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83|回复: 5

20120429《黄庭外景经》宅中章第三(上半场)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12-5-3 09: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周末好!马上“五一”劳动节快到了,祝大家劳动节快乐,同时祝大家劳动快乐!
  昨天也劳动了一天,所以说昨天的课就挪到今天,草庄在做沼气池,昨天进了一车牛粪,把整个池子里都灌满了,剩下一点点就弄到菜地里去准备种菜,今年的工作得益于几个年轻人的帮助,所以说完成得还比较顺利。像现在在草庄的小黄以及刚走的小刘、小李,以及小陶他们都的确最近一段时间很辛苦。
  今天学习《黄庭外景经》宅中章第三:
  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
  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
  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
  基本上今天句子就这么六句,但是意思我觉得都是脱胎于《内景经》的第十五章,我们回过头去看一看十五章是怎么说的:
  十五章是属于脾长章,“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厥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核合延生华芒。男女回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想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闭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忻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大家可以听得出来,最后两句,“保灌玉庐以自偿”,这个地方说的是“呼吸庐间以自偿”,一个讲的是虚性的,一个讲的是实性的,“呼吸”讲的是实性的,而那个“保灌玉庐”指的是虚性的,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名称不同而已,你比如说玉庐讲的也是比窍(音),六阳之辅,其他的方面基本上和十五章的内容非常相近,“五形完坚无灾殃”,这个地方所说的“保守完坚身受庆”。那我们再看一看上面的内容,宅中有士常衣绛,大家都知道绛指的是赤色、火红的颜色,有这样一个意思。一般说到“宅中”跟我们平常老子《道德经》的精神里面所说的一般,身体就像房屋一样,身体就像国家一样,有这样一个比喻的含义在里面,这一点相通。最近几年中间我们给大家一般讲解的梦境里面,就是大家的一些梦境里面也经常能够碰到以房子为基础的一种梦境。像什么老宅,就是回到自己原来出身或者是最开始少年居住的地方,像这些地方都是属于“宅”,就是老宅或者过去的房子或者过去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在尽管已经拆除了,但是人们的梦境中还在那个地方徘徊,那就说明人的精神他往往在自己的记忆系统里面还有很多信息保留着,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利用它或者是启动它的协调性。那么这个地方的“宅中有士”的“士”它就不像《内景经》那样说成是“内人”或者“内神”,这个地方说的是“有士”,“有士”说的就是有一个人或者有一个修炼到一定状态的原神。“常衣绛”就是说穿着红色的衣服。我们从第五章就可以看得出来,第五章说的是“中池内神服赤珠”,也有“衣绛”这样一种同义在里面。
  子能见之可不病,就是说你如果要是见到它的话你可以不生病。我们今天要解答的问题里面有很多都是属于见到了内人或者内神,见到了我们一般肯定可以保证这样的状态的人身体健康是比较有保障的。
  横立长尺约其上,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宅中之士它立于脾长之上,“脾长一尺掩太仓”,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很巨大的仓库,它又是主观意识的一种代表。士立其上就是说原神与主观识神之间,大家都知道脾长益,但是它与脾神之间是一种本来,本来应该是脾在表,心神在里,但是现在把心神放在脾长之上这样说,“横立长尺约其上”,意思就是说它站在脾益的上方,也就是说暗示大家修炼应该把这样一个基本的位置给颠倒过来,就是让我们的心神要有一定的优势,要让它体现在显态的位置,那就说明我们人的灵性要极大的提高,这个极大的提高要有一个基本的手段那就是内观,内观就是说我们要学习一些内观的法门,然后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维动向,还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在状态,包括一些景象、一些思想、一些感觉、一些变化,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要内观和反视结合起来,就是说我们经常要把自己的视觉内敛,要返回来,要回到自己的生命内在状态中,这就叫内观和反视的一种结合。如果要是谈区别的话实际上它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地方,所以我们就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内观反视见道化”,就是说你习惯于这种操作方式了或者习惯于这样对待自己的生命了,那么道化就会在生命中间进行,这个进行就是说人潜在的一面必然有一个主体要浮现出来,这个就是“宅中有士”,它必然要浮现出来。宅中之士浮现出来以后它就对生命的主体就有了一个调整的权利,这个调整的权利就是说我们这个时候就要知道我们内观反视这样一些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主观让位于客观的灵醒意识、让位于全然的道化,大家对人的生命状态就一定要知道一个道理,就像我们刚才学习的内容一样。第十五章脾长章里面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脾长章讲的就是“中部老君治明堂”,意思就是说中部,我们的内在里面它肯定有先天的太上大道君在里面主持着工作,但是我们一般就要理解我们的主观它毕竟还是属于生命的主体,主体就是说它有决定生命状态的位置。