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7|回复: 9

记错本

[复制链接]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5 12:2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要反反复复的去理解自己所犯的错误

摘录自熊厚音老师2011-5-14讲解《坛经》

潘工在论坛上贴了一个帖子,叫做“错误记录本”,推行这样一种好的学习的方法,错误记录本就是专门记录错误的一个本子,而不是记录成绩的一个本子,这样记录时间长了以后就叫反,因为这样人就能够反回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而不是单纯的在沾沾自喜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要反反复复的去理解自己所犯的错误,理解所犯的错误并不是害怕自己犯错误,而是理解犯错误。就像人在生长的过程中理解了自己的成长需要错误一样,没有错误他又怎么能够进步呢?所以这个就称为知止,知止不殆,不殆就是你不会犯错误了,你以后就会越来越具备智慧,这个智慧如果是进入到无相里面,那就是上德不德,没有强调德的标准而实现了真正有德的存在的时候,它就是随机的,无我的,或者无意识的,不确定的。总之它都是属于一个随时都能够知止的这样一种形态,这就称为有德。而不德你肯定掌握不了这个机制和机遇,方法也不足以达造化。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5 12:3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执行力、行动派。
很多东西到理论上、道理上明白一点就停止了。
所以进步甚微。
这个不是一般的错,是很严重的错误。
就把这个执行力算是第一条记录吧。
你认同这个做法,就跟下去。
把此贴变成“我们的记错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5 12:4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潘胜宏 于 2017-8-5 12:55 编辑

我们还可以记录别人的错误,这个蛮好玩的,算是个游戏规则。
这里我们只记录错误,不拍马屁。(拍马屁的另外设置主题帖,也是可以的)
不管对错,被批评的不争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6 07:5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潘胜宏 于 2017-8-7 06:12 编辑

记错:有个学佛的朋友,吹牛自己成佛了,又身体极差还啥也不干,懒惰到了极点,自己什么都不会,每天要去棒喝点化别人。在我们三个人的微信群里,我是每天都是讽刺挖苦他,我说话也常常比较刻薄。
过分了,也纯属浪费时间,不如关注自己别偷懒。
为什么对懒汉如此厌恶?实际上是自己太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7-8-7 09: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人需要一些人镜才能有比较有启迪有警惕。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7-8-7 09: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错误并不是纵容错误。

谚语说得好:
       聪明人有时也会摔倒,但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第二次;
       而不聪明的人则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7 20:5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箭凌 发表于 2017-8-7 09:06
理解错误并不是纵容错误。

谚语说得好:

这个理想化了,实际上一个错误不知道会重复多少次,吃多少亏,才会少犯同样的错,依然不能保证再犯错。
这是我读人物传记得到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7 21:0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错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被周围百姓认定为孝子。
我不是。
昨天妈妈跟我说天气这么热,也不打电话问候,爸爸不开心了…
今晚给三个老人打了电话,仪式感还是需要的,希望以后不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9 16: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错
过度批判。
我属于批评性思维,但确实过度的。生活中应用批判性思维的议题并不多。慎用批判思维,防止过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25 09: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
7月份的会议通知,过后没及时删除。导致我看错了,8月又跑去参加会议...
丢弃大师阴沟里翻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8:07 , Processed in 0.0204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