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7|回复: 7

2012年7月28日《黄庭外景经》肝之章第十六(下)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4: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松子”的问题,这是第三个问题。
  他说“我经过一段修行以后明白了“魔为真种”子的道理,那次你提醒我说我没有圣人的情怀,这段时间一直在体会圣人的情怀,也加大了忏悔的力度,这段时间看电视或是写文章经常感动的流泪,我感觉自己是有变化的”,这个变化我觉得是挺好的。“可是魔性还是十分大。对人的情愫还没有真正的升起来,我经常问自己你对众生什么感觉,我的回答是,我讨厌他们。总之是没有感情的。”实际上有没有呢?肯定是有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讨厌本身也是一种感情。就像有爱必然有恨一样,有恨必然是离不开爱的。这个感情它就是这么一个怪东西。“我对自己这样的回答感觉自己的情怀还是不好。”这只能说不全面,不能理解情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说有时候在某些方面可能停留得比较多一些。
  “再说一下近来的梦境,两个比较殊胜的梦境:第一个就是早晨起来,突然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说师傅在找你。第二个梦境,梦见有人在荷花塘里挖莲藕,很长了,有一个人长,被挖出来了。”
  这两个梦境他表述得都很简单,第一个梦境就是说师父在找自己,通过他以上的表述,就是以上对情感的一种认识,我原来说过他没有圣人的情怀,他通过这方面的一段努力和积累觉得自己有时候写文章也好,可能是其他的一些活动也好都容易激发自己的一些情感,这说明还是有一些情怀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情怀的培养众生情必然在这个中间也有增长,与师父的联系基础也就增加了。平常我们经常所说的“情为道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人的情感的释放,就是说你一释放出来以后你情感里面到底有多少私的一面,有多少公性的那一面它会有一些我们所说的抽象的、感性的或者是偏于虚性的这样一种范畴,就是这样一个本质的意思,这样师父的信号特别容易同步。因为圣人无心,以百姓心里为心,但是也要注意在爱与恨的交织中爱应该永远是无条件的一种存在,就是我们已经懂得了天地之爱它造化了万物,道生德续,就是它在生和续的过程中本身就已经造化了万物,这个状态它本身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恨则是一种相对的产生,并在相平衡中可以消除的这样一种状态或者是情绪。要想真正的弄懂这一点就需要真正的理解百姓存在的一种意义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说百姓来说它是一个进化的群体,它既是一个进化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被利用的存在,这就是刚才我们学《六祖坛经》说的一句话一样,你觉了众生就是佛,你不觉佛就是众生。当然这句话我们再把它的原话找出来给大家念一遍。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4: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在第十品里面,咐嘱品第十快到最后的一句话,它有这样两句话“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就是这样四句话。这四句话我想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非常经典的话记下来,所谓的经典就是应该把它形成自己的一种观念,这样在理解其他的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找到共通点。学习经典也是这样,经典有很多其他的语言,可能把一些比较共性的东西或者是提纲协领的这样一些精彩的论点就给掩盖了,希望大家自己本身就在这个实践中多多的去这样实践一下对自己以后的认识可能就能够找到一种自性的准则,就是说不一定把这个经典背得很熟,但是如果你理解了它这个意思的话你就是要觉了,就是你已经成为一个觉察者或者觉悟者了,那样自己也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或者用这句话,甚至可以创造出自己一种新的宽度的理解来。