从《内景经》和《外景经》整个的布局来看我们就知道它主要就是强调内在的一面,它有这么多神,“泥丸百节皆有神”,说的就是说我们生命内部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状态它都有神在思负着,我们的主观在这个时候又是整体的这些神的一种聚合,当然这个神的聚合说的就是我们神本身所释放出的一些信号,它只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主观意识去操作,我们主观意识就有一定的权利,就像社会中一个领导一样,实际上老百姓赋予这个领导一定的权利,像一个市长、一个省长、一个部长,像这样一些官员他们的能力有多大呢?也就是说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但是他肩负的责任却是非常重大的。那相对于我们主观意识来说我们主观上的君王也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自身主观上的权利是受我们全身的信号所赋予的,而不是它本来就是应该随心所欲去主宰我们的生命的,它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主观生命与客观存在之间有一种辩证关系,那就像我们刚才用一个国家的领导或者是一个部门的领导或者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再去看他的能力和整个存在之间的关系一样,他就是长着三头六臂也不可能说面面俱到,把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兼顾得很好,因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局部都有自己的神在指挥着这一切,那么把这一点推演到社会运动中去我们就知道一个道理,就是在整个的社会背景里面每一个部门或者每一个状态都有自己的神在支持这样一个工作,或者叫协调着大部分的信息。要不然你还要靠人的主观意识,好,这个事想到没有,那个事安排了没有,这个事落实了没有,那个事有没有结果,要靠人面面俱到的去收集和处理的话那么整个社会会瘫痪的,瘫痪的意思就是说它缺乏信息的支持和信息的调配的话人就应付不了这么复杂的一种客观存在。再比方说一部机器,就像电脑一样,我们大家都知道机器的工作方式是逻辑性的,当你给它编制了固定的程序以后它就会按程序去运动,软件的程序在思负着整个程序的运用,如果它与软件这个状态中没有的部分,但是在现实中它会发生,就像现在有很多电脑漏洞存在于那个地方,但是人们没有发现,一旦发现了之后就成了黑客的攻击通道。那么这个状态作为软件的编制者为什么不能把这个东西设计得天衣无缝呢?那就是因为他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因为他这个设计是按科学的、文明的理念设计的,也就是说按科学的方法在不断的认识问题和发展问题,但是在我们现在所强调的状态里面我们说的是神的状态,神的状态是全然的,它是一种整体的,它无左无右的,无上无下,无过去和无未来的,它就是一个整体的一,也就是说它能够展现出它全然的面貌来,但是我们在某种状态,你比方说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就应该知道原来社会这个信息的调控除了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外,你比方说法律以及政策的一些条款决定了这个社会的运动形态以外,新的问题会不断的产生然后反馈到中央系统里面去,然后不断的调配新的法规或者是法令出来,然后去制约新的消极面,提升积极面,这就是社会运动的基本状态,但是这个基本状态和老子所说的“民以自化”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关系我们就能够明白了,原来治国跟我们自己本身的修炼是有相通之处的,也就是说老子的方法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你采取无为之治、采取民以自化,那么这个人的能动性,就是潜在的神的能动性就会提升出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是主事的位置上来,这样就能够发挥它全然的能动性。
  但是回到我们的现实中来往往我们的思想跟我们现在的有些管理一样,头疼就医头,脚疼就医脚,这样一种管理方式就导致我们人的状态很难去适应未见的一些变化,也就是说他没有发现出来,你没有发现它你怎么去制约它呢?所以说往往现在的法令法规总是产生于社会环境中问题出来以后,但如果说我们回到“民以自化”的状态里去,也就是说老百姓里面有很多神的信息或者神的一些调控在其中起作用,我们就要知道原来这个起作用并不是说人们的心态往哪个地方有益的运动,而是说人们的神它有一种集约性的运动模式。我们这个时候又牵扯进来集约性法则这个概念了,就是这个社会的运动和人们的心态运动以及物质的运动,就是说很多存在的运动集合在一块的话,哪怕是化学反应的运动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你有很多物质结合在一块的时候它必然有一个结果出来,这个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一种客观、科学的结论,这就是我想要说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个基本概念强调的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就是在我们的性命双修中我们要提倡无为而治,意思就是说这个无为并不是说我们主观意识上无所作为,而是说主观意识要内观,还要深入到反视中间去,我们也有很多朋友的梦境或者是功境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案例来,意思就是说有很多内在生命的一些变化那是我们主观意识不可思议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你根本都没见过或者是你根本都不可想象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它又变化出来了。
