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22|回复: 17

2012年8月4日《黄庭外景经》精液章第十七(下)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4 15: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和朋友,我们继续下半节的内容。
  刚才第三节就有三个字没有加以总结,所以说刚才我下来了之后再看了一下大家的议论,这个问题的确还要回过头去再把这三个字再讲一下。
  第三节有坐、下、过这三个字,坐就是“还坐天门候阴阳”的坐,下是“下于咽喉通神明”,过就是“过华盖下清且凉”。那么第三节讲的是什么东西呢?讲的实际上是神的意思,你比方说“七孔已通不知老”,那指的是神已经相通了,然后它已经占到主导地位上去了,它已经引导这个生命朝着崭新的方向在发展。所以说这个情况就不同了。
  “还坐天门候阴阳”,就是说你要让它还于它应该工作的地方,不要让它憋在心里。所以我们有很多朋友一般在修炼的时候有时候感觉到心那个地方压力很大,或者有时候还痛,有时候还容易发生一些类似于心脏有问题的奇怪的跳动,就弄不清楚是什么道理,实际上就是说人的心脏它里面所居住的心神是活动的。当它获得一定能量以后它就肯定要加以迁徙。这所谓的迁徙那就是它想办法都要搬出去,搬出我们这个肉体以外,那样他就不受约束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解脱,就是说我们的神性最后就解脱了,就是说脱离了人肉体的制约,然后肉体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调节。这个就是坐的意思,就是让他去坐,我们刚才讲的时候有的朋友们就把它领会错了意思,意思就是说是不是说主观意识要起什么吸气,然后想象着从前额这个地方飘然进入下来,然后还要说久了就成自然,刚才实际上已经说了我们的注意力不能放在那个地方,有一个立字,就是“立于玄膺含明堂”,就是说你立在这个地方不能动,你不能动你要无为,这说起来是个有为,但是你立习惯了然后你不要想别的地方,然后它自然而然那个气下水上有工作让你做,你的心就不会分开来去想这个想那个,想什么能量要过关等等,千万不能这样想。特别是有时候我们大家都听过一个词叫做大药过关,像那个情况肯定不是人为控制的,所以说千万不能说平常把注意力放在从昆仑那个地方翻下来然后要过华盖等等,千万不能那样想。注意力和动作、行为都不能放在那个地方去操作的,我这是再一次提醒大家,要不然你把自己的头弄痛了我可不负责任。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4 15: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下字,第二个字就是下字,“下于咽喉通神明”,真正的下去了以后肯定神明就通了,就是说你这个时候的吞咽循环就养元阴(音)嘛,最后大制不割神明存(音),就是整体的一面你不要去干扰它,这才叫通神明,整个这一节“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候阴阳,下于咽喉候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意思就是说你过了华盖以后这个东西已经到手了,这个到手不是人为的去控制它,都是它自然而然完成的一个过程,那就像我们人刚才说的那个意思一样,鼻头这个地方慢慢的积蓄多了,积蓄多了以后人就像流鼻涕一样,流流流慢慢的鼻涕在鼻腔里面流,快接近鼻孔这个地方的时候你自动的就会往回抽,就是冬天冻得有鼻涕的时候的动作,跟那个动作实际上是很相近的,就是你有了这个感觉以后你必然会抽,那么如果要是这个感觉,鼻子鼻头很大的人这个感觉肯定就稍微积蓄得多一些。当然我们刚才讲的一个形象的说法,那就是从发际到鼻尖这个地方越顺溜越好,越平直越好,越圆润越好,当然这个东西都不是你人为所能够控制得了的,如果要是生来就是那个情景的话,有的人鼻梁这个地方比较细、比较窄或者是比较低,那都是先天的弱势,既然有了这个弱势那我们首先就要对自己有所了解,特别不要把功夫往这个地方下,你下到这个地方不但是得不偿失,而且有时候弄得自己下不了台,那就不好办了。所以说希望我们大家注意这个问题。012号道生德蓄从手机上发过来的这些信息千万要注意,把这个思想要改变一下,放在自己能够把握的内循环上,什么东西能把握呢?就是口水我能够把握,呼吸我能够把握,但心跳你就没办法把握了,所以不能把握的东西你就不要去把握它,这个虚的东西,特别是内气的运动你也把握不了它你就不要去把握。所以它什么时候上,什么时候下你就关注它就行了,这就叫“近在吾身还自守”,你向他学习,你不要操作它,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前面就是有为的一种操作,“精液流泉去鼻香,立于玄膺含明堂,通我精华调阴阳”,这都是有为的一种局部的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4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点就是说从大的范围以内调整你个人的心态放到什么样的角度,就要理解我们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就是因为清净无为这两点神留止,它自动会留下来,它自动会归于祖窍。然后“精气上下关分理”,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的象、很多的变化你要把它分成局部的,就是一个一个的去看,要看它配比的恰不恰当,配比的不恰当你也不要着急,为什么呢?因为他说了要候天道,要你等待的意思,你着急什么?你不用着急的,总有一天它会成功的。
