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85|回复: 4

[第四十三章] 柔弱处下的好处——天下希及之——观察物质世界性质要双向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8-7-21 14: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这一章的文字不是很多,问题也比较简单。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物质能够驰骋天下最坚硬的物质。比如水滴石穿。

无有入无间。无有可以进入没有间隙的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是不是可以进入到没有空隙的形体中去呢?这在我们身体中就是如此。我们的身体好像是个整体,但实际上我们和自然之间交换它是无时无刻不在交换的。就像那天说到人的呼吸状态一样,有口鼻的呼吸,有皮肤的呼吸,有脚跟的呼吸,还有肚脐的呼吸。肚脐没有孔,它偏偏也能够呼吸,这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那么,它呼吸的是什么东西呢?无有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对空气实际的测量,肺部是吸进凉气体呼出热气体,这是你能感觉到的。肚脐的呼吸是什么样的呢?你不一定知道。只有当你肚脐呼吸的时候你才知道,它吸进去也是凉的,到了身体里面它成为热的了。当然,测量你看不到的,感觉也没法把握它,它没有孔,但的的确确它能呼吸。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无有入无间,一下又引申到无为里面去了。这个转弯转得比较急一点,无为同无有和无间是个什么关系啊?实际上他是说你什么东西都没做,并不等于你没做。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观点。就像那天跟闫工说的道理:你活着,就是对宇宙的贡献。这好像讲不通,活着还在消耗,怎么有贡献呢?实际上无为,是有益的。

所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没有语言的教化,以及无为的好处,真正的益处,真正的奉献,天下人是很难以理解的,更不要说去做它了。所以说天下希及之。

从整个意义上来说,修德最难的地方,那就是无为了,你看他拐这个弯,一拐就拐到无为上去了。那么无为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无为就是说,你的意识并不是在你的行为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而是在行为之前你根本没有建立,但是行为在进行。那行为靠什么来指挥呢?这和西方的文化就不一样了,我们东方文化是讲究心神的。不是讲大脑的思考,而是讲心神的运用。心神的运用就是你心里有感觉,然后有感应,然后才能够感化,感觉、感应以后才能感化对方。感化对方的意思什么意思?是你不一定要去做,你同样能够化解对方的一些矛盾。这就是通过调整小环境,然后才能达到调控环境的境地。一开始是调整你自己的身体,有很多人在身体有问题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调?到底怎么调才是科学的呢?那肯定是至柔比至坚要好,意思是你不要发生战争。找医生啊,吃药啊,打针哪,动手术啊,这都是天下大乱的一种现象。这个地方如果动了手术,被切去了一块,就是这个地方已经被夷为平地了。他再想重新焕然起生机来,就要很长时间的恢复,这个恢复将是很困难的。所以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就这一点上,从观念上来说,不可能理解老子非常朴素的思想。

希望不要有战争,不要对自己有争斗的想法。对外面也不要有争斗的想法,对内更不要有争斗的想法。有了,你就要消除它,这是无为的先决条件。什么叫先决条件呢?你一思考问题,你就要有选择,你一选择,你首先就要考虑到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一选择好处,你就错了,一选择坏处,你又担心。选择好处怎么错了呢?那是因为你并不懂得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由无到有的。都是由好转化到坏,然后由坏转化到好的。这个过程肯定要进行,只不过是你没有那个耐心去等待。所以,你在眼前选择的时候,一般都是选择好的,而不去选择坏的。当然我说的好和坏指的是现状。

就像我过去想过的,如果国家再继续这样改革下去,那么我的饭碗就没有了。八十年代我心里就在想这个问题,铁饭碗掉了以后拿什么饭碗呢?想、想、想不通,按着我的习惯,我就把它放下来了。最后这个饭碗是不是就没有了呢?实际上不是的。当天下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时候,它自动的就产生有的存在了。这个存在对于我们人来说,他往往估计不到,他根本就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一般心气比较高的人,像大诗人李白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知道像他那样的才人,天下稀有啊。他随便走到什么地方,绝对不愁饭吃。有这种雄心,有这种能力。但是我们老百姓怎么办呢?一走到社会上就要考虑生活怎么去处理的问题。所以说你不担心是假的,但是你一担心,又远离了道性。当然,我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去想问题的,实际上这样想对不对呢?没有必要这样去想。

