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08|回复: 0

[第二十章] 进化要考虑潜在运动——我独泊兮其未兆——恬淡纯朴还要异于人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8-2-4 15: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与人,而贵食其母。

这一章文字非常多,讲的意思却非常集中,讲的是在比较中生出的生存原则和方法,还讲了虚实的联系。

“绝学无忧”,应该是没有忧愁的。当然,刚才曾强也提出这个问题:“不学在社会上怎么立足啊?”是这样定义,最高的学问,肯定是没有忧愁可言。最高的学问,是不需要去考虑的。

忧通尤,尤是欠缺的意思。还欠那么一点点。要经常欠那么一点点,那么就有忧可言了。所以根据易经的说法,忧通尤,也就是表达一种欠的意思。那么绝学呢,它没有欠。因为,真正高的学问它放弃了对很多东西的把握,它是从虚的世界中去获得学问的。

人的神,它是统一的。它可以获得很多无形的帮助。就像现在的科幻一样,有的科幻里面都描写了人的神是可以学习文和武的。那么,在我们的现实中间,科学就以为人学习是在人的大脑里面,它实际上是在心脏里面。当然,现在科学还认识不到这一点。但最起码来说,人们已经在开始模拟这个事,就是知道不通过学习,也可以掌握人世间的知识和技术。知识和技术可以不通过学习而成为既有的本领。我想这就说明了人的神的这一面,就是虚有的这一面,它是必然的。当然,这不能作为学问的探讨,只能说我们在修炼的环境里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为什么要提到科幻呢?我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理论,思维即存在。就是你的任何想法,只要是你想到的东西,都存在。怕就怕你想不到。尽管你想的很离奇很古怪,很不可能,但是它偏偏就存在。我想既然有宇宙大爆炸的存在,那么也有不爆炸的存在,这就超出了你的想象。好像在我们的选择中间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爆炸。实际上不爆炸,它也存在。这就是这个世界非常矛盾,同时又很统一的地方。史蒂芬.霍金在数学上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这个东西它没有边界,既然没有边界,就肯定有中心。没有边界的东西肯定有中心。他就是这样去推论的。他从弱力的角度去推论这个问题,他说这个东西既然看不见,你怎么知道它的作用方向呢?按我们想的,它肯定是无限的外延。结果他说这个无限的外延就是无限的聚合。最后它又回到原点上来了。这就是这个世界超自然的一面。

我们现在所说的超自然,根本都不存在“超自然”这个词。因为,自然,你不可能超越它。但是,为什么又有超这个词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知识非常有限。我们知道的东西,科学又怎么样呢?现在,就是在高速度的飞行器,每秒了不起二十公里。你凭这样的速度,你想去认识无限的世界,那怎么可能呢?力量非常的薄弱。既然知道薄弱,那么我们生存的原则,就一定要打开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打开自己的想象,你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存在。如果你不打开想象,你老跟在科学家的屁股后面,他发现一点,你承认一点,他发现一点,你承认一点的话,那你不就成了科学家的吃屁虫了吗?我说,我们坚决不做科学家的吃屁虫。要做什么?我们只有这一个意念,要做创世主。实际上我们本身就是创世主,这个理念和这个思维是同性的。但是,我们作为人,受到了人身的约束。我很可惜,有很多根基很深的人,他走着走着就把这一点给忽略了。他忽略了这个问题。她什么东西都要靠师父去左右,他自己没办法去创造。就是他停留在以前的程度。所以我说绝学无忧,就是他没有欠缺的一面。那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你要打开你的想象范畴,你要打开你想象思维的能力,你不要被任何东西所约束。这个东西在修炼中有什么用呢?就像我今天早上谈到这个问题一样,比如你在这个地方修炼,你怎样利用自己的想象啊?没有想象,你每天去爬山也好,散步也好,你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吗?这就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一种方法,你既然绝学,又靠什么东西去获得哪?这个就是想象。

