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58|回复: 0

[第七十一章] 主观上清心寡欲——圣人病病——知道得太多还要知道向内反省才为贵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9-2-9 09: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这个里面有很多语句上面重复的词,就是有时候理解起来可能困难一些,但是呢,意思却不是很复杂。

知道呢当是不知道,知道的东西就当是不知道,这种方法呢比较高级。不知知,不知道的东西装着知道呢,这属于有毛病。“夫唯病病”,就是因为知道了这个毛病的缺陷吧,所以不病,所以他就没有什么毛病。圣人不病呢,圣人的不病,以其病病,也就是说他不会不懂装懂,他会知道这个不知而装着知的这种毛病,所以呢,他也就不会以言语或者是自己的行为,去表达那种自以为是的那一面。就是圣人他不会犯这种毛病。

意思上呢就是比较简单一点,但实际上呢,从修炼上来说,那我们的修炼呢,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你到底知道什么东西的问题。因为修炼者对修炼噢,肯定追求它啦,那么是以知道为好还是以不知道为好呢。如果说你知道一点点,但你装着很知道噢,那么这个就肯定有问题啦,也就有毛病啦。如果你知道很多,但是你仍然是不是,很谦虚、很谨慎,只当是自己不知道一样,继续地去实践,继续地去探索,我想这种方法它肯定是一种比较上层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噢就是因为知道这个修炼之中有很多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修炼,修炼呢它又恰恰是运用人们的那种意识在进行运动的一种内容。所以说呢很容易,就是因为知这个问题而犯毛病。我们当知道了这种意识,它受局限性的一面的时候,我们就更加会引起警惕。这个警惕就是病的意思,前一个病,后一个病呢就不会出现啦。

那么人他在修炼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呢?我想这个意思呢,从前面几章呢都已经讲过噢,就人他主观意识和人的潜意识,就人的识神和人的元神,他相互之间是矛盾的,而且是反向运动的,他不会按一条方式噢,或者一种方式,或者是怎么,一类方式统一在一个方向上,往往总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人知道的越多,那么这个不知知病的这种情况呢就越普遍。就是因为人的意识啊,就是人的潜意识,他对人的了解呢可以这样说,他是从先天的角度,然后呢以静观动的这种角度,啊对人的生命呢进行左右的。

所以说呢人的主观意识呢,相比较起来就比潜意识他就失去了很多的环节。这个环节就说,第一人的主观意识不知道自己的先天状态;第二呢对后天的状态呢,他也不可能了解完整,因为人他只能了解阳性的一面呢。就是你醒来以后噢,你可以觉得你自己的活动就是你的生命啊,但实际上你的生命呢,并不仅仅是你醒来的这一刻。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呢,人在修炼的时候,他在兼顾两个方面的时候,他就显然是矛盾的,就是他不可能就是说兼顾他不知的那一面呢保持他的完整性。一旦不是完整性,那实际上你只当着是不知还好一些。你就象我们现代人炼丹功一样,我们实际上知道了有关丹功的很多方面的知识,是不是。你炼气功也好,你炼其他的功法也好,有的人说炼睡功,是不是,那么你对睡功有什么了解呢?对动功有什么了解呢?对炼站桩功又有什么了解呢?就是它的作用、机制以及对人身体的影响,从那个角度去下结论,我想每个人,他就是炼了很长时间不一定把这些问题搞得非常清楚,也不能够搞得非常清楚。那么作为修炼人来说,肯定怎么,也就犯不知知的这种病。也就是因为知道了这种病以后,噢你才不病。

这个圣人不病呢,以其病病,无非就是说,圣人他非常谨慎,他行不言之教,他在处理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呢,往往总是怎么,总是以大智若愚的那种状态等待自己的先天去处理,而不是等待自己的后天去处理。我想圣人,他即使有身体存在的话,那么他在作用于人世间或者作用于自己的环境事物的时候,也是自己的神在起作用。

