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7|回复: 0

西游记第42讲—心率性需践行圣人之理,性率心则需忘我无为 《西游记》尽显“人之效天

[复制链接]
厚音 发表于 2017-12-15 10: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率性需践行圣人之理,性率心则需忘我无为 《西游记》尽显“人之效天为善”之理


2017年12月2日星期六语聊汇总 西游记 第42讲


2017年12月2日语聊交流建议大家预习的问题:
    1、红孩儿是唐僧的心妖,观音菩萨降妖的方法用到了三十六把天罡刀,代表了修炼的何种意义?率性而为好还是忍下去的好?
(修炼本来就是一个修心觉悟的问题。如何才能说心已经修好了?显然《西游记》通过唐僧的修炼在说明这个问题。人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内在的系统整体是否已经修完善。唐僧的表面已经修得不错了,被唐王钦定为楷模而向西天取经,但是他也有发怒生气的时候,因为在他的系统结构中还有类似于红孩儿这样的魔性潜藏在深处。所以他妄动逞雄而化作烈熖,修炼者若能“知雄守雌”“以静伏雄”的话就是他的正定之念。观音向天王处借得三十六把天罡刀也有正定的意义,罡本指北斗七星之柄,以喻天之行道有常,气之浩然为正,地之载物有情,人之效天为善。观音的正定之甘露能熄妖邪驾驭之烈火,上天罡常之利器能伏不道之超能。所以其故事暗喻了唐僧需要“忍”,心字头上一把刀。即使是自己驾驭得了的对象也要忍辱负重。所以,修炼之人对自己的身体能驾驭得了,也要“为之下”而得“民以自化”之全然,“为之后”而得道天地造化之蓝图。率性而为不是任性而为,心率性需践行圣人之理,性率心则需忘我无为,明理而知“德善”为枢,验证“率性”却是无意识积累。)

2、孙悟空变牛魔王受尊为父而欣然,红孩儿受愚而惭闭门不战,从心理上说明了真假之辨的何种道理?
(孙悟空变牛魔王是以正变邪,并不是率性而为,其父子相见本来应该是真实,而假潜其内。所以孙悟空的高兴如同市井儿戏。红孩儿自称愚男,蔽而难明正道之意,故修炼者如果只是讲能量而修,如同从假而昧生身之天性,忘记了天慈地爱的根本。行者之欣喜如同儿戏,红孩儿之惭受限于亲情难脱之圈。人昧天性而欲求长生久视之道就象红孩儿问假父亲生辰八字而不可得一样。然而红孩儿只是纠结于面子上受了假父之骗,而没明白大环境中天罡之正不容邪能超然。因此孙悟空的陶醉而笑也是在告诉世人,修炼不可不知真假之辨,生身之真终究难免假象环生,冲气之假觉而能证大化之真。)

3、菩萨发怒而掼瓶入海,表达了何种行为语言?孙悟空一毛不拨还要求解除紧箍咒,从菩萨的“作当”说法中反映了修炼者的何种心态面貌?
(上面说到唐僧会发怒生气,此处谈及菩萨发怒掼瓶,他俩的情绪是一样的吗?当然不是。菩萨的发怒她的“背景”与“当下”是整体性的,唐僧的发怒他的“当下”与“背景”是分裂的。修炼者不是枯木一块,更不是顽石一枚,此章回中就将大法力的菩萨演绎得贴近人情。菩萨一掼瓶,吓得原来无法无天的大圣也毛骨悚然。悟空挺识趣承担了责任说是自己坏了菩萨的德行。孙悟空拿不动净瓶,菩萨却右手交于左掌托,阴阳运转举重若轻体现正定之三昧。菩萨说悟空不是好心,恐他贪龙女之美净瓶之贵而索要“作当”(押金)。猴子猴精借机要菩萨将紧箍咒取下作“当头”。菩萨转要救命毫毛一根,行者回答三而为一是整体拆散了怕是不能救命。菩萨骂猴头一毛不拨,悟空转而以救师父佛面为尊。菩萨让悟空乘莲瓣过海,行者肚子里说菩萨卖弄。行者说缺篙桨无法启程,菩萨撮口一吹即将他送过了苦海南洋。菩萨调教悟空以人情事故开头,收伏红孩儿以戏耍无伤成功。其中的细节处当然还有诸多修道之理,容我一一细表。)


