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97|回复: 21

2012年7月28日《黄庭外景经》肝之章第十六(上)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0: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讲人: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周末好!今天是今年的中伏的第一天,草庄也是很热的,草庄的道友很辛苦,白天一直都在干活。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是《黄庭外景经》,今天学习肝之章第十六。
  “肝之为气修且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精候天地长生道,我神魂魄在中央。”
  这一章叫做肝之章第十六,在《内景经》里面有肝气章第三十三,肝气章里面有很多话在这个地方已经被借用了,就是改动了一些字。你比方说肝气章里面的“肝气郁勃清且长”,这个地方就改成为“肝之为气修且长”,从第一句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得出来做《外景经》的人比较强调一个“修”字,《内景经》强调的是一个本原,如果是让它很自在、自然的生长的话那么它就是“清且长”的这种状态。
  第二句话,“罗列五藏生三光”,在《内景经》第三十三章里面就是“罗列六府生三光”,五脏跟六腑之间就是一个表里关系,所以说《内景经》里面涉及到六腑,肝之章里面就提到五脏,意思就是说它从表面的一面已经深入到本原里面了。所以有很多理解。意思就是说从《外景经》来说它描述的是一个功相或者是成就都比较具体的状态。
  第三句,“上合三焦道饮浆”,“上合三焦下玉浆”,这是《内景经》里面的一句话,这个地方就改成了“道饮浆”,“道饮浆”和“下玉浆”说的都是属于心肾的循环问题以及和三焦的一种关系,我们大家都知道心肾循环于三焦,纵横于虚实,意思就是它利用三焦这个几何位置,就是生理位置,它纵横于虚实两者之间,所以说在我们的修炼之中曾经说过很多的方法都是属于在津液的运动上要横跨虚实。那么这个地方所说的“下玉浆”意思就是说通过三焦的位置,在三焦的上焦就把它配合好,然后就送到下焦里面进行化合,这样就无形中把虚和实的那一面,上面可能就为实,下面就进入到虚性的模拟空间里面去了,有这样一个意思。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它这个地方所说的“道饮浆”,“道饮浆”意思就是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有阴的有阳的,在内在的道性运动上就基本上已经成立了,然后吸收了先天的精华和后天的融合所用的一些能量或者是营养或者是智慧的一种体现,这一切完善了之后就是第四句话了,“精候天地长生道”,它不是真取而是精候,这个精候就是说你不要有什么作为,天地长生道自动会产生。那么产生的因素就首先暗示大家肝之章,意思就是说肝是体现出了一个修为的过程,同时把这个肝的本原也表达清楚了,就是“肝之为气修且长”,而“肝之为气”是“郁勃清且长”,这是从《内经》的角度去看的,意思就是说它充满着生机,按我们的理论体系说法就是它是父系遗传的所在地,通过这个遗传的信号的调治就引导生命向着深层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所以说经过修炼以后它就能够体现长生久视之道的契机,这就是体现了一个“修”字。然后“精候天地”,正因为有了五脏三光的存在,五脏说的是心肝脾肺肾,我们也知道了心肝脾肺肾里面不仅仅是脏器的运动,还有信号的运动在里面,还饱含着有遗传的信息,它可以重新组合,这都是五脏的内容。然后什么叫三光呢?我们大家都知道左眼和右眼本身就有两光,最后变成了三光,三光就是说加上中土的神光。中土的神光为什么会体现呢?就是说后天意识通过一定的沟通和一定的激发以后也能够体现出意识和视觉的那种融合。我们一般左眼跟右眼看到的都是属于常态的一些事物,如果要是有了三光的那种体现以后那就说明它除了指的是左日右月这样一种存在以外,它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了它的天目的这样一个神光的作用,所以说它是第三光。
  有了三神的基础,我们所说的三神就是元神、圣神和玉神,它主要是指的人的后天跟先天之间,就是说你后天怎样凝聚、化合,利用后天的遗传与先天的遗传之间凝聚和化合,然后转化成为先天的三神的基础,三神的基础一旦激发出来以后就可以激发人的泥丸百节的这样一个神的系统,就是说百节皆会有神,意思就是说它从中央神经系统的中心可以激发一种系统和天地相全息响应的这样一种信号构架,全息响应的信号构架,我们一般都是从三神的角度解释。