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82|回复: 36

阴阳和谐之道探讨(原创)

[复制链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8-7 18: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9-11 18:13 编辑

[size=2]“一阴一阳谓之道”。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山为阳,水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显为阳,隐为阴;识神为阳,元神为阴……阴阳包罗万象,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是万物存在的模式,这个模式,道家用太极图来表示,这个图是事物存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在哲学上的高度概括。
阴阳对立,则矛盾重重,大则产生集团兵马之交战,小则人与人交恶。战则必有伤,或有一伤,或两败俱伤。阳阳合和,则一团和气,万物生长,和谐发展,生机无限。
由上述可知,一物一太极(一事也是一太极),百物有百个太极,万物有万个太极,无限之物,有无限个太极。大的太极中包含无数个小太极。
一个人阴阳和谐否?和谐则健康,否则不健康。一家和谐否?和谐则兴,不合谐则不兴;一件事办的和谐否?和谐则成,不合谐则不成,男女两人恋爱,和谐否?和谐结婚则幸福,不和谐结婚不幸福。天地和谐否?和谐则风调雨顺,万物得以正常生长,不和谐则过旱过涝,万物不能正常生长。
从阴阳太极图可以形象地看出,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这是阴阳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规律。以此规律悟清静无为之道,识神清静,则元神活跃,此所谓“心死神活”之意,人若经常心动意摇,心猿意马,办事难成,读书学习,成绩不好。清静无非是识神让位于元神,特别是对于非常道,识神一般都没有办法直接了解和处理,就象《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路上如果没有三位徒弟和白龙马则寸步难行;但离开了识神这一半也不行,常道识神不可不知,比如有人问:“过马路如何能无为?”答:过马路当然需要用识神把握方向和速度,否则危险。无为并不是“无知”,有人以为无为是什么事都不做,都不想,错了!空净师说:“无为是顺道而为”,厚音老师说:“让元神系统从大的整体上去把握天地性命,其次让我的识神从小的微妙的常理中去证悟大道,我认为这是必行之路”(《双经合一》第196页)。若识神合于道,则自然合于元神,就是阴阳和谐也。厚音老师有一名言“元神在道,吾心入德”。此语是修心合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吧。识神与元神和谐同步,则合道吉祥。
呜呼,“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阴阳和谐之道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阴阳合一之道理是修心修真的基础,老子说万物尊道而贵德,也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尊道贵德的。尊道贵德是阴阳和谐的前提。
如何才是尊道贵德?相人心比天地万物之心就知道了。 人心是如何的?人,谁不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当然都愿意!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得到别人的尊重。比如到人家家作客,都希望得到人家的热情接待。......从天地悟做人之道,天地清静无为无私,故天长地久,这是天地最可贵的最值得人学习的品德。
人都不喜欢被人无理训责、不喜欢批评、更不喜欢被打骂。日本江本胜博士关于水结晶的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如此反思,就容易知天、知地、知人、知物了。因为人和万物(众生)都有同样的灵性,他们和人一样希望得到尊重和帮助。根据这个道理,人如果要得到天地万物的帮助,就必须爱护天地万物,尊敬所有的人,助人为乐,少训责别人,多赞美别人,爱护自然,爱护众生。 并且这尊道贵德、尊敬众人万物之心是真诚的、是纯朴的,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感动天地万物。
天地是无私的,没有私心的纯朴之德才可感天动地。
因此,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赞美别人也是赞美自己,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这个道理是很奥妙的。老子说的“上善治水”理念已经被现代科学实验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此善包括善念、善声音、善行、善书、善曲、.......等一切善。经典诵读的意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上善治水”理念的运用。
从整体观理解因果报应和天人合一感应之理
因果报应和天人合一原理如果不从整体观察就很难理解。我们常常看到现实中很多好人没有都得到好报,而恶人也没有完全得到恶报。为什么呢?有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一般的说法。这只是一部分的道理。 一物一太极,从更深、更高、更宽广的层次作整体观察才进一步理解其原理。如果我们观察一个国家,比如说:过去八国联军侵略以及后来日本我们中国,杀了无数中国好人,为什么中国的好人被杀,而日本鬼子没有恶报-----自然被天所杀呢?中国的这种灾难首先是来自于本国的衰弱,为什么衰弱?是因为清政府的长期腐败和不重视科学所造成的。在这个时期,官吏腐败,在城市,资产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和贪官的手里,在广大的农村,土豪劣绅横行乡里,普通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官民不和、民与民之间也不团结,在这样的国家里,窝里斗,国力就会非常弱,国防力量自然也很弱,国家弱,落后就挨打!就会被国外列强所侵略。广大的善良的老百姓死于非命,其因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所造,而是整个国家的恶因果造成的。
再观察一个乡、一个家庭,从家观察人,都没有离开这个道理,一个家,如果妻贤子孝,老老少少,个个通情达理、一家人和和睦睦,这个家当然是幸福之家;反之,如果是夫不夫,整天只是吃喝嫖赌,或妻不妻,浪荡轻浮,其结果必然是不幸的。当然不幸的原因会有很多,我这里只举一种情况。不可能完全因为是家中的人不善良和不懂事造成的。比如上述提到国家的大环境不好,还有社会环境的不好,家族环境好坏等等,都会有影响。
上面我们分析了一个国家是个整体,一个家庭是一个整体,那么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同样也是一个整体,决定这个整体的是所有的人,当然领导是关键。如果领导能力低,或腐败无能,这个单位日子不会好过。是企业的话,迟早会破产倒闭。在企业倒闭之时,在这个单位里的人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没有好日子过。
又比如家庭这个整体,如果有一个人不懂道理,做坏事,或者做不好的事,或者有伤病(个体的不和谐)都有可能连累全家这个整体不安宁不和谐。
从因果律看,好人应该得好报,但是只有从整体观才能容易理解规律,假如一个家里,妻子乐于助人,乐施好善,而丈夫刚好相反,自私自利、吃喝嫖赌,看到妻子行善助人,不但不支持,反而反对,那么从整个家庭看,其妻子的善良也被其夫的不善良所拖累消耗而不和谐。同理,如果一家人父母善良,子女不善良,好同样会造成家庭的不幸福。一个家、一个单位、一个乡、一个国家从整体看,就好比一辆车,如果发动机坏了,车无法运行,或者如果一个车轮坏了,车也无法运行,或者输油管断了,或没有油了、方向盘坏了……也同样无法运行。从大社会看,好人会因为大环境不好而交恶运;同理,一台机器,好零件因为有部分不好零件也无法运转。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家,还是在单位。一言一行,起心动念,一定要注意是否合于道德。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实际上不是头上三尺才有神明,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自身都是所谓的神明啊,当你的一言一行是善意的,天、地、人都感应到了,他们都会拥护你;反之,一言一行是恶意的、不合道德的,天地人也都会感觉到,他们会反对你。这正是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易经》里早就说过的话。
现代社会,要想建立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们了解认识阴阳和谐之道,明白了阴阳和谐之道,把阴阳这个二合为德一、归于道0,自觉地学道德、明道德、守道德,整个社会才真正地和谐。
阿城 发表于 2010-8-8 10: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ok,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0-8-8 2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这个道理,人如果要得到天地万物的帮助,就必须爱护天地万物,尊敬所有的人,助人为乐,少训责别人,多赞美别人,爱护自然,爱护众生。 ”
“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家,还是在单位。一言一行,起心动念,一定要注意是否合于道德”-------------


