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回复: 3

厚音老师讲解《庄子·外篇》(第24讲)《天地》(6)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2-3-30 18: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4-2 01:28 编辑

《庄子·外篇·天地》(6):                                     < 语聊整理,不当处请直言斧正 >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讲解]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人乎?’”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叫“相放”,“相放”就是悖逆的意思,就是跟主流意识不太相同,或者是它本身就是主流意识但是它又跟大家的理解有点相悖。实际上这两者之间(一个是顺者一个是反者)只是表面上在治道,不能说明其根本的问题。

   比方说这里面有一个说法,孔子问老聃的时候举出来的一个例子“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这话的意思简单点,就是分析一个石头就把它性质的硬和它颜色的白这两点之间区别开来进行说明。好像这个东西放在这个地方,道理很清楚、明白一样,好像可以说这个“坚白”的论点比较清晰,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诡辩,拿到我们现在来说实际就相当于一种诡辩。在古代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说明古人在想问题的确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的。但是无论他怎么说,就像我们从《红楼梦》里面看到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表面上跟“坚白”之说不搭干,但实际上也是属于表面上在“治道”,相对性只是看到的表层没有深入到事物的内在机理里面去。

   “离坚白,若县寓”离开了事物的整体性而既定事物是不得究竟的。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想把孔夫子问老聃的一些实际的状态推演一下,就是说世道当中有很多论点有很多观点,我们是不是要附合于它呢?不一定要附合于它,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它,同时又穿透它。 所以孔子心里就认为“若是则可谓圣人乎”像这样的人可以称作圣人吗?就是把这个石头的质地和它的颜色区别开来进行论述,然后再去概括这个石头的性质,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圣人吗?老聃说“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这只不过是聪明的小吏供职时为技艺所拘系、劳苦身躯担惊受怕的情况。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人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不可,然不然”这六个字比较难得理解。“可不可”网络白话文翻译为“把不能认可的看作是可以认可的”不是很准确。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你不认可,但是他的认识又非常认可这件事,这个事就像高悬于天空中的清醒明目的事件一样,在天地之间这个事情已经非常明显了,好像是可以这样说,但是实际上可不可以呢?它是可以的,得允许人们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表达出来以后到底能不能被老百姓所接受呢?几千年过去了之后,这个“坚白”之说早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个东西(“坚白”之说)已经在现代人中间生不下根来了,它也没有什么根,因为它本身就是“不可的”,但是为什么他认为“可”呢?说明古代人在探索这些问题的时候肯定有一些说法,是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里面去的。说明古代的诡辩和现在的诡辩尽管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实际上现在的诡辩也是存在的。

   另外一个情况“然不然”,“把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像这样的情况我们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呢?的确值得思考,什么为正确?什么为不正确?特别在修炼界有很多不正确的东西,但是偏偏人们认为是正确的,他也不知道这个正确到底是怎么样来的,他不知道人的创造性到底有多深有多远,他不知道人的创造性特别在意识上的创造性,特别在形而上的一面可以形成一定的趋势。而这个趋势一旦形成以后就是所谓的文化,这个文化会影响我们几千年,甚至影响到我们的后代,我们也不一定能够跳出这个圈子来。所以“然不然”把不然的东西认为是然的,认为是肯定的,像这样一种说法是存在的。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诡辩这个事情一样,既然是一种诡变,那么实际上他也是在阐述他的推理的真实性,有时候在相对的历史阶段以内,他可能并不一定能够跳得出去。

   现在我们所学习的这一段的内容实际上是庄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了一个故事,表面上好像(是)孔老夫子在向老聃请教关于“治道”的一些事,实际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在历史上孔子跟老子见过面,但是可能没有谈到过这些问题,既然见过面,人们想象空间里面就有很多内容可以创造性的把它模拟出来,我们就按照这个创造性的模拟继续深入下去。当然我说它是创造性的模拟出来的,这也没办法去考证。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人说(过),就是我们中国的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也说孔子和老子不可能见面。为什么史记里面或者其他的经典里面都记载有这样的事件呢?当然庄子的这些(孔子与老子)见面的一些故事不被人肯定,但是我们并不在乎他们见面或者没有见面,我们在乎什么呢?我们在乎他们谈论了什么,他们谈论的事件里面往往有一些我们可能平常费尽心