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38|回复: 0

[第二十七章] 对立统一中重视处下不争——虽智大迷——天下没有废弃之人、物

[复制链接]
小潘 发表于 2008-3-24 10: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这一章的意思我们常人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前面章节里举的一些例子都比较容易让人理解,像小孩啊,社会面貌啊,都比较容易理解,这个地方讲的就是一种比较玄乎的状态了。

善行无辙迹,没有留下痕迹。就象我们走过的路也会留下痕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说话的人,用现代人的意思来领会,就是你抓不到他的辫子的意思。善计不用筹策,善于计算的人,他不用借助于外在的手段。筹,筹码,抓阄。策就是过去的一种蓍草,用来卜蓍的,就是算卦用的。把这两个事物合在一起,是古人用来运算的一种基本工具。现代人都用计算器了,高级的用计算机。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开关,所以你打不开它。

他说的这些事物基本上都比较难以想象,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就是他没有用绳子打什么疙瘩,但是你却解不开它。他说的这些事其实都是超常的事情。什么叫超常的事呢?打个简单的比方,严新有一次在北京的时候,有些人对严新的医术并不服气,你让人家洗洗脚,就能把他的腿病治好,你凭的到底是什么力量?!他说我凭的是气,我是为气功证明,这个小伙子说:可以。就想领会一下气的感觉。严新说,你站在这个房间里面,我站在隔壁的房间里面,我也不对你发功,看你能不能控制自己,你要注意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对抗。小伙子痛快地答应了。想,你不挨我的身体,你怎么能控制我呢?结果过不一会儿,小伙子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倒,他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对抗,拼命的挣扎,结果作用力更大,他还是趴到地上了。他站起来以后,身体又往后倒,他还是对抗,挣扎得满头大汗,结果几乎虚脱,他一个人在那个房间里有恐惧感,前倾后仰找不到这个原因。最后叫嚷我信了,我信气功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人也好、行也好,计算也好,关闭什么也好,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不需要通过有为去做的。这个就叫法。法的意思是说,在圣人那种公德的前提下,它能够作用于物体,但是又不跟物体直接打交道。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超常态。按现代有些人的说法,好像有一种超自然能力。实际上超自然力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妥的。因为你不能说自然力不包括那些非常态。自然力肯定包括那些非常态。我们现在经常所接触的,经常打交道的是有形的力和相互的作用。你给一个物体力量,它要移动,它也要给你一个力量。由于它也给你力量,所以你感觉得到。也能看到物体的移动。但是有一种力它不是这样的,就像我讲到过的张宝胜,他的这个力作用到物体以后,移动了以后没有反作用力。所以发功的人并不知道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为什么?他就使用了自然之中的一种弱力。弱力跟显力,我们一般接触的都是显力,还有强力。强力在物理学上就是一种大的能量场。比方说在发电厂他 就有很大的电场。就充斥着一种巨大的力量,但是你看不见它。在科学上有一种说法,叫跨步电压。就是在超过五十万伏的变压器底下,你的步伐超过一定的限度,你就会被触电,这个就叫强力。而我们现在所接触的这种力,叫弱力,你也看不到它,你也没办法和它进行交换。因为你不知道它的来和去,你捉摸不到它作用于你的那个地方。这是弱力的一个基本概念。像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就属于一种弱力。他没有搬走自由女神像,但是为什么看不到它了呢?他用弱力,切断了人的视觉神经。这就是我们很难理解的一点,他没有作用于你的肉体,他为什么能切断你的视觉呢?过去我们古人有一种说法,叫障眼法。就同这个是一样的。

我们现在接触的这些话,善行、善言、善计、善闭、善结,所有这些都使用一种弱作用力。不是强作用力。他没有作用你的身体,也没有显力的交换。如果它作用于你,你的肉体肯定有反射,你就会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我讲的那个例子,那个年轻人感没感觉到严新的力的存在哪?他感觉不到。他越感觉不到,心里就越恐慌。他的心理朝着想象的方向发展。他越想象越没有方向,后来人就象虚了一样,进入虚的一种状态。

大家要从我分析的这些状态中掌握这些特点。那就是你怕什么,你怕什么呢?你怕的是你习惯以外的东西。它超出了你常有的习惯和观感。无论是听觉、视觉、感觉,超出了你平常所接触的常态,你的思维就可能不适应,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想象,去给自己一个恶性的反馈。所以在我们现有的思维过程中,有许多有碍于我们生存、修炼的地方。