神在起作用的时候呢,他实际上就带有道性,那个道性呢,就是他并不需要你知,但是他允许你知,并不需要你知,但是他允许你知,他是有限度地让你知。那么你这个限度达到什么程度呢?人往往就是这样,往往有一定的进程以后,噢这个事情的发展或者你对丹功的研究,你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你就想继续地知道,知道呢更高深的那一方面,甚至想知道更高深的那一方面的操作过程、操作原理以及操作方法,你什么东西都想把握。那么你把握了以后是不是能够成功呢?我想这个道理噢,我想这个道理,从前面一直讲到后面,啊从道章一直讲到德章里面,他无非就是揭示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无为之治,民以自化。

无为之治,民以自化他讲的都是什么,他讲的都是我们自身在修炼的过程中,你最高的境界、最高的方法、最高的一种认识,到底是什么东西,从这个角度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要说过去呢就说口传心授,就说认为反正只要有个师父,或者一个老师他告诉你方法就行了。是不是这样呢?实际上也不是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呢?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他每一个人的素质的特征,按我们中国传统的说法吧,他尽管都是一个人,都是鼻子眼睛,但是呢他出生的八字不一样。八字不一样就代表着他这个人的素质不一样。素质不一样,那么我们在运用同一种方法,去冶炼这个比较复杂的这个多样性的人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方法应该怎么去处理呢?我们是装着我们自己都知道啊,还是不知道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噢很简单。你比方说,那我们主观上,当你认为一种方法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你就按一种方法去处理,结果这一种方法呢,往往害死了很多人,你就是医疗上也是这样,是不是。用一种方法去处理所有人的疾病,他肯定有失败的有成功的。那个失败的那怎么办呢?那个失败的和成功的比较起来,那只能靠运气了。那个运气到底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只不过是他踏到那个关键的接点上去啦,正好怎么,被他碰上啦,他才能解决问题。

修炼实际上也是这样。就是你所有的问题,啊你所有个体上的那种素质上的区别,你按同一种方法,然后你说所有人都能够成功,他那有那样的事呢,肯定那样的事他就不存在。既然不存在吗,但象我们所说的共性里面,他找到个性,从个性里面去认识共性,向这两个方面的动作噢,作为我们来说,也有时候不一定做得很全面。这个不全面意思就说,你只不过是提出这种方案来、想法。这个想法提出来了以后呢,你再去做的时候呢,往往你不知道的一面,那肯定多于你知道的一面。你即使知道了一面,而且你知道的那一面呢,适应性它也有有限的那一面。既然是有限的,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你为什么要去装着知道呢,那你还不如装着不知道。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所说的这个意思啊,说的就是什么,说的就是你要知道,我刚才讲的这一些是不是,毛病中的毛病。你既然知道这个毛病,啊同时呢你又警惕它,你以后在修炼过程中,你是不是很执着地去追求功法呢?我想你知道这个病病以后啊,你就不会执着地去追求功法啦。那么追求什么东西呢?到底追求什么东西呢?实际上就是追求我们自身观念的革新。我们观念如果要是不改变的话,很多问题,你比方说,象我们的现代生存观、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观,实际上都不符合道性的一种发展。最起码来说,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不符合道性的那个要求。既然是不符合,那么是不是一种病呢。你在实践的时候,操作的时候,本身就产生一种病态。这个病态实际上都是人自己自找的。那个自找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的观念,他并没有按道性的运作噢。

就是天性,天地之性以及道的性质是不是,在世人眼里他是怎么去处理的。老子的那种精神来看,从头到尾,他讲的都是他的处理精神和方式,最起码来说,他是无为的。无为,就是最大的为。无为而无不为,我想他这个理念,他是贯穿始终的。既然是贯穿始终,那么我们就要引起注意了。我们不能说,炼着炼着,走着走着就搞忘了,还是要去怎么,还是要去鼓捣自己的那些仅仅知道的一点点方法,或者看了一点书以后,一点点理解是不是,然后去拿过来怎么,拿过来就用。拿过来用呢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就交给你那微乎其微的一点了解,你由他去怎么,鼓捣你自己,你说那危不危险呢,肯定是很危险。

