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36|回复: 12

《回眸》

[复制链接]
空行 发表于 2010-1-6 13: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相信,人的轨迹其实是定数吗?
有的人的轨迹,是定数。
不管你朝哪条路上走,其实都是在朝一个方向在走。
所以这个注定的。

零九年五月份的时候,我偶然在网上看到厚音老师的生存与修炼、玄德之根等著作资料,粗看完真的很惊诧。
我有耳目一新和找到正觉的感觉。
老实说,在这之前我已经基本上对道家基本上放弃了,我认为道家不究竟的地方还太多,很多都还未真正搞透。但是也并不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在修证的路上也是一种很好的进阶。

斗胆在这里讲述,只是本着一种诚实的态度作为一种反省与印证,更作为探寻,没有其他意思,还望请各位尊敬的老师接纳。

我是九三年进入玄灵修真开始学习的,在这之前非常的仰慕严新老师,看过一些严新老师的书和讲课的磁带。
说实话至今为止我都对厚金老师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恩和由衷的感激。
这一生对我产生巨大而根本影响的人就是厚金老师。
我接受厚金老师的思想、方法、心得影响大概持续有十年左右时间。
在这期间我坚定不移的跟着老师的方向走,曾经在初入门时夜间无人修证时屡屡发下誓愿愿生生世世跟随老师走。因为老师的这一颗拳拳渡世之心感沛着我。
吾辈何德,不成为器?
期间我开过小差,试图学习其他的方法,但是终因为心志尚正而无法靠近其他。
在很多关键的时刻都有老师出现过。
老师的慈悲让我无以为报。真的。

九几年的时候我也听说过玄德,当时都是毫不犹豫对他存在偏见的。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从德慧智开始推广的时候开始,我觉得很多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个逆转也凸显出很多的现象让我去思证。

所以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修证的路上你真的要存对心,你的发心会一路带着你达到目的地。
如果你智慧尚不够,发心的力量会逐渐成就你,这便是内在的方向。无论经千山万壑,你的航向永不偏离。
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即心即境,发心如何,即有如何接引。

你相信吗?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欣闻大乘的。
智慧的种子没有生发,大乘的教言即使对着你的耳朵讲你也不会发现的。

在这之前我接受的道家宣讲中,以自然因果律定为宇宙终极定律。这是不究竟的。因为知道自然因果律还不足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世尊一转法轮讲四谛苦、集、灭、道,指出这一切生发的因果,二转法轮讲般若空性,实际上是在讲这一切都是源于心念、是心相显现,正如六组慧能大师讲的忏悔最重要不是在罪相上,这个,与厚音老师讲到的从悔过忏善到省己忏善的转变,内在机理是相同的,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的究竟突破。
这难道不正是老子所讲的“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吗。里边是有这个意思存在的。
观心得道。其实就是从苦、集、灭、道到般若空性,华严宗摩诃止观之所以谓大乘,也是因为从这个入手的。

德慧智的中所内含的德,实质上更多是显现为法性,当然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是有必然性联系的。但是这个之间是有不同的。
德慧智的宣讲当中内含的法性还是很强的,但是这个法性是否真的就是完全的上德呢,必然是有上德的部分的,自性法为上德能量,借的自性法到了借的人这里,本身这个借的法是上德的,但是这个载体,也就是这个借的人的心性的偏差会有影响的。这个偏差很可能也就导致到借的有可能也是有限的。
自性法来源于法界自性,借法有可能是来源于一些护法的。

德篇在前与道篇在前其实最大的不同就是表现的法性是不同的。其中加进了有人为的法性。
所以整个德道经有他特定的法性。法炼人的部分是很强的。
只是我感觉到这个还不完全是道祖的法。并非完整的自性法。
这个是非常不好讲出来的。

在我看完厚音老师的解缘道根等著述后,对这些问题似乎看到在著述中实际上也是在隐隐约约的在讲。

我相信真正的神修丹法是不同的,我隐约已经感觉到厚因老师背后指出的正是。那是道法的源泉。

道、佛怎么可能相悖呢?或者有什么不一致呢?
如果有,那是见地的问题。

解决神迷与心性的问题,佛法是最究竟的。
道法是趋入究竟的捷径,正如厚因老师所言,是超越宗教的。
真正的道法是超越宗教的。

你读过憨山大师一生的经历,感到憨山大师一生当中的最重要三次经历体验,你根本难以说清那是道还是佛的区别,那正是道家的老师们所描述的。
而厚音老师所描述的道祖口宣阿弥陀佛更是让我感到惊诧。
这一切都说明什么?