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要真正的理解百姓存在的意义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觉悟。就是你觉悟了以后众生就是佛了,你没觉悟佛就是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4: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他第二节,有人在挖藕与师父在找某一个人是同一个系列的梦,心如果修得有点像那么回事了,那么我们所说的花开的就不一样了,所谓的花开的不一样那就是观想的荷花一样,那就比较生动,那就像古人所说的,周敦颐所说的可以远观而不可亵玩,就是他有他的尊严、他有他的个性,这个形体就有优化的可能,我说的这个形体有优化,因为这个形体它是本质,因为它都来自于在泥里的这个藕。所以说有人在挖这个藕意思就是说对这个藕要把它提炼出来,就是说要加以重新的造化,这个梦就带有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说有人在寻找它,同时也在挖它,就是把这个人才要挖掘出来的意思。意思就是说要从芸芸的众生中去专门找出来定向进行培养,这个工作也是属于大家自身修炼的一种响应,就是说你修到什么程度自然而然信息中就有什么样的配合。
  他最后一节说的就是我就是想知道如何能够对众生产生感情,比较的方法如何运用。那么我们刚才已经学过了六祖的一些论断,从这里面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道理,对众生产生不了感情是因为站到了众生的角度看众生,我们之所以看不透就是因为身在其山中就看不透山的面貌,所以说我们要是换一个角度看呢?也就是说你站在众生以外去看众生或者你站在佛的角度去看众生,那么众生可能就被你看得很清楚了。所以说我们不能站在众生的角度看众生,如果站在圣人的角度和天道的位置来看众生就是有圣人的情怀,那意思就是说你不慈悲你又有什么东西可以展示出来?除慈悲以外就没什么别的值得展示的,所以说这就是六祖所说的开觉知见、视觉知见、悟觉知见和入觉知见,这样四种知见的方法都可以得佛的知见。那么自性如果要是迷惑了的话佛就是众生,自性如果是悟了的话众生也就是佛了。所以说原来我们看众生的角度不同产生的迷与悟的两种孑然的结果都源于自性的迷和悟。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使我们常悟不迷呢?我想这需要对自己不断的反省,就是你要认清自己的人性和道性的差距,它实际上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核心,那就是在于道性没有自我感而人心是有我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4: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个问题是“煜东”提出来的,也是三个梦。
  第一个梦就是他与同事一起下乡,其他的同事就走了,他就一个人走到一个房子里面,看到里面的人很多,正在做消防救生的演习考试,监考的好像是两男一女的年轻人,他们穿着很宽松的制服,跟其中一个人聊天问他,你们穿得很舒服啊,怎么连肩章也不用挂啊?那个人说这样好啊,贵的好的都藏下了”,意思就是说把好的制服都藏起来了,穿的宽松的制服。有这样一个意思。
  这个梦境说的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有些东西它的确是要珍藏的,对修炼、对生活就多了不少的自在,就像我们平常穿衣服一样,如果说你把正装都穿得非常整齐,相对说来生活就少了很多飘逸和潇洒,也就是很拘谨的意思,很受约束。
  下一个梦就是梦中好像他姐姐跟他说二哥已经走了(指过世的意思),我说我不知道,你们没有通知我,当时还伤心的痛哭了一会儿。现实中他的二哥还是健在的,才五十多岁,前几天也做过这个梦,这是第二次了。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没走的说走了,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没走的又说他走了那是什么意思呢?那是道之华,道之华就是老子《道德经》中间的一句话,因为事情的结果总是会出现的,所以说人在感觉中就知道,就是人对生死来说本来就有一个比较远见的这样一种知见,但是这个知见在我们的现实中只是不提它而已,在梦中偶然的浮现一下我们的情绪就会产生了,如果是在现实中间出现那我们的情绪更加不得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事情的结果总是会出现的,这个就叫道之华,就是道中间包含有生死的这样一种不断的变化。所以《阴符经》里面就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说的就是其中有很多的世界观可以促使我们对道性的一种把握。
