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98|回复: 0

[第八章] 造化之机——上善若水——人要进步就要如水

[复制链接]
福琳同泰 该用户已被删除
福琳同泰 发表于 2007-12-13 19: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这一段讲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上善若水。

水的性质我们很难以从一个方面去概括它的。因为我们时刻都在用水。但是却不知道它的性质。我们人身上百分之九十七点八都是属于水份,没有别的东西,剩下的只是百分之二点几的东西才是实有的物质,大部分是因为水充实起来的,这说明人与道有接近的地方,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很多东西都是水充实起来的,动物身体的大部分也都是水。我们人有些特点,人没有毛,没有象鸡那样那么厚实的毛,毛占据了分量,相对来说人因为没有毛,人更接近于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就是水它能够容纳,再脏的东西,你跟水搅和在一块儿,它也不会说把他排斥出去,它的性质,单纯的把水进行人格化的话,那么它的性质更接近于道的性质。这就是这一句话的基本含义

接下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个方面讲的是居、心、与、言、正、事、动。这七个字实际上讲的是我们行为中的七种趋势。

居,你肯定要选择一个好的,比较稳定的地方。什么叫善地?你觉得安全的地方。就象闫工觉得草庄这个地方是个善地一样,空气好。选择这样一个概念,就叫居。

心,指的是我们的思维,善渊,就是它要象渊一样生存,不起波澜。因为渊很深,不容易起波澜。它是水性的一面,同时它又很深沉,所以说心要很深沉。再就是象水一样很平静。这就叫心善渊的一面。

与善仁,你给与的时候,要表现出仁的那一面。我曾经讲过,什么叫仁,仁就是平等之含义。人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人的行为要讲仁,它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为什么?因为人心本身就有不平的这一面,“仁”字本身也反映出了阴阳不平衡的这一面。那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讲善仁呢?是要体现出善仁的那一面,你不可能不打交道,打交道的时候要善于处理仁。仁,表现在哪个方面呢?如果单纯的用平等的角度去说的话,就不是尽善、尽美。那从什么角度呢?就象第八十一章所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有利的它给你,它绝对不会害你。还有一句话,人之性损不足而补有余,道之性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就叫与善仁。

言善信,你的信用,你表达出来的语言,一定要有信用。善信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很微妙的。不是象我们理解的说话算话。或者说我们崇尚的说话算话、讲信誉。信誉很重要。但在玄道里面,这个信和我们常道不一样。你比方说,师傅突然传递了一个信息,他说你元月份去见我,我想这下完了,没听清楚,只听见元月份。是师傅没说那一年元月份呢?还是我没听见呢?我想肯定是师傅没说。他只说元月份去见他,我想了好久好久也没想通。到底是明年的元月份还是后年的元月份还是十年以后的元月份哪?这个问题就麻烦了,到底是麻烦还是自己的灵性不够呢?实际上是自己的灵性不够。他这个信和我们所说的信完全是两回事。他那个信哪,他给你一个月份,你不知道元月份到底在什么时候,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信誉的概念问题。我们人在时间概念上和仙道之间是有区别的。他所说的时间很可能超越了你本身就很长的那个时间空间。就象师傅说的那样:人要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得十几年。而人只能活几年。这个话听起来不顺耳,师傅没说错,他是用几年这个概念来界定生命的短暂性。相对于他的生命来说,你的生命是不是很短暂哪?所以是几年,要想搞清楚一个问题至少要活一百多岁。所以在九几年的时候我就推想,碰到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头子,他会怎么和你打交道。碰到一百五十岁的老头子,他会怎么跟你打交道。假设你有机缘碰到一个三百岁的老头子,他会怎么跟你打交道。你想都想不出来,因为你没这个经验。你想象不出那么大年纪,在那么有经验的情况下,他会怎么样跟你说。但遗憾的是我们闫工碰到了一个明朝人,最起码有六百多岁的人,这个人他不承认,那么,到底是你的信念有问题,还是他的信用有问题呢?你是一个信念的问题,他是一个信用的问题。他到底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你是一个念的问题。但同样都是一个信。所以论结果推论,闫工肯定踫到的是一个高人。因为这个人没作声,他是阴阳一对在运动的。他不是一个人,如果是一个人,这个话还不好说,他是两个人在和你打交道。那么你说他们两个人合起来骗你,骗你什么东西呢?骗了你五十块钱?(笑)那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你给了他五百,或者五千的话,你还可以振振有词。他还不值得拿他六百年的功夫来骗你这五十块钱。(笑)当然,从文字来讲的话,你用的是信念,他用的是信用。他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违背这个信。这就是我长期跟师傅打交道所积累下来的一些基本概念。这就是我的理念。宁可信其有,勿疑。因为你一生疑,有些东西就中断了。本来像流水一样,它准备流向你的,因为他能量很大,结果你一生疑,你就把它引到别的道路上去了,把它截断了。所以说不要生疑。宁可信其有。当然这个信其有,并不是说要你去迷他,而只是信,你信,有好处。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它生存的生物种类,以及我们存在的状态,太复杂了。你想不到的东西都存在。你仅仅经历的这几十年,是非常狭窄的一个时空。这个时空对我们想要觉悟整个生命的存在状态,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宁可信其有,不可生疑,你一生疑信号中断了,以后你再想把这个拿过来用,就非常困难了。

在我的意念里面,从小养成的习惯,就喜欢信。因为只要是练功的人都知道,当听到有很神奇的东西,一定去实践一下。这是我们勇于探索的一种基本心理状态。这就是人的神本身在引导人们去接近这个事物,这时你如果生疑心,那么你的信息量就越来越低了。而且你这个信息只能够朝着有形的、有为的方向慢慢的积累,因为人家能够拿出很多有根有据的、有形有色的东西让你看那、让你听啊,让你去享受啊,然后你的心就越来越麻痹了。最后再想回来,就非常困难了。历史上,宋朝的朱熹,那么大的圣人,他都这样说,鬼,信则有,不信则无。(笑)世上到底有没有鬼?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正是闫工所说的唯识论。我们只单纯就鬼这个问题进行推论,他得出来的结论是唯识论。

