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07|回复: 4

20120505《黄庭外景经》方寸章第四(上半场)

[复制链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2-5-9 17:24:06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周末好!今天的时间改在八点,稍微晚了一点,但是现在白天时间太长了。今天也是阴历四月十五,所以也是好日子,也是立夏的一天,说明夏天已经来了,草庄的天气说热也不热,说冷早晚还是有点凉爽,但是白天明显的气温很高,现在地里的植物也长得非常快,一天一个样,同时周围的草、树、花都是非常茂盛,所以这个季节对草庄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美的季节,樱桃已经熟过了,下面马上就是桑葚,桑葚马上就可以吃了,所以说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好的、野生的食物或者叫果实,所以感兴趣的朋友们如果有时间到草庄来这个时间也是比较恰当的。
    今天我们继续讲《黄庭外景经》方寸章第四:
    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令可仗。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皆是公子教我者。
    今天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今天道友们提出来的问题却有九个,所以说原文可能讲得比较简短一些,这样看能不能穿插一下,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穿插在原文的讲解中。
    方寸之中,大家都知道不要乱了方寸,那就是说内心世界不要紊乱,不要紊乱主要是什么原因可以做到呢?那就是心内不可以有对抗。如果说用一个既定的,你比如说我们平常老是在讲德的这种积累,德的积累如果要是回到这种“方寸不可乱”的情况下,什么样才不可乱呢?那就是说选择某一个取舍的时候,你比方说对一个事物我们要选择它,看这个选择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这个时候就有一个既定的标准,这个就叫有依靠,有依靠就是它比较合玄德“为而不是”的那个“是”就比较相关,这个相关就是说拿既定的标准去衡量动态的选择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就容易发生内在的或者叫方寸之中,或者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对抗。这个对抗就是说它既要按既定的标准去衡量,同时又要选择一个最大化的这样一种利益取向,这样他肯定就做不到,做不到就是说既定的标准是固定的、是僵化的,变化的环境往往有很多因素撮合起来以后它要想取得最大化的结果的话,那么这个可能性就会受到既定标准的制约,所以说“身天下”这个时候就纷争紊乱,所以说天下如果要是有对抗的话,或者要是有纷争的话就会紊乱。就是我们如果要是讲修德或者是讲修德与修炼的关系的话就是这样一种意思。这样一种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所说的谨盖藏,“谨盖藏”就是说“心神不移为盖”,就是心神不要飘移,不要老是在动荡,动荡不安或者动荡不定,这个动荡的过程中它就老是在飘动,飘动就是说老是在随着外界的事物,你比方说就像墙头草一样,一吹就倒过去倒过来,这样心神如果要是飘移起来这就叫发散了,心神一发散人要想积累就不容易做到,所以人的心神要想修炼成功或者是修炼让它进入到生命以外,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外其身”,那么就很困难。所以说心神不移为盖,这个“盖藏”是两个意思,第一是把它盖起来,第二是藏起来。所以说“心神不移为盖”,不移就是不飘移为盖,然后“善纳为藏”,就是说善于接受、善于收藏,善于往内在的那个角度积累,这个就叫藏。这就像老子所说的“圣人处天下歙歙焉”,要善于收藏,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从《内景经》第八章我们就学过一句话叫“心神丹元字守灵”,它是丹的基本元素、基本要素,它的名字、它的字叫“守灵”,就是说你守住它就能够产生这个灵动或者灵气或者灵光,它会产生生命的另外一种形态,就是说活生生的、比较灵光的这种形态,这个形态我想对于大家的事业、身体以及家庭、环境都是有帮助的。这就是“方寸之中谨盖藏”的意思。
    精神还归老复壮,“精神还归”,那么这两个字,还和归以及精和神本身来说也可以分解开来、对号入座,精要归,神要还,这个意思就是说精的那一面,就是我们的精神、精华,身体内部的精华它要回归,回归就是说它要由外在的释放最后回归到内在的凝聚中来,这个就叫精要归。神要还,神要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神要还原于它本身的那个作用,本身的作用就是它本身是很协调的、是很全面的,在这个前提之下如果要是还原到它原始的那个控制状态了,那么我们人的灵动性或者是对环境的适应力或者是对发展的掌控,基本上整个系统就会像天道造物的形态一样,它具备有无为而无不为的这样一种主动性,这个主动性就叫“回归”,就是说还原到真实的面貌中去了。按传统的说法那就叫归祖窍,还于淳朴,归于祖窍,还于淳朴,那由于说精要归于祖窍,身还于淳朴,就是你最后要用无名之朴去应对生命的变化,如果是用奇巧心或者是要用方法去应对人的神的要求和变化的话,那么人可能是达不到最高境界的,所以在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分水岭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个判断就是说要还于淳朴、归于祖窍。那么我们就要理解什么叫归于祖窍,什么叫归于祖窍呢?祖窍就是说人生命里面有一个根子这个根子就像一个窍位一样,就像一个通道一样,你要把它放在那个通道里面去,使人有形的生命,你比方说就像我们平常讲《内景经》讲了这么多,主要就是学习玄阴穴这个穴位所产生的口水与我们的气息,以及我们存想的一些精神形象,当然是符合自然的这些精神形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然后送到我们生命的祖窍中间去,这个祖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祖窍就是说我们自身有一个通向道根的这样一种通道,这个通道实际上我们日用而不知,就是说我们天天用它,但我们就是不知道它基本的运动形态在作用着我们。
