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29|回复: 0

[第六十二章] 人们潜意识知道——道者万物之奥——和谐是让人们都知晓道性,故可贵

[复制链接]
网上人 发表于 2008-12-8 11: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从字面意思上说,这一章也是比较让人很难以完整地去揣摩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说你立法、立国,你还不如坐进此道。就是说你“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意思就是说用很浓重的仪式和严谨的法治,你还不如用道摆在人们的面前。道者万物之奥,它是万物的奥秘所在。这个文言,太简单了,所以说很多字就省掉了,往往没有宾语;但总的说来,奥秘或者是玄妙,把奥说成是玄妙,万物之玄妙之所在,源泉。善人之宝,就是善人他们孜孜追求的东西,这个就是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不善人他怎么和宝这个东西联系到一块啦?噢,它是因为不善人也是因为这个道而使他们达到自己的愿望。这句话不知道这样解释行不行。不善人才能保持这个道。
生:不是保持这个道,他做相反的事情,相反的就把善人成全了,是这个道理吧?
那如果按你这个说法的话,善人需要不善人来成全吗?如果他做善事是为了成全,他才做,或者他做好人,他是为了成全,他才做,那我们人类整个那种进化那不就成问题啦!那我就说,它这个之所宝就是说它是被道这个万物之奥所支撑的一件事,就它其中的一部分肯定是这样的,就是它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这个其中的一部分呢,它是说的善人是把它当追求的目标;而不善人却是因为这个目标而怎么?而得到了圆满。就是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目的、他们的欲望,都是因为这个道得到了圆满。我想说的是这种意思。
美言可以市。美言就是说好的语言在社会上,它可以怎么,就是可以被人们所接受吧,就共同地推广,就象我们现在讲的五讲四美一样,提倡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样。好的东西,你在社会上可以推行。尊行呢,可以加人,就是你好的行为,容易被人们接受。说通俗点,你做好事,谁也不会去反对你。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就是人不善呢,你为什么要抛弃他呢?“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拱璧,过去古人就称为珍宝的意思,这都是在过去,就是说老子那个时代,比较讲究礼仪。礼仪呢,那就是说,拱璧在前,就是说用驷马驮着拱璧,以示对这个问题的尊重、崇拜。然后呢,它就象一个国家有一个控制的法度一样,这个法度实际上有形式上的要求的,就象我们都知道,皇帝有玉玺,它也属于璧类。璧类就是说,它属于玉石一类。这玉玺他一旦掌握了之后,他往往就有一定的治理国家的法力。尽管这些东西都是虚的,但是在古人的眼睛里,它是作为一种非常实际的权利象征。那么这些权利,天子也好、三公也好、拱璧也好、驷马也好,不如坐进此道,就是你不如让人们在很安静的状态下去明白这个道。这个道,古人为什么贵此道呢?古之所以贵此道者,这是为什么呢?无日以求得。就是你不分日夜地去求它,难道你有罪就可以免掉吗?
