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周末好!到今天为止《黄庭外景经》根据林涛的说法已经讲了一半,讲到第十二章,今天也是一个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今天是1905年爱因斯坦发布了狭义相对论,后来1907年也是今天这个日子,前苏联的通古斯发生了大爆炸,当然历史上一直都认为是行星撞击地球,后来有些道友也把资料贴到网上供我们参考了一下我们才知道有可能是一位埋藏多年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做的实验,可能是他做的实验,因为这个东西没有得到历史的验证,所以只能说可能。 我今天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把这两个例子提出来?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把它做特殊的处理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修炼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我们在宣讲古典的修炼经典,特别是《黄庭内景经》属于过去道家修炼神仙道的金科例律,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或者从新时代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就是说讲法以及理解可能都与古人应该有所创新,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可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我在讲《内景经》也好,《外景经》也好,穿插进来一些比较有个人实践味道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接受,同时也能够提出批评的意见。当然,有时候批评中间带有一些急躁的情绪,这样的人也是有的,这也不可避免,作为我们本着一个跟社会进行交换意见,跟社会学习,同时把自己的想法贡献给社会的这样一种想法,这样去做就行了,至于说争论或者是讨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尽可能的进行,所以说欢迎大家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对各个经典的翻译也好或者是各个修炼情况的判断的讨论也好,发布各种意见都可以,用任何的方式。 今天我们所需要学习的是《黄庭外景经》昆仑章第十二: “昆仑之上不迷误,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如连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神自来,内养三阴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泉,还魂返魄道自然。” 昆仑,我们大家都知道,最近曾经在经典里面经常讲到昆仑的概念,它比较高,意思就是说在人的身体这个部分来说就是头部。不迷误,意思就是说主观上它不会有错误的判断,从客观上来说它也有一些物质基础,就从过去的《紫微中至》就讲到过这个问题,就是这个药物的运动,就是过去古人所说的内药的运动的能量是相当大的,所以说在人身体内部首先就要打通一些关窍,特别是头部的这个关窍不大好打,因为头部毕竟体积还是有限,体积有限,能量在接近阳性位置的时候可能都受着一些放大,放大这个概念我想我们在电子领域或者是其他的工业领域可能都接触过,有一些能量或者有一些信号都是可以放大的,特别是在无线电领域放大这个概念是比较普遍的状态,而修炼也有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或者是练功的过程中可能一个信号产生以后,在我们的思想中它可能磨砺成为好多倍的反应,好多倍的反应就是说在我们的生命反应中它可能就把原始的状态掩盖住了,而产生一种新的或者是同步放大的现象。我为什么要提倡这个放大,就是在人们的信号中往往都是这样的,你比方说一个芝麻可能说成了一个西瓜,在这种情况下它只不过是一个相对概念,但是在人们的客观中如果要是说我们抹去错和对这一点不提的话那这种现象到底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呢?你比方说一个芝麻相对一个蚂蚁来说它可能是一个西瓜,相对人来说可能是一只芝麻粒,如果拿个西瓜过去给蚂蚁看的话蚂蚁可能觉得这就不是西瓜了,而是一座大山。所以说我们在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要回过头来想一想同一性原理,同一性原理首先基于与万物一体。既然是万物一体,那么我们这个地方所说的“不迷误”是怎么样一种概念呢?就是说除了我们自己本身的理解这个角度它是相对的不迷以外,还要有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要回到众生或者是回到整体的自然中间去。我们要知道原来在自然的环境中,在我们的观念得到彻底的改变以后自然的环境中它可能产生一种效应,这个效应就会大小之间可能有一些包容性或者有一些共通性,所谓的包容性就是相互之间大含着小,小含着大,这样一种现象可能对我们常人来说不大理解,但实际上在现实中我们就要习惯于去接触它,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它也是这样的,现代科学的角度就是说我们从量子学的角度就可以知道,在研究量子论的时候,一开始人们可能对量子论都不大感兴趣,但特别是我们刚才讲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产生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量子力学的兴起和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人们逐渐逐渐的从相对论的角度深入到物质的内核里面去了,一打开这个内核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内核里面是不可思议的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也相当于我们这个地方的“不迷误”,这个角度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当你没看懂的时候或者没领会透的时候你可能拿一种观点或者拿一种结论,就像我们这种外行人去谈量子力学一样,可能站在门外去讨论或者是高谈阔论科学里面的一种见地,就显得我们好像很无知一样,但实际上的确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前一段时间讲到过物质的重量一样。有一种物质属于中子物质,就是它基本上没有质子、没有电子,只有中子,中子这种物质非常重,一立方厘米可能有上亿吨,不是一立方米,而是一立方厘米,它就比我们的小指头差不多大,就是说小指头那么一截差不多大的一个体积,它有一亿吨。那是什么概念呢?说明我们所见的物质远远没有能够囊括这个世界的物质性质和形态。在我们讲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为什么又和古典经典要扯上去呢?那就说明古人的观念里面实际上有样大的一部分都在谈我们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朴素的,那不是说你给它弄一个非常的帽子或者系非常的一种结论就一拍了事的,而是说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古人花了大量的精力,花了几千年的时间在阐述一件事,那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够抛弃的一件事,哪怕是我们主观上抛弃了它客观上来说在我们的遗传信号里面可能也有它的千丝万缕在这个存在。从客观上来说我们大家也知道,我们头顶的昆仑阳谷有八瓣,它本身就分成八块,左四块右四块,到后来生下来以后这八块之间的衔接可能很松软,到后来慢慢的就逐渐逐渐长硬了,就变成了一个脑壳,这就说明在头骨的上面它本身就包含有一些后天的生长成分在里面,既然有后天的生长成分在里面所以说古人对这个问题也有研究,就知道这些结构在必要的程度之下就要通过针灸来打通它,所以说你要想不迷误的话首先气脉的关窍一定要大通,这就称为头脑清明,所以说昆仑之上不迷误就是头脑清明的意思。这个清明是要有物质基础的,并不是说人的智商很多就是说这个人头脑清明,不是这个意思。就像我们前一段时间总是在说一个问题一样,很多智商高的人,特别是在国外很多智商高的人都容易自杀,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聪明就被聪明误了,为什么被聪明所误呢?那就是因为人的头脑结构或者是我们人在运用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观念,这种结构往往并不是真正的清明,我们现在谈到的不迷悟是一种真正的清明,这个清明就是说从骨骼或者髓道的角度上我们都应该把它连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原来在《紫微中至》里面就称之为“洗髓剔骨”,就是说把髓道要洗通,然后把头骨要重新剔开,这个工作当然不是由主观上去做的,而是说从客观上来说它就会以真气的方式在运动。就像第三句说的意思一样,“侠以日月如连珠”,那个日月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就是丹光如日月的循环一样,就是说那个能量是像日月一样。我们就回过头去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讲过的一个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