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50|回复: 7

关于对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白守黑”含义的探讨

[复制链接]
箭凌 发表于 2014-8-29 09: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群聊整理:

                                                      关于对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白守黑”含义的探讨



A道友:  
      大家对“知白守黑”怎么理解的?感觉还是很深的,有很多层面。

B道友:   
      最常见的黑就是睡觉和梦

C道友:  
     “黑”是人智所不知的事物吧?

A道友:   
      嗯,这点我没想过呢,确实是。

B道友:   
三知三守:

    知荣守辱
    知雄守雌
    知白守黑
    前两者都是常道中可以把握的,不可能知白守黑就是离开常道之物,“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复归于无极 ”,既然是式(模式),就是日用寻常中俯拾即是的,当然非日用寻常中也会有。

A道友:  
      对,为天下式.我最近就是在觉察的时候,发现人要守着人心中的所谓黑暗面,还有所谓世界的黑暗面。

B道友:
      理解知白守黑其实和理解知阳守阴类似,只是因为前面有个知雄守雌,雌雄很容易联系到阴阳,所以老子不再取阴阳,而取黑白。

A道友:  
      嗯,就是相对人心不愿意接受的,是黑,比如说,辱、黑、弱,对吧?

B道友:   
     也不是,比如感性和理性,就是黑白或者阴阳关系,感性并不是人心不接受的排斥的。

A道友:   
      感性和理性,为什么是黑白或者阴阳关系呢?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4-8-29 09: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B道友:   
      一般来说男性理性成分多,女性感性成分多,所以这样分类。

A道友:  
      这个,我不太赞同的

B道友:  
     或者:感性来自于心,理性来自于大脑,大脑在心的上面,所以这样分类。

A道友:  
     只能说,感性是比较模糊运动变化的的,理性是能确定下来。

C道友:   
     人心同时在理性与感性中,同时在善与恶中,同时在智与愚中,同时在真与伪中。也可说:黑就是白,白就是黑,理性就是感性,感性就是理性。

D道友:   
    理性是啥,感性又是啥?这两词尚要用其他词来解释,那用它怎么解释黑白呢?

B道友:  
      所以这个黑白就要用道德经的其它部分解释了,就是回环引用,上下印证。然后有所确认.
       像:“众人昭昭,我独若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既不容易涉及到荣辱,也不容易联系到雌雄,那就只好用黑白理解了。
      这样从上下文中理解,黑就是昏、闷闷,白就是昭昭、察察。

A道友:  
      真正的道性,就是感觉到的都是能确定下来的事实真相,事实上是高度理性的。

D道友:  
     道若真实确定了,老子也不会说无不知其名。

A道友:   
      那个时刻感觉到的真相啊是可以确定的。

H道友:  
       相只是一种投影。

A道友:   
       不过黑白确实是挺抽象,所以想听听大家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4-8-29 09: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C道友:   
      道不可有,有不可无 。
      道者,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万物之奥 。

A道友:  
       好吧,果然男生比较理性。喜欢说道的现象学,我好像确实在探讨一种自己对道的感觉。

C道友:  
      理性感性不在男女。

E道友:  
      理性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A道友:   
      哦?有意思,还能这样理解知白守黑,有意思。

B道友:   
      理性不是无源之水,大量的感性素材衍生理性的总结。

E道友:  
      感性是自己的一种觉知,未必能和他人交流,

E道友:  
     禅就是语言很难表达的部分,其中感知的成份很多。
     悟大概强调感知的部分多,我想也不排除理性的思考。二者都有用。

B道友:   
      实践—>认识—>再实践—>进一步的认识—>实践,如此循环,则能不断推进,实践总是在前面的,不能先入为主,观念先行,不然实践就被遮蔽了,让大量的感性直接的充分的不歪曲的进入容纳酝酿,让理性的结论瓜熟蒂落的出现,这也就是知白守黑,或者说做了再想,而非三思而行。
      工作如此、读书如此,为何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也就是不搞架空楼阁而是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在前,理论需要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印证和修正。

