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43|回复: 14

再论打坐

[复制链接]
空行 发表于 2013-11-3 2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还是不同意对打坐的否定。

不能以某道家老师曾经打坐伤了腿就下结论。
还有,厚音老师讲,道家的先师的画像都不是盘腿的姿势这句话是误说,三清像,黄帝像都是盘腿,下边放的是鞋子。
这个问题否定的面太大了。
双盘并不是唯一途径,可是不能否定它的积极作用意义。

草庄厚音老师讲的课,有很多的确很有价值,对玄德的阐释很有价值。但对有的方面否定的有些扩大。

其实修炼存在的两个普遍典型问题,进阶阶段存在的普遍典型问题,就是说修炼者大多聚集在这两端,要么执于有、要么执于空(无),这并非是浅层的个别问题,而是古往今来的普遍问题,通俗来讲,就是要么执于有为法、要么执于无为法,打个比方(可能不完全恰当),比方可能认为雄厚金老师是偏重于有为法方面,熊厚音老师是偏重于无为法方面,玄德讲的很好。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很明了,有无相生,有不能离于无,无不能离于有。
这个问题是现在才争论的吗?
不是的。
紫阳真人和诸多道家的先真在丹经道集中都有反复讲,在有为与无为之间,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道家的先真从来没有将这二者分离,不独如此,禅宗六祖慧能门下宗匠唐慧忠国师也很清晰的讲到这一问题,“不能离有为说无为”。
这不是理论。也不是枝节末梢的小问题。
如果真是实修的人,一定会在这二者之间会有很深的反复体验。

其实这个问题不独道家、道法中会重点讲到。佛法修持中同样讲的很全面仔细。

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重要?
因为对于入阶者来说,抛开有为讲无为,即将二者分离,多半是掉入昏沉散乱的状态,而不是所谓玄妙、微妙的状态,各位经年修持者请如实回忆,你的玄妙微妙状态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一定要仔细回忆......,各位还记得早期的教授内容中有“处于有为无为之间”这一句吗?这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句哦。实际上虽然先师们没有就这一句详细展开来解释,我们也不曾关注这个重点,但是我们也不曾体会到老子所讲的“有无相生”这一段。实际上灵明的状态正是在有无无为之间出现的。这就是有无相生的真实写照。

佛法中所讲,实际上修者掉入昏沉散乱的状态,对修持的功德是具有颠覆破坏性的,即所谓的无记阿赖耶。道法中从来不是将有无截然分离的,宁可执于有,不可执于无,相比之下,执于无的害处,远远大于执于有的害处,为什么这样讲呢?执于无的修持者很不容易从这种状态中出来。

实际上真实修无为法者从来不完全的否定有为法,只是将有为法中的执着去掉。无为的内涵意义并非是去掉一切形式活动,只是去掉你对此执着的心罢了。反过来讲,你太过执于从形式上判定,推到一切形式,恰恰是你认形式为真,而不是别人。

我还想强调,“信”是道法修炼的核心,“祭”是道法修炼的必要形式。
没有这个“信”,说实话任凭你多少年月你可能连入门证都拿不到,老子所讲“予善信”,古人所讲的“予”是一种类似织布的状态,其实就是经脉运行,这个“信”字,不是你理解的那种迷信,对老师的一种盲目崇拜,但这个“信”字的确是和你的老师有关联的。事实上你要取得某种信号,最重要至关重要的途径还是要通过你老师来获得。
《金刚经》上有句话(非鸠摩罗什译版)“应观导师体,即法界法性”,你打开真正无为玄妙微妙之门的重要途径,正是你的导师。
在没有这个“信”(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厚音老师讲的信号)参与的情况下,你都只不过都是混乱散乱而已。
为何严新讲“眼睛半睁半闭,只留一点儿光线”?为何先师讲“一息独存”呢?
并不是你否定了形式,你就真的进入无为玄妙之门了。其实执着的只是执着者的自心而已,你自心执着,因此或者执于有为,以贪念修法,或者执于无为,不肯全然的放下自心。
所以,并不是所有形式都真是无意义的。
比如仪轨。“祭”就是一种仪式仪轨,有些语言是需要用形体结合心灵来表达的。你磕头、礼拜,这些都没有错。错的只是你的贪念。拜忏的过程只是全然放下自己的过程。有的人会讲,我都已经放下了,还需要礼拜什么?其实你放下没放下,只有你礼拜的时候自心最清楚。

