙都可以,它就代表一种信息,都代表我们上面所学习到的“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她不告诉你具体的意义,她由你自己去想,你想的可能性有无数个,为什么呢?因为各个方向都有可能存在。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一个道理,此道从书不可得、从语不可得、从意不可得(这三者之间都不可得),贵不言之教与意之所随者,则道不离也。故修道有知有守,知书知语知意的好处,也要守住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从来之本的重要。

    “吃香蕉就是阴阳相交之道要内化”,他自己悟的这一点很关键,阳性一面我们知道的多了,梦境一面我们也要重视起来,将梦境的点化内化于性命,修炼的方便之门也就洞开了。我们每天都做梦,这样我们就有一部分时间或者有一部分信号就来自于阴性的点化,何乐而不为呢?

    “葡萄就是不要逃避”,箭凌老师解释为不要逃避,那不逃避什么呢?我们到底不逃避什么?我觉得不要逃避虚化自我,要忘记自己,在无意识的状态之下,当我们准备好了一切条件时,成功即是天意。我们不逃避,我们只是在默默的耕耘,那么我们的成功就是天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9-3 12: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9-3 12:44 编辑

三、主观对身天下并不了解,造成修炼和现实的严重的分离 --- 如影随形的问题:

    一个梦

    7月23日梦:龙姐找了新的办公室,在兴隆大厦,1400元,装修及家具黑灰色。我们带过来的家具都是坏的。我给孔哥送雨伞等物件时他给了我50元,他要还我物件时,忘记告诉了他公司搬了。想告知老房东我们已经搬出,可是没有了老房东的联系方式。新房东过来,带我走新的房子,闲置电脑的房无法完全与外隔离,可以通往别人的房子棋牌室。他带我下后楼,看到周围的夜生活很热闹,可周围的建筑几乎被拆完了,没拆的还亮着霓虹灯。(醒来那一下,眼睛未开,回顾梦境时,竟然想不起现实公司在哪了,这个状态是主观还是客观呢?最近还在惯性中流浪,喜欢吃)请老师解惑。

[语聊]

    龙姐和孔哥:
   过去有龙女转身成佛之说,这个地方是龙姐不是龙女,龙女指的是人的灵性。孔哥就是大哥。大哥带着小妹玩,这是常态,也是指人的引导信号。

    “兴隆大厦”:   身天下的进步与发展的一种启示。这个“兴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暗示。

   “周围的建筑几乎被拆完了,没拆的还亮着霓虹灯”:   周围的人都死光了,没有死的人还在那个地方闪烁着,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所在的这座大厦(自己这个生命)好像还在存在着,但这存在着并不能说明什么东西,而只是说借用这个梦境(这种形态的对比)对我们进行启示。

    孔哥给了50元:   50元:努力圆满,客观上如此的期望(希望)能够在修炼上获得圆满,主观不一定能够配合。

    “忘记告诉了他(孔哥)公司搬了”:  说明人的主观上的想法没有能够与客观随时的同步,这个就称之为有为。

    “带过来的家具都是坏的”:   人生命的再造不是一个空架子就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内在的一切都得到更新。说的就有这样一个暗示在里面。

    “想告知老房东我们已经搬出,可是没有了老房东的联系方式”:   老房东:主观。搬家:客观上人的灵性的憧憬,受了该憧憬的影响人的主观却没有办法沟通,因为主观对身天下并不了解,造成修炼和现实的严重的分离。主观对身天下并不了解,所以梦醒后回顾梦境的时候竟然想不起现实公司在哪一个地方,这就是问题所在。

    “最近还在惯性中流浪”:   思想还在惯性中流浪,为什么要流浪?因为他喜欢吃,就是一个吃货呗,如果仅仅是满足一个吃货的标准的话,那谈什么修炼呢?所以作为人来说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及时的警觉,及时的回到自己所应该想的问题中间来,这样才能够适应我们自己本身的修炼。我们的潜意识很着急不断地在点化自己,但是作为人的主观还是在惯性中流浪任其自然,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反正想歇着不想努力去体悟。

    “新房东”:   虚拟出来的未来的自我成就感。

    无法隔离,可通他处:   这个电脑房没有办法隔离起来,可以通到别的地方去,说明自身的内部肯定是可以相互通行的。

   “周围的建筑几乎被拆完了”:   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即使成功了身边所熟悉的一切人和事都将化为乌有的话,那么孤独感如何处理需要事前有一定的思想务虚。这就是刚才说的一个意思,修炼者即使想修炼也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到后来自己的存在可能时间会相对的延长,但是身边所熟悉的一切人和事都将化为乌有了,没有自己熟悉的内容、没有自己熟悉的人了、没有熟悉的亲友了,最后即使有人把你当是个事一样供着,但是你说人的感觉会受得了吗?(所以)在这个之前他的感觉就应该进行彻底的改革。



四、生命只有让主观与客观充分沟通并化而为一了才能获得真正美的身天下 --- 溪水潺潺的问题:

    最近几个有关墓的梦

    1、山上陵园里,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交流,很多女性,人们都很开心,又成了美国人和苏联人交流,看到后面有个墓碑有写是朝鲜语,墓修的高大很漂亮,转化场景成笔直山路边一排墓,有人要住里面,其中有白人女性,墓里面装修的很好,心想住这地方买生活物资方便吗?