第二重意思,绝,把这个东西拒绝了。绝弃了,不去学习,同样可以获得。上个月,我从《楚天都市报》上看到的,泰国有一个少年,大概是十三岁,因为泰国人一般小的时候都出家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了圣人。他几经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比关,现在他已经开始在讲法。这最起码来说,他已经可以像圣人一样告诉大家事物许多内在的道理了。实际上他学习了没有呢?他没有学,可以说,他的佛学知识和文化知识都很浅薄。但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圣人呢?而且被很多人所崇拜呢?这就是“绝”的一种好处。你真正的能够绝弃对所谓学问的攫取的时候,那么你的想象就肯定上升到第一位了。这有什么好处啊?起码来说,你的感觉和环境就一体了。这一点实际上很重要。我们练功也是这样。你的感觉和环境是不是保持一体,这直接关系到你的能量问题。

刚才说了,神,它要解脱,脱离你肉体的约束,他靠什么东西呢?能,慧,只有这两个东西。能力靠一体,慧靠绝。你把这个字一看就知道,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练功为什么要绝学?其目的无非是你的神要解脱。因为,你身体内部这些既定的东西都把它套死了,你能量也没有,智慧也没有。这个智慧是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能够深入的时候,你的神自动的就活跃了。你给他什么像,它就是什么像。我们年纪大的人,想什么东西呢?我记得过去有个七十多岁才开始修道的人,他最后还成功了。不存在年纪大和年纪小,实际上你如果真正掌握得好,你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可以修。因为根据我们人类的可行寿命,人最起码要活到一百六,相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说,你就是活个七八十岁,你才只是个中年人。中年人就没有身强力壮的可能性了?完全有。那为什么不朝这个地方努力呢?朝什么地方努力?朝感觉提升的方向、升华的方向去努力。你不能在学习上努力。这就是这一章的基本意思。

“绝学无忧”,绝对没有忧愁的。你没有学习,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你就是去捡垃圾,也可以捡个万元户出来。只要你肯放下这个脸面,这个尊严。这个社会不会让你饿死的,自然也不会让你饿死,只要你勤劳,我想这一点是站得住脚的。有许多事情关键是我们所谓的尊严,我们既定的观念,这些在影响着我们的生存观。

我们回过头来再谈修行,修行有什么好处。年纪大的人想什么东西呢?着相,就是你已经进到相里面去了。你着到相里面,你不知道相的机动的一面,你越着相,你越想年轻,越年轻不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东西他在牵制你,这个相限制你的发展。我们的想象也是这样的,它带有还是这个字:情。没用它去调动,你的想就是空想。着相了以后,你就入魔。所以说,这个“情”是个关键。怎样用这个情呢?我平常已经讲过了,就是你要有情感哪?要热爱自然哪?要热爱社会啊?要热爱人生啊?这三个热爱一定要做到啊?你热不热爱你的人生啊?肯定热爱啊。但是,你对人生中的很多发生的事还耿耿于怀,那能叫热爱吗?哦,难怪啊。我的这个情还不算是真情,因为它有仇恨的那一面,有抱怨的那一面,有不满的那一面。你说这叫真情吗?肯定不叫真情,那叫假情。用假情你能够提高你内分泌的能力吗?我们要想年轻的话,很简单,我们内在的激素,分泌出来一点点,就足以让你身体健康起来。关键是这个激素靠什么东西激发呢?靠这个东西:情。这是我跟大家揭示的重要原理。怎样去利用它?我经常说,大家一定要用真感情,不要用假的,你来假的,最终就害了自己。那么这个真和假的界限是什么呢?公和私的问题。说穿了,最后,还是公和私的问题。《道德经》最后,在德章里面讲,“圣人不为己,终能成其私”。他不为己,最后终能成其私。“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是开讲以来第二次讲这句话了。核心始终都是统一在一块儿的,都是为了修炼这个目标而建立的。我想从这个角度,大家一定要领会,我当年为什么说“情为道根”。当然这个情为道根不是我说的,是信息让我说的。信息是谁呢?是统一的一种意志。

实际上,我这个人既然存在于人世间,我要完成一个任务,一个什么任务呢?就是道家的丹道,它的真实面貌。丹道的真象,在经典里面记载得很清楚,但是人们操作的时候,往往就变形了。最后它接近不了大道。大道,只有在道德经中间,你才能够把握它的精神核心。古人都知到这个道理,《阴符经》和《道德经》,是真正得道的原始经典。像《周易参同契》啊,《性命法学明指》啊,《性命圭指》啊那些书,你看了没用的。你不理解《道德经》和《阴符经》里面的精神,了不起你修个长寿之道,有很多人连长寿都做不到。就像我们玄德功有很多人一样,都在搞男女双修,不在少数了,有些人已经做到疯狂的程度了!你没明白老子讲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你最后就流于小道。拿牌的根基很深,你最后都要毁掉自己的前途。当然,这是我的体会。

