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04|回复: 11

如何是清净的问题

[复制链接]
无名小草 发表于 2013-8-11 11: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净为天下正”,“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里讲的清净是指关注此心明明了了,不起妄念就可,不用用后天意识思辩什么是佛什么是道,是这样吗?请各位前辈指点。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3-8-11 23:4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们早就走了隐了退了!我们只能算是走在登山路途中的后辈们而已。和谐相处与生存却任重而道远!
念起念消总是如水般自流似大江般东去那样不断,所以自古说抽刀断水水更流!念哪能强灭?
关注也费力,微意反观时时反省,还不如先跳出这个我,换位一下,也许会感到我也非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3-8-12 10: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暇的时候关注起心动念有时候还勉强,但是忙起来就容易顾此失彼,起念粗重也不知怎么应付转化。

我曾见一篇文章,系某道士自述。云年轻时无工作,用大量时间专心观念,起初念头如流水不断滚滚而来,观心细密,渐渐的变成一个一个的来去清晰,如乡间小路上行人稀少可数,再以后就如老鼠与猫在洞内外相恃一般,鼠久久不敢出,一出即被观,一观即消。以为入道。但后来出家,年少位低,宫观事繁,经忏人事扰心,前之观心功夫竟然用不上,依旧烦恼忧愁,才知道静中和动中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3-8-12 10: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就在于不能仅仅得意于念之被观,还要懂得被观之念的善合当下,这就是德的训练。如庖丁解牛,无厚入有间,任何二元对立,其中都有缝隙,都可以通过在缝隙中的灵活转择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甲 发表于 2013-8-12 1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清静,不是清净,清静是修证的境地,不是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雷 发表于 2013-8-12 23: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动中取静方显真功呀,箭凌大师的分析很是深刻!王甲师傅的观察也很仔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3-8-12 23:3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静是,清净也是,前者是心的一方面,后者是身的这一面,两者统一在一起的,但在不同阶段中是有侧重点的在于修炼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雷 发表于 2013-8-12 2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箭凌 发表于 2013-8-12 10:34
问题就在于不能仅仅得意于念之被观,还要懂得被观之念的善合当下,这就是德的训练。如庖丁解牛,无厚入 ...

是否可以理解对当下意识与关注意识之间进行一种自然性的架构,而这种架构能够体现出一种在全然性中持动态平衡的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3-8-13 16: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雷 发表于 2013-8-12 23:25
动中取静方显真功呀,箭凌大师的分析很是深刻!王甲师傅的观察也很仔细!

     雷老师千万别甩大帽子了,尤其是这顶帽子,听着胆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3-8-13 16: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雷 发表于 2013-8-12 23:39
是否可以理解对当下意识与关注意识之间进行一种自然性的架构,而这种架构能够体现出一种在全然性中持动态 ...

       可以理解为背景意识与当下意识呈现出一种体用关系,而关注意识在于确保这种意识的呈现的管道畅通、不歪曲、不混杂,或者另一个比喻是:光源、透镜、聚焦点三者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49 , Processed in 0.0183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