道友提问:


一、探险需要有无畏的精神,修炼需要有无私的心——碧绿的问题:

    梦境二则

厚音老师您好,这是11月18日晚的两个梦境,请您解析,感谢!
    梦境一:爱人穿绿锦衣服,我穿紫锦衣服,一起在走(或者是父母这样穿着,我在观察),在四面是水中间有山的水面上走了一天。市场的摊位上有卖绿锦衣的,找到一件S号,觉得大概就是我的了。在房间里跟一位中年女性说话,才知道穿着绿锦代表亡灵,穿紫锦代表生者,她说你又不是亡灵,把绿锦赶紧脱下来(我是里面穿着紫锦外面套了绿锦)。刚刚脱下,她就跟对面的黑白使者在讲话,说是误会,这里没有亡灵,我当时是背对着黑白使者,面前是大衣柜,通过木质的反光,稍微看到黑白的意向,并没有实际的形象。
红色车身加一道白色的子弹头列车,车头是红日,但是分不清是清晨还是黄昏,天空也是泛红色的,然后视角切换到航拍,红色的列车和蜿蜒的河流。
(“爱人穿绿锦,我穿紫锦,(或父母这样穿着,我观察),在四面是水中间山的水面上走了一天”:夫妇,阴阳。或是父母,也是阴阳,界限模糊的无我相即是真相。四面水中间山,人的思想四周都是道,人不见“道”是因为阴阳是道,父母夫妇也是道。在四面水中间山的水面走了一天,四周都是道中间是人的后天意识,这样的生存面貌承载着天地。绿锦紫锦:绿存生机,紫显高上,这是积极的思维。自己又套了一件绿锦:夫妻可以同心,但是不能同色,色是色身之意。同色代表人已死而无所谓男女相。中年女性说绿锦代表亡灵让脱下:内人的意思是说夫妇之道存在自然差异,不要抹煞这种差异而一厢情愿地趋同,色同如亡(如同性恋),不同则有生命。误会,这里没有亡灵:“无常”对于人来说就是黑白之道的处置,这个道理人确难知。大白若辱,守住了黑的一面,白的一面就不会远去。前者是说“差异性法则”,后者是“知白守黑法则”。没有见到黑白使者只是通过木质的反光形成的意向:死反映了生的结果,生反映了死的开始。“木质”代表生,“黑白无常”象征死,所以在整体中人并没有生死,浑然一体。死只是发生在主观变化中的一件常态。故无常与真常之间看似遥远,实质上近在咫尺。梦境中的故事是基于宗教观来阐述的,所以人们害怕“无常”。我们在此的解释是基于修炼而谈的,明白了此道理之后即可超越黑白之道而无死无生。
红色列车,车身一道白色,分不清是清晨还是黄昏:生命的列车靠的是红色能量支撑,但是死亡的信息也同时记录在奔驰向前的形态中。生命是刚刚开始呢还是即将要结束?这一点人需要想透彻,但是也难免会茫目,所以老子“大智若愚”地“泊于未兆”。所以修炼不是宗教般的执着,修炼是让生命向前的趋势长盛不衰于觉悟之境。)

