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28|回复: 0

[第三十一章] 观念和理念在整体中的角度问题——吉事尚左——生命内在平衡的左右观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8-4-21 14: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在道的章节里面,这一章把问题说得越来越具体了。慢慢的摆脱了那些抽象的说法,说兵、说左、说右、说不祥、说美、说乐、说杀人、说得志于天下这些概念,像偏将军、上将军、悲哀泣之啊、丧礼处之啊,这些概念都是我们人世间用过的,而且现在好多概念还都在用。

有道者不处,不处兵者。有道者绝对不会去操纵争斗,有道者他根本没有争斗,他根本不用兵。不用兵,他怎么处理问题呢?修道的立场和知白守黑应该如何选择?实际上这一章讲的是你在做人的时候怎样选择自己的方向问题。立场、方向、做法,应该怎样处理。人世间不可能没有矛盾的,有矛盾,你就要处理矛盾。处理矛盾有很多方法,人类的过去,无论哪个国家,都是从战争中发展过来的。没有兵,没有打仗,没有争斗,不可能。但是有了以后怎么办哪?是不是说明老天爷在选择哪?老天爷是不是也在用兵哪?天下万事万物都是老天爷所创造的,那么这个争斗是老天爷形成的呢?还是人形成的呢?人是四大之一,道大、天大、地大、人大,那么人在天地之间到底有些什么特点呢?和天、地、道有什么区别呢?。有区别,人类,在人为的一面很突出。那么就个体而言,在生存中、社会中、修炼中,我们怎样去选择?比方说我们要热爱社会,那你怎样去热爱社会?那有的人就要关注社会了。在国内,就有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中央已经处理好了,但我们应该怎样想呢?到底是站在哪个方面去想这些问题。到底是支持民族主义者?还是支持国家统一的理念。如果大家仔细想的话,我想这些问题还是存在的。现在世界上也是这样,美国非要打伊拉克,伊拉克人就非要反抗,到底谁对谁错?最高境界的处理方法应该怎么去处理呢?老子在这一章里面就展示了一种新的立场。

战争、争斗,是人类的一种特色。有的人就是喜欢打仗,而且高兴于杀人。老子说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比方说像美国那些定政策的人,他往往给自己战争的理由找了很多“证据”,说战争好像应该发生,他应该去侵略。但实际上,有人就说过,如果美国不去干涉伊拉克,伊拉克人能够吃饱穿暖、生活安定,现在搞得好,尽管有了新政府,但是没有一刻安宁。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

但是,我们在这个地方讨论的并不是社会的战争问题,而是个人的修炼问题。那么修炼问题为什么和兵、杀人、乐,这些东西联系到一块儿了?那是因为我们人的心理状态从大,它可以影响到社会,从小,它可以影响我们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自己选择立场的时候,就要知道,你的选择不但是决定你自己的未来,而且你决定了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是我个人的一种观点。无数的个人集合起来以后,就是一种社会力量。所以每个人尽管只是想,但是这些想构成了一种思维力量。这种思维力量最终要汇成江河湖海,最后,影响整个地球上的文化向着某个方向进步。

昨天也说到了战争问题,没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没有那些战争狂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将近六十年安静的地球文明。没有原子弹的话,核武器的限制问题也不会提到日程上来。才有了联合国,才有了将近六十年生活的安定。兵力和武器都是不祥之器,有道人肯定是不会去想它的。

