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6|回复: 7

转:谈身体习惯

[复制链接]
箭凌 发表于 2010-4-22 19: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葛吉夫:

每一个成年人全身上下都是习惯,虽然他可能没察觉或甚至矢口否认,但情况并非如此。三个中心(理智、运动、情感)都充斥着习惯,一个人要是不去研究他的习惯就不能认识自己,观察及研究习惯非常困难,因为为了要看出它们并加以记录,人就必须脱离它们,那怕仅仅只有一分钟。只要人被某个特殊习惯所支配,他就不能做观察;但只要他开始努力尝试对抗它,那怕力量微弱,他都能感觉注意到那个习惯,所以为了要观察及研究习惯,就必须尝试去对抗它们,这就是自我观察的实际作法。以前我们说过,一个人一点也不能改变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这是真的,但同样真确的是一个人如果不尝试对抗自己——亦即他的习惯——就不能观察及记录任何事,并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也就是它不能导致任何改变,尤其是任何持久的改变。但至少它显示出人的状况,没有对抗人就看不出他是由什么组成的。对抗细微的习惯非常困难而且乏味,但人没有它就不可能观察自己。

……甚至只要尝试研究运动中心的基本活动,人就开始对抗习惯。譬如说,一个人想研究他的动作,但如果他持续以平常姿势走路就须多能观察一分钟,不能再多,但如果他了解到他平常的走路方式含有几个习惯,例如走路有一定步长,一定速度等,然拔他试着做些改变,可能是走快点或慢点,跨大步些或小步些,他就能观察到自己,在走路时观察他的动作。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写字时观察自己,他必须注意自己如何握笔,并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提笔,这样才可能微观察。为了要观察自己,一个人必须试着以不平常的方式走路,以不寻常的姿势坐着,或在习惯站立时坐着,而在习惯坐着时站立,在习惯使用右手的情况下使用左手,反之亦然。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帮助他视察自己,以及研究运动中心的习惯与联想。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4-22 19: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假设有一个人决定以新的方式思考,但是他的感觉还是老样子。假设他不喜XX,这种不喜欢XX的感觉会立刻引发旧有的想法,使他忘记决定要以新的方式思考。或假设他习惯边思考边抽烟——这是一个习惯动作。他决定要以新的方式思考,当他开始抽烟,却没注意到他正以旧有的方式思考,这个习以为常的点烟动作已经使他的思想重弹老调。

……每一民族、每一纪元、每一国家、每一阶层、每一行业,都有自己为数有限的姿势和动作。这些姿势和动作,就如人身上最为长久不变的东西一样,控制着他的思考形式和情感模式。但是一个人从未穷尽所有他可能有的姿势和动作。依据他的个别性,他只利用了某些可能的姿势和动作,因此一个人的姿势和动作极为有限。
「每一纪元、每一人种、每一阶层的姿势和动作的特性常与特定的思考以及情感模式密切相关。一个人无法改变他的思考及情感模式,除非他改变库存的姿势和动作。思考及情感模式可以称之为思考及情感的姿势和动作。每个人都有为数有限的思考与情感的姿势和动作,而且运动、思考和情感姿势彼此相关。一个人永远不能跳脱他库存的思考及情感姿势,除非他改变运动姿势。从对一个人思考和情感的分析以及对运动机能的研究,显示我们每一个动作,不论随意与否,都是从一个姿势无意识地转换到另一个姿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4-22 1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我们的动作都是自主的,那只是幻觉,我们所有的动作都是机械自动的,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也一样机械。思想和情感的机械性确实与动作的机械自动性相关连,要改变就缺一不可。因此如果一个人的注意集中在改变机械思考,那么习惯性的动作和习惯性的姿势会以附着旧有的惯性联想来干扰新的思考流程。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理智、情感和运动机能是如何彼此依赖毫无概念。虽然在同时我们知道我们的心境和情绪状态是如何深深依赖我们的姿势和动作。如果一个人采取一个符合哀伤或消沉的姿势,那么他一定很快会觉得哀伤或消沉。恐惧、厌恶或焦躁,或反之宁静,都可以由有意的改变姿势而得。但是因为一个人的每一项机能,即理智、情感和运动,都各有为数有限的库存,彼此经常互动,所以一个人永远不能跳开他姿势的魔法圈。
即使一个人能觉察这点,而开始去对抗它,他的意志也不够。你们要了解一个人的意志只够在短时间掌管一个中心,但是另外两个中心会阻挠它,一般人的意志永远不够掌管三个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0-4-22 21: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改变习惯,或者改变习惯性动作、习惯性思维,最好是换地方,换工作、换一个和过去都不一样的动作中去,比如你坐办公室、伏案工作,颈椎疼、肩周炎,最好你换成擦窗户工人去擦窗,清洁墙体的工人刷洗墙面,三个月后你的病就转移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4-23 09: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指望大的变动,就是大环境变了,人还是会把习焉不察的那些习惯带过去;首先要学会观察自己,经常觉察、警醒、反省、反思,从小习惯、从小思维观察起来,然后试着改变它,但是要达成真正的改变还是非常之难的,因为人总是会找出种种理由说服自己按习惯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溪水 发表于 2010-4-24 1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箭凌老师的说法,首先“本心的惯性”就是物质性的,扭转执著的凡心向道心的进化,这本身就是其物质性在发生变化,用传统的术语说就是制化太阳以生成少阳,少阳的周行不殆,利而不害才是道德的进化,本心和谐同步于自性才是真实的,主观回归统一于客观才是觉醒的真义,所以修心修德能离开生活的磨炼吗?明心见性能离开常道这片沃土吗?个体向整体的回归统一,整体的渐进觉悟才是“我们玄德修炼者”的所努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0-4-25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观察我自己非常喜欢灌水,,,无意识地灌水。

改吧。既然草庄论坛喜欢安安静静地,咱也安安静静地吧。赞赏那些看帖不回帖的人们,也赞赏“发自己的贴,让别人去看吧”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古一日 发表于 2010-4-26 0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伴随着习性,一个环境的改变也惭言默化的改变着一个人,孟母三迁告诉了我这个道理,人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后天应遵循一个自性发展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个“有利”的选择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可以顺也可以逆。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命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0:35 , Processed in 0.0178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