有很多古人,在人们的信仰中可以这样说,就是你只要去求,你每天去求,你没日没夜地去求,那么你求到一定程度,这个道它也有反应。我想这个在宗教思维里面,它是存在的;在我们的现实里面,也是这样的。就是你如果心里只想一件事,你真心诚意地去求的话,有很多事物都可以得到改变。这个改变——当然它这个地方用的是疑问句,有罪亦免焉?就是你这个有罪的人,难道也可以把这个罪免掉吗?按照古人所说的,也是这样一回事,那就是你放下屠刀,立地就会成佛。那就看你放不放不下呢!所以说,它如果说你不日以求的话,你不日以求的话,那么你这个罪你可以免。
为天下贵。由于老百姓往往都习惯于这样去做,而且的的确确是这样在做的,所以说就成为天下之贵。
我在这个原话里面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紫阳真人说:道这个东西,如果要使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圣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人就可以超越自身肉体的限制,你的精神就可以升华,那么实际上你的生命,也就可以得到升华。
道历来被世人所追求而受到贵重。善和不善,也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对立存在。人们的本性中都知道善之为美,所以说世人对道都想知晓,都知道这个美的事情是好的。当未知的事物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你比方说象特异功能,人们就想去了解它;当气功大潮在人们面前展现的时候,敏感的人就想去实践它。所以在绝大部分的气功理论中间,都是劝人向善的,现在还难以找到一个劝人不向善的,向恶的这种理论我想还没有。这就说明道,它还是有威力的。如果我们通晓了天性在人的道理,就知道我们自身是微不足道的,越竞争就越显得卑微。说这样一个事实吧。你比方说象这个地方一谈到这个问题,只有握住天道,同时知时而动地孜孜修炼,你就能够称之为圣人而立于天地之间获得长久。
现代天地可怜世人之愚,而坐进此道。这个道实际在我们来说就是气功大潮,现在这个大潮已经被扑灭了。但是,这个扑灭了以后呢,作为我们来说,我们还在孜孜不舍地追求。
我们为什么不去求道,却在善和不善之间纠缠不休呢?这是基本意思。实际上作为这个大道来说,它把善和不善都包容在其中。包容在其中呢,作为善,你善人来说,肯定是把这个道作为自己的宝贝来珍藏的;而不善的人呢,他却是因为这个宝贝,就是可以宝贝的这个东西,就是道这个有生命力的这个东西,它的运转使得不善的人他也能够达到自己的欲望和目的。
这是什么道理?
这就是因为善和不善却被道所包容、所产生。当它去运转的时候,不善的人,对道来说,它也不存在不善的概念,就是说对不善的人它也同样是支助的,这个就叫利而不害。利而不害就是说对不善的人的利,它也是给予支持的。那么最终那个不善的人,他所得到的这个宝,是他自己所追求的一种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对于善人来说,是不是相同的呢?它就是因为不相同,所以说最后呢,不善人所得到的这种宝,最后和善人得到的宝不同了,就是各有所得。所以说对不善的人,你没有必要去反对他,也没有必要去阻止他,他自己得到的东西,他会被他得到的东西所消灭。你善人得到的这种东西,你会被这种宝贝所提升。它无非就是这样一种明显的结果。我们为什么不让这个结果很自然地进行下去呢?这无非就是说我们对善和不善的一种包容而已。当包容了以后,我们就知道在人世间怎样去运作,特别是我们的思想怎样在运行。最起码来说,我们就能够做到上面那一点。就是你在善人的面前你可以处下,你在不善人的面前你也可以处下。
在我们的心态中,往往有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们觉得我们自己是善人,然后我们自己肯定要跟不善的人之间有一种摩擦;比方练功,你有了一定的功能以后,师父就要你惩恶扬善,惩恶在前,扬善在后。你是惩不惩恶呢?我就提这个问题,你惩不惩恶?喔,不惩恶?但实际上他惩没惩呢?他怎么惩?他用善去惩?(笑)实际上,这个问题上一章里面讲过啦,听见没有,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这一章整个讲的过程实际是这样讲的,就是你善人最后,你得道以后,你惩不惩呢?实际上你在惩,你的神在惩。但是神在惩的过程中,实际上他神惩呢,就是闫工说的:我惯着你。是不是这个意思?闫工,(我没想、没听),善人对不善人这种惩,他是利用神这种转化关系去惩罚的。惩恶扬善吗,他在惩的过程中怎么惩?我说的意思那就是什么?神他惩罚人的方法他实际上就是惯着你。他跟道的性质是一样的:你要利,他就给利;你要名,他就给名。然后呢,你最后被这个名、利把手脚都捆住啦,你自己倒下了,你还乐在其中,是不是?这就是道它惩罚人的一种方式。实际这个东西还是一个长久和短暂的对比关系中比较出来的。但是,它这个地方说的就是两不相伤,是说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就是说的是人这个主体和我们的神这个客体之间的这种关系。但实际上如果要是谈到做功的话,这人他做功的话,他越是原谅不善的人,结果会怎么样?他越是原谅,他这个越是惩罚;他越是咒骂或者越是怨恨,他越是支持。大家相不相信?