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后啊,生活也好,你就是谈修炼也好,都是一样的道理。那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说,你无为之治,你比你的有为之治,肯定要先进得多,要安全得多,是不是,要圆满得多。你就象现代社会我们对问题的判断一样,你比方说一个UU1001词语替换功,它说它包你圆满,包你圆满,首先这样一个概念,拿到自然观中间也好,或者拿到科学观中间也好,或者拿到宗教观中间也好,实际上都不成立。为什么不成立呢?是不是,宗教观中间说佛性平等,是不是,他度不了我,我也度不了他,是不是,只有我自己度自己,他自己度自己,那还可以,是不是。他一个普通的人,他说他可以把所有的学员,都度到他的UU1001词语替换世界里面里去,你说这样的话它怎么成立呢,是不是。从科学的发展观来说,它也是这样,是不是,你科学是由物质第一性然后去决定精神的,然后呢,你的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哦你的物质,是不是,实际上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是由你自己主宰还是由人家主宰呢。如果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人家主宰是不是,那这个道理也是站不住脚的。

就是说你从很多角度上来看,就是你从人生观的角度也是这样的,是不是。自己的成功与否,与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是不是,他这个成正比。自己都没努力,然后呢自己靠什么,非要靠师父啊,靠那个气功老师,然后呢靠他们能够保证自己修炼成功,象这种想法,本身就不符合现实。这就说明我们现代人——你看那个UU1001词语替换功中间,很多是高知啊,是不是,很多都是文化修养都很深的人呢,他们为什么上这样的当呢,到底是谁的错啊——实际上这个就是说知的错。什么叫知的错呢?就是知的愚昧啊,知的愚昧,知的那个不知道天道的那一面。这个天道,我给你说,他非常丰富的,就是他生下万事万物以后呢。万事万物它非常复杂,但是呢,它毕竟还有个共性在里面。这个共性作为我们个人来说是一定要怎么,从修炼上去体悟他,就是你要体悟这个共性的存在。就象我们人一样,修炼之间,修炼人与人之间,他如果说没有感应的话,是不是,这个修炼他基本上就发展不下去啦。他如果说还要靠语言,还要靠文字,还要靠有形的东西去传递有些东西的话,是不是,那么这个修炼呢他就没有生气。这个生气实际上就是说靠人们的不言之教,或者是无形的一种信号,然后呢去达到一种圆满。这个就从共性的角度,他去处理问题。

那么从个性的角度呢,作为我们个性来说,实际上也是有很多问题,他是不知的。就象我们人的主观意识一样,我们自己的性格,我们不知。我们即使知了,我们也容易产生逆反的一种情绪,去否定它,根本都不承认自己是那样一种性格,然后自己的多重人格也不知。为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你心里想的,你替自己的一种辩护啊,替自己的一种解释,实际上都是体现了自己想掩盖自己那一面的,就是说多重人格的那一面的一种企图。这种企图也都是说明自己对自己不知。

然后第三个不知。第三个不知是什么呢?就是人对自己的身体他不知。有很多人,他自己身体有毛病啦,甚至人都已经怎么,怏怏待毙啦,这个时候他才记起来要去看医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身体状态。为什么不知道呢?就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他根本都不可能啊,去了解自己的身体的非常浅显的和微妙的一些变化,他即使有可能感觉到这种变化,是不是,如果这个人阳性思维很重的话,他也会怎么,把这些东西都放下来,然后去考虑自己的个人的名利啦、地位啊、金钱呢,是不是荣誉啊,去考虑这些东西去啦。

所以说人他往往很多地方都不知。很多地方都不知就是对自己都不知,你说他怎么可能把世界上的事情都搞得非常清楚呢。这就是一种欠缺。这种欠缺在人的那种状态里面,噢他是比比皆是的,他并不是说某一个方面是这样,其他的方面也都是这样。都是这样,那说明我们在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啊要注意,就要注意时时刻刻地和共性相通。这个共性实际上就是道性的那一面,就是你对道性的那一面,你要相信他,你要知道,这个事物他左右我的命运。要是没有道性在左右我们的命运的话,我们这个命运早就怎么,早就稀烂啦。这个稀烂意思就是说,他早就崩溃啦。靠人的主观意识他不可能维持这个问题的怎么,协调性。这个概念希望大家能够建立,就靠人的主观意识,他不能完成人的协调性。

这个协调性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协调性就是说,你在没有用意识的时候,你的身体的运动还是怎么,还是准确的,还是和谐的,还是不犯错误的。这个不犯错误、和谐、准确到底什么意思呢?这就说他背后还有一种意识,正在操纵我们的生命运动,这个就叫潜意识。