俗话说男左女右,男人左面的血脉旺一些,右面弱一些,女人则相反。事物在发展的时候,你自己在选择你自己的发展,你会选择左边为阳或右边为阳。在现实中左侧一般为柔弱之位,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我们都是用右手吃饭的,也用右手写字。用左手的人很少。为什么习惯用右呢?那是因为古人在观察这个问题的时候,把左右分成柔弱和刚强这个位置。一般说左边是柔弱之位,右边是刚强之位。人的这种习惯就说明右位是较强的一侧。有了这种选择之后,有道者肯定就居左,不居右。贵左而不贵右。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得已才去用,恬淡为上。安然坦然的去用这个兵,心中不以此为美、以此为好、以此为乐,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打赢了,不会陶醉在这中间,实际上你还是以悲悯为上。你慈悲众生,所以叫胜而不美。如果你不慈悲众生呢?你打赢了之后乐陶陶,很高兴,那就叫美之者,是乐杀人,杀了人,好像是胜利者一样,你在欢呼,是乐杀人,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大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这场战争中,曾经有火烧铁甲军一说,把三千铁甲军烧得一个不剩。烧完之后,他没有高兴,而是以丧礼处之,以悲哀泣之。他自己亲自写了一篇祷文,上告老天,对杀伐过重予以道歉。这说明在战争中不可以战得志于天下。所谓马背上的天下,他绝对不会长久。中国的元朝就是这样的例子。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打到莫斯科的西边去了,但他是否能把握这个天下呢?把握不了。他的后人忽必烈在中国建立了元朝,是不是能够长久呢?我想象他们那样乐于用兵,乐于在马背上争杀的人,他最后不能得志于天下。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作家写的清朝历史,康熙皇帝少年登基多磨难,他就知道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只能靠理智,靠慈悲,所以他对扬州的屠城事件表示了愧疚之心,据说他免了扬州人十年的税务。他从实践中知道你真正要得天下,还是要从管理上下功夫。你杀了人,要以丧礼处之,做好善后工作,给当地人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空间。这才是符合于道的。所以他有了这种思想,他在位期间,他的事业一直都比较顺利。为什么顺利呢?这就是因为他按着老子的这种思想去做了。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偏将军肯定是次一等的了,上将军肯定是主要的将军了。主要的的居右,而凶事也尚右,他这是说右面是主要的位置。你怎样理解他和我们修炼的这种关系?我原来是这样说的,人的识神处事,难以做到全面,所以就谓之偏将军。元神能够通达阴阳,主宰百事印证,可称为上将军。圣祖说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也就是说将识神放在柔弱之位,以取恬淡,将上将军代表的元神放在刚强的位置,也就是阴性的阳位,以行玄德。这个意思就是说,把元神放在主要的位置,让它去主宰我们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玄德的一种积累。因为它跟我们的思维正好相反。所以他说与物反矣,就是这个意思。当它从反的方面去调理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过程会不大适应,因为元神主事的时候,它只会按因果律去办,你本身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呢?它肯定要去弥补,弥补的时候,它不断地去损掉你那些好不容易花主观意识积累起来的一些东西。最后你自己还不适应,你会以为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但实际上最终他肯定是有利于你自己的发展的。这些,你只有从自己的实践中才能体会过来。单纯从文字上是很难以理解的。这样的安排自己的主次位置,才能使自己的修炼立于不败之地。而在阳性思维的一面,始终都要以悲哀者处之。如此方能培养修真者得上善之心。杀伐过重时,也应以悲哀之情应之,这就是胜利在握的基础。不可乐而忘形,要处理好与信息的关系,这就是超度。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修炼者一般在信息训练阶段,它有个信息考验期,他单纯的用信息,按先阴后阳的这个原则来看,第一,先阴后阳,信号训练阶段。第二,凡心磨炼阶段。第三,心中心和谐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原来的《修德通真论》中不是这样说的。有这三个阶段就可以基本上表达本来的意思了。

