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2|回复: 3

《后西游记》里有关于自性真师的论述

[复制链接]
慧明 发表于 2009-6-7 10: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来这南瞻部洲虽然是儒祖孔圣人君臣礼乐治教的地方,怎奈人心好异,却崇信佛法;凡是名山胜境,皆有佛寺,缁流法侣,遍满四方,或是讲经,或是开会。不过借焚修名色,各处募化钱粮,以长旺山门,并无一位高僧、善知识究及身心性命。小石猴访求了许久,见处处皆然。心下想道:“求来求去,无非是旁门外道,有何利益?前日定心养气中,自家转觉有些光景,与其在外面千山万水的流荡,莫若回头归去,到方寸地上做些功夫,或有实际也未可知。”算计定了,遂走到海上编个筏子,乘着西南风,依旧飘回东胜神洲。
     
  四海求仙不见仙,口皮问破脚跟穿;
  谁知道法无枝蔓,一个人心一个天。
     
  小石猴舍了筏子上了岸,欣欣然走回花果山来,看见本地风光,满心欢喜。正思量另寻个存身所在,早被众猴看见,迎着问道:“你回来了,求的仙如何?”小石猴竟不答应,只是走。一头走一头想道:“这洞里嘈杂,如何修得道?倒是后山无漏洞好。”竟不进洞,往后山无漏洞走去。原来这无漏洞正是花果山的灵窍,上面只一个小口,下面黑魆魆的,也不知有多少深,从来没一个人敢下去。此时,小石猴进道之心勇猛,走到洞口住下一张,道:“妙,妙!”也不思想进去怎生出来,竟涌身跳了下来。那些跟着看的猴子见了,惊的惊,喜的喜,都以为奇事,来报知通臂仙。通臂仙道:“由他由他,自有妙处。”众猴散去不题。
  且说小石猴跳到底下,只说乱砖碎石,定是高低不平;谁想茸茸细草,就象锦茵绣褥一般,十分温软。小石猴坐在上面,甚是快活。虽然黑暗,他却不以为事,原照定心堂旧例,放下众缘,存想了一周时,忽灵光透露,照得洞中雪亮,再存想了几日,只见灵光闪闪烁炼,若有形象;存想到七七四十九日,只见灵光中隐隐约约现出一个火眼金睛尖嘴缩腮的老猴子,手提着根如意金箍棒,将口对着他耳朵边,默传了许多仙机秘旨,真如甘露洒心,醍醐灌顶。霎时间早已超凡入圣。急欲再问时,那老猴子早逼近身,合而为一矣。小石猴大悟道:“原来自己心性中原有真师,特人不知求耳!”一霎时,便觉举体皆轻,神力充足,七十二段变化,俱朗朗心头。心中犹恐不真,暗想道:“且出去试试金箍棒,看是如何?”将身轻轻一纵,早已飞出洞外。正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不知出来使得动这条金箍棒否,且听下回分解。话说小石猴,在无漏洞中得了自心中的真师传授,便一时卖弄神通,跳出洞外,要试试金箍铁棒
/-- 《后西游记》第二回“旁参无正道,归来得真师”

------------- 忽然眼前一亮,空中现出一个老人,对行者作揖,便问:“大圣为何在此?”行者哀告原由。老人道:“你却不知,此是个青青世界小月王宫里。他原是书生出身,做了国王,便镇日作风华事业,造起十三宫,配着十三经;这里是六十四卦宫。你一时昏乱,当当走入困之困葛藟宫中,所以被他捆住。我替你解下红线,放你去寻师父。”行昔含泪道:“若得翁长如此,感谢不尽。”老人即时用手一根一根扯断红线。

  行老方才得脱,便唱个大喏,问:“翁长姓甚名谁?我见佛祖的时节,也要替你注个大功劳。”老人道:“大圣,吾叫做孙悟空。”行者道:“我也叫做孙悟空,你又叫做孙悟空!一个功劳簿上,如何却有两个孙倍空?你且说平日做些什么勾当来,等我记些事实罢了。”老人道:“若问我的勾当,也怕杀人哩!五百年前要夺天宫坐坐,玉帝封我弼马温做做。齐天大圣是我,五行山下苦一苦,苦一苦,苦得一个唐僧来从正西天铣上有灾危,偶在青青世界躲。”行者大怒,道:“你这六耳猕猴泼贼!来耍我么?看棒!”耳中取出金箍捧望前打下。老人拂袖而走,喝一声道:“正叫做自家人救自家人,可惜你以不真为真,真为不真!”突然一道金光飞入眼中,老人模样即时不见。行者方才醒悟是自己真神出现,慌忙又唱一个大喏,拜谢自家。

  【评】救心之心,心外心也。心外有心,正是妄心,如何救得真心?盖行者迷惑情魔,心已妄矣;真心却自明白,救妄心者,正是真心。
《西游记补》第十回
-------------------------------------------------------------------
 楼主| 慧明 发表于 2009-6-7 10: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获得清净见或 “ 净观 ” 的方法有无数种,而 “ 上师 ” 的概念或修持,也就是以上师为道的修行,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脚色。小乘和大乘的行者喜欢引用这句佛语: “ 你自己的智慧是最好的老师。 ” 换句话说,你是自己最好的主人。金刚乘的说法和这相类似,它提到三种上师:外上师、内上师和密上师。内上师和密上师的意思是以自心本性为师,因为上师是指引你的人,而究竟上来说,你是受到内在的自己所引导。根据一般接受的佛教哲学,只有你对于事物的概念存在,并非事物存在,你所感受的都是自心。所以究竟上,并没有实存的外、内神明或是佛陀、上师引导你,你自心的本质或你的本性就是至高的上师。

   但是由于你对本性具有虔诚心的反应,就由内上师化现出一位外上师,他对你讲话,和你沟通,告诉你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这位外上师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他,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内在有些什么。假设你在鼻子上有一块污迹,在正要上台跳舞的时候,有人过来告诉你,鼻子上有一块污迹;你一定很感谢他,因为你在舞台上必须看起来很美才行。他所能做的就只是告诉你这回事,但是他所扮演的脚色非常重要;就像这个样子,外上师的功能如同镜子。

   外上师的重要性并不比内上师或密上师少。三种上师一样重要,而在修道期间,外上师是最重要的;这点在金刚乘中尤然,因为金刚乘以善巧方便把一切事物 —— 包括上师 —— 转为修行之道。
《宗萨仁波切部分语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木童 发表于 2009-6-7 12: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修道人 发表于 2009-6-7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05:51 , Processed in 0.0164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