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2|回复: 1

禅宗的牧牛图

[复制链接]
高寒 发表于 2009-12-14 2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牧牛图\"是借用牧人驯牛的经过,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修行者,来表现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禅观修证过程,以及佛教禅宗\"以心为主\"、\"见性成佛\"的基本思想。禅宗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本性是佛,离性别无佛\"。意即一切客观存在及其变化,都是由主观意识的\"心\"--这个万物之主所决定的。

  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风吹幡动,两个和尚见后各执己见,一个说是风动,另一个则说是幡动。六祖惠能见其争论,便说:\"不是风动,也非幡动,是人之心动。\"这实际是认为要求解脱,只要自己修心炼性,自悟净心即可,不必到心外求佛。\"牧牛图\"所要表述的正是这样一种见解。

  在佛典中,以牛作喻者甚多。如唐宗意禅师著有《牧牛十诗》,宋师远大师著有《十牛图颂》,《阿含经》中有牧牛十二法,《放牛经》中有比反十一事,《五灯会元》中有福州大安禅师拜见百丈怀海禅师时以牛比佛性的问答。
在中國流行最廣的牧牛圖頌有二種:一為廓庵禪師所作,一為普明禪師所作,圖和頌詞都不相同。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由一条黑牛逐渐变成白牛,先从头角,然后牛身,最后尾巴。


明代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十幅图和十首诗,生动表现十个境界:1,未牧(一颗烦躁不安的心)2,初调(初步的训练与约束)3,受制(学会自我控制) 4,回首(反省与觉照)5,驯服(调伏与平衡)6,无碍(心灵的自由)7,任运(过实现的生活)8,相忘(清静的心智)9,独照(开悟与见性)10,双泯(涅槃解脱)
牛1.jpg
牛2.jpg
牛3.jpg
白开水 发表于 2009-12-18 0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眼里,只有眼前这只黑白花的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0:45 , Processed in 0.0214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