但是这些和我们这一章所学的有什么关系呢?他接下来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这句话为什么和前面超常的状态在一起说呢?就是说真正的圣人,他作用于物体、救人的话,不是直接去救人。就是他没有用显力去直接救人。所以有很多人问,菩萨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没有看到菩萨到人间来救人呢?到底他救了没有呢?我想他一直都在救。但他是怎么救呢?他就是用这种弱力去作用于人们的进化。他既然能作用你的视觉,他也肯定能作用于你的感觉、嗅觉、听觉,以及其它器官。按佛家的说法叫五蕴,“色、受、想、行、识。”它都可以作用在这五蕴上面。然后给你整体的像,如果现在我问大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像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虚假的。)为什么是虚假的呢?明明我们看到的都是真的,怎么说都是虚的哪?就象有人做个梦遇到美妙的事,不敢相信就掐一下自己,问自己,这是不是真的?当然,看过书的人一定会说,肯定是虚的。那么这个虚的来源于什么地方呢?明明是实像,为什么又是虚的呢?就是因为我们所有的感觉都被一种力包围着。这个力就是“弱力。”

弱力,如果从它的性质上来说,当然我不是搞物理的,无法从数理上全面去论证它。但是我可以联想,这个弱力它是反向的。它跟我们常见的状态是反的。所以他一定是反物质发出来的一种力量。我想这一点是成立的。他既然是反物质发出的一种能量,那么这些菩萨也好,圣人也好,尽管没有作为,就是他无为,但是他无不为。因为我们看到的像,全部都是从虚的一面发出来的,所以它是虚的。就是你看到的实物,实际上是虚的。这个虚的一面,它为什么又能自圆其说?就是你再怎么研究、考证,它最终都能够自圆其说。人类现在的科学都是沿着这条路在走。但实际上我们所处的位置也好,状态也好,实际上都在受一种非常强的力的作用。这个作用被自圆其说,按着道德经的说法,叫其事好还。就是任何事情,它都很容易的就还原了。还原,就是自圆其说的意思。当然这个意思,在我们现在的修炼境界里面,想一下子把这一点从文字上解释得非常清楚是比较难的。但是你要记住一点,你一定要知道他所说的无为,是怎样作用到我们身上的。很多人以为师父是个人,因为他是圣人嘛,他要像人一样去作功。我们心中师父的这个概念,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要建立一个新的概念,理由是,他是用的弱作用力来作用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有虚性的一面。你看到它是实的,你感觉它也是实的。生活也是实际的,但实际上你整个的经过都是虚的。为什么是虚的,就是因为它这个弱作用力的存在。你没有去把握它。你把握了他以后呢?那个就叫得道了。

有些人自诩的说,我已经成道了。他成道了没有呢?从什么地方去反映这个问题呢?需要从力的角度你去理解它。就是你在虚的一面和实的一面怎样去把握。我们为什么要去研究道德经全面的含义,我们结合修炼实践理解道德经和常人的理解有何不同?你对功和法是怎样认识的?

我记得我们熊仙湾这个地方,原来有个驼背,他有点法术,喜欢跟人开玩笑。每当过年过节,都要请戏班子唱大戏,人家都搬个小板凳坐在那里很认真地看戏,他就把松果抓上一把往地上一丢,每一个松果都变成一个老鼠。老鼠就在人家脚上到处跑,跑的时候还要咬人家一下。大家都奇怪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老鼠,就看到他在后面笑。这是我父亲一辈所经历过的事。讲给我们听以后,我们就觉得像这样的事,不可能。但实际上,历史上是不是有这样的法术呢?肯定是有的。厚金老师就是这样,我刚才讲的那个驼背,他随便把他的头摸了一下,结果摸的那个地方一下子长了一只角出来。那不是假的,确实是真的,而且很快的就长起来了。当时厚金老师还是个小孩儿,吓得拼命的哭。我爸爸知道这肯定是驼背干的,它是我爸爸的长辈,大家都叫他驼背大爹。我的一个伯父是杀猪的,拿了一把杀猪刀子去找他算账,他说看到孩子可爱,开个玩笑,然后含一口水往角上一喷,再用手一摸,角就不见了。这是厚金老师亲身经历过的事,这件事在他的心里的痕迹很深,所以他对白水符很感兴趣,化了很大的精力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我讲这件事,是借用这个事例来说明,自然界里有很多的现象,而我们的接触面还是很低的。特别是现代人,现代人的接触面不是广了,而是窄了。什么会变窄了?对,这就是自然的问题。我们对自然的力,了解甚少。而且现在所了解的范畴全都受科学啊、文化的影响。由于科学和文化意识长久、反复的刺激我们的大脑,给我们大脑形成的观念就很难以移动。我们现在的思维里面有很多想法实际上都是错的,而且都是虚的。你如果按这个路子走下去的话,就像我们看天空的星星一样,科学家一开始说,能看到一百三十亿光年,后来说一百七十亿,后来二百四十亿,现在还没看到边。为什么找不到边?因为他不知道反的意思。大、逝、远、反,到底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早就参透了呢?因为他对自然的观察是靠直觉。而现代科学不是靠直觉,他是借助于仪器,仪器是个死的东西。死的背后肯定有个活的了?那活的是什么呢?就是弱力。这个弱力为什么能够作用于死的东西上面呢?是因为你观察的所有的东西,这个力都是统一的。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叫统一场。再走下去或者再修下去,你的生命没有统一意识,你就没办法进化。所以我劝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有统一意识。当你有统一意识以后,你对酒色财气自然而然的就会放轻,放下和轻视它。否则,你的路就会走不下去。

