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7|回复: 0

2007.12.31交流录音(甘肃道友整理)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8-5-12 10: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叫灵通的道友看了《圣境预言书》以后的感想。这中间有这么9个觉悟吧。我想刚才谈的基本内容呢和我们平常在读道德经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理念呢,基本上是吻合的。你比方说象第二个觉悟说的是机缘的问题。这个机缘呢在《解缘道根》里面就讲得比较深了,讲了有缘之缘和无缘之缘,以及万事万物和人之间的这种缘分,都是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或者积极的启动性呢,这对人的修炼的确是个很好的基础。第三、第四个觉悟是人和物之间都有联系,这个和我们现在的观点同一性和统一性基本上是相吻合的,就是说要注重老子的智慧的觉悟,要领会处下不争,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一些基本的智慧原则。第五是说人与上帝能真正的相连时,我们就能看到世界的未来。实际上这个上帝,我想无非就是我们的灵性开启到非常理想的程度的时候,这个世界未来呢肯定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插话,问:上帝有没有啊?
老师答:上帝有啊,我们人不就是上帝吗!
上帝的存在方式,并不象西方人想的那样,上帝是按自己的模样去造的人类啦。实际上上帝他的的确确从那个整体形象来说,他和人的确有相近的地方,他的形象的确和人很相近,但实际上他的存在和人不一样,就是他造物的方式和我们现在的自然方式,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是现实,一个是宗教理念里面的一些观念结合起来的一个状态。就是我们对上帝既不否认他,同时也不可象我们人的情感或者人的思维去确定上帝的存在。如果是按人的理念去研究上帝的话,你肯定就不大容易想通。想不通他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就象我们现在说师不为师,众人为师一样,这个道理它很矛盾。为什么矛盾?因为他就是根据上帝造物的法则,这个是加的一句话,实际上是自然造物的法则他就是这样的,然后呢上帝的造物的法则在人们的觉悟的人手里呢,他正好是反过去的,就是他走向了反面,他利用反向的运动呢就体现了这个造物法则,所以说他既有形,但是呢他又没有形,按中国古人的说法,就说上帝把自己放在人身上去体现。就象我原来给大家讲过天文学上做过的实验,就是八十年代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利用天文望远镜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就是对地球周围所有的三维空间的星星,从各个时间段对星空进行拍摄,然后对天文距离按照一定的焦距进行分段地拍摄,一直拍到130亿光年以外了,就说他不停地延续,这个工作做了一两年,这样才把所有的照片、所有的图片收集完整。然后利用电脑,就是现在所说的按3D图象,就是立体成象的方式,最后把所有的星星集中在一块的时候,成象的结果并不是象现在人们在科学里面所说的什么大爆炸——既然是大爆炸吗,肯定是爆炸以后均匀的象四周扩散的,你就是照它的象的话,它也会是个球形——但是现在照出来的象呢,他不是个球形,而是个“人”,而且这个人呢非常生动。非常生动意思是说他这个人形状呢非常逼真,有点象我们现在看那个电子摄影的图象一样,当像素越高的时候越清晰,像素越低的时候,麻麻点点就呈现在画面上呢。所以说他那个图象很清晰,也就是说,说通俗点,就是天上的星星的信息量太密了,所以说他还原出来人的图象呢很清晰。这个“人”呢伸着胳膊伸着腿,就象悬在空中一样,那么这个图象实际上就是上帝,实际就是在暗示人们,上帝他是存在的,他实际上就是人的形状,这和我们中国人在阴符经里面所说的“天性在人”这一点呢相互吻合。中国人很早之前就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中国人为什么不信上帝呢?他是因为中国人就知道,上帝他是把自己的存在放在人类身上去体现。那么我们人类实际上他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度,这个特殊的角度意思就说,他不会受制于自然界的开始和终止的这种影响。人类吧,可以这样说,他本身就能够和天地齐寿。但是呢人又不能够和天地齐寿,就说人他这个不道的这一面就影响到人在天地之间的寿命呢,就是说存在。所以人慢慢地发展呢,社会呢也会慢慢地毁灭自己。但它毁灭以后呢,它并不是说它会中断。对这一点来说,现代科学呢也对其他的一些理论呢或者是新文化现象呢,就慢慢地中断了,象过去的生物进化论呢,或者是单纯地相信科学而不相信玄学啊这些观念。
我记得昨天我还在网上看了一个报道,就说现在居然有人在实验,要听那个冥界的声音,去世了的人和现在活的人还可以打电话,现在竟然有人做这种实验。象现在对玄学的一种探讨,都是来自于我们自身对玄的一种强烈的内在的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人与上帝之间本身就有一种源头的关系。这个源头的关系,就是原来几次讲到这个问题呢,我们人身上呢本身就有上帝所分下来的一些灵气,他把自己的灵气呢分散到所有的人身上,所以每个人身上呢都相对说来都含有他的一分子,那么你的体验就是上帝的体验。所以说上帝他正在创造这个世界,他也在破坏这个世界,这就是这个世界不会消亡的原因。
为什么上帝他这样做,同时呢他又把人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终止的存在呢?这是因为人他如果要是没有主观意识的话,没有创造性的话,他就处在被动的生存状态中间,所以他让人呢就有主动的生存状态,但是又有被动的被淘汰的那个过程。如果要是有人觉悟了,有人把这一点呢就想通了,那就象《阴符经》里面所说的,最后你观天之道,你执天之行,你就尽矣,就是你就已经做到家了,你更不需要去做很多的有为的操作,就可以得道。
