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39|回复: 10

20120415《黄庭外景经》老子章第一(上)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12-4-17 09: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厚音老师: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周末好!我们今天开始学习《黄庭外景经》,《外景经》跟《内景经》就是一个内外的区别,当然人的生命本身也有内外的区别,所以说有些时候它这个地方内外的描述不尽相同,从历史的考证来说认为《内景》和《外景》可能不是一个人写的,这有可能,但是我们就不管那些了,我们只是说从集约性的角度上看古人的不同总结。刚才张老师也跟大家说了,草庄最近几天正在筹备沼气池的制作,明天可能就要浇灌了。这个事本身十多年前就已经有规划,但是一直没有落实,现在国家也有相应的补贴,相应的技术现在也比较成熟了,所以说做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以后有条件的话我们就不用仰仗于人家专业人员去做了,我们自己就可以动手制作一些沼气池,让周边的一些乱草、动物的粪便都可以转化成为能源和肥料,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的利用。就这一点我特别要提一下,因为这个沼气池几年以前上海大学的沈教授就已经做了这方面的捐款,希望草庄能够使用生物能源,这样有些人在几年之前就已经支持这项工作,所以说在此再一次的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草庄的沼气池以后有了一定的经验,无论是运行方面还是制作方面都有了一定经验以后就可以继续增加数量。本来原来大家也收集了很多图纸,再就是很多装配方面的资料,像“八戒”就曾经专门到他们那个地区的农户去考证过,传过来很多图片,这都是有了很多年的酝酿才有今天的成果,谢谢大家!
  《黄庭外景经》刚才说了,无非就是内外的区别,我们从老子章第一和《内景经》里面第一章的不同地方也可以看得出来,《内景经》的第一章就是上清章,上清大家都知道那是虚性的,就是说我们内在的一面它可能是虚性的,“上清紫霞虚皇前”,它用的是“虚皇”,它没有说是“实人”,它是说“虚皇”,现在我们就直接进入到了实修的对象中间去了,最起码来说老子在历史上是实有其名的,而前面的上清章第一里面所说的“虚皇玉晨君”这样一些观念明显的可能是人们对未知生命的一种描述。
  下面我还是把它念一遍,“老子闲居作七言”,《黄庭外景经》老子章第一:
  “老子闲居作七言,解脱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赤衣,关门壮龠合两扉,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
  刚才也说了,老子他是人外的圣人,但是他也是从人这个角度修出去的,所以说是比较具体的,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如果要是谈到“虚皇”的话,那说明是精神方面的一种概括。所以说从《外景》和《内景》的比较来看,《外景》就比较重视实修或者是对经验的一种描述以及现实中生命的一种联系,而《内景经》主要讲的是虚性方面的一种建立和系统的概括,要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要两面的去看待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它有性有命,性和命本身是一体的,但如果要是说单纯的从一体的这个角度上去看问题的话我们很容易就把自我感当作是性命的全部了。目前通过《内景经》的学习我们就知道古人不是那样看内在的生命的,他把虚性的那一面看得比较复杂,就是说太系统化了,它很严谨、很有规律的在运动,但是我们主观上到底应该怎样去看,这就需要从《外景经》的角度再去反证《内景经》,这样我们就能看得出来古人的修炼思想是怎么样切入的。
  “老子闲居作七言”,“闲居”那就是说逍遥之大境,逍遥的状态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境界,但是那个境界到底怎么样大呢?那只能说用“闲居”的这种状态,就是闲得没事写写《黄庭外景经》,意思就是说好像是七言句的经典都是托手于老子,是不是这样实际上并不重要,为什么不重要?那就是因为老子这个概念或者这个人所形成的思想以及这个人对后世所产生的一种修炼影响以及社会影响我想在文化上也可以囊括成为一种道德精神,这个道德精神影响中国几千年,和孔子的思想可能不同,为什么不同?那就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是在教化上面或者在教育上面,或者是在安邦治国方面可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老子的思想,自从道德精神产生了之后可能就产生了一种社会的背景动力,那就是说社会所有的存在可能就跟道德根文化联系到一块了。