修“真”的同时,你要是被“假”磨的话,这是很正常的一种体验。如果没有这个体验,你要想明白这个“真”,做不到。所以,一定要在“假”中间走过来。但是你在“假”中间走过来的时候,这个度一定要恰当,就是你不要过分。一过分,你就消耗掉了自己的精华。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真。消耗了原真,你回过头来再想去体会真的那个面貌,或者你要修的那个真,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人的身体毕竟还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身体你无限的去用的话,你就超过了那个度,你的体验就成了绝弃。实际上,这个东西是很自然的,它自然的就流下去了。就像浊气一样慢慢的消失了,融到大自然中的最底层中去了。但是这个融,他也是水在起作用。最后无非就是融到海里面去,或者是融到沟里面去。最后,还是要跟谁打交道?跟“道”打交道。你还是要回到那个里面去,只不过是你做了人家的一个“样”。对于我来说,我肯定是不愿意做这个“样”的。所以,我从来不谈我练功的事。大家多少年来听过我谈自己练功的事没有?实际上很多年前,我就已经在照着人家的榜样在练。这个时候,其实是一种感悟,而不是学。所以,我说我对于练功的问题是非常谨慎的。那不是一点谨慎,那是相当谨慎。所以,一般不愿意说到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这个东西它太没有底了。有很多人,他一下子有了功,有了就要用,用了以后就产生兴奋,兴奋以后,磨难就来了。磨难一来,他的失败也就接踵而来。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他经历不了这个磨难,因为人要明白这个“真”,就非要经历过这个磨难。这就是下面所要讲的内容。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唯唯诺诺,我承认这个事。“阿”是什么的?是斥责的意思,就是我反对。我同意和我反对相去几何?到底有多大的距离啊?意思是说他的距离非常微小,只是在你的一念之间。过去有一句话,叫“狠斗私心一闪念”。你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到底能不能统一?然后,“善与之恶,相去几何?”善和恶之间,它本身没有很严格的界限。为什么呢?过去师父就说到这个原理,他说,菩萨救人用小鬼。大家知道后面那个庙,用来干什么哪?(答:收鬼的)就是这个作用。所以,那天有人问我,那算不算迷信哪?我说这个话不好说,有很多话不好说。说算迷信吧,你就不去了,说不算迷信吧,你就每天对着他磕头。那个庙连个名字也没有,里面到底是谁呢?要我们闫工说:“吓唬谁呀?”(笑)(答:地藏王)地藏王是谁呀?地藏王是管鬼的嘛,他专门在地狱里面工作。地狱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人心中。这个东西是自然而然的,有时候没有必要,有时候又有必要。那就只有根据人们心里的感觉自己去处理了。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们都怕鬼,你不怕吗?就是不怕也得说怕,因为人家都怕了?人家还没有修到那个程度,你要是不怕了,问题就来了。所以,说有时候,该烧香的地方还得烧香,该尊敬的地方还是尊敬,最起码来说,方圆多少里以内,有很多信息,当他知道这个地方有个庙以后,他过来看一看哪,他能够帮上忙的,就助上一臂之力呀。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助的这一面。阴性的部分,通俗地说,你为什么不去借呢?有很多东西你要借,这个借不是要有意的去做为,这个东西有了,阴性的部分自动的就会凝聚过来。