今天我还读了一下《庄子》的外篇,里面有一篇讲到当时的皇帝在崆峒山去访问广成子的那些故事。意思就说,广成子把这些道理也象《阴符经》里面所说的那些道理一样,重新阐述了一遍,也阐述了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黄帝来说当时也想长寿,但是他找不到长寿的通道和方法,最后就请教广成子。广成子就说,第一次吗不愿意见他,不愿意和他说话,为什么呢,就嫌他这个人浞气很重,因为当黄帝的吗,又能吃,又好色,所以说他就不愿意接触他。后来黄帝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呢,他就斋戒,同时呢沐浴,然后呢再去见广成子,斋戒了一段时间,然后沐浴再去见,这样他才能够跟他谈下话来。
所以说象我们现在呢,我们修炼之所以在现代生活中修炼,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呢,就说有必要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活呢不要要求太高,不要经常性地吃那些动物性的脂肪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食物啦,影响到自己先天的突显。先天突显不出来,你这个后天知道的道理再怎么多,那也是白搭的,是没有用的,因为那个东西它毕竟是个矛盾。在这个前提下呢,就说人呢应该尽量的促成自己明白一点道理呢,然后再去看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呢就比较容易顺利地理解一些存在,不会被自己的生活啊所压倒了,也不会被自己的生活所拖倒,也不会被自己的生活所拖累,就是到了年老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你象一个年轻人一样,因为你的心态啊它是可以不变的。
人尽管肢体上可以变老,修到一定程度,特别象我们这种地方说的这种修炼方法,如果说你愿意很刻苦地实践下去,要吃很多苦了,然后呢经历过很多环节,包括肉体他也可以在相对的时间以内保持稳定。这个稳定是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他不衰老,而是说他衰老的方式他可以转移,可以转移,这个就叫丹道。转移到一定程度以后呢,信号他就开始从另外一个空间摄取能量了,他就不是再从我们现有的空间摄取能量。过去人的方法呢就讲究辟谷呢,就通过辟谷提高人的纯度了,然后再从虚空中间获得能量,再把自己羽化掉。过去采取的这种方法,实际上现在人们的生活相对说来,就比较高了,就是生活水准、摄入的食品复杂的程度就不是象过去那样很纯了,在这种前提下,人要想深化自己,就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特别是象那天谈到这个问题一样,现代人的那个信息量比较大啦,不象过去古人生下来以后几十年,他也不会跟社会作过多的交往,也不会获得很深的信息量。
但现代人就不同啦,他生下来以后呢,每时每刻,包括你吃的用的,穿的、行的,就是吃穿用行吧,所有的东西都包含有社会的动量在里面,这个动量啊就是社会的动量,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量啦,他无形的那一面他积累了很多的东西,和人的存在呢进行交换。影响到人呢,就是缩短修炼的时间并提高修炼的效率,在这一点上来说,它影响很大,是一种消极影响。所以说我们现代人修炼起来,为什么说先明白很多道理呢,就希望组建一个,说通俗点吧,就是很多人觉悟以后,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社会力量,一旦形成社会力量以后呢,整个社会明白起来,然后推动人的整体性进化它就很容易。
这个大家也提了几个问题。戒欲说:你相信无生老母吗?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的名称和西方人的名称呢,它实际上只是个名称不同而已,如果要是把它当着是上帝,他也是一样的。当然上帝呢,他本身也分很多层次,特别是在宗教的状态里面分很多层次的,有时候呢把帝,象我们所说的玉皇大帝,这个人间呢他也有皇帝,都是各个层次里面体现出来的不同的领导者。不同领导者,就说他体现出他主宰的那一面。实际上在我们身上呢也有这样一个皇帝,也有这样一个主宰者。象这些问题呢,我们从人自身上,就象我早年的时候,就是七十年代啦,尽管那个时候呢,练练气功啊,但是没有走上玄道,因为师父的信息那个时候还没有接通呢,对玄界的有些信息还是不大懂。有一次去支农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同学就入魔啦。入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因为农村啊,按那个农民的说法,就叫地正人邪(?),就是那个地方因为阳气,因为农村人地的面积比较大,人口又比较稀少,所以说相对说来阳气就比较底,那个地方历年历代积累下来的阴性信息比较多。所以这样呢阴阳就失衡,阴气就过重,所以说人一般扣到那个点子上去以后呢就特别容易沾染阴性的信息了。象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要是没有经历过,就难以想象。……从那个经历中就慢慢明白了,人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他的的确确相互之间,他这个信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不能忽略了这个环节对我们的影响。