  老子的思想从雌和雄的角度、从性和命的角度都是讲究相对立而存在这样一个基本的辩证思想。你比方说他说“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第二章的基本精神来看我们就知道老子的道德精神是讲究从朴素的一分为二的角度去阐述这个世界的状态的。所以说第二句话,“解脱身形及诸神”,身形是我们身体的形态或者身体的存在,“及诸神”,这就跟《内景经》结合在一块儿了,“泥丸百节皆有神”,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它是一个系统构架,系统构架就是说他每个局部,除了他的肉体结构以外还有其精神结构的因素,精神结构就指的是我们身体内部的器官、骨骼、肌肉、细胞,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信号系统,如果没有信号系统联系的话我想就谈不上“诸神”这个概念了。所以说从形体这个角度上来说“身形”就指的是命,“诸神”就指的是性。性,从外来的修炼文化中容易把它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但是从中国的辩证思维上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性本身是可以看成是诸神的统一体,就是说每一个信号它结合起来以后才形成生命的这样一个信息。当然这一切在科学上可能还要观察,要研究很多年才能作出相应的结论来。就是说人的精神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性,或者说人的性体可不可以脱离人的肉体独立的存在,这个要有待于我们人类的科学,特别是空间意识以及物质意识要上升一个层次以后才有可能解析开来。这个问题我想大家也都能理解,特别是我们的精神与世界客观物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去联系的,这都需要后世,就是以后的科学、人积极的去实践再去研究得出一种符合于时代的这种结论。当然时代的结论它肯定也是动态的,它是不断的在提高,所以说人的修炼与社会的发展肯定就没有一个峰顶,没有一个极限。既然是没有极限,也就是说从两个方面来看解脱性可能是一个比较容易的事,但是真正的要想把命和性的整体能够整体的解脱掉,解脱就是说解脱出所谓的桎梏的形态,就是说自己约束自己,自己可能造就的存在又把自己限制住了,像这样一种精神面貌或者是形体的面貌,像我们现在,你比方说为了健康所作出的努力,像这个方面是不是能够获得彻底的健康或者是没有边际的这样一种生命存在形式呢?我想这些方面都应该是存在的,但是我们首先得把古人那些思想以及他们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那样一些经典从全析的角度解析开来,或者从现代人的思维习性上一定要作出自己恰当的一种解释。当然这个解释可能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说希望大家也应该注意到这个度,就是说不要超越了自己的度,就是说话不要说过头了,想问题也不要想得太离谱了,就是说要用自然的面貌去检验自己,要用实践的结果去反证自己,这样就能够把自己真正的解脱。所谓的解脱就是人生观向天地的大方向转变,我们现在的人生观,我们如果要是研究一下历史、研究一下社会形态以及研究一下我们人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就知道我们现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大的境界来说都不是很高的,也不是很宽广的,跟天地的精神比起来我想要相差得很远。所以说人生观向天地的大方向得以转变这就叫解脱。当然人生观解脱了还有一个身形的解脱问题,身形的解脱问题就更复杂,为什么呢?因为身形的解脱需要我们对生命结构有比较明晰的认识和比较合于自然的一种修炼形态。而我们现在的修炼形态可以说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方法都有,莫衷一是。为什么莫衷一是呢?因为每一个人或者是每一种修炼法门或者是每一种思想都可能有它自己的起源和系统,这就像世界上的生物都具有自己的生命形态,它们各不相干一样,但是它们又是形成一个整体的生物链,这就造成我们有时候分析问题可能只是站在某一种形态上去看问题,在整体上我们还找不到自己真正实践上的结论,所以说谈解脱可能还有很大的距离。待会儿我们通过大家提的问题也可以反证这个问题。所以说从这几个星期所产生的一些变化来看,我们从《内景经》讲到《外景经》,从人们对虚性世界的建立讲到对现实的性命的修炼它正在作一个过渡,从信号上有文字上的过渡,从顺序上有从性到命的这样一种过渡,这也是向社会在展示我们在一起研究、学习所产生的一种共有效应,这个共有效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集约性法则,它是有它的规律性的。而这个规律就与第一句话有关,那就是老子闲得没事就在那个地方写出了这么精彩的经典,引导大家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从思想到我们的肉体,它都可能要演绎出非常丰富多彩的不言之教来,这个不言之教就是说既不是我之言,也不是大家之言,实际上就是说大家的有就形成了老子的无这样一个不言之教,就是说大家的有与老子的无形成了这样一个不言之教,引导我们真正的认识生命,把性命推向究竟解脱的这样一个真实的境界。