这个地方所说的吉事、凶事、偏将军、上将军、丧礼、杀人、悲哀泣之,这些都与信号训练阶段有关。在信号训练阶段,你的神还在体内的时候,你的思维与你的元神之间很难以和谐。这时你元神的能量是很大的。特别是你练功,不断的采外气进来,陪练元神,元神的能量已到很强了,它就要求换位。如果不换位,你老靠主观意识去指使它,因为你的主观意识不符合道,那么你对道的信息就时时刻刻在破坏它。所以你的换位是必要的。这是信号训练阶段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一旦换位了以后,你的凡心难受,而且不是一般的难受。比方说你想吃的,你的信息不让你吃。你一吃它就恶心。你平常很喜欢吃的东西,比方我喜欢吃红烧肉,那个时候我看到红烧肉就恶心。吃一口就吐。那不是像我们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感到恶心的吐,而是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要吐。这是体内的元神在发一种信息,在这个阶段,你会明显的感觉到你的神在你的心脏中运动。它让你进行比较,在你所有的信号中,哪一种是它发出来的,哪一种是你原来的。这时的信号明显的在比较。我这里都是讲得我自己的实践过程。希望大家记清楚一点。大家以后练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肯定要体会这个状态。当信息训练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平常看惯的一个人,会突然不认识了。思维中还知道这个人我肯定认识,这个状态有点像自己走在一个生疏的地方,一看这个地方好像我来过,或者是你碰到一个人,感觉这个人好像过去见过他一样,这都是因为你的信息系统中,被元神所记录的状态,被重新激发出来了。在信号训练阶段,他这个激发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它的位置是换过来了。就是你平常认识的人,哪怕是你的父母,这时也感到他们好像很遥远一样。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哪怕你的孩子都不认识了。这个时候,你的凡心就受到磨,这个磨是真实的,不仅是平常的吃吃苦,受一点委屈,而是那种你想要去接近,又感到难以完成自己的感情、思想的完全到位。我们平常可以抱抱自己的孩子,亲亲他,和他接触,但是这个时候就难以这样,你跟他很疏远,但是你又跟他很近。这种远和近,就是磨。当然这些都是你在某个阶段所必须经过的。所以当你的凡心被磨炼的时候,就说明你元神的状态已经到达一定的状态了。这个状态是很短暂的,看你是否适应得了。适应得了,你就不断地给它积蓄能量的条件。适应不了,你非要把这个状态按自己的习惯改变过来,你有权利这样做,你也有能力这样做,你都有,因为它是不会跟你争的。它毕竟属于道。道性的东西不会跟你阳性的东西争。但如果你要修道,你就恰当的去换位,这就是吉事和凶事,偏和上的换位问题。当你的潜意识或者元神要求换位的时候,你一定要去适应它,一定要去锻炼它。这个就叫训练。训练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你就知道,什么样的东西叫道,什么样的行为叫道,什么样的选择叫道。因为你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你的潜能,这个潜能,有许多道理是要你自己实践才能够得到的。如果你抱着凡心,说要修道,那不是一件假事吗?

所以书中在这里揭示的道理,是要你在凡心的磨炼上,去理解信息是怎样完成先阴后阳的转化的。它为什么要转化呢?其目的无非就是说它的信号要解脱。解脱的时候要有充足的能量。人是一个整体,一对辩证的矛盾处在里面。西方的医学说,人的思维来自于大脑。而东方人说人的思维来自于心脏。这就明显的说明人有矛盾的一面,这种矛盾不是文化上的,而且是现实中的。人身体中有着两个事物,人类在发展中有两个认识方向,一种从大脑方面去认识,一种从心的方面去认识。中国人那种认识方法是抽象的。而西方人的认识方法是具体的。具体的,就是大脑;抽象的,就是心。心这个东西太变化无常了,所以就容易从抽象的角度去体现,而具体的一面,大脑有很多沟回,按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你只要刺激肢体,大脑相应部位就有信号的反映,他就根据这些对应,就建立了关于人的思维的一种学说。这个思维的学说是不是能代表人的全部啊?不能。它只是表达了具体的那一面。那么抽象的一面有没有科学道理呢?在中国人的实践中证明了它科学道理的存在。书中就把它说成是上将军和偏将军的一种辩证干关系。你要想处理好这个关系,你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让你的偏将军居左,让你的上将军居右。居右的目的是为了让它有足够的能量得到解脱。它解脱为什么有好处呢?在后面的章节中就说,外其身则身存。后其身则身先。对修炼的推断,他不是从战争,从社会的角度去下结论的,他只是利用了战争,利用了社会的现象去说明人身体内部和人身体外部是没有分别的。这都是一种运动方式和运动状态。既然这种运动状态,可以把它浓缩到身体内部来,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从自己身体内部这个整体性去看。当你知道了这个整体性以后,现在我们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去指挥自己,或者是控制自己,或者是歪掰自己,比如上医院看医生,医生说你有这个病、那个病,实际上你什么病都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病这个概念是人发明的,他把很多理念都放在事物具体的一面去看,你说有了,他就有了,其事好还,然后再去发展与之相关的枝节,越往外发展延伸,学问就越无止境。