所以戒欲就说到这个问题吗,民间的宗教是邪教吗?它实际上也不是邪教。实际上邪教我们如果要是从道的角度上来说,不分正邪,就是邪和正都是人们对待自然界所反应出来的一种被动反应,被动反应也就说它是阴阳之间的变化,意思就说他在阴气重的时候,他就偏向于常人的那一面;如果是阳气重的时候呢,他就偏向于正向的引导。包括后来发展起来的文化观念呢,包括儒学,它也都属于正教,就说它偏向于阳性的那一面。你比方说它平常提倡的一些观念,道德仁义礼智信象这些观念,对人来说它肯定是积极向上的一种启发或者是开导,象这些方面肯定是包含有正气在里面,这就叫正。
实际上我们正和邪的这种观念分别,是由于我们人的文化观念或者哲学观念停留在阳性的一面而形成的比较意识,这种比较意识,当然在我们修道修到一定程度以后呢,我想应该把它放下来。放下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如果要是不放的话,你就会发现,你所经历的玄道,特别在跟玄道打交道的过程中间,有很多东西呢你会感觉到很为难的,就是你跨不过去。就象上次我讲道德经的过程中,交流的时候吧,说到这个问题。有一次呢,在成都的宝光寺,那个地方有佛的指骨舍利子,就是中指的指骨舍利子,所以说那个庙呢是非常优待。那一天在那个庙里面碰到师父了,就跟我上了一堂课了,里面就谈到包公和陈世美的关系问题。他说包公他肯定是一个正面的形象,陈世美他肯定是反面的一个形象,人都不喜欢陈世美,喜新厌旧,总觉得他不讲义气,不讲道义,但实际上作为师父来说,当时就说:他说实际上他们都是我演的,他都是我在扮演,直接这样说。你说这个话如果要是在我们普通人的观念里面不大好接受。如果要是把这个话翻译得白话一点的话,那这个意思就说:魔也是他,佛也是他。就是说你要演魔的时候,他就是魔象;你要演佛的时候,他就是佛象,实际上这个就叫道象。
道象是什么意思呢?道象在《道德经》的原文里面就称为“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他永远地会帮助你,这是根据你自己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气和邪气,然后再去帮助你。当你体现邪的时候呢,他也同样帮助你;当你体现正的时候呢,同样帮助你。所以说当你会被剥夺的时候,他一定在帮助你,帮助你尽快地走向那个被剥夺的那一面,我想天道他就是这样一个性质。这个性质呢和刚才我们所说的上帝这个性质他正好是相适应的,上帝要造物,他必然要毁掉这个物,大家记住我这句话,上帝既然要造这个物,他肯定要毁掉这个物。那么他毁的方式是什么呢?并不是说他自己突然的天降一场灾难,把人类毁掉,他不是这样的,还是由人类他自身的发展,就是在阳性的那一面的发展,因为它要符合阴阳之道啊,阳性的一面发展到极限以后,就走到终点了,它必然要适应(?),最后,人自己积累的信号就足以毁灭人类自身。这就是现代人类所不能够觉悟的地方。
当然我今天不知道天堂录音没有?希望把这些闲谈,不算是什么正儿八经的交流,把这些概念——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概念。为什么我自己会产生这些概念呢?因为当时师父在教育了之后,我就很有感触,就长时间的处在这种功态中,实际上就是说长时间的处在这种体悟中吧,反反复复想人间这些事啦。然后早年师父在带我们练功的时候呢,传递一些信号或者给我们身体啊、信号中造化的整个过程也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说,这个现象你懂了没有。你既然这个现象你没有懂,但是你可以把它作为你一种体验把它记录下来。但是后面的事情呢,当你事情出现的越多的时候,那么也就证明你的理论验证得越多的时候,也就是后来慢慢地明白了一些道理,再和自己的身体变化结合起来一看才知道,哦原来天道他就是这么回事。然后再从这个中间你要想真正的明白一点道理的话,真正要懂得,人在人世间要想掌握主动吧,特别是在修炼上想主动,人怎么掌握自由,说通俗点,我们人类他就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谁都愿意去努力、争取、奋发,但是一定要明白一点天道。如果不明白天道,你在这个中间无形中就扮演了一个所谓的正面角色或者是所谓的邪面的角色。你任何一个角色,我给你说都不足以为道。
我原来没有看过什么《八仙得道传》啊,再就是什么《绣音阁》,象这些修炼性的书籍。但是后来呢,随便翻了一下,我就发现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面实际上都是在正教里面进行阐述道。但是呢作为老子的道德经,他不仅不给你谈什么正道和邪道,他没有这种观念,他只有道。道到底什么东西呢?道就是囊括一切的这种存在,这就是上帝,这就是上帝。你说道不存在了,道就是存在,道就是上帝。上帝是什么呢?上帝就是道。但是上帝是什么样的一种道呢?是没有善恶的一种道。而现在人们的宗教观念里面,明显的就把上帝当着一种正向的道,同时呢也把上帝想成跟人是一样的形象。这也是未尝不可为的一件事,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呢,这种想法它肯定是不符合我们现在所说的这样一种观念的,意思就说任何事情它肯定要走向反面,你要注意他反面的这种存在他永远是一种背景,它永远地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的,你不要忽略了这一点。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曾经在哲学的发展史上有一个“不可知论”。我觉得“不可知论”里面呢有一点他是感觉到了,就是说西方的发展方式吧,特别是文明的发展方式,都是在那种比较实验的、比较具体的方向上去拓展自己的文化现象、科学现象,但实际上作为他的“不可知论”来说,它是建立在这种文化基础上呢,当我们现在从修炼上、从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中,我们就知道,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而损”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告戒人们你不能从文化上去了解道,你不能从文化上去了解道,只能从修炼上和感觉上去把握这个你自己的行为。你只有这一套道理。你要是从其他方面你要想把这个东西去,你比方现代人在网络上写了很多的文章,写得很精彩,无论是文风啊,或者是广证博引呢,文才啊,我都很佩服,但是我就感觉到有个问题,现代人呢利用了现代的文化去发展自己的思维,这一点上来说是不可取的。为什么不可取?就是因为道性他就是这么个东西,当你发展到比较鼎盛时期的时候,也就是这个东西他将要回归的时候。所以说我们现代修炼呢,就是尽量的从古人的那些比较中肯的劝说中间真的去明白一点东西吧。
