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50|回复: 19

有关无我与空性文章的问答

[复制链接]
齐国公 发表于 2010-3-31 08: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友 问题:

呵呵,我的主题就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齐国公尽管讲得头头是道,也没讲清这个问题。我很希望他首先能把这个问题讲透。他讲的那些理论,在下还有很多疑问要向他讨教,不过这个可以等到以后。

(附原问题:

既然没有分别心,既然是没有“我”,既然一切都是“空”“无”,那是谁在修行?那又有何必要修行?反正“我”跟“你”是没有差别的,“我”跟“佛”也是没有差别的,为善与为恶也是没有差别的,“我”为善就等于'你'积德,“我”作恶就等于'你'造孽,“我”下了地狱就等于“你”下了地狱,“我”上了天堂就等于“你”上了天堂,“我”轮回就等于“你”轮回,这不是很矛盾吗?!这不是很荒谬吗?!
谁能解释?)



我答 :

所谓佛、众生、心三者平等无差异,指的是在心的这个层面的统一。
而这个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的心,而是特指佛性,也叫真如、心性、自性,但这里的自性而我前面提到的缘起性空的那个自性又有不同。不要混淆了,大多数人这里就晕菜了。
这个心性本体的概念,在唯识的有宗没有,前面讲的缘起性空的空宗也没有,只有到了禅宗和大圆满等性宗,才有心性佛性的概念。
这个心性的概念比较接近道家的道的概念,所以有的道友讲空就是道是错误的。
所以你可以认为,所谓的无我、空、无差别等,都是在道的层面而言,或者说是在一的层面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你我的概念,轮回的概念等等,都是在三这个层面和万物这个层面;
高层次的统一,不代表低层次的事物之间没有了差别。
在世间法的层面,一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而在道的层面,一切又是统一的,平等的。

将二者圆融统一了,
佛家就是般若中道;
道家就是守一。



道友问:

很认真地看了您的回复,摘录几段,有几个问题再向您请教:
一、“而这个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的心,而是特指佛性,也叫真如、心性、自性,但这里的自性而我前面提到的缘起性空的那个自性又有不同。不要混淆了,大多数人这里就晕菜了。”
——关于晕菜的原因,佛学里到底有多少个类似“自性”这样同词不同意,差之毫厘即缪之千里的术语存在?这样的术语使用时如不加解释大众能不晕菜么?这样的词语的使用有没有造成佛学体系的不严谨?
二、“这个心性本体的概念,在唯识的有宗没有,前面讲的缘起性空的空宗也没有,只有到了禅宗和大圆满等性宗,才有心性佛性的概念。”
——看来这个问题在佛教不同宗之间也是各执一词、看法不同,释尊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说的?
三、“所以你可以认为,所谓的无我、空、无差别等,都是在道的层面而言,或者说是在一的层面上;而你我的概念,轮回的概念等等,都是在三这个层面和万物这个层面;高层次的统一,不代表低层次的事物之间没有了差别。在世间法的层面,一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在道的层面,一切又是统一的,平等的。”
——那就是说,佛教还是承认世间万物是有你、有我、有差别的?高层次统一,这个好理解,天地万物都有同一个起源,都产生于无,是这个意思吧?
四、“将二者圆融统一了,佛家就是般若中道;道家就是守一。”
——看来看去,佛家是化简为繁,汗牛充栋的经文,不如道家《道德经》一段话!
在下才疏学浅,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答:

一、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翻译的问题,这种情况还出现在如仙,佛经中提到的仙,同中国的仙差别很大,不可类比;还有六道轮回中的天道,就与道家的神道天庭差别很大,也不可类比。另一种情况就是宗派的差别,比如自性,在唯识论中是指每一个事物所代表的属性;在大乘空宗就是指的是诸法无我中的那个我,这个事佛家的根本教义;而在禅宗是指佛性,真如本体。出现这种情况本身就说明,名可名,非常名,说出来的都是假(空),真的事物只可体悟,不可言传。
二、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佛教有了义经与非了义经,有真谛与俗谛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禅宗与大圆满等就是最究竟的了义佛法,也有佛经可依据;第二,禅宗的思想,在印度佛教中是没有的,是吸收道家的老庄思想而创立的佛法,其心性说近似道的概念,当然我这样说会有佛教徒不高兴,但是这在国际学术界基本是共识;而密宗大圆满,也不是释迦佛本人(化身佛)传授的,它是法身佛在虚空中传出的。禅宗、密宗、包括大乘的许多佛经,在原始佛教中是没有的。但佛教毕竟不是考究历史,只要能使人觉悟,符合佛法思想,就是好的佛法。
三、从理的理解是对的,但是在实修实证的过程中,确实能有身体消失无我的身心体验,在最高级的体验中,确实能感受到万物一体,没有差异的体验。正是这种体验,感觉到一切都是平等无差别的,真正的菩提心才会自然的流露出来。这一切不是靠想象就能达到的,必须切身的体验。
四、确实印度喜欢繁复和思辨,中国喜欢简单和真觉;这是由于民族性格差异造成的,所以禅宗之所以能在中国出现,就是因为其符合中国人的性格,是彻底的中国化了。



道友问题:

国公的意思表达的清楚,但是在下认为很有些“断灭见”的味道。不知是我的误解,还是

国公先生有所误解。哈哈!!因为如果按照国公先生的说法,实际上人的轮回就不存在了。就不会谁记得谁的“前世”这类事情发生了的啊??