中国人是怎样想的呢?中国人从抽象的角度,就知道,人既然客观的存在心、肝、脾、肺、肾,那么他们必然就像社会结构一样有君、臣、佐、使,就像社会一样在运作。他从这个角度判断问题,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它是从整体的和谐方面,这个和谐,被我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用得恰到好处,创造和谐社会。我们怎样创造一个和谐的身体呢?这就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了。所以古人就说,道不外求,就是你到身体外面去渠道的话,你忽略了一个问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越精彩,越不能代表道的真实面貌。你内部精不精彩呢?照样的精彩。因为你没有观察到那个地步,所以你看不到那个精彩。当你看到那个精彩以后,你就知道内部世界,实际上反映了外部世界。

所以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用完整的社会现象去比喻我们修炼的这种选择。我想他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道理就在于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他要你永远都选择弱势的那一面。因为他知道你的主观肯定总喜欢强势的。肯定总喜欢能量的。你要控制这个能量,你要控制你的状态,你希望健康,但是你把能量都控制死了,那么你的潜在、其它的方面呢?你怎么获得这个能量啊?你怎么知道能量应该往什么地方送啊?什么地方才最需要啊?你的主观意识根本就不知道。医学现在发明了很多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理疗法、针灸法,这些东西就是人的外在手段,在调整人的内在平衡。我们可以从主观上去找到他道理上的弱点。比方说药,阿司匹林,它是中枢神经抑制药,抑制你中枢神经的兴奋。兴奋被抑制了,发烧就进行不下去了。他就说这个药能去热。说热去掉了,对大脑的破坏就降低了,感冒就好了。但实际上问题是不是这样?我想不是这样。今后如果感冒了,特别是那种重感冒,你不吃药,你就会发现一种现象,你全身的骨头都在发热,最后发酸,最后人就像被完整地调整过一次一样。这个调整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按医学,这个热没有好处,是发炎的现象。但是按中医的说法,热极必然生寒,所以有很多人,他热的时候,像打摆子一样。他要盖很多被子,温度越高,他盖的被子越厚。这就是热极生寒。热和寒的这种交换实际上就是一种调整。这种调整就很容易被人类的文化理解成为病。这就是病的来源。实际上这是不是病呢?不是的。它实际上是人生长的一种过程。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这句话不可理喻,因为人类几千年以来,都把这个当作病认识的,包括中国的很多先贤们,像张仲景,汉朝时的名医,著有《伤寒论》。他认为人得病是因为伤寒了,或者是伤热了。是交换中产生的一种现象,就写出了伤寒论。那么这种交换能否把人都调整到好的一面呢?不能。因为人的肌体肯定有缺欠的这一面。身体被调整的时候,又容易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左右。主观意识就阻碍了调整向自然的方向去发展。所以在调整中,人很难的度过去的情况很多。