    然后下面这句话,侠以幽阙流下竟,侠就是说加持起来,加持起来就是说最后把它挟持,挟持就是说你最后要把握住人的幽阙,当然什么叫幽阙呢?就叫虚性的庭堂,本身黄庭里面也有幽阙这个地方。那就像《外景经》第一章里面所说的,“后有幽阙前命门”,那么这个“后有幽阙”,如果要是说前面是命门,后面是幽阙,那么这个幽阙就是一个虚性的庭堂,那就是一个虚性的空间。那就像我们说你在小腹部里面要存想一棵树或者是存想一朵莲花或者是存想一片大海,这都是属于在庭堂里面完成的一种虚性的构建,这个构建就叫“幽阙”,就叫存想的庙门,存想,就是说你学会了存想以后你有很多可塑性的那一面,可塑性的那一面就可以在幽阙的这种环境下这样生发出来。所以说我们说幽阙是什么一个具体的意思呢?它就是一个虚性的庭堂、存想的庙门。那么什么叫“流下”呢?“流下竞”,就是要注而往下,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气息以及我们的精液都要“注而往下”,就是说你把它团为一个整体以后就要把它送到下丹田里去,同时这个下丹田里面它本身也分阴阳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就是命门,后面的一部分就叫幽阙,后面的这个幽阙就是虚性的这样一个庭堂、这样一个庙门,它可以帮你打开通向玄妙的一扇门。
潘雄 发表于 2012-5-9 17: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养子玉树令可仗,“养子”,意思就是说你比方说我们养一个孩子,并不是生一个孩子,过去传统的意识里面就叫养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地方养子暗示着它产生一个新的精神的实体来,精和神结合以后产生的神,就是说“外其身”的这个状态就叫“神”,这个“神”跟我们所说的心神、面貌不一样,它有实体,那就是因为它接受了我们生命物质的升华,然后形成一个“外其身”的这样一种虚空的、独立的或者是具有不依赖我们肉体而存在的一种生命。这个生命它的时空位置可能比我们这个肉体要高出很多,这就叫“养子”,过去叫“炼神还虚”,就是说你炼出神以后你要让它还于虚空,这个就叫养子,养子的实际意义就像我们说生出来一个神一样。“玉树”,什么叫玉树呢?那就像玉树灵花(音)一样,我们传统的道家思想里面就说东王宫专门管玉树灵花(音),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修炼者在东王宫那个地方都有玉树灵花(音)的这种实体,这个实体就是说它是虚空中的一种实体,他只要看看你的树或者你的花他就知道你曾经栽过的树、栽过的花在他那个地方的反应就反映出你现状的一种修炼形态,哪怕你自己的形态可能不确定,不确定就是说你这个信号可能在转世或者是转化的过程中,你比方我们说“转世灵童”,或者转世了以后它不停的在产生一种新的生命,但是那都没有关系,只要看看这个树、这个花就知道修炼得怎么样了。所以这个玉树就带有这个意思。同样在草庄也是这样的,很多朋友修炼的情况也通过他自身栽的一些树或者种的一些花能反映出他修炼的情况来。这当然也是一种经验之谈,这是一种经验之谈,但是也反映出了我们刚才所说的与东王宫的玉树灵花(音)有近似的地方。有近似的地方就是说无论如何我们是从同一性原理的角度去展示这个问题的,就是只要你修炼了,只要你有这个信号的运动,你只要来过草庄或者只要你在草庄种过花种过树,那么这个花和树就能够反映你生长和发展的整个面貌,包括修炼的发展面貌它都在其中。那么玉树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一旦说到玉树,那就说到生命以外它可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这样一种因素也叫玉树,庄子就在这个问题上说得比较具体,这个具体就是说你有大树,我们把《逍遥游》最后一段文字找过来看一看,意思就是说有一段跟惠子对话的一段话:“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意思就是说躬起身来伏在那个地方,“以候敖者”,就是说最后你只不过是在等待着人家把你抓走而已。“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就是说你觉得好像很有能力,窜上蹦下,但是终于击毙,意思就是说最后你还是要被人的机关捕获。“死于罔罟”,就是说最后你逃不掉罔罟的这种捕杀。“今夫斄牛”,就是有一种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意思就是说“斄牛”这种牛它非常之大,但是它不能对付老鼠,因为老鼠太小了,说不定踩在它的脚下,也在它的指甲缝里过去了。“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就是你今天明明有一棵大树了,却担心它没有作用的地方。“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当然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为什么不把它放在无和有那个地方种起来呢?“广莫之野”就是说非常广大的空间没有任何的干扰。