    当然,如果要是从另外的,比方说现代文明或者现代科学这个角度,当代文明和当代科学的这个角度去说这个问题的话,它可以说是人的视觉或者听觉发生了一些幻听或者幻视,但是在客观的层面上来说它并不是说你一个人是这样的,而是说很多人都是这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规律只不过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去研究它或者是发现它,当你发现它再去深入的研究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中这些经典在中间就起了一种证明的作用,因为古人已经从经典中把这些规律都阐述清楚了,你在实践的时候你都出现过同性的这样一些问题,那说明古人的这些集约的意识还是比较明显的。就是说你事情多了、反应多了、积累多了就必然能够产生一个效果来。这个效果是什么样的呢?这个效果就是说子能守之可无恙,就是说在无为道化的情况下你只要守得住,守什么呢?就是守精气神三宝,同时还要有形式上的那种守,那个形式上的守就是守内、守虚、守神,从实际的那一面上来说我们守的就是精气神,就是你精神不能散,你气息不能乱,你精华不能流失,这三点我想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但是对后面这个虚性的三点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就是守内、守虚、守神,守内就是你要向内观,你要观内你就知外,就算你把你生命中间的这些矛盾、状态对抗、转化,然后看清楚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守内的一面实际上就是我们观察外在这一面的生命整体性,就是说你内在的生命观察清楚了外在生命的那种状态你也就了解得胸有成竹了。然后守虚,守虚就是说虚和实的一面它本身是对立的,这个对立就是说我们一般人容易回到现实的这一面去,你知道现实但是你没有守住虚的话,守住虚,那么虚性那一面的积累你肯定就无视它,最后人的发展状态就变成了一种无根之草,无根之草就是说你没有根,你根本都扎不下去,然后你的生命就很短暂,稍微有风吹草动你就不复为人,就是说这个生命最后就被剥夺了。所以说古人在经典中经常用健康、完整或者是完善来说生命的整体意义。你比方说“保守完坚身受庆”,它希望人们重视这个问题,要重视你信号的运动,同时也要尊重身体的健康,就是说你要完成这两项,不能说排斥,觉得我身体并不重要,我把身体就交给所谓的信号处理,然后我们人主观上就不闻不问,这样的做法它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说在道家的修炼里面就讲究性命双修,重视性这一面的开悟,然后从命这一面又要重视对它的一种锻炼和提升。那么守神,大家也就知道了,我们的精神层面它是很深的一个内容,普通人的精神层面最起码来说你要有志气、你要有志向、你要有一定的精神,你不能萎靡不振,你不能说仅仅去保障自己的吃喝玩乐,一工作起来你就没有精神了,一玩起来你就兴致勃勃,像这样的情况就不叫守神,所以说我们所谓的首神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内在的这一面,就是说心肝脾肺肾这些器官它们各自所保留的一些信号,它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呢?为什么要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为什么要这样去分?中国人就是因为他已经理解了我们局部的不健康导致于整体系统的不和谐,局部的不健康导致了整体的不和谐。你比方说人一旦肝用多了他的肝气就不舒畅,如果肾用多了,你比方说现代人都比较重视色情的研究或者是接受,接受也就是说有很多广告信息、文化信息、文艺信息都是从色的一面来展现所谓的“美”,而没有从自然美中间真正的奠定雄厚的基础。所以说你比方说现代的艺术文化,艺术文化当然吸收了西方的一些艺术美,但是东方的抽象美往往不被人们直接所利用,所以说西方美就占到主导地位上去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过程,因为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的,冲气以为和,所以说中国人一旦接受了西方文化以后对西方所谓的文化美很容易就接纳下来,然后很容易的在自己的思想里面扎下根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比较外露的文化,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也就是说物质的性质就是这样的,人心的这样一个变化它也离不开这个规律,因为你是负阴而抱阳,万物都尚且如此,何独于人乎?所以说人肯定逃不掉这一点,最后就导致人的精神慢慢的在显态的一面流失过多,精神的一面流失了,精华的一面必然也会流失。那就说明我们守神是一个很基础的过程,就是说你要守住自己的志向、守住自己精神的不流失,守住自己神的这种变化,它要符合于人的基本运动要求。那么第三点,守住变化和人的基本要求之间就比较难一些,就是说你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神的变化人并不清楚。我们从朋友们的功相里面或者是梦境里面我们就知道了,原来人的神在运动的时候是有规律性的,它要按一定的曲调定格,要把它定下来,如果说你没有定下来你不知道其中的规律,你只是在想当然,你只是在为一些文化作品中去找一些你自己理解的内容,仅仅那样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说古人在守这个问题上有比较深的见地。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5-3 09: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吸庐间以自偿,“呼吸”,大家知道,一谈呼吸人的肺就必然要参与,所以说呼吸和人们的肾水、人们的津液就要结合在一块,所以说第五章里面就说“隐芝翳郁自相扶”,这和“自偿”也有点相近的地方,“自相扶”就是说你内在的精气神要相扶,“自偿”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呼吸和自己的精华之间反复的补偿,就像我平常说的意思一样,你内在的气息达到一定深度以后它必然会促进人的津液的加速流动,加速流动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呼吸一深了口水就多了,有的人平常一般不注意呼吸、不注意行为和呼吸之间的关系,要么累起来就呼吸急促,要么休息起来呼吸又被停滞不顾,所以说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就是说我们冥冥之中老是在呼吸之间,“呼吸庐间”,“庐间”就是我们的头颅存在的障碍,“呼吸庐间”就是说我们头颅的这部分它关系着生命整体的相扶问题、自偿问题。所以说它在第五章里面说“自相扶”,就是说你在潜在的这一面,“隐芝翳郁”嘛,就是说你在潜在的一面你收藏起来人家看不见,因为你在调整自己的呼吸人家是看不见的,这个就叫“隐芝翳郁自相扶”,就是说你把你的精气神三点形成一个稳定的平面,把自己的生命给放到这个上面,这样就相扶。自偿也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说你要学会让自己的精神、精华、气息结合起来,三点相互运动、相互促进。