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17|回复: 14

谈“无为”与“有为”(陆锦川)

[复制链接]
碧海青天w 发表于 2011-12-15 16: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无为”与“有为”


问:历来佛、道门中都认为“无为为上乘法”,“有为为下乘法”何以无为无所为而反上,有为有作为而反下,理出何据?

答:昔东方哲人老子于《道德经》中倡无为,而西方圣人释迦又于《金刚经》中非有为。两圣可谓妙结同心,不谋而合。

盖道之为至,当出有而入无,以有在有界,凡有无常,故有有虚幻,终归烟灭。有者无常,而无则有常,故大道必弃其有而归证于无也。

由于世间法皆是人为之有为法,而人之习性又易落有为而难入无为;以有为易为理解、接受,无为则钝根之人难以会解,故《金刚经》尝郑重作偈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呜呼!道本无而生有,故乃有必归无。我我之初,本其无我;则我我之后,自必无我。以是观之,则今之我我,殆假我之我,暂我之我,有我无常,又何必执之于我乎?明于上理,则举凡世间万有,知斯大千一理。又何尝能脱此大理,而空执其有著耶?

明于一理,天地如之。万象法有入无,则养生修真之法,又何尝而可执著于有,而忽弃其无乎?此道、佛两家所以有无为、有为之法论,无为法,有为法之修欤!

原夫法由道生,行道无为则法自生,法由无为而生有为,故有为皆为世间过渡,一切有为法总属世间烟云,过眼即逝。法由无而生,故无为为万法之根,万法之本,一切有为皆为枝叶,枝叶纵多,总属小枝,有为虽多,亦总属小法。小法虽多,难以与大法相比。

法行无为,则法由无而生有,故无为乃能自生诸有为,法生无为,故不能住于有为,若住于有为,法必消亡。且看世间万物,无不自无而有,又因有而灭,法亦如是。

无法生法,法法自生,不住于法则法法皆在;

以法生法,法法有为,必住于法而法法皆灭。

明于世间无常,方知有为无定。

法因缘而生,亦因缘而灭,故有为之修,亦是因缘而生,更由因缘而灭,诸有不常,法亦不常。

世间万有,因果相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为本乎无为,无为为其本,有为为其标;无为为先天,有为为后天。

故先天之修,得先天之果。后天之法,得后天之报。若欲从有为而修先天,必先自有为而转入无为。

基上,一切大宗有为功法门派,后期无不自有为法而转无为之修,舍此不能臻登上修之门。昔道家太极门曾传修法联语两则,录后供修道而善文者一粲。


而清道长联:雨凝仰荷,珠滴任其去留;风摆垂柳,枝条懒得东西。

玄一祖师联:无为而为,为为无非真为;自然而然,然然自得天然。

上两联均隐自然无为之旨,实亦则尊无为而次有为。


仿佛则以为:

无为之修,顺其天道;顺天道者,得天地造化之机;

有为之炼,逆其天道。逆天道者,夺天地造化之机。


看似两相对立,实则均为大道。法分有无,道分王霸,殊途同归而已,不可率以上乘下乘判之。


问:老子无为之说,传论千古,而真能明肈其大义者,则莫若道家太极门。盖无为之为道,在乎自然之为然。自然之成其然,此盖无为之本旨也。后世不知,甚而有谓:“无为”就是“不为”,什么也不做!这是无为么?

答:原夫老子法天地之道,其所指之“无为”,乃是指顺应大道,祖其自然,为其当为,为其自为,故无为而为,无为乃无不为,惟其无为,故乃自为;惟其无为,自为乃为。自为之为,自然之为。自然之为,是乃真为,故能为其天地,为其三才,为其万有,然为而不为,是乃为天地之大道,一切事物之真正主宰!

凡是违背自然之道之有为作法,则有得亦必有所失,顾此自必失彼。惟有“无为”,才能无不为,无不以为,无不宜为,方乃符合天地自然之客观规律。故无为并非消极之“不为”,它是顺应自然规律,使自己之行为顺应天地大道之真为。

惟其为自然之真为,乃得自然之规。故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如果当为而不为,不当为而为,则皆系人意而落有为,有为失天道之和,故难合于自然而成其大道。

所以,无为之真义,端指无为而始有为,无为而无不为之进取思想,今若以不为释之,则歪曲大道正义,亦失道远矣!

又道家认为,所有的“有”都是暂时的,所有的“有”都是假象。有——暂时,无——永恒。佛、道都追求永恒的“有”,即无始无终。至于有为与无为的关系,一切有为都是片面的,一切有为的总和就是无为。

阿城 发表于 2011-12-15 17: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哦。希望多发些有建设性意见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12-15 17: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09年也问过熊老师类似无为有为的问题,刚才还发到群里,现在转一下,以和陆先生的妙文响应一下:

箭凌问:
   无为与反、比较与无分别心怎么理解才不矛盾?
(厚音老师)答:
   无意识作为即无为,选择的不寻利性非无意识不能做到。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积累过程,无分别心是不依存在的眼前需要而对所认识事物的全自然运用。

提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请老师解说一下:
1、无为、顺其自然与矫枉过正、反者道动、守弱、守柔这些从阴阳观出发的思维怎么理解才不矛盾?
答:有德就心无事存,无德万事促心生。

2、比较(如知白守黑、去此取彼……)与对待事物的无分别心、赤子之心怎么统一起来理解?
   答:整体性系统意识即无意识。那是一个生命的发源地。所以是同一的,大家如一的存在于整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1-12-15 17: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这一小段文词的比较,你不觉得陆锦川等老师像个书生在背书吗?而我们厚音老师就不一样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碧海青天w 发表于 2011-12-15 17: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阿城


    我喜欢会背书的人,因为我有很多东西需要背却懒得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12-15 17: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然,熊老师是现代化、哲学化,陆老师是古典派、博洽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1-12-15 17: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在理解理上都达到很成熟的份子上了,也是值得欣慰的。只是不入虎穴难得虎子,青天应该明白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碧海青天w 发表于 2011-12-15 17: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明白,但就是入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枯梦道人 发表于 2011-12-15 2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枯梦道人 于 2011-12-15 21:13 编辑

回复 8# 碧海青天w


    虽然懂得太极既容无限大也纳无限小,但实际修行中常习惯地更关注“上”、“大”、“奇”等等。是知有了海和天还要有地、日、月、人、花等等,于是自然的造化也就不是仅仅激动于纸面文章了,内心那点小小的恃才傲物也就真正化于大道的感恩之中,无心无我无欲无为的无私之境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无字天书无字有书、有字天书无书有字,象应心生,习读先贤教诲亦当去粗取精而心领神会方得出入胜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碧海青天w 发表于 2011-12-15 2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字天书无字有书、有字天书无书有字

这也太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2:08 , Processed in 0.0186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