“彷徨乎无为之侧”,就是说即使你的现实中间有些彷徨,但是你是以无为为基准的,就是为核心的,所以说我们的彷徨在它侧边在运动,但是这并不干扰我们自己本身的有为和无为、先天和后天的并行存在。在这种前提之下“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乎,就是你的精神可以经常的依赖于这种大树的阴凉,就是你享受它可以在你的虚空中间,那就像我们刚才说怎样去理解“谨盖藏”的“盖藏”一样,心神不移为盖,善纳为藏,意思就是说你要善于把它收藏起来、善于收纳,这个就为藏。“不夭斤斧”,就是说谁也不会砍到你的内心世界里面去,但是你的内心世界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空间呢?那就看我们对生命的构建、构架是不是很熟悉或者是有没有德性这种能力,就是说你如果要是不相信自己在自己的虚空中可以建立这样一个世界的话,那就像我们现代的人能够建立一个对西方极乐的信仰或者对天堂的信仰一样,它是完全可以建立的,就是说你在你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这个全新的世界里面人家进入不了,因为那是你的禁地,所以说“不夭斤斧”,你不会夭折于斤斧,也就是说那个斧头永远都砍不到你的身上去。“物无害者,无所可用”,物体它没有害它的状态是因为它没有可用之处。“安所困苦哉”,看起来无所可用,但实际上却是大用,这个就是说“安所困苦哉”,你又怎么会有困苦这种状态的产生呢?所以说在我们对《逍遥游》的认识中间我们有时候不能理解庄子这种思想的开放或者思想的活跃和渗透,渗透到什么样的状态中去了呢?就渗透到无的世界里面去了,所以我们如何在无里面创造一个自己的新世界,这个问题很重要。而我们学习了《黄庭内景经》和《外景经》以后它整个的形态都是属于在创造的过程中去理解客观物质的可变性。所以说“令可仗”,就是说最后可以依仗、以图发展的意思,可以依赖其中以图发展,就是这样一种意思了。
    至道不烦无旁午,“旁午”实际上有两种意思,第一是心无旁鹜的意思,这个音可能是因为过去古人在传播一些文化的时候可能口头语言的转折或者某一个音的发音方法,要么在阴频阳频,上声去声的分别上可能稍微有点差异就造成了心无旁鹜变成了心无旁午,当然这是一种理解,但是这种理解不是单纯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子午,子午线本身是指的近线,你比方我们说子午线,这里面有一个“旁午”,意思就是说你以子午线的位置来确定你以什么样的标准去把握自己的清静状态,从我们地球的子午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子午线指的就是你在相对地点的近线,就是说某一点上的近线,我们现在的某一点就是我们的当下,你比方说你处在草庄你就在草庄的这一条近线上,这个近线实际上它是由无数条,这个无数条就是说你可以把它分成360度,然后可以分成360分、360秒,这样就是说每一个度数里面它可能都有自己无限分的近线,也就是说在时空中间每一个生物、每一个人它都有自己选择自己当下这个子午线的这种权利。这是造物把地球造成一个圆的、把太阳也造成一个圆的、把地球的公转轨道也造成一个圆的,这样造成这个子午线是相对当下而言所产生的一个点这种效应。所以说“心无旁午”,就是说“至道不烦无旁午”说的意思就是说你没有旁的午,你就是你当下的这个午,就是真性的午,当然这个“午”也有可能是“吾”的意思,就是说“我”的意思,就是说自己的当下,这个就是真,因此“无旁午”的意思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叫做过去、未来的纠结,就是说你没有过去、未来的纠结你这就叫“无旁午”,你有了这个对过去、未来的纠结你就“有旁午”。有很多人就习惯于这样,昨天发生的一些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将来会发生什么事他很关心。就像现在人对有些预言很感兴趣一样,那么这个对预言很感兴趣符不符合“至道不烦无旁午”这句话的根本意义呢?我想它肯定是不符合的,就是说你的心已经开了杈,然后你相信那些说教、说法是真实的,但实际上经过我们对历史的验证我们就知道原来人都是在语言和文字相上面自己忽悠自己,为什么在自己忽悠自己呢?因为他不知道这个排斥和吸引的原理。什么样的状态下是吸引的、什么样的状态下是排斥的作为人他把握不了。也就是说当你相信的信息越强烈的时候你的排斥心就越大。这个排斥心越大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你没有当下,你没有当下就是你已经离开了当下这个子午线,你离开了当下这个子午线以后你谈过去和谈未来它不足为证,不足为证就是说它本身已经歪到一边去了,就是说你根本都不知道这个时空它没有时间性,就是说我们的时空序列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本身的低层次或者低能量的形态的,所以说一旦进入到高层次或者高能量以后或者是就整个时空形态的构架来说你最后肯定要超越时间的限制,你还是回到原点来了,这样一个状态也叫“无旁午”,就是我们的时空概念是因为基于我们的现状所造成的,当你心无旁午的时候人就直接进入道性中间去了,所以说“至道不烦”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潘雄 发表于 2012-5-9 17: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第二句话,灵台通天临中野,“灵台”也就是心,“通天”那就是心与脑通,这是实际的一面,有时候我们经常把脑袋说成是天,脚说成是地。你比方说三关章里面就说过天关、地关、人关,地关就为足,就是脚的意思,人关就为手,天关就为口,口在脑袋上面,那肯定头就为天关。所以说人心与脑通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实际上的、现实的具体的通,然后心还能够与天通、与脑通,与脑通它也叫天,因为脑袋也叫天关。