在其他医学的角度上来说,你比如说解剖学上的角度就说这个问题的话,这个问题是属于什么呢,就人除了大脑以外,还有小脑去指挥人身体的运动,四肢的运动。这就说明人除了大脑以外,还有小脑在控制我们的身体。那么这个小脑的运动靠什么东西在控制呢?真的是靠大脑的运动、思维在控制吗?他不是的。他在靠一种潜在的信号在调节人小脑的运动。这就象一个人啊,一个人的分配意识一样噢,他人他可以干着某一件事情,然后心里呢却可以想着另外一件事。这说明什么道理呢,就象开车的人一样,啊他开车的过程,他可以跟乘客聊天,然后跟自己的朋友聊天,还可以打电话,还可以抽烟,是不是。这说明什么道理?

这说明人的确他有分配意识。既然有分配意识,实际上分配到什么方面去了呢?到底是那一部分意识真正地完整地在控制自己的运动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是大脑的意识,他产生的源泉呢是由心脏供给的,心脏提供信号,提供信号然后由大脑去反射给中枢神经,然后中枢神经呢再去分配给各个器官的运动。这个条理性是这样的,条理性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呢一般回到自己生活、回到自己的修炼中来的时候呢,往往过于轻信自己的主观意识的这种操纵能力,很容易把潜意识的一种能力呢就忽略了。

现在呢,既然提出知病的这一章节来,是不是,我们就要知道,这个病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病说的就是你明明不知,但是你非要装着知的这种不病。那么我们以后呢就不会不知道这个事物的奥妙或深刻性的话,我们就不要去装做知道,也就是这样一层意思吧。这一层意思表达清楚了以后,也就知道,噢也就知道作为师父来说,写这个道德经,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不得已而为之呢?也就说他为了表达自己的那种精神,然后呢在人们强行的要求下,他勉为其难的留下了这五千言。这五千言呢也是由后人慢慢地总结出来的,就是在和他的那个尹喜在对话的过程中,噢就有了这个五千言。当年师父就曾经说过噢,就是说我写的五千言呢,实际上都是糟粕,他说的是都是糟粕。糟粕是什么意思啊,糟粕实际上就指的是相对于道中的精华而言,它是糟粕,因为它是阳世间留下来一种文字依据。这个文字依据是不是就能够说明道和德的全貌呢?它肯定不能说明道和德的全貌。但是呢师父也接着说,他说我这个糟粕啊可以肥田,可以肥田,可以使五谷生长,可以温饱众生。所以说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说明这个五千言它本身这个糟粕,可以转化成为肥料,这个肥料呢又可以转化成为五谷,这个五谷呢又可以温饱众生。

我想这个道理啊,作为当初师父说的比较明确。这个明确呢就是看你明不明确他的想法喽。如果说你明确了他的想法,你按他的想法去做,是不是。所以说圣人为腹不为目啊。他最后的目的啊并不是为了自己所见、所闻,而去发表意见,他而是说为自己的存在,就是说为自己的肚子的存在。那么这个潜在的,也就是肚子里面那种东西呢,潜在的也是身体里面的那种东西,阴态呢实际也是身体存在那种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们重视向内去认识自身,向内去认识自身,向内去认识你生命中这个小的,小的这种道器他体现出来大的道性这一方面。然后呢再从修炼中去认识人这个小的生命怎样去影响社会这个大的生命,怎样去影响自然这个大的生命,怎样去影响存在这个大的范围。

我想认识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以后呢,人的修炼基本上就算是怎么,第一个层次就算大功告成啦。要是你还没有认识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你说你已经有了什么很高的成就,你已经得道啦,你已经得丹啦,我说你得什么东西都没有用。你就象什么东西都不懂,是不是,但是你要说你非常懂一样,你说那我怎么相信?肯定是不相信的。为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中,无非就是说我们的潜在的一面,他什么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目的呢,就是我们的主观意识也要搞得,慢慢地和这个潜意识的一面吻合起来。这个吻合起来并不是说,我一下子全部都知道啦,而是说我到了时候,我合道以后是不是,这个潜在的一面和表面的这一面,他就吻合成为一个生命啦。这个时候你才能够说你的主观意识什么都知道啦。