另外常无心说,《圣经》中的上帝和中国传统中的上帝是一回事吗?中国传统中没有上帝,中国传统中只有玉皇大帝。大家看过《西游记》的人可能都知道,玉皇大帝他要想长寿,他还要吃太上老君的金丹。所以说常无心他自己也说,道德经中间的“象帝之先”等同于耶和华。他不能等同,因为耶和华他一旦有名了之后,他就不成其为道,道他是无名的。所以说我们这个人呢他往往在这个方面呢,也要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有名有实,然后呢就有个象啊敬仰啊,就有个追求的方向啦。但是务不务实呢,你就没有办法。所以说很多专家呢,特别是现代的专家呢分析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为什么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但是西方人为什么宗教战争不断,就是大部分的事都是因为宗教而引起来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宗教战争,为什么能够把佛教请进来高度地糅合成为——我们说好听点就叫糅合成为中国的宗教——实际上是把它智化成为中国的宗教啦,甚至比中国的本土的宗教还要有作用,还能启发人一些,这什么道理呢?这就证明中国的道他具有一种博大的胸怀,他能够容纳进来,这就是中土的特点。所以说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自己对道的一种认识吧,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向前努力的地方。道这个东西他毕竟是个虚象的,他没有说,你比如说“象帝之先”,之前,管你是皇帝也好,主宰者也好,所有的主宰者,只要你是有形的,那么你必然不得长久。所以说无形也好,有形也好,他都在暗示我们,就象我刚才讲《西游记》里面的玉皇大帝一样要吃金丹一样,他不吃金丹,我想他也会老啦。
无正无邪说听不懂?听不懂,慢慢听,等你听懂了的时候,我给你说你就不懂了;你不懂的时候,你就慢慢地会懂的。就是在讲这个时间以内,我今天还接到一个电话就谈到这个问题:当时听的时候是懵懵懂懂的,有的人甚至还打瞌睡,但是呢事到临头的时候。当然,当时你真的睡觉了,我想人肯定是没睡着,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教育里面的胎教,你怎么知道婴儿是睡着啦还是没有睡?那么你放音乐给他听,你念诗歌给他听,难道他听得懂吗?他实际上听不懂。但是你人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呢?这就是天地的不言之教了。实际上人家在用这种方法提示我们,有很多东西呢我们并不一定要用有心的方面去实践这些人家的想法,我在这个地方讲的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实际上我是用无心的方式传播的,意思就说我讲的这些东西没有强行地要大家去接受,也不希望大家死搬硬套地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方式,而是什么呢?而是一种参考,也是一种能吧。也是一种能,也算是刚才那个上面所说的就是要觉悟吗,最起码要有一种爱心,就是你要愿意把自己的这种想法交换给人家的这种爱心。当然人在接受或者释放的时候,他都有这种想法在里面,比方说大家愿意听,本身也是一种贡献。当然听着听着要打瞌睡啦,那么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顺其自然,越是打瞌睡,越是听得进去。
那么为什么越是打瞌睡越是听得进去呢?就是因为人他本身的体系里面他有多重意识,意识他有多重性,我们不是一种存在。人本身是四大假合的,你这一方面睡着了,那一个方面他正在睁着耳朵在听呢。所以说人要对自己进行研究,要实践,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以后——我讲的不是要你去研究儒家或者佛家的经典,那些经典你背得再多没用的。为什么没用呢?你看大家跟我打交道一年多了,你看我这个脑袋里面记过古人怎么说的没有?读经大姐反正对经典是比较熟的啦,就是上次那个师父说的:悄悄者易得,皎皎者易握(?),我都不知道出此何经何典。可想而知,师父在用这些话的时候,他并不是说古人怎么说的,他怎么说呢?他说老子说,老子说。“老子”就是我的意思,“我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我说是我说的就是我说的”,“我说不是我说的那就另当别论”。所以这个意思呢,我想已经很简单了。也就是师父在早年的时候,教育我们:你要修,你就要看自己的,要说自己的,要想自己的,要做自己的,要念自己的,要成自己的。就是你不要把人间的东西拼命地拿过来往自己头脑里面灌,灌进去了之后,我给你说你很多体系会自相矛盾的。很多体系会自相矛盾,也是刚才所说的无正无邪这个矛盾。无正无邪它是没有矛盾的;有正有邪以后它才有矛盾。
