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1-9-29 10:13 编辑
又是金秋时,正逢国庆临,先祝福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天地清平!在平时的阅读中,也许是直觉也许是同感也许是“假幻空真”的发现,早就想整理一下思绪,但总感到匆匆忙忙,在这个金秋季节里,才抽空总结一下思绪,摘录一些“无关痛痒”的“糟粕”出来,以来慰藉自我“虚荣”的需要,可总觉不妥!因为“石头记”应该要与泥沙同在于小溪细河大江碧海中的!不然也就失去它的存在意义了!当然,回归于平淡之中还可以“和光同尘”于“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之大众中了嘛!
这些片段的连接或许能联系到一个整体,当然,只是一个抛砖而引玉而已,自己并非是完全理解和证悟罢了,并且应该还有遗漏的东西,更还有可能与此不同的经历过程,其实,都在大道之中罢了,正是简单才合道性!灵活才有造化!仅作参考吧!(——帖者略言)
如果不能科学地继承道家学说中的精华。精炼地吸收(学),选择性地提高(炼),适应性地创造(悟),并且在相当长的洗心过程中采取执两用中的原则(慧生),要想在下一步的修持中有所收获那将是很难的。 大家都明白,大道无形,唯德是尊,上德不德,何为上德?无为而真心。长年束缚在一种形式和方法中而不随真心之动,不但扼杀了真我,还耗去了自己的药种。时不待人。所以对于形式方面我们取而用之但不是执着于它。 师尊···曾戒谕:“轻礼仪,重修为;轻功法,重本源;轻两边,重中间;重德性,抑心猿。”此戒谕不但及时而且切中关键。师尊不仅在授功传法上不辞辛劳,在做为人上师尊也循循善诱,劝吾等谨遵国家法度,守纪守法,以人道促仙道,从凡心修明心。 “轻礼仪”者:戒形式化、教派化。“重修为”者:修行者聚散两依,全在于修也。 “轻功法”者:法本无法,方无定法,元神启用,执则无家。 “重本源”:在动态中求本源,是···区别于佛家“定则生慧”的地方。常于动中负阳而拥阴则动即为静了。 “轻两边,重中间”:中间为弦,师尊之太极弦学说已经尽述其妙,毋需再言。 “重德性,抑心猿”:德性即上善之根,吾等若能常待于德性,则心、行自然归一,清静无为自成一趣,若重行去性,则心猿难伏、永无宁日,何望丹成?(——摘于《修德通真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环境保护者宣传口号中的一句,吾听后不以为然,觉得应该将这一句改为:“人类只生活在一个地球上”较为恰当。地球上的众生拥有这个地球,地球是为众生而存在的,更何况”在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大的生命,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明白这种生命的存在以及思维的方式。 作一个简单的比喻:众生就好比是地球这个大生命上的四肢、筋骨、皮毛,而我们人类恰巧就形似暴露在皮肤表面的毛发。秋去冬来旧毛发的脱落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新绒的生长则喻示又一批生命的降临。 “众生好度人难度”,妙药难治毫末,有疾只待新生。毛发的分子结构相当稳定,酸类都难以腐蚀它。好在毛发也是源于大生命,其携带的信息能够反映整个大生命状态,因此现代医学考古学用其作为诊断和判断的根据。现在只是将其作个比喻想下去。“众生皆具佛性”,历史上很多的练功前辈们仅就凭着自己身上的那点佛性,勤修不缀,终成大器,何种样事物才可称大器,依此比喻下去,皮肤、肌肉、筋骨、神经、藏腑,其重要性一层层地至关生命。我们练功的人,就要具备有大器晚成的雄心,坚持不懈地提高觉醒程度,有一天终会心想事也成。(——摘于《修德通真论》)
显然,隐功为阴而明功属阳。就象一棵大树,其树叶为阳,而树干为阴。树干处在下面而叶处于上。树叶虽多各逞其姿,然而却难逃一年一度秋风尽。树干虽然只有一根,却是万叶之本,暗喻为众生之灵。树干决定了整株树的命运。 道为无形为隐,修真人达不到无形隐形的功能态,就谈不上合道。 有形的东西,是百姓的基本要求,属阳性事物。无形的事物百姓不能理解,属阴性,这本身也是一对大的阴阳。(——摘于《修德通真论》)