但是这个知道,实际上都还停留在怎么,还停留在这个德的范畴里面。这个德的范畴也就是说,师父说的那个意思啊,失道而后德,就是你从你得道的这种存在中间去领悟这个道性的存在,领悟这个大的噢整个生命的这种存在。有了这两个领悟以后呢,基本上这个修炼的任务,是不是,这个大门,修炼的这个大门呢已经向你敞开啦,我想你可以畅行无阻。至于说里面有多少玄妙、有多少奥妙,你可以怎么,不断地靠你的努力吧,争取到新的成就。

那么基本上,因为文字比较短呢,基本上讲的内容呢也就这么多。

这一章呢,原来的文字翻译也不是很长。基本的问题讲,多言数穷呢,不如守中,还是那个意思噢。你不知道就不要装知道,你明明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你偏偏要说自己知道,是不是。所以说我们有时候在社会上啊,谈到修炼的时候,还不如说谈论一下,谈论一下普通的生活,谈论普通的生活,有时候对谈论修炼呢,有时候来的实际一些,或者更有意义一些。

这一章的基本名字,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知病,是不是,知道什么叫毛病。

第一点:以觉为乐,以知为忧;

第二点:知即知,不知即不知,不以知为衡;

第三点:重冥幻,轻空言;

第四点:处下之道,不言为慎;

第五点:不得已为戏,无不为在玄。

就这五点。实际上我写的这些字啊比师父写的那几个字还多些。但实际上呢还不抵他几个字简单、明了,是不是。

我理解的第一点噢,以觉为乐,以知为忧。觉是什么意思啊?觉就是你的觉醒的意思,因为你去觉悟,你去觉醒,你以此为乐,你就不会以知为乐啦。实际上人以知为乐,他就知道,因为学海无涯呢,是不是,苦为舟啊,就是那个东西它是很苦的,就象人生这个苦海一样,它没有边。你为什么要寻求那个苦呢。所以你以觉为乐。什么叫以觉为乐呢?实际上这个世界它有简易的一面。中国人考虑问题呢,他跟西方人考虑问题呢不一样,他从阴性的一面去考虑,从整体的一面去考虑,噢然后从抽象的一面去考虑。从这三个方面去考虑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个世界是不是,有三个问题它是非常明显的,是不是。第一是变,第二是容,第三是简,是不是。就这三个字。

中国人认识这个世界啊就把这三个字认识了,就说他变易是恒定不变的,容,就是容易的,就是这个事情变化起来很容易,无非就是天道啦,地道啦,那么万物它就道啦。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这个季节到了,你这个万事万物肯定要生长,是不是。同样呢,人也是这样,你十月怀胎是不是,瓜熟蒂落,他也是怎么,也是说他这个天道啦,地道啦,人就道啦,是不是。所以说他是容易理解的。这个容易的理解还有另外的一个意思啊,它还有那个容纳的容,这个容就是说你把整个世界,容纳进来进行考虑的时候呢,比你分开,把这个世界分开进行考虑呢容易一些是不是。

这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种是不是,特征。你看现代西方人,他把什么事物他都分成一个小科目一个小科目地进行研究,越分越细,越分越细,行业啦、门道啦越来越多。我们中国人呢原来只有三百六十行,现在估计可能三万六千行都不止,是不是,就是它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分散呢,他就越来越难以理解。不是说很容易理解,而是很难以理解。所以这个难跟这个地方的容,他明显的是一对矛盾。

然后简单、简易。简易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这个东西啊实际上它很简单,很简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涉及到老子的比较学术问题是不是,什么事情都是比较出来的,你别把它搞得那么复杂。再就是什么,再就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阴阳理论。这个阴阳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阴阳理念。这个理念是什么意思啊,理念就是说万事万物,他在看它的时候啊,在分析这个万事万物的时候,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概念,去界定它,非常简单的概念去界定它。就象我们那个天文学一样,天文学呢把地就当地啦,我们也说这是地。但是我们中国人就加一个概念,就把这个地当着是阴性的这一面,它属于阴性的物质。然后呢这个西方人他就不是这样的,西方的文化里面把地呢说成是地球。地球呢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复杂呢,那就非常复杂。地球它是太阳的一个恒星,然后呢地球是个圆的及等等是不是。他有很多的概念,这个概念有没有用处呢,肯定有用处。但是呢它缺乏一个简单的实质。这个简单的实质就说它相对于天,天这个无穷的这一面来说,是不是,它很简单,就是它有穷,啊它就是个圆的,你转去转来,它还是个圆的,是不是。这个圆的起什么作用呢,就是把万事万物承载在上面的这种作用,是不是。至于其他的作用,那另当别论。所以说中国人概念,是不是,理念以及处理思想的这种方式,就从这三个字,他就可以很简单地概括。但是呢,在西方的知识文化里面,它却非常非常复杂。