就像我们为自己的孩子去准备财富一样,你准备财富实际上是为他选择一条非常糟糕的道路。这是我从养孩子中体会出来的。一般选择给孩子准备什么东西,这很重要。你是给他准备一种思想?还是给他准备财富?给他财富。红楼梦里面有好了歌: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我们只不过是很难以站在长久的立场上去看这个问题。只是站在眼前的角度,我现在有钱,一定要守住有钱的这一面;我现在有势,就要守住有势的这一面;我现在很强,我一定要想办法保住这个强大。但是我后来才发现,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一开始在中学时代读《增广贤文》的时候,还觉得不以为然,觉得这个话站不住脚。天下的父母没有不慈爱的,水往下流,人往上走,哪有不为自己子孙着想的呢?但实际上是当你觉得你的福比他大的时候,你的确在控制他;当你觉得他的福比你大的时候,你就要借用他的福。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在由你的观念改变你的现状。但是,你往往忽略了这个观念,你根本就不知道原来孩子一代比一代强。要不然我们这个社会还发展什么?还进化什么?你真的要为你的孩子担心他几十年以后吃什么?喝什么?他穿什么?用什么?根本就不用你担心。我的父亲在八五年听说我买了冰箱,很惊诧,他说:你都买冰箱了?冰箱有什么用呢?我说冰箱的用处多着呢。

这就说明年纪大的人在为年轻人准备东西的时候,的确应该从精神上为他准备。精神上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感觉。最起码你的内心要想到,最后的发展需要你的经验的支持。你的经验是什么东西啊?我们在选择自己的经验的时候,也是这样,一选择,又选择错了。往往选择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要教他怎么聪明啊?怎么伶俐啊?怎么对待领导啊?实际上作为人格来说,你很难以去影响他。因为孩子在生长的时候,他的人格都是有时间性的,跟他的八字是联系在一块儿的。八字为什么联系到他的人格?人格实际上是性格的反射。你勉强地去要求他,学会很多为人处事之道,那要花多长时间哪?要花很长时间。但是对进化有没有好处呢?一点好处都没有。为什么没有好处?就是我们背后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智慧,这个时候已经被你所传递的一些思想、说法阻断了,无限的那一面被你有限的这一面阻断了。他的无限你根本就不知道,但是你老是用你的有限去干涉他的无限,这就是有和无这种关系问题。

老子在这个地方最提倡的就是你要无,什么东西你都守住无的一面,不要守住有的一面。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讨论无和有?这和现代人的思维有什么区别呢?现代人的思维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现代的思维,受马列主义思想影响几十年,你不可能不带这种思维方式。然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是从现实的角度去着手研究社会的。所以,他什么问题都带有现实社会的点点痕迹。

我刚刚从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西方人已经找到一种长寿基因。如果你身上存在这种基因的话,你绝对长寿。那我就反过来想,他是在所有长寿的人身上找这个基因,那么短寿的人身上是不是也有这个基因呢?他没再想。这就是科学给于我们的启示,他是在强势里面找问题的趋势。然后把它进行商业化,目的是为了赚钱,目的是为了扩大社会生产,或者是刺激人们朝这个地方去想。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不是这样呢?不是这样的。那个短寿人身上就没有这个基因么?基因这个东西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是比例的大小。就像我们身上的元素一样,元素的含量比例不同而已。假如说你没有这个基因,如果你的精神状态能够进入到某种状态里面去,你在你自己这个有机的身体里面是不是能够合成新的基因呢?能不能合成?如果不能合成,那辩证唯物主义就不叫辩证了,那成了僵化唯物主义。既然是辩证的,那就要承认是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教给我们的第一个原理。他既然肯定不长寿的人身上没有长寿基因的话,那不就是僵化的去看待问题吗?