正善治,我们原来出过一个小报,叫“玄功正治”。我当时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就是源自于这个思想。你要治理身体这个天下,你一定要有正确的理念。理念不正确,要想治理好它,就非常困难,或者是你越治,问题越多,矛盾越多,危险就越大。佛家讲的八正念,就有正行和正念。你的行为你的念。但这个正和老子所说的正区别有没有呢?还是有的。我理解师傅在这个地方所说的正,是一种道性的正。这个正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反之,则道动之。弱者,道用之。这个正,说阴阳之间,你如果强调阳的一方面为正或者阴的一方面为正你,都容易出偏差。你容易阻碍你自己的前进。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就是你明明知道你自己是阳性的,你知道自己的发展趋势,你就把这个发展趋势调换一下。你把它反过来。把习惯于负阴抱阳改成负阳抱阴。负阳抱阴这是我用的新名词啊。这是我为了说话方便,把它变通一下。叫作负阳抱阴。意思是,把阳的一面摆在背后,把阴的一面摆在自己的面前。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效果。就是你关注阴性的东西,同时阳性的东西也让它发展。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后其身的状态。

这是符合老子整个系统系统的,不矛盾。我们暂且把这句话作为我们的行为方式。什么是阳什么是阴,你在生活中很快就会辨别清楚的。就象我们环境中的人有矛盾一样,环境中的人是外界的,它属于阳,别人属阳,我们自身呢?属阴。我们自身内在心灵的矛盾是属阴的。如果你在人世间有很深的矛盾,你到底是怎么想呢?你想,哦,问题不在于人家阳性的问题,摆在旁边不想、不看、不听,然后,我单纯的想我自己想了什么,看了什么,在做什么。你一想就知道,哦,实际上你的很多外在的信息:人家怎么坏、怎么差劲,其实这些东西都和自己——你的想法有关。这个想法就叫阴性的一面。这个阴性是一个基础,如果它没有了,这个阳能够存在吗?它肯定不能存在。既然阴性是基础,那么我们就抱者这个基础,然后再去观察阳性东西的时候,我们就改变它了。你改变了,它就改变了。所以你把阳性应该看作是附着的一面,而把阴性看作是主体运动的首要因素。你老是抱者它,你就知道,凡是你心里想的正确的,你做了以后,一定有好的结果。这是正善治,事善能的基本状态。

动善时,这个有点火候的味道。我们平常老是讲修炼的火候,炼丹的火候,什么为火候呢?很多人很难以把握。我这里有一段原来写的文字:很多练功的人不懂得水的动静变化。水的顺势利导的这一面。喜欢用心去判断,所以有很多机遇就容易被人错过。比如炼丹,炼丹的火候稍纵即逝,你一等,就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大周天,才能有这样一个季节的到来。所以你一错就错过一年了。第二年你还是很难把握这个机遇。所以你如果按易理推算甲子,你就是轻车熟驾,也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还是掉到天算的窠臼里面去了。既然是天算窠臼,你为什么要掉进去呢?因为你不明白阴阳之道,就是阴符经里面说的阴阳相胜之朮。他没说阳阴相胜,他说阴阳相胜。就是有了阴才有阳,然后阳的一面再去顺阴才行。你是阳性的,得到了阳性的东西,再去顺阴,你就可以操纵它了。如果你是阳性的,你又要去操纵阳性的东西,怎么能够操纵它呢?所以只有一点,首先保住阴性的,成就阴性的一面,然后,等你功成身退以后,你再去操纵阳性的,你无往而不胜。但这还没有涉及到玄德的理念,怎么胜?以后分解。

大家有什么问题?如果能提出许多问题,就说明修炼的整体很活跃。

当我们感觉到害怕的时候,哪个地方最紧张?是会阴。发虚,这个窍位就打开了。它自动的就吸取阴气,一吸取阴气,心中的阳气就下降,人就感觉到恐惧。这就是害怕的来源。会阴是死门。谁是生门呢?百会。百会是信号进入的地方。会阴呢?是阴性物质汇聚的地方。百是多、杂的意思,就称为阳。什么叫外其身?当你还在生存状态的时候,从生门这个地方走了,就称为外其身。

死的人就不同了。他从上面出不去,因为上,需要能量,需要阳性的东西去支撑它。他没有这个东西了,它只有顺理成章的从会阴走,因为它是会,汇聚你的信息,然后把它从会阴甩出去。

要死之前的人为什么回光返照?就是最后一搏。人的每个细胞都包含能量,如果你炼的好,每个细胞都可以炼出一个元神,但到后来你不练了,这个能量就没用,我们一生,根本都不知道我们的细胞在做什么。既然这些细胞没有被我们所注意,最终,他们就要解体。但解体时是有规律的,就是大统一的规律。因为神的信号是统一的。当神要想往阴性的一面走,必须给他提供阳性的能量,所以每个细胞在那一瞬间,全都要释放。每个细胞只要释放一点点,这个人就好像是很兴奋一样。这就是回光返照。

佛家的虹化,把肉体转换成一种光能。你虽然看不到光的着落点,但他是有趋势的。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神知道运动的规律。

死而不亡,是生前他就已经走了。当然是从百会走。后面的章节还谈到了许多技术性的问题,比如五神,它是怎么由人的气化过来的,然后怎么化怎么修,德经是完全谈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43 , Processed in 0.0151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