然后心与天通还有另外一重意思就是与虚性的世界相通,这个就叫心与天通。因此我们这个地方的“灵台通天”有两重意思,那就是我们的中枢神经的交换地点在脑部,但是核心部分在心脏中,这与我们现在的生理解剖比较有点不同,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中国传统医学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认识,就是实际的一面心与脑通,虚性的一面心与天通,这个天通是通到虚性的世界里面去了。“临中野”,“灵台通天临中野”,这个“中野”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中黄自然的意思,中黄自然就是沃野千里,沃野千里就是大地非常肥沃,它就能够生长出各种各样的生物来,这就叫自然面貌。所以说我们把中野就解释成为中黄自然,就是在你的黄庭中间它可以产生或者是创造这样一个生动的自然世界,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一句话就比较生动一些。
    方寸之中至关下,方寸也是心念,关下也有两个意思,那就是说三关之下,那就是天关、地关、人关,这个之下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关元之下为下丹田,我们说关元穴的下面有一个空间,它就叫下丹田,下丹田实际上就是下黄庭,下黄庭正好是孕育我们虚空生命的最好的温床。因此方寸之中它要至关下,就是你要把你自己本身上面的一些积累,你比方说“侠以幽阙流下竞”、“精神还归老复壮”等等,“谨盖藏”的东西以及“流下竟”的东西它都要“至关下”,就是说到达这个具体的位置,这个位置我们原来也解释过,就是这个地方是人的黄金分割点,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的重心所在。所谓的重心所在大家肯定都知道,如果说把一个人横向的摆着,那么他的下丹田这个地方就一定是他的重心。就是说以这个地方为支点的话他肯定能够平衡起来,就有这样一个意思。那么“至关下”它还有一种意思,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关系下,三关系下就是你的人关、天关、地关,这三关要与下丹田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我们平常行功的时候,就是你有时候行为与功态结合起来的时候、要有存想的时候,要有一些呼吸运动或者是液体的运动,你比如说我们吞口水,我们吞口水和我们的呼吸,再和我们的意念、存想结合起来的时候都要和关下联系起来,联系起来那就是三关系下,把人门的信息、地门的信息以及天门的信息都和我们的下丹田紧密的结合在一块。那就像我们唱歌一样,口为天门,口既然为天门那么你唱歌肯定要靠口来发声,那这个天关就要和关下这个部位结合起来,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的运动直接和人口腔的开口、闭口这种语言的发送或者是声息的发送,你比方说我们唱歌要发声,这样一些发送就要和它联系起来,这样联系起来以后在唱歌方面就叫腹腔共鸣,能够达到腹腔共鸣的人频率都比较低,比较低就是容易产生低频的共鸣,低频的共鸣一般都比较有穿透力,就是频率越低穿透力就越强,这大家都可能比较熟悉了。
    玉房之中神门户,玉房,那就像《内景经》第十六章里面所说的“神生腹中衔玉当,灵注幽阙那得丧”,意思就是说这个房中,就是这个地方,神门户,这个神门户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说原来这个人的神就是通过这种门户来与外界在进行交换的,那么我们一般要培炼或者培养一个神的话就要把它送到下腹部这个地方去,由它去完成真玉的这种开发,这个开发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它上中下,就像玉字的基本含义一样,三横一竖再加上一个点,实际上这个点就像我们说它可以脱离这个王,脱离以后就是王,当它和王在一块的时候就叫玉,所谓的玉的结构比较稳定,寿命就比较深长,与“长生久视”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另外一句话,就是“灵注幽阙那得丧”,就是说你的灵气,什么叫灵气呢?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神丹元自守灵”,就是心神,我们把自己的心神灌注到幽阙,就是说虚性的那个田野中去了,让它在那个地方自由的生长。那就像刚才所说的“养子玉树令可仗”,当然玉树临风也好,玉树树于无和有之乡也好,总的说来那个地方就比较生动了,比较生动就是说你不用担心它那个地方生命的配给,就是说它会自然生成的,但是你只要让自己的关注力能够送到幽阙那个地方,那么人就自动的能够获得一种生命的神奇性。那就像我们所说的所谓的“神门户”就是“神门九道坎”的意思,意思就是说那个地方有一些难度,就是说我们的肚脐原来是和母体的胎盘有一根连线,这根连线是提供阴阳、提供生长基础的通道,而这个通道后来生下来以后脐带就断了,后天的呼吸启动以后人的生命就属于一个独立的这种生命了,所以说这个通道如果要是重新启动的话就带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叫“神门九道坎,坎坎鬼门关”,当然我们说鬼门关并不一定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有时候在虚性的世界里面,我们说虚性的世界就是在你的体验里面或者修炼的感受里面它可能经常要感受一下人知觉丧失的这种状态或者知觉移动的这种状态,但这种状态都是属于人在体会生和死的形态中的一种初步的积累。因此它这个地方所说的“神门户”指的就是我们自己本身的炼精化气或者炼气化神都是要在神门户的周围这样一个幽阙之地去造化的。
