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修炼是背景意识之道 功到自然成是当下意识之德 《西游记》在展示关注意识积累之妙要
2017年8月26日星期六语聊汇总 西游记 第35讲
2017年8月26日语聊建议大家提前预习的问题: 1、《西游记》此回题目是“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何为“正处”?何谓“傍门”?故事中有何应证? (《西游记》一书表面上是在说拜佛求经之事,实质上是在构建一个“金丹修炼”的大框架。所以书中将主角放在孙悟空的身上而不是唐僧。取经团队的数年磨合“唐僧说离了长安也有四五个年头”,终于使大家都明白了离开了孙悟空这个“心猿”,身天下则无以聊生,时刻处于危险中。无论是见地还是德能孙悟空都是当之无愧的,让孙悟空走到前台,这个称之为“正”,这里有个历史即是修道文化中的“修炼丹道”和“神修丹法”的问题。将主观的感受和需求放到第一位进行修炼积累就诞生了“有为法”。认识生命的全然性,体会客观意识的积极作用并将身天下的造化权交给它,且能积极响应与配合,这个称之为“无为法”。于是“正处”和“傍门”就容易理解了,无为法是“正处”,有为法是“傍门”。上回结束之故事说老君收回了五宝,那是在告诉“心君”事情的由来。而心君是由孙悟空和唐僧两个角色来定义的,孙悟空知道了缘由也只能告诉唐僧一丁点他该当知道的事,而对着老君发泄对菩萨的不满这事是不会言之于再的。傍门是允许其存在的,因为“正处”是知其稀则其贵。大道无门,发展到末了,人为的传承门第越来越多,故弄玄虚,自贵其存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所以此处用了一个“劈破”的词,“劈”是大力道的行为,既定的传统观念需要下大力气才能回到老子的“无名之朴”中去,这个时候最不喜言语的角说话了:“水在长江月在天”,身天下各司其职也即自化通天即无为之理。)
2、身内事与身外缘在此回故事中如何展现修行的境界? (《西游记》中谁能将身天下引导到积极的发展方向上来,从境界认识上就可以看出。唐僧一见山势崔巍就胡思乱想,不知道定性存神。一算起日子来巴不得灵山就在眼前。孙悟空一说“尚未出大门”,猪八戒就说孙悟空“扯谎”,沙僧则说师兄是“大话吓人”,行者则说“兄弟,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八戒也只好说:“罢了!罢了!我们只当转些时回去罢。”行者道:“不必乱谈,只管跟着老孙走路。”可见从整体上来说只有孙悟空的精神能穿透这修炼的真情。孙悟空的话中有话,整个取经团队只要跟定它就有方向。因为那灵山的主就是他旧时磨难,他又怎会不去认真对待呢?石猴是天生地长与觉悟者结缘,金蝉则是机缘巧合与佛祖结缘,他俩的历史就是一个人生阴阳合一的缩影,所以故事将人的特殊性与普遍性都摆在了眼前,大家不但是佛性平等而且机缘也平等,就看肉眼凡胎的人立什么样的志气去与天地交换,树何种样的境地去让自己不懈攀登。所以,这修炼的事真的只是象孙悟空表述的情景那样“何曾迈出过大门?”走过千山万水恰如身内肠道臓器曲曲弯弯,历经重重魔难如同脑热头疼其心耽耽形旦旦。这身内事身外缘原来本是生命全然中的不同角度问题,参透处尤如六祖惠能所言:修明白了,“西方极乐世只是身中城”。)
3、行者为何对唐僧说:“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还称谢了悟空? (此回故事快结尾时,因为唐僧见明月当空而生怀故之想,孙悟空马上指出在月色光华中要知这月亮的清光皎洁中含有先天法象的规绳,人身修真的至理。孙悟空告诉唐僧的话说的乃是先天采炼之机,月相与易理的关系说的很清楚了。念的那首诗有一半是《悟真篇》中的,“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说的是“只讲耕耘莫问收获”态度,落在“波峰波谷不为真,宠辱不惊气象平,”积累于“渐变之中参天象,卯酉到时下实功”。讲到实处还是说的性命一体的话:志心功果即西天,肾志心神合而为一成正果,要想让其两者合一,相关的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者要加以开发,这样修炼成功的人生才是“西方极乐”之实。回到《西游记》的开头,美猴王找到了菩提老祖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此斜月三星洞讲的正是全方位积累还得踏中天时地利的步子,灵台方寸山演绎的正是天人合一的人生梦。)
道友提问:
一、关心“心性上的改善”还不如关心客观生命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水天一色的问题:
梦到拔鱼刺