所以在这种推论下,我觉得我们现在所需要了解的是老子的虚无主义思想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道。他开章明言的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非常简单,又非常难以说清楚,这就是道的这一面,它是虚的。你在选择的时候,你肯定不愿意选择虚的这一面,你选择实的那一面,道这个东西它太虚了。所以说当道以至用的时候,就是你用到社会中的时候,你就不能用虚的东西去对待社会了,你肯定要有一个实际的反射了。我们做为反射,最起码反射,就是反射给现实社会你靠什么反射?那就是德。这就是严工刚才提的问题:“什么是德?”这就是德。你在道中的行为,反射到社会中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是德。     你在现实中、自然界都需要这个德来支撑自己。当然我这样讲,是从文字上讲。说简单一点,就是说,你对道理解了以后,守住了虚无的一面,你对现实的一面自然而然心里就有底了。冥冥之中自有主宰,为什么有主宰了呢?是万事万物的统一性造成的,同、统,当我们建立了这个世界观和宇宙观以后,这个主宰观就出现了。它比任何的教义、学说、以及过去人的经验,都要隐含些。我们所说的隐含,就是说它不让你直接去解开它的真实面貌,人如果在现在这种状态下能够直接解开道的面貌,那我们人类就不存在了,它根本就不可能像我们人类现在这个社会这样了。那么既然它存在,同时,它又是隐含的。那么在我们的社会中,就要提倡德化。德化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把这个德,溶化到人们行为中去,当你溶化到人们的行为中去以后,人们的行为一旦有这种普遍性的行为的话。就象那天我分析的,坐公共汽车,上车、下车就自动而有序了。这个德化有物质和精神同步进行两个道理,就是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会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他不会勉强和售票员相对抗,这个就叫化。这个化是由物质和精神并列起来的。那么哪个是重要的呢?肯定是精神。精神这个东西指导整个社会的进化。刚才谈的是德化,这个观念在过去讲的通,现在人们就很难以理解它。当初玄灵功提出来德化人间,这种说法跟我们现在的转化说法是一个意义,就是进化。就是你要进化他,你一定把他推进到新的境地里面去。我们的精神面貌实际上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在春秋时代,两千三四百年以前,产生了很多的圣人。为什么天地间都同时在那个时候产生了很多的圣人呢?就是因为这个精神的原因。这个精神是什么造成的?是道造成的。而不是这个地球发疯,地球发热,而是道造成的。它是天地之间反射出来的一种行为。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就是中国,西方就是西方,西方和东方之间还没有丝绸之路,那个时候的文化交流根本不可能。但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为什么东方和西方都同时产生那么多圣人呢?就说明精神这一面是同一的、统一的。这一点推论,希望大家能够接受。所以进化,在我们现在的工作中,把隐含的这一面逐渐逐渐的让人们慢慢的去接受,实际上你就德化了人间。你就让老百姓心里明白了,老子的思想是多么伟大啊!

伟大并不是说他用宗教去恐吓我们、限制我们或者是摆布我们。他是在利用一种新的精神境界来影响我们。影响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啊?影响到更高的生命层次里面去。我想这个结果,在我们现在的任务中,是首要的,一定要告诉大家。大家修炼为什么呢?这就是第二个问题,长久之道,我们是为了啥?就是这个问题。

生命层次的提高,是什么意思啊?实际上我们追求神仙之道。是因为大家都喜欢做神仙、佛啊、菩萨了,都喜欢做。因为大家都从美好的说法,或者从宗教的说教里面得到了这些启示。神了、佛啊、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们都是受人敬仰的,而且本领也很大。在社会中,在自然中也很自由,那多好啊?谁都希望这样。但是他缺乏一个前提?就是缺乏民心这个前提。你如果不懂民心的话,你做神仙都不会做的,不懂民心你没办法做神仙。