所以说,我老在想,如果殷老师越恨我就越好办啦!(笑)她要是不恨你,那就完啦!(笑)在闫工的心里,殷老师那是圣人,是不是?(笑)
1、人心尊善美,先天呈良根。
2、付出辛勤劳作必有果报。
3、道之源奥,圣地玄基。
4、知时方人杰,处下修行正。
5、天进人觉为圣,人退天欣成神。
这五点,人心真善美,先天呈良根。人的心实际都是普遍的。人的心,人之初性本善,人心它实际上也是真善美的,就是他对共同的那一面,他不会公然地去违反,他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就是人心真善美的一种本源。因为天下有道,这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它毕竟还是有道。因为大家都知道,玄奥的那一面它是虚性的。这个越是虚性的呢,人们的心里老是记着有件事。所以说,道在中国,它之所以很难以造成那个动乱的根源,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太虚了。虚了以后呢,老百姓心里,你无论是那个人,你只要是人,你无论是那个人,你都要尊重它。对于虚性的这一面的尊重,实际就演化成对善和美的一种尊重。
那么先天呈良根,就是你的先天实际上都表现出一种本源的、本源的那种根器。如果要是没有先天这一部分的话,我们每个人没有先天这一部分的话,整个天地它就会乱套了。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是我们人类真的没有先天的话,全部都是后天这种思维,你真正按后天这种思维去管理天下,我给你说,三天之内,整个社会就已经乱得不可开交啦。为什么呢?因为他相互之间没有感觉,你单纯地靠管理,你根本都管理不好的。为什么管理不好呢?这就象群体的运动一样,你是用赶鸭子、赶鸡子你都感觉得出来,是不是?它相互之间群体的那种感觉它是非常紧密的,人与人之间他也是这样的。就是当他在一个城市里面生活的时候,我给你说,他相互之间的工作、配合以及生存之间的那种呼应,它是一种非常自觉的行动,它不是说一定要一个规范去约束它,它不要这个规范,他就能够尊重这个善和美的这一面,这就是本来的一面。
所以先天它呈现出来的这个良好的根源,这个根对我们的修炼来说也是一种基础。但是这个地方说出来的一个基础,是说的是什么呢?是说我们的社会,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它进化的一种基础。就是你别看它好象没人去管他们,是不是?好象社会上的规范、制度、道德规范,都是明摆着的,大家可能都还不知道我们国家颁布了一个什么“公民道德规范”吧,听说过没有?《中国公民道德规范》你们看过没有?我有幸在那所大学里面看到了这个规范(笑)。我一看,哦,还有这个东西!那是怎么出来的?你说这个东西写得有什么用啊,根本都没有人去看。老百姓你说谁知道有这个规范呢,根本都没有必要去看它。没有必要看看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人心他自动地就有这个善和美的区别,听见没有?就是他写的这些东西相反的怎么,相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它有很多话吧,根本都是没有道理。可以这样说,没有道理,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它,它只是说从社会主义的这种文化角度去推行那些规范性的东西。但那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呢?一点用都没有。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尊重先天所呈现出来的这种良性的根源,然后用这种良性的根源明白一个道理,明白那个道奥里面去。道奥啊,要不然的话,你明白这个根源,你没用的。