那就像我们说话、干活一样,说话、干活就是你的肉体在动,你的气息也在动,你的精神也在关注,所以说平常我一般对来草庄的朋友们都是这样提出要求的,我说希望大家能够心在事情上,就是说你除了内心关注自己的内在运动以外你关键是要借助于这个事情调整自己的心的散漫的一面,自然的事情它有一种凝聚的能力,比方说你种一个菜,你很投入的去观察这个菜的产生或者是发芽、生长、变化,由两片叶子变成四片,四片变成八片,最后舒展开来变成一个非常生动的生命的时候,你就知道原来人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培育自己的一种感性意识。感性意识多了,就像小孩们小学的时候也可能要学习一点生物的课程,接触自然之间的面貌一样,见多了人们的感性概念就多了。你比方说就像有时候我们经常说到这个问题一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有的人说先有鸡,有的人说先有蛋,科学家也研究了很多,最后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不大容易下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容易被忽略的,那就是很明显的一个问题。你比方说一群母鸡,如果其中没有公鸡的话那么这个母鸡会不会生蛋呢?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往往回答不了,那为什么回答不了?就是因为对现实它只知道吃,并不知道生长和运动的整个过程。这就是说我们人有时候对自然之间的一些感性认识缺乏积累,就是一群母鸡如果没有公鸡的话会不会生蛋,有一个叫“归元”的朋友说不会生蛋,是不是不会生蛋?如果要是这样回答的话我再解释,“灵涛”就说会,那么到底是会还是不会呢?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问题,但人就是在这个上面会产生一些混淆的基本概念。
    第二句就来自于第十五章的“保灌玉庐以自偿”,所以说我刚才说了,宅中章第三,就是《外景经》的第三章和《内景经》的第十五章是一个翻版。对,“花生”说得对,我就是因为看了昨天的《非诚勿扰》才想起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就是说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人根本都没办法使每一个人都去接触现实,最后自己就成了一个很容易忽略的常见要素,这个常见要素就是说它在我们的生活积累里面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但是如果说你没有积累它,相反的你看书看多了,你理论上的东西很多很多,最后你就不知道哪一点是正确的,哪一点是错误的。像我们如果要是在草庄见到了鸡怎么生蛋,知道了鸡来自于什么地方,它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就知道原来有的东西根本都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理论,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就那么简单,简单一点你说多好?所以说我们要习惯于从自然中间去积累一些基本的要素,要让自己的孩子、要让自己的环境生动起来,要让自己的孩子生长起来就需要与自然多接触,就是说让他们有一些生活上的积累,这样就能够使得将来的变化有了雄厚的基础。第十五章的“保灌玉庐以自偿”这句话基本上就是“呼吸庐间以自偿”这句话。
    那么第三十一章里面“清洁善气自明光”,我们的气息也是这样,大家到草庄来感觉到气息清新、风景怡人,感觉到心情舒畅,自在的光明它会不会显露出来呢?这就是因为清洁以后自在的光明会显露出来,也就是说我们的善气的培养是来自于自然的,而不是说来自于所谓单纯的、发达的那一面。现在人们的生活很发达,因为科技很发达,文化很发达,人们的生活好像也很发达,但是它很贫乏,很贫乏就是说对基础的层面最后会抛弃,然后去欣赏一些所谓高雅的东西,高雅的东西如果要是没有基础的东西做铺垫的话那高雅是怎么出来的呢?所以说唱一唱《下里巴人》比哼一哼《阳春白雪》不一定就显得低贱。所以说应该适应于老百姓的一些想法、情感和取舍,要适应他们,要去领会他们的层面到底有哪些智慧的要素在里面。如果说有很高的文化积累,对基本的要素你又不知晓,那就是人一辈子的一种遗憾,所谓的遗憾就是说最终你被架空了,你没有自己的系统架构。
    再就是第三十三章“闭目内眄自相望”,闭目,眼睛要闭起来,然后向内观,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内观反视见道化”这个意思,然后自相望,什么叫自相望呢?就是人的精神和人的自我感之间这样一种相望。因为我们的神就像我们的老百姓一样,我们的神在观察着我们的主宰,就是观察我们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又在观察着我们诸多神气的运动变化,这样相互之间一观察精气神它在内在的激荡、内在的呼应、内在的响应,最后导致人的身体就不失于外而又能俱保于内,最后身体就越来越健康了,这就叫保守,保而守之,然后才能够“完坚”,就是说你完善起来、完全起来,然后坚定,这个坚定就是坚定不移、固若金汤,最后你生命的城池既能够向外交换,同时内在又能够保证自己的完善。最后喜悦肯定就不断了,当然我们单纯的去追求这个喜悦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这个地方的喜悦不是追求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明白了自身生命来源的一些道理,我们的生命跟造化之间它有同等的效应,我们跟造化之间它有同等的效应,那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就像造物一样,它可以造出万事万物来,然后我们所说的万事万物表现在我们这个小的天下里面它也是步步相应、全息相应,就是说它时空上是步步相应的,客观的物质存在上它又是全息相应的,所以说在时空两个方面它全然的能够反映出造化的形态来,但是人破坏造化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主观意识,所以希望大家理解我这番话的一种意思。那么熟悉以后就知道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去修的问题,修不是修别的问题,修的是我们主观和客观存在的这种协调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5-3 09: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就解释一些大家提出来的问题,我们看看这些问题里面是不是有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一些内容。