  那么第二点就是该走的想不走而极力的挽留,那就是老子那句话的下半节,那就是愚之始,道之华,愚之始,意思就是说你要想提前知道一个问题的存在或者是可能发生的一种结果的话,那就是道之华,你要想挽留它、提前知道它你肯定就想怎么样怎么样去作为它。就像我们人现在的一种养生文化一样,想把身体、想把自己的病治得彻底一点,那个就叫愚之始。就是因为人对自我感的把握没有消除掉,就是因为人的私心它在影响长生久视的这种实现。这个长生久视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信号、运动可以很大范围的这样去建立,但是随着人生命的老化或者是叫强壮它越来越狭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4: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个问题是在一楼遇到熟悉的同事的老婆和女的在一起,在她上楼办事的时候我问她“瑞芳姐,吴畏(她儿子,今年高考)念什么学校?”她在楼梯上看了我一眼,没回答,就上去办事去了。(现实中,我记挂这件事一直想打电话未打,今天打个电话,说她儿子第一志愿是苏州大学。)其他的梦记不得了,梦里面的画面用语言没办法准确的详细描述,只能说大概。
  那么这个情节里面,第三个梦境里面说的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明德性,我们所说的德性那就像她碰到这个女的一样,这个女的叫她瑞芳,瑞芳姐,这个瑞芳就是德性瑞芳的意思,然后生吴畏,那是她儿子,儿子就叫吴畏。德性瑞芳就生无畏。然后他再问儿子念什么学校,意思就是说问他将来学什么呢?这个女的在他的梦境中就回过头来看了他一下,并没有回答他,就是说他无言以答,意思就是说这个东西让你自己去思考,但是这看起来是一个涉及到客体的梦,但实际上是暗示着这个修炼者他自己内在的一种响应,就是对这个事情很挂在心,为什么会挂在心呢?是因为同一性法则在起作用,然后利用这个法则的作用在启示自己去考虑自身的圆满,就是这个报身如何圆满的可能性。为什么那个女的不回答他呢?因为道性无己,因为道性是没有自我感的,所以他不会回答他,让你自己去思考,所以这才是我们身体的这个主人所应该做的工作,现实的结果呢,他已经打电话问了,说这个人的儿子选的是苏州大学做的是第一志愿,苏州说的是苏醒的苏,周全的周,我们把这个字就改一下,意思就是说它是觉醒和彻悟的意思,就是最终你要知道德性瑞芳生无畏,这样才有可能觉醒彻悟,这在我们的生命中间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样一个点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4: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个问题是“大安源”提出来的,他说请老师再讲讲夫妻缘的问题。
  “不知道是先天命数的问题还是自己后天观念的问题,一直以来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到底什么问题他没有说,也就是说提问题的人比较容易避重就轻,意思就是说不愿意把自己的现实暴露出来,说一些比较抽象的话来作为问题,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好像自己每次呢无意有意都选择了结果欠缺的的这一面”,好像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剩下一个“修心炼己”的过程,这和老师说的要选择自己欠缺的一面倒是挺“吻合”的”,那不吻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老祖宗提出来的一个基本的选择方向,要抱残守缺。那么你还要抱全不成?求全责备?无非就是怨天尤人总觉得这个十道不公,不能圆满你任何的想法,我想那也是非常消极的一种想法而已,他的意思就是说“对这个缘份还是不理解吧,而且对最近的缘份感觉特别的困惑。”到底是哪些缘分不理解,哪些缘分困惑,“把老师的《解缘道根》再看了看,有了一点新的感悟。”
  然后接下来他就直接问问题了,他没有说他哪些方面有困惑、有问题,“如何理解自己的缘份的问题,应当从什么角度去认识夫妻缘份,如何理解缘份中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呢?”
