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箭凌

感悟体会

[复制链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0-10-21 1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维的盘中餐与四维的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但是对于老农和晋惠帝来说,同样吃着盘中餐,此粒粒却非彼粒粒,意义大不同。
      辛苦是参与,参与与一粒一粒的粮食实际上是一体的,但是人仅仅观察到了盘中或者充其量缸中粒粒粮食这个结果,没有参与下种、栽培、浇灌、结果、收割、加工的过程,也就难以理解粮食的珍贵和可口,不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心灵深处的理解。
     
      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
      修炼界有云:活在当下,但仅有当下也是不够的,观察体验存在的生、长、壮、大,从无到有的四维发展变化,才是全,才有真,只有三维空间观仅能见片断的凝现,自然有大的缺憾。
      现代社会由于行业的无限纷繁造成的存在碎片化与晋惠帝遍地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也只有想象法能够弥补一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0-11-23 15: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直线变曲线而成圆是谓彼是莫得其偶

       道家的思想是大通为一的,所谓的生的世界、死的世界、梦的世界都是一个整体,所以是大通为一。像庄周梦蝶的寓言就是阐明梦醒为一。
       但是这个一不是直线的一,而是圆周的一,搞成直线段就不是一了。对立面总是可以放在在圆上,形成圆的,那就是不对立了,就是彼是莫得其偶。
       顺其自然就是你要把圆走完,不能只走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0-11-23 1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得趣于每时每刻中

       人还是需要一点哲学和抽象和诗意的,不然人到中老年,只有房子车子儿子身子位子萦绕于心,岂不无趣?无趣则近朽了。
       只是我们和哲学家、诗人毕竟不同, 还同时注意生活和修炼的细节,能得趣于每时每刻中就更好了,平常时刻不乏味,无需酒和烟和美食美人而自安,没被每天八万念牵着狂奔而消耗大于积累,自然有生机。当然这个需要性命的同步修证于常,所以基础功夫还是要有的,行走坐卧不离的行持,24小时打成一片的抱一之想和实践。听讲和感受是无意识的实践,内观觉察反省及用所读所听所悟是有意识的实践,合起来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谓之道。感性多的可以从阴达阳,理性者可以由阳入阴,两者都有方向和出路和联系,但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没端正心志打好基础就旁骛多抓,结果没于现代信息之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1-2-15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压抑与反者道动要结合

       观察到环境中的一些人,比如一些比较外向的女性,如果她身体有什么感觉或者有什么想法,就说得比较直接、也比较多,不藏着掖着。这当然比性格比较内向的,比较压抑的人有一些优势。
      但是观察久了就发现因为有些性格特点,如比较注意身体的一些细小的感觉,所以就总是喜欢强调身体上面的一些感觉,一有就说。怀疑身体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然后你一说多了,就有一大帮子人给她出主意,这个说要这样搞,那个说要样搞,她人就认真的听,不住点头询问。有的人说话就比较夸张,她就容易被吓着,准备回家按人说抓药治疗。
       有时候就觉得好笑:在这一点上你能少表达一点,不也就会减少一点干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1-2-15 1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之道

       现代社会人有钱了,有闲了,不去打牌品酒,看点科技方面的书籍,哲学方面的书籍,历史社科方面的书籍,也是好事,情趣高雅一点不香吗?
       但是个人以为,还是要注意,看这些书时候不能被书所转,而是人要转书。不要投入太多的自己不能证实的地方。什么叫能证实?就像吃饭吃了颗沙子一样的能马上吐出来,这样的就叫能够立即证实。
       不过大部分上述这方面的书籍是不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除非是烘焙教程、家常菜谱一类。
      那么除了烘焙教程、家常菜谱一类的书就不要看吗?也不尽然。有兴趣压不住看也可以看,但是要能够回归诸身,作为修炼者在这方面应该是优势比较大的。他可以从感觉上会归,比如历史社科方面的一些书籍,也可以从一些细小的提示方面会归于身,比如一些技术方面的小细节,像厚音老师一次语聊所说的新生婴儿手上多了一条小动脉的现象增多了印证心手相通的经络理论。
      不过从我个人的体会上面来看,像这样的小细节,一本厚书里面有那么两三个能领悟到可以回归己身就已经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1-2-15 1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仰与修炼

      信仰和修炼不一样,信仰一般就是讲精神心灵的高大上发展,但实际是往往沦为传销式的跟风和盲从,而修炼则是要性命双修,同时需要发展个体性,因为世界需要差异性。
      信仰一般是大众的流行的,比如一个法会一个宗教庆典有几千人几万人参加,接受同一个模式的塑造。而修炼则往往小众化,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成针对性教学和互为镜鉴。
      当然信仰里面也有修炼,特别是东方的宗教信仰,这是因为其源头往往是来源于修炼,但越成为意识形态越大众越时尚,则修炼成分越被稀释和掺杂,而信仰成分越占主流,没有明眼人点化解析,自己甄别取舍非常费劲,99%都是坑落堑爬不出来而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1-2-22 15: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神问——上帝能否造出一块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问题的解决

      神学家带着哲学家找到上帝,神学家一脸焦急,哲学家一脸嘚瑟。神学家说道:上帝啊!万能的主!这哲学家居然不服您!说什么无所不能的上帝不能创造出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如果主您造不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就不是万能的。反之,若您造了却举不起来这块石头,也不是万能的。为了您的荣耀,我和他争了不知多少年,也没有结果。所以只好请主显示神力,说服这个罪人了。

上帝说,小样,这咋能难住俺老人家?看我的。  

上帝便从伊甸园唤出一个傻小子出来,问:小朋友,我造了你,要不要我给你取个名字?

傻小子说:您待我太好咧, 那敢情好!

上帝暗笑。

上帝:叫你狗剩行不?

傻小子说:咋这么难听呢?

上帝:那就给你个长点的名字,不难听。

傻小子:啥名?

上帝:上帝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

傻小子:这名字怎么这么怪?

上帝:我是谁?上帝啊。想给你啥名就啥名。听我好了,以后有你好处。

傻小子:行,我就是上帝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

就这样,上帝造出了“上帝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

哲学家:%&%%#####%%……&*&#@@@%……&*

神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2-7-13 12: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与道德经

       易经比较注重符号,而道德经注重自然现象的特征的拈出和总结。
       符号在自然中是没有的,你不可能在自然中找到一个太极图或者离卦,只能在人写的书上找到。
       但前后相随、长短相形,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则是直接观察自然现象的结果,天下人所共见共有的自然现象、身心现象就是直观量。
       要善于从直观量出发,看到、领悟、回归自身,则卦象符号系统不需要也可以,而离开直观现象的单纯符号系统研究则容易绕晕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22-7-13 13: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与身(一)

目的性一强,则失却观照,以物代己,周遭无觉。

念(心)可以在存在(身与神)中得到校验与反馈,不必待外界反馈。      
观察念头离开当下和既往存在时的身感(身与神的反应),反之观察身的反应也知道心所在状态。

多动一念也是伤害,
被多动一念也是伤害。

一念扯离了当下,即是乖戾之主观,
如同莽牛犯禾稼,关注当下速扯回,
也要费些精气神,于此就知主客悖。


突发一念,引起习惯性的多余的非自然需要的动作,如拿手机找钥匙。就要和这个念头相反,打破习惯。

一念生时如不涉及行动,只需以正勘破,可以不被扯离当下。对待念头,入念为下,破念为上。如此却之省心。
念若涉及行动,则求反为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5:40 , Processed in 0.0185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