[语聊]

    “山上陵园里”:
山上:修炼的角度。陵园:灵性圆满的基本条件。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交流,很多女性,人们都很开心”:   “中国人”:中,黄色,代表后天意识。“美国人”:比喻人向往的一种国度,代表人的客观意识。“交流”:生命只有让主观与客观充分沟通并化而为一了才能获得真正美的身天下。“很多女性”:阴性的一面是基础,我们过去有一句话叫做“阴不厌臃”,说的就是她很臃肿、很多,但是不要怕她,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存在的,要让观念宽广,宽广,再宽广,人的喜悦也就没有边界了,人在这时所获得的喜悦的基础就多了。

    “又成了美国人和苏联人交流”:   “苏联人”:苏,不断觉醒。联,联系。不断觉醒又能不断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人才是真正抵达这个世界真境的胜利者。

    “有个墓碑有写是朝鲜语,墓修的高大很漂亮,转化场景成笔直山路边一排墓,有人要住里面,其中有白人女性,墓里面装修的很好”:    “墓”:莫、土,不依赖主观意识存在的人,一定能够找到真修的出路。“朝鲜语”:朝,朝向,向着的意思。鲜,新鲜,有很充沛的生机。向着生机方向的努力一定是基于死的缘故。  

    “墓高大漂亮”: 将人对生存中高大上的追求赋予无意识状态,代表了人们对修炼成功者的无知或者臆度。人们在生活的现实中对一些修炼成功的人,认为他们就是高大上的,这就是人们对修炼成功者的无知或者猜测。

    装修很的好墓,有人要住里面:   修炼者摆谱、纵欲、巧辩都改变不了活死人的现实。人在后天意识里面有很多摆谱的想法、纵欲的想法、巧舌融簧的辩解,都改变不了活死人的现实,说简单点就是表面上看着活着,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死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因为人就在这种对后天意识(“墓”的意识里面)进行着所谓的摆谱、纵欲、巧辩,这都是属于活死人的一种现象。这个现象对人来说肯定是不健康的一种状态,需要在未来的文化中予以改变,而庄子实际上在他的所有的著作中都在彰显着这种思想。


    2、老家山路边,很多人修一个高大的亭子,左边山上很多公墓修的漂亮。

[语聊]

    人类的遗传序列传到了修炼者的这里会稍作停留(亭子),如果不能执左契(左边)也不能丢掉后天意识(公墓),不能知白守黑还要负阴抱阳,那只能随滚滚红流(尘)奔腾向前,与修仙的缘份撞个满怀还是各走各的路。(主流意识即是红尘之流)


    3、山里面我爸和大伯(已去逝)给爷爷修坟,好像是一人修一半。我爸在山里老家养了十只鸡,五只大,五只小。自己爬到灵山边上的茶山上去,山上茶树和坟间隔,密密麻麻都是,开始昏暗后来有初升的阳光照着,走在之中心里很怕,但还是继续走,看到后面有人跟来,心里没那么怕了。

[语聊]

    “山里面我爸和大伯(已去逝)给爷爷修坟,好像是一人修一半”:
  显然死活都要修。活的人要修,死的人就不修?一样的修。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问题是人类进化的一种必然,所以说人死了以后,他成为活着的根,他会影响活着的人,活的人在积累的时候,如果不修的话,他又会影响到死人,这就是人很奇妙的一个循环,这是人存在的终极意义。就是你死活都要修,你不修你干什么呢?变成吃货?一天到晚吃,吃了睡,睡了玩?就是条件再好,人生也是无限的空虚的。

    “我爸在山里老家养了十只鸡,五只大,五只小。自己爬到灵山边上的茶山上去,山上茶树和坟间隔,密密麻麻都是,开始昏暗后来有初升的阳光照着,走在之中心里很怕,但还是继续走,看到后面有人跟来,心里没那么怕了”:   “爸爸”:引导者。“十只鸡”:大大小小各五次机会。这五次机会是什么意思呢?五次机会就是说祖上积德给自己创造的大大小小十次的修仙机会。

    “开始昏暗后来有初升的阳光照着,走在之中心里很怕,但还是继续走”:  在觉察的清晰与后天观念的糊涂之间,一开始肯定是昏暗和害怕的,一阳复始则有万象更新的可能,洗魄炼魂离不开众人的帮衬,所以修炼者要团结如一人。

    “看到后面有人跟来,心里没那么怕了”: 有时候我们中国古人谈到修炼的时候就要讲究“法财侣地”,这个“侣”不可少,就是互相互之间有一种帮衬、同时也有一种借鉴、也有一种相互为其师的一种可能性在里面支撑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2:01 , Processed in 0.0246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