这几天发现有些心性上的弱点有必要克服和修正一下,兼带着调整一下身体,于是就打坐了一会,不觉中睡着了。梦中我平躺在床上,感到牙齿缝里不舒服,似乎有鱼刺夹在里面了,于是就用手伸到嘴里去拔那鱼刺,一下又一下始终没拔到…。 第二天早晨醒来,感到嘴里不太对,有血。跑镜子面前一照,发现牙龈那个肉被抓破了…这时我想起昨天拔鱼刺的那个梦,这是不是我自己在梦里抓破的?于是我回想着梦里的鱼刺感觉继续找,果然发现有一小片鱼骨…于是就把它拿掉了。个人体会这应该是主客观意识的一次互动拔除了牙齿上的一根刺,这和我的想法还是有较大出入,心性上没多大的震动和改善啊?请老师和道友们多多指教! ( “发现心性上的弱点有必要克服和修正于是就打坐了一会”:心性上的弱点和问题想用打坐的方式克服和修正,这是人在观念的基础上想出来的,在没有性命合一的前提下想的是性命合一的效果,所以才有梦中与现实中不一样的结果呈现。 梦中感到牙缝中有鱼刺,但始终没拔到:身体上的事人的客观意识是最清楚的,为何不能通过感觉来通知人的主观去办好这件事却要通过做梦?说明人的主观与客观两种意识的沟通很难。而梦中人的行为与意识间很难准确调动运动神经,所以很难奏效、 第二天早起照镜子才发现牙龈被抓破:生存是个“性命合一”的事,做好了这件事,健康就有保障了。之所以不能合一就是因为主观意识对生命的需求知之甚少,所谓的知见和文化观的不断积累隔断了人对生命全然的感知。 根据梦里的鱼刺感觉继续找果然发现了一小片鱼骨:客观上牙缝里的确有刺,为何主观上却感受不到不适?相反却是人的客观意识系统施放梦景才能确定它或解决它?一是主客观分离,二是主观灵敏度受大脑皮层影响已经不是客观的一面镜子而是身天下的一个糊涂之“君”,三是关心“心性上的改善”还不如关心客观生命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 “整个事件的结果与我的想法还是有较大的出入”:事情的结果都出来了却还在坚持“我的想法”,是的,人的想法有时真的能创造一个世界,但是也要记住人的错误想法有时可以毁掉一个全新的自我。对梦的主人来说“心性上没多大的震动和改善”,但是对于我们旁观者来说其教育作用不亚于“振聋发聩”,这就是“不言之教”的意义。 性命之间本来是相互依存的,修炼上来说性命是可以互相映证的,身体上反映出来的现象本来就是心性状态的现实,而修炼者一定要去追求那个不顾身体面貌的“震动和改善”,长此以往人不就架空了自己?很容易就将自己推送到虚幻不实的魔境中了,想想看执着的修行者是不是均如此这般?)
二、要想从大海中凝聚出自己的一滴淡而无味之水该有多难啊——strayatman的问题:
爱人出车祸离世,心中很迷茫
熊老师你好,我学道也有五六年了,最初是看了李一道长的站桩打坐对道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一次无意中买了一本您写的道德经新解,开始走入修道之路。记得那时候每晚都要听着您的在草庄的道德经讲座入睡,大概听了三遍吧,逐渐形成了对道家修行的自己理解。这些年也一直按照您讲解的道德经的思想指导自己平常日常生活的修心修德,实事求是的说进步不大,只是好多道理明白,但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自己的行为,很难做到心性行合一。好比碰见一件小事知道是对自己心性的考验,也能按照道的标准去做,但是心里总是反复去想,只能做到时时反省刻刻观照自己的念头,明白不该再去烦恼,但是还是忍不住的去想。 (“…碰见…小事知道是…考验,也能按照道的标准去做,但是心里总是反复去想”: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实践。修道的目的是为了更新生命的存在而与天地大通为一。“实践”能验证所学之益。与“天地大通为一”能证明“长生久视之道”真实不虚。无论所得之“益”还是所成之“真”都需要人付出“痛苦”的代价,因为人的生存设计是“不道早矣”,面对“不道”的存在又欲图不负出痛苦的努力而得到改变,那只是“不自知”的结论。所以,古代圣贤的经典不仅是用来读的,更重要的是用作指导“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这一“痛苦”实践的。“强行者有志”,能够在修炼这条“痛苦”路上走到底的人一定具备为天下苍生奉献自己的精神志向。人的“苦乐观”也是相对的,没有为天下苍生奉献自生之苦也就没有成就“长生久视之道”之乐。因此,凡事“做了以后再想”是在证明修炼者的不断成长,天地为其襁褓;处事“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争先恐后”“数典忘祖”,弱小的拳拳之心哪堪“身天下”之重负?人生即成炼狱。)