  下面一句话,“上有黄庭下关元”,我们曾经学《内景经》的时候就学到过一句话,第二章“上有魂灵下关元”,也提到关元,然后在上面说的是魂灵,这个地方说的是上有黄庭,黄庭有上黄庭、中黄庭、下黄庭,即使是下黄庭的话与关元之间也就是一寸二分之隔,如果要是算斜线的话就是在肚脐和命门连线之间,那就是下黄庭,然后它与下面一寸三分的关元那个地方如果算斜线的话那可能就有一定的距离,要是算直线的垂直距离的话那么就是一寸几分的样子,但是这可能都不能作为大家关注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实际上它这句话可能有另外的一种意境,就是说上面的黄庭里面造化的东西事关下面的元启。当然我这是利用中国文字所包含的独立含义所引申出来的一种可能性,至于说这种可能性存不存在那是由大家自己去选择的,我只是提供一种参考性的意见。就是上面的三个黄庭所作的一些准备工作事关性命解脱元启的积累。在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将精神因素都向下移动是修炼的一个基础。就是上有黄庭就向下移动,下到哪个地方呢?下到关元那个地方,然后自己是修炼的基础。而我们,它为什么叫“关元”呢?那就是事关元启,就是说你一开始的下手工夫就应该在那个地方,就是这样一个意思。所以说要将精神因素向下移动。那我们人的注意力呢,你比方说人一长胖首先就是在下腹部的地方开始积累脂肪,为什么在那个地方积累呢?那就是因为人们对那个地方的关注太少了,你不关注它,对不起,那就开始积累,因为它虚了嘛,你没有关注它它就积累那些不用的东西。所以说我们有很多长得胖的人想减肥,不知道怎么减起,实际上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减肥的关键性的穴位。这也叫关元,就是说把注意力引导到虚性的位置去。那么我们身上的无论是脂肪也好还是能源也好都要往那个地方送,送并不是说送到那个地方去积累起来,而是说把那个地方按照造化的规则存想出活生生的生命来,这个生命可以承载我们自己本身对它的一种希望和寄托,这个就叫元启,就是说把这个原始的或者重新启动的这一面要构造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练神,但是下面按古人的说法就是练精化气的场所,中丹田就是练气化神的场所,上丹田就是练神还虚的场所,所以古人在这个方面用相关的文字比较生动的描述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有时候把一些名词或者是观念不要记得太死,要善于变通的去看待它,在自己的思维中逐渐逐渐养成无意识的这样一种积累习惯,实践多了、积累的信号多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这就叫神修。神修就是你先不要管它的目的,你先只管积累,积累多了之后人的经验性响应就必然是要与我们自己修炼的、所学习的一些经典相吻合。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第二章里面有“上有魂灵下关元”的说法,它上面说的是魂和灵,魂是藏于肝的,灵可能是藏于心的,那么肝和心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意思就是说它们要下到关元这个地方去,这个才叫“下关元”,上有,然后送下去,有这样一个关系。这就说明“上有黄庭”,也就是说黄庭里面的这些魂灵以及神,我们就要把它集中起来,用一种特殊的集中方式让它们去统帅,要让它们自己产生出它们自身的统帅,然后再去造化我们的生命,这样可能就方便一些。所以有些修炼方法一般就放在我们人心的作用上,它认为万事由心造,然后心就不停的运动,但实际上它无论怎么运动都是按自己的固有形态在运动的,它不会说超越到脱离自己戏台的那个状态,不管自己的生命状态,直接把佛祖、把菩萨们的那种境界能够完整的移植到自己的生命中来,它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或者做不到。因为每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它的空间位置不一样、时间不一样,所以说造成我们对生命产生的机理也就自然而然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了解。所以说有时候按照一种模式去修炼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方便,但是也带来一些对生命究竟解脱的一种桎梏,这个桎梏与这个地方所说的“解脱身形及诸神”这个境界来说它还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正面的去看待。