    我们就顺着来吧,第一个问题是“本来”提出来的,本来,所谓的本来那就是本来什么样的,我们人的本来是什么样的呢?所以说他提出来一个问题叫“何谓真神”。
    “一位玄德道友某天清晨恍兮惚兮中,听到有声音对他说:“以后你的元神可以叫做真神”。醒来自悟,真神应该是五神修齐后,元神在圣神和玉神的支持下,具备了能量、智慧、生化、法力、权柄、后的一种称谓,他已经正式主持工作,在内修之于身命,在外修之于天下,最终能够同化后天,羽化肉身,证得真人。浅悟至此不知是否准确全面,请老师指正指点。”
    他所谓的这个浅悟全部都是《修德通真论》里面一些观念的一些翻版,说通俗点就是你只是在接收一个观点,你不能说你已经体悟到了,这个体悟是需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再去下结论的,所以说共性与个性之间是同在的,个性的觉悟不在于分别,而在于融入到整体中间。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说到真神、一说到原神自己的头脑就开始犯糊涂了,就认为一定要找出一个神再加以对应,实际上你不用管它的,因为这些所谓的神都是教化所需要的方便法门,就是说有些名和实之间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如果要是一一对应的话你可以分别它,如果说不一定需要一一对应的话你就没有必要分别它,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这就是一种逻辑的、哲学的这样一种意识,就是说你要有基本的反应能力,不是分辨能力,而是说反应,就是你一听你就知道我应该怎么去想,就是没有分别比有分别要好,没有五神的名称比有五神的名称要好。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像我在《修德通真论》里面就已经把五神分得很清楚一样,大家就把这些五神的概念全部都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对号入座,然后再把这些对号入座的结果再翻出来加以同化、加以展现,最后就说这就是我炼神的整个过程,是不是这样呢?估计这个中间还有很多虚性的部分,这是什么道理?当然我也不希望说因为我曾经说过一些基本的修神概念大家就因为这个修神的概念而受到影响,这个受影响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因为我们大家一定要知道,这当然也是属于师父应该展现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展现的一些基本思想,就是说它是把自己放在最低的角度、最后的角度去展现的。意思就是说圣人他处下、处后,不会和天下去争先后这样一种基本的原则。然后问题是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处后而人不在后,处下而人不在下呢?就是说这个东西属于一种智慧,这是一种大智慧所形成的结果。你比方说大家如果要是说看了一本书或者看了《修德通真论》以后把这些概念记住了,然后就如法的炮制,最后达到你所谓的一定境界,就以为自己修到一定境界了,是不是那么回事呢?它不是的。就像我们说那个问题一样,我们说天下所有的修炼有成就者都是老子的化身,这个说法本身来说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这个抽象性是说你最后修修修都修早老子那个地方去了,最后你就迷失了自我。迷失了自我就是说你的个性并没有在这个状态中加以转化,这个转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转化就是说你自己的情感没有找到一个根子,你最后就是被连根拔掉了你也不一定知道。当然我这个地方讲的是一个辩证的双向运动模式,就是说既要有个性、既要保留个性,同时又要融入共性。是的,共性必然是这样在运动的,它必然在吸附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你修炼也好,不修炼也好它都会通过造化的方式或者原则把你这个东西吸附到它的客观存在里面去。但是人往往也应该知道造化它也有同样一个原理,就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你如果要是懂得了一定的,就是简单的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你保持自己不足的那一面,那么你这个天下永远都会存在,怕就怕人老想保持自己圆满的那一面、完满的那一面,想争取到最大化,最后就迷失了自我,你这个自我最后就被同化了,最后就消失在浩瀚的云端,当然这个云端意思就是说你的心就像天上的云一样不得而知,不得其所吧。
    所以说个性的觉悟不在于分别,在于融入到整体,观念也是相对的,不能以既定的观念去面对混沌的未来,混沌的本来,因为他叫“本来”嘛,“本来”提出来的问题,不能以积定的观念去面对混沌的本来,这个本来就是说你既然自己的网名叫“本来”你就要知道“本来”是怎么样的,“本来”是混沌的,它不是说一定要分成所谓的元神、圣神、玉神这些概念,它不需要,因为在这个地方所散发的真神的观念就是《修德通真论》里面的一些定义。一个人的小生命从修炼到成功再到大的功德圆满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风雨。当然这个风雨我们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这其中除了意志坚定这个必要的条件以外关键还是要弄懂历史与客观存在的关系,你可以取另外一种名字,可以取另外一种名号,赋予它一定的另外的定义,但是它都不会影响到客观存在的一种基本运动模式,也就是要觉醒本来与人心间的一种客观作用。我想本来它就是客观存在的,然后人心又是激动的,在这两方面的客观相互作用我们一定要觉于它,所以说这就叫修炼者。
    然后性命两个角度呢,自在无碍了以后这样才能够称之为真,要说什么叫真呢?真就是性命两个方面,两个角度或者两个内容都要没有障碍,就是说你最起码来说要自在,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客观物质上,如果说你人的精神上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你的身体又受制于你的疾病、你的不健康或者是你无可奈何的那一面,你说那能叫真吗?那肯定那个真是假性的,那个假性就是说你终究还没有回到那个道里面去,这个道就是阴阳两个方面、性命两个方面都得以自在了,这个才称为真,真神是对生命本来的一种真实称呼,人的元神回到本来中间去了,然后它正在完成着或者进行着本来就存在的运动,这就可以称它为真神,但是它如果要是回到真实的这一面或者回到现实的这一面来了,那我们当下的自我感觉它又该如何的去称呼呢?就是说我们这个感觉,比方说有的人他有了一定的神通,有的人有了一定的敏捷的感觉,那么这又该怎么去称呼它呢?