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0|回复: 3

斯蒂芬·米切尔版本《道德经》前言摘选

[复制链接]
慧明 发表于 2011-1-11 11: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通常认为老子是一位隐士,一个脱离社会的人,宁静地住在某个山中小屋里,除了也许偶然有几个来自六十年代笑话中喜欢问“什么是生命的意义?”的旅行者外,无人来访。但从他的教导来看,他十分关心社会,如果社会意味着人类同胞的福利;此外,他的书还是管理艺术的专著,无论是管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孩。人们的误解,很可能出自于他对“为无为”的坚持,那字面的意思是“做‘不做’”。这被看作被动,但真相恰恰相反。



一位出色的运动员,能够进入一种“身体知道”的状态;在这状态中,正确的出击或运动毫不费力地自行发生,完全没有任何有意识的意志的干扰。这就是一个“无为”的范例——最纯粹最有效的行动方式;游戏在玩游戏;诗在写诗;我们无法分别舞者和那舞蹈。



你越来越少地需要强求,

直到最后,你达到“无为”。

当什么都没做,

没什么是没做完的。



什么都没做,因为做者一心一意地消失在那行为当中;燃料完全转变成火焰。这“什么都没有”,事实上是所有的一切。当我们像运动员或舞者信任身体那更出色的智慧那样地信任宇宙的智慧时,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因此,老子强调柔软,柔软指的是坚硬的反面,它是顺从、适应和耐久的同义词。任何看过太极或合气道大师使出“无为”之招的人,都知道这柔软是多么有力。



老子书中的中心人物,是一位生活完美地与现实和谐一致的男人或女人。这不是一种想法,它是现实,我曾见识过。圣人掌握了大自然,不是从战胜它的意义上而言,而是从成为它的意义上而言。通过臣服于“道”,通过放弃所有的概念、判断和欲望,她自然变得富于同情心。她在她自己的经验深处发现了生活艺术最中心的真相,那真相只是表面上的似是而非:我们越真正孤独,越能富于同情;我们越放下我们所爱的,我们的爱越全然;我们越清晰地洞察那超越善恶的现实,我们越能体现善。直到她最后能以完全的谦卑说:“我是道、真相、生命。”



《道德经》中的教导,是最深刻的道德。不受任何罪的概念的妨碍,圣人不把邪恶看作是要抵制的力量,而只把它看作是一种不透明,一种与普遍的过程不和谐的只顾自己的状态,因此它就像一扇肮脏的窗户,光无法透过。这种不受道德划分限制的自由,使他对邪恶的人、自私的人都能深富同情。



圣人对所有人都有求必应,

从不拒绝任何人;

他乐意利用一切情况,

不浪费任何东西,

这叫体现光。



好人不就是坏人的老师吗?

坏人不就是好人的工作吗?

如果不明白这点,你将迷失,

不管你有多么智慧。

这是个伟大的秘密。



……

杰出的诗歌——最自由的翻译形式,有时是最忠实于原文的。“我们必须尝试以英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它的主旨,”约翰逊博士说,“这是判断一篇翻译优劣的方式。”我常常完全直译;或说,对像《道德经》这样微妙且变幻莫测的书,我尽可能地直译了。但我也意译、扩展、缩减、解读、琢磨原文,尝试不同的翻译方式,直到它体现为一种我觉得真实的语言。假如我没有总是按老子的话翻译,我的意图始终是翻译他的思想。
 楼主| 慧明 发表于 2011-1-11 1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能被说的道,

不是永恒的“道”。

能被命名的名,

不是永恒的“名”。



不可命名的东西永恒真实。

命名是一切特定事物的源头。



摆脱欲望,你领悟神秘;

陷入欲望,你只见化现。



然而,神秘和化现,

由同一个源头而生,

这源头叫黑暗。



黑暗中的黑暗,

通向一切理解的大门。



注释:

描述那不可描述的,教导那不可被教导的,指出通往“道”的路——老子想要干什么呀?这不可能办到,根本不可能!



因此,幽默风趣的诗人白居易写到:



“说的人不明白,

明白的人不说。”

这是老子用洋洋洒洒五千言

要告诉我们的。

如果他是个明白人,

他怎能这么“长舌”呢?



这就是灵性导师遇到的问题,他们不得不做“长舌的人”。他们的话(用传统佛教的比喻说法)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如果你看着那手指,你无法看到月亮。伟大的圣人们必须多么一丝不苟呀!



一位和尚问马祖:“你为什么教‘心是佛’?”

马祖答道:“为了让小孩不哭。”

和尚问:“如果哭声被止住了,你教什么呢?”

马祖说:“我教‘无心、无佛。’”

和尚问:“那对二者都不执着的人呢?”

马祖说:“我会告诉他‘不存在’。”

和尚问:“如果遇到一个对所有一切都不执着的人呢,你会告诉他什么呢?”

马祖说:“我会让他去体会伟大的‘道’。”



事实上,真相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的鼻子下面,它如此简单,每个小孩都明白;然而,就像班恺说的,你越深入它,它越深远。通向“道”的路在哪里?这的确是个问题!



复杂的头脑需要极端的手段。出于祖母般的慈爱,老子的书是对那问题的回应。根据最古老的身平传记,

老子在周国住了很久,见它日渐衰败,便启程离去。当他到达边境时,守卫说:“既然你要走了,

先生,你能写本书教导我生活的艺术吗?”于是,老子写了他有关“道”的书,然后离去。

这是个传说,但它切实描述了真正的教导是如何发生的情况。明白的人不说,但语言对他不是个障碍,他运用它们就像他运用园艺工具;当有人问时,他回答。



能被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原文说:“道可道[道的一个意思是‘表达’]/非常道。”其他有可能的表达是:“可被衡量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能被强迫的力/不是永恒的力。”



你领悟了神秘:它极其非凡,然而却像阳光一样普通;不可被了解,然而却像洗脸时触到你鼻子一样地容易被知道。



这源头叫黑暗:因为我们所有的感官系统都无法感知它;它也被称为“光”,因为我们越少阻挡它,我们越光芒四射。



通向一切理解的大门:为了理解,我们不得不待在那不知道的黑暗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慧明 发表于 2011-1-11 11: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过度赞美伟人,

人们变得无能。

如果你过分重视财物,

人们开始偷盗。



圣人领导众人的方式是,

清空他们的头脑,

充实他们的内心;

削弱他们的野心,

强化他们的决心。

他帮人们抛弃他们知道的一切,

他们渴望的一切;

他让那些自以为知道的人

感到困惑。



实践无为,

一切将自动达成。



注释:

清空人们的头脑:他清空他们的概念、判断和欲望,从而他们能回到孩童般的单纯。

充实他们的内心:他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自己的本质,因此他们能回归喜悦。

削弱他们的野心:当没有要保护或保卫的虚假的自我,他们发现贪婪、仇恨和傲慢自行消失了。

强化他们的决心:他们内心深处的意愿。他们发展了足够强大的依靠自己放弃自我这个理念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淡泊悠然 发表于 2011-1-11 15: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手指指月好,月,不是身体器官,不会产生法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0:30 , Processed in 0.0183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