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76|回复: 1

《阴符经讲解录》第四讲 第一节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复制链接]
厚音 发表于 2007-12-23 20: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1、了解大众不了解的一面,勤修大众难做的方面,这就是真道的修炼者。
  妙不可测为神。人们对于神奇的现象如果能够找到其神通的所有者,那就象我们现在去理解特异功能者一样,人们就不会怀疑其神通,因为人总习惯于眼见为实的,所以现代气功的兴起多亏了大量的特异功能者,他们为气功事业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圣人的作为却不同,他们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如顽似鄙,为人们所弃于目,完全没有任何神通的表现,但是圣人对环境的调整作用和控制作用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这其中的神奇原因,很少人能够知道的。
  鱼不可脱于渊,脱离了深渊而游于水面就不免遭来杀身之祸;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圣人所修炼成功的神形为性命系统这个国家的利器。这个利器上可通天,下可彻地,然而中不可让人知道,不是不让人知道其神的存在与活动,而是不让人知道这些神奇赖以依存的形,也就是圣人如凡人,至人即常人。圣溶于凡则象大海藏蛟龙,至人作常人则象深山隐明珠。

  2、长久安全之道在于收藏——功成身退要自然。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实际上在我们的理解中,不大容易从全面性去把握它。因为大家都知道,神话的一面来说是比较容易被人所接受的,因为大家都喜欢看神话。从小也好,到老也好,都不离神话这个基本的那个爱好。这个爱好为什么离不了?是因为这个东西啊涉及到人们的潜意识。潜意识的需求呢它是对神的一种理解和了解。
  因为了解呢,然后再理解啦。如果不能理解的话,那么这个人的一辈子就会落入到那个自生自灭的那个环境中去了。如果要是理解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进入到那个修炼的环境中,这个修炼的环境呢,实际上是说他(她)要觉悟人的生命的死和生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啦,然后和神呢就达成一种是说联系。
  这个联系呢不是说潜在的,而是说显态的。这个显态联系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们除了理解以外,还要怎么啊?还要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去修炼,这个就叫什么?这个就叫生活的真谛。如果说要是在真谛上努力呢,有一定成就了,那么我们肯定是说自己的神也就在这个社会中间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你这个作用一旦被你自己了解到了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作用它有两类,一类它也分阳性的,一类它也分阴性的。这个阳性的这一面吧那是我们所说的特异功能那一面,很多人呢了解修炼,了解特异功能,都是从那个七九年以后,中国大地上有了特异功能这个报道以后。然后各个媒体啊,各种各样的书籍啊,转载了这些消息以后,我们才知道什么叫特异功能。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自己的理解和过去人们在神话中听说的这个神的这一面,说法就有了一定的联系了。过去说这个神啊它有神力,是说称呼这个神力呢,认为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一种力量。古人是怎么说的呢?古人说妙不可测就为神,是这个东西啊,你不能测定它。你根本的,是现在有人想研究特异功能,想把它搞清楚它的那个作用机制。但实际上呢,到底搞清楚没有呢?我想搞了几十年,从80年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西方的研究者也好,东方的研究者也好,也没说把这个问题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来。
  结论没有得出来,那是说它不可测,那并不是说完全的不可测。它肯定在有些方面,要么就在定量的方面,要么在定性的方面,它可以被人们所掌握。但是既在定量方面和在定性方面都能掌握的话,在同一个事物或者同一个对象上,你要想定性的和定量的都掌握,基本上是完成不了的。那么这个就称为不可测。所谓妙呢,那是指的这个事物,是说非常让人感到惊奇。所以说神奇的现象在我们的生存现象中,可以这样说它是存在的。就像有的人说这个不吃饭的这个问题一样,不吃饭为什么不吃饭呢?为什么不吃饭的人他都够活下去呢?我想这些问题也都是我们现象中所经常能够听到的一些事。
