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58|回复: 10

厚音老师4月23日讲解《西游记》第三讲前提的问题,请大家思考

[复制链接]
箭凌 发表于 2016-4-11 09: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月二十三日语聊前建议大家要思考的问题:

1、菩提老祖居住在何处?其他的神仙又居于何所?
2、孙悟空在老祖处呆了多少年?何种行为积累才能获得成真的机缘?
3、于老祖处为何悟空没有脾气而出处师门个性却大相庭径?
4、金蝉子为何听不了佛法而自暴自弃?其造化由谁来确定?
5、隐性该修多少世  觉悟之期在何年?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6-4-15 22: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对老师的五个问题思考如下,还望继续指教点化:
1、西游记中的故事,是先从石猴访道,问砍柴老者的道路,直至道童的接引,足见石猴修真之心的坚强不移,大志的确立在先!虽然佛性平等,道根早具,但如果依然日复一日,光阴如梭,岁月似水,难免坠入轮回,所以石猴的觉醒在先,才有寻道修炼的开始!问题中菩提老祖是居住在斜月七星洞中修炼收徒讲道,培养真性,斜月七星洞,曲径通幽,就是说道本在心中,何须远求?只需觉悟当下,和光同尘,与人何别?只是自觉修炼和被动生存之不同而已······其他神仙居住天上,这也是佛有大小、仙有高低的说法,只是因为觉悟程度和心量志向大小之所限罢了!而真正的石猴之师却隐居人间,所谓高人在隐处阴处是也!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唯有慧眼慧根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石猴,才能选择与判断真和假之师父!

2、烂桃山石猴是吃了7年的时间,说明在传授真道之时,真是七七之期,消磨石猴的魔性魔心,固定的劳作而定其心验其志,是否会有退转追求真道的道心,期间的磨砺是过程也是修炼,筑基炼己的纯熟需要时间的考验,在花花世界中在灯红酒绿功名利禄里,道心能持否?所以樵夫的唱词已经点明了主意内涵。后来的石猴的灵性十足,才对菩提老祖的三尺之训,反其道地理解为三更半夜六耳不闻之下的真传玄机的想法,这就是石猴与众不同的敏捷与灵性所在!所以,日常中关注与培养自己的敏捷的心是需要的,不怕体悟的错误,只怕错过良机啊!石猴的勇于实践,才有德受筋斗云的真功夫!后来加上石猴三年的静静默默地用功修炼实践,在一次大家同门的丛勇之下,表演了一颗松树的道术变化,就是炼性成就的时机了,也就是回归原来身体,成全性命的时候了,所以,修炼是先修性后修命,但修性中也有命的改变,修命中需要性的先行觉醒与培养。阴阳得类方交感!石猴在菩提老祖那十年的学道时间,就是修性圆满的时期,正是归洞的时候!也是天机也!子午用功,道生德蓄,默默地无意识地积累与不求结果的用功,才有石猴成真的机缘,而这机缘也就是返归实体的时候!

3、石猴在斜月三星洞里,只默默用功,是因为投入,所以忘我,因为忘我,所以性归真而无性,也就是因为从阴位返回阳位,后天的主观意识受到“负阴而抱阳”的约束,再加上后天习性的影响,于是就有了个因为好奇和所具有功能而使之后天的虚荣欲望膨胀自大起来并冒犯天威,也是阴在阳位的扩散之缘故吧?这既是盗取的需要,也是释放的需要,也是修炼所必经的磨砺吧?所以,时时要内观反省自我!可这对于石猴来讲多难啊!因为本性习性使然自大惯了啊!

4、金蝉子还未证得佛之果位,心藏杂念,洗魄不净,影响后来的修真,只有从头再来!所以,修炼的机缘德来不易,作为人类,如果能够人人醒悟本来,该是多好的开始啊!那么人间就是美丽的天堂了!所以这些造化自然由心决定了,因为天道无私,只予善人,而人心向善多难!后天的执着与污染,如何出淤泥而不染呢?唯有自心清净,万物由心造啊!