我想这跟本来它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跟本来又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说回到现实的一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的修炼应该怎样去对待它,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矛盾,就是说它是不是说像上面所说的最后能够同化后天,羽化肉身,证得真人,他马上又用了另外一个词,那就说明这个时候的神跟人之间它完全就不同了,为什么不同呢?因为前面叫真神,后面叫真人,真人是说他一定有肉身的这种升华和变化,也就是说肉体这个生命形态不再受制于肉体原本的那些规律的制约,它已经合于道化了,所以说最后真神和真人之间就完整的吻合在一块,这个时候的神才叫真正的真神。但是在人的肉体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人的神可以被天地所用,就是可以同化于天地造化的一些基本工作或者基本运动,它可以同化于这些造化的基本内容,那个时候可以这样说,人从某个个体上修出去的神,也就是这个大的天地之间那个真神的一个部分、一个分神、一个拓展,都可以这样去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5-3 0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问题是“水云天”的问题,“可爱的动物”。
    “18日做了梦,梦见有个人交给我一个L型的东西,告诉我吹响后能召唤动物,我就拿起这件东西到绿色的高山间把它吹响,开始时,我不知道吹那面能吹出尖亮的响声,我颠倒着吹,终于吹响了。”他是颠倒着吹。“声色却塞涩的不怎么响亮。在我的面前忽然出现一只毛色雪白的老鼠,圆圆的肚子尖尖的嘴,都是雪白的,大约半尺来长。我看见它以为它立刻会逃走,可是我发现它却像猫咪一样的温顺,我禁不住伸手去抚摸它背上的白毛,这只老鼠翻了个身,肚皮朝上任我抚摸,我摸了摸了它柔软的肚皮就把它抱在了怀中,我把这只白老鼠带回家中,我回到的是我儿时居住的老宅,前两次做梦也回到过老宅。”就像我们刚才在学习《黄庭外景经》第三章中所说的“宅中有士常衣绛”这样一个句子的时候就曾经说到过,一般说到老宅都暗示着我们生命中间陈旧的记忆或者生命中的一些原始状态。因为他在表述自己的梦嘛,现在是说把这只老鼠带回自己的家中,回到自己儿时居住的老宅,前两次做梦也回到过这个老宅里面。“第一次回去时没发现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也没有发现。“第二次回去时梦见我在老宅请家里和客人吃饭,熊厚音老师当时也去了,我却忘了请老师吃饭老师就走了。这是梦见第三次回老宅。我回到老宅的里屋,我想把这只老鼠给母亲(母亲已去世多年)看看,我就抱着老鼠往外屋给母亲看,这时忽然想起自己的妻子害怕老鼠”,注意这个转折,他想起自己的妻子可能害怕这只老鼠,“心念起时怀中的老鼠忽然变成一只雪白的低龄小狗”,从这个转折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人们的心态可以造成客观的一些形态或者是一些相貌的变化,“老鼠变成了低龄小狗以后憨态可掬,小舌头还在舔着嘴巴,好像没睡醒。 ”
    我们就看看这一节梦境代表着什么意思。L形的东西,我们大家都知道“灵气”的“灵”,ling,这就是“灵气”的“灵”的汉语拼音,这就是灵气植物,L形的东西就是灵气植物,能够召唤动物,为什么能够召唤动物呢?就是因为人靠灵气他能够与万事万物相通,更何况是老鼠呢?然后他把这个器物倒着吹,那就叫颠倒灵气,什么叫颠倒灵气呢?就是把灵气倒过来用,这个倒过来用那就是说像我们刚才讲到《外景经》的内容一样,我们需要明白这些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这种关系,需要理解凡心的运动,需要明白我们潜在生命发展的一种基本需求。如果要是说你把灵气用颠倒了,那么这个凡心就冤枉修了。
    那么这个倒吹仅召来白鼠,什么叫鼠呢?鼠就是时机之子,因为子鼠嘛,所以说时机之子就称为鼠,也就是指当下的缘分。我记得前一段时间看过一篇所谓的信息或者是介绍的文章,这个文章里面就说有一个地方,好像人们要在那个地方搞什么修炼的道场,就是说有一只老鼠,也是白色的老鼠昂首挺胸的要到那个地方去,结果路上碰到一只猫,那个猫好像不让它过去一样,然后那个老鼠趾高气扬的说你不能阻挡我,这个文章里面也表述出来好像这个写文章的人自诩为老鼠,意思就是说这个老鼠就是写文章的人自己一样,就是说我以老鼠自诩,这就是说网上有人自诩为鼠精而不怕猫,你说这个老鼠又有多大呢?猫都怕它,最后据那个文章的说法是猫都给它让路了,意思就是说阻挡这个老鼠的人好像没有什么好结果一样。这也说明一个道理,说明了什么呢?网上有人自诩为鼠精不怕猫,也就自然就有鼠精进入人的观念从而演而为梦。那就像《西游记》里面说的,《西游记》里面有一个老鼠精,结果就在无底洞里面修炼成精,据说它跟托塔李天王李靖还是父子,当然这个父子据说是义父义子,也就是说是结拜的,就是说李靖有一次偶然的逮到这个老鼠精以后就没有杀他,后来这个老鼠精就拜李靖为义父,就有这样一个说法。在我们修炼的现实中有的人也是这样说,就是说自己根基是如何如何深厚,自己好像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孩子一样,现在来到人世间修炼得如何如何,就是以这样的一些观念代替人们生命的一种变化或者是固化人们的一些观念,就以为这就是所谓的修炼。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我这句话到底有没有一定的意思。就是说网上有人自诩为鼠精不怕猫,而就是因为这样一个状态,那当然会有鼠精进入人的观念从而演变成为梦的这样一种可能性。当然,有的人说我好像没看到过这篇文章,那我肯定是不会梦见这个鼠精的,那么这个可能性到底有多少呢?也就是说你没有看过相关的老鼠精的文章,但是你一定会看过《西游记》或者看过动画片或者看过电视,如果要是有相关的一些文字或者是艺术概念的话,就像我们刚才说有些生活的要素它会形成我们的智慧元素一样,我们的智慧元素它是这样形成的,然后我们磨炼的一些起因也可能是这样一些元素所造成的一种积累。
    老宅,老宅是什么意思呢?老宅是生命开始的地方,第一次回老宅他没有见到人,也就是说无人相之始能够现如来之智,也就是说他没有见到人,那就是没有人相,当然我这是从字面意义横推过去,就是无人相之始能现如来之智。再看,第二次回老宅见到厚音不识,就是说他并没有记起来请厚音吃饭,这个不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不识说的是不视,不视就是说没看见或者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引起一定的觉察,这就叫不视。这就说明什么意思呢?第二次这个场景说明了有言之教再厚实也终难拉起归根。也就是说人的思想是有自己的运动规律的,你就是有言之教说得再多、再精彩也不能使人回到他的本原中间去,有这样一个意思。