为什么老子还会在开篇讲“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曒”?既然无为才对那么就只讲无为就好了嘛。但是在《道德经》全篇中,全部都是以对立面同时作用存在而出现的。
我曾在以前的文中提到佛法中所讲的“双运”,但有很多人将其引到歧义上去了。
不管你有没有经历,这都是关键。

不过最后再插一句,以打坐方式修炼的人,真的也不可在座上时太执,太执容易出问题。



箭凌 发表于 2013-11-3 23: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以某道家老师曾经打坐伤了腿就下结论。
还有,厚音老师讲,道家的先师的画像都不是盘腿的姿势这句话是误说,三清像,黄帝像都是盘腿,下边放的是鞋子。
这个问题否定的面太大了。
双盘并不是唯一途径,可是不能否定它的积极作用意义。


------厚音老师原话是这样吗?最好引用原话。我查了一下,有这么一些:

“2、问:三清的圣像为何很少看到盘坐的?道家修炼不重视双盘吗?
       老师答:道家的修炼它本身不是很明确。就是说从传统上,历史上,它并不是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这个是道家的,那个是佛家的,他没有这种分别的。因为这个分别在西晋以后就已经分不清楚了。那就是一千多年以前就分不清楚了。既然是这样的话,你还怎么样去分别这是道家的,这是佛家的呢?实际上佛家和道家,都有这种原始的形象。这种形象就是修到一定成功的人都是双盘的。为什么是双盘呢?就是因为双盘的稳定性比较好,象征事物的稳定性。
       你比方说双盘的人,四个点着地,他的平衡性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散盘,那么可能就是三个点,也可能是五个点,六个点,这样就使得着地的状态不对称,不对称人就容易在进入恍兮惚兮状态的时候,造成惊功的一些现象。就是容易歪倒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意外。所以过去人就比较讲究。但实际上,这个东西在道家的原始修炼方式里面,比方说我们看《道德经》、《阴符经》这些经典,看《周易参同契》,以及《悟真篇》,都没有说到什么双盘不双盘的问题。双盘实际上是从佛家功法里面强调过来的一个东西,道家功法里面也有,但是它并不是很强调。就象宋朝的陈抟老祖一样,他根本都不打坐,他要练功呢,就睡觉去了。那说明什么道理呢?是因为道家的修炼方式,他的信号运动是跟人的肉体随时同步的,我们修炼也是这样,就是要注意肉体的需求。道家比较重命,比较惜命。对命体这个基础物质的修炼,它是有循序渐进的这些要求的,它的发展方式呢,是先提炼人的神,就是从信号上先提炼,而不是象佛家那样,在压抑肉体需要的情况下,逼得人的信号单纯的出窍,象这种方法和道家的方法肯定就有一定的区别。

      我们从整体上去看这个区别的时候,就知道,哦,实际上双盘对于人来说,不是绝对的神修的必要。如果是神修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去双盘。当然如果是人修的话,比方人从有为的功法修起的话,他肯定双盘,为什么要双盘呢?就是因为他要养成习惯,要让肉体适应静定的一种变化。
      就象平常有朋友也说到这个问题一样,前天我还听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有位身边的朋友就说,他头天晚上双盘,因为原来总是单盘啦,后来双盘了一下,觉得这个效果很好。效果很好,但是第二天又感觉到非常疲劳。他就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说你这个效果很好,是因为你说的这个效果是和人的表层意识在同步的。那么疲劳是什么意思呢?疲劳是你的神它没有找到同步的对象。神就是一种深层次的生命信息,你是看不到的。就象我们人一样,我们人一打坐,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呢,腿就很痛,很酸,很胀,很疼,这个时候人的心灵就受不了,容易产生烦燥。有的人他就用一种毅力,用意志,所谓的意志和坚定的毅力去克服这个烦燥和不舒服,象这种方向一般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那么经历过来以后呢,人就把自己的精华,就是原来的一些精华,原来没有双盘过的一些精华,没有双盘之前,人有没有精华呢?肯定是有精华的。因为人的精神、人的肉体都有精华储存在人的体内。但如果说你身体内部产生对抗的话,这个精华它马上就消耗了。”