全息的信号构架那说的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它,意思就是说它能够和天地之间完成整体的响应,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注意,不是说要从人的个人生命中间炼出一个好像自己搞得非常清楚的生命系统,而是说要理解天地的存在,就是它的无意识性和我们人的有意识性以及理解古人所说的天性在人,人心在机的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把这个道理尽量的颠倒过来就把人的系统完善成为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那么人生命也可以分布,也可以扩散,也可以把自己的信号传递出去然后和这个天地之间、社会之间或者是人群之间进行交换或者是体现。所以说有了这个前提以后第四句它就自然而然成立了,“精候天地长生道”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要争取它,而是要精候于它,就是你已经筹备了自己德的体系。这个不遇(音)长生却可以长生,为什么不遇(音)呢?就是因为你没有自我感,所以说没有自我感的状态最后的结果肯定就有自我感的存在,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不为私,终能成其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神魂魄在中央”,我、神、魂、魄它是四个对象,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人们这个系统没有形成之前一般我是我,神是神,魂是魂,魄是魄,很难把它凝聚成为一块,那么我们就看这里面插什么东西,我就是后天的中土,神就是先天的原神,它是属于心火,魂就是干木,魄就是肺经。唯它没有提到的就是在中央的这个东西里面就缺少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说这样的攒簇五行,就是“我神魂魄”这四个字实际上指的是四象,四象和五行之间就缺一个东西,缺的就是志,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肾藏志的志,它为什么没有把这个东西先说进去呢?那就是因为这个事物我们大家都知道,平常之所以强调大家修炼先要立志,如果志立不了的话就一定要先调整自己的情感,情感调整好了之后有胸怀天下的大志,有为众生牺牲的这样一种愿力,这样才能够志厚久远,高大无形,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存状态推向到大象无形的那一面去,要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的志向就一定要久远,就是要很久以后也能够体现它的作用,要是仅仅是为活着的这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话那就显得这个志向太浅,就是太肤浅的意思。那么这个地方的“我神魂魄在中央”实际上就是说你把这个志作为基础的先决条件已经建立了,已经放在那个地方了,最后人就可以比较自然而然的静候天地的长生之道了。因为其他的方面我们从原来对《内景经》也好,对《外景经》也好,对他们的讲解都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我就是中土,神就是原神,魂就是干木,魄就是肺经,然后他们相关的一些配合,魂与神配,魄与志配,我这个状态就在中央的位置里面,它本来在中央里面,最后通过凝聚以后就把魂魄这些有效的遗传因素,那当然是祖祖辈辈的一些遗传因素了,再加上天道在我们身上下的一些种子,像这些先天的遗传因素就吻合在一块了,就形成了中央的控制中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章,《外景经》的肝之章的第十六主要说的是肝气,肝气在《内景经》里面的第三十三章本身就已经说过一次,我们就在这个地方已经找到了它相应的一些语句的来源。我们有必要回过头去再把肝气章第三十三再给大家念一遍,边念边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肝气郁勃清且长”,郁勃的意思就是说它木性条达,春生万物,同时它也是父系信号的支撑点,所以它有引导、有开拓、有理性、有清扬主导的那一面,同时有长生发起枢纽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引导性的因素,而肝气在万物之中是属木的,所以说它是最有生机的。
   “罗列六府生三光”,就是肝脏如果要是和心神一起运作六腑就充盈,六腑实际上就是六阳之首,他们的气息就可以聚集到头上去,所以说它直接可以调整人的大脑里面的结构。然后这个地方所说的三光我们主要是解释成为两木的光就为日月,然后再把我们所说的神目穴(音)这个地方通了以后就称为三光了,而这个地方开通以后我们称为天目穴,神目穴(音),这个地方一旦开通以后他所看到的东西就是常人见之未见,所以说也有很多事是修炼人所说的一件事了,很难为常道能够理解的。