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3|回复: 2

音乐:原发时间的艺术

[复制链接]
静如 发表于 2009-6-25 17: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境域中的“无限”——《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析读
转摘自:http://www.cnphenomenology.com/m ... .article.php/c7/535
作者:张祥龙
音乐之“乐”与快乐感兴之“乐”在汉字中相同,这种文化上的“巧合”也反映在孔子的境界之中。 他对音乐的敏锐深刻的感受在古代的大思想家中是罕见的。“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他所说的“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中的“乐”字, 不仅可训为“音乐”,而且,结合“三月不知肉味”的短句,亦可理解为“感兴快乐”。能够如此长久地沉浸于《韶》乐之中而乐之,不止因为此音乐感官上的“美”,也由于它的境界之“善”;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反之亦然。“尽美尽善”的乐境最能打动孔子,是他为人和思想的极致。音乐是原发时间的艺术。孔子终生习之、修之并用来教学生的其他五种技艺——《诗》、《礼》、《书》、《春秋》、《易》——也无不具有原本的时间性,或起码可以作时机化的理解和运用。
孔子居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音乐的境界。“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他的意思是:音乐开始时,必[让五音或人的各种感受] 同时涌现;展开时,充满了应和,纯净明亮,源源不绝,以此而成就。这不是关于任何对象的叙述,而是对“境域”感受的纯描写,其中几乎没有实词,只有虚词, 比如副词、动词、形容词。而且,可以更进一步地来理解它:乐境需要“始作”之“同时涌现”(翕如),需要“展开”(“纵之”)的纯和连绵的意义空间和时间,并因其中阴阳、彼此的充分相交而闪烁出境域本身的意义光彩。大意境由此而被构成。这是孔子一生通过“艺”来追求的人生、 社会、国家和思想的境界。“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在此境中, 不能不乐,因它最合乎人的本性(“仁”)。学此艺就不能不令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学习这种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只是知之而不好之、乐之,还只是未真知。“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使人“乐”,也就是因为其中有“始作,翕如;从之,纯如;皦如,绎如”,令人生的种种感受回荡应和,而不能定于一处。 其中既有美感,亦有善端,更有对于“学 ”本身的境界的开启。
小潘 发表于 2009-6-29 1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以为你不懂音乐。你觉得这音乐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

因为专家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个音乐家说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的传说 发表于 2009-6-29 12: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家精通生活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05:51 , Processed in 0.0142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