  大家可能也听得出来我想办法把这个讲解弄得简单一点,意思就是说让大家不是花很多的时间就能够把重要的地方听明白这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6 09: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问题也是这样,今天的问题有六个,其中有两个问题都是涉及到人生的,都是直接提到人生的一些生存观念,你比如说第三个问题“天玄”的问题,生活中、现实中的修炼。再就是第六个问题,“德全花赞”的问题,它也是属于讲到人生的一些困惑、烦恼,不知道怎么修的问题。那我们首先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掉,其他的问题都是一些梦,梦大家看一看就可以理解,如果要是生活的问题的话不解决好我们就没办法往下修,因为它直接对我们是一个干扰。那我们就看看这个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怎么样的。
  第三个问题,“天玄”提出来的,生活现实中的修炼。
  “常理上来说生活首先要面对的是现实问题,而现实像堵高墙,横在面前——生活问题成为修炼的一种阻碍——大多数人都不会修炼,走上了修炼的道路也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对于修炼人来说大约有这样两个情况,第一是抛弃现实生活,第二是与现实生活同化,前者似乎不可取,后者似乎太过艰难。希望大家能够讨论一下,更希望老师能够解惑答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6 10: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就看看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去分析,不可取之事,他说前者不可取,意思就是说抛弃现实生活,这个不可取之事有没有人呢?偏偏有人就要采取这种方式,意思就是说抛弃现实生活,然后无限的拔高自己所谓的目标和欲望,最后达到修炼所谓的一些目的,像这样的情况是多的。然后他说后者又太过艰难,太过艰难的事却大有人为,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是属于知难而进的人,因为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修炼就是要知难而进,要是不难的话就要顺水推舟一样,那样的修炼也不真实,所以修炼的确要推动一些磨难、曲折,它需要一些风雨才能够体会过来的,所以说没有艰难的一些事不叫修炼。所以有难是好事,圣人尝难所以说不难,有了难的思想准备那么不难肯定是必然的一件事了。那么我们修道也是这样,修道就要理解这两者是统一的整体,而并不是对立的一种抗争,并不是说要把我们摆在这个中间要做一个唯一的抉择一样,它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法,也可能你想出家修炼,有的人说我在家修炼更好,更锻炼自己,朋友们也经常跟我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生活中有很多困惑,比如有很多的路可能走得不是很顺利就造成了自己心理上的一些负担,就认为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这不都是属于生活中心理上的一种对立吗?这些对立如何去解答这都需要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角度去思考的问题。什么叫恰当的角度呢?就是说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看得太大,也最好是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人,因为相对于老子的智慧来说以及修炼者的存在来说,像我们这些凡人只能说智慧是有限的,错误是难免的,修炼是很必需的,就是你必须要改变自己、改正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然后才能够真正的走上修炼的道路,所以这样我们就给自己一个比较宽裕的空间,不要给自己施加额外的压力,特别是不要自责,这个自责实际上老子那个地方就叫自禁,自禁则不长,就是说你没办法生长、没办法成长,你最后把自己就给扼杀了。所以说过去就说以戒为师,这是佛祖提出来的,以戒为师,以戒为师是说有师父在上面,就是你以他为标准,但是有时候自己没做到当然这个师父他作为一个不变的那一面他会相应的说来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它会照出你相应的所欠缺的那一面来,只要自己解决了就行了,就把自己的心智放在比较幼小的可变性的那一面这样去处理,这样就比较有积极性。过去就说过一句话,智者衰,功者亡,两者中间隔堵墙,就是说你智力再高最后也有衰败的一天,你功夫再高也有死亡的那一日,这两者之间你要想把它统一起来就比较困难。那么怎么办呢?对修炼之所以感觉现实就像高墙一样横隔于我们的面前是因为心中没有道性将它统一在一块,没有道性,就是说只有道性才能把智和功统一在一块。所以现在有很多朋友动不动修炼就讲能量,根本都不知道能量是什么东西在控制着然后就胡乱的说要积累能量,你积累能量又怎么样呢?人一个身体就一百来斤,你能够想办法把一百来斤变成一万来斤不成?那是做不到的。能量也是这样的,有些能量别看它小,就像我们所说的氢原子一样,氢原子如果要是产生裂变的话能量是相当大的,所以说有时候关键是我们内在现有的物质你是如何尽量去开发它的问题,而不是说你要额外去积累什么东西的问题。那么我们人在通过修炼的时候,特别是道家丹道的一些技术也是这样,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的内在的药它实际上就来自于我们的微量元素,就是身体中的微量元素的极尽所能的开发,就是说最后它就把身体中间的非常非常微量的东西都能够平衡的利用起来,意思就是说它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它,这就叫药。