第一节 人道的特征 刻苦修行,练出阴神;长寿异常,复归本命。 第二节 神道的特征 逢缘德修,元神定足;形难随安,借舍存谋。
第三节 仙道的特征
冲虚清净,无生无灭;出有入无,三清同证。(——摘于《修德通真论》)
神的修炼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信号训练阶段
2、意识训练阶段 3、真虚训练阶段
1、 信息训练阶段
当处在信号训练阶段时,要使人的头脑经受得住各种信号的刺激而不动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即使不动心。魔象也会来干扰你。你静下来了,定力使你将身上的阳性的一面归于阴的位置,那么阴性一面的存在(过去和历史活动信号的存储在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和记录)就会向其相反即阳的位置运动,这就是静极生动的道理。因此这个‘动’里面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我们需要保持良性的部分。有时还需要利用良性的部分。然而初期训练阶段魔意识所化成的假信息特别多,还经常夹杂在幻觉、幻视和幻听中,因此有筛选信息说,很多人因此入魔不入道,原因不外乎德性修炼不深,德不明大‘义’。 2、 意识训练阶段
当进入意识训练阶段时,最高的要求是达到“空”。但是人的魔意识是非常顽固的,因为人的生活基本活动就是魔意识的温床。只要人活着,他就存在魔意识。因此魔意识(魔心)是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的。只不过需要改变的是主角和配角的位置。
在这里披露的道家未见经传的神修之法,其特点就是人的神修出在先,她们反过来再调节人的意识结构,重新导演人生这一曲戏。这种调节和经过自我的训练会产生一种非常微弱的源于大脑的意识——真意识。这个真意识并不是体外真神所携带的意识。这种真意识的出现才是人大彻大悟的前奏。
修真如果真能做到四神(阴、阳、元、圣四神)出窍之后,在一段时‘机’内是要受到禁制之苦的。修出去的神对人肉身的形体和识神的调节有的是强制性的。只能由神来调节你,不给你任何机会调节她,因而,调节的方法很灵活多样包括说服、说教、劝导、引诱、幻景、强制等等。这也是一种无为大法的关键之处。
很多人在练功时进入了这个阶段后可能受不了这一定程度的强制,不懂得顺其自然地去应对而前功尽弃。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为法的修炼中,也是经典中最常见的克服魔意识的方法,就是用一种强制性的人为之苦消磨魔意识,例如枯燥难耐的双盘(金盘)调形,在一定的角度说的确是起到了抑制魔意识的作用。这种有为法用在练功的初级阶段就容易耗磨人的第八意识以上的意识体——圣神,而将其所扼死在大脑深层,这是因为用主观意念(识神)控制大脑本身的和谐过程,就象揠苗助长一样,好心却易办坏事,使得圣神得不到解脱的缘故。因此,历史上有为法的修炼成就从未超出过中之界。属于“人元丹法”修为至多能在上神道中徘徊,难以证得仙道之果。 3、 真虚训练阶段
真虚训练阶段是练神还虚的最高层次。这个过程要使修出去的圣神向十二意识运动,甚至要超越以达到宇宙空的境地。
到了真虚阶段,几乎连意识都不存在了。到了真虚阶段,用一句形象的古代丹功术语来说叫做“意明心动”。处于身外的神他们已经在道中,他们能洞查一切变化、转化、运动,一有消息就会通知本心。本心只有反射性地活动,一动肉身的周围就必然会有人受益,就会有效应。心想事成可谓如此。
以上说的信号、意识、真虚三个训练阶段说出了人生的修道过程有一个“假、幻、空、真”的顺序,不要轻易地否定哪一个环节的必然性、实在性。(——摘于《修德通真论》)
《道德经》与《阴符经》分别从阳和阴两个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修炼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够离开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修炼关系。我们更不能够离开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去读这两部经典.