  特别是我们在修炼大潮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搬运功啊,飞物的功能啊,透视的功能啊,遥视的功能啊,像这些功能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太神话了,太神话了我们肯定知道其神之神,是说它有其载体,也是我原来在这个双经和一的里面说的,如果能够找到其神通的所有者,是你知道是他发出来的,那就像我们现在去理解特异功能一样,人们就不会怀疑这个神通的那个不可信的那一面了,所以这些人呢,相对说来,像张宝胜啊,这些比较有名的特异功能的所有者来说,肯定人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就不会怀疑到他,包括当时的叶剑英(叶帅)就曾经找过张宝胜治疗过多次。是说他的神通是得到这些大人物的那个肯定的,而且在利用他们的这种神通。同时呢后来又把他吸收到国防科工委相应的研究机构中去,对他的功能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
  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估计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单位吧。人们习惯于眼见为实,在我们的现实中间对其神之神,是认为这个东西它能够找到根据,所以我们就开始研究他。但是呢,是不是能够对不神之所以神能够了解呢?它这个方面就很难被我们这个语言和思想所能够说清楚了。
  不神,不神是什么意思呢,是你根本都看不到他的神通。但是他所以神他是一个神。你根本都看不到他有神通,但是他又的的确确是个神。就像我们所说的老子一样,你说他是不是神,他肯定是神啦,但是他不神,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来没有在历史上表演过他自己的神通,但是他为什么所以神呢?所以说他就没有办法能够了解到这个所以然的这一面。这句话的意思呢,我想是这个意思吧。所以说现代修炼的兴起的确多亏了大量的特异功能者,有了这一些特异功能呢,是说人们的主观意识也就被那个潜在的那些信息所调动了。
  这些特异功能的人呢,为修炼事业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我就觉得应该向下面再推论一下,实际上他也为那些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些圣人们起了一个道器的作用。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些圣人们就利用这些特异功能者,实际上他在发放一种信号,这个信号呢是一种神通的信号,一种调整的信号,一种对社会一种变革的信号,这些信号实际上对我们来说都是需要了解的,是要从整体的角度我们去看它,你不能说在那个追功求法的那个角度啊你去看待这些问题,如果单纯的停留在追功求法的这个角度上,你就很难以去理解这个不神之所以神。
  你既然不能理解它,那么要让你去实践的话,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啦。所以说既然要理解不神之所以神,你就要看到整个修炼的发展面貌,要从整体上去看它,是我们现在的人是不是需要神通,这个神通表现哪个方面。就像我们人现在的行为一样,比方说你开汽车对于古代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神通的一件事,一个人开着那么大的一个车,然后呢不可思意的跑得那么快,比马都跑得快。在古人来说,水浒传中有个戴宗,他那个神行起来也是五六百里,但是呢他还要带上一个马甲,还要作法。但是这个汽车呢,只要你给它上油就行了,它可以跑得很快。1小时100多公里,2个小时300多公里了,跑上一天的话,那不知跑到几千公里以外去了。可想而知,现代人的神通比过去人的神通还要大。这一点除外呢,人还可以飞到天上去,一个小时飞1000多公里,人有没有神通呢?肯定是有神通的。
  人有神通,然后这个其神之神我们就能够理解了,是说他肯定是借助外在手段啦,那么我们理解不理解这个不神之所以神呢?是我们的人现在,是我们看起来没有神通的这一面,那么我们有没有神通呢?这个方面,我们自己就要思考一下。在我的感观中,我就觉得应该了解大众不了解的那一面。是大众现在都去追求现代社会的生活享受,你看在家庭中,是拉个窗帘都要搞电动的了。出门要坐汽车,然后呢回家以后什么都是电动的,什么都是自动的,然后呢有中央空调、电脑,全面的控制,包括电饭煲都可以用电脑控制。我想这都是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但是呢,我们的生活是从享受的这一面去发展呢,还是从朴素的这一面去发展呢?我想这是我们了解神的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如果说我们把所有的自动化的这一面当作是神的话,那么我们对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一面就缺乏努力的兴趣了。你没有这种兴趣,那要你努力的朝这个方向修,那你就更加没有兴趣了。你只是想现在的生活已经够美好了,何必再要我们去搞那些非常艰苦的事呢?就没有人愿意去搞那些吃苦但是呢它又不讨好的事。
  所谓不讨好是什么意思呢?是一辈子俭啬,一辈子克勤克俭,你还是不是啊,见不到什么效果,因为它不神嘛,所谓不神是它没有什么效果。没有什么效果但是所以神呢,往往人又看不到。所以说呢,这个时候他就丧失了努力的信心。要是那样的话,了解大众不了解的这一面,我们自己就难以坚持下去了。所以说我们现在呢是要了解大众不了解的这一面,同时呢勤修大众难修的那个方面,难修的那个方面实际上是说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个方面。如果大家都容易练到的一个东西,大家都容易获得的一个现象。对于我们来说肯定也容易获得了。