老百姓是这样的,如果你突然在天上飞,老百姓看见了,会说:哎哟,这个人怎么在天上飞呀?这个神仙可能就要掉下来摔死了。要不信的话你问任何一个神仙,是不是这样啊?无论那个神仙都不敢作声的。就像你们昨天讲的那个报道,说一个人在天上飞,你如果盯着他说:哎呀,这个人怎么在天上飞呀?这好像不正常,他肯定要掉下来。信不信?因为你对民心并不了解,同时对人心也并不了解。人心肯定广一些,民心狭窄一些。民心是大家愿意朝好的地方想的这种心念。这是老百姓的一种反映。人心那就非常复杂了,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不好的还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人心一定要了解。我们了解了人心以后,任何东西你信和不信,很关系事物的发展。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因为:道理,道理的道理。道理的道理是什么?就是虚性的物质,虚生实。道理的道理很简单,它就是虚生实,因为实际的这一面是由虚里面生出来的。所以说实际的一面在发展的时候,虚的一面你没有掌握好,虚的一面就要干扰实的一面。所以说,人心他只要一想:那个人不能飞,他就的确不能飞,要掉下来,问题就在这个地方。当然哪一天,我要是看见有人飞的话,我肯定不敢这样想。为什么?因为想的话,那就是罪过了,是不是?那就不想。

我小的时候听我的姑父讲一个事,是他亲身经历的,我们喻河这条河发山洪的时候,很平很宽,当时也没有现在的石桥。他有一天上街去卖材,回来以后正好遇上发山洪,没办法过河。当时就碰到了陈家大湾的陈医生,陈医生就问“怎么过不去啊?”他说:“这么宽怎么过得去?”“我带你过去,你想不想过去?”他们的交往比较多,知道他有本领,就说:“那你怎么带我过去?”他说:“那你不用管,你只需要把眼睛闭上就可以了。”他就把眼睛闭上,他只听见耳朵边有风声响,但是人这个信与不信之间是很难把握的。他想:“他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啊?”他既然听到风声响,肯定是在动了?是不是?带他飞之前就跟他说了:“你千万不能睁眼,睁眼就要出事了,我就不管了,不负责的。”结果他不信,他一定要睁眼看一看。一睁眼睛,扑通,掉水里去了。结果爬了半天才爬起来。陈医生站在岸上说:“叫你不要睁眼睛、不要睁眼睛,你跟自己找麻烦! ”他为什么不能睁眼睛呢?这个东西怕人的什么?怕人的神,因为人的眼睛是神的窗户,眼一睁开,神一观察物体以后,肯定有反射。一反射,你就是有再大的能量,他也挪动不了你了。你要是不信的话,你要神仙把你搬个位置,你看搬不搬得动? 他就是搬山搬水搬得动,他就是搬人搬不动。为什么呢?因为你那个神跟他的神是同体的,统一的。所以,再大的能量他搬不动,他搬你,实际上就是搬他自己。这就是世界上同一性的根源。

当然,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去实践,你是很难想得通的。但是老子的东西的确是这样,你不实践你根本想不通。所以,他给你创造的选择,无有、无为。我想这些选择对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种选择。叫你什么东西都没有,什么东西都不干。你不干,相反的有做为;你没有,相反的有。这个说法真是让老百姓很难,也就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担心,离道就越来越远。道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所以说我讲了这样几点啊。

1 善抱其阴。那肯定是知白守黑。阴性的一面,是你应该经常抱住的那一面。如果你没有学会抱住阴的一面,那是因为你对阴阳的分类还不大熟悉。所以说一定要熟悉阴阳,就是你要习惯于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而不能用西方人的方式去积累这个信息。你的信息要从阴阳很快的角度上,很熟悉的角度上去熟悉你身边的万事万物,你接触的所有的千万个缘份。