当然我不是说没有“病”这个概念,也不是说有了病不要去找医生,而是说修炼的时候,当你明白了能量的这个关系以后,你不要单纯的认为人生命现象中的消极因素都是坏事。它实际上都是一种内战。这个观点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人身体的疾病和所有不舒服的现象都是一种内战。内战是怎么形成的?是人性的状态形成的。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对婴儿的状态讲得比较多,而且最推崇婴儿的状态。就是说这种状态是最安全的,是最圆满的。只有他才可能圆融。那么这个婴儿状态的圆融,它和人性有什么关系呢?婴儿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谈到人性呢?就是因为他没有心,没有思维。他有心脏,有元神,是元神在支配着他的生命。这就是上将军一直在主导他生命的运动。所以他这个时候是最和谐的。婴儿的状态是最和谐的。老子从这一点上去推论人的合理状态的时候,就指出了元神在人的生命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元神不是我们后天有的,而是先天本来就具足的。但是它来到你的身体以后,就受制于你的身体,你的人性的这一面就在慢慢的消耗它。消耗到一定程度以后,你元神的能量和智慧就从先天带过来时的程度慢慢的退化了。退化到后来,就起不了作用了。这时你要想健康、长寿、有智慧,从什么地方得来?哦,通过学习得来。学习能够帮助你得到这些东西吗?比方说,宋朝时期的朱熹,身体就不好,清朝的曾国藩,他也算半个圣人了,也是身体不好。读书读多了的人,身体肯定有问题,因为他伤神。一伤神,要想再前进,先天智慧就不足,后天智慧是不足以达到这种平衡的。而老子在这个地方展示的是先天和后天和谐的平衡。这种和谐的平衡不是靠学,而是靠修。在修的过程中,你就要注意主和宾的关系。

紫阳真人曾经这样说过:用将需分左右军,饶它为主我为宾,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这四句话说的就是在我们身体内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你要想平衡这个内战,这个内战是必然的,福气再好的人,一生不可能不得病,一生不可能不衰老,这是由于战争内耗掉的。这就像六十年代冷战时期,表面上好像没打仗,但是消耗没有呢?苏联人把原子弹运到古巴,美国人拼命的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现在还在发展。这是不是内耗啊?把地球上的资源、精神、智慧全部都用到内战上去了。如果我们把这个内战拿到体内来,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内战是必然的,那么我们怎样去处理这个战争呢?这就是老子的智慧。如果这个智慧被人类所掌握了,不但是没有战争,而且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觉悟。大家不要小看这个问题。都可能觉悟!所以未来的社会和未来的人类,我们的下一代人,或再下一代人,他们的思维在产生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种基础。就是老子的道德精神。我们可以在今天做这样一个预见。因为老子的道德精神,从内开始修起的精神,怎样平衡内在的精神,不但是在修炼上起作用,在社会上也同样起作用。其根源就在这个地方。

就在于我们人类是不通过学就可以掌握很多自然知识的。这是因为我们尊重了元神。紫阳真人在悟真篇里面为什么说饶它为主我为宾哪?因为他深深地懂得了老子所说的偏将军和上将军的这种相互关系。再就是他懂得了吉事和凶事这种辩证关系。你若想不断的有吉星高照的话,你的主观意识一定要尚左,而不是尚右。这个左边是你要守弱的位置,你这个时候才有发展。你守住了强的位置,你非要守右边,你说我习惯了,那谁也干涉不了你,谁也破坏不了你,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它。所以他用了一个非常贴切,非常高明的字,“饶”,我主动的让出去。我是非常大度的,非常理解的转让出去。我让它去主宰我的生命。

我那天说的云南大学的徐锡华教授,他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饶它第一思维永远的去做。我不考虑第二思维,时间长了以后,他的元神自动的就跑的主导的地位上去了。它自动的就会体现出它的能量和智慧的存在。像这种状态,你花多少年都积累不起来的。他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实践了几个月,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第三个问题,心中心和谐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最不容易做到的。我说的都是阶段性的过程。有内战的过程,有内战到和谐的过程,就是你自我调节,把元神放到主导位置,把主观意识放到后面,但是你忽略了一个方面,忽略了你的客观现实。你的客观现实非常残酷,现在人都喜欢钱,你说我反过来,我不喜欢钱,你行得通么?你当然也行得通,但是你很痛苦。因为你始终都挣扎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挣扎还是内战,内战就要消耗。你的生命慢慢的耗,最后耗完了。那么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个现实呢?这就是第三十二章所讲的内容。

老子的整个道德经,并不是东一下,西一下,支离破碎的。它是顺理成章的,慢慢一步一步的推导,最后告诉你我说的到底是什么样一个系统。他讲的是系统论,并不是简单的虚无学说。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现实呢?我们最起码要找到一个理论根据,我让出住的道理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41 , Processed in 0.0146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