  因为我们在努力啦,我们怎么可能不获得呢?但是大众难修的那一面呢,我们能够朝那个地方去修,那是一个珍贵的方向,这个呢实际上是一种修真者的实修时证。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努力吧,否则的话,对于这句话就失去了它的那种指导作用了。在另外一个方面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呢它还概括了圣人的作为问题。圣人的作为呢,按《道德经》的说法它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如顽似鄙,为人们所弃于目,是说你根本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3、《道德经》中有关圣人的论述:
  真正的圣人可以这样说,并不是很伟大的,很高大的,是他来到你面前,可能你以为他是讨饭的,这样的故事我已经讲过很多了,包括我们草庄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是完全没有任何神通的表现,但是圣人对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作用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这其中神奇的原因很少有人能够知道的。我从《道德经》中间就翻出了这样一些描写圣人的说法,有那些方面呢?
  第一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第三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四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五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第六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第七 圣人常善救人。
 第八 圣人朴散则为器。注意这话非常有实践作用的,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他在说笑。
 第九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十 圣人终不为大,而终能成其大。
 第十一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第十二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十三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第十四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妖。
 第十五 鬼不伤人是因为神不伤人,神不伤人是因为圣人他也不伤人。
 第十六 圣人终不为大,犹难之。是说他明知道这个事在老百姓中间说很困难,但是他仍然很注意这个难的一方面。
 第十七 圣人无为则无败,无执则无失。
 第十八 圣人欲不欲。他时时刻刻都准备着取消自己的欲望。
 第十九 圣人言下之,身后之。这都是针对老百姓而言的。言以下之,身以后之。
 第二十 圣人被褐怀玉。意思是说圣人从来没有看到他在外表上炫耀自己,他往往外表的衣服总是很简陋,但是呢他内在却藏着珍宝。
 第二十一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第二十二 圣人疏而不失。什么叫疏而不失呢?是天网恢恢的意思。
 第二十三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
 第二十四 圣人正言若反,这句话大家也要注意。正言若反,是你听起来好像老不顺眼一样,这是逆耳忠言。
 第二十五 圣人执左契,他没有说他执右契,他说执左契,那是他老是把握住那个虚的、小的、不中看的那一面,因为我们中国人古人一般都是尊右为大嘛,你是现在到我们麻城这个地方任何一家,你如果要是坐位子的话,他如果说请你往右边坐,那肯定是尊敬你。为什么右边是尊敬呢?是右为大的意思。一进门的右边为大。所谓的上位是指针对神龛而言,我说的是针对我们人而言,一进门的右边为大。然后神龛呢是左边为大。神龛呢它正好和人是面对面的。实际上是一样的。
  第二十六 圣人不积,是他不会积累那个有形的一面,或者是财富的那一面。是不是啊!从这二十六点,这还不全面,我只是随意摘抄了一下,然后呢把这些大概的意思表达一下,这就说明圣人在很多方面,特别是《道德经》中把圣人的很多很多方面总结成这二十几条。但这二十几条如果去演义一下的话,那就更加复杂了。
  但总的说来,无非是一点:圣人无为,不言之教,然后呢终不为大,然后呢他不积,然后呢他执左契,正言若反。这些东西在他的语言中都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这种体系实际上是他行为的准则。
  希望大家对这些准则有所研究,同时呢有所实践。如果要是想修炼修得好的话,最起码来说你要自己的身体好,或者是让自己有所成就的话,就一定要朝这个地方努力。朝这个地方努力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不是为了其神之神,是不是为了显示你这个神通的这个神的这一面,而是要显示什么呢?显示其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你想你这个人如果要是处弱,处后,处于不争的那一面的话,你怎么可能神奇得起来呢?永远都不许你有神奇的这个机会,你既然神奇了,你是代表了那个神之神的那一面,你既然处下了,那你就代表了那个其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那一面实际上叫什么呢?就叫控制面。