    第三次他就主动的抱老鼠精回到了老宅,并且准备把这个老鼠精给自己的母亲看,就是在梦境里面他是这样一个心态。然后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欲以物象取悦于沉阴,就是说他准备以物象,就是这个物体嘛,这个老鼠精就是这样一个物体,然后觉得这是非常神奇的一个小动物,把它准备介绍给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看。但是这个梦境里面已经说了,母亲已经去世了,那就说明这是属于沉阴,它已经沉淀在我们的遗传状态中,它不属于还活着的那种形态。其中他突然一下子记起来了他夫人是害怕老鼠的,就说明这里面的夫妻之情胜过缘分,因为梦中碰到自己盗用灵气唤出来的这样一个鼠精,尽管是他的一个缘分,但是这个缘分还是不能胜过夫妻之情,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夫妻之情在人的生命中间也属于一种比较稳固的信息,就是说老鼠精这个客缘要想介入到人常态的夫妻情里面去也需要付出很大的能量和智慧的。
    在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说壮阴能辨厉害,就是说他的妻子害怕见到老鼠,那就说明壮阴在这种比较健康的情况下是能够敏捷的感觉到这个东西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的,当然这个老鼠大家都知道,老鼠尽管是十二属相之首,它是一种开始,它也象征着人的状态,处在鼠的状态有一种起始的意思,就是说开始生发的意思,但是它又是开始蚕食的基础,蚕食就是说毕竟老鼠嘛,它是不会生产的,它跟人生活在一块必然能够蚕食人的积蓄和精华,有这样一种意思。
    那么后面有一个情结就是心念一起,白鼠精即刻就转变成为一个可爱的白犬,就是说白色的小狗,那就说明在他的这个信号里面鼠精就知道它敌不过人情,鼠精知道人这个信号敌不过人情而化作小狗来夺其志,那就是说从那个景象来看他一见到老鼠老鼠就跟他献殷勤,就像我们在草庄一样,一看到猫猫马上就在地上打个滚,把肚皮朝上在地上打滚,意思就是说你赶快喜欢我吧,我多给你献殷勤啊,就是这样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很清楚,就是说动物总是用这样的方式取悦于人,人如果要是把自己的心态放在这个中间,然后不以自然的方式去对待的话,人们在这个中间只是主宰者,但是它也是被剥夺者。那就像过去古人所说的玩物丧志,就是欲夺其志必化其所爱,就是这样一个关系,白色的老鼠或者白色的小狗都是比较受欢迎的,这也是现实中的客观状态吧。
    他第二节是这样说的:   
     “这时我的同学张振峰来看我,我把他让进里屋,张振峰和隔着一张黄色的方桌坐在炕上,桌上放着一本书和一本打开的白纸本子。张振峰坐在东面,我坐在桌子的西面,张振峰就和我谈高考复习的事情(高考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他说他的已经把数学的某部分复习完了”,二十年前的事现在又出现在自己的梦中肯定中间有玄机了,“张振峰问我学的怎样,我的头脑中掠过了他说的这部分内容的一些数学公式”,就是说他自己肯定是学过,然后在梦中回忆,“但不清晰”,二十年过去了不清晰也很正常,“我心里想我以前学习成绩不比他差,由于这段时间贪玩,又上山抓动物,又在家画画,没有及时学习,这部分数学内容经过努力一定不会被他落下。这时我的同学张振峰要走,我起来要送他。这时我发现自己上身穿着圆领到膝上的大背心”,也就是说这个背心的下面就已经到了膝盖这个部位了,“下身穿着到膝盖的白色短裤”,这种着装希望大家能够想象得出来,上衣一个背心很长,下面穿的裤子又很短,“背心前面从左胸到右下腹斜着排列着三只大螃蟹,大螃蟹惟妙惟肖从上到下紧挨着,仔细端详发现这三只螃蟹好像是木雕的事物挂在背心的外面,这三只螃蟹好像还微微的发着光。这时我就醒了。醒来之后回想那些小动物还觉得他们的可爱”,他又觉得可爱,刚才是对老鼠、对鼠精他觉得可爱,然后变成小狗他在梦境中还是觉得很可爱,可想而知他是容易被这些外相所吸引住他的情绪的,好在他还记得自己的老婆,要不然这个问题不大好办了,就是说没有一个干涉性的因素他就不容易从外相中间把自己的感觉收回来。所以说在人们的状态里面可以这样说,万物为师、众人为师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说这些存在尽管是发生在梦境中,但是它也在教给我们一些认识事物、一些平衡自我的、一些和谐内在的基本方法。为什么不向他们学习呢?同样我们大家在听这位朋友提出来的这样一些精彩的梦境的时候除了在欣赏这些故事以外也在学习我们修炼所应该注意的一些角度。“然后就想起高考没有复习好,心里还有点闷闷的,请老师有时间指点一下。”
    我们就看看他这一节到底是什么意思。当然这个意思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并不代表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仅仅是借鉴一下就可以了,借鉴一下看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你就把它作为一个状态,当然,问题是这样的,我也跟大家坦诚直言,这个坦诚直言就是说你无论是觉得它有道理也好,觉得它没有道理也好都会起作用,只要你听了,或者是你在场但是你没有听进去,你睡着了它都在起作用。这是什么道理我们见面以后,就是大家只要有缘碰在一块我们可以就这些细节问题来仔细的讨论,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个道理,就是当你觉得越是不可取的时候它可能越是作用很大。当然到底是消极作用还是积极作用那就看我们自己本身的心态摆在什么样的角度,那就是一个修炼德行的高境界了,希望大家注意我这几句话的一种转折。
    那么张振峰,峰就代表着逢缘于山中之人就称之为峰,逢就是取了峰的一半,山就暗示着如果加个人里面,因为张振峰肯定是个人,所以说逢缘于山中之人就是说这个张振峰实际上是出现在他的梦境中,他以为是同学,但实际上是一种仙人的点化。然后振张,就是倒过来念是峰振张,什么叫振张呢?我们只解释了峰,振张就代表着道德之彰显大业是为正义,这个事情是我们本身修炼中的一个主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一点不能搞忘了。