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有道性才能完成这个工作过程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6 1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形象的比喻一下,意思就是说当生存的发展看成是道性的作为,这个就像我们依赖着、依恋着或者依靠着慈祥的母亲一样,生存的发展看成是道性的作为,我们就像找到一个慈祥的母亲可以依靠一样,然后如果把生活的艰难理解成为天地的炉锤,生活的艰难,因为我们生活中难免是有艰难的,和我们的修炼总是有冲突的,然后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知道原来人在世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要是把它理解成为天地的炉锤的话,就像我们有一个非常严厉的父亲一样,你要相信他,就是父亲的严厉是为了我们自己更好的、更健康的或者更有智慧的生长,你说那有多好呢?父亲也有了,母亲也有了,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有了这两点对于我们的道性来说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这就是道父道母,师父师母的作用,那有什么难的呢?根本就没有什么难的。没有磨难则不足以成稻子,没有风雨大树也变成不了参天。说圣人尝难就是因为他知道大道的恩和害,恩也好,他很喜欢,恩愿意接纳,害也好,他也很喜欢,很愿意接纳,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他知道这两者之间都是对生命的一种真正的慈爱在起作用。那么圣人为什么没有难处呢?是因为他知道上德的体用,所以这一点来说回到我们的修炼实践来他就是这样,生活中现实中间应该怎么去修炼呢?除了能够培养我们的上德的运动方式以外我们的确没有别的办法。什么叫上德呢?并不是说单纯的去提高自己做好事的一种心态,还要把它化为自己无意识的一种状态。做好事的心态是个基础,化成无意识的状态却是一种恒久的发展,意思就是说你要想让它走得更远你就要用无意识的形态去处理它,你要是有意识的处理它最终你这个路走不多远就会停止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6 10: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过去有些功法,特别是一些老师教的功法都是这样的,一开始可能前进起来比较容易,到后来越来越难,为什么越来越难呢?就是因为有为的东西越来越多,人找不到问题的根子在什么地方,这个根子实际上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在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他自己的定式,你要想消除这个定式的力量那就相当于我们说人要消除自己的业力一样,你又看不到那个业力你怎么去消除它呢?人对自己的状态根本都没看清楚你怎么能消除这个反作用力呢?所以说认识自己才能发展自己,才能够谈得上真正的造就一个全新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7 16: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的一个问题就是第六个问题,“德全花赞”提出来的,他说他是新手,求指教,实际上他在网络上、论坛里面也露过一段时间的面,他前面的一些说法很多,讲到他自己的一些经历、故事,包括工作、生活,包括他出生以来,第一节主要是讲到他的工作,讲到他大学怎样学习的,然后讲到后来参加工作以后又遇到的一些社会中的消极面给他一些消极的刺激,他也在探索人世间的一些哲学、心理学,还谈到看到很多的科学的纪录片等等。也就是说他在讲自己的一些思想的产生、发展的过程。第二节他就讲到他自己眼睛不好、工作的一些变化,然后到了一个单位以后又看到工作的工人非常惨,意思就是生活得非常惨,然后他自己肯定也就在生活上不大顺利。后来又回到乌鲁木齐、新疆那个地方又干起了测量,到后来就是因为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的又不行,工资又没有什么保障,这样心理上肯定有很多的与修炼很难融合到一块的想法,他最后说到自己,在录入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一直想哭,然后身心方面肯定就在思考过去怎样、现在怎样,将来是怎样去担心他的,这样一些想法自然而然油然而生了。小的时候就得过很多病,现在身体也不是很好,眼睛的视力也在慢慢的下降,这都是现实的情况,他最后说了,如今才觉一切都太难了,我很没有信心与斗志,也更加不爱说话、与人交往了,很希望老师能够在我现在的身心、工作、婚姻方面指出一个方向,谢谢!祝福一切都好!还有草庄的欣欣向荣。他自己很困难,他仍然没有忘记对草庄加以衷心的祝贺,说明人的心的善念总是很可贵的一面。