第二点,你只要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思考,你付出的劳动必然有收获,也就是有果报,你不要担心。当然你在这个运作的过程中,你付出了劳作,如果要是相反的话,它也有果报的,不善人之所宝,就说的这个意思。就是你只要劳作,你付出劳作,你必有果报。这个好象是因果报应一样,但实际上说的不是因果报应。说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你向任何一个方向走,它都有你自己的结果,这个结果呢,你要知道,这就是奥妙的这一面。就是它这个东西非常隐含,就是它不让它表现出非常明确的方向、目的,不是很明确地表达出来,第三点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道之奥源,圣地玄基。就是道的它这种特性,就是我们现在讨论整个道章,德章也已经进行到一半了,马上就要结束道德经的讲解了。整个讲解他讲的源、源头,道肯定是万物之源,道是万物之源,它生出了万物,那么这个奥妙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可以用一些什么样的句子或者话语去能够总结这个奥妙的这一面呢?希望大家能够建立这个整体概念。整个概念一定要建立,实际上就是说系统意识,就是系统意识。当然你要我说呢,可以这样说,我如果说认认真真地拿这一支笔,慢慢地写,可以写得出来;但是你要我说呢,有时还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但是说不清楚,心里明不明白呢?一定要记住,你心里明白就行了,有很多东西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真正你能把它说清楚的东西,我给你说它就成假的东西了,听见没有,说清楚了以后,为什么变假了啦?大家想过这个道理没有?这就是因为反信息问题。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我们有很多的观念它是不符合于道性的,它不符合于道性的东西,当你提出这个道的奥妙之源头的时候,你这个反信息自动就会产生,它根本都不需要你去招它,它就来了。就象我那天讲那个丹道一样,你这个丹一成,你这个魔就来了,它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所以说你不要以为这个东西好象是没有道理,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是你有能量,是不是,人家都想吃那股能量;你有智慧,人家也都想吃那股智慧;然后呢,你有一个唐僧,人家都想怎么,吃上他一块肉。这实际上《西游记》说的这个道理非常明确。这个唐僧呢,就是你这个修道的人,你不能太过于显露自己,因为你一显露了,那些妖魔鬼怪它都知道,它都知道你是唐僧,你是十世修行的真身,吃了你一块肉,绝对可以长生不老。这就在暗示我们现代的修炼者,你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说你这个道之源奥,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的这个源奥的这一面,从多方面的、从多个章节的方面,你去总结一下,有哪些东西,然后呢,接下来就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你圣地,就是立超圣地啊。
你要超,你要进入这个圣地里面去。进入圣地里面去,靠什么东西呢?哦,靠玄基。什么叫玄基呢?不是机会的机,而是基础的基,就是你玄界一定要有个基础。这个基础靠什么东西建立呢?就靠道之源奥来建立。就是你的系统观念,你系统观念你心里不明白,你光有丹,有什么用啊?一点用都没有。你系统观念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反信息?把这个东西你不要跟老百姓憋着来,老百姓想什么,你就行什么,你这个就叫什么,就叫知时务。所以第四点就叫什么?知时方人杰。你知道时务,你就才是人中之杰。你要不然的话,你不知时务,你什么东西你都要自以为是,那你就在跟道的性质在唱反调,唱反调啦,那么,你就谈不上人杰了,你有时候自己把自己搞得下不了台,是不是?