  然后后面这句话,“后有幽阙前命门”,那就像我们原来所说的,所谓的幽阙就是肾与肾之间它可能有一个就像门一样的空间在里面。古人在第二章里面就叫“后有密户前生门”,幽阙和密户的开启实际上就是靠魂灵的凝聚。我们刚才上一句“上有黄庭下关元”,那为什么要说要将精神因素都向下移动呢?那就是要把我们魂灵的物质基础,要知道它的性质,然后要凝聚到关元那个部位去,为什么那样?就是为了去打开幽阙和密户的门,为了打开这个门。我们主观来说肯定是打不开的,因为你根本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生命中间的这些魂灵,它们对自己的内部世界或者自己所管理的那个部门来说我想它肯定是轻车熟路的,而我们现在的理念,除了我们的一些修炼文化、宗教文化,再剩下来的就是现在的科学文化,科学文化教给我们的可能不是这些东西,所以说我们从现有的传统文化以及修炼文化中我们找不到这样一些恰当的或者是更能够深刻说动我们的理念。那怎么办呢?要是能够找到的话这个修炼肯定就很容易了,但实际上从我们人世间的这种修炼情怀来看就证明我们人所总结出来的这些理念还不足以引导人百分之百的有把握让自己解脱身形和诸神。
  “呼吸庐间入丹田”,“呼吸”它是气,“庐间”是神的居所,“丹田”是命的中央部位。我们说它是命的中央部位是说它是属于人的重心,这个重心大家可能也都知道,这个重心实际上它并不在命门之中,它在人的关元这个地方,这是过去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大家如果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因此,它这个地方所说的“呼吸庐间入丹田”讲的是人的精气神,人的精气神要把它送到下面去,如果要是在下面有所造化的话人的生机就得以启动了。这就是上面我之所以把它说关元就是事关元启这个意思的来历。
  “玉池清水灌灵根”,“玉池”,我们前面也学过《内景经》就知道它指的是(32:34),也就是我们舌头下面的那个位置。“清水”也就指的是口水,为什么说是“清水”呢?我想就是因为它是生命内部运动的一种水,这个水与外界可能有一定的性质上的不同,它是生命内部用来推动生机的一个重要的,就像大地内部的地下水和泉水一样,它们流出来都是清澈见底的。那么人的口水也有这样一个性质,所以它就取名为“清水”。那什么叫“灌灵根”呢?“灵根”实际上就是精气神的通一化,这就叫“灵根”。就像我们要想培养出人的神的系统来,你首先就要知道这个“灵根”很重要,就像我们把一个植物的根系移植过来栽在地上,让它得以灌溉,这样它就能够生发出新的树干和枝叶,生长出自己茂盛的生命来,但是没有根就比较难办了,所以说这个“灌灵根”是指的我们自己本身的精气神的通一化,就是把精气神凝聚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外其身则身存”。
  “审能修之可长存”,审,上面一个宝盖头,意思就是说原本就是受限制的一种状态,如果你没有学会审度人的性命的话,单纯的去靠理念来引导,那么可能就是没有突破自己生命的一种形态而单纯的去用有为法或者是受限制的生命去领悟高深的修炼结果,我想那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说我们要理解这个“审”的全部含义。过去就说要修心修德,要悟道,修心修德再悟道能够使生命扩展和进行转移,这就是“审”的一种基本含义。“审”,中间一个申,暗示着有伸展之意,这就和生命的扩展和转移有点联系上了,然后修心悟道,修德以及悟道都是指的在大的存在里面需要我们小的生命去与它相和谐,然后与它来同步,这就叫真实的修炼,这也是属于我们所要审时度势的一个基本过程。如果要是不能审度我们的理念,包括我们自己学习的一些经典、理念,也不能审度我们自己性命所受的一些约束,或者也不能审度我们自己本身的思想限制或者是观念限制的话,那我们要谈长生久视之道的话估计可能还比较困难。过去我们根据道家经典的说法,在《紫薇中至》里面就把人的状态分成五个类型,就是心神性形身,心神性形身,心就是我们的后天意识,神就指的是我们潜在系统的信号,性就是本体的同一,形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体的相似性,相似性就是说它与潜在的生命形态肯定有在形体上相通的地方。身指的就是我们自己本身现有的身体。所以说形和身它不一样,心和神也不一样,然后中间有个性,这个性就造成了对这个世界整体的一种囊括。