  而那个其神之神的一面就叫被控制面。所以说希望大家理解我这一番话,我这一番话的目的呢,是说你到底是被人控制也好,还是你自己觉悟,然后去控制或者是调整这个社会也好,那就看你自己去选择了。而老百姓一般他肯定是选择我去敬奉神仙,而一般练功者,练有为功法的人他肯定也是去选择其神之神的那一面。而真正懂道的人,是你理解了道性的人他肯定要去实践那个不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不知道我这番话意思表达的清不清楚,既然是清楚了,那么下面这一段话是在反复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道德经》中间就说国之神器啊不可以轻示于人,是这个东西啊,你不能让人看见了。你一让人看见了,问题就来了。
  所以说鱼不可以脱于渊啊,脱离了深渊而游于水面就不免遭来杀身之祸;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圣人所修炼成功的神形它实际上也是生命体系(性命系统)这个国家的利器。这个利器上可以通天,下可以彻地,而且中不可以让人知道,这是我们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炼神,炼神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它是为了通天彻天,调整人寰。所以我们人,实际上得道的人他是怎么呢?他修道人和得道人他都是在起这样一个双向作用。第一是要了解其神之神的那一面,第二呢去修这个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一面。你从这两个方面努力的话,你就发现这个社会一旦达到这个境地的话,那我们每个天都不会疲于奔命,是他不会为了生活是不是啊,唉呀每天去操劳。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人的神一旦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它的能量是非常大,这个大呢是说对天地之间所有的事物它都在进行调节。实际上我们作为我们人来说,并不是说不让人们知道其神的存在与活动,而是不让人知道这些神奇赖以生存的形,也是圣人是凡人,至人也是常人。
  圣溶于凡则象大海藏蛟龙,至人作常人则象深山隐明珠。像这样两句话的话,实际上是代表这我们人社会中的活动。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我们阎工碰到的那个所谓的明朝的老神仙,他是没有暴露他自己,并不是他没有暴露自己,而是因为人们不相信这个神之所以神的那一面。
  当然这些方面呢,只是说我们在这个理解方面的不同而已,实际上深山老林中有没有神仙呢?我想还是有神仙的,有神仙是因为他们的背景需要这种保护。这种保护呢如果要是他被我们这个人寰的一些人知道了,知道了他的变化的原理,那么他的安全性就失去了。
  但是过去的古人就不同,古人他普遍的都比较相信这个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文化氛围啊可以这样说,是大家都是崇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呢就比较普遍,像朝庭中就有专门的星象学家,堪舆家,是说还有很多有神通的这样一些人,他专门请在那个地方,做专门的工作。在哪个地方,哪个方位,有哪样的一些高人,不出门,他就在皇宫中他掐指一算,他就知道在哪个方向有高人,然后他直接派人去找,背上诏书,是皇帝下一道诏,然后那个钦差就去找。你说像这样一种情况你是应诏呢还是不应诏呢?你不应诏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又不得不去;你说你应诏吧,结果招来的是无限的麻烦。
  所以说这些修炼的高人他的确他不愿意在这个社会上露面。另外我也看了一个现象,是说在网络上游荡的那些,夸夸其谈的那些人修得怎么样呢?他们都普遍认为,唉呀,修得好的人啊都不上网;修得不好的人在网上你吹过去,我吹过来,那就说明他们自己都知道这个道理,是说最起码来说知道其不神之所以神的这些道理,人们的潜意识中知道修得好的人他不露面,修得不好的人呢,他才露面。这无非是说我们在修炼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自己。是你自己觉得你需要掌握长久安全之道的话,你就一定要知道隐藏的道理。隐藏它有些什么好处呢?隐藏对人来说实际上它得到一种养神的作用,有很多人,比方说你在工作的变化中间,或者在学问的变化中间,当你的干扰越来越小的时候,你应该感觉到高兴。当你越来越清静的时候,你应该感觉到唉呀,这真是老天爷帮我的忙,让我终于能够清静下来了,不去劳作奔波了。
  这就像我曾经在一本书中曾经读到的一小段文章一样:老子有一个习惯,吃完饭以后呢,喜欢散步;然后呢据说有个徒弟老喜欢跟着他,老是请教他:“师父啊你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啊?我一直没搞懂。”老子就一直不理他,自己走自己的。结果这个年青的弟子就穷追不舍,老子走到哪个地方,他就跟到哪个地方。后来老子就说了一句:你到底烦不烦人啊?你回去休息好不好?想起这个故事,我就想起另外一件事来,当然这个事呢我的确是从老子中看到的一个小片段。由这个小片段我就想起,有的人,比方说,她打电话可以一打几个小时,是她好像忘记了自己需要清静这样一种背景,你打几个小时,你是不是烦人家,还是烦你自己呢?
