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3|回复: 12

有情来下种

[复制链接]
空行 发表于 2019-6-3 13: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
无种亦无生。

—————这是五祖弘忍传衣钵给六组慧能事说的一首谒颂。
修炼之道,终还是要从因地上修。若不从因地修,纵炼一切法,缘剪不断,就是种子的生命剪不断,这个果始终是会有的。那么这个因地是什么呢?就是当下之念。因为我们所有造下的因,都是从这个当下之念生出来的,也就是一念之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那么这个一念之间,就是因情而起,这个情并非只是说是男女之情或者感情等等,其实是指所有的情,就是你因情而起,产生出了种种的贪嗔痴慢疑,这里边就是习气带动,就是自己莫名其妙,也没去想,但是就是没控制就发生了。
那么这个是不是自己好不知道呢?不是的。其实发动、发生之前,自己是知道的,只是它做了主了。那么也就是禅宗所讲,念起随觉,就是这个情发动起来后,你这个觉也要起来,哦,它就转向了、转了。
就是纵观我们一生之成败,他是由谁控制的呢,就是这两个他要打架,才是我们所说的这个修。
道法有悔过忏善法、省己忏善法,不从这走也是不行的。省己啊,剥得纤毫细细丝,方得其中真灵现。这和密宗里边的修法是一样的,表述不同,就是从粗重的、到细微的。讲的最终都是念头、念上的事。
那么我们又讲无为,真可以无为吗?很多人把习气做主错当成无为。无为嘛,还讲什么修法啊、仪轨啊、师父啊,什么的。甚至讲无为还做什么礼数呢?
这个无为,是看有没有从由情所致的这个念上下来。你下的来才谈得上无为,下不来,就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自己想控制但却老是事与愿违,本身就不是自由的,谈啥无为呢,能任运吗?
密宗讲“彻却”与“脱噶”。
那么修道是讲“做好事”来炼大丹的,严新老师反复的讲,这个炼丹与炼大丹的根本途径最重要是“做好事”,为啥...为啥...为啥?
还是从因地上去修嘛。因地未净,怎么可能真正结丹呢?
修道是信号贯通。没有这个,也就是严新老师讲的这个,那只是个妄想。
信号贯通,灵性主导,通过什么达到呢?还是得回到严新老师所讲的这个“做好事”上去,要有这种愿望,真修行修道必须得有这种愿望、大的愿望。
以前我们所讲的第一步就是启师立志,德志行信。肾脏的潜能非大志愿不能激发释放。
但是要注意始终立于自性不能丢,就是无论启师也好什么也好、接通信号也好,忘失自性终落于执,即祖师言“心外求法即是外道”。
密宗所讲“基、道、果”,就是好比河流与大海的关系一样。
真正的佛法修证,无论禅宗净宗密宗,念佛要念到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始终是立于自性而修的。万不可入歧途。