  下面我们再看下面的话,“黄庭中人衣赤衣”,“黄庭中人”,大家从第四章,我们看看第四章是怎么说的,第四章实际上也是比较精彩的一章,“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这个地方所说的“黄庭中人”,它说黄庭中那个人,它没有说“黄庭内人”,它说黄庭中的那个人衣赤衣,那我们就可以这样去理解,就是说“黄庭中人”可以把它理解成为“黄庭内人”,就是说只不过是它改了一个字,那么改了一个字我们就看衣,就是说衣着上面看有什么特点,它这个地方所说的“衣赤衣”,“赤”就为红,“中人”意思就是说是属土的,中为黄嘛,它为土。火生土它就能够“合德而成丹胎(音)”,意思就是说它们是相生的,在古典的经典里面可以这样说,把它说成是“木母”,那就是说肝属木嘛,或者叫木母以后对中黄的回归,这样我们就能够找到它恰当的位置。然后从第四章的“紫霞飞裙云气罗”这个角度我们再看它的颜色,紫霞就像我们对颜色的分类一样,紫可能是一种颜色,霞一般我们说朝霞肯定是红色的,然后它在修炼的过程中,就是在我们自己本身内在丹胎的变化过程中,我记得上个星期还是上上个星期,逍遥子的夫人下丹田的丹胎在变化的过程中,外在的颜色就是紫色的,紫光包围着,内在就是红色的丹气,这就是霞,红色就为霞,然后外在的紫色光气它就是一种保护。就像我们人穿衣服也是为了御寒一样。“飞裙”,这都是对神的一种描述。那么总的说来就是“紫为外环,霞为内衬”,紫色是冷色,红色是暖色,所以说它在内,而外在又为紫色,所以说中国人之所以产生了一些阴阳颠倒,存在了这样一些观念,它在现实中的确是比较容易相生的,同时我们自己本身在观察自己的形象的时候,无论是信号的形象还是肉体的形象都要从这个角度去配色,如果是颜色稍微不对的话可能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打个简单的比方,今天的问题里面的第三个问题,“翱翔天地”提出来的,他的问题是这样说的:
  “凌晨有一个梦境:一位女同事怀孕是双胞胎,但却是胎中胎,即一个胎儿在另一个胎儿体内,我与人说老婆也怀孕两个月了。请熊老师解答”。
  他表述得也很简单,意思就是说一个同事怀孕了,是双胞胎,这个胎儿的内部的肚子里面还有一个胎儿,那么这种情况,我想胎儿孕胎在现实中是一种不能见到的事情,见到这种事情以后估计也没办法解释。所以说从阴阳的角度来说它配不上去,配不上去就是说那个胎儿他正在孕育期间,他本身就是在生长,他肚子里面还有另外一种生长跟他同步进行的话,你说像这种情况在自然之间它可能是一种比较怪的现象。那么它就有一点不合于自然的法则,在其他的生物身上可能也没有这样的事,但是在我们人的梦境中它却有这样一种表述,梦境中有这样一种表述它也不是说看见了等等,它只是一种表述,这个表述就是说着于语言相或者是文字相。然后女同事,那就说明他梦中的这个女同事暗示着处在阴性的、同时于道的一种暗示,它在暗示一件事,但这件事是由自己的内在的阴性部分释放出来一种信号,就告诉你问题在什么地方。那么这个胎儿的肚子里面还有一层胎儿,它在暗示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就是说它并不是属于阴阳颠倒或者是阴阳交叉,或者是阴阳同在的一种状态,它是属于不符合自然的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说它是一种暗示。
  然后梦中梦者跟人又说自己的妻子已经怀孕两个月了,一说到这个两月就暗示着另外一种事,两个月就是两个月亮的意思,两个月亮就像胎儿一样,它是属于胎中间还有胎,这也是属于两个婴,所以说两个月也属于两个婴,所以说两月指两婴相合。所以说与前阴类比,就是与前面的女同事怀上了双胞胎,就是说胎儿中间还有一个胎儿在体内,这就属于同类相比的意思,就暗示着他阴的这一面,就是无论是现实中同事的信号或者是梦中的信号,当然不是现实中,因为这个女同事在他的观念中是属于他现实中的同事,但实际上是自己生命中阴性的一种暗示,而这两者如果要是联系起来就暗示着阴性的一面还没有返回到阳性的一面来,所以说很难以说这是一个吉祥的暗示。
  那么回到我们自己本身的状态中来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说“紫霞飞裙云起罗”,它这个紫和霞,紫色是冷色,它在外面,霞是属于暖色,它在里面,所以说紫为外环,霞为内衬,这样就是我们在观察自己内境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它是属于合理的这样一种物理位置。
  同样,“黄庭中人衣紫衣”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就是“黄庭”本身是一个位置,它是内在位置的一个表述,这中间的人是属于中间的一种内人,它是一种神,而这个神又穿着很光鲜的红色的衣服,暗示着它本身在生长期。所以说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育儿文化里面就有一定要给小孩穿上红色的衣服,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按古典的这样一个修炼意识来进行一种模仿效应。中国人比较崇尚红,意思就是说它是一种吉祥之色,同时它是一种生长的基础。那就像我们说七色一样,红橙黄绿青蓝紫,有了红色就有了一种兴旺的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就有这样一些感性的联系了。