如果我们抱着为我所用的想法或者是学术探讨的目的去认识这两部经典,前一种想法会使我们看不到经典所阐述目的之全貌;后一种目的更会让我们钻到文字考证的牛角尖中爬不出来。
所以在此对原文的说明取名为演译。也就是先把对文字的严谨翻译放到一边,然后再放弃对原文翻译的学术价值的追求,如此就能从修真的角度去把握灵感的发挥,同时也能从老子原文的基础后面发现常人最容易忽略的朴素思想。也就是文字所能表达的阳性事物以外,还表达了看不到的阴性事物代表的内容。例如道经中所含“道”的意思在修真中性命上重点是在性。但是《道德经》中不涉本性一语。只谈上与下,小与大,道与德的关系,也就是将性功的修炼内容包含到“道”的展示中去了。而命功的修炼却集中在德的修证之中。在历史的经典之中,命功的修炼主导意识都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性的方法来总结。实际却相反,命功的修炼精髓正好是人的德行修持,而人们一直认为是心性修为的性功范畴,正好是富含技术性方法的一个过程。所以古人说“始于有作人不见”,性功在前靠有为来完成却存在于体内。“及至无为众始知”正好说明无为的修持在外作为德行的表现反映了修真人的心性特点。
性功是虚的为阴性,如果不是有为的技术性方法与其相配,也就算不上是“反之则道之动”。命功是实的,为阳性,假如不是阴性的无为修持与其配合,即不在心性修为上下功夫,事物的推动就做不到“相反相成”。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所以修真的方法如果是以道修德,则获立地见性,顿悟见真的目的,如此则道大人亦大。如果是以德修道,则能广积阴德,渐悟通玄,日修至空,方能返本还原。
综此以上,所以要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将古代修道,今天修真的很多概念溶合在双经的翻译之中,就一定要离开拘谨的学术考证而采取演译取象的方法。譬如经中常以治国之策来演说修身之道。如果离开了修真这个基础,以国喻身的取象方法就立不住足。(——摘于《生存与修炼》)
道家文化不是宗教贯输。道家文化之目的是为了整个大宇宙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大的方面。道家文化的另一个目的是使百姓都能够明白性命双修的过程是使人们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
因而作为道家文化经典支柱的《道德经》和《阴符经》是性命双修的必读之书,希望见此书的同道能够不拘一格,突破常规,从全息的角度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会有更多的人体会出个中三味来。也就必然有众多的人迈进隐功上仙的境地,到那时天地间的平衡就不是一件难事。大家的功德也都在其中。 (——摘于《生存与修炼》)
你无心的信的时候,你的灵感才能出现,你才能找到那个情感和什么东西产生共振的问题。所以我为什么说情为道根呢?我想这是师父传递的一个信息。也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种感悟。就是你有了这个情以后,你才能和很多事物产生共振。你没有这个情感,共振什么东西啊?你以为是学来的?它不是学来的,他是你的感觉的一种震动。这个震动你要找到对象和你自己的存在。 (——摘于《生存与修炼》)
这一章里面讲了三点,第一,收敛,第二,混沌,第三,成长。不收敛,你就混沌不了。你收敛的时候分别,这个我收,那个不要,那就不行。要阴阳双收。混沌,就是你要把它混为一谈,不要管他哪个有作用,哪个没作用。然后你的成长就顺理成章。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摘于《生存与修炼》)
生生之心可通天。就是你生理上的这个心,他可以通天。生生之厚嘛,无非你的积淀很厚实,他自动的就通天了。当然你的积淀靠什么得来的呢?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个想象一样,或者幻想。幻想到底对不对?我们很容易嘲笑我们的孩子,他老在幻想。实际上这种幻想是非常可贵的。成年人幻想,是一种反的现象,也是一种反的动作。反的现象和反的动作加在一块儿的时候,就是生生之厚。如果你没有幻想,没有想象,你说你要造化,你靠什么东西造化呢?你被你现有的观念套得死死的,你怎么去造化呢?你造化根本就没有条件。 (——摘于《生存与修炼》)