昨日路上偶感,今总结以记。
中中 发表于 2019-6-4 03: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当你考虑一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联动了周围都在考虑,这种联动,包括对初心的讨论。
        性情两个字,只是心的名和字。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周易参同契我是没有时间精力能搞懂了,而且也不知道其是否属于丹法类的,引用它的话,可以明白道理。心含有性情,性情只是储存在大脑这个存储器中的观念或叫程序,是静态,心是这个程序的运行,动态。不好意思,这种解释希望不至于见笑。但很重要。
        先讲性与心,自性的问题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毛主席讲过我们要克服主观主义书本主义经验主义等,这个称之为主客观统一,自性生法的前提。或者就叫自性。
       第二点是毛主席没有讲过或在哲学实践上没有总结究竟的,就是情与心,又叫价值观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很容易有初心没有终心的地方,一个小孩很容易有爱心这个初心,因为父母都是因爱而结合,但是父母的爱都是狭隘的,所以不能坚持到大。这个是人类社会进化到目前的正常,就是说父母已经是基于爱而结合,不是欲,但是这种爱还不是对全人类全世界的。好了再收回来,自性是我们当前的心,并且面对客观,但是这个里面还有一个到底是爱自己还是爱外在的目的在,就是说为了自己也可以主客观统一,因为这只是一个认识能力。自性或叫主客观统一上的附着的因是 果的成就来源。
      第三对于当下心念的面向动向,相对容易观察得到,但是附在其后的目的难以细察,但是又自以为知道,即便你一时知道了,也很容易又在具体日常事务中丢失,严新讲的做好事是一种爱的方向,如果你曾经吸收了,但是在具体心境具体事务的处置上很容易大光其火,迷失方向。我就是这样。如果要形成牢记之志,估计要反复提炼20年。一个意的明白可能要个2年,心的明白估计要20年,连带性和情都能明白的心肯定要20年。当然是不知不觉逐渐走过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曾志明 发表于 2019-9-29 09: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情来下种   吾之见解  情可分为情感   情绪   情性。“种”,魔为真种,魔 的存在与出现就是为了暴露人不利于修炼的一面,当这一面被意识到并有意改造,魔种也就成了道行的奠基石。
因地果还生   此处的“还”,我觉着应读   hai   。而不是读  huan。  此句讲的应该是缘分、因果。这一句,思悟再三,无所得。
无情亦无种   无情,对万事万物没有了情感基础,也就获得不了支持,哪里来成就的种子。所以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无性亦无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阴阳合必然有新的物质生成,这应该是揭露生命真谛的一句偈语,可惜不甚了了,有待时证。
皓首穷经,历来讲修行讲到情,也唯有此偈。而将“情”作为修炼中作用,展开来讲的,也唯有我们熊老师了。《玉真通解》中讲到,师父讲宇宙生命终极奥义,刻画在888个人的头顶,而展开来演绎便是《解缘道根》,“情”、“缘”、“魔”、“根”、“种”、“雌雄”、“玄牝”。
而这,就是新时代修行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偏将军 发表于 2019-9-30 16: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偏将军 于 2019-9-30 16:28 编辑

“很多人把习气做主错当成无为。无为嘛,还讲什么修法啊、仪轨啊、师父啊,什么的。甚至讲无为还做什么礼数呢?”
类似这样的看法,我觉得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没办法。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往往自己处在另外一个极端而不知。
说到严新,除了做好事,更加重要的是他说调炼出下意识、元神了,才算真正的修炼入门。
只是在阳性的一面怎么努力、用功,都不算入门。而且是差太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9-10-1 01:5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按照严新的看法我就是差很远,不过严一次一次被传说,为什么也不出来了,像他这样的一旦有病都会被笑话的,算了不讲了,我也会被笑话,道德经和严讲的应该不是一个东西,当然我不能讲得清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也在两个方面也差很多,你这次讲话很顺溜直接,便于认识上提高,反正我认为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空行 发表于 2019-10-2 16: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不出来,而是出不来。
出不来的原因,大家都是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9-10-3 08: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中 于 2019-10-3 08:20 编辑