  “关门壮龠合两扉”,关门,那就是第四章里面的第五句,“重掩金关密枢机”,在第四章里面“金关”描述的好像是肺一样,但是这个地方我们描述的是幽阙,它本身也有门,命门又是一个门,师父就直接说“神门九道坎”,就是说它有九道门,这个九道门就是说从前面的神阙穴,就是说从肚脐一进去再到命门可能要经过九道门坎,这个门坎每一道可能都有自己的门或者是两扉。所以古人知道这个道理就称为“重掩金关”,就是说它就像固若金汤的关隘一样,就是你要想突破它你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那是很痛苦的,坎坎鬼门关,“神门九道坎,坎坎鬼门关”,意思就是说你不到鬼门那个地方走一遭你可能就打不开这个关口。这是什么道理,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涉及到人与先天的吻合问题。所以说“关门壮龠”,这个地方“关门”有一种动词的概念,意思就是说从主观的角度上你有意的把它关起来,就是说人一般通过性的刺激可能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无形中把这个门就打开了,所以说人的真气就容易泄露。那么要“壮龠”,龠一般就是指的锁,就是说你要加强锁的保护和保卫,“合两扉”,就是你要把它合起来,跟老子所说的“塞其兑,闭其门”这样一个意思相关。那么“壮龠”的意思我们再回到第四章里面去看,第四句,那就叫“七蕤玉龠闭两扉”,“七蕤”指的是我们的七窍,七窍一闭就相当于我们把有些关窍锁起来了,所以说这就称为“玉龠”,意思就是说把有些精华的东西就开始可以积累起来。那么这个地方所说的是“壮龠”,都是一个意思,无非就是说要习惯于向内积累,尽量的减少对于外的释放。所以说老子也在《道德经》里面说“唯施是畏”,就是你要小心释放你的那一面。那么在什么地方释放,在什么地方往内收敛呢?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审能修之可长存”,审就是你要审度自己生命的形态,同时也要审度自己自然的形态,让自己的生命不断的扩展,这个扩展不是我们在这个地方所说的“关门壮龠合两扉”的这样一种扩展,它是指在另外一个层面可能有一种扩展和转移。这是道家的一种非常辩证的修炼思想,这个修炼思想就是说在个人的精神方面你要拓展或者要转移,然后在具体的关窍上面,你比如说像我们的鼻子、眼睛、耳朵,像这些窍你就要适当的注意一点,你不要老是像现代人那样一天到晚趴在电脑上或者一天到晚趴在电视上,以此来寻找你修炼的法门,那样你越找你这个门就打得越开,最后丧失的是你命的那种精华。然后你要想在自己性命两个方面得到同步的提高就非常困难。因此从性命两方面来说可能是这样表述比较清楚一些,就是说从性体的角度来说你要开放,从命体的角度来说你要塞其兑,闭其门,这样你才能够终身有救(音)。
  “幽阙侠之高巍巍”,“幽阙”它也有这样一个名字,在第四章里面出现过,黄庭章第四的第六句话,“玄泉幽阙高崔巍”,“玄泉”就是说真业化成原神的这样一个根基就叫“玄泉”,它是一种至高的统领,暗示着这个幽阙之间它本身是有主宰的,也就是说它也要受信号的调控,我们信号的调控就是说我们自身的那个生命信号在整体上它本身是有系统的,但是它也受制于我们主观的制约,因此我们在修炼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修心修德,指的就是你要重视系统的存在,同时你要还给系统有自化的机会。
  那么在黄庭章第四里面有这样几个分类,第一个分类就是逍遥而又纤弱的本来,就是说本来它是很纤弱的,但是它是很逍遥的。因为人的生命就是这样,潜在的一面就像小孩一样,生下来以后你说他不自由那又很自由,你说他没有德他又最有德,就是这样一种面貌。而“黄庭内人服锦衣,紫霞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龠闭两扉”,这就是说人的外在和内在很纤弱。那么你要知道这个纤弱以后你就要“积精微而聚系统”,就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聚系统”如何才能够使它真正的解脱,与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的“聚系统”形成同步的效应。所以说“重掩金关密枢机,玄泉幽阙高崔巍”,所以在黄庭章第四的第二个部分里面就有这样一个“积精微而聚系统”这样一个状态,和客观世界这个更具大的系统有同步的效应。那这几句话,就是说“重掩金关密枢机,玄泉幽阙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微”,它在《黄庭外景经》的老子章第一里面都已经把它重现了一遍,就是“幽阙侠之高巍巍”,这个“高巍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能够上通于脑,就是幽阙明明在下面,但是它跟上面的心脑是相通的。