  这些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我们也从抽象的道理上大道理上说一番也就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4: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缘分,我想这是修炼者应该基本具备的一个态度,如果说不能尊重所有的缘分,你觉得你在缘分中间都属于主宰,需要人家迁就你,你不迁就人家,这个就叫不尊重缘分,就是不尊重这个平等意识。现代人都讲究公平,公平就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最起码的体现,因为过去的时代一般都是比较轻视妇女,现在妇女地位在提高了,相对说来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然后从文化和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很多方面权利都已经相等了,唯一的区别就是自然的体例可能不相等而已。所以说我们要尊重所有的缘分,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或者是立义的角度去对待这个缘分,夫妻缘分也是精神的寄托,为什么说是寄托呢?原来说过,这个世界有一些情感的确是真实的,比如就像我们所说的男女之间的这种相互吸引的爱意本身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不是说这是人为的或者是你有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可以把它分开来进行论述的,你无论是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好,相爱了之后这个东西就像冥冥之中有一种化学的反应或者是物理的结构让你挣脱不了一样,这个就叫情感的非意识性,就是它没有什么意识,但无论你怎么想这个情感都是存在的,所以它是真性的一种寄托,理解好了、做得对了就可以使我们的身心灵能够合一。当然这个方面我们也是从道家的角度去阐述这个事的,就是身心灵要想合一的话一定要对真情的这一面有所理解。夫妻缘分的关系也需要用大爱的境界来包容我们小我的这种需求,当然我们在说到这一点的时候,说到具体的男女之间的吸引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动物和我们人性的一种区别,动物就比较自然,它是按自然的一种要求去展示这种需要的,但是作为人来说逐渐逐渐的发展来说它已经把性别之间的那种需要当成了一种文化上或者是感受上的一种快乐,甚至把它当成快乐的源泉一样去追求这个东西。所以说对于小我的这种需要和大爱的这种境界,我们所说的大爱境界就是说天地化生万物的能力。你比方说万事万物都要生长,就像我们说每一颗种子有自己的一个发芽的窍位一样,然后它在接受到天地之间阳气的时候只要水分、温度适当它就开始生发了,这就说明天地给它的一种阳气促使了它的生长,那么这个生长实际上就是一个无穷大的大我对无数多的小我的这样一种爱。这样一种爱在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小我的选择中来说它可能就变成了一对一的需求了,所以说双方如果要是都能有这个大爱的情结的话小爱才有可能长久,因为他已经理解了生化的规律,生发的这样一种基本的机制他就能够理解小的存在他应该怎么去处理。
  他感觉到自己还缺乏一种境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为七情六欲所扰,清净抱一,守护真根,如何逐步的培养或者创造这种境界,还想让我指点指点他。
  实际上上面所说的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为七情六欲所扰,清净抱一,守护真根等等,这都是比较宽泛的一些定义。然后他把这些宽泛的定义当作是境界,实际上这不是境界而是一种状态,比方说不为七情六欲所扰这可以是一种状态,然后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就像有的人百物不思,那他不也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吗?所以说有很多说法是一种状态,然后他把它理解成为了一种境界,境界是对事物的理解和包容,就是你首先要理解它你才能说你有这个境界,你没能理解,你只是说我要把这种状态确定为自己的境界,那样说说明你还是包容不了它,因为你没理解它。那么境界也是在作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总能够舍弃自己而立于他人的这样一种习惯,就是把自己对大的这种天地之爱和圣人的慈悲要有一种慢慢的实践的习惯吧,而不是在爱与恨的纠结中总是以恨告终。所以有很多人修炼了很多年,然后提起来人与社会之间的其他人的关系,甚至与自己的亲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或者是这样说吧,说得具体一点,包括自己的配偶或者是自己的家人往往都带一种恨意,他为什么也恨呢?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是因为没理解透,没理解透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情感需求不能最大化,那就是没有大到道的那个境界里面去,然后人们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美其名曰自己得了道,然后相互之间吹捧,这样我想那是不恰当的,不恰当的就是说判别一个人到底得了道没有就从爱与恨的不平衡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说不要在爱与恨的纠结中以恨告终,因为最终这个爱,当你没有大的境界的时候你对小的自我的追求来说它往往总是不尽人意,这个不尽人意就是说你不能理解这个存在或者是你自己的存在也好或者这个客观存在,或者你爱的这个人的或者你恨的这个人的存在也好,你都不能用这种大的境界去理解它,就是你没有那种大的胸襟,或者像天地一样这样大的胸怀去包容万物。
  那么我们平常也喜欢看一些文学作品,对真爱这个问题可能也个人有个人的理解,什么是真爱呢?我觉得真爱是地老天荒都不会变的一种存在,这个就称为真爱,但是这个东西只有天道才能做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8 14: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个问题,第六个问题是“流水无声”提出来的,“一年多的修行实践,在心、性、行等方面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同时也发现,即使自己在工作上已经有意识的处后,不去争名争利,依然有人在背后无事生非、恶意中伤;即使对朋友始终以诚相待、不去斤斤计较,依然遭到了个别朋友的有意欺骗。凡此种种,既感慨人事难测,也反思自己德性欠缺,确有言行上的许多不妥之处。虽如是,内心深处还是会有情感失落和心事纠结,对理解实践老子的“慈、俭、不争”以及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心存疑惑。恳请老师指点赐教,谢谢!”