所以这个矛盾你如果要是接受人家的观点的时候,当你在心里没有想通的时候,当你心里没有这个道的时候——道实际上就是无穷无尽的包容性就称为道,这一点一定要作为定义在我们人的这种角度把他确定下来,他无穷无尽的包容性这个才称为道——当你有正有邪的时候,你说你怎么包容啊,你总认为你自己是正的,总认为人家是邪的,那有这样的事呢?你比方说宗教,西方的宗教战争,隔一段时间就要打一次,什么时候停止过呢?包括现在伊拉克跟美国之间的战争性质也属于宗教战争。我想我们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呢就是要劝导世人,劝导世人真正的要进化,劝导世人觉悟,你去觉悟呢只有老子的一个方向可以走,那就是无为而治。作为主导方面来说你无为而治,作为被动方面来说,或者主动方面,这个道性,这个阴阳的两性的角度,作为主动和被动这个阴阳两性的角度上来说,你只有处下不争。就是当你这个世界都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你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矛盾呢?都知道噢人家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人家的成就就是自己的。那么自己的东西他愿不愿意变成人家的呢?他是顺理成章的啦。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的思想觉悟从我们自己,从道德经中间,从观念上来看,我觉得应该朝老子的方向去培养自己的精神素质,然后呢你才可能做一个未来人。
在新的一年即将要到来的时候,我也祝愿大家每一个人都成为未来人的基础,因为刚才的时候我已经讲过啦,真正在上帝的眼里,人他是没有生死的。他创造一个生物以后,那么实际上他是在用这个生物。生物呢如果要是觉悟了,就和他等同啦,他给你这个机会,就看你愿不愿意去赢去这个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够从老子那个地方取得这个赢去的许可证,按我们过去的说法,就是从老子那个地方去拿到一把真正的智慧的钥匙,开启天地之门,使自己在天地之间获得永恒。
当然我这个地方讲的都是理论,方法我这个地方也有。但是为什么不讲方法呢?因为一讲方法就落到阳性的那一面去了。所以说在很多问题上,大家的缘分也就是一种,说通俗点也就是师父或者是上帝在这个问题上对大家的一种反反复复的体验吧,最起码来说他要看看每一个呢是不是能够提升上来。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提升呢?在这个方面,对老子道德经的一种认识呢他就真正的成为基础了。
……实际上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的这些圣人指的都是那些得道的人。得道的人他不一定指的那些非常有名的人。实际上当时伏羲、黄帝这些先圣们,他们对人类来说起到了一定的领导作用。但是这个领导作用呢,是这样说吧,它的背后还有一种支持者。就象黄帝时期的广成子一样,他当时只是一个世外的高人,那么这个高人他为什么对黄帝有指导作用呢?那也就说这些世外高人他正在代天行道,就说他代天呢去传播一些比较积极的理念,使这个领导者呢就能够接受进去了。接受进去了,对老百姓它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顺理成章的这种治理呢。实际上我们综观中国的历史都有点近乎于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呢多少年以来呢都没有改变。
……就象戒欲在这个文字里面所说的:附会老子言丹言法的都不是老子说的本意,实际上也就不是老子的本意。实际上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可以这样说,他不提丹也不提法。他为什么不提呢?他就是因为你做人就有做人的一种基本道理。因为你做人,你要把做人的基本道理搞懂了以后,然后你再去掌握那些东西,你最起码有个基础。这就象过去不讲那个法一样,过去中国的道法呢是比较深奥的,很多人他一旦掌握了道法以后呢,可以这样说,他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但是无所不能呢他有很多戒律的限制,再就是加上生存的一些限制。按过去的说法,就是你要学这个东西之前要发誓,要自领孤贫夭,那是个非常残忍的事,而且你一旦发了誓言呢,誓言要兑现的,就是这些东西它的的确确是用你用毕生的代价去换取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不属于道。如果按正道的说法,那就叫邪道。但是邪道里面它有没有法呢,有没有正法呢?它也有正法。法无所谓正邪,只不过是人心的取向而已。如果把这些法呢用到正路上去了,它就是正道;有的人把它用到邪的心思上去了,它就成了邪的代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从这个道理上讲,刚才沙漠绿洲打上来这样一句话,大家可以考虑一下:人家的都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对不对?实际上我的也就是人家的,这句话改成这样呢就比较顺理成章了。人家的都是我的,我的呢也都是人家的,这个就叫互动。如果我的还是我的话,那么这个里面呢就象把人家的东西都想拿过来,然后呢自己的还不愿意拿出去,有这样的嫌疑在里面,尽量的不要这样去想问题。这样想问题呢就不大容易产生互动的那个效应。所谓的互动吗,就是相互之间的智慧啊、感觉啊,特别是感觉它自动的就能够相互流通,能够促进我们自身在这个问题上借助于人家的语言吧、或者行为来点化自己。