所以说,你以觉为乐,以知为忧啊,我想对大家是有好处的,就是你不要以知为乐。你也乐不起来,为什么呢?刚才我已经把那个话说过一遍啦,是不是,现代人都说是不是,学海无涯苦为舟,就是你真的在学海里面去畅游的话,你花一辈子,你别说花一辈子,你就是花十辈子,是不是,你还是学不完。你既然学不完的东西,为什么要去学呢,是不是。还不如说是不是,及时为乐,这个及时为乐呢,实际就是说以觉为乐。就是当你觉悟了以后呢,你就会发现你的精神的那一面,你就可以获得很多无穷的知识。无穷的知识就来自于你神传递给你的信号噢,就他可以在外面学。

你比方说我们一个人啊,我们现在是一个人,现在是一个人,如果说你已经修成了两个神的话,你比方说一个阴神、一个阳神的话,是不是,他就变成了二,是不是,他就变成了二了。当你修成了元神、阴神和阳神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三呢,是不是,他就变成了三呢。然后按三生万物的说法,是不是,这个时候他就无限分化,无限分化,他就越分越多。那么你的神到底有多少呢,这个时候就无限个。你无限个实际上他来到自然界以后呢,他就可以吸取所有的信号,因为他是无限的。你有多少知识,他就可以分开多少神去适应你这个知识,他每一个神他只需要学一门技术,或者是掌握一门知识方面的信号,然后呢他再收回来,传递给你这个大脑的时候噢——我们这个一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大脑,不是我们的心啊,这个地方他不是我们的心。心实际上是因为这个神在起作用,这个一二三里面这个神在起作用——我们传递给大脑以后,大脑就有这个知识的反应呢。噢大脑这个知识的反应,是不是,他不叫知,他这个时候不叫知,他只是一种信号,他只是一种信号,你可以把它当知识记录下来。但是你记录下来以后呢,它往往很多地方是不是,和现实不吻合,他不吻合。他为什么不吻合噢,这个要告诉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没有实践的时候呢,你可能对这个问题呢可能非常轻视,你总以为元神传递过来的信号全都是不是,全部都是原模原样的知识,他不是这样的,他往往含有一定的怎么分隔,分隔啊。为什么要把他分隔开来呢?就是因为他看问题和你看问题,在方向、时间、距离,在这三个问题上,他跟你人的主观意识在阳性的这个社会中或者这个现实中所积累起来的感觉怎么样,相反,他跟你是相反的。所以说你对他传过来的这种信号,要适应很长时间,你才能够把他翻译成为现实所能够知道的一种实,才能够翻译成为现实所能够知道的一种实。当然你这个翻译多了是不是,翻译多了,你就知道,噢你的灵感呢就非常强啦,是不是。有时候他的信号还没来,就是信号并不需要很明显地传递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啦。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道的信号里面他还有另外一种传递方式,那就是我们的意念。