实事求是讲真话,不会死人,传统以来,中国一直都有为大者尊者讳的优良传统。严新他容易吗,其实他治了很多高难的病,做了很多高难的科学,也有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既有实至名归的一面,当然也有无法处理的一面,医生治不了自己的病,很多时候他也只是只能做一个人一个方面。不是普遍性的。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基础的普遍的不惊人的缓慢的根本性的发展。讲玄有成就的人都是刻苦练功用主观强意识的结果,而他们后来一致都说元神,潜意识,否定主观意识。用心何在,我想他们的确都是好心,他们在告诉我们不练出不来,练出来了又回不去,所以一律以否定主观意识的过了的形式呈现,岂不知道德经天天就放在那里,基本不讲玄,神,什么特别意识。当然道德经也讲了不学,无为,但是那是另外一种基于协调的自学,道德经讲的就是主观意识与客观的关系,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我国的流行与倡导,实质是同我国的底文化有共同之处。讲主观与客观关系的都是上档次的哲学,身心境并练,那些看到什么,元神,功法,都是有一点格局太低。不论是扁老师元老师,旧老师新老师,都是换个马甲又从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2d27d0102w8xu.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空行 发表于 2019-10-3 1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 讲玄的地方很多。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神,是谓玄同。(也有神字)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讲神的地方也很多。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9-10-3 12: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讲的玄不是我们现在讲的玄,玄界玄功之玄。常,不是在练功下。第二所谓有欲无欲的调节,是指主观世界可以有各种想法,当其不能客观时要调节,当你的思想能不断去掉主观主义,不断保持客观性的时候,这就是真意,又叫认识论,它是以观为基础的,一切的妙的解决前提是认识论要清明。这一点可以看看毛泽东的实践论,怎么你认为毛泽东不如你们玄功的。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在这里讲了,这个世界有的人要么就是自我非常强,要么就是完全的没有自我,苦行僧的反标准。这两点都是错的,那应该是怎么样呢?首先你应该什么都可以想,但是想到一定程度有欲了就要转化,这个标准是不能影响你的认识的客观性,要讲辩证法,这个叫守中。所以老子这里讲的谷神是心的一种状态。不是玄功概念下的神。因为老子恰恰认为主观意心是中枢,它比玄更玄。它是看不见的玄,是玄的中心。
意与心,主观入手,要注意调心是虚界的客观,行是实界的客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9-10-3 22: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讲了长生久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对道德经中的长生久视这个问题不重视,不理解,也就是把道德经等同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而已,连科学都不怎么联系得上。因为连现在的计算机前沿研究也进入了脑机接口和意识上传领域,现在的生物学也在研究灯塔水母的“返老还童”特性。

      主观意识再怎么符合客观,也无法解决它需要身体作为基础支撑的一面,“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患在于人的身体其实很脆弱,总难以避免一些灾祸的侵袭,疾病、车祸、工伤……,更不谈过去时常发生的饥馑、战争,就是人躲开了这一切,平平安安的活下去,也是会衰老的,血管也会堵塞的,心脏也会肿大的,眼睛也是会老花的,耳朵也会聋的,舌头也会尝不出滋味的,大脑也会记不住、转不快的,手脚也会迟钝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有一条:物质第一性,物质通过感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的改造世界。但你五官都不灵了,手脚都麻痹了,记忆都混淆了,还怎么正确接收客观?正确认识客观?又正确符合客观?
      从秦皇汉武到如今,历史记载的怎么伟大的人物也伟大不到120岁,所以我国对各级领导的年龄也有一定的规定。再伟大智慧的人,一旦肉体消亡,说他思想永存,在激励世人就相当于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当然也说得过去,理解为“死而不亡者寿”也可以。但是毕竟不是像一棵千年古树那样形质和气质都存在着影响着周围。

      所以我认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聪明,我相信古今中外的修炼前辈早已考虑过、深入探讨过并且有答案:在长生久视或者精神(灵魂)永恒存在的方向上主观意识不足以担当这个大任,所以佛家有明心见性的说法,要找到心后面的不随万物变迁而变迁的佛性。道家丹道的元神说和佛家特别是禅宗的佛性、实性说是有联系的,元神说基本来自于唐宋以后,有佛家的影响,这点可能不能否认。
      追溯元神说的来由可见其实质并不是神通,而是在述说一种永恒性,短暂的主观意识只有和宇宙的永恒紧密联系才有永恒,这个宇宙的永恒并不只是在高天之上,那是宗教的上帝,永恒它也在人身心中,就是元神,神通不过是它无所不能的一点展示,它最重要的特性是自有永有。所以唐宋以后发展起来的元神说和先秦的道德经的谷神、玄牝、道联系在一起也不牵强,不牵强在永恒性和长生久视这些不能绕过的核心点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1:48 , Processed in 0.0177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