当然我这个话,本来我对昨天提到的那个老人我是非常感动的,也非常敬重。就是那个姜石信老人,是我们武汉的,他义务助学14年,可以这样说,努力十多年,就是他离休以后努力了十多年,把自己的家产可以这样说搞得磬空,自己的儿子姑娘怨声载道。就是他死了以后,还在有怨气,对家里事情一点都不管,对孩子们成长不管,然后对家庭不管,然后自己家里面经济搞得这个样,结果怎么样呢?你做了一辈子好事,结果还是被坏人骗了,是不是?这个实际上就是相对说来,相对说来就是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个实际这个实它很重要的,就是这个时代给人们的一种思想基础,你是要有这个善;你有这个善,你体现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你最好的体现方式,最好的体现方式是什么?是修道。任何时代你最好的体现方式都是修道。当然,你比较下等的这种方式,那就是你去做善事,那就是什么《了凡师训》里面所说的,那个和尚一看,你这个人啊,一生命运都不够好,你除了做好事改变自己命运之外,你没有别的办法。哎,偏偏遇到这个人呢,他虽然是个脑袋瓜子反应比较快得这个人。反应比较快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他从自己生活的前一阶段总结经验来看,觉得自己的的确确是这样一种命运,到后来做了一些好事啦,命运就改变了。后来的事情,就慢慢地跟人家的预言就对不上号了。噢,他就知道,这个道啊,还是的确有益修的,越修肯定是越奥妙。越奥妙是什么意思呢?越修它的不可知性就越强了。你看如果要是这个人不修的话,人家一个和尚,一个普通的和尚就可以把他的命运算死,说你那一年、那一年有那样的祸,那一年、那一年有什么样的灾,给他把命都算死了。后来,他经过修以后,他就能够证明,自己没有那个灾难,没有那个祸了,这就说明它的好处。既然有好处为什么不去追求呢?这个就叫知时。当然这个知时跟我们所修道的这个知时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人他是这样的,当他知道善的事物好处的时候,你只要往前进,你慢慢的,你在人中间就突出了你不同的那一面,这就称为人杰。然后你要想真正修真,你要成真人的话,那你只有一个办法,那就你不断地在前进,你不断地在打破你旧的那种思维,进入新的命运状态。
你做好事,你先开始是有形的做好事,你后来进入到无形地做好事,难道就不行吗?一样的,只不过是人的觉悟的早晚问题。但是如果你老停留在这个非常下、非常低级的状态里面去做好事的话,你做了好事,你绝对没有好报。为什么你做了好事以后,没有好报呢?就是因为你做的过程中,往往你招来的反信息,人们的潜意识的反信息你不知道。这个潜意识的反信息是什么意思?说通俗点,就是说你自己的潜在的一面,它是知“道”的,你以为这个道是什么意思啊?他是知道潜在的运动规律的,就象一个人他要死的时候,他说的话,那都是非常善良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归宿了,他才善得起来。所以,其人将死,其言也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人活着的时候,这个潜在的一面他更加知道,他更加知道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是盲目的不知时,你不知时,这个时候你的潜意识怎么啊?就会自己破坏自己的行为。
这个自己破坏自己行为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在有为里面,你就消耗自己的先天,只有这一个说法。所以说你在无为的时候,你就补助你的先天,你的潜意识就高兴;你在有为的时候,你就消耗自己的先天,潜意识就不高兴。不高兴怎么?他时时刻刻就和你憋着来,然后憋着来,你这个反信息就自动产生了;再加上现代人呢,也就象他们问我这个问题一样,现代人怎样去看这个问题的?这个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噢,我今天还和小李说这个问题,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跟你根本上就谈不上同道,是不是?就是你资助那些人,那些人的确很可怜,但是他跟你谈不谈到一块呢?你盲目地去资助他,就象有一个人有病一样,我盲目地给他治病,但治好之后啦,他会怎么样呢?他思想更乱的话,那就是我的罪过了。