    然后方桌,黄色的方桌置于炕上,在他和张振峰中间,那就说明人的后天意识处在大义与己中间。后天意识,黄色的桌子嘛,黄色的方桌,我们过去说外圆内方暗示的就是我们内在世界有这样一个方桌子,它是黄色的,然后它把我们先天和后天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方桌化,我们现在外交辞令上有一个圆桌会议,这个地方是方桌的会晤,他和张振峰之间这样一位山中之人的会晤。那个桌子上就摆着书与本子,书是什么呢?书是观念的积累,什么叫本子呢?本子也是属于观念的积累与自己的体会,本子是观念的积累和自己的体会的这样一种集合它都有了。张振峰坐在东面,他坐在桌子的西面,意思就很清楚了,山中之人处东,而他自己面向东,也就是说他准备朝着那个方向或者那个方向的一个人正在引导着他去思考具有生机和发展的一些问题,无限的生机的引导这样一种势态就这样搞定了,就已经定下来了。然后高考预习他却发生在二十年以后的梦境中,他在二十年以后的今天却作了这样一个高考预习的梦,这个梦暗示着修炼寻求的是一种返,这个返就是你要返回去,所以说在不知道哪一年,忘了,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信息叫“大学毕业考高中”,大家还记得这个典故吧?意思就是说你大学毕业了你还要回到高中的那个状态中间去,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你要真正的提高自己,你非得不断的在损的那一面去下功夫,这个损也就是说你明明大学已经毕业了,最后又从高考的那个状态中又在酝酿着复习的问题,你说是不是一种倒退?实际上这种倒退不叫倒退,而叫损之又损。说张振峰的数学已经复习完了,那就暗示着道德的发展趋势已经是定数了,然后回忆数学中的内容他并不清晰,那就说明梦者自己本身对于运动的规律处于模糊的状态,就是说还没有量化,没有量化的一种指标也没有量化的一种结果,所以说还处在模糊态,贪玩、抓动物、画画等等,人间的爱好很多,分散了人生的一些主题。就像我们现在谈修炼一样,我们既要生活又要娱乐,大部分的时间可能花在娱乐上,然后生产往往不一定尽心,生活也不一定得意,所以说有很多问题只能靠娱乐来分散一下自己的闷闷不乐或者是不能舒畅的那一面。
    那么后面的情节我们就看看是什么意思了,圆领至膝的大背心,就是说他穿着一个大背心是圆领的,这个背心很长,到了膝盖那个地方,还有一个到膝盖的白色短裤,可以这样说,如果要是客观一点说这个裤子好像已经丧失了它的意义一样,因为这个衣服已经把身体遮到膝盖这个地方了,和这个白裤子就已经在同等的位置上,那就说明上面的这一部分背心暗示着违背内心的积累过长,违背内心这个神的积累过长,而潜在的恒久的积累,什么叫潜在的恒久积累?那就是库,什么叫库?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样一种信号的积累,因为它就像库房一样,我们放在库房里面可能很多年都不会动它,也找不到它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但是它的确叫库,所以说下面的这个裤子的裤就代表着潜在的恒久积累。这个积累它又过短,为什么呢?下面这个裤子你说到膝盖这个地方,你说是短裤它又太长了,说是长裤它又太短,所以说这个就叫物象不宜,就是说上衣之象和上衣之象就不相适宜,就是说功能性的效果或者利用的状态都在说明一个长和短的比较。然后另外一个情节就是说很长的背心上有三只螃蟹如木雕一般悬挂着,还觉得很可爱,那就说明心灵上的横行,那就像上面一个情节一样,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一个L形的哨子,总的说来能够吹响吧,暂且称它为哨子一吹,然后他采取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呢?他采取的方法是把它倒过来,那就说明心灵上除了南北通行以外还有东西的横行,心灵上的横行造成主要是由于内心很钟情于外物这样导致的。你看一会儿喜欢猫,一会儿喜欢狗,一会儿喜欢螃蟹,总的说来觉得什么东西都很可人,看起来很舒服,那就说明人的情绪容易为外物所动。那么和谐于本来是需要修炼才能获得的,和谐于外物也是一件自然而然被动的事,尽管很被动,但是它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我们并不是说在这个地方反对这种现象,而只是说客观的分析一下这个存在就是这样的,这个螃蟹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因为螃蟹运动的方式是那样运动的,所以说过去就叫它横行,那么郁闷于高考的复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很郁闷高考没有复习好,对数学很模糊,那肯定有点郁闷情绪了,在梦中对自己的真性发挥不是不知,而是无可如何。就是人他对自己内在世界的真性发挥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去从本质上把握。
    下面我就休息十分钟,十分钟以后再上来给大家回答剩下来的几个问题,今天可能问题比较多一点,十个问题我就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先回答,剩下的问题请箭凌转到下个星期,谢谢!十分钟以后再见!谢谢主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2-5-3 12: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

这就是灵气植物,L形的东西就是灵气植物 :这就是灵气之物,L形的东西就是灵气之物;
就是李靖有一次偶然的逮到这个老鼠精以后就没有杀他:就是李靖有一次偶然的逮到这个老鼠精以后就没有杀它;
这是说欲以物象取悦于沉阴:这是说欲以物象取悦于陈阴;
那就说明这是属于沉阴,它已经沉淀在我们的遗传状态中,它不属于还活着的那种形态:那就说明这是属于陈阴,她已经沉淀在我们的遗传状态中,她不属于还活着的那种形态。
在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说壮阴能辨厉害:在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说壮阴能辨利害;
鼠精知道人这个信号敌不过人情:鼠精知道这个信号敌不过人情;
人们在这个中间只是主宰者,但是它也是被剥夺者:人们在这个中间只是主宰者,但是他也是被剥夺者;
就是说上衣之象和上衣之象就不相适宜:就是说上衣之象和下衣之象就不相适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2-5-4 0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纠错的纠错:

这是说欲以物象取悦于沉阴:
那就说明这是属于沉阴,它已经沉淀在我们的遗传状态中,它不属于还活着的那种形态:
  沉阴是对的,陈阴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6:36 , Processed in 0.0233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