    然后“皆是公子教我者”,这都是公子教我的,为什么叫公子呢?公子就是说无私无己之人是为公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庄子在《逍遥游》里面也说了,“至人无己”,他没有自己,所以说他是天下为公的,因此他能够长久。而我们独立的自然人有时候自我感或者我执之心过于强烈了以后就不大容易成为公,因为他毕竟还是私子,意思就是说他具有私心、具有基本的自我认知,像这种情况它是处在人的正常状态中,好像觉得这个话里面是不是说有私的那一面就不对了呢?不是不对,而是说让这个私客观的存在,然后在我们作为的过程中不为私,不为私就是说你不要为这个私或者说对自己已经了解得很深厚了、很深透了,尽量就避开对自己私利的一种执着,避开私利的执着以后人的作为就处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了,无意识的状态就是说你也不知道他是怎样在调整自己的利和弊的,就是说根本都不知道到底这个结果是利还是弊,如果有了私心的话肯定老是想着利,但是有时候在有德的情况下、德行比较丰厚的情况下有时候会选一些有弊的这种结果,但是这个弊最终的结果它会转变成为公,这个公就是说圣人不为私的那个公,然后终能成其私,最后根本的结果来说这个公子的那一面那就称为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实际上就是成其私的意思,成其私就是说它是表现在长久不灭的这个基础上的,因此这一点,“皆是公子教我者”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潘雄 发表于 2012-5-9 17: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本身的修炼也是有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状态,我们举个例子。这个例子跟我们今天最后的讲解,就是关于“皆是公子教我者”的这句话的意思有佐证的这样一些内容。你比方说“逍遥子”提的问题,是第六个问题:
    “请老师帮助分析一下4月27日晚的一个梦境:
    睡梦之中,我跟学校的好多同事郭金佑等人在一山里做事情,忽然,在对面山上,校长施保永在大声的叫唤我过去,让我跟他去办一件事。本来应该直接过去,由于隔着一条河,只好绕道一周而去,我走到了那山的背面的山脚下”,因为他绕过去了,就走到那个山的背面的山脚下了。“山脚下有很多的房子,都是高楼大厦,路面都是水泥路。刚好遇到了同事丁志荣,他就对我说:“这里有一个老板在挖玉石”。这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就密切相关了,一谈到玉石这个经典里面就说“玉房之中”、“养子玉树”都是属于涉及到“玉”的问题,既然是有“玉”那么我们待会儿会讲到“玉”的相关性了。“开了一个玉石加工厂,我来了几次了,我带你进去看看吧?”我就跟随他进去了一间房子里,一个穿着黑色西装,中等身材,圆脸,皮肤非常的白皙的20多岁的男子接待了我们,感觉他跟我很像、很熟悉、更有一种亲切感(梦醒后才明白他就是我)。经过丁志荣介绍才知道他就是老板,随后,他就把我们带到了加工好的堆放玉石的房间里,就看到在地面上有一个圆形的大玉石,上面摆放了许多加工好的玉片,至少有上千个,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在墙角旁边的架子上还有很多未加工好的玉石,当我拿起一片玉片看的时候,不知何时,身旁有一位身穿黑色西服的20多岁女子,长长的头发披到了肩膀上,白皙的皮肤,眼睛水汪汪的特别有神,也在看着玉片,感觉她特别的喜爱,我就对她说:“你喜欢的话,我就让他们做一个玉杯送给你吧?”她点了点头同意了。我就捡了一块未加工的墨绿玉石,递给了那个老板替我们加工。那女子笑着对我说:“既然加工,那就制作两个吧,你一个我一个才好!”那老板也跟着附和着说两个才好。我点头允许。丁志荣在旁边哈哈大笑说:“妙!这才是定情物啊!”……。
       随后,我们就从房间出来,来到了玉石的开采处,看到了开采都是机械化操作,在采挖的两个洞里,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玉石,太多太多,几个人在忙碌着,参观完后,我才记起校长施保永还在等着我,我就告诉了丁志荣和那个女子,随后我们就走出了玉石场去找施保永了。”
    那么整个梦境看起来既有现实的那一面,就是同事、校长在其中参与,同时也有不认识的一些人在其中,再就是这个事件的发展也包含着人的心态的一些变化和着重点的一些转移,我们就看看其中有哪些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与同事郭金佑等人在山里,那就是说山里的修炼是为了维护人的生命长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佑金郭,郭我们原来解释过,就是外面的城墙,也就是说过去人一般要想保持一个城市的安定的话一般都要做很多城墙,里面的就叫城,外面的就叫郭,就是这样一种意思。郭金佑,金代表着长久,佑就是为了长生久视之道所产生的一种维护性的这种操作,这就叫修炼。然后对面山上的校长施保永叫他们过去办事,那说明了积累与消耗是对立的一个整体,因为他叫施保永嘛,唯施是畏,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说的一句话,那么积累和消耗的问题就是积累和消耗对立的整体问题。