2 善处其弱。这个弱性的位置是我们人很不愿意相处的位置,但是这个弱性的地方,对我们人来说,的确是变得强大的一种基本要素。你想强大,你想永远的强大;你想身体好,想永远的身体好;你想要能耐,想永远的有能耐。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守住它的反面,弱性的这一面,有能耐守住谦下的一面。因为你要知道,天下人有能耐的人比你更多。然后你要想身体好,你要守身体比较差的一面。差的一面是什么意思?你要知道,人的身体是有矛盾才存在的,那么差的一面你就要注意观察,你要观察你差在什么地方。大家对我这个人接触这么长时间,看不看得出来我这个人差在什么地方?在身体上你看,那个小熊身体就是好。我说差的地方,我要你挑刺,你能不能观察出来。我观察你,你也观察我,你说了我差的一面,我就说你差的地方。(大笑)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差的地方,因为他不可能没有出气口的。就象武术里面的窍位一样,就是练铁布衫也好,金钟罩也好,肯定有一个窍位是要开着的。不开,这个东西没办法进行交换,你添进的真气怎么保得住啊?你吸进来,永远让他存在那儿?我过去练过武术气功,我知道。你比方,发功的人一定要先把气吸进来,沿着自己脉络送到你固定的地方去。如果要全身都有这样的真气护体,你必须长期的练,而且经常的排打,每个地方你都要送到,过去练功就是这样练过来的。但它一定有个窍位,有个空当要留下来,留下来的就是弱性的地方。你要知道,你的弱性在什么地方。你处在弱性的地方,然后转向强势的地方它就有余地。你到了强势的时候,你在想转到弱的地方的时候,你心理上不答应,你的现实这个时候它已经走到极点了,它也很难以转弯。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那个弱势的东西,它是发展的萌芽。你看那个小孩儿,他很弱,但是他前途无量。那些植物也是这样,你别看它弱,它一旦长起来,你就要刮目相看了。你就知道:哦,这原来不是它了,它就变得很强大,而且它交换的能力比人也还强大。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发展的萌芽,这种概念一定要慢慢的建立。这个建立,实际上也是由虚无的思想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3 善立其下。无论什么事情,总有个上和下,它肯定是比较出来的了。你如果经常的处在下位。你比方说我跟一个人有矛盾,我心里非常不满意他。你是处在他的上方还是处在他的下方?作为人来说,一旦有矛盾,他就不是想处在下方,而是想处在上方。你老想压住他,老想跟他争出一个雌雄来,然后再决一个胜负。人有矛盾的时候,他跟我们现在这种心平气和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就像那天李燕说我的情绪一样,心平气和的时候看起来还是比较年轻的,一旦生气那就是中老年人了。我想这好像是一种感觉,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现实。你要经常的处在下方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对人来说,它毕竟有好处,这都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这的确是有好处的,希望大家记住。不要为一点小事去生气,就是有天大的事,你不生气,你就有天大的福。这个结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吧。如果你处在上面,那个东西它怎么让你接受呢?没法接受,所以有福你也不会享。

4 善守其中。明明要我们知白守黑,你怎么又搞个善守其中呢?这就是个矛盾了。这句话明显的是个矛盾,但实际上不矛盾。因为老子他说了一句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在言语方面你不要勉强的去辨明。辨明,就是说明白。这个明字,一个日,一个月;就是一个阴,一个阳。这个时候你怎么能说得明白呢?说不明白的,因为阴阳之间毕竟还是分开着的。在人们的头脑中,他永远都是负阴抱阳的。他只会选择其一端,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选择阳的,不会选择阴的。那么你怎么办呢?你说你一定要勉强的让大家去接受阴性的这一面?不行。因为我说的这个是对客体而言。你自己你可以知白守黑,但是对客体,你一定要守中。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守中是什么意思?就是他好坏你先看,你不要跟他下结论,你也不要去劝他按什么方法去做。只要你守住了中的处理方式,就像和事老一样,有矛盾我们暂且坐下来慢慢谈,把问题谈到一块儿去了,解决问题就行了。任何一个问题,就像家庭矛盾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看你怎么办?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你站在中间的位置,然后处理好这个协调关系。