……你刚才讲的这一点,实际上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他就已经说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他为什么会这样呢?他有他的道理的。人呢他毕竟是个杂合的那个整体,就是他在体现自己的行为或者是思维方式的时候呢,他就难免去扩散自己的一些浊气,就是这个浊气和这个清气之间他肯定要相互之间要交换呢,要不然人为什么要多吸收氧气才感觉到舒服呢,就是因为人他的的确确是由物质的效应造成的这个需求。那么我们修炼呢,他无非就是说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呢,然后就知道,人吗活在世界上,然后有清气和浊气,然后有消极思想和积极思想,就象我们平常生活一样,当我们的平常生活很好以后。我们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肯定根本都不考虑修炼呢;后来饭吃饱了,而且生活也过得很好了,然后就觉得还有一点欠缺。就象过去的皇帝一样,一旦什么东西都有了以后,还要长生不老,就想永远地拥有这些东西。但是呢他的方法呢是在权利的状态下去拥有的,所以历史上曾经有一本书:《帝王和丹道》,这本书里面就讲得很有意思,中国人从古代的帝王开始,包括从黄帝那个时代开始,都开始炼丹,一直到清朝,包括同治、光绪都吃过丹药,但是为什么不能延续他们的生命呢?这个东西毕竟不是他们理解的那种丹道。古人在特别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修炼和他们所追求的丹道完全是两回事。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问题啊,从我们的现实中啊,或者历史中把它经常地回想一下,不一定要搞清楚很多具体的现象呢,就是你只要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的事……实际上我们从反面的道理上能不能接受一点呢?我想从反面同样也能够比较出来我们自己应该选择的方向。……我就发现中国人的伦理概念正在逐渐逐渐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呢看来是势不可挡的,它就要来到你面前。所以说你这个时候如果说还带着过去那种老的观念,在有些方面就不识时宜,说通俗点就是不识时务,不识时务那就很难以去做好基本的工作啦,就是生存的基本工作你就很难以做好。
……就说修炼上福报很全的人,他一般来说是比较清静的人。是什么意思呢?就说他自己做出来的贡献他尽量地放在阴性的那一面,不是在阳性的那一面。当然这个福报是什么意思呢?按我过去的说法它有三种效应吗,第一是你的身体健康,第二是你能够调整你的小环境,第三你能够控制环境。当然这个层次他是不同的,就是人呢一般修他肯定不停地向这三个状态迈进,越走越走走到后来啊,就是你德能够修之于天下的时候,你德很普的时候,我给你说,你所有的信息都是顺畅的,就是即使你面前有时候会有些波澜起伏,但是对人来说,它实际上,相对说来也是一种福报。当然我说的这种福报,其中好象有点诡辩的说法在里面,因为人吗,他一般是追求的镜象的那一面比较多。所谓的镜象那一面,就是人他只想好,不想坏,所以人一般活在世界上的时候呢,当他在体会福报的时候,就比较重视自己的意义,而不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体验。人要是修到很高境界的话,象刚才讲的圣人的境界的话,就不会自己再去体验所有的感觉啦,他就会怎么样呢?他就会把自己的神分布出去去体会人家的感觉。去体会人家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呢并不是要回到自己肉体中来,不能让这个感觉回到肉体中来。回到什么状态中去呢?回到整体系统中间去。说通俗点就是我们修的人就象上帝身上的器官一样,当你具备了这个器官的功能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取得了永恒的那个位置。但是如果说你没有取得这个位置的时候,你实际上就相当于上帝身上的一个细胞一样,这个细胞吗当然年数是很有限的,到一定时候,细胞很快就淘汰了,它转化成为其他的物质,并不是它消灭。所以我们在掌握一些技能的时候呢,一定要注意这个度。这个度呢就是说不要以自己的成功为标准,不要以自己的成功为标准,而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而应该把自己的修炼呢,同时呢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和平常讲道德经的道的这个观念一样,就是你做人就要有一个人道的形象,你做工作你最起码要有工作的职业道德,就是你最起码来说你这个基本形象你要确定下来。
基本形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自己每天做事的时候,你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投入地去做了,你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给你说你已经是个很好的人了,很好的人就相当于过去所说的贤人,一到了贤人,基本上就直接向圣人的那一步就跨进,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和贤人之间无非就是这个度的问题,这个度你把它放在无为的状态中间去运用的话,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你平常是一个非常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你每天做,你做很普通的事,但是你心里想的呢却是天下的事,你就会发现你的信号呢和天下之间他就没有什么隔阂了,他老在交换。这个就是你和道之间的一种基本的互动,这就是人和道的一种基本互动。
莲花童子说,我们在社会中,老是觉得修道,修道呢要有师父的指点。师父怎么指点呢?师父有时候他的那个形象是变化无常的,他没有固定的形象。这个是什么意思?就说师父他想带一个弟子的话,他肯定是要找这个弟子,意思就说是师父找徒弟。有很多人去找师傅,有时候的确能找到一些师傅,但是不一定有这个缘。为什么呢?因为你本身你的诚心和你的积累不匹配。就是你德性的积累你不匹配。德性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你历史以来或者你过去的生存状态里面经历过的东西所积累的德性呢、德行、或者德心呢这个方面它还不和谐,就是你到了这个即时即刻的这个状态的时候,尽管你有很深的意念,很深的信念,你要想得到师父的这个青睐,这个时候还不一定做得到。为什么呢?因为师父知道你这个人本心里面是什么东西。
