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桥上。
庄子说:“鲦鱼游弋得很从容,这鱼很快乐啊。”
惠子说:“您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的感知吗;您原本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快乐,那就肯定了。”
庄子说:“请找到原本。您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话所表明的是,就是(您)已经知道了我所感知的然后才问我,我是在濠河上知道鱼的快乐的。”
2、《庄子.齐物论》:
“……啮(niè)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xún)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chúhuàn),麋鹿食荐,蝍蛆(jíjū)甘带,鸱(chī)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猿猵狙(biānjū)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qián)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xuè)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殽(yáo)乱,吾恶能知其辩!”
【译文】:
“啮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相互间总有共同的地方吗?”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
啮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
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
啮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
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
我还是先问一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
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
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
猿猴把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