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02|回复: 0

《同道》章学习

[复制链接]
空行 发表于 2012-11-1 18: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篇一开始时不容易体会。

我翻读了厚音老师的讲解,顺便在网上略看了他人的。重点是自己反复进行了从头到尾的体会。

“希言自然”。
这个“希言自然”这句话这句话的讲解,大都是讲“少说话是符合道性”的这个意思。
但我觉得这种讲法总觉得它太有点望文生义了。怎么和后边的内容遥相呼应呢、或者怎么是一种整体关系呢?
看啊,———这个“希言自然”,———后边讲风雨这种天象的变化,引申到人,———后边总体来讲道、德、失。
我认为这个“希言自然”,“希”表“珍贵”、“真实”之意,“自然”,指的是万物的这种运化,这个在多个篇中,可以肯定的讲并不是局限的讲的是大自然这个意思,因为老子表述的“道”它是运动的展现,这句是说,一种真实的语言,它是在万物的运化之中展现的,就好比是通过万物运化的展现来真实表述。它是讲真实表述、真相表述的意思。而之所以用“希言”这个词,是相对于常态的语言表述来讲的,它是常态语言难以表述的,所以一个用“希言”,一个用“自然”,合起来表述这个意思。相对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讲,它表述的是一个意思。
一种稀有、罕见语言,就是万物运化中表达出来的。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
天象也没有说哪一种是一成不变,就是说天地它也做不到这一点,何况是人呢?
但我对这句的理解,它是在说人什么呢?是说人的什么呢就像天象一样不能够一成不变久远?是说人体吗?这句读来终觉不知具体所指,难道是说人本身的变化吗?当然,它肯定讲的是人这个整体而言,包括外在形体、内在的一切。
这句话一言表之,就是从“自然”———万物之运化中的“希言”表达,从这里全部展开了。
天地的天象它犹是非持久而一成不变的,现象它是不具恒常性的。
何况作为现象的人以及人的外在、行为以及内在的心相变化呢?
它都是无常的。
无常则失去意义。
当无常失去意义,也就是说当我们明白无常失去意义时,道才显现出来。
正是无常的这种变化,才体现出道。
无常的变化,它都是显现而已,这种所显现的象,它本身是无意义的,是假像而已。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就好比是它扎的稻草人一样是假的。
所以人常自欺,以为我们所作、所见、所思、所想都是真的,这一刻的所作所见所思所想我们以为是真的,就住到这一刻上,到了下一刻它又变成别的,我们又同样以为它是真的又住到下一刻上,而忽略了这一切变化显现的根本。
所以从事而道者同于道,无执于这些的话就是同于道,明白这个道理而行事的话,就是同于德,当然,从道看来,因为符合了这些失去的规律所以失去,本身也正是道的体现。
同于德的话,道性也会展现出来。
同于失的话,道性仍然也会展现出来,也是道的体现下,(因此所致)它的失去。

后边原文如下:
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对这一篇的理解体会也只能到此了。

当然厚音老师讲了很多,元神哪,灵性哪,毛泽东和蒋介石灵性智慧的运用比较哪等等。当然讲的是对这种事物的无常之性的把握。好比一个懂得事物的无常之性的人和一个还不彻底懂得无常之性的人他的差别,可能后者的意识他就是必须因循常理的,但你老是因循常理、关键之时还是因循常理,常理它是无常的,所以你执在上边就死定了,正是体现了“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道的体现。所以厚音老师讲的这个“灵性”,它着重实际上是讲“德者同于德”的这个“德”。
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体会到,“德”主要是讲事物之用,比如“积德”啊,“上德如浴”啊,“玄德神矣远矣与物反矣”啊,它是有形态、或者抽象的形态“运动”的,所以这个玄德功,道法修真,元神啊等等,主要是讲这个“同于德者”的,主要是讲这个“反也者”的。
因为道法的这个修真,它毕竟有这个实实在在的“修”在里边,但是你修就必须“同于德者”,道才“亦德之”,这是重点要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28 , Processed in 0.0136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