  他提的问题以及情况跟我们刚才所说的“天玄”朋友所说的生存的难度就结合上去了,我们的生活说实话,我跟很多年轻人也在一起打过交道,我们总是在谈一个问题,我们的现代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呢?从整体上来说它的确是变好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起码来说现在饮食不需要计划了,然后人们想吃什么就能够吃到什么,相应说来人们的活动也相对自由了,你想旅游也好、工作也好都可以自由的去安排自己,不像过去就很容易被限制住了。但是年轻人一般都仍然会以为他们是吃过苦而吃得最多的这样一种状态,这就是因为他们活的这个时代觉得好像很不顺一样,好像是最不如意的一个时代一样,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我们人找的参照对象不同,我们现在的生活实际上已经很好了,但是我们对这个好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足够的心态能够放下自己的角色进入到一种很平常的状态中,所以说最后使得我们的心态总是在觉得不如意一样,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足、长足这样一个意思可能还没有明白过来。所以说为自己所受的苦欲哭无泪,就是想哭但是又没有泪水流出来,然后跟什么东西相比较呢?跟为众生的苦,然后心内磅礴它的感情基础是不一样的。这个情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对自己的状态过于悲泣,对天下比我们苦得多的人往往没有足够的悲悯,这样就造成了基础不同,就是我们需要打的基础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认识起,我们应该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是要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当然这个感恩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可能不如意,可能是矛盾的,但是无论是矛盾的也好或者是不如意也好你都应该感恩,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有一次生命不容易,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和一个安定的没有战争的环境也是需要感恩的,这方面都需要我们从正面的角度首先去认识它,不要去强调个人所遇到的一些坎坷和不公,不要去想这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7 16: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揪他前面的一点辫子,你比方说他前面就说到一个问题,就说在大学里面学习的时候虚度了没有呢?专业课基本上没有兴趣,再加上在野外的几次测量实习以及老师在中间做的一些小动作使得他更加不遂老师的意,就是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行为不恰当对学习也就没兴趣了,这就是见末弃本,意思就是说见到了事物的表现现象,然后对本质的一面他就抛弃了,见末就弃本,意思就是说那个老师教的知识还是有用的,这才是本质的一面。而他个人生活,就是说对有些社会性的问题有处理不当的地方给大家造成的一些不言之教非常消极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社会人们都需要满足自己而从社会或者是自然的资源中间攫取更多的利益,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那么在这个心态的反面只有修炼者才能够做得到。熟能有余以奉天下呢?只有有道者。只有有道的人才愿意去做,要理解这个话,然后理解自己应该怎么去做的这样一种方向,这样我们自己本身的生活才有一个思想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基础你又抱怨自己的生活,好像觉得不如人意、充满着苦难,我觉得这都是因为对自己的心态真正的没有认识,而相对的状态也没有看清楚而找错了参照对象。我老拿这个东西做例子,你比方说我们学的一段历史,就是说过去人修长城的时候那么荒凉的地区做那么大的城墙,你想想看多少人死在那个地方?孟姜女哭长城这是过去的故事,尽管是个故事但也说明不知道多少为人丈夫、为人子者死在那个地方,那相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工作日最起码把自己肚子填饱,而且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一点上来说不知道跟旧的时代比要幸福多少。当然我这个比方或者这个对比,特别是年轻人接受不了,他认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也得知道没有那个时代哪有我们现在这个幸福的时代呢?所以说我认为像他这个见末弃本的现象是不恰当的,就是该学习的时候你就应该去掌握社会所需要的一些知识,你看那些杂书有什么用呢?杂书没有长智慧,相反增加了你内心中巧辩的可能性。总是觉得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头头是道,而人家的行为总是一塌糊涂,所以说该工作的就应该兢兢业业的为社会去拼劳,最起码来说不说要有很大的贡献,最起码来说你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8-17 16: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说信心也没有,好像没有什么斗志,我们认为信心不可以没有,斗志却不可以不明,就是我们到底为什么在斗,是要什么样的斗志?实际上这个斗志就应该放在对自己的觉醒上,不是跟自己过不去,而是应该去觉醒自己,往往自己肯定是有惰性的,你要想明白自己,把自己看清楚老是自己回避,像这样一种情况就需要有一种斗志,就要自己跟自己的惰性斗,而不应该说跟外在的一些客观环境去斗。这个客观环境你斗不了,为什么斗不了呢?