人在集体生活中也是这样,你要有一种中间的那种心态。你既不能抱着畸形的心态。看到这个人,你说:哎呀,这个人,他的这个行为,不行。这样的行为发展下去非常危险。看到那个人,你又说:这种想法不对,好像跟老师说的不一样,有问题。如果要是这样想,天天你都处在非常矛盾的心态,非常想找茬子的那种心态,非常想斗争一场的那种心态。这就是我说的,在处理社会问题的时候,所应该处的方向。

那么这四点基本上就代表了这一章的意思吧。大家不知道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实际上修德难在什么地方呢?的确是难在修心上,这一点不错。因为人的心态它是受既定信号的影响。就是你心里面储藏的这种信息发出来的这种信号,变成了你的思维,这就是心。这个既定的东西变成的心,它有很多的沉渣。这个东西你要慢慢的清啊?慢慢的清你怎么办呢?你不大好清理。为什么呢?因为首先你对阴阳之道,就是这个沉渣里面,到底哪一部分是阴的,哪一部分是阳的,你没办法分清楚。那么需不需要分清楚呢?不需要。这就是我的观点,大家记住,既定的这一面有很多沉芝麻、烂豆子,沉芝麻、烂豆子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很多没有价值的东西,它里面也有很多有帮助的东西,那你需不需要分?你不要分。那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你的立场、你的立足点,你始终记住你站在什么地方。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就象我一样,我对殷老师有意见,我是站在丈夫的角度,这个丈夫的角度如果放弃以后。就象过去人讲的:丈夫、丈夫一丈之内是夫,一丈之外就不是夫了。当然这个说起来是个笑话,这就说明我这个观点是很有用的,你的立足点是站在丈夫的角度还是站在朋友的角度?还是站在道友的角度?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搞清楚了,然后你在世上做人,你心里就明白了,原来立足点影响到后来既定的积累。就是你原来你思维中既定的那些东西,它影响到它,你把这个东西稍微换一下。这就象杠杆一样,这个地方有一个支点,大家觉得如果想让这个杠杆平衡的话,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往左边加重些,还是往右边加重些?你看,这就是知白守黑,万物负阴抱阳的一种结果。我问的是这个问题的平衡,最快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对,讲的就是立足点嘛。把立足点移动一点点,它就平衡了。你管它左边还是右边?管它多了还是少了?根本不用管他。模糊意识,这个闫工肯定熟悉。模糊数学,模糊意识大家肯定很熟悉,你根本说不清楚的。但是你只要调动起来非常快,你变动你的角度非常快,这个杆子怎么晃,根本都没有想,他知道自动的调节。就象骑自行车一样,朝哪边歪,车子自动就往哪边倒,拐过去了。这是人们的下意识,所以一般开汽车的人,下意识都比较敏感,十个有九个下意识都敏感,而且他容易开眼功。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经常依靠、运用自己的方向意识。方向就是说,他有多向选择,并不是单向的选择。象我们一般活动不是很复杂的人,一般只有单向选择。但是你习惯于双向选择的时候。你比方说有的人一边开着车,一边还要聊着天,还边抽烟,还边喝荼,他动作多着呢。他怎么做的?他就是分配意识。原来都跟大家讲过,他分配得过来,他有那个脑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不停的在变动,他很快调节自己的状态。这个立足点是什么东西?这个立足点是我们神所需要的一种感应。这都是谈的修炼的实际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从内心上慢慢的感觉一下。当你有了这种感应以后,那么你的心就非常调和了,调和是说它比较圆溶。它很快就能容纳到对象中去,也能很快把对象溶到自己的环境中来。自己的心态环境,它很快就圆溶进去。圆溶进去以后,人再修德它就自然而然的如水一样,的确就象水一样。你修到这个境界,你就跟水一样的。