象、物、精、信这四个字,代表四项东西,这在我们的现实中是看不到的。它有象,又有物体,又有精华的一面,又有信号的一面。这些,只能在恍惚中看到。恍惚和窈冥都是不可捉摸的状态。这都是人们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在我们的现实中是比较特殊的。它是一种特殊化的精神状态。不是平常化的。不是我们常人在一般情况下所展现的一种感觉,这个地方我们首先说它道的问题。道,是非常道的,道之为物,他把道物化起来,这个东西和物是相同的。以便于你能够理解。看到了你就容易理解了。恍惚之中你的神志处在模糊的状态,我想这个状态大家可以理解的。神志模糊是主观意识不清晰。就是主观意识对能量的影响退到次位上去了。退到臣位上去了,它只有观察的权利。他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也就是说,它没有控制的权利。这基本上就是说的恍兮和惚兮的意思。你能够看到它,是因为你没有控制它,这就是无为,无控制。 (——摘于《生存与修炼》)
师父说的象,是渐变的过程。先有物化了的象,然后这个象慢慢的显现出来,他的信号就越来越广。这实际上是一个炼神的过程。是分段炼过来的。神,一开始在哺育、生存的时候,他很小,你可以把他想成一个婴儿,但是看你怎么想,有一定的技巧性。我们所说的头脑中的象,如果它出现了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形象,那么就比较好办。,如果这个象没有出现,头脑里除了杂念以外,什么都没有,你说那个道来了没有呢?没有来。即使它没有来,但只要你慢慢地去积累,具体方式,前几章讲过。积累是有条件的,你要按着前几章的内容慢慢地去积累这个条件。然后你就知道这个道是怎样出现在象里面的。(——摘于《生存与修炼》)
但是我们常人就认为这个东西好像只是幻象。但实际上它是不是幻象呢?不是。它是一种修炼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就比较容易接近这个东西,什么东西去接近哪?是神去接近。而不是人。人的肉体也好,识神也好,都是属于阳性的,说走他就走了,留下来的是你阴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你的魂魄,或者你阴性的一种物质。阳性的一面就慢慢的走了,消化了,化到物质或者场里面去了。阴性的东西就保留下来了。这个基础,所以说是神在用,而不是人在用。神是为了什么哪?是为了自己要出去。神自己要脱,要脱离你身体的约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就是你的修炼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错误的以为练功、或修炼,是为了练我们的肉身。实际上这个肉身,你不能把他太在意。太在意了,你就会发现,将来会背上许多的思想包袱。首先的包袱是你这一辈子不可能达到很高境界的时候,也就是你的肉身不可能被羽化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到底是带着肉身走啊,还是把肉身留下来呢?你想带走,又带不走,你的努力是徒劳的。最后你还分不清楚到底是神还是己。现在很多书都提到“我是谁”的问题。你修炼到底要练谁?把这个问题先弄清楚。(——摘于《生存与修炼》)
当然,如果要继续谈到日和月的话,我们知道,练到一定程度,人眼前就是一片光。这个光既不是太阳光,也不是月亮光。它是什么光呢?是性光,就是你原始能量之光。这个光实际上就是这个精华释放出来的。也就是你的丹一旦成功以后,你眼前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亮的月亮。但它绝对不是太阳,因为太阳刺眼。它非常亮,又非常大,就象一个光球一样。停留在你的视觉里面。而且还停留很长时间。你平时练功的时候也容易产生性光,它是精华的一种闪现,所以一般炼丹要成功之前要三现,起码要现三次。过去叫阳光三现。不知道我们在座的在实践中经过没有?那怕是闪现一下也好,片刻也好,(答:有。)什么样的东西呢?哦,像闪电一样。实际上,如果说得明确一点,它和自然光是同性的。它各种各样的现象都有。它有闪现,有慢慢的展现,有长时间的停留在那个地方。你的丹一旦成功以后,那个月亮挂在那个地方要挂很长时间。让你的意识产生窈冥的那种感觉。那就不是假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了。他停在他各地方,让你产生深远渺茫的那种感觉。这个感觉是谁发现的?是你的肉身发现的,就是你的主观发现的。而不是你的神,这一点一定要跟大家说清楚。我前面讲的全都是讲得神的过程,后来看见了,就是你的肉身要接受这个能量。你接受能量以后,这个信息基本上就达成共识了。信息就是你的道,先天的部分和后天的部分达成共识,然后产生信息,这个信息就告诉你,现在你练到什么样的情况了。(——摘于《生存与修炼》)