5、石猴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的手掌化为五行山压在山底下的那时候,就该是返璞归真的悔过迁善的隐修时机了吧?人也一样,佛性本清净,佛性本平等,只因后天的主观的意识习性所执着习染,入世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何时得了?这些如果没有压下心头的东西,学会悔过反省,等待迁善与回头,苦海依然是无边的,何日才是彼岸呢?如来佛的五指山,虽然是五百年之说,我认为也是一个大约之期,如果悟在当即,放下屠刀,自然立地成佛,这也是渐悟和顿悟的区别不同所在吧?故事中也许也是暗示这点吧?所以不在于该不该修多少世,而在于有否顿悟和渐悟的缘故吧?
觉悟之期在五百年之后由大唐三藏西去求经,经过两界山,发现石猴的叫声“师父”,这就是觉悟之期,如果认不得唐三藏,那也就错过了觉悟之期,也就被困樊笼之中,何日炸樊笼炸丹的机缘呢?所以,修道需要明火候抢时机,不然不是在等待中错失良机,就是在时机未成熟前抢占时机,都是不合道的结果,所以,石猴只有在时时觉醒的前提之下,才能发现唐三藏的到来,才有得救脱身换鼎更胎的时机!当然所有的这些,功德自然都是菩萨先前的踩点与安排,不然啥也不会发生!所以,修炼所德必须归于天地归于仙佛显隐师父和自然万物信息的帮助,其实一无所得!还有什么在何年呢?都在当下!

以上个人理解,也许错误,不可当真,望师和大家的指正为盼!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6-4-16 22: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6-4-16 22:38 编辑

再度一次我的跟帖,原来发的帖子错误地方,由于水平有限并且现在又无法重新编辑,就继续跟帖自我改错了:在第一点中将“斜月三星洞”错为“斜月七星洞”。

一误!当然,其它的也许都有误所在!因为当时和现在都喝酒了!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坐忘 发表于 2016-4-18 16: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自思己心不清净之处还很多,计较得失之心还很厚,惭愧。
老师提的问题有体会之处说一下,抛砖引玉。
1、菩提老祖居住在何处?其他的神仙又居于何所?    斜月三星洞,心里之意,其他神仙居天上。想来是喻己师在己心,修真还是需从心里下手,内心深处下手方为真修。
2、孙悟空在老祖处呆了多少年?何种行为积累才能获得成真的机缘?    书上说呆了10年,7年的日常生活打磨,才与师父有灵光一现的机缘。7为火数,喻改变自己的契机需经历生活的磨历,心里还有很多名利之欲心,怎么能显出大道本源信号。
3、于老祖处为何悟空没有脾气而出处师门个性却大相庭径?   喻人心内求则心清净,外求则欲横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6-4-22 15: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联想后回答老师的提问:

       1、菩提老祖居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他的神仙多居于仙山洞天、高天外海,先有菩提祖师之教然后才有其他神仙之接触,喻示人的内心广大浩瀚、有无限的智慧和能力,通于神妙和仙妙,从心修才可达无限仙妙世界。

        2、孙悟空在老祖处呆了大约十年左右,前七年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做事,后三年才获得传授修习大道,七年与三年的比例说明积累和成就的关系是金字塔的结构,下大上小。作者特意详细写出前七年有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的诸般事情。这是典型的农村劳动场景,说明辛勤而符合自然的各项工作都积极参与就是成真的最好机缘。

       3、人修真的初心最真、最符合天道冲虚柔弱处下噏噏焉之理,忘记初心就难免会放纵自己,自高自大自是。所以,要时刻警醒,时时反省,不忘初心、初衷,才能少走弯路,不断进步。

       4、即便人再聪明伶俐,闻一知十,即便成为了佛的二徒,离佛咫尺听讲,但因为吃的苦不够,受到的磨炼不够,所以佛理虽然可知但是情怀不深,和佛共鸣不够,导致轻慢佛法。所以还得在人间受这九九八十一难,在磨难中无怨无悔,心性才能培养得博大深沉,有悲天悯人、舍己为众生之情怀和践行,才能获得真实不虚的觉悟。

       金蝉子的造化由天地众生不言之教决定,能承受天地炉锤反复锻打,则有成道器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堂 发表于 2016-4-22 16: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16-4-22 16:44 编辑