过去说过其高在念念不离,就是说念念你不要离开这个存在。那么它的巍峨,崔巍的那一面在于它是属于昆仑之主,就是说在我们的头顶,这个昆仑顶上它有它的办公场所,有一个释放和交换的环境。这就使得我们自己本身的生命信号在六阳之首有一个整体的统一了。所以说有时候我们的思想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状态可以左右我们的生命。那就像原来曾经说过的有的人他可以置生死于不顾,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同时让自己的身体听命于自己所谓的愿望呢?那就说明人的主观意识有釜底抽薪的作用,就是你神再强大也没办法跟人的主观相抗衡,它这是一种法则。
  所以我曾经在讲黄庭章第四的时候曾经分析过这三个内容,第一就是逍遥而又纤弱,第二叫积精微而成聚系统,第四就是神存威严,我们再看神存威严的那部分,当然老子章第一没有讲到这个威严,我们再看看黄庭章第四是怎样讲到这个威严的:
  “娇女窈窕翳霄晖”,就是它常在光明以后,霄本身就带有一种遮掩的意思,带有一种保护性的掩藏的意思,霄晖暗示着这个光明仍然在释放,但是它却不是就像我们所说的体现了主体的所谓的光明,那就像我们所说的人们的丹胎在存功的时候它的外在一定是冷色的,而内在是暖色的,那就暗示着它也在掩藏着一种事物,它这个掩藏就相当于在受到保护一样,因为外面的能量高了,但是它变成了冷色,里面能量低它又变成了暖色,这给我们的阴阳状态就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重堂焕焕扬八威”,那就是说重重的殿堂,“焕焕”,那就是说每一个部分都行动起来了,“扬八威”,也就是说它有八面的威风。
  “天庭地阙列斧斤”,“天庭地阙”那就是说从头顶,“地阙”就像刚才所说的“玄泉幽阙”,这些场所都非常严谨的受着一种保护,就是说神存威严的这一面就用这种形式来表达,“精气密户、将帅存焉(音)”,按原来的解释就是说“重堂焕焕”把它解释成为十二重楼焕然明亮,这个肯定也是存在的,而这个地方所说的“重堂”也可以把它解释成为我刚才所说的“神门九道坎”,因为它的门法太多了,就是外在一层一层的门堂挡住了外在对它的一种影响,也可以是一种保护,然后它就称为幽阙。那么幽阙里面这时候也变成了焕焕的模样,这个模样就是说它一旦释放起来,就像我们说人的潜能一下释放出来人就感觉到精神为之振奋,意思就是说人的潜能一释放人不知道从哪个地方来的力量,这个就叫“扬八威”。
  “灵台盘固永不衰”,这个时候灵台,就是说真正的生命形态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民以自化,道德全的这样一种境界来了,这个时候它从内在的角度会和谐的进化,从外在的角度会不断的奉献出它自己应有的存在价值。所以说这个“灵台盘固”以后对大的生命也好,对小的健康也好它都是非常难得的一种善果。所以说“丹田之中精气微”这就相当于第四章里面所说的“三田之中精气微”,为什么说它是“精气微”呢?就是因为微小的这一面要想让它释放出来你就得把它集中起来,所以说在外在的这个角度和内在的表述上它情况不一样。我们刚才讲了,《内景经》讲的是内在的象,《外景经》就讲的是我们操作的这种过程和手段,所以说三田之中是《内景经》这样一种讲法。意思就是说你看了《内景》再看《外景》你就知道是把三个丹田之中的精气这种很微妙、很微小的一面集中起来送到下丹田这个生命的中心去,我们所说的这个中心就是黄金分割点,送到那个中心去,然后再去造化,“守一则汇聚”,“守一”就是说你能够抱圆守一,然后你汇集起来的这个巨大的状态和结果就必然会产生。
  所以说从这一章,老子章第一的这个角度上来说它主要是讲了我们人的修炼从外在的理解上就要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就讲了这样一个思路。这个思路就是说上面讲的是一种基本结构,就讲了身存神明(音)前的一种方法,上阙讲了身存神明(音)前的一种想法,下阙就讲了生存的一些原理。为什么是原理呢?因为这个“中人”也好,“关门壮龠合两扉”也好,“幽阙侠之”也好,“丹田之中精气微”也好,它都讲的是一种生存原理。而上面的就讲的是一种方法。就是说你上有黄庭你要把它送到下面的关元里面去,就是精华要送到下面的关元里面去,然后你要把前后从内在的角度打通,然后要让呼吸、精神和形体包围一团。然后大家都知道了,“玉池清水灌灵根”,把它送下去之后人最起码来说有了一种基本的修炼形态了。从《黄庭内景经》来看有多个地方提到“玉池”的作用问题,也提到玄膺穴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问题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灌输。灌输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单纯的去打坐,我们还要知道自己的生命活动,只要你还活着,那么你的气和你的髓之间的交换它必然要去满足神的要求,这个神的要求就需要我们自己本身建立一个符合于古人经验的这样一种神的系统。