接着我们看看师父在这里讲了哪些与以上概念相关的观念。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你想想,在这种看不见的力的情况下,我们无论说话也好,做事也好,你以为都是自己的,但实际上都是神的,或者师父信息在起作用。那么站在神的角度说,它有没有放弃的东西呀?它没有放弃,它的力把你包在其中,我们自己身在其中,而我们自身也可以包容整个宇宙。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我们的心是最大的。讲到这里可能我们会很困惑,我们的心为什么是最大的?因为我们的心无所不到的。很多年前我就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心之所致,无不存在。只要你想到的,它绝对存在。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世界再大,没有我的心大。因为这个世界就是由我的心想出来的。当然这个观念和科学有没有关系,我们不去推论它。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都经历过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大家想想,那个时候,我们的心宝不宝贵呀?那个时候最宝贵。因为我们的心那个时候最纯,同时也最喜欢幻想。那个时候的幻想结构,是没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的幻想,实际上就展示了一个事物的非逻辑性的发展问题。这个发展是它没有线性发展,比如,我们看这条线,我们随便一动它,它就开始飘动,但它渐渐会静止下来,因为地球的引力在对它起作用,所以它是垂直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形成的观念。但是作为小孩儿他就不是这样想的。大家回过头去想想自己的童年时代。我们再看看动画片中的那些镜头,就会发现,它能代表童年时代的一种幻想。有些作家,他在创作那些动画、科学幻想的时候,他就把那些无形的、非逻辑性的东西全部都融化在自己的创作中去了。所以说,在他们的观念里面,有很多东西是非常离奇的。一般普通人很难想象出来。那种精神失常的人,他可能能想象出来一点。

下面,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常常善于拯救物质,或者善于利用物质,或者是善于发挥这个物质的作用。所以他没有可放弃的东西。是谓袭明。袭,在这个地方是说,因循的意思。既然袭明,重合于明,那他对于事物阴阳两个方面就都掌握了。这就是我在前面所推导的所有一切的基本含义。修道的人一旦有了圣人的气质以后,最起码他有了掌握潜在运动的能力。这个潜在运动的能力,过去叫法。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叫什么东西呢?他没提“法”,叫玄德,他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他常善救物,常善救人,他都没有跟这个事物或者没有跟这个人打交道,这本身就是相反的。这和我们生存的常态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这跟我们生存的常态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不一样,它的肯定性,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能够被接受多少。刚才我不是说了吗?我们现在的思维都受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影响,不是一年两年,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几百年,。现在逐渐逐渐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加速,特别是在科学上。现在我们基本上的思维中,一谈到饮食,肯定离不开营养,但实际上这个营养有没有作用呢?有作用。那就是刚才所说的,其事好还,自圆其说。你吃这个东西,就在暗示自己这个东西好。专家说了,这个东西可以补钙。其事好还,最后你就沿着你自己的这条路,取得你自己的成果。但实际上是不是那样呢?不是那样的。现在我们所谓的修道,或者求道,研究玄学也好,其目的无非是要解开我们心灵和自然的内在关系,不是外在的关系。把这个问题首先要想通,想通了以后你就会觉得,过去有些事情自己想得的确是太差劲了。比如,现在生活节奏快了,生活水准高了,家里有些用不着的东西就要扔掉,这是很自然的。但这里说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什么东西都不能丢,都要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的老一辈人,家里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总会用到的,这就是经验。什么叫经验?就是这个信号已经积蓄下来了。年轻人为什么不会这样呢?因为年轻人没有这个信号。所谓的信号实际上就是弱力。弱力的积累是非常微妙的,你根本都没办法捉摸,但当你的弱力发挥作用的时候,你的强力就丧失了,目前就是这个矛盾不好解决。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就是弱力和强力的关系问题。当你年老的时候你的经验足了,你的弱力加强了,但是你的强力,肌肉的收缩能力、思维能力、想象的能力都下降了。那么你的弱力和强力之间的平衡就完成不了。完成不了,就不叫道,而叫衰。最后你说我要想得道,但是你强力不够,就难以得道。所以这个地方说的救物和救人,都是说的一种非常态的状态。