  我想这个道理无非是双方都在烦,你也烦我,我也烦你,那么烦的是什么东西呢?烦的实际上是人的神,是有很多东西,过去就说有道的人啊,真正有道的人啊,他相逢一笑,他连话都不说,他心就相通了,何必要你那么多的问题提出来,要去怎么?要去解释呢?我想这个道理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随缘而定。是任何事情不要过度,你过度了,那么也是说你暴露了自己的神的这种状态。所以越修到后来,就越要耐得住清静。你耐不住清静,这个问题就不好办。
小潘 发表于 2009-8-21 16: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3、《道德经》中有关圣人的论述:
  真正的圣人可以这样说,并不是很伟大的,很高大的,是他来到你面前,可能你以为他是讨饭的,这样的故事我已经讲过很多了,包括我们草庄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是完全没有任何神通的表现,但是圣人对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作用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这其中神奇的原因很少有人能够知道的。我从《道德经》中间就翻出了这样一些描写圣人的说法,有那些方面呢?
  第一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第三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四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五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第六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第七 圣人常善救人。
 第八 圣人朴散则为器。注意这话非常有实践作用的,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他在说笑。
 第九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十 圣人终不为大,而终能成其大。
 第十一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第十二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十三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第十四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妖。
 第十五 鬼不伤人是因为神不伤人,神不伤人是因为圣人他也不伤人。
 第十六 圣人终不为大,犹难之。是说他明知道这个事在老百姓中间说很困难,但是他仍然很注意这个难的一方面。
 第十七 圣人无为则无败,无执则无失。
 第十八 圣人欲不欲。他时时刻刻都准备着取消自己的欲望。
 第十九 圣人言下之,身后之。这都是针对老百姓而言的。言以下之,身以后之。
 第二十 圣人被褐怀玉。意思是说圣人从来没有看到他在外表上炫耀自己,他往往外表的衣服总是很简陋,但是呢他内在却藏着珍宝。
 第二十一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第二十二 圣人疏而不失。什么叫疏而不失呢?是天网恢恢的意思。
  第二十三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
 第二十四 圣人正言若反,这句话大家也要注意。正言若反,是你听起来好像老不顺眼一样,这是逆耳忠言。
 第二十五 圣人执左契,他没有说他执右契,他说执左契,那是他老是把握住那个虚的、小的、不中看的那一面,因为我们中国人古人一般都是尊右为大嘛,你是现在到我们麻城这个地方任何一家,你如果要是坐位子的话,他如果说请你往右边坐,那肯定是尊敬你。为什么右边是尊敬呢?是右为大的意思。一进门的右边为大。所谓的上位是指针对神龛而言,我说的是针对我们人而言,一进门的右边为大。然后神龛呢是左边为大。神龛呢它正好和人是面对面的。实际上是一样的。
  第二十六 圣人不积,是他不会积累那个有形的一面,或者是财富的那一面。是不是啊!从这二十六点,这还不全面,我只是随意摘抄了一下,然后呢把这些大概的意思表达一下,这就说明圣人在很多方面,特别是《道德经》中把圣人的很多很多方面总结成这二十几条。但这二十几条如果去演义一下的话,那就更加复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4:15 , Processed in 0.0157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