有些还不太明白,先写写自以为的等听课

1.菩提老祖居住心中,心受了教化才有造化,所以祖师就在这里等修道人。神仙居于“天上”,已经进化了的境地,能脱去凡胎凡尘凡识才能知道进入的地方。
2.书中说的是:饱食桃计七次后得决三年暗暗维持
  书中说:老实决无虚诈。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3.孙悟空修行中的佛性不够,还不知道如何立身处事才和道性,不查自身内外的魔性,所以显现出个性的大相径庭,也就是还要历经磨难修性。
4.听不进佛法还是佛性不够,只有再来修。造化由自己的追求决定,同时离不开师父的指引和帮助来完成造化。
5.隐性要修到明白真实的道理,放下自心的执着,主动察觉和清除自身的魔性,才有觉悟之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温良恭 发表于 2016-4-22 18: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1   菩提应该是觉悟的意思,菩提老祖当居于人觉性中;许多神话故事都说神仙居住天上,可能是高维空间吧。
2   时空转换也不知孙悟空到底在老祖处待了多少年,但悟性、灵性、德性的积累才有老祖的点化,方有成真的机缘。
3   先天与后天状态的区别;人儿童时候都差不多,天真烂漫、淘气可爱,但随着年龄增长、知识日开,每个人的脾气、个性也越来越鲜明。
4   金蝉子:蝉鸣,名声之意,金,财利之意。合而思索,可能暗指名利之心。唐僧前身为金蝉子,当奉旨西游在修炼状态时,众人称为圣僧,其前身为名利之心,人的主观意识。
    人名利之心太重,难以教化,自然随波逐流。其造化当然由大道决定,人觉性提升,肉眼凡胎方能配合悟空,众心归一可能是关键因素吧。
5   人的隐修应该没有止境,随着存在需要不断发展;人的觉悟之期就在当下,难道还要明日复明日吗?

     以上是个人的胡猜乱想,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温良恭 发表于 2016-4-23 10: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点补充:神仙居于天上,从道家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传统哲学观点来看,神仙可能就居于人身体之上、生命的进程中,只是时空维度不一。老祖是大道化身,创世者、造物主的人格化代表,是一切的源头及支撑,当居于人及所有存在千秋不灭的觉性中。修炼的人只有不断深化觉悟,积累德性、悟性、灵性,才能感召真师有针对性的点化。
西游记应该就是人整体生命西行求法、觉悟成佛的过程。众生都在西游的历程中。感谢老师、同道们的不断指引,没有大家也没有人生的寸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性光明 发表于 2016-4-23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菩提自性是人之本性,无善无恶,无事无非。此无任何矛盾和对立,视万物平等,众生平等。要问菩提老祖居住在何处,如果用具体的位置形容又不好说,在心里面,菩提老祖是不是处于心神沟通虚空的一种状态或者渠道呢?从西游记整体的角度来看,其他神仙就存在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
2.孙悟空忘记不知道自己在菩提老祖那里待了多少年,只记得吃了7次桃子。这说明啊,他在菩提老祖那里混混沌沌没有时间这个概念,就像小孩一样从来不问现在是什么日子了。这个概念他很模糊。孙悟空在人世间也不知道待了多久了,见证了人间尔虞我诈、求功求利等现象,越来越坚定自己求道的心念,然后遇到一砍柴工得到指点遇菩提祖师。可见人间磨难让我们更坚定了求道之心,不忘初衷求解脱之道。
3.菩提是本源,心生万法的本源。离开本源而外求,就像失去根部的大树,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一样。
4.习性难除,不经磨砺,那里能认识到教化机缘的难得之处。其造化当然由自己来定,当下一点的觉悟就是我们成仙得道的基础。我们对待一点点的点化,就像对待一颗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不放,可能那天回头一看我们已经包住的是苍天大树。
5.古之贤圣其伟大的志向,其精神一直在隐态作用着我们。该修多少世呢,我想就应该像天道一样与众生同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6-4-23 2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悟空本来就没有师父,所谓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指依靠自心而悟修,这一点后西游记中孙小圣中已经讲明。我们再来看一下前两回标题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心性修持,悟彻菩提,断魔归本都是修炼者主观心性造化即可的结果,其实指明孙悟空的根基灵根造化,并非实际拜了一个师傅。孙悟空真正的师父是遇到的各种磨难。西游记就是一部完整讲述一个根性高的修炼者从小开始到大的修炼历程。
      孙悟空在第二、三回开始即比较牛逼,是因为他已合元神,但是合元神是什么境界,即悟彻菩提,悟彻菩提是什么境界?悟彻菩提如果是很高境界,那么西游记还用在第二回之后又写到第八十一回成佛吗?悟彻菩提只是一种懂事之努力阶段,所以其后打坐练功,和佛祖当年在菩提树下一样,你说菩提是一种什么境界,另外想一下,在到西天的过程中,佛道各路角色都已经介入,佛祖反而只是成了一个象征,成了中国化后的佛祖。西天取经只是在常态社会中工作生活修炼的形象化写照。难道练功就不是常态实践吗?哈哈,也是,但是不够全面,没有无为实践,顶多是合元神,即悟彻菩提,断魔归本,还不是合圣神(唐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11:22 , Processed in 0.0192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