必须,一定要?真的吗?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在自我对抗,阻抗当中,却突然用用一种他的,别人的来设定自己,我们必须,一定要,而躲开了自己的不圆满,就必须干些什么或者改变什么自己才能觉得好,是达到那个不是现下的自己才是圆满的那一步,说明自己潜意识就是对自己的当下不满,需要去做什么才能是圆满的,是道德的,可这个道德也是别人的。============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如此,从这里跟到那里,从一个能让人觉得解脱的法门到另一个更觉高深的的学说,总觉得自己总在改变才能离那个道近点,可这些是么?宗教学说定个标准需要我们去达到,我们按图索骥的去做真的能达到吗?那为什么所有的得道者最后的开悟都叫打破呢?而那些真的得道的我们用这些标准去看却发现又都符合,怪哉!
就像上文作者说的一个家庭怎样才是和谐,一个人怎样才是和谐,那按这个标准天下没有一个家庭是和谐的,没有一个人是和谐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情绪杂念,每个家庭都有磕磕绊绊,悲欢离合。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宇宙不是和谐的吗?我们这个家庭这个身体不是和谐的吗?
犄角奇正一样和谐,中规中矩也不是完美,和谐没有标准,都符合我们每一个独一无二人得身心关系,都符合这个宇宙社会的内外作用,就像以前有人说神仙为什么不管弱者受苦,国家受难?我们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去定义善和恶,邪和正。就像中医里面说的,人身之邪在人来说是邪气,在天来说是正气,是为平衡人体阴阳才强名为邪。站在人的角度飓风是灾,可站在天的角度呢?所以标准不能站在人的角度来说,就像以前一个朋友说你要修炼别说人话。正所谓世间与出世间之别也。借上文作者高论说几句,有点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0-8-9 08: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原创,一定要仔细看。 写这么长,不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8-9 08: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修炼别说人话。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8-9 08: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段不说人话:

《庄子·齐物论》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 孰知正处?民食刍豢,糜鹿食荐,螂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糜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0-8-9 0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也在研究这个课题。结果与贵德道友的研究有些出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我们都知道赞美是好的,还进行的21天养成赞美习惯的训练。那么这是只是阴阳的一面。另一面,批评就容易被人所排斥,至今没人发起关于批评的共修。
夫妻之间如果只有赞美,从来没一点争吵,那也是不可想象的。
夫妻之间要学会欣赏也赞美,同时也可以吵架,我们需要做的是接受,赞美要接受,吵架也要接受。
说大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和谐也需要不和谐来和谐。
我正在思考面对恶的这面,所应有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静如 发表于 2010-8-9 10: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和谐有时是通过不断抬杠体现和达成的。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此之谓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8-9 1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用得着辩证法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自己和集体进步的有力手段。只是我们要掌握一个原则:人民内部矛盾不可无,敌我矛盾不可有。对人、对己皆当如此。
这也是阴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8-9 1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说的很好。在下认为: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故道说守中,儒说中庸。谁如果完全在中了,那么他已经圆满了。还在地上修真的,难道不需要守中吗?假如有所偏执了,难道不需要警觉——省己迁善回头吗?
提倡和谐,不是说不允许不和谐,正因为存在不和谐,才探讨如何才和谐。
提倡和谐,提倡行善,也不是不允许批评,批评是为了达到和谐,那么批评也是善,这是在下的理解。请各位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2:39 , Processed in 0.0182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