    梦境二:在不熟悉的城市里行走,没有地图,凭着感觉走,走过热闹的街道,来到类似城乡结合的地方,进到很大的、有些败落的房间里,房间前面是长长的通道,走过去里面好像有个人,接着我们俩一起向外逃跑。在进入通道前出现一段楼梯,能看到外面站着人,但是只看腿脚,跑下去一看是一片沙漠,有阳光和杂物,那个人是位女性撑着伞,我们又跑回通道这边,对面房间里好像有人把房门关闭了。不知道怎么出来的,又走到街道上,朋友打电话来指责我出门没有告诉他,害的他又跑进城里。
梦醒后,迷糊又比较清楚的想到昨天是阴历十月初一,如果诵道德经给“亡灵”,给谁呢?逝去的亲友吗?可能所有人都需要吧
(“在不熟悉的城市里行走,没有地图,凭着感觉走,”:生存即是修炼,对于“修炼”,人们总是不熟悉的。没有地图,修炼没有既定的路径可以沿袭。凭着感觉走,修炼是在感性的世界中很盲目而又很有希望的一趟旅行。走过热闹的街道:修炼者一定会厌倦群众体操般的修炼环境。来到类似城乡结合处:人为的为城,自然处为乡,修炼在人为和自然的交界处就有了比较。很大的有些败落的房间:修炼界人们从人为的环境培养出的习惯带到了自然修炼中,但是终究是要破败的,因为修炼不是商业活动更不是群众运动。与一个人一起向外逃跑:曾经的刚到的都开始逃离此种修炼形式。跑下去是一片沙漠:未知的领域不能心领神会就是一片荒漠。又跑回来房门却关了:社会各种形态总是会有人去经营的,尽管得不到究竟的结果。又走到街道上:修炼又回到看不到“道”又无时不在道的状态中。朋友电话指责没有共同探索只好回城:探险需要有无畏的精神,修炼需要有无私的心。否则趋之若鹜随大流当然是最安全。
诵《道德经》给谁呢?亡灵?还是逝去的亲友?经典不是用来唱颂的,经典是用来实践的,亡灵听到了经典也无法凭只阴不化的被动状态获得新生。修炼者的明理与实践却可以带给天地以清新,带给百姓以梦醒,带给亲人以康宁,带给亡灵以转身,所以修炼者的颂经是颂给自己听激励自己行的。)



二、善与不善的缘份来到眼前时都能以善的心行相处才谓之善——水儿的问题:

老师好:
发现自己智慧不足、慈悲心、菩提心、恭敬心也不足,似有非有、似懂非懂、朦朦胧的感觉,老师怎么办呢?
谢谢老师
(将智慧不足放在第一位,说明提问题者将自己当下的生活与修炼上的困难原因放在“智慧不足”上。菩提心与智慧不足是一对阴阳,慈悲之心与恭敬心是一对阴阳。如果我们的精神处在菩提境界,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一定充满了智慧的光明。如果我们的慈悲之怀是修炼的初衷,我们的言行一定会恭敬一切面临的缘份而化命运多舛为神奇的转变。事物分阴阳,智慧也分显隐,所以有“大智若愚”之说,为何要将表面有智慧当作是生存的首要条件呢?“天地无私,唯与善人”,善与不善的缘份来到眼前时都能以善的心行相处才谓之善,这样修下去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看清造化弄人的普遍规律,常握为人处事的德善标准。)



三、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相互修证是成真的基础——清荷之美的问题:

    两个梦境望老师解析

梦境一:梦见自己在地上铺的一张大纸上写字,女儿(比现实中小  大概6-7岁)也在场,厚音老师走过来,说我写的字有点老气,然后就在上边写了一会,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个“道”字,但这个“道”字是由好多字组成的,具体哪些字不记得了,隐约记得还有些立体的图案。
(在地上的大纸上写字:人生活在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希望的憧憬,这一点在有些地方俗语中称之为“指望”,即纸望之意,人用自己的言行描绘着自己的美好愿景。女儿也在场:少阴是化育是基,这是暗示此梦的意图事关造化。老师过来说字有点老气:这是自己潜意识借他人之口告诉自己既定的观念与思想难免于老化,所以要不断修心。老师写的“道”字是由好多字组成:道构成了万事万物的基础,要想表达出对道的认知当然不是唯一的定义和定形,一定要超越既定的所有观念。哪些字不记得,还有些立体图案:文字相不足以描述道,平面的图型不足以表述道,那么立体的图案呢?结论是,也不足以表达道。文字和图案的共同作用使修道者能更全面地了解“道”的存在又的确是一定的。)