听从领导的招唤办事,因为施保永是校长嘛,他叫他过去办事,那么这个办事实际上就是从事于道的意思,这样就能够保持、能够无欲,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圣人不为私,终能成其私”的话,那么永保无欲就自然而然成功了,因为人生只有这两个方向,我们就一定要知道这两个方向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我们的心态以及现状是怎样在变化和转化的,希望大家就这个问题自己也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考虑一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然后接下来他因为过一条河,转到山的背后去,山背后就是高楼大厦的环境,这中间在水泥路上就碰到丁志荣,碰到丁志荣以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真正的从事于道之前还要经过俗尘凡世的一些干扰,这干扰实际上也叫考教,就是师父已经安排好了,用这个梦境对人的心态进行反复的测验,要提取我们客观的内心世界里面的保留,这个保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观念以及理念、以及一些意识的种子,就是很多种子我们自己甚至都不知道,但是它是客观的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世界中的。所以说面对凡尘俗世的这样一种干扰,有这样一个名字叫丁志荣,那么丁志荣这个名字反映过来,因为丁志荣尽管在现实中是他的同事,在虚空中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也就是说眼中盯住了荣耀,心中保有富贵,眼中盯住了荣耀,心中保有富贵则必受其惑。必受其惑意思就是说如果要是说他一心一意的去想着校长让我赶快赶过去,要把这个事帮校长办好,那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关键是我们的心态往往做不到这个程度。那就像我原来举的那个例子一样,我说阿凡提的老婆让他去打油,结果在打油之前他老在想一个朋友的问题,想不到解决的办法,他就想啊想啊绞尽脑汁,结果他老婆让他去打油,给他钱,给他一只碗,结果他把碗的正面打满了油,剩下的一点油卖油的人说还有一点油放在什么地方,结果阿凡提说那就放到反面嘛,他把碗倒过来装在碗的根那个地方,结果回来以后他老婆说油呢?这不是油吗?怎么这么一点?这面还有呢,他就翻过碗过来,结果一翻过来剩下一点碗根上的油也没有了。这个故事看起来好像觉得这个阿凡提在冒傻气,好像是在冒傻气,但实际上他傻不傻呢?他一点都不傻,为什么不傻?就是因为他的内心世界里面有一种德,这个德就是无论是他的德心也好,德行也好,他整个身心都在他朋友的事件上,而不在他自己本身私有的生活中,这就是我们现在要面对自己具体状态的时候看我们能不能真正的不受其惑的一种判断。当然这个判断是不是有点要求太高了,我跟大家说实话,这是我小时候看阿凡提的小人书,就是连环画,看到了那个故事就深有感触,所以印象特深,其他的故事都忘了,就是这个故事非常有印象,那也就说明这一点他可能在今天要起一点解说的作用,当然除了解说作用以外还要制约于我们行为的方式,意思就是说如果要是行为方式按这种精神去做的话说不定就能理解“圣人不为私,终能成其私”的这样一种境界。那么从丁志荣这个同事的名字中间就可以反映出来,眼中盯住了荣耀,心中保有富贵则必然会受到一些诱惑,这个诱惑实际上就是考教,考教实际上就是师父希望通过一些情景把一个人的信号完整的体现出来。
    玉石厂的老板很像自己,他说碰到的这个年轻人很像自己,然后从梦中醒来以后又肯定就是自己,那么是不是自己呢?主观意识上他肯定是自己,实际上是不是呢?如果要是从阴阳两个方面来肯定自己的心还在富贵中而不在校长的招唤上,这一点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说他从阴性的这个角度、从阳性的角度他都在想肯定自己的心,实际上这个心肯定不肯定得了呢?肯定不了的。你比方说一个形象,一个二十多岁的人的形象,然后和自己的年纪有点相别,形象很像自己,但是不是自己呢?不一定,说不定是自己的神幻化出来的一种自我形象来考验自己,因为自性为师嘛。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要小心一点,就是说我们的主观意识有时候对客观事物看待的时候往往做不到忘我,错误的就把师父帮助培养出来的一个神或者培养出来的系统意识当作是自己的所有。那么这种思想它有没有一定的道理呢?道理肯定是有的,你可以把它当自己,但有时候它的确不是自己。为什么不是自己呢?因为在自己这个丰富世界里面它还有很多神也需要清理和排斥掉的一些垃圾,当然这个垃圾他并不是绝对的要和它斗争,而是说要利用这些垃圾转换成为一种更有利的生长的有机肥料,所以说他从阴阳两个方面这样肯定了自己,那么说明他的心还在富贵中而不在校长的招唤上。就是校长的招唤看起来是个虚性的,就是在山背面嘛,同时还要经过很大一串路,在去的路上又遭到这样一些诱惑,丁志荣的这样一个诱惑,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要是丁志荣都知道那个地方有一个玉石厂,有一个老板在那个地方办的一个玉石厂,为什么说他本身都不知道呢?那就是因为丁志荣,他盯住了这样一些富贵的发展,现在都要赚钱了,有这样一个厂在那个地方开发这些玉石,我就带你去看一看吧,这实际上就是说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面的一些诱惑来自于自己种子的一些生发,我希望去理解它,并不是说要绝对的否定它。所以说下面这些意思就逐步逐步的也能够把它形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和看待。那么非常好看的、加工好的玉石,再就是与那个墙角的半成品共同的存在,有加工好的玉石,有墙角的架子上摆的半成品的玉石,他选看的不是摆在地上的已经加工好的玉石,而是先看架子上的半成品的、未加工好的那些玉石,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代表着为道作出贡献的,既有一些回报与尚未成功的一些关注。既有一些回报,有回报就是已经成功了,已经成功的就摆在地上,就是落地了的意思。然后架子上还有一些尚未成功的玉石半成品,这时候他就投入了一些关注,他很关注尚未成功的那部分,那么在这其中就出现了一个黑衣女子的美丽与他自己本身内心世界的一种欣赏和最后表示要给她送一个玉杯这种慷慨,意思就是说很慷慨的意思,我给你做一个玉杯吧,那就说明人的盛气之阴,这个黑衣女子嘛,她穿的是黑色的衣服象征着盛气的阴性的一面,女性象征着阴性,盛气象征着黑气,黑色的衣服。