       所以不是厚音老师认为三清的圣像很少看到盘坐的,而是提问的道友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3-11-3 23: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像,黄帝像都是盘腿,下边放的是鞋子。

………这个三清、黄帝像是什么时候塑造的?如果是晋朝及以后的,那么已经是佛教流行之后的了,不排除受到佛道融合的影响。能够找出就像西晋以前的,包括三国、两汉、战国春秋以前的塑像壁画文字依据,才比较有力。
        当然,隋唐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椅子的流行据考证是五代以后的事情,宋代全面普及,
隋唐以前 跽坐(跪坐)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为低矮的几案,人就跽坐(跪坐)在就近几案的席上,当然也有可能出现盘腿姿态,特别是场合闲暇随意时,现在北方人炕上坐不也是这个姿态?所以要注意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双盘(金盘)姿态在道家、道教形象中出现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3-11-3 23:4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坐只是其一方便法门,其实,注意下,你将发现二十四个时辰里无时不在“打坐”中,只需能体悟到真静清净谐振虚化换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3-11-4 19: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如果从自己"有"的方面认识,这也没有什么错,比如人家讲元神,我也相信,也不否定,但是我能把握自己的是什么,人家讲什么神,佛,仙怎么样怎么讲,都是可以的,自己怎么想也很重要。
无为是一个被错解很深的一个词。
谁都知道1+1=几,可是陈景润不知道,而在研究。
修者们都以为自己很知道什么是常,以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玄。但悟到后来,会发现其实玄难懂,常更难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甲 发表于 2013-11-4 2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个肉体不要管它,你不炼它自动的都在炼,主观的功法一操作,肯定是伤精损气,最关键的还是这个抽象的心怎么修,这是核心,这个心包含的内容就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明 发表于 2013-11-4 2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百度过道家人物或神像的图片,确实很少见到有盘腿的,佛教肯定佛菩萨上师像都是盘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空行 发表于 2013-11-5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箭凌 发表于 2013-11-3 23:11
三清像,黄帝像都是盘腿,下边放的是鞋子。

…………这个三清、黄帝像是什么时候塑造的?如果是晋朝及以 ...

20090328195721-1454982479.jpg

这个是早期“玄灵功”、“玄德功”所用的三清圣像,哪个朝代出的偶真还不太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空行 发表于 2013-11-5 11: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文讲的,并没有界定双盘是“必须”的。只是说厚音老师讲的把它界定为“佛家功法”里来的,是“压抑肉体”的,这个讲法片面。这里边有个问题,把双盘讲的太浅显了,其实所谓“压抑”,我打个类比的例子,比如肉食者问素食者:你整天压抑自己不吃肉岂不是难受吗?持素者问:你整天强忍吃这么多尸体不难受吗?———到底自在在哪边呢?这其中的重要问题,很多人并没有完整的了解和正确的实践双盘。双盘其实并非真的是“压抑肉体”,真正压抑你肉体的是你久远积累的习气而已!所以你坐上去才会有比较大的执着痛苦。佛法有七支坐法,不独双盘,而且佛法中有一百零八罗汉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3-11-5 13:5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估计直到明心见性层面上,佛道是没有大的矛盾的,但之后的世界观,观世界的结论是有差异的,明心见性是自己自体的事情,对于历代大师来讲相对可操作一点,但对外部世界及其与自我的关系就难以统一,同一个观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打坐可能对明心见性有些作用,当然明心见性并不一定要打坐,打坐还可锻炼气能,打通经络,打坐产生的一些效果,可能会误导你悟道的兴趣,打坐本身并不应该有多大的修炼负作用,过分的害怕是危言耸听,以偏概全。但是坚信打坐里能有大道,誓死而为的,我估计和任何其他活动一样,坚持的结果没什么不同,。释迦牟尼也好,那个最近提到的释万行也好,他们都是在坚信坚持打坐之后又因其他机缘悟到了还是要回到红尘中来,释迦牟尼在所谓悟道后,啊不再打坐了,他回到人世释法了,当然释法的内容我就暂不评价,因为我读书少,准确的讲是佛经读的少,更主要的是佛经太多了,显得我读书少,不象道德经只有几千字,读的蛮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2:20 , Processed in 0.0207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