第二点:知即知,不知即不知,不以知为衡。是不是,这什么意思啊?前面这两句话肯定很好理解呢,你知就知道,你不知道你也就不要去知道,是不是,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你也不要勉强地去知道。那么不以知为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要以为你知道了一点知识以后,他就永远的平衡啦。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现有的获得了一种知识,它永远地是不能满足你前进的需要的。你前进的需要仅仅靠你知道的这种信号,他是不足以满足的,你就是学了一肚子的知识,是不是,你就是科学家又怎么样呢,你就是博士又怎么样呢,你就是博导又怎么样呢?在新的世界面前,我给你说你还是怎么,还是不平衡。你既然知道这个不平衡,你为什么还去学,你还不如损。为什么呢?因为你明明知道那个方向它是无穷的,是不是,你非要朝着无穷方向去怎么,去吃无穷的那种苦。我想这个天性的一面,是不是,大家都不愿意吃这个苦。谁愿意吃苦呢?好东西不一定是吃苦的东西,没有那个道理,是不是。啊享受的生活不去享受,然后怎么,非要去熬那个夜,是不是,看那么多的书,是不是,研究那么多的问题,到底为什么呢?没有必要。还不如打坐。坐在那个地方是不是,恍兮惚兮,惚兮恍兮,是不是,人起来以后精神奕奕,是不是,神采飞扬——是不是啊闫工——人还舒服一些。你说你看那么多书,看了有什么用,一点用都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个越看人心里越烦,越看觉得越怎么,这个道理没有说清楚,是不是,还不如不看。所以说最后不以知为衡呢,就是你知道他永远地是不平衡的,我就暂且放弃这个平衡的想法,我不去说,哎呀我就缺乏这个知识,我一定要先把它弥补进来,这就是不以知为衡的意思。你拼命地想弥补这个知识,你拼命地想打破这个不平衡的现象,但实际上你越打破,你新的不平衡越扰乱你的神志。就是说精神的一面呢,精神的一面作为他来说,他本身是圆满具足的,他本身圆满具足,是不是。他自己是圆满具足的,当你接受知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怎么呢,你就会发现你人身体就怎么,受损害就越重啦。要么你就损去自己的知识,要么你就损去自己的身体,只有这两个方面。

有很多知识分子身体都不好,是不是,相反的劳动人民身体呢相反的好一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就象今天小李问的那个老头,昨天来的那个老头子一样,是不是,身体就很好,七十多岁了,看起来神采奕奕,走起路来蹦蹦蹦,是不是,我觉得他身体就很好。

第三点重冥幻,轻空言。冥幻是什么意思啊?冥就是阴性的那一面呢;幻就是你的幻觉啦,是不是。虚空的那种幻觉啊你重视它,但是呢你一定要知道后面这一句话和它是相对的,一个是重,一个是轻。轻空言,什么叫轻空言呢,就是你要千千万万要小心,你不要随便地,随便地去怎么说空话。说空话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模拟的意思。这个模拟呢,你比方说我们所说的这个模拟,实际上就是幻想啊,是不是;再就是设想啊,是不是;再就是意念呢,是不是;意守啊,是不是;这都不是空的吗,是不是,这都是模拟空的这一面,是不是,这都是空的这一面。这空的这一面呢,实际上它说它是允许你存在的,但是呢,它不允许你说。大家记住,千千万万记住这一点噢。就是你在想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你在空想是不是,你在冥想或者你在幻想,你都可以想,但是你千万不能说。你不能说你把你想的这一步,然后当真的就那样说出去啦。你一说出去,对不起,这个阳性的这一面他有个信息噢,他就守着你。

这个信息守着你是什么意思啊?阳性的一面有什么信息守着你啊,阳性的实际上就是阳性的物质他就等着你。他等着你是什么意思呢,只要你说出来,他就给你抵消掉,你一说出来他就给你抵消掉。你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东西或者信号,结果你被他抵消啦,你留在头脑里面的呢,实际就是一个空壳子,他就永远地形成不了怎么,永远地形成不了象。这个象是什么意思啊?这个象是什么意思?大家不要搞忘了噢,那四个字它的顺序变化,你以为他是随便瞎说的!(象、物、精、信)就这四个字,它的变化顺序啊,它是真实不虚的,就是它在整个修炼过程中它是真实不虚的。所以说你不能说,你一说这个象就消失啦。你一消失呢你就进入不了物的那个层次。你进入不了物的那个层次,你就还不了真。那天闫工不是非要怎么,追究这个问题吗?什么叫假、幻、空、真?假、幻、空、真就是你在空想的时候,你怎么样让这个空想变为真的呢,实际上就是说,你在这个修的过程中,你重视它噢,但是呢,你又千千万万不要随便地去说,你一说,这个阳性的信息它就被抵消啦,一抵消这个象就散啦,他即使不散,你每天地去想想想,已经没有用啦。为什么呢,他永远地变不成物质。为什么变不成物质呢?你一说出来,这个物质他就被这个阳性的信号就吸走啦。有一种无形的物质被吸走啦,就是你身体中的精华的物质就被这个东西,被你的语言给带出去啦。一带出去了以后,这个物他就形成不了。形成不了以后,你说他还能够形成精吗,那就休想,他永远地形成不了精华。这个精华是什么,这个精华实际就是我们的神。