“荒兮其未央哉!”就是说这个东西已经抛洒的没有暗示了,没有预兆了。就是这个东西已经被人们遗忘了。“荒”,好像有点遗忘的意思。好像是已经被人们遗忘的没有映照了。因为这个东西没有人去研究它,没有人去感觉他,没有人去使用它。已经很久很久了。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是说众人荒兮的这种状态,众人就像参加一个大的宴会一样。人们只知道高兴去了,只知道享乐去了,只知道追求去了,就像春天到了,登上高台去欣赏美景一样,心旷神怡。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呀?我想这里说的既不是好,也不是坏。他是说这是老百姓基本的生活状态。我想这个东西它很正常。吃的时候,人们就像参加宴会一样,精神生活就像春天到了去春游一样,很高兴,忘记了映照的一些东西。映照的东西是什么?可不可知啊?实际上是可知的。就是这些圣人都知道未来会朝什么地方发展。人世间这种享受派毕竟还是有限的,这个东西好景不长。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所以好多人抓紧时间去享受生活。取饱览美景。长假的时候就一定要去春游。现在为什么黄金旅游周特别兴旺啊?就是因为现在人们都想开了。这个“想开了”和师傅在这个地方说的“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想它是同一个意思。尽管是在两千多年以前,但是它已经概括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追求状态。作为一个修炼者,他应该怎么做呢?

“我独泊兮,其未兆”,我专门停留在没有映照的那个方向。那是个什么方向呢?他没有表现,就是他的生活非常平淡。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就像还没有说话的小孩一样,他没有什么需要。他在不停的积累,在积累什么东西?在积累他的感觉。大家都养过孩子了?就像这个积累的过程。我们都希望他早一点说话,早一点说话靠积累。他慢慢的从你的语音中间,从你的行动中间,他自动的就掌握了一门语言。我们做圣人或者作修炼者也应该积累。“傫傫兮,若无所归。”你不要把归宿的地方定好,你说我要往那个地方努力呀!要成仙哪!你这样积累,一辈子成不了仙。不要有所归宿,若无所归嘛。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就是大家总觉得这个东西越多越好,但是我却一定要留有余地。我想这样翻译比较通俗易懂些。就是人家总觉得不满足,但是我总觉得够了就行了。我想这句话这样说更贴切一些。

“我愚人之心也哉!”你说你这个人多傻呀,该拿的你不拿,该得的你不得,你说你这个人傻不傻?所以,有些方法该掌握得你为什么不掌握呢?问题就在这个地方,我偏不掌握。为什么?因为,我知道那个东西的坏处和好处。我知道掌握了它能得到好处,但我一定会被它所累。这就是过去所说的“艺多不养家”,我想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就是那个东西你记了那么多干什么?你以为你能够好像获得成功一样,错了,你越积累的多,它越成功不了。那么这个积累和前面的那个积累是不是相提并论哪?不是的。前面的那个积累是说,这个东西经过心的时候,是过而无心,无目的。这个地方就像师父反复说的婴儿一样,婴儿难道知道他长大了以后能干什么事业?他没有事业的目的,没有这个心,也就没有这个目的。他自然而然的长大了,他的生命就充满了生机,这就是我们最基本的状态。如果你带着目的,说我要健康啊,我要长寿啊,然后我们每天去练哪,以为这样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做到吗?做不到。这就是老子在这个地方讲的一种生存原则、方法。就是你首先在积累中,不要有目的。你积累没有目的,就像我们学艺一样,学艺是为了养家,你没有养家的目的,那你学艺干什么呢?那么推而言之,你不为了得道,你修真干什么?这个道理应该很简单的。有人说,我只是想感觉一下做神仙的感觉,我说那种感觉是假神仙。假神仙我想在这个社会上已经表现得过多了。

“沌沌兮”,就是愚昧的样子。他这个人表现出很愚昧的形态,既然是很愚昧的,人们就不注意他了,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也没有把他放在心里。这样无论是褒也好,还是贬也好,就不存在了,因为他没有引起人注意,他自动的就很有安全感,很自动的就安全了。既然安全了,那么他修炼的积累就慢慢的加深了。所以我们说,修炼,你不要把自己的规律搞得非常清晰,就是你的运动规律不要太清晰,你要平常化。要平常化,就要有平常心了。比如,每次我回到草庄来,人们就拿起剪子来剪草,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意思就是熊老师你回来了,你看我在做。这叫平常心吗?肯定不叫。这个叫做作心,做给你看的。像这样,他能够修真吗?他肯定修的假的东西。这样的人我看的多了,就知道他不可能在修真的道路上,迈上征程。可以说,他进两步,退三步。我下这个结论,我敢这样说,因为他假的一面太多了,扯都要把他扯回去。所以说,修炼者应该有一点愚人之心呐,不应该有聪明者之心。最起码你心里要明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个事业,是事业人的事业,而不是技巧人的事业,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草庄这个事业也是这样。你的心尽了多少,你的力花了多少,我想,不但是我的电脑里有一本帐,老天爷那个地方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我可以和大家说得非常清楚,不要以为非要见那个功德碑,自己就算有公德了。你做的每一件事,是打心眼里做的,还是表面上做的,那是非常清楚的。不是我在这个地方讲我的生存观,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工作的时候尽职,做人的时候尽心。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厂,我这个人,评论一般都没有错的,说我这个人很实在。我能不能说呢?我能说,但我在公共场合从来不体现自己能说的这一面,而是体现做的这一面,你很实在的去做。