最近我的妻子突然车祸离世,心里很痛苦,按说修道修的好了,应该事事顺利,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呢,难道这是老天对我的考验?非要经历如此的痛苦去勘破生死之关?我的性格是属于那种什么都无所谓的性格,自己也懒,什么事都是懒得争,懒得做,咋样都行,自己美其名曰无为,其实就是懒,家里的事都是媳妇操心。现在媳妇离世,兄弟朋友们都骂,以后少看那些道啊佛的文章,好好带孩子,多负点责任,以前啥事都不管,以后别成天整没用的了。 (“修炼”本来是件好事,为何也会引来不良的后果?因为人在修炼时并未弄懂修炼中“益”与“损”的辨证关系。就象吃饭这个事一样,营养不可缺,缺则不良,营养过剩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修炼追求有益于人生,益之过剩就忘记了该损去的“后天意识干扰”所带来的麻烦。所以不能说“老子”“言之不预”,“正复为奇,善复为夭”也是真实不虚的“好还”。“好”带有希望之意,“利”和“不利”都从好的结果出发去努力,这就是“改造自己”的开始。 “我的性格是属于那种什么都无所谓的性格,自己也懒,什么事都是懒得争,懒得做,咋样都行,自己美其名曰无为,其实就是懒,家里的事都是媳妇操心”: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深刻认识,“家天下”的半边天塌了,这个时候才清醒过来了,原来这“天”一直都是媳妇给撑着,现在一切都改变了,自己的心还处在没有准备好的恐慌中,能不产生痛苦吗? “按说修道修的好了,应该事事顺利,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呢,难道这是老天对我的考验?非要经历如此的痛苦去勘破生死之关?”:修道是顺道而为还是求“顺利”?看来修道人对“道”的性质还要有一个真实的了解才对。修佛的人如果只求福报而不知佛为何而存?此修佛即为假修。因为修道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超越事物对立而达“大通”的认识是造成变化的基础,修炼求利,不利的一面即会如影随形。人为“长久幸福永远不死”而立心,“生老病死”就成其不离不弃的影子。 修道修“好了”?是不是真修好了暂且不论,单说这“好了”一词就耐人寻味,《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就是对这个“好了”的认识。其中“好”即是“了”的诸多现实即使发生在自己身边也会熟视而漠视,只是因为人们找不到“了”即是“好”的逆向出路。苟且浑沌也不错,留得青山再见春,这也是人的生活面貌。自从有人类以来,大多是这样的,为何会生出“这是老天对我的考验”情绪?老天爷从未有过想考验谁的冲动,老天爷这造物主对人的设计一向都是禀持生死双向并存的设计法则,给了人生的权利也必然给予死的未来。自从有了“天人合一观”有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积极思维,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也是老天爷在通过先辈圣贤告诉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勘破”之“关”的意义还存在吗?)
心里很迷茫,怎么修道修出这种结果?想起以前跟朋友吃饭喝酒乱侃修道如何如何,道没修多好,倒是先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很想按照道的标准平静的看待这一切,万物有生有灭,发生的一切都是修道路上对自己心性的考验,但是感觉修道修的妻子没了,家里父母伤心痛苦,到底是哪里出错了?这是我的命数,还是我修道修到歧途上了?希望熊老师能指点一下。也希望别的道友不吝指教。 (“心里很迷茫,怎么修道修出这种结果?”:心有迷茫感?这就对了,没有迷茫感的人是觉醒者,觉醒者是不会执着于生死的,庄子眼里“死”是悬解,是决患溃痈,所以他面对死亡“击盆而歌”,招来世人一直不能理解他,但是这行为表达了修道应具备的态度。 “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是命数,还是修道修到歧途上了?”哪出错了,哪里也没错。实质在于没能理解所修之“道”而已。就象我们了解了一位武术影视明星得了重病而怀疑武术的健身效果一样,他每天都锻炼怎么会得病呢?外国名人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宜动为道还是宜静为道,还是亦动亦静均在道? 有位圣人说:“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从古人那里学修道,我们的世界观看起来是形成了,但那是古人的世界观,不是我们的,我们所处的世界要比古人方便得多,温饱的土壤里滋长“夸夸奇谈不求时证”的修行之风就很正常了。因此,修道不仅要从古人那里吸取积极向上的能利天下的思想,重要的还是要吸取和实践古人朴素而至简的辨证方法。将一滴淡水融入大海是件很容易的事,要想从大海中凝聚出自己的一滴淡而无味之水该有多难啊。)