但是我们人是不是这样呢?不是这样的,因为他肯定要经过多年的魔难。你要从魔难中去慢慢积累这个真性的东西,这个真性的、水性的、道性的东西,它是靠慢慢地积累起来的,它积累才有能量。你不积累,说要有一天,把万缘都放下,把既定的东西都放下来,你放不下来的,那做不到,那不客观。那么你在魔难中的积累的是什么东西呢?积累的是一种内力。你自己的心中心,过去说心中心,实际就是讲你神的能量。神的能量修到一定的程度,它又反馈到你的凡心中去了,你大脑的既定的东西中去了。就是刚才那边写的那个字,又反馈到你既定的内容中去了。这个过程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呢?这个过程实际就是水涨,然后船高。船是你的后天意识,到后来你后天意识的载重量就越来越大,而且抗风暴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一般的事情根本就移动不了你,所以你的健康就顺理成章了。不但是你的身体的健康顺理成章了,而且你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牢固的,是什么东西都打不倒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的立足点。立足点,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它的话,它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识时务。你要知道你的现状,你要调节你的现状。

当初,我听说严新每次从美国回来,他从不和他老婆打电话。我想这个人很怪,他没有家庭观念,回来他跟朋友打电话,不跟他夫人于楠打电话。于楠她一辈子忙忙乎乎,为严新还写了不少书,搞了不少实务性的工作,但是他不理她。我就想,他们这种观念和行为是不是有点有违道性的味道。我后来才知道,他所说的识时务,也就是这个意思。他明白了很多事,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来一点,知道他应该怎么去处理问题。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08-7-22 1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感:这是我自己的一点体悟,写出来与大家交流,请老师和道友们批评指正!

厚音老师原文章:“你如果不懂民心的话,你做神仙都不会做的,不懂民心你没办法做神仙。”

点评:此言很值得深思。民心是什么?如何体现,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如果一个人他对别人很尊敬,肯帮助周围的人,不伤害周围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被人们公认为高尚的人,就象雷锋那样。相反,一个人做事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唯我独尊,不尊敬周围的人,伤害周围的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坏人,最终他会害人害自己。所以说“如果不懂民心的话,你做神仙都不会做的,不懂民心你没办法做神仙”这话是经典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08-7-22 10: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音老师原文章:“当然,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去实践,你是很难想得通的。但是老子的东西的确是这样,你不实践你根本想不通。所以,他给你创造的选择,无有、无为。我想这些选择对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种选择。叫你什么东西都没有,什么东西都不干。你不干,相反的有做为;你没有,相反的有。这个说法真是让老百姓很难,也就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担心,离道就越来越远。道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点评:
修炼方面守虚无、常无为,无为则合于道,又因其大志是德化天下,普渡众生,则积玄德于无形;在社会上行动守德,合道理,不妄动妄为,这个人一定会很安静,很人教养。他如果真的做到了,那么他的生命消耗很少,他当然显得年轻而健康长寿。如果他再修成丹道,那么他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象历史上的老子那样 。然而现代人要求他们做到无为,他们会很难理解(万物负阴而抱阳,道与人心相反)。他总是追求有用有利自己之事物,而当他那样去做了,最后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消耗完了,他所创造的一切都不再属于他的了。所以老子他说:“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开头的两首七言诗也很形象,列出来供大家欣赏:
其一: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瘁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其二: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周易之 发表于 2008-7-26 13: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入火真金色愈鲜
           历验八风吹不动
           红尘浮云三千载
           不及此生半世闲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明 发表于 2008-8-2 17: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53 , Processed in 0.0186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