接下来这句话,对我们修道人是至关重要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很久以前,当我在玄灵功中工作的时候就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人普遍的求的目的不同,然后所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就不同,他目的就不一样,他和师父的这句话就大相径庭。

如果大家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注意听一下。

很多人都把这个善理解为善良的善,它是不是单纯是善良的善?我过去就把它解释成为善心和善法,它有这两重意思。你怎样想问题,以及你怎样去作用于这个事物,它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如果你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做得很好的话,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方说我对一个人,这个人不论是我的亲人也好,同事也好,朋友也好,我的战友也好,总的说来,对这个人,我的出发点是什么呢?出发点如果要是“他”的话,就是为他,这个就叫善。你不是为己。你为己了,那就不善。为什么为己了就是不善?不为己就是善了哪。这就是事物的相关性。这涉及到统一律的问题。尽管这个律还很难以被我们捉摸到,但是大家一定记得古人有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UU1001词语替换都同意这种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规律性的东西和什么有关呢?就和这个统一有关。这个事物、这个宇宙、这个自然、这个社会,它本身是个一体的。你在这中间发出的任何一种信号,最终它要回到你这个原点中来。大家回忆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这样的。就是你自己所想的问题最后要被你自己所验证,这个验证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正向,一个反向。也就是或者是你做对了,或者是你做错了。但是不管对了或错了,这个事物肯定是要回来的。作为老子的大智慧,他只告诉你一种方法,就是你不要为己,你为“他”。当你在为他的时候,你这种善就表达出来了。所以他说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要有一种基本的心态,就是你不要为自己着想,你不要以为为自己着想,你就可能获得好的结果。这就是心态的问题,然后是方法问题。有很多人说。我只要有善心就行了,但是我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按传统习惯。什么叫传统习惯?就是人家怎么办,我也怎么办。老人教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就象闫工教我一样,家丑不可外扬。这是不是传统?这肯定也是传统。我对这个传统,我是怎样想的呢?我也同样是从这个角度去想,我既要为他,同时也为她。这个“他”和“她”是们,不是个人,这就是下一章,知白守黑的问题。你是守大家还是守个人,大家是虚的,你个人是实的。或者离你近的亲戚朋友,这是实的,我们道友,几个月才打一次电话,这是亲还是疏?疏,疏是阴性的。这个问题一定就要先考虑,这就叫和传统交叉。就是你不能按传统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这就是理解问题,这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这就叫法,这叫善法。

因为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当你认为是坏事的时候,在传统意识里面都认为是坏事的时候,其结果,是好事。为什么?就象我们认识问题一样,文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家认为是好事还是坏事?普遍的都认为是坏事,没一个人说是好事。只有我们修道人知道实际上它是好事,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告诉世界上的人们,那个原子弹厉害得很,一旦发生那样的战争,整个世界就完了。好在刚刚发现那个东西,整个世界就进入和平阶段了。和平已经六十年了,没有核战争,这就是基于长崎广岛那两颗原子弹造成的,它把世界震醒了。大家都醒了,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厉害的东西,足以毁灭人类的东西。最后大家潜意识中都反对战争。