梦境二:梦见婆婆和女儿要去北京参加培训,一起去的还有老乡朱兴明,其他人记不清了,我给老人家准备一些衣服和随身用品,我问她身上的衣服换了吗?她说到那方便了再换。场景一转,我竟然在屋子的床上睡着了,醒来后看到朱兴明睡在另一张床上也刚醒,我婆婆又说她不想去培训了,我就说您年龄大了不去也行,正好我可以去了,梦中感觉我和朱兴明彼此都挺喜欢对方,他听到后也挺高兴,就说他给申请一下让我去梦醒。 望老师解惑!谢谢老师!
(“梦见婆婆和女儿要去北京参加培训”:“婆婆”代表过去以来的经验,“女儿”代表现在予将来的希望,“北京”代表生命的中心,“培训”代表提高生命的素质必需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一起去的还有老乡朱兴明”:老乡,家乡之同生者,暗喻生命中的重要元素。朱兴明,明则兴朱,朱是红色,代表了人心之火。如何让生命之火永不熄灭?自知者明,人的自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人对“自生”的一面参透了,必然会对“不自生”的一面实践不辍,人的德也就足以载道了,长生久视就成其必然之果。婆婆说她不想去了自己正好可以去:生命中经验是感性、实践与理性的综合结果,依经验完成“不断改变自己观念的使命”尚不足道,只有靠自己的心怀揣对未来的希望依志而行,百折不挠,这才是修炼的积极“组合”。
“梦中感觉和朱兴明彼此都挺喜欢对方,他也挺高兴,说给申请一下让我去梦醒”:喜欢上了自知自觉自修的修炼方式就象爱上了一个能带领自己永远向前的爱人一样,因为他是自己的“永恒伴侣”。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相互修证是成真的基础。客观意识当然“也挺高兴”,因为生命之道的完善也就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之道的人格化繁衍。
“他给申请一下让我去梦醒”:客观意识是主观觉悟的基础,不是主观一厢情愿的事,所以需要客观意识传递出适当的信息,人的生命才能与万物和谐为一,才能获得与天地同寿的效果。这里“梦醒”了,那里才有不生不灭的未来。梦醒了才能明明白白地修炼,梦醒了人才能与神以共“天下”,梦醒了“天下”的事才能自己说了算(我命由己不由天)。)



四、保留大通为一的思维人生莫不平安幸福——小潘的问题:

    请熊老师破个案

    梦中的我做了一个梦:我把刘懿萍给杀了。梦中的妻子告诉我她做了一个梦:刘懿萍把我杀了。都是一刀捅入肚子。之后真的就梦到和刘懿萍在一起,我想到底是我杀了她,还是她杀了我?可是这时梦醒了。
向熊老师咨询,帮忙给推理一下,后面会是什么结局?
(人意识的对抗是个必然趋势,这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自然表现,主观意识上的独有性如果不与客观意识得以全然沟通,就无法平抑其激发出来的非和谐的能量。
“我”,积极生命中未觉悟的颠覆者。刘懿萍,留下美好的身天下的和平,实际上人要做到基本的健康却不容易。所以“我”与“一生平安”而美好之间一直存在人所难见的对抗与斗争。梦中“我”将“刘懿萍”杀了,在生活的背景中人一直都在用眼耳鼻舌消灭着自己,所以老子说“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梦中的妻子梦刘懿萍把我杀了:梦中妻子,生命之内人。梦,阴中之阴喻阳,说的是客观生存整体面貌。刘懿萍杀了我,生命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抗,而是“命运共同体”中缘于道性的双向生存机制,既是“此消彼长”又能“共荣共存”的存在。依“我相”而存,“我”杀了“她”“她”也就杀了“我”。不依“我相”而存,她荣我亦荣,她久我亦久,这是道性双向机制决定的积极的“生”取向。人的“生”与“死”的双向生存机制中,大部分人都会选取必“死”的单向运动,而修炼者则可能会选取那很难看清的必“生”的方向运动。
“都是一刀捅入肚子”:肚子,“月”代表太阴这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土”则代表了人的后天意识。太阴再庞大也得依赖于后天之意识来承载它,所以生命之自戗如同刺肚,既有太阴之伤也不离后天之断魂。
“之后真的就梦到和刘懿萍在一起,我想到底是我杀了她,还是她杀了我?”:人生命自杀的过程是个缓慢而不觉的过程,当人觉察到此点时,人已经在开始自救了。面对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只有人具备探索生死而掌控未来的能力和可能,所以小潘做了这个梦。这也证明在人类尚未知晓的生命系统中的确存在引导修炼者不断进取的智慧因素,只有她才是希望与美好未来。所以她叫“刘懿萍”,保留大通为一的思维人生莫不平安幸福。
人生博奕一盘棋,实际上人生并非一盘棋,棋可见而心不见,命可数而运难测,所以“自胜者强”,要想自胜必需自知。自知则生命的天地日月民心自化矣。)