所以有时候有些事情,大家不知道,你帮助人,你要帮在心上;你治人,你也要治在心上,这是首要的一个前提。而现在往往怎么?经济第一,反正是只要有钱,有钱就能使鬼推磨。尽量地到处筹集这个钱,然后再去做好事,这个做好事,实际上是有中之有啊!最后就怎么,它就归到无里面去了。归到无里面去了,为什么归到无里面去了?就有那一个非常大的存在,它在吸纳他的这些精华,这个精华包括自己的精神和那些金钱,这些东西都被吸纳进去了。吸纳进去是因为信号它不平衡造成的。我们为什么现在还不引起我们对道的这个信号的注意呢。比方说象、物、精、信,他明明说你恍兮惚兮,惚兮恍兮,杳兮冥兮,哎,其中呢最后还有信。它意思是这个信呢,最后它决定了这一切的运动归宿。运动归宿,你就知道民心处在什么状态?老百姓都在想钱的时候,你偏偏不要钱,你说你那是什么?跟老百姓对着干,是不是这个意思?老百姓都想钱,结果你不想钱,你说你要做大好事,你把你的钱怎么,都拿出去不说,然后你还到处找人赞助,然后去做好事。看起来是好事,但实际上有拂老百姓的本意。老百姓的本意,就是他心里他并不想这样做,但是他不得不做。为什么不得不做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矛盾造成,他表面上的那一套和他潜在的那一套,你一定要知道,噢,这个就叫识,这个就叫识时务。你要知道,现代的人心和现代人们的表现它能不能统一。
所以我提倡修道啊,你不要搞双重人格。当然不要双重人格,你只有一种办法啦。我就是退,我就是隐,我就是让,我就处下,我老在观察这个问题,我老在过我一种很平凡的生活,对不对?你让人家根本都看不出来你有什么表现,你越退让,你越隐藏,那么你发出来的这种观念,你的作用力就越强。这个就叫什么?这个就叫修行。至于说这个修行真不真?大家以后就看得见。
第五点,天进人觉为圣。天在进化,这个进化我给你说,你说它没有进化,你就等着瞧!这什么意思呢?任何一个东西它都要炼。按我们的想法,地球没有生命,地球有没有生命?太阳有没有生命?整个银河系有没有生命?它都有生命,难道它不知道炼丹呢?这个丹只不是我们人一厢情愿取得这个名字而已。它实际上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它也要提高自己的存在档次,是不是?它也要提高自己的存在档次,它要把自己送到那个道里面去。这个道是什么东西呢?万物之奥,什么东西它都包罗在里面,它要进入到里面去,所以说,天进的时候人觉了,这个时候人就成了圣人。你没有觉悟到这个问题,天进的时候你人还在享受这个进,你比方说我老在谈这个问题一样,我说我们现代人已经过得非常惬意了。你穿的衣服也好,你吃的东西也好,不一定比过去的皇帝差,你享受,电视机,是不是?这个反正我在故宫里面去看过,他们的炕还没有我们的炕好,真的,一点不夸张,那皇帝睡的炕还没有我们睡的炕好。(笑)现代人最起码来说有电视,有电影,是不是?随手拿着手机,千万里之外都能够沟通,你说这多么方便。皇帝过去可怜啦,要想发个信号,还要跑到那个台子上去放火。
所以说,人如果要是没有这一种觉悟,你明明知道,我们人类它整个都在进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它都进了;你不觉得它是道的一种作为的话,你以为这是人鼓捣出来的,那就太遗憾啦!是不是?所以说,觉了,觉了的人呢,你这个退后,你俭啬、不争,就是你退让,你退让的过程中,你从精神上退让还不行,你从物质上怎么啊?一定要坚持你俭啬的那一面,尽量地减少消耗。你不要觉得消耗得多,反正你就觉得好象享受了人生,你享受了人生呢,你就放弃了神的身。说通俗点,就是你神的体验,你就降低了,你神的体验一降低,那么你要想进入到圣人的那个状态里面去,你就进入不了,是不是?所以人一退,老天爷他就高兴,那个时候你的神自动地就成功了。
当然这只是形象的说法。这个形象的说法里面穿插有我个人对修炼的比较单纯的一种认识。这个单纯的认识呢,就是说简单一点吧,我身体健康,什么地方来得啦?无非就是我退一点,我让一点,我多吃点苦,这个时候它不就来了吗?但是吃点苦的过程中,退的过程中,让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事物它在积累啦。我看见了这个积累。这样,我就知道自己身体健康的原因了,是不是?
那么积累的到底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想。这一章基本上讲到这个地方。大家想通了以后可以随便说一说,到底积累的什么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47 , Processed in 0.0183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