这两百年以来,除了战争以外,还有很多东西都在教育人类,不能靠争斗去解决问题。比方像现在的多元化,双赢论,这都是现在产生的新的文明思维。什么叫多元化呢?就是大家都参与。无论是第三世界的,第一世界的,第二世界的,我们都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什么叫双赢呢?在商战上,你要让对方也有赚的。当然他并不一定完整的理解统一律,但最起码他这道这个事物的双方是并存的,双方的利益是互相共振的。-但如果说只有一方在努力的话,另一方不努力,这个生意就没有兴旺的未来。我想这个思维对我们现代人肯定对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和我们现在所谈的善法,就是我刚才说的这种弱作用力,它慢慢的让整个人类产生非常文明、理性的思维。它慢慢的发展下去,人们知道的就越来越多,但无论知道多少,和老子的这种思想比较起来,我觉得,还是需要从老子这里吸取更多的智慧,使我们能够及早地从社会的不安定中,从人类的争斗中解放出来。

人们为了钱、财、名、利都在那里你伤害我,我伤害你,都是没意思的事。从师父的境界上来说,这些都是背道而行的。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善于用比较好的理念处理事情的人,不善于用好的方法去处理人间矛盾的人,这样的人为什么是善人之资呢?不善的存在,在给善的发展提供资源。我在八十年代看电影屈原的时候,我就很有感触。那个里面人与人之间是互相残杀的。甚至用人与人的互相残杀取乐。人心不但没有善的一面,完全充满了动物的冲动。现在也还有这方面的痕迹,大家能不能举个例子?对,拳击。上面在野蛮的互打,下面还要下赌注。这种人给人类带来的是文明,还是野蛮?只有野蛮,它为什么还存在呢?这说明人的野性没有从感觉的进化上下功夫。人类所有的思维都是集中在物质上。就是钱。人类现在的思维,还远远没有达到修炼的基本要求。在我们修炼人中有没有这些问题?不但是有,而且非常严重。

这些,我不是今天才想到的。八八年的时候,武汉有一个黄鹤真人,大家都不知道他,因为他后来钱赚饱了,就隐退了。实际上他也许被判刑,杀头,都不一定。这个人,在玄灵功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在半年之内搞了八十万。他搞黄鹤真人气功培训班,我的一个朋友就羡慕他,觉得搞气功有利可图。钱这个东西,他有没有终止的时候呢?他没有终止,因为人们在钱的面前要继续追求,因为这是他的出发点。我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谈这一问题,就是要谈到师父和我们自己修炼的问题。

师父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师父是怎样存在的?我们自己做人的时候,无论是搞气功还是搞实业,我们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我们自身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首先一点你不要在中间划等号,如果你一切都是为了钱,或者是物质去努力的话,你这一辈子生活下来,你积累不到弱力。这个弱力是什么意思啊?实际上就是德。所谓的修心修德,到底修德是什么东西?德难道就是做好事?它不仅仅是做好事,他是要你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你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你在人世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行将就木,另一个人说,我给你一大笔钱,你能不能再年轻一下?任你钱多都无力回天,是这个道理吧。但是人一辈子都在想钱,想啊想啊想啊,最后就把自己的精力慢慢的腐蚀掉了。腐蚀掉了的,就是你年轻的因素。你靠什么年轻?靠精力你才能年轻。你的精力如果长期的放在钱上面,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个人一样,钱是赚得很多,但是后来被杀头了。有什么用呢?最终还是要失去自己。人就是这样的,有时为一些事想不通。所以说,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善人是善人的镜子,经常地去照一照,你是不是也是个不善的人。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善人,甚至有人以为自己是圣人。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人一样,他以真人自诩。光一个取名,你看我们严新老师,那么大的功力,他给自己取过法名没有?他给自己取个什么什么真人?什么什么圣人?但是看看其他的气功门派的佼佼者们,哪一个不是给自己冠以伟名?大大的名号,男的称真人,女的称元君。像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为什么会那样?都是为了名。有名了以后就有利。所以说取名,就暗示着你这个思维的立足点有不善的一面,不善的一面本来就有许多垃圾在里面沉淀着。那么你不用不善的那一面去比较的话,你就不容易发现自己不善的一面。所以说,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啊。是他的资源,非常宝贵。我们在面对所有的人时,善人,我当然要向他学习。他处理问题的办法,以及他的为人,他的人格、品格,我都要向他学习。那是值得学的。但是不善人我们是不是也要向他学呢?实际上也要向他学,当然学,是把他当作镜子学。因为只有从他的身上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你为什么不学呢?为什么不以他们为警戒啊?你如果真正的用这个镜子经常地照一照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就像小于那天问我的问题一样,你们三个人到底在搞什么啊?师父当初是怎麽安排你们的工作的?我在这里又不能过头地说自己,那样对自己不利,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但是有些话又不能不说,你不说,就流于常道,说了就违反常道,这就是我两难的处境。两难的处境这对我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我应该走一条什么新的道路呢?我想大家可以给我设计一下,我对此是很感兴趣的。只可惜,我性子很急,很暴躁,为什么很急很暴躁?恨铁不成钢。当然这个恨是由爱驱使的。我分析这两种情绪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我是在恨人家不成钢,但是人家也恨我不成钢,到底是谁不成钢啊?实际上这里面就有爱在起作用。我说的这个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希望人家好。就是为他、为她、为他们、为她们,以此为基本心态。把这个东西不要搞丢了。平常有些言行过急了一点,说过头了,或者是说过火了,这是存在的。针对这一章来讲,善人与不善人,如果我们把界限都抹去的话,无非就是在爱和恨之间在进行交换。什么叫交换呢?就是当你恨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很在意他,你爱这个东西,你也在在意他。但是这两种在意不一样,恨的时候你不愿意离开他。爱的时候你却可以远离他。这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把这个话好好的在底下酝酿一下。从内心上酝酿一下,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恨的时候不愿意离开他、爱的时候却要远离他?事物是根据性质的阴阳不同,相互组合在一块儿的。大家不要把组合在一块儿的这种缘分都当成是很简单的力量,实际上它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力。这种复合力,包括了多重的因素在里面。人与人的缘分,有前生的缘,动物境界时的缘,当然更有这一辈子的缘,这些缘都是一种复合因素。今天我们大家既然合在一块儿探讨老子道德经的精神实质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复合力。所以我们在树立自己的爱和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互的关系,你要超脱,超越这两重情绪的限制。你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放在这两者之间。你放在这两者之间,是没办法选择的,到底是爱还是恨?超越之后,你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旁观者一样,我看我自己的心态是怎样在运动。你看习惯了,就知道,我的心态中有那些东西的是不符合于发展的基础。