我们的精力来自于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在这两章中一定要说清楚。过去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一句话,说我们革命的精力就来自于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现在我们修炼,我们的精力来自于什么地方?(答:对人民的热爱。)实际上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之情,对社会之情,对自然之情,有了这三种情,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全面个概括。这样你才有绵绵不绝的那种精力能够产生。这我不是夸张,大家可以试一下。真的,当你的情感能够升华到这个境界的时候,看看你自己的精力是不是要年轻一点?感觉是不是要好一点?这一点点积累,就是你对人世间“平”的一种积累。什么叫 “平”?就是你以一种很平常的心态去积累它。然后,因为这个平常里面有不平常的那一面,有很多人他很可怜,你需要同情他,但是你不需要去帮助他。这种积累是很可贵的。因为你心念所到,你改变世界。这个东西很重要的。可以这样说,大家不相信这一点,但是你想多了,就会认为,这个世界的确和这个东西有关。关键是你想了没有呢?你是不是带着真实的感情去想了呢?你是不是带着畸形的那种想法进行判断的呢?我想,那样想下去,就没有什么好处了。

所以师父在这个地方继续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好像什么都明白,我却要走向它的反面,装糊涂。“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你看这个俗人,什么东西他都去研究,去探讨,人家吵个架,他也围在旁面听一听,有什么吵架的技巧,这不就是“察察” 吗,我查看一下人家是怎么运用语言技巧去争辞夺理的。而师父说,“我独闷闷”,我装作吃亏,装作不作声,闷着,我情愿吃亏都可以,我也不愿意去表达好像亏的这一面。这和后面第二十二章所说的,“古之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因为你在积累一种人家非常忽略的东西,那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感受。这个东西他诚,全而归之。最终毕竟要帮你走向成功。我想这一章大家应该反反复复的把它认真的看一下,当然,这一章很难把它完整的理解到。

“忽兮若海”,就是这个东西太深了,太大了,像海一样,让人一看这个东西可爱,但是又很难让人接触可爱。大家看见大海有什么感觉呢?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连云港,一看见大海以后,啊,看不到边。那个感觉你说好不好?哦,这叫忽兮,但是这个海,你一旦下去,有一种恐惧感了。所以我记得那一次“7.16”,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在连云港横渡一个海峡,我也下去凑了一下热闹。下水之前,把手榴弹丢下去了不知多少,为什么呢?他怕鲨鱼过来。因为那个海峡太长了,万一过来两条鲨鱼攻击人,那就不好了。所以先扔了大量的手榴弹,最后才宣布下水。所以说海水,它深不可测。但是,它给人的那种心旷神怡体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这就是“忽兮其若海”。水这个东西给人很安宁的一种像,但是它又给人一种很恐怖的感觉,这个感觉是矛盾的。

“飂兮若无所止”。就是它就像风一样,风吹过来,你不知道哪里是它的头,哪里是他的尾。就像你找不到它的那种行止一样。

“众人皆有以”,众人皆以为比较有把握,比较高兴的事,而“我独顽似鄙”。我顽皮得有点庸俗,有点浅陋了。就是我对这个事情好像不在意一样,就像小孩儿一样,你说这个东西动不得啊,他偏要动,这不叫独顽似鄙嘛。就是他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太不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了。他偏要动,那你怎么办呢?这就是小孩的习性。

