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89|回复: 0

《四维奇藏——阴符经讲解录》第七讲 第一节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复制链接]
厚音 发表于 2008-6-25 21: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1、顺以生人,生万物,以天地文理圣人则成为被动,是演绎。逆以成仙,成不朽,从时物文悟得道机变为主动,是归纳。
  世人修真,不可以没有具体的方法和准则,否则的话就求不到真常,也不会有自己的正果。
  如果修行中以天经、地义、文史、常理作为做圣人的标准,那才是最愚钝的修行:天经也是人造,地义离不开人为,文史莫不错踪,常理则无不变迁。这些我们如果都将其抱定了去修真,我们的自性永远得不到解脱,更不要说超凡入圣了。
  天地知而不言,圣人传不言之教,所谓的修真依据和证据都是愚行所造,自为多情。所以不可当作证道的根本。
  天性在人,则天机在人;人心在机,以无为守一自能归真。所以,我以“实修时证,物性归道,文言求反,常理入微”来完成心明眼亮,自立哲思的过程。这样,方不会失去我自身之正果成长的机会。
  让元神系统从大的整体上去把握天地性命,其次让我的识神从小的微妙常理中去证悟大道,我以为这是必行之路。

  2、修炼穷理要从实修中穷其本来,尽性在自然、自在,了命在无心、无为。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这句话的主语是愚人,愚人是说那些作为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他们总是以天地文理圣,时常从文理上去了解天地,从文理上去了解圣人,这样就把很多天经、地义、文史、常理作为圣人的标准去判断。这样就把很多事情搞得比较复杂。实际上,我们现代人中也有很多神仙意识,包括神仙的文化啊,神仙的一种艺术啊,包括修炼的意识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存在,这都是在记载中形成的对实际情况的不了解。
  修炼需要具体的方法和准则,这个方法和准则不是单纯从书本中获得。不明的人,老是从书本中找方法。《阴符经》的作者就“以时物文理哲”,意思是从时间上、从物质上,然后,从实修时证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道理,形成理念,然后再修真。这个方式比前面说的“以天地文理圣”这种方式要好一些。原来是这样说的:天经也是人造,地义离不开人为,文史莫不错踪,常理则无不变迁。我们如果抱定了这些去修真的话,我们的自性永远就得不到解脱,更不要说超凡入圣了。
  从文史的错踪复杂中去总结道理,从文史中找到的普通道理,这个东西到现在已经变迁了。变迁的部分如果抱死它,就很不容易使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古人就说:顺以成人,逆者成仙。顺,它就生万物了,所以说天地文理圣则成为被动。这个被动是说按照人家的方法修炼,这个叫被动。这是逻辑方法中的演绎法,演绎是先公理,然后进行推论。有公理和推论然后再实践,这个叫演绎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很被动的,被动是说还没有经过实践,就已经把现成的理论和文理顶在了头上,按文理去不折不扣地执行,执行的结果不容易在思想中产生深刻的共鸣。这个共鸣一定要体会“道存”的那一面。
  前章节讲过的“道存”的一面,道存在的那一面是指共性是同一的,共性的存在就决定了我们本身在道理上它不需要前人的指引;由于共性的存在,我们不需要前人的指引。只要我们认真地实践,共性就会发挥作用,就会引导人逐渐地、加以比较地认识整个过程和整个存在。
  所以,在此借用了古人的“顺者生人,逆者成仙”这句话。逆者成仙是说不朽的东西它不在文字上,而在于人的心灵中。心灵中的这个不朽的存在,对人来说,要从时刻的实践中,从与万事万物的交换信息中,总结出自己的感性认识来。这个感性认识是道机,道机在人的表现中。在人运动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主动接触,然后主动地靠自己潜在的思维分析和判断。最起码有个选择后就知道,面对事物,人的本能反应是什么?本能的反应是很重要的,这个过程就叫“归纳法”。归纳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有理论。

  3、时、物、文理哲也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先有感觉后有体悟;先有情怀后有造化。

  归纳的方法也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先有实践,然后有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然后上升到理念。这个理念是他所说的“我以时物文理哲”,这个时候产生的思维就具有客观的智慧性。智慧在我们的实践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已经有了自己的感觉。现在和人打交道有这样一个体会,人们现在的信息交换的机会多了,获得信息的方法也比过去方便多了,要看什么资料在网上随时都可以查得到。

  人家怎么说的,自己都知道,古人怎么说的,都知道。是不是看了书的人、知道了的人就能够得道呢?得不了。因为这个还要经过实践。那么反问,看书在前好呢?还是自己实践在前好呢?这个问题起码体现了一个存在,先有实践,然后再有认识,再有理论,这个过程是主动的方法。而前面所说的先有理念,然后根据理念去判断圣人的存在和天地的规律,这种方法是被动的。就像现在所学的科学知识一样,科学家说这个天地是无限的,时间也是无限的,有没有限呢?它们是有限的。为什么说有限呢?是因为科学本身也在发展,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它不一定尽然,不一定尽然是今天所要讲的内容之一,那就叫“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4:12 , Processed in 0.0197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