有很多人来到草庄以后,对很多事情不理解。我去年刚回草庄,有个老道友打电话对我说,你可要小心啊!那些不善的人哪在你背后搞得让人寒心啊!我说那有什么关系啊。他说那你也要防着点。我说我怎么防啊,我要防,我能够安下心来工作吗?我成天防这防那的,我的修炼怎么进行哪!他说,奥,是这个道理啊!……道理归道理,我们怎么去运用哪?

这就是我们说的善法,什么叫善法呢?我就借用佛家的一句话,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在应变的时候,无所住,不要抱定一种观念,而生其心,我想到怎么处理问题,就去做。这个做就叫应。这个应,没有固定的观念,没有成见的观念。你这样去做的时候,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就叫善法。你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把事情处理好。人长期在一起生活,要想不带成见的相处,不容易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出来了以后怎么办呢?就要用统一律的观念去解决它。你要知道,我们在一起,是为了促进彼此的进化为而聚在一起的。当你有什么思维的时候,你会影响到他。你想到负面了,就会激发他的仇恨意识。你越想,他的仇恨意识就越深。……

我每天讲,每天讲,讲了以后有什么用呢?能够增加人的善心么?为什么不能增加人的善信?就是因为有成见。什么叫成见?你过去的意识,你过去处理问题的方法。你在社会上养成的一种习性,比方说一个人在社会上长期的受压抑,或者受蔑视,或者人其貌不扬,又无钱财,长着一副不招人喜欢的样子,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活着的话,容易产生成见。

用善心,善法,怎样在自己修的时候把传统的一面、成见的一面修得比较园融一些。园融到你的进化上来。因为你的进化并不需要成见。要去掉这些传统成见既不需要爱,也不需要很,你要超越它。因为自然它的确没有爱的,它也没有恨,它生了万事万物,它爱不爱它的万事万物呢?就像我们生了孩子,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肯定爱。但是它为什么又造成那些灾难去惩罚自己的儿女呢?那不就是恨么?但实际上爱和恨根本都不存在。这些只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在流露的过程中,我们人怎样去感悟这个问题。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物体存在以后,我们一定要把人这种特殊的物体想透。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是什么?我们怎样从人的这种特性上去超越这种特性。然后走到道里面去。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人大、地大、天大、道大,最后还是要回到道里面去。道是虚的。就像那天我讲的,当初就是因为老子没有把这个道说清楚,但如果说清楚了,他就成不了老子了。为什么?那个时候人们就会追求他去了。你看西方把耶稣基督说清楚了,说他是个神,结果有人去杀他,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了。任何事情当你说的很清楚的时候,它就没有发展的余地了。