那么盛气之阴在寻找志向之阳的时候,当然我们所说的,就是说那个黑衣女子她已经是客观存在,她本身是美的,她也有美的基础,但是她回到我们现实中来需要我们的志向之阳,志向之阳是什么呢?就是你在阳性的一面一定要确定一个与它相呼唤的客观角度,这个客观角度就叫志向之阳。同时这个志向之阳一定要有一个呼应,这个呼应实际上就是阴阳相合的这样一种呼应,但是这个呼应却产生了悲剧性的制造安排。什么叫悲剧呢?那就是慈悲的、戏剧性的这样一种结果。但是我们所说的慈悲是说好的那一面,就是说从好的那一面的慈悲心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转换这个所谓的悲剧性的安排。因为他送杯子嘛,这个杯,如果我们用形象语言再来翻译的话,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不,这个不就是说我们否定了它生发的机遇,否定了生发的机遇这就叫杯,也就是说那个杯子嘛,过去人的杯子都是由木头做的,这大家可能也都熟悉了,现在有人还能够喝到这样木头的杯子,而过去的杯子都是由木头做的,而木头它已经没有生发的可能性了,所以说在杯子的这个概念里面它有一种中断生发的信息在里面。
    还有一个情节就是递给老板,把自己选的一个墨绿色的玉石递给老板,还有与美女双杯的提议,意思就是说这个美女说要么你也做一个吧。为什么这样提,那就是因为她的盛气之阴在寻找志向之阳的时候可能没有对应点,也就是说没有切合点,没有契合的地方,所以说它需要有这种提议来唤醒这个梦的主人的生动的响应。那么递给老板与美女双杯的提议,如果按我们上一个解释的话那就是悲剧性的制造安排,那岂不是要制造一个双向的这种悲剧吗?实际上它表示了一种自己给自己定下的颜色与尚未明白的双重陷阱,自己给自己定下来一个颜色与尚未明白的双重陷阱,为什么是陷阱呢?实际上我们有时候主观上就是因为对道性或者是对先修佛性这一言没有参透,没有参透就是对有些功象、对有些身体的变化非常津津乐道,然后对一些信号的运动关系相反的就忽略了,你一忽略以后你就会产生这样一个效果,这个效果就是说有很多东西都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就是说很多现象都是在师父的左右之下产生的一些结果,然后这个结果我们就一定要小心。就是这个东西如果要是师父拿回去的话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那么他为什么要拿过去呢?因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他拿过去顺理成章,他要给你是因为你的修炼的进步,但是我们修炼的进步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来自于这个师父给予你的不言之教,这个梦本身也是一个不言之教,就是你自己在教育自己、自己在提醒自己,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双重的陷阱是怎样在设定的。为什么要设定呢?这个美女为什么要跟你提出这样一个请求呢?意思就是说你送给我一只杯子,你也做一只吧,然后点头允许以后丁志荣哈哈的结束语,“这真是一个定情物啊。”什么叫情啊?如果要是情定于大志的话则心托于众生,情定于小我的话则人生桎梏,这就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提到桎梏这个概念的意思,就是我们有时候并不知道我们怎样去摆脱这个人生的精神桎梏,但实际上现在“逍遥子”的梦境就直接在警示我们,实际上我们最大的桎梏就是我们情感的着落上,这个着落就是说你如果要是把这个大志超过了自己所谓的情感执着的话,你的志向大过了这个情感的执着,那么你肯定可以把你的生命和精神都依托给众生或者依托给天下,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托于天下和寄于天下的那种大境界,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寄小天下于大天下这样一种形态。但是回过头来情定于小我的时候,就是说你对她有一种好像心灵上的感应,觉得她长得很漂亮,我看看他的原话是怎么说的,“长长的头发披到了肩膀上,白皙的皮肤,眼睛水汪汪的,特别有神,感觉她对这个玉片特别的喜爱”,那么男士就对美女献殷勤,我就对她说,你喜欢的话我就让他们做一个玉杯送给你吧。你看那个女子根本都没开口说话,她就是用形体语言,她往那个地方一站男人的心就动了,就要送一个玉杯给她,你说这个道理在我们的现实中间生不生动呢?我想是很生动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男士送一个东西给女士,要么就是送殷勤,要么就是喜欢她,那么不送也可以,就是说本来萍水相逢,你也不认识她,也不知道她是谁,可以不送,在我们的情理之中。为什么不送呢?原来这个丁志荣已经把这个话说清楚了,这个话就是说这才是定情物,原来这是个定情物,为什么定情呢?因为你的心态已经在这个小我的情感里面,就是说情定于小我则人神桎梏,这就跟我们刚才所说的对悲剧的翻译就比较接近了。
    接下来很多很多的机械化在进行玉石的采取,这个情节就是说他在参观开采玉石的过程中,说明道在用人的时候呈现了它自动性的那一面,就是有很多玉石它已经被制成了成品,但是这个成品到底暗示着什么意思呢?就暗示着我平常所说的大家听者有缘,见者有分。这个意思可能大家一会儿不一定能够转得过弯来,但是不要着急,这个东西说通俗点,就是说作为一个人做的梦和我们大家都在听这一个梦的时候大家都可能要受益,都可能要跟自己的根子有关,希望大家引起这样一个警觉。