“我独异与人,而贵食其母。”这是最重要的一句话。这个“母”的一面是耐人费详的。我异于别人,这可以做到,我跟人家不同,很多人就是这样,他反其道而行之,你要这样做,他要那样做。这种人算不算得道呢?他不算得道。为什么?因为这种人只是像申公豹,他既学了法,但是他又没得道。它就适度已于人,你要这样,我偏偏要那样,我偏要跟你反着来。这种人算不算修道呢?嘴上他也说,“我是玉虚门下的高徒。”看过书的人都知道,他的法术比姜子牙不知道要高多少,可偏偏他是个柳条道人,最后把脖子搞拧了,所以把他叫柳条道人。所以你独异于人还不行,还要 “贵食其母”,最后你要回到万事万物这种道性中去。这个道性还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一种理解问题。比如,我们学树,到底学树的什么东西?学他根的精神,绝对不是学它叶子的精神。叶子多漂亮啊?多招摇啊?多光彩啊?好多事情都让叶子占了。根呢?它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给叶子。你说这种精神我们应不应该学?这就叫 “贵食其母”,根的精神就叫“母”。如果没有处下不争的精神,你老是做叶子,一年一度秋风劲哪,秋风一吹,你肯定就失去了。就像人身一样,一吹就失去了,他叫你贵食其母,就是叫你学习那种作根的精神处下不争。给人家提供养料,给人家提供好处,给人家提供所有的方便,你是最伟大的,而且你是最强者,也就是事物的核心。(小宋,我提醒你啊,你是植物专家,结果你总是把植物的根挖出来看。)

我想从字面上的解释,我从修炼的角度,有这样的一些认识。不知道大家听了以后,从感觉上有哪些问题,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大概的总结一下这一章:

一、合于本性,人与人之智相通,人心即己心(人即人智)。

就是人有什么像,被你观察到了,实际上这就是你的心像的反映,这是统一意志论。

二、本性与本心的联系。

三、要求恬静、淡泊,心胸淳朴,摒弃情欲。

四、固守朴实。

五、重视本性的作用。

解释一下:

一、合于本性,人与人之智相通,人心即己心(人即人智)。

就是你在人世中,如果有这个境界,人家的智慧就是你自己的智慧的话,你自然而然就在众人为师了,万物为师了。

二、本性与本心的联系。

就是人的潜在和你的主观意识,它肯定是有内在联系的,就是他是个整体。但是,这个联系呢,作为人,你肯定喜欢大的、喜的、热的这一面。喜欢这一面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这一面的坏处。你要为你的本性着想,它本身的性质,需要你隐修。就像这一章里面说的一样,他沌沌兮,就是要装傻,你不要装得太明白。这就是第二点。

三、要求恬静、淡泊,心胸淳朴,摒弃情欲。

前面两点还比较容易理解,恬静,淡泊名利,坚守清静无为。心胸淳朴,这一点已经讲过了,但是摒弃情欲,这一点不好做。因为情欲这个东西很怪,当你每参透的时候,你肯定要执著于它,就是我刚才谈到男性和女性的问题。男女之间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因为只要他是人,就要受到自己内分泌的影响,这个东西是客观的。它一旦分泌出来,你不产生情,那才怪了。所以,你的情欲和性荷尔蒙有关。男性有男性的荷尔蒙,女性有女性的荷尔蒙,它一旦分泌出来,你这个人就渴望。渴望,渴望什么东西?渴望爱。有个电视剧叫《渴望》,我觉得那里面的歌很好听――《好人一生平安》,我想这首歌,大家都会唱。因为它的确代表了人那种渴望爱的情感。人相处之间产生情,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它受内分泌的影响。

那么什么才是情欲呢?就是你如果把这个东西单纯的当做是欲的话,就是你的思想不对头的时候、过分的渴望的时候,你就分泌了过多的荷尔蒙,你就控制不住自己,控制不住你的爱。这个地方我讲一讲男人和女人的爱的差别。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结尾,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女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去爱她。”作家本人是个女人,她通过泊罗的口讲出的这句话,非常经典。当然我这个地方把这句话提出来,并不是说她这句话很正确,而是说这句话很经典,它代表了女人的那种内在的表达。日本有个作家叫渡边纯一,他也写过一本书叫《男人这东西》,他专门讲男人的爱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说,这两个人讲的这种爱,都是人心之爱。它和我们这个地方所说的大爱,还是有区别的。和耶稣所说的博爱,更加有区别来。这个问题和我们的修炼密切相关。你没有爱,你怎么修炼?《道德经》有没有地方提到情爱?没有。只提到爱。我之所以引用一些作家的说法,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观察非常到位。人们都渴望爱,但是在欲的情况下,它就畸形了。