道家的历程中最容易被幻相所迷,这到底是为什么?
只是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究竟是要看整部的教言、理法是否是彻头彻尾清澈明白的。
很多的人在修道的过程中很容易认元神为真。这个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不单是如此的,有些整部的教言理法也在这个环节上做了大量的文章描述。
以元神为真,究竟代表着什么?
以元神为真,实际上代表着修证的见地止于第八识,也就是说是跳不过第八识的。
所有以元神为真的理法教言在第八识之后基本上都是讲不清的,因为这个见地就只是止于此地了。
这就很简单明白为何会在这个地步出现那么多的神迷,为什么有的人法性很强脾气就很强?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以幻为真,打成一片。
元神尤是过程。是暂时借假修真的其间要经历的工具。
元神是道家独特的体系中的独特的修真工具。
也是道家的祖师们创立的把很多过程通过这个步骤工具来链接捷径的独特法门。
但很多人以为他就是真的。
本来我看到这里就以为道家就止于此了,或者得出了一个不得已的结论,认为现世的道家体系止于此,实际上我也不知道以前是哪样的、原本是哪样的、或者还有没有。
很惊异、很幸庆,看到厚音老师的生存与修炼中突破性的写到了第八识后边更高级的层级,这是闻所未闻的。
可以肯定的讲,厚音老师背后所指出的从元神到玉神的经历写的是很清楚完整的。
实际上这正是从阿赖耶识到藏识的描述。
没有这样完整的体系,怎么可能见得了自性?
连自性的轨迹都没有描写清楚完整,怎么可能见性。

厚因老师已经很清楚的指出这个存在的问题,破迷的问题,那不光单是一个提高思想认识的问题,更重要是见地的清澈。
破除对元神的迷信,正确客观对待元神的修证,把握在适当的范围内,才有可能真正进一步达到后边的提升。
不然,就会如厚音老师所讲的,止步于神道的层次。

实际上《楞严经》中讲的是非常清楚的。

学道之人太过注重梦境与幻境。
当你注重他,心念就有可能生出心相来,心相就可有可能对应外境。
客观对待非常重要,梦境的产生实际上是神识或者气脉运行的反应。
性命双修,起初有性命之分,到一个程度很难再有分别。显现的是命的部分,实际上正是神识———性的部分的运行。
你读老子读到最后,这个徼与妙等等,完全佛经的东西都在里边精微阐述。我只是初步有这个体验。

道有大乘,就是真正的神修丹法,我相信这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完全显露。我感到他背后气象万千。
然而正如同佛法也是对应各根各性一样,并不是说道法也只有这一个体系或者部分存在才是适当的,他是互为组成部分的。
如果没有到这个地步,人为的修证也是完全必要且必须的,这正如佛法的前行正是为了使修证具备大器根性智慧一样。

权且引证,很希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学习!
风的传说 发表于 2010-1-6 15: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得很好。一个有效应见地的整片存在, 是历经大量的修炼事例总结后的提升认识。

是道性浸润后不经意回眸的瞬间觉受,而被一群痴心于道德的上德之士,收入袖中,可

以说,这是道德的利而不害~~~音师则是其中佼佼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1-6 15: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确实是在对佛道形而上的深层次的联系、同异有较深入的认识后写出来的。不过,我觉得,梦境还是要关注的的,但是不能象成年人一样当实,用欲望去理解,从利用的角度去理解,则梦境正好是人的另一部分的反应,有助于人了解自己的全面性、整体性,尤其是忽略的那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0-1-6 15: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1-6 15: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与佛家皆来自于自然,是对自然的观察体悟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点是毋庸质疑的。佛家的缘起法则来源于对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变化的观察,因缘起而有空性;道家则将缘起法则换了一下,用的是阴阳法则,因阴阳相生相依而道存。所以说,天、地、人这个大自然就是佛道的起源根本,是道祖、佛祖说法立言的源头活水。而自然是个整体,看似分离的事物,实际上是整体的不同部分。体悟这个整体性就是我们最应该先实践的,所谓“先修佛觉,后进仙道”,就是说你必须体悟、感觉到这个整体性,才是觉悟,只有在觉悟的基础上,对那些五神、功象之类才可能真实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静如 发表于 2010-1-6 16: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1-6 17: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厚音老师曾说过,《悟真篇》外篇(性篇)是张伯端先生自己悟的,而《悟真篇》正文那些讲铅汞水火的是玄中所传,非自悟。而后代修炼者注意的恰恰是玄传的那部分,钻在里面出不来,忽略了对外篇的理解。
没有自我的觉悟,尤其是对整体性的觉悟,怎能得自果?觉悟是前提。张伯端先生是从禅宗入,因为禅宗简易,直指人心,当然宋代禅宗大盛也是因素。其实从《道德经》、《庄子》入也一样,归根结蒂是从自然中觉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0-1-6 1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情为道根,魔为真种。
有比较就有矛盾就有突破就有化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6 17: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很不错。
但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好象并没有理解厚金老师从德慧智“曲线救道德”的一种大思路。德化众生需要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从简单易行入手,逐步深入。这好比大学生学的内容比小学生学的知识高深,就让小孩子直接去读大学,那样能行吗?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去学习道德,而德慧智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切入方式。-----切入以后,就可以去到那个广阔的“天地”去修了。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容易陷入高低的争论去了。要让众生解脱,也是需要去做实实在在的事,而做实在事往往有些人理解为下德。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感觉上德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善意善行-----不是表面的做作。厚音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上德是“朴”,我觉得这是很正确的。这是我的一点理解,不对的请海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空行 发表于 2010-1-7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讲的都是有道理的。真正的智慧是圆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0:49 , Processed in 0.0172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