    然后道在用人的时候既然呈现了这个自动性的一面,那也象征着因自己而开发出来的环境效益很客观,也就是说“逍遥子”朋友他自己的修炼中有这样一些反应,这些反应对大家的教育可能是比较具体的,大家一听到他的这个故事以后可能就有一些感受了,这些感受对以后的修炼肯定就是一个很好的不言之教,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可能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他关注的是半成品,半成品就是说成品被很像自己的那个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呢?这个时候还不能称其为自己,因为这个东西生产出来以后流动到什么地方、转换成为什么样的效益它是另外有安排的,那跟自己可能完全不搭调,也就是说有些东西自己是把握不了的老板到底是不是自己与人的道根选取有关,我们说情为道根,最后情已经选定了,已经选定了定情物,所以这个选取看来是已经有关了,那么这个老板到底是不是自己呢?如果要是说选定了定情物的话这个老板就不是自己,因为大家也就知道从我们的现实感觉来说如果那个人是自己,老板他好像觉得你如果要是做两个杯子的话那就更好了,这就像我们在俗道中碰到了一个老板,他碰到了一个人,如果利益跟他相关的话他一定会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去展示这个事情的,因为你多做一个杯子他可能多有一分利,但实际上如果要是说从信息的那个角度上去看这个问题,老板他知不知道这个杯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你比方说过去人对玉的开采和制作都有讲究一样,一般都把它做成圆形的就叫玉璧,一般璧的情况比较多,真正做成杯子的情况很少,当然也很多,你比方说皇家的一些御用品都做成了杯子,但是这个杯子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生活文化没有这样一些避讳,这就造成了对这个问题的使用,当然这是我个人这样认为,作为皇朝或者皇家的一些奢华的话,它也的确是一个悲剧,结果它肯定是一个悲剧的,就是由于奢华造成的这个悲剧。因此这与我们人的道根的选取有关。所以我们人有时候在修炼中或者在生活中容易把这些情感观念混淆,这个混淆就是说不知道怎么选取,也不知道自己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逍遥子”的梦就显示了这种状态。
    然后他参观完之后才记起了校长的招唤,那就说明这个考试完成过后还能够想得起来道性的招唤,说明人还是很朴实的。既以为人,既以与人,这是老子在《道德经》末章里面说的话,“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都是属于我们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要贡献出来,要释放出去,我们现在也是谈释放、谈扩散。那么释放的过程呢?为何老子要说要唯施是畏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个话从逻辑上来说它是相反的,“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明明是谈释放的一种积极性,但是老子为什么说唯施是畏呢?因为在施的过程中人总是会有我执作为前提的。我执那就是说自我感并不能消除,并不能像阿凡提那样脑筋里面就是记着朋友的事情没有解决好,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最后被老婆的一顿扫帚把他打出了门,他自己就是在这种逃避的过程中一下恍然大悟,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高兴得跑出去了。这就说明人有时候需要一些棒喝,这个棒喝就是说他老婆在拿扫把打他的时候,打他之前虽然他可能想不出来,一紧张又想出来了,这就说明有很多的机遇来自于相反的方面,那么我们对逍遥子的梦境同样也是这样一种理解,就是人在考教以后的陷阱中说不定能够受着一些锻炼或者受着一些不言之教,然后作为一种真正的跳出陷阱、得到究竟的机遇,说不定就有这样一个可能性,当然这个可能性只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相反相成所作出的一些推论,大家可能不一定在这个实践上人人都能够亲自去体会,但是我是体会过的,我体会了以后我觉得就应该这样去理解,这个事就应该这样办,这也是属于人在下意识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个积极的取向,就是说给自己增加一点麻烦比给自己增加一些胜利有时候要有效得多,为什么呢?因为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就是这样,我们人有时候撇开了利弊、好坏的选择以后那就是全然之道的境地,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无私则无畏,情感之私又如何去觉察它并转化它呢?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一样,一见到漂亮的女子,水汪汪的大眼睛呼扇呼扇的心就动了,就开始献殷勤,像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去转换自己的心态呢?这留给大家自己慢慢的去体会,谢谢,我们就休息十分钟以后再上来给大家回答其他的问题,谢谢主持人接一下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5-16 14: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颜色的字应该是下面括号里的字吗?

······水汪汪的大眼睛呼扇呼扇(忽闪忽闪)的心就动了,就开始献殷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6:08 , Processed in 0.0260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