在未来的发展中,是没有宗教的。没有宗教是因为人们的思维观念,已经基本上超脱了过去的文化和意识的影响。所以他不需要宗教去引导他。不用神像去吓唬谁了。。。

当然,善人和不善人的关系我没有讲得很透,我借用我过去在文字上所讲的一些内容。我就说,不善人是善人的镜子和诱饵,作镜子时,能警惕善人免诱陷溺,作诱饵时,使善人亦化至其反面去。这个东西一旦成为诱饵,它就会把你推到反面去。你挡不住这个诱惑,这个诱惑是什么东西?酒色财气,挡得住么?我想还是挡得住的。无非就是你的出发点,你的善心,你的立足点立住了没有,你没立住,肯定挡不住。你立住了,你就肯定挡得住这种诱惑了。

我记得,有个人跟我说,他要把我拉下水。那个话肯定是不善人说的了,那你是怎样看待这个不善人的呢?如果你真正把他当镜子的话,你就能看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如果你真正把他当成了诱饵,你最后终究要掉到这个脏水里面去。不是说人家把你拉下水,而是你自己掉下去了。那有什么办法呢?任何事物当你有爱和恨的思维的时候,你就超越不了爱和恨。当你有正确和不正确的观念的时候,你肯定就有斗争的意识。所以斗争哲学,对于我们修练者来说,不适应。应该改变这种观念,改变我们爱和恨的立场、改变我们好和坏的想法、改变我们正确和错误的判断习惯、改变我们对真理和谬误的判断标准。把这些东西都改变一下。朝什么地方改变?只有一条,老子的道德经将来要成为新的人类基本意识的粮食。我希望大家要把这个问题提到自己思维的议事日程上来,如果你没有把这部粮食真正化到自己的精神境界里面去,你最后的路只会越走越窄,不会越走越宽的。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的智慧,他退让的精华,实际上就是大作为。我什么都不跟你争,但实际上它的作为最大。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这里面谈到了一个妙,我过去也谈到过妙,有微妙、奇妙、玄妙、神妙、仙妙这样几重境界。文章里说的是要妙,妙的成就很重要,什么样的要妙呢?不贵其师,不爱其资,我们现在的人,有一个老师在那个地方,就把他捧为贵人,这是我们思想上一种错的做法。你非要去抬那个老师,结果你到底是把老师抬到地狱里面去了,还是抬到天堂里面去了?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靠他(老师)本人的善心问题。他本人善心不足的话,他的贵就不存在。他最后就走到贵的反面去了。这个道理很重要!不贵其师,管他是总统也好,总理也好,我一视同仁,我从心态上认为他跟我是一样的。我只不过是选举他出来替我办事的,西方人都是这种思维。为什么不学习他们这种发达文化中产生的思维呢?而还要停留在传统的意识里面,哎呀,那是我们的师父啊,那是我们的老师啊,他是圣人哪,那不就叫贵吗?你非要把它放在贵的位置上,你是害他,还是帮助他?这就叫不贵其师。什么叫不爱其资?这个资,你爱也好,不爱也好,总的来说它有层次上的差别。他为什么说不爱呢?按现代人逻辑上的说法,你不爱其资,就是不爱那个不善的人了?那你怎么能叫做圣人呢?你不要把善人和不善人并列在一块儿,然后去分别他。他说的是这重意思。无论从善人的一面也好,不善人的一面也好,人,他是双重人格的。甚至是多重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你是善的?那要打上一个大问号。你不可能是彻底的善的。就像我一样,我在讲课,只不过是我有这个机缘而已。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有善和不善这两重性质在里面体现。那么这个体现你就不要去分别它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到底是师,还是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为要妙。智,有的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肯定有智慧了!但是这个智慧算什么?是不是这个人的智慧呀?唉哟,这个人有功夫啊,是不是这个人的功夫啊?实际上都不是的。既不是谁的智慧,也不是哪个人的功夫。不要把它当神仙去捧着,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贵肯定是向上的那一面,不贵,肯定是向下的那一面,既然向上和向下都不提倡,那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要你从传统的意识中摆脱出来。从那种对好和坏的选择中脱离出来。这样你才可能选择到你自己真实的道路。这个真道的要妙就在这个地方。过去的人一谈起修练,就要三拜九叩,在现在的宗教信仰里面,谈修练的话,磕长头,烧大香,是尊贵吗?我想那不是尊贵。所以真正超越的人,就没有这些宗教习惯了。可以说,既不磕头也不烧香,也不会盲目的迷信。即使有信息告诉你,你也会泰然自若,你也会用很自在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我想这个问题我没说错。你以自在意识去处理问题,永远都不会错。如果你按宗教信仰的意识去处理问题的话,你会完整的做好事吗?肯定做不了好事的。比方说惩恶扬善,把这个词放在人间来用,妥不妥?不妥,实质上也妥。因为只要有人,肯定要去惩恶和扬善,这些都有人在做。就像现在鼓励见义勇为。甚至有人提出要建立见义勇为基金,来鼓励人们去惩恶扬善。但是人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做恶人的这些人,他本身心里有恶念。这一点,作为人来说,他肯定不会暴露自己不善的那一面的。对自己恶念的那一面他肯定是很隐晦的。就像一个人遭到了离婚的厄运以后,他就在脑筋里面老在想,这些女人不是好东西,这些男人啊没有一个好东西。他自然而然的就这样想。他们甚至起杀人的念头。他们把爱和恨看得太真切了,他不知道其实这都是由于自己的观念不正确而引起的。我曾经看过很多次聊斋,如果大家对生活的理念不是很清晰的时候,一定要多看聊斋。聊斋里面的故事很短,看一篇文章最多花一个小时,短的几分钟你就可以把它看完。看完以后你对生活中的理念会非常真切。我看了一篇,一个妻子的他丈夫有了小妾,被丈夫冷落,碰到一个狐狸精告诉她,他冷落你,你也冷落他。你应该尽量的梳妆打扮,装作无事,先勿接近他。听了这个话她在神态和行动上自在了,轻松了。其后,丈夫果然刮目相看,并想接近她了。狐狸精为什么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呢?因为它懂得人性基本的这一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像师父当年跟我们说的,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呀?人性有不善的这一面,你一定要把它看清楚。我刚才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不善的这一面。当你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你要杀也好,要砍也好,能解决问题吗?如果把这种仇恨带到气功中来,那思想就更复杂了。除了欲望以外,没有什么别的东西。那个时候,就是有一点功夫也好,或者有一点感觉也好,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想不能再假了,不可能是真的。