  那么他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很多的修炼的道友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体现,你比如说人太实在了,什么东西都采取不争、相让的这样一种态度,这个社会反映的结果可能总是不尽人意,那么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就是应该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所谓的直心就是说什么话就应该有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说它表达出来是一种对事实的表述,但是客观上来说它又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就导致我们人的内心世界里面就不会掩饰一些问题,这就是六祖所说的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人他用直心处事的时候他表现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由于社会所谓的文明在进步,人们的奇巧心就越来越发达,发达以后有很多语言表达出来的是模棱两可的状态。那就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作秀一样,很多事你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实事求是,但实际上是在作秀或者是在做托儿。意思就是说有很多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但是结果却弄成了那么回事。当然这些东西要在社会中找例子的话可以找出很多,我们就把这个事教给大家自己去分类。用真情待人,意思就是说你内心世界怎么想的一定有一种真情。那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上一个问题,夫妻情、父母儿女情、道情这样三类真情,它其中都是要服从于道情的,因为道情对万事万物没有分别心,后面的两者,就是夫妻情也好或者父母、儿女情也好都是有自我的范围限制的,但是道情却没有限制。我们这个地方指的就是道情,就是要有很宽广的心胸,不要怕吃亏。所以说用真情待人这一点永远都是对的,人心本善是文明的引领者,就是说最终你会引导或者你会发现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是说让人们诡诈的那一面会不断的扩展下去,就是它一定会让文明的气息占到主流。
  那么这个方面也是造物对人心给予的希望和对人心的一种青睐的原由,意思就是说造物对人心之所以要这样去设计或者要这样去存在是因为他把希望放在人心上,同时也把原则或者是过程,应该发展的这样一些道理我想他已经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设定好了,问题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什么样的状态呢?经常出现的是你处后不争就引来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以诚相待又遭到有意的欺骗,这就是他刚才说的两个问题,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结果并用何种态度去对待呢?实际上这里面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了,我们刚才所说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这是本质性的这一面,本质的那一面就是说善者善之,不善者我还是善之,这个就称为德善,你首先要具备有德善的心理作基础,然后另一方面,就是你在应对这些复杂的社会人心或者社会面貌的时候你是用怎样一种状态对待呢?并不是用一种态度去对,而是用多种的态度。意思就是说无意识的这个德,就是说你从无里面所产生出来的这个意识它是变化无方的,所以说无意识的德是灵动或者叫灵性启动以后的重要品德,而不是说它用很呆板的形式,非常固定的那样一种行为表现来作为自己社会活动的基本形态,而是说自己非常有灵动性。就是尽管你这个人说出来的话实事求是,同时你对什么人都愿意去帮助他,同时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这一点是作为基础,但是你处理的方法又是非常灵活的,这一点它是一种重要品德。我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大家明白的就是无意识的这个德,就是他用什么样的形态去跟社会打交道没有一定的格式,由于没有一定的格式或者是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面它又是用一种流动的心理这样去处理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在很多问题上我们明明知道人家在想什么,但是我们如果用固定的方式去反映的话这就称为下德,如果说我们以非常灵活的方式这样去响应的话那么这就称为上德。这是什么意思呢?你比方说我们说直心,所谓的直心就是面对一个事实的时候你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去表达,同时你又能够设身处地的换位的思考,这样去表达的话别人对你的行为和对你的理解不得不换一个角度。意思就是说他会用新的思想或者新的方式去求得一种新的平衡,他就不会说用一种固定的方式,你用固定一种方式那就像下棋一样,就是说它是双方的一种相对平衡的运动,最后谁下得最好就看它的全局的把握性。