这个本心是什么东西呢?本心就是说人的心、性、情这三点之间他能够同步的时候,他体现出来他才是他真实的东西。但是人呢他不知道这个东西,就象过去我讲这个问题一样,这个吕洞宾,那个汉钟离说你要想找那个修炼者的话,你就爬到这个高山上往人寰一看,哪个地方有青气上升,那个地方肯定有修炼者。这个道理呢,我想每个修炼者并不知道自己修的怎么样啦,那么师父知不知道呢?肯定知道的。就象那一年,我跟厚金老师两个人相互之间正在互动的时候,他就说,哎呀,你头上的辉光怎么样怎么样,他就感觉到很惊诧。实际上我当时一听他说呢我就知道,当时呢师父有意的把那个能量呢加在我身上,然后给他看一种外象。这个外象呢,他自己有一定的眼功,一看到这个外象,肯定要被这个外象所吸引,就觉得如果按这种方式继续修炼下去的话,肯定是有希望的。因为我的方式是很明显的,就是我修炼的方式跟他修炼的方式,可以这样说是不同的,后来对他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激发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那一段时间呢走到一起去了,这也是师父的一种方式呢,也算是师父的一种不言之教。但是这一点最起码提醒了我注意一个问题。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呢?注意到自己的修炼呢有时候自己不一定要明白,而且有很多事你根本都不知道的。为什么要知道呢?没有必要要惺惺然地在意自己的一得一失。你只知道,那个目标就在前方,你当时的誓言,你对师父的愿,这个愿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有时候说是师父的愿,有时候不一定要说是师父,那就是上帝或者是天地,总的说呢就是无穷大的这个背景。你为这个天地,为这个无穷大的这个背景,无穷大的这个道,无穷大的这个包容性的道,你为他你能够做些什么,思想里面首先一定要确定。如果你思想不确定,你说你以后的努力,你一旦面对现实的时候,面对你的利益所即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就移动了。
往什么地方移动呢?酒色财气。人无非就是说,就象我平常说的那个问题一样,人有两“子”,一个面子,一个肚子。肚子要吃饱,要吃好,而且面子一定要光辉灿烂,总觉得这样,好象才是人生。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所以说作为师父来说,他在道德经中说到这一点:知荣守辱,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这三句话里面只有一句话是包括方法论,前面两句话都是认识论和你的人生观,只有一句话是方法论,那就是知雄守雌。但是这句话里面包含的方法到底是那些东西呢?这当然在我们平常的讲解中说的比较多了,以后大家修到一定的程度,如果大家愿意保持这个缘分的话,可以这样说,我一直都是这样许这个承诺的,就是只要大家有问到,我必然能够答,就是你只要有现象,必然给你指出一条你必然要走的、要发展的方向。当然我肯定是按正道的方向去指引的,当然这个地方讲的正道跟刚才讲的正和邪之间,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就区别在这个地方的正就是说让你的时间、空间尽量地缩短,就不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也不会浪费更多的空间让你去绕圈子,不会让你去绕圈子的。但你自己绕不绕呢?那是你自己的事。为什么呢?因为人他毕竟是人,人在自己修炼的过程中,他对自己的浊气和正气的一种平衡,他是需要一种道德的精神来做的,他不是靠人的单纯的主观上的想象呢,或者是主观上的行为呢去做的,他有很多东西他是靠自己潜移默化的积累来完成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问题面前呢禁得住师父的考验。
那师父到底怎么考验呢?就象上个周末谈到这个问题一样,作为师父来说,他到你跟前来了,他对你的考验他很简单。很简单是什么意思呢?前一段时间呢我看到网络上讲一个好人好事,说一个漂亮的年轻的女大学生就牵着一个盲人走进了火车站。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图片新闻,我看了以后我很有感触。为什么很有感触呢?实际上这个行为作为人来说是个很普通的行为,特别作为我们修炼人更加应该把它当着是一个很普通的行为去做。但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面却要大张旗鼓地去宣传它。为什么要去宣传它呢?就是因为现在做这样的事的人太少了,有的人还担心,做了这样的事以后,会不会招来一些麻烦。但是为什么有人愿意去做呢?我想如果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这个道理呢,你也去做一做,你对人家的方便你都能够给予人家方便的话,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我想在这个前提之下,大家想一想,师父的考验,他怎么考验,我给你说,你都过得去的,你都绝对能够考及格的,而且绝对能够拿高分。这个简单的比喻大家应该是都能够承认的。