那么你肚子里面的婴儿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你的父母产生的。你肚子里面的父母:自身阴阳。这个东西很重要。怎样调出来?我能做我神的父母吗?肯定做不了。恍兮惚兮中间,有很多东西要出现,你要知道这些东西的自然含义。如果你只是把它当作是一种好玩儿的东西,或者是你看一看它就算了。你没打心里过,或者是你没兴趣去观查它,那么它很快就过去了。过去以后你再想它来,它就不来,那就没有造化,这个信就永远体现不出来。所以他给你打招呼的时候,你一定要有反应。就是一旦象出现之后,我这都是说的被动情况下,并不是你想象。这个象被动的出现以后,肯定是物化的一种形,它代表了一种精华,这个精华到最后要变成一种信息,他来提示你,造化已经成功了。(——摘于《生存与修炼》)
后来我就体会到这个化字是什么意思。“化"靠你的心去化。你不能太在意这个问题,同时你要知道你身体的哪个地方能够容纳它。你拼命的往小腹送,小腹原来叫气海。但是气海容纳不了你从外面才进来的这些真气。因为你的心有限。所以气海做不到无限。当你的心有限时,你的气海就成不了海。充其量,也就是个气碗罢了。你要把它变成海,心一定要宽阔。当时为什么把书一递过来,隔物传功,我的肾脏就发热呢?就是因为肾才是真正的气海。过去讲过两个肾的作用,一个管先天,一个管后天。当这两个肾脏和谐起来的时候,就容易形成父母效应。不和谐的时候,只能用其中一个。只用一个的时候,你身体健康。两个都用,你就容易成丹。那么怎么用呢?我们还是讲大金光法。想一个小人坐在气海的莲花上,采进来的能量往他的小腹里面送。他是你的象,你的物就往这个象里面送。越送他越强。送得恰当的时候,他就长,等他精力充沛、长大了的时候,他就开始活动,他反过头来给你信息。这就是整个炼神的一个过程。(——摘于《生存与修炼》)
你要成丹,它有很多先天条件,中间坐着一个莲花,到后来要变化,他要成胎的状态。就是一个球。有很多人忽略了这个问题,只知道我守这个象就行了,到后来就像人在子宫里面一样,他要变成一个球。他会让你看不见,这个就叫泯,他已经进入到他虚里面去了。他有时偶然的伸个头出来让你看一下。这个过程,短最起码三天,长得三年。你灵性不够的时候,就要三年。灵性快的,三天就过去了。这个球有生命,它可以转动。可以变大、变小。在你肚子里面到处乱跑,(三不知)给你看一下。当他变得很小的时候,它可以走遍你的经络。他在你的经络里面到处乱跑,他跑到那个地方如果不通,你就感到酸、胀,要不了几分钟,他就过去了。这就是它的超能力。这在丹经中是绝对没有的。哪怕是你的骨头,已经很老了,你让他在里面走一趟,骨头就要软化。因为它是借助于外在能量,它太大啦。没办法想象他到底有多大能量。等他跑完了一个周天以后,一般得一个月,这一个月他不是无时无刻都在跑,他也像上班一样,比方,早晨八点起来了,开始到处运动。他有时间的,按你的阳气的涨落,把你所有的经络都打通。打通之后,就开始真正的聚丹了。这个丹,当然是有个先决的条件,就是在你的肚子里边的这个父母比较完整的情况下,他才能够聚。我说的这个完整是什么意思?就是双向机制,事物的变化是双向运动的。就是它有两个系统同时存在。有很多人以为他能够强猜,以为我猜到了,就能够成功。你猜不了,因为它是双向系统。到底他的体系和我们宇宙这个体系是个什么关系的问题。过去古人只知道天地这个基本的概念,而现代人知道了物质的基本概念。特别是知道了微物质,弱力,在这种弱力的情况下,它怎样作用于整个物质体系。他两个系统同时在运动。你的凡心肯定顾不过来的。只有你的性,在心和行的中间起作用。是你的性在练,这个就叫:神修。只有他才兼顾得过来,那么你主观意识到底起什么作用呢?你主观意识起相互协调的作用,这个就叫德。就是你平常的积累已经足以让你的心和行统一在一块儿,然后去顺从性的变化。这就能够展现象物精信的整个过程。(——摘于《生存与修炼》)
下面再补充讲一讲物、象、精、信的问题。人有哪些窍位是可以看到这些东西的?实际上人的身上有很多穴位,是神的窗户。是它在看,而你呢?只不过是个用具而已。当它看的时候你一定要让它看,你的主观意识一定不要干扰它。就是你不要瞎想,你看到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当然这个看和你的想,这是一个交叉运动的过程。什么叫交叉呢?就是你的想法有时候不一定是你主观上积累的信息。那是什么东西呢?那是潜意识的一种运动。所以有的时候你分不清楚,主观意识和潜意识换位了,但是你还不知道。因为当它的能量大了以后,它就可以突破你的樊笼的限制,就是大脑皮层的限制。它释放到大脑皮层上去了,然后展现了一个图像,这就是古书里面说的,其中有很多象,有很多人站在里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实际上就是你大脑深层细胞释放出来的信号。