我答:

轮回还是存在的,轮回的种子,佛教是阿赖耶识,会储存从前所有的经历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性格和行为。
我在文章中主要是强调,这种轮回传递过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灵体存在。
由于这个阿赖耶识:
1、种子非色非心,是一种潜在的功用。
2、刹那灭: 种子转成现行时,功用即生即灭,无间即灭,中间没有 [住] 的阶段,刹那灭。
3、恒随转: 种子起现行,刹那灭,果俱有。但不是灭了即断,而是前灭後生,相似随转不断。
所以阿赖耶识并非永恒不变,阿赖耶识也是空;
所以轮回也是空。
轮回中所带的这些信息,不过是心性中的垃圾信息,只有清理这些信息,才能就此了断,出离轮回而解脱。





文章回答道友的问题,重点强调了什么是空和无我,

但是到最后还是回到心经的那几句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梦醒 发表于 2010-3-31 08: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就是色空不二……

不过,我理解的这个不二,却不是一……是道。

在术数游戏上,应当用零或者无限这两个数字表达(也就是道和万),而不是一!

河图洛书中,以五为中土。为什么呢?

河洛,里面蕴含这五进制的运算法则。

见五进一。这和十进制,见十进一、二进制见二进一……万进制,见万进一是一致的。

这里面有个很奇妙的东西(郑军的太极太玄体系提出过)

例:十进制表达。10 零和十是同一个数,零是个位的起点、十是十位的起点。说是同一数,是说它们都是起点。

具体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数的零、是空、万是宇宙数的无限、是色

色空不二,是道性和众生的不二。不是什么守一

太平道《老子想尔注》是守一法的大力提倡者,其正确否?已被历史所否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3-31 09: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全部来自于语言和理论,而真实是没有矛盾的。再严密的理论,也是概念编织而成。而概念是对浑然一体的真实和整体的分别和切割。当你切割以后,你再想弥补起来就困难了。问题不是来自于问题的指向,而是来自于问题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0-3-31 10: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我是对空性的回应,善与恶是不可确定究竟之差别.

其它的,说啥呢,没看过来,也许晨钟暮鼓一敲响,可以
洗去心头的尘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梦醒 发表于 2010-3-31 1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箭凌) 的帖子

不同意师兄的说法!

真实本身就是矛盾的,矛盾本身也是真实的。

空性、无为、也不是道法的源头和极点。

执着与色相是执着,师兄执着于空相、以为切割后难在弥补,就不是执着么?

我更倾向与‘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不论明理还是实证,在于以不同求和合。而不与意图执一以御万方、意图天下大同,那是不现实的虚幻。

我看,这种执着与保守,未免更甚

中国近代史,已经是明证。(草庄论坛的集体意识,有走明清闭关锁国、自封天潮上国老路的倾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0-3-31 1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梦醒同学是个好同学。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梦醒 发表于 2010-3-31 10: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庄论坛的集体意识,有走明清闭关锁国、自封天潮上国老路的倾向。熊老师是个例外,不是我耍心眼,玩人际关系学。为什么呢?有明证。熊师说,‘有问必答’、有梦必解(几乎)……这种不言之教,大家可曾学到?熊师可曾用,你抓紧回去实修吧。或者说理终是空(玩解释循环学呢?),敷衍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0-3-31 1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梦醒) 的帖子

说出的话,往往是要高出己修心行很多的,毎个人皆然.所以我们总觉得理论与实际不符.
吾有大患因我有身, 修真人,身处天下,不敢进尺而退为寸,以柔弱而明明道,以玄德而归
为宝,故实证在于和光同尘,明理在于不争善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0-3-31 1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梦醒。学学人家熊老师,有问必答。

以后梦醒有问题直接问人,不必问什么各位师兄师姐的一大片,要指名道姓的点问点答。

齐国公也真不错,单挑的过瘾。也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梦醒 发表于 2010-3-31 11: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阿城) 的帖子

不争,在与我心无争。不在于我行无争……

此论,有悖于太上的道德经本意。但时代在变,我辈要有突破前人的勇气!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把阿城师兄调戏出来我都不容易啊……呵呵

其实,万言当言不如一墨。阿城师兄的说法是对的。不争而善胜。

这个我是依托时代来理解的

争与不争,是相对概念。老子做五千言道德经,就不能算是不争……不写道德经才算绝对不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6:14 , Processed in 0.0145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