那么我再跟大家讲一讲具体的例子。就是96年吧,有个道友在草庄主持工作的时候呢,师父就来了。我没有回来之前,他们就把师父当师父供着的。结果到半夜的时候,师父要上厕所,大家不知道怎么照顾,也都睡着了。师父就把那个脸盆呢拉出来就方便了一下。结果第二天呢,这些修道者们马上就产生疑心了,但是又不敢下结论。为什么呢?因为毕竟是凡眼肉胎吗,那怎么下结论呢!所以说一定要等到熊老师回来以后下结论。所以大老远,我一进门,师父就张开嘴,露出满口的金牙对着我一笑,一笑那个意思就说你不要开口,你一定要把满口金牙给藏起来,不要随便地去说,知道没有。当时一说呢,我就知道,所以他们后来盯着我问,到底是不是师父啊,我一笑了之。他们看我笑了,就更加神秘了,不敢下结论。后来吃了晚饭之后我就到村庄里面去了,实际上按我当时的想法呢就是想回避一下。但实际上你回不回避的了呢?这我跟大家说句心里话,你肯定是回避不了的。为什么回避不了呢?因为你人你当着师父的面,你可以经受得住考验,但是你背着师父的面你能够经受得住考验吗?后来到了那个村里去以后,好几个老百姓都跟我说,听说你们上面来了一个讨饭的,哎呀,你可要小心呢,这讨饭的他一旦住下来,住上个一年两载,我给你说你真是拿他没有办法的。我当时就说最起码他是个人吧,他就住下来又怎么样呢,无非就是我多养个人,你看他那么大年纪,我多养他一会难道就吃亏了吗。那个农民一听:你这个想法倒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但实际上他提出来的问题正好是师父借他的口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师父能够借他的口提出来这种问题来呢?实际上就是说人的思维他在空间传递的时候,我给你说,你是防不胜防的。那我们在天下为人的时候,最起码来说,你心里一定要想到,你就说你想到天下没有?就象我讲那个张艺谋拍的《英雄》一样,就是你有没有天下那个境界。如果说你没有天下那个境界,你老是为自己在打算,老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生怕自己吃了亏,生怕自己上了当,在什么面前你都放不下。你如果要是这样想,那是的,这讨饭的如果要是在草庄住上半年一载,我岂不是要吃大亏吗,那真是麻烦。但是有没有麻烦呢?我想他不会给你造麻烦的。那天晚上他根本住都没有住,后来我晚上回去是已经很晚了,结果第二天早上一起来,一清早我就问,师父呢?结果当时负责的人就问,那真的是师父?当然是师父。他说那完了完了,我们把师父赶到厨房里睡去了……从我十多年前经历过的这个例子,我们就知道人的心呢实际上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修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的心到底放在什么地方,就象刚才讲的大学生能够帮助盲人一样,这很简单的一件事,普普通通的,很平常的一颗心,就能够体现出人的德行吧。
今年呢也是出现了这样一件事,当然人们的说法很多啦,也认为这是师父来了。来了之后呢,同样呢也来了一个本地的人说:你不要把他留在这儿啦,留在这儿以后呢,就会招来麻烦的,人家会找你们的麻烦的。一说呢,有的人就害怕了,就把师父就送走了。当然这个问题是这样说,他把责任呢都推在说话的那个农民身上。这个说法那就不恰当了。你再怎么推,总的说来,还是你的行为中没有一种容纳性,就说没有一种最起码的怜悯心吧。你应该知道,对方很可怜,但是为什么又要听信了农民的话,按他的那个意思去办呢,你为什么自己不拿自己的主意?实际上人还是因为害怕啦、还是因为利益,或者既得的一些东西,在影响了自己的观念的发挥,特别是一些善念啊,你怎样发挥得最好吧,我想这就是一个本能的善念问题。
至于说什么样的形象?那各种各样的形象都有,有本象,也有他的幻化。本象呢那就是师父的本来形象,仙风道骨。幻化的讨饭的、神经病的,各种情况都有,那就看你自己怎样去体会啦。如果要是真正体会了师父所说的众人为师、万物为师,我想什么样的考验,你不把它当着考验,你就把它当着自己生存中的一种经验、一种教育,这样去体会,每一件事,你都认为是有好处的,哪怕自己的的确确就象我在那种特殊的环境里面经历了好几年的情况一样,我实际上在这几年的过程中,我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事情、任何人。为什么呢?因为我总觉得任何事情对人来说它都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吧。我记得对弥勒佛,佛经里面记载,就说他是厉行王吗,位登十地的一个佛。那么说他厉行王是什么意思呢?就实际上他现在已经在厉行的过程中,他是未来佛,他是未来所要出现的引导者。但是他现在为什么在体验呢?那就是因为他把他的时空就已经放在现时代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了。所以说我们在这个体验的时候呢,也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感觉放到每一件事情中间去体会。同时呢我们在看新闻呢,或者看艺术啊,或者是欣赏文化这些优秀作品的时候,当你在感觉人家的情感流动的时候,你自己也可以去体会人家的思想。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现代社会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伦理变化它已经在教育我们,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去找这样的一些机会,用正当的方式、用正确的方法开发自己的潜能的那些通道呢?潜能的通道。
处下是需要有爱心的。为什么要有爱心?因为老子的三宝里面第一条就是一曰慈,二曰俭,三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说三才是处下。第一点你一定要有爱心,这样你对天下,你对自然,你对万事万物要有一个本能的爱去处理。要没有这个基础的话,我想其他的方面那就做不好了。第二点老子为什么要说俭,这也是有道理的,就是现代人的生活过于奢侈,过于奢侈以后就是过于浪费,过于浪费以后就是他没有这种习惯,他自己忽略了自己被自己浪费了,自己的积累被自己浪费了。当你生活上很节俭的时候,实际上你的信号上已经在存储。
……子时一过,就是第二天了,再一次地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同时在修炼上有长足的进步,尤其更加能够接近于上帝,接近于师父,接近于道!


整理完成于2008-5-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19:30 , Processed in 0.0409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