三、人有本事对天下来说并不是坏事,但是一定要先顾及身天下的发展大事才合理——xdg20061212的问题:
解梦: 我的小别墅被强拆了
2017年6月19日的一个梦:我新建成的中医院小区别墅(毛胚房)被政府相关部门强行拆除了,(梦中心里突然知道,为了能让“余永生”当上卫生局长。政府只有强行拆除我的小别墅,小区重新规划建设。“余永生”是我们当地的一个曾经担任过卫生局副局长职务,现已经退休了的熟人。)我依稀看见拆迁后建成的小区面貌:高大的古式石牌坊大门,青翠欲滴的小草,绿油油的绿化草壁,蜿蜒曲折的人行道,四周生长着生机旺盛的各种大树和不知名的各种杂木,一派郁郁葱葱,生机茂盛的样子,感觉就像进了一个郊区公园。 我很气愤,就找到他们正在施工的地方,一个穿青色衣服身材比较苗条的中年妇女出来领我进入一间屋里,当时感觉那个中年妇女很亲切。随后到了一个正施工的地方,(再次心中突然知道,这是一个政绩工程,只有这个工程做好了,“余永生”才能当上卫生局长。)有两三个年轻的小伙子站在那里,我火气很大,对他们说:你们就是要拆,也要通知我,要与我通一下气,和我商量一下,把我逼急了,我抱个***一***,大家来个同*%¥¥尽!随即我就惊醒了。 厚音老师,该怎么理解这个梦?小区怎么变公园了?政府为什么要把余永生推到局长这个位置?我个人平时性子是比较慢的,怎么梦中火气那么大啊。 (小别墅被相关部门强拆了:相对于天下来说个人为小,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称之为“别墅”,相关部门:相对于“我相”的身天下它自身有其核心管理,被它强拆了说明个人意愿并不附合整体发展需要。 梦中已知“强拆”是为了“余永生”能当上卫生局长:“余”,我。永生,长生久视之道。为了长生久视之道而拆去自己“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努力结果,这本身是身天下的核心利益,平常人不知,修炼者却不可不晓。“不敢为天下先”即是说的这种事。人有本事对天下来说并不是坏事,但是一定要先顾及身天下的发展大事才合理。 “我依稀看见拆迁后…:高大的古式石牌坊大门,青翠欲滴的小草,绿油油的绿化草壁,蜿蜒曲折的人行道,四周生长着生机旺盛的各种大树和不知名的各种杂木,一派郁郁葱葱,生机茂盛的样子,…像进了一个郊区公园”:这是观念转变后才能在现实中见到的结果。古道高大恢恢避之不了,顺之则生机勃勃,修炼者之德与圣人之德交归于公心,胸怀天下了功德岂不圆满?这些都是修炼者的潜意识想说而又无言可进的话,只能进图画而示之,千万记住:这图也有穷尽之徼。何不及早“无为”? “很气愤,要理论”:人来自于自然,见小区还原自然美景而无动于衷,还要理论强拆之事,皆因发心于私“我”而不知私藏何处才能得真长久。 “找到施工处,一个中年妇女领我进入一间屋里,感觉中年妇女很亲切。(心中再次突然知道,这是“政绩工程”,工程做好了,“余永生”才能当上卫生局长)”:“余永生”才能当上卫生局长”,余永生已经退休,谈升任局长,现实中不成立。人的潜意识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为何会拟出这样一个理由来证明“强拆之事”?实为暗喻。现实中的既定信息如果梦中人使用不了说明主观与灵性的沟通尚需努力。当然,主要是暗示梦者的主观臆度缘于个性的顽强。梦中尚且坚持延用主观习惯来下结论,这也是“心中之心还在我执中”的艺术性托转之意。自己认识不了自己,也就无法真正改变自己。但是,自己的潜意识托另一个人劝劝自己不行吗?即此。当然,故事中的角色并没有少,那个自己感到很亲切的中年妇女就是自己“内人”。她的管理如果能够奏效也就不必安排此梦了。事实也如此:“把我逼急了,我抱个***一***,大家来个同*%¥¥尽!”大有鱼死网破的架势,可见脾气这东东并不是象梦主人所说的“比较慢”,而是因为利益的冲突还没有发展到以死相搏的程度。那我们就该想想了,修炼者的既得利益离开了自己先天之神的支撑能够成为“功德”吗?“功德在法身不在肉身”真是如此。)
下次交流(2017年9月9日星期六)建议大家预习的问题: 1、唐僧在“宝林寺”受到当家僧人的不理貌待见后为何感叹“今生常遇不良人”?良与不良之缘在修行中用何种心态度之? 2、行者面对宝林寺和尚“不方便”而不留宿的借口后直接说“不方便你就搬出去”这代表了修炼中的何种意义? 3、面对月圆三个徒弟都有见解唐僧这位师父见月不解,却执念未得真经之经,此节在暗示修炼中的何种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