那么耍智巧的人来说,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无论是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也好或者是有意的欺骗也好,作为这些行为它并不是说人们在有意的作恶,而只是说人们的立意观在引导人们往某方面去思考。那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作为夫妻关系也好它有这样一个共性的特征。你比方说那个做妻子的女性她可能比较感性的去表述这个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意思就是她会把自己在家庭中存在的责任加以夸大,就把异性在家庭中的责任进行缩小或者是奉献,这就会缩小,这表面上看起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善或者单纯的恶,但是这是一种习性所造成的运动,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人们的行为中自然而然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说男性跟女性尽管结合成为一个家庭了,但是这些类似于这方面的思维习惯所产生的一种原型的不一致就会愈演愈烈,最终他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那就像我们刚才说不能站在大的情感的角度或者不能站在大的境界去包容这个问题的话,那小的所谓的爱情关系就会逐渐逐渐的产生什么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九年就不在一块了。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人们的心老在自己所谓的爱和恨中间选择所谓自己正确的一面去确定,然后在客观的一面他又不知道共生共荣的这样一个同一性原理,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利益是大家共存的,不知道在中间求得双赢或者是多项受益的这样一个运动方式,所以说当我们不存私欲并且一心一意的在社会中尽心尽责的去生成的时候,只有德性、德心和德行的合一才能使我们的行为不失道心而又不为凡事所作弄。你比方说有智慧但是反应又很灵活,行为上又没有什么具体的道德标准或者是表现形态,这样对事情的反应可能就比较契合于未来的结果。我们所谓的结果那就是说有利于双向发展的结果,所以说真正掌握自在的主动权就是这样一种意思,就是我们既要有德性、德心和德行,同时又要知道原来这三德,德性和德行、德心它是表达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一种约束性,没有什么形式上的道德标准来加以约束,这样表现的方式那就像我们从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样一个辨证观念中去看这个问题一样,有时候有些行为结果我们并不知道,只要我们不从私念上去考虑,那么这个结果没有到来之前的所谓的行为你都是可取的,这所谓的可取当然是以上为基础的可取,因为上德它不德,当修炼者还在计较自己的有德而他人的不德时,就是说我们老在觉得他人在欺骗自己,然后他人在对自己的无事生非,恶意中伤,尽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实际上的结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实际上的结论就是自己已经失德于有己了,就是已经有自己的这个存在了,已经执着于自己吃亏或者上当了这样一个结果然后再去表述人家的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以及有意欺骗这样一个存在,因为这两者之间我想它肯定是这样去相对应而存在,相互作用中再去发展的,所以由于有了自己的自我感的存在,然后自己的灵性就没办法体现出来,然后真正的不可预料的一些结果就没办法沿着自己的德性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种基本观念。我的意思就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保证自己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的这样一种基本的善性以外,其他的方面你就要用比较高的这种德性和灵活性这样去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中间掌握主动。这个真正的主动就来自于我们无意识的德,这个德就是你不要用自己的这个存在去约束你可能出现的比较高级的或者比较神奇的,就是不可预料的一种行为方式。当然这个话都是比较抽象的,我不能举例,因为举例了以后只能说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教人在奇巧心上面进行发展,奇巧心肯定是我们不提倡的,但是无意识的德性它的行为方式不拘一格却是一定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祝大家在社会中成就更大的德性意识,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掌握真正的生活主动权。当然这个生活主动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肯定是说在心理上的主动,而不是在利益上的先主动。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提出来的这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下个星期再见!祝大家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6:26 , Processed in 0.0210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