虽智大迷,你知道了这个问题,但是也要大智若愚。这迷是迷信的迷,还是迷惑的迷?

下面把这一章讲的问题总结一下。

1.无心才有功。

2.功德在不自见。

3.镜子和诱饵。

4.莫为人师,而为人资。

5.颠倒总是有好结果。

以上除了“镜子和诱饵”“莫为人师,而为人资”其他几点好像与本章扯不上边,但大家要是回忆一下我讲的内容,就应该知道这些还都是整体性的。

作为镜子和诱饵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希望大家能够多树立几面镜子,同时也多接触一点诱饵。莫为人师,有一点点本领,你不要勉为人师。作为我们自己,无论你修得有多深,你的功力有多强,实际上相对来说,只要你有人身在,最好是永远的不去做师。因为你做师的目的无非就是求贵、求显,最后你就会招来诱饵,就会有人要把你拉下水。无论你有多强。因为你本身就没有明白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你不明白强中更有强中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这样的,一物降一物。它没有绝对的顶点。既然没有绝对的顶,你就可能被人家所代替。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在这之前就想好呢?为什么要作这个顶呢?你还不如不作这个顶。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来,就是莫为人师,而为人资。我永远做一个不是很善的人,就是还有很多不足的这样一种人,让人们从我的身上得以借鉴。我想这种方式比做一个师父,或者做一个老师,要有意义得多。

那么颠倒总是有好结果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你不学会颠倒,你根本就没办法理解你的传统观念和你的文化观念以及你的宗教观念是怎样在影响你自己的。现代人也好,古代人也好,有两种人是有好结果的。一种是大善人,一种是大奸、大恶的人。当然这是历史,大家可以去翻一翻。红楼梦里面有个贾雨村,他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我想实际上他也就算是一个坏人。因为他知恩不报,落井下石。像这样的人是好人么?他只不过是个人面兽心的行尸走肉罢了。但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节节高升呢?因为它会吃屁。吃有钱的、有权人的屁。最后青云直上。当然是好还是坏,个人自己下结论。

所以我们作为修道人来说,有很多东西要重新去看它。怎样重新去看它、怎样重新树立自己善心这个观念,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谁也帮不了谁,就是师父也帮不了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35 , Processed in 0.0277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