所以说它下面这句话,“心精意专内不倾”,就是说心要精于修道的一些观念的联系,意识就要专注于内在世界,生命就不会轻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合三焦下玉浆”,这个地方所说的“上合三焦道引浆”,“道饮浆”意思就是说他已经成道了,“下玉浆”就是他要把这个东西送下去去灌溉某一个东西,实际上是指的我们的精气神要合一,然后凝聚成为一个神再运动,而这个地方所说的“道饮浆”就暗示这个信号已经成立了,他在引用我们内在的循环中所产生的或者提供的一些营养,或者是能量、或者是智慧,像这样的信息要给它不断生长的机会,所以我们人修炼到一定状态以后就成了一个循环的体系,这个循环的体系说的就是天人合一的这样一个体系。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就是所说的心肾循环于三焦而纵横于虚实,所以说我们的津液要跨越虚实,也就是在我们的口腔里面运动的时候它是实际的,但是你往它下送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就是送到虚无的空间里面去了。所谓的虚无的空间那就是说你要在下丹田或者下焦这个地方模拟出生命的自然性来,这个生命的自然性它就是要懂得生发,然后懂得和谐这样一个要求。
   “玄液云行去臭香”,“玄液”是由实去虚的循环,“云行”是蒸腾行雨之物,意思就是说它会产生一些液体的循环,然后造成体内浊气的荡涤,清气的不断的产生。
  “治荡发齿炼五方”,无为之治就是为了发齿,发齿的意思就是说它能够促进生命的再生,我们的头发、我们的牙齿这些东西可能衰老得比较快一些,但是通过的五方的修炼以及对五脏的一种回馈,就是说五个方位对五个内脏的这种联系以及沟通它就可以从外在的世界拿到一些长盛不衰的生长机制或者能量来。这一点我想大家肯定能理解了,你比如说就像过去古人写的一首诗一样,“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是说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下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桃花却花开花落不知道疲倦,它总是有生机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人却无可奈何的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取经玄膺入明堂”,这句话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津液要横跨虚实。“入明堂”,一般明堂是在上方,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天目穴里面,但是它怎么上去的呢?这主要是靠我们自己本身的神进去管理,这个进去管理你比如说我们通过刚才所说的把我,就是后天中土,神就是先天的信号,魂那就是木气,东方的木气为肝,魄就是西方的金为魄,这样让它们相互之间组合起来,这个组合的顺序我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大家可以下去复习一下,复习了以后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尽管一开始可能只是听听,听一遍不知道什么意思,听两遍可能也不能理解,但是听多了以后就知道了,它实际上就是指的先天和后天的遗传系统,也就是我们意识里面的一些关注点它要采取吻合的方式。
  然后“下溉喉咙神明通”,喉咙十二重楼,这个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重楼之中神明居之,津液留在其中就可以称之为“一气通玄真”,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运用自己的精气神合一的时候它所灌溉的对象是为了产生自己真正原本就有一定的法令,但是它没办法实行自己的法令。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占住了主导地位,然后通过修炼把这个主导地位就让给了先天意识的原神,原神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发号施令,它就开始改变这个生命的系统信息或者是生命的管理状态。就像我们吃饭一样,我们吃饭可能能够维持一两餐,但是如果一两餐不吃的话人肚子很快就饿了,但是先天状态就不同,它一旦启动以后会造成我们自然的对谷类的回避状态,这个就叫辟谷,这个就叫“精候天地长生道”,就是它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些效应,这个就叫自然辟谷。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这样去理解,但是这个理解的过程中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三光它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要三光?就是因为天目穴的光如果要是不产生的话,或者是没有一个化合的过程被人看到的话,那么这个化合就基本上很被动了,很被动就是说它不可能说不化合,也不可能说化合了以后它就是道性,它在其中有很多因素需要我们去理解。