那么它到底是哪些系统、哪些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功法中加以介绍。有一些功法,你比如说像人天合一金光法以及玉音玄法,在这些基本的方法里面都已经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去凝聚自己这样一些微弱的精气,它本来是不强大的,但是你要使它强大起来你就要赋予它一定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我们自己本身的注意力,第一是注意力,然后自己的口水要从实的那一面向它虚的那一面转换,我们的气息要和它的形体,就是我们存想出来的这个神的形体要同步。就是说你呼吸在动的时候它的形体也在动,用一种固定的联系建立我们的主观和客观之间、身体和神态之间的这种联系,这种固有的联系长时间的进行下去就会由于你的物质,就是气体和液体,再加上我们精神这个虚性的这样一种合一,最后达到练神的这样一个目的。这就叫“精气聚而化神明”,这个位置就叫丹田,丹实际上并不是命体精华的一种单纯的凝聚,它实际上是性命通一的这种德的化身。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就把人们平常所听到的道德观就和古人的修炼方式统一在一块儿了,希望大家重视这一点。
  下面我们休息十分钟,十分钟以后我们再给大家交换一下大家提出来的精彩的问题,今天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呈现了一个由性功向命功的实践这样一个状态所要转折的一些基本概念,希望大家感兴趣,谢谢主持人,我们休息十分钟以后再上来,谢谢主持人接一下麦。
箭凌 发表于 2012-4-17 11: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整理者的辛勤工作!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2-4-17 1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几个地方需要修正一下:

1、这个就叫缘起(音):这个就叫元启。

2、那就是说根属木:那就是说肝属木。

(完成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2-4-17 1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3、也提到(66:43)的问题:也提到玄膺穴的问题

(修改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2-4-17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4、在(36:52)里面:在《紫薇中至》里面

(完成改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2-4-17 11: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5、这也是属于两个因,所以说两个月也属于两个阴,所以说两月指两阴相合:
   这也是属于两个婴,所以说两个月也属于两个婴,所以说两月指两婴相合:

(修改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有心 发表于 2012-4-17 2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文字工作的义工辛苦了,鞠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心语如一 发表于 2012-4-19 2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论坛见到这一新栏目,太高兴了,衷心感谢参与整理工作的各位老师和同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4-19 2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不是有别字:1.真业化成原神=真液化成元神;2.抱圆守一=抱元守一。望版主校对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翱翔天地 发表于 2012-4-20 16: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呀,真感谢道友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6:14 , Processed in 0.0212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