这深层细胞信号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是由你身上积累的信号造成的。比如肺魄,里面有信号,做梦的时候它可以释放,你在练功的时候它一旦释放出来了,那基本上你的阴神已经在外边了。阴神已经出去了,绝对的是这样。就是你积累到在大白天能看到图像的时候,人家看不见,你看到了,那么你的阴神一定在外面。这是运动的规律。今后大家在练功的时候,一旦看到了,心里也不要乱动,不要分别它,你只知道我不动心就行了。但,有时候它是矛盾的,你不动吧,一潭死水,动,又不知道怎么动,这个时候就要修,修什么东西呢?修自然观。实际上这一章讲的就是整个自己观察的过程和道性之间的关系。道的名和实就可以由自然这个东西来体现。一潭死水肯定不行,那你怎样去观呢?你观的时候一动心,就前功尽弃。要想合理的去动,你就得树立非常完美的自然观。这个自然观是建立在你对自然的一种观察上面,我平常讲课的时候反反复复的跟大家说,你对自然要热爱啊,这是基础,不可少。你要用心去对待它,你平常是用的一种博大的心、爱心,我们有很多人就提博爱,说得很好听,但是博爱怎么爱啊?你对什么都能够爱。你恨不起来。你只能是爱。你接近它,你了解它,然后你帮助它,甚至你造化它。这就叫真正的爱。爱到一定程度,你所积累的信息就叫修炼素质。你的素质自然就很高了。你素质高了,那么在运动中无论怎么想,它都会按着道性自然的规律去体现。当它体现的时候,你的造化就不会走差道。所以说你翻古人的故纸堆,你是修不了道的。(——摘于《生存与修炼》)
不自矜,故长。不自矜就是你自己并不抬高自己,不夸耀自己,这种人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夸耀肯定是从阳性的角度去说了。要是夸耀自己,你成长起来有多困难哪?因为你这个心已经满足了。你自满了,怎么可能再去前进呢?矜,是夸耀的意思。
这个矜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谨慎。就是这个人非常小心,过去有个词,叫矜持,非常小心谨慎,在这个地方也是对的。就是你不强迫的给自己施加压力,那么你这个人的生长,自然而然就顺理成章了。如果你太过头的用那些戒律呀,条文哪?框定自己的话,你的压力过大,要想在修练上有长足的进步就非常困难了。
我们再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小孩儿知道什么叫谨慎吗?不知道,所以他不停的在生长。吃了亏,上了当,他就知道哪件事该做,哪件事不该做,这就是他成长的必然过程。我们为什么不模仿这种过程呢?不要怕,也不要矜持,不要过度的约束自己。也不要过度的抬高自己,不过度的夸耀自己。
最后,这四个不字,总结成为一个词,就是不争。大家都可能会从社会意义上去理解这个词,但最后从修练的实践中我就知道了,它说的是自身的修炼意义。就是说你在社会上不与人相争,你在修练上你不与自己相争。这个话是不大好理解的。在座哪位道友能够把这个意思说一下吗?(自己跟自己较劲。)对,这是一种类型,看来这种类型是很普遍的啊。练到一定程度以后,争就成了普遍现象。
你的身体内部,有主观的一面,有客观的一面。主观的一面就是你在想。客观的一面是你的灵感。什么叫灵感哪?左一想,右一想,这就叫灵感。一会儿想到左边去了,一会儿想到右边去了,想到左边,超出了事物的常态,想到右边,回到了事物的常态。这时就会发现,一开始想的还是正确的,是经过实践证实了的。实际上这涉及到一个选择问题。
修练者和普通的老百姓都是一样的道理。你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选择,有多重的方案摆在你的眼前,那么你选择哪一个方案呢?这一章就是告诉你,要选择不争。就这样选。要选那些你欠缺的一面,不要以为这样一来你就欠缺了,相反地它正好满足了。这就是老子大智慧最可宝贵的一面。常人在这个问题上会说,老子在放屁。真的,为什么呢?因为常人在面对自己的选择的时候,他只会取利,而不会取用。
取利,这个东西只要有好处就行了,取用,实用就行了。(——摘于《生存与修炼》)
要正确地去选择你的思维。就是你随时的平衡。怎么平衡呢?从大的包容上,容公全天道这五个字大家还是要把它记熟。这是个顺序,就是你慢慢的接近它。如果你没有大的境界,你容得了吗?你公得了吗?你的容器太小了,太狭窄了,一点点事放进去,它就塞得满满的。脑瓜子全部都是仇恨,抱怨,你说你容得下去吗?所以说你就平衡不了,你平衡不了,就没办法正确的选择你做的事。你平常养不成这种习惯,到了那个时候思维一换位,哗,它变成了公家的,什么叫公家的呢?就是公众的思维。(——摘于《生存与修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