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16|回复: 2

如何对待经典和老师的讲课

[复制链接]
灵通 发表于 2007-12-15 12: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群里和八戒兄好像问过为什么语聊会有压力,他说听不过来,内容太多的意思吧。当时说了一点点就过去了。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和道德经取用还是取利的观点问题挺相合的。
前一段说过用情学习的信息。这就让我体会到到底是应该怎样对待经典,老师的解说。老师的解答切合提问人的实际情况,和他的需要。如果提问人没有这个问题老师那也不会有这个回答。自身的实际情况用个名词来说就是根基,需要呢?就是那个取用。没有根基,没有真实的需要,你去研究,那就是知识的积累,在你心里就会成为负担。有压力就难免了。取用取利之理就在其中了。
自身的需要和老师的解答是能产生感应的。听了就是对你自己的唤醒,呼唤你走出困惑,走出执着。能让你自己发现自己的路,而不会总是去找寻别人的路,这时就不一定是不是你提得问题,却如给你自己讲一样了。取利在此就是盲目崇信,照单全收,认为反正是珍贵的收进来再说。可这时能在你心里感应的却没有一个。
对待经典,对待老师的讲课,潘工的意思有一定的道理,需要先有一些基础。我再加上一点,还要有一些结合自身的疑问。不要贪多,能解决,能去用,能相合一点这个就不需要了。为道日损,你能明白,你有了这个智慧再能去实践,时修,这就是用了。体用一体了,知识也就不是知识了。
我这还是从阳性的角度来说的,至于老师说的潜意识的学习和灵性的积累,老师也说过,似听非听的,似睡非睡的听课的比认真做笔记的那个效果要好,那就需要大家自己去实践,去体悟吧。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7-12-15 12: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是想在新论坛先发的,可太慢,就在以前论坛的发了。造成了资源浪费。请见谅,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7-12-15 13: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能亲自问老师问题,就是最好的事了。----------嗯,灵通说的对,下次老师在的时候,我一定要问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49 , Processed in 0.0150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