接下来处下之道,不言为慎,我想这个话就再简单不过啦,所以说不用怎么。处下之道啊,那肯定就说老子处下不争的思想呢。不言,实际上怎么处下?因为我们在人世间就是这样,你所谓的处下不过是。你比方说我在上面讲,大家实际上就在下,是不是,在下呢,就是你不言为慎呢,就是你不说话,是不是,那就表现的你下之又下的这一面,是不是,这个慎的这一面他就体现得非常圆满啦,是不是。当然并不是说,我这只是打个比方啊,并不是说要大家不说话,是不是。我们可以交换一下位置,是不是,随时的都可以在处上的位子啊,讲讲自己的理解呢。当然我说的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这个在社会中的那种竞争环境,或者是在那个修炼中的非常复杂的环境——修炼中怎么有复杂环境呢?修炼就是说你自己本身的信息要和人家的信息打交道的这个环境噢——实际上在人与人之间,你比方说在我们这个小环境里面,是不是,这个处下呢相对说来是不是,它就更怎么,说通俗点就是更让人难以捉摸些。

第五点啊,不得已为戏。就是你不得已为之,你要说的时候是不是,就相对于上面一条而言的,不得已为戏,不得已才说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一种戏言,是不是,他实际上是一种戏言,在很多方面它是不能当真的。为什么不能当真呢?因为实际上是每个人,每个人有自己的修炼过程,每个人有自己的体会,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这个东西啊他代替不了,就是说他不能代替,不能代替,他只能感悟,他只能感悟。就是他只能感觉到对方的想法,是不是,感觉到对方的情感变化,是不是,然后呢再着手于什么呢,唤醒自己的先天,他而不是说把人家的东西拿过来去改变自己的后天。他改变不了,意思就是这样。

无不为在玄,是不是。啊不得已为戏,无不为呢他实际上是永远地停留在玄冥之界,你别看他作用于在这个世界里面,但是他对你现实啊丝丝入扣,啊他随时对你所有的存在怎么,他都要影响你,你说你不重视他,不重视他你最后是不是,你最后在现实生活中吃亏,在修炼中你一无所成。你说那多遗憾呢!所以说,你无不为这一面,他实际都在玄的一面。很多人,你比方说,作为师父来说,他说话也是这样的,他不得已的时候跟你说,说呢,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呢都是戏言。他跟你讲故事啊,跟你讲大量的故事,他不是说跟你讲是不是,讲高深的那种玄理,他跟你讲大量的故事。你们要不信,以后碰到殷老师问问,你说你闭关三年在家里干什么,无非就是每天听故事而已。你以为她在学法啊,炼什么功(笑),她每天在听故事,听故事实际上是听戏,是不是。听戏的意思就是什么,听戏的意思就是我这一面,啊我把你僵在那个地方,是不是,软禁在这个地方;那一面呢,我就让她自由地活动,把她带着到处训炼。把她训练好了以后,哟他就走啦。他走了以后呢,然后你主观的这一面是不是,你再想把他拉回来,你就拉不回来啦。为什么呢?因为你力量不够,信号也不够,是不是,他又不是你生的,他比你大,他怎么会回来呢,他肯定不会回来啦。他不会回来那就靠你去觉悟啊。啊你觉了时候,你就有这个主;你不觉,你就没有这个主。是不是,就是这个关系。然后无不为在玄,这个玄界的一面,他实际上始终都是道性的,只有这个东西他才是真实的。而你呢,如果要是着意于后天的这一面,着意于你后天的这种精神也好,物质也好,啊那么最后,你都将失去这个道。

这一章基本上就这么多内容。所以知病呢无非就是知道自己知识也好,功法也好,它总是个有限的东西,不要在这个有限的东西上面耗费自己的精神。所以说那些气功的知识,更加没有必要过深地去了解它。那你到底要了解什么东西呢,到底了解什么东西,我想有一个问题是一定要了解,你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很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6:00 , Processed in 0.0230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