就是五行的角度上来它全部都要参与,同时先天和后天都要启动,但是我们有时候在一些道友的功相中可能看到的就不是这样一回事,他根本都分不清楚哪是我哪是神哪是魂哪是魄,哪是自己的志向,在每个阶段自己应该怎么去体现,这一点在信息的结果上又找不到一个对应的状态,这个对应的状态又找不到一种验证的结果,像这样一些方面我们待会儿还要继续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说来我们刚才已经念了肝气章三十三的第一节,下面就是第二节和第三节,“坐待华盖游贵京,飘飘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川气周流络无端”。这两段我想大家自己就回过头来再复习一下,这一段,也就是说肝之章第十六的《外景经》里面的这一章主要讲了几个问题,第一是木性最是条达、最是郁勃、最有活性因素、最具备有引导的能力,所以说我们要利用这一个性质进行修持。然后木气的修持可以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变化,但是它却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且它是一种长青的状态,我们在草庄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树木,它的生长郁郁葱葱,同时它又非常安静,给环境容易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环境。你比如说像很多动物,如果要是树木多了动物也就茂盛,也就比较兴盛,同时它们的食物也就自动的得到保障了。所以说在我们的生命修炼中也是这样的,我们的肝气或者是木气或者是叫魂的那一面它如果要是修炼得比较好的话那就可以引领其他四脏的进化再凝聚,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肝属木,心神属火,它需要肝木提供能量给它进行运动,我们的心神一足了以后其他的内脏自动就能得到一种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点讲了三光的问题,就是说魂与心神和而生阳神,魄与肾志和而生阴神,所以说它所主不一样,前面一点主要是是主天眼,与心神和的魂,这样合在一块去了以后生成的阳神主要是主天眼。那么我们所说的日月双木之光再加上阳神所产生的天眼之光就合称为三光,当然这主要是从阳神的角度去窥见,窥见我们的潜在运动的状态再深化下去,那么这个中间就有很多的在没有生化前的一种状态,我们刚才所说的没有生化前的就是没有产生原神体系之前的一种状态,这个就称为阳神,阳神之后就可以产生元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第四点,三焦与心包它是相表里的,三焦是阳性的这样一种状态,但是它又是属于虚性的空间,意思就是说它并没有代表什么样的脏器,它只是位置的代表所以说它能够沟通分布信息和一些体能的物质,所以说我们有时候在修炼的时候之所以经常提到三无和三焦,意思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意念的上的这一面和三焦的这三个位置的不同进行化合,这样就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了,然后就形成道饮浆的结果了。这个成道以后那肯定是指的原神,就是说它能够把整个生命的体系凝聚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抱圆为一。另外我们刚才讲了“肝之为气修且长”,它体现了一个修字,这个修字主要是我们要理解老子为什么“清净为天下正”的这样一种论述,它为什么能够成立的问题,因为长生久视之道它就像树木的生机一样,它外静而内畅,就是说它内在的那一面生机勃勃,但是外在的一面老是保持一种比较清净的状态。
  原来在《紫微中至》里面就说过树有神它恒于外,就是说树修炼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开始可能只是外表一层气,存在于外在,后来这个气接受日月精华的冶炼之后就变成了一种神的状态,变成神的一种状态就是说到一定程度之后比较大的树就有自己的神,这个就属于再生之法,这也属于外其身则身存的一个基本原理的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1: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点在《紫微中至》里面就到元神魂魄(音)则存志,谐魄(音)而生能,意思就是说它从智慧或者能量两个角度上来说都是体现了魂魄的这样一个独立的作用,所以说它说“我神魂魄在中央”说的就是神,就是这个原神它是凝聚了五脏的精华以后所产生的结果,所以说它既能够调动魂的力量也能够调动魄的力量,这样从智慧或者能量方面它都能够把它协调起来。这个就是阴阳相盛之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6:40 , Processed in 0.0182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