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72|回复: 17

无欲观妙神话故事之三:圣人处下慈悲永难忘

[复制链接]
三才合一0 发表于 2012-6-10 11: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才合一0 于 2012-6-10 19:25 编辑

无欲观妙神话故事之三
圣人处下慈悲永难忘
       话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正在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传统文化界处在百化齐放的春天,各路老师纷纷办学收学生传理法。南国有一学子,也加入其学员队伍之中,从学多门,十年间从这个学校转到那个学校,转了一个又一个,老是不见升学,后来于1994年元月幸遇明师,学习老子《道德经》为主的修真理论,心领神会,视教材如无价之珍宝,勤加钻研,实修实证,实修仅三个多月,承蒙各位老师帮助加持,一九九四年农历四月初十,“小娃娃”(特别时期以此名换原名,希望大家理解)培成,从头顶天门炸出,当其出体之时,体内六根震动,尾稚到腰部剧痛,继而冲向头部,头部连连轰轰隆隆炸响,雷鸣电闪,遥见天空雷电划过天空,周围有狗羊等动物,小娃娃在师尊的呵护之下出体,被恩师抱去培炼,后来娃娃长大后先后拜在下道、佛、儒、医、武各家师尊门下学习,得众师赠丹赠物等等......在此不一一记述。
         单说1995年阳历2月7日(农历正月初八日)晚,坐禅一个多小时后,安然躺下,于半睡半醒之梦中,开着摩托车在路上行驶,前面也有两驾摩托车在开,心想他们是在押送钱,后来车开到一个悬崖边,一辆摩托车翻到路边,另一辆车也很危险,急叫他停车,我下车去救人,我和几个人用铁勾把车和人拉到路面上来。
        救完人了以后,突然明白这是在梦中,于是进入无为,身体立即飞起到太空中,心想这是要去拜师尊,于是身子飘然飞入一个非常优美的森林公园,我的身体离地面约有两米飞进去,很奇怪的是非常茂盛的树林竟然纷纷地移动分开成一条通道让我飞进去。远远看见一屋子旁有一个圆形的台,台的宝座上坐着白发老者,白发童颜,脸色红润肤色光滑如童子之肌肤。正是那位人们心目中的白发老爷爷(注:道不言全,请大家理解),感觉他满面春风,风度非凡。我飞到台下,自动地跪下准备下拜,一看宝座的却是一个三岁模样的童子,我于无为中依然自动地拜下去,拜了第一拜,我抬起头一看,宝座上又还原成了白发爷爷,我又拜了第二拜,正要拜第三拜,老人却跪到我的对面很近,用他的额头亲切地、轻轻地顶着我的额头,就象是老爷爷和孙子玩的样子,我当时心里真的觉得太幸福了!觉得见师父应该拜九拜以尽最大的诚意呀,师父没有说话,起来站在我的面前,让我拜了九拜,然后师父拉着我的胳膊扶我起来。我对师尊说:“见到师父太高兴了!”师尊把我带进屋子里......
        自悟:先前之梦,救押运钱的人,是先考验是否有扶危济困之和不贪他人钱财之真心,过关后才有机会得师之助。
        此景师尊白发老人虽然没有说一句话,而其不言之教的点化意义非常之深!我感觉其意义至少有几点:一是临事要敢于扶危济因,救死扶伤,更不要见钱眼开和见利忘义!二是不能衣冠待人,要男女老少同敬;三是要永远地处下不争,永远地谦虚处下,以众人为师、以万物为师,一草一木都有灵性(因为景中树木也懂得为我让路)都要尊重他们;四是白发老人在人们的心中智慧是最高的,他却对我这样平凡小民还了跪礼,其礼德之厚,其态度之谦虚,让我永远难忘!我们要向他老人家好好学习!五是白发老人的慈爱慈悲之情让人感动不已!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这故事和厚音老师《玉真通解》中“玉真阴阳”这一章所讲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里我们不妨再展述一下白发老爷爷的思想,或者说分析其点化的意义。重点谈一下我对白发爷爷显童子象和对我这样的小老百姓还以跪礼的深刻含义。
        大千世界,很多的事我们不知道,很多道理我们还不懂,这是事实。白发老爷爷是人们心目中的大智慧者,为什么他还这样的谦虚处下?我觉得这是在点化我们,永远不能骄傲自满!要尊重所有的人,要以众人为师、万物为师,一草一木都需要尊重。我们做到了吗?我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做到,也正因为自己轻视了一些道理的学习和应用,遭受很多磨难。
一般来说,讲行善积德人们比较容易理解,讲要尊敬老师,大家也容易理解。但是尊道、重道好多人就不容易理解了。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啊!一阴一阳之谓道,德一生二之后,也还有一半它无形无象呀,所以容易被人们所轻视。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心往往负阴抱阳,就是说重视看得见的东西,而不重视看不到的东西。这样就只能重视道的一半,这叫一知半解,对道理一知半解,所以说人们还是没有真正明白道之理。
        更进一步分析,就是对看得见的这一半,一个人的认知也是有限的,其所知可能还不到万分之一!不是吗?在无数的科学门类面前,谁敢说自己都是专家?可是人们往往比较容易骄傲自满,把自己看的过高,这是一个通病。
        比如说,现在有人学西医,就说西医高、有人学中医的,就说中医高,那么到底谁高呢?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千秋,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再说到修真修身,一般都主张性命双修,可有些人也容易犯眼见耳听为实之错。古人说的性命双修,人们往往不相信,说命是肉体,大家容易理解,而谈到那个灵性(古人认为性属于神系统,《黄帝内经》中论述到),三魂七魄、元神之类的这些东西,肉眼看不到,所以他们就不相信,不相信就不重视这方面的锻炼,这样健康就容易出现问题,他们重视什么呢,重视肉体的体育锻炼,但是仅这样锻炼,比较难以达到健康的目的,我的同行当中有好多位是爱好打球的,有些爱好打篮球、有些爱好打羽毛球,但是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纪上五十岁以后,病痛就比较多。特别是痛风、糖尿病等就有不少人。甚至于有几位年纪不到五十岁就病世了。当然,我不反对体育锻炼,而且我主张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但是动多了以后,最好还要结合静的锻炼,进行性命双修,静以养神,这样就比较好。
        进了修真修身队伍的人,这些年离开修真队伍而去的人也不少,多数是因为追求物质而放弃了学习,还有一些人则是因为听了某些所谓的高人的话而去的。人往高处走,想进步是没有错,可是偏听偏信就不好,有些人道听途说,听到人家讲,某某功夫高,某某已经如何如何,于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就转学了。当然,也要有容纳心,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学习任何人的知识,但是绝对不要轻易丢弃学习道德这个最基本的知识。
        还有些修炼有所成的人,有些人又容易被幻视幻听幻觉所迷,分不清东西南北,迷失了修真的方向。比如看到一些景呀象呀,以为自己很高了,盲目乐观!又有些人由于心地还未清净,容易产生魔象,却又信以为真。我曾经遇到过有个人,他对某某老师有偏见,还说看到了那个老师的怎样怎样的不好,他认为那个老师是魔,他却没有想想自己的思想里有没有魔?也不想为什么别人没有看到那个老师是什么魔象呢?
        又比如还有一位同道,就因为看到了一个什么所谓高人写的一本书,书上论到了哪位哪位老师都不行,就他那个所传的是正宗。于是乎离师而去!盲目判断谁高谁低,却不想想自己所看到的是不是真的?也不想水平高不高不在说,而在实;境界高不高,不在功能,而在德!如果是没有道德基础的功夫,那个功能就是有害而无益,最后其功夫也会失去。
再有一种人,修的也不错,可是抱定某个老师陷入盲目崇拜入中。谈起别的老师,就摆出不屑一顾之态度。这样往往是容易失去学习机会的。我并是认为所有老师的书都要读,而是说我们自身的态度要端正。
         看看白发老爷爷的学习态度,我们有何资格骄傲自满?以前我曾经和一个人说,修真学习可以从《道德经》入手,他反问我:“那老子之前的人修真学习什么经典呢?”言下之意,《道德经》并不值得他学。
         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很难能学习好。又比如:前段时间曾经和一个人谈到最近厚音老师正在讲《黄庭内景经》,他却说如果你没有看过《黄庭内景经》更好。他错误地把无为无欲,理解成了应该愚笨无知。
        综上所述,圣人给我显的这个景,我个人总结,认为最主要是指点要有慈悲心,要谦虚谨慎,要以众人为师,以万物为师,一草一木都需要尊重。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
温良恭 发表于 2012-6-10 14: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白发老爷爷的学习态度,我们有何资格骄傲自满?