因为那是需要非常高的智慧处理的,那么这个智慧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就来自于你内在的先决的,就是先就决定了的和谐,来自于它。如果说你内在都没有和谐,就像我们刚才讲的那个问题一样,身体不健康,不健康了产生的对于社会的一些认识、分析它能不能健康呢?肯定也不健康,因为他不知道天道是酬勤的,就是它会给勤劳的人一定的报酬,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社会的法律也好还是天道的自然也好它都会给勤劳的人有一定的安排,而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要看清楚,我们能够扎扎实实的勤劳工作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也要把它看清楚。所以说身体不好是一种物质基础,小的时候的多病就造成了现在的多难,就是很多磨难就这样产生了。这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个意思一样,就是说你要把它认为是天道的一种炉锤,就是它要锤打你,要给你吃苦。那就像我昨天还在讲的这个问题,跟道友们聊天的时候说到这个事,我说庄子什么东西都已经开窍了,什么东西都已经想通了,他为什么要坚持不做官呢?他不愿意去有钱,他愿意做一个普通人过平常的日子,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想过没有?他后来穷困潦倒,那就是说过日子过得很惨,也就是说他在《大宗师》里面也好或者是《应帝王》里面也好都举了这样两个例子,就是说两种人相互之间都能够有一种约定,有一种约定就是说为了修炼就要理解这个生存的基本含义,不要把自己摆在很优越的环境上。就像惠子环境就很优越,在朝廷里面当一个官就忘乎所以,按自己的意思去左右这个社会,总以为这就是天地赋予的一种权利。然后作为庄子来说他对天地的运动就深知肚明,意思就是说他不但深深的知道,而且肚子里面他是明白的,他就知道这个天道应该怎么样去跟它打交道才有可能掌握这个主动,这个主动并不是说要在身体上或者精神上去享受这种主动,而是应该在恰当的方面受一点压力、受一点折磨、受一点屈辱。就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总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不如人,这不也是屈辱的一种意识吗?知荣守辱也不过就是这些小事而已。理解了庄子我们就理解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应该去处理自己的现状问题,所以先要从认识自己开始,不是仅仅认识自己的苦难,而是要从认识自己的弱点,而不是要哀叹自己的命运多舛,而是要勤奋改变自身,就是你要改变自己,首先身体要改变好,你能不能坚持锻炼或者坚持内修呢?做不到。我现在讲了一个多小时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健身、养生使身体健康起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它并不复杂,但是为什么我们坚持不下去呢?就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斗志不够,并不是说要把这个志用来跟外界的存在斗,你斗不过去的,外界要能够安时而处顺,内界就要有一个克服自己弱点的这样一种斗志,不是在头脑里面只研究东西方的哲学,而是要将所知道的一些学问通过实践转变成为智慧。当然这个智慧对我们年轻人来说那就需要很多的磨难才能真正转变成为智慧,智慧并不等于知识。所以有时候我们年轻人喜欢吹牛、喜欢无边际的神侃,然后回到现实的一面来变通又不够,像这方面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的确是不够的。那么人生如果要是没有志向的话空活百年,我们自己本身要想生活上能够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身体,要想改变身体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精神,要想改变自己的精神首先就得有一定的意志,这个意志我想也是一个天生的东西,天生占哪一半,后天受教育、受启发肯定也占哪一半,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个不能勉强。那就像我们刚才讲人的形体对大药过关的影响一样,有的人形体可能有一些比较狭窄的地方,这个就需要多年的积累、多年的循环、多年的认识然后改变自己,改变肉身是这种方法,然后改变我们的精神也是这种方法,它一定要有意志,没有意志,就是说容易半途而废、打退堂鼓,像这样的人我想是占到大多数的,但是我们自己本身只要服从于一个道理,损有余而补不足,那就是说你把你自己弄得抱残守缺一点,就是说有不舒服的地方你很坦然的去接受它,同时要从自己的接受角度再去看自己的改变,那么就有希望了。如果仅仅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在对抗上,然后对所有的事你都觉得不满,都觉得不如意,都愤懑以待,意思就是说什么事闷在心里,就像刚才他所说的这个意思一样,更加不爱说话、与人交往了,你说你憋在心里能改变什么东西啊?就是你内在的世界根本都没有开放过,像这样的情况的确需要我们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认识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6:11 , Processed in 0.0224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