比方说我们玄德功中,有的人就搞男女双修,还美其名曰,不双修,就不能成功。我说这样的人是本末倒置,根本就把这个东西搞错了。你不懂,就不要害人家。然后,由你还鼓励人家。所以说有些事我就不好说了。

关于摒弃情欲那一点,还有几句话要讲的,人们对情欲的要求实际上是人的身体对情欲的一种需求 ——物质的需求造成的。这种物质的需求又受控于你的精神境界。这一点,大家可能没有这个体会,但实际上是这样的。当你把这个东西想通了之后,你比方说,自从我知道什么叫“玄牝”以后,而且我知道,这个东西在什么时候能够发挥作用,我就知道,这个情欲,它是没有必要的。的确是这样。在玄牝这个问题上想得多的人也有,他以为自己知道了这是什么东西,但实际上根本都不知道。因为,我没明说,你猜可以,但你要想让它发挥作用,它为什么又不起作用呢?你既然猜到了道之根,它为什么没作用?归根到底,只有这一点,我对你说,你炼到那个程度,我就跟着你,你炼到哪一步,我就告诉你哪一步,我知道你下一步要往什么地方走。我告诉你,这个就叫作用。并不是你知道了这个东西,好像你就能够掌握它,非得我耳提面命。这也是我的基本任务之一。跟大家谈仙道的修炼,那这个问题到时候肯定要揭盖子的,但是大家不要盯着我这个人。因为,我这个人的形只是一个传话筒。我想这个道理已经实践过很多年了,大家也看得出来,人形只是个传话筒,它的作用是为了让师父的信号被大家所掌握。但是你一定要修到一定程度,没到一定程度,你勉强的掌握这个东西,你是害自己。

四、固守朴实。

就是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朴实,你没有朴实的一面,你不可能获得这个结果的。

五、重视本性的作用。

他自己会造化的,这就叫无为。你这个时候的无为,才可能是真无为。你前面的那些没有真正进入练功时的无为,都是矫做。你进入了之后,慢慢的体会师父讲的一些过程,本心的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最终你就能够掌握修炼基本的自由了。那个时候你就是不炼,他也在帮你炼。但是你炼了之后,一般的规律。女性是先外后内,这讲的是丹,丹是能量载体。实际上神这个东西我们本身就有,有,但是他没有能量。它是分隔开来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心藏神,肾藏志,肾脏里面实际上藏的是一种能量。志气就是能量。他们是分开的,中间有一道横隔膜。所以腹腔和胸腔你要想使它们完整的融合在一起就非常困难。一般男的先练内丹,后炼外丹,因为男同志属于阳性的外表,阴性的肉体,因为他的一点为阳,就是他的生殖系统是为阳的,我想这个道理大家很容易明白。要不然古人为什么讲生殖系统是属于阳性的呢?这个道理很简单的。因为他的肉体属于阴性的,所以先练内丹,因为内丹属于阳性的,因为它是能量载体。而女性,她的肉体属于阳性的,生殖系统属于阴性的,因为她的肉体是阳性的,对周围事物的信号,这种阴性的东西她非常敏感,阴和阳特别有亲合力,所以周围发生什么事,她很快就感觉到了,就是因为她全身的细胞都能够接纳这个信号。一感觉,她就知道,外面有什么事,所以女同志永远比男同志要敏感。由于她的身体是属于阳性的,所以她就不用先练阳性的,因为那就不叫先阴后阳了,所以她一定要先练外面的这个部分。然后再进到内面来,外面属虚,体内属实,所以女同志在观想的时候,很容易观想出来,而男的则非常困难。不要说想几天,就是想几个月、几年,都成不了形。这是因为男性的物质特点,是属于阴性的,干扰的因素太多。基本的内容就是这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37 , Processed in 0.0170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