顶礼,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杨 发表于 2012-6-11 11: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故事之三了?我才看到,写得真好,期待看之一、之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三才合一0 发表于 2012-6-11 13: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姐,之一、之二发表在修炼答疑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三才合一0 发表于 2012-6-18 10: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绝大多数来说,老师讲的、师父讲的话就就容易听得进去,如果别的人讲,比较难以接受,不但是不愿听,可能往往反对或反感:凭什么听你的?你算老几?
       如是小孩子讲的话,大人们可能更不容易接受了。所以说,要真的做到众人为师,万物为师,是非常不不容易的。如果不能做到以众人为师,万物为师,要过得天、地、师的高层次考验,比较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松子 发表于 2012-6-18 10: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个修行10多年的师兄,向您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潘雄 发表于 2012-6-18 1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一个情况。也不是,说到底都是听自己的。

作为说话的人来说,不能太在意别人怎么个态度,肯定有支持也有反对的。
很多人是比较在意别人的态度的,于是,论坛上来了一批走了一批,不说了,感到没劲。
熊老师如果很在意别人的批评,坚持不到现在,讲课早就停止了。
有的道友跟熊老师亲近几十年了,口口声声尊敬熊老师,但熊老师的话就是不听的,而且反着做。顽固地不得了。还好,坚强的熊老师没崩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三才合一0 发表于 2012-6-18 1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山的人很多,能登到高山顶的人却很少,因为太难了嘛。挨教练批评还能继续登山的队员,应该是比较难得。下山的人可能比较多,他们下山去了,也可以理解,随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潘雄 发表于 2012-6-18 1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潘雄 于 2012-6-18 11:47 编辑

作为论坛来说,这是一篇好贴,值得大家学习、交流的好文。
有质疑还是赞美都正常,而且才正常。
谁处下谁受益,那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潘雄 发表于 2012-6-18 1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才合一0 发表于 2012-6-18 11:44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山的人很多,能登到高山顶的人却很少,因为太难了嘛。挨教练批评还能继续登山的队员,应 ...

看,你这里说的教练,就是老师。
而没说同道的批评,更不要说下山的队员的批评了。
是不是,人都差不多的,老师的话容易听,众人为师不是那么容易的。
下山的队员也是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2:13 , Processed in 0.0206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