五、毛主席也是一个得道的高人——妙兴的问题:

    关于简朴生活的回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倡导

    感恩各位师父恩师各位老师们,在今天的语聊中的倡导感受给予指教。
    11月29日,本来到长沙出差,无意中被安排住到韶山毛主席的故居,在无意中又安排在老乡家吃饭,我们就和老乡聊起主席的生活。老人说~你到博物馆看看,一个国家主席,他穿的衣服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吃的简单也都是附近地里种的。家乡人去北京找主席安排工作~主席却说~你回去种地嘛!种地也是干革命。当时,听到老人的话,心中有一种酸楚。
    第二天在滴水洞看到主席住过的房间,会议室,书房。真的一切都是简单。床,桌子,椅子。这就是我们的主席。
    我就想到了~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讲道德  讲文明  讲和谐  讲诚信  讲精神;  四美~心灵美  言行美  简朴美   劳动美
    三热爱~热爱自然  热爱祖国 热爱生命
以上请恩师给予指教和指导。欢迎各位老师们给予意见和指教,共同践行。
(革命不是一种口号,革命是改造自己和改造环境并行的实践。这一点毛泽东主席做到了,他领导共产党号召老百姓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崭新的未来,也奠定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主导作用,所以毛主席是圣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以毛主席也是一个得道的高人。他不谋私利毫不利己,他一心为公胸中装着百姓,他克己奉公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他立言立德功高盖世始终不离人民,他爱憎分明创造了一个清朗时代,他敢爱敢恨与腐败落后斗争了一生。现在人民怀念他,因为《毛泽东思想》里有着无数关于社会发展世界和平未来光明的不朽结论。)



六、人的造化是没有极限的一件事,没有“不存在”,只有你“想不到”——一花一世界的问题:

    神奇的经历

这是我奶奶的亲身经历。在她十多岁的时候,那是正月初,文化馆放电影,那个年代就特别喜欢,不管走再远的路都要去看,回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她远远的看见她家房子前的竹林上有一朵好大好大的莲花,把天空都映亮了,每一个花瓣像水一样流动,真的可以用流光溢彩来形容,那朵莲花开了好一会儿就没有了。我听他们说,把稻谷栽在那里长势特别好。还有我奶奶心很善待人处事很有智慧。请老师从修炼的角度给我们解释一下,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感谢!
(“奶奶的亲身经历”:老人的经验很重要,经验承载着人与天地社会自然互动的真实体验。科学文化也很重要,那是人看不清自然整体时创造的局限。经验是感性的,重视的是人与自然的潜在联系,科学是理性的,重视的是人创造的能力和规范。
奶奶十多岁时晚上看到天上有朵大莲花,流光溢彩:天上真有朵莲花吗?如果有的话,其他人也应该能看到,那就称之为共有资源。如果其他人看不到说明那是奶奶个人的发展反映。“奶奶心很善待人处事很有智慧”,人的内能外显形成莲花可被自视,人的内慧外行必然与人为善灵活变通。
“我听他们说,把稻谷栽在那里长势特别好”:这是间接经验,不是直接的观察和实践,难以形成对莲花显现的外在定义,但是仍然离不开人的内能为慧性驾驭而作用于环境的结论。
奶奶的故事说明:人的生存并不是孤立的,不孤立存在于自我,也不是孤立存在于父母,人是天地万物间的精灵,人可以共万物而化一,也可以独异于人而存在于无形。所以人的造化是没有极限的一件事,没有“不存在”,只有你“想不到”。)



下次交流(2017年12月16日星期六)建议大家预习的问题:
一、“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海龙子捉鼍回”唐僧团队刚过火劫又遭水妖,这事因何而起?“心中无事无是”怎样实践?
二、“鼍”霸居黑水反自名为“洁”,反映了世间人性的何种现象?认识自己该落在何处为真?又该从何处改造自己?
三、鼍龙知道唐僧是取经的僧人,却不知取经是为了救其父泾河龙王脱离苦海,这其中有何道理?虚实,对错,善恶于阳世间该如何平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1:52 , Processed in 0.0165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