E道友:  
     黑白本能的就会联系到阴阳。知白我理解为就是知道事物阳性的变化,守黑是人阴性系统的运动变化,守黑就是无为。

B道友:   
      知白的意思是不一定需要知道,你只要看到就行;守黑的意思也不是简单地所谓无为,而是在黑上要有为。
      黑为阴,有为为阳,在一起恰好是阴阳相配。

E道友:
     人要知道这个模式是如何运动的,

F道友:
      阳  无为  阴  有为

E道友:  
      对,应该是阳无为,阴有为。

D道友:   
      阴阳都是无为而有为。

B道友:  
       比如,走路最好脚趾用点力,就是下为阴为黑,用力为阳,所以可以搭配在一起。

E道友:
      就是人修炼时理解了阴阳的变化关系,知道其是如何变化的,才能逆而行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4-8-29 15: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还是很好的,abcdefg……
我有时觉得应当练字,练概念。语言离真实的实际往往有点远,但是一个字,名词可能偏离的少一点。
比如明白,知白守黑,你明白什么意思,那明黑呢什么意思,黑能明吗?不能明黑,那也就是不明白就是黑。你能明白什么,和你要明白的问题,你首先能有明白问题的素质吗,纵使你还不能解答解决问题的时候。
老子好像不讲感性理性,其实并不是不讲,而是把二者混成为意,他那个起点不一样。知和守就是感理性混成的运用,所以黑和白当然也就不能是感理性了。老子讲的阴阳也不是理性感性。老子讲的阴阳是黑白荣辱雄雌,主要是指荣辱。认识的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搞反了也不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4-9-1 11: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把感性理性理解为某种更原始的意识的分化,这种原始意识本身也是具有意识的特性,可以自我把握自身的。人的意识就是这么奇怪,可以头咬尾巴,相互呼应。比如意识可以知道意识的对象也可以知道意识本身。我在想,我同时知道我在想,甚至我还知道我知道我在想,这就类似在一根轴上竖立的两面镜子,既可以照物,也可以照见彼此。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当然也包括知道自己在思考和想什么,但同时也不妨碍知道别人,自知的同时也知人就是意识的双向的运动同时存在。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训练。
      所以从意识的结构上解析知白守黑也成立,也就是要知道意识的双面性、双向性,并且同时运用起来,但其中有侧重点,就是反的那一面、容易忽略的那一面就是守的重点,这样的知白守黑就是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包括进来从而能够充盈谐振的一而无穷的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4-9-1 14: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把主体作为当前认识的对象,似乎也能达到一种主客体统一。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上,二者是应该有区别的。我们不是为了达到一种单纯的自恰式统一。
我觉得无论是谁,能够自观自证还是很好,值得点赞的。方向正确,比暂时的结论远为主要和重要。
因为这里面有很多难点,除了每个人自我明了程度不够外,还有语言词语的驾驭传递上,还不能充分体现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明 发表于 2014-9-2 1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明 于 2014-9-2 12:49 编辑

既然看完了,就回个贴吧。
还是没看明白。
能不能分各类,直接告诉说那些事是白的,那些事是黑的。或者说那种认识是白的,那种认识是黑的。或者那种做法是白的,那种做法是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4-9-2 13: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抽象原理和具体实践的即刻结合才是阴阳相当,具体和具体的结合就是耍单边了,这样容易陷入有限实例的照搬套用而难以灵动,灵动产生于无或者抽象性中,面对有的无中产生的真有思维和行动,这种思维和行动不仅仅是目的性的,同时也是享受过程性的。
      万事万物都有阴阳或者黑白,当一事物以一种面貌出现在你前面的时候,它的相反面肯定也存在着,你从其阳性面运动到阴性面,然后通过阴性面再回到阳性面。这期间头脑空空的具体分析和处理才能动员全身的肌肉、情感、思维聚焦,才有当下的感觉的新颖性和过程感,而不是变成理性为主的直奔目的的强目的感操作。
      世界是圆满的,但是草木在成长壮大需要时间,溪流集聚为湖海也需要时间。如果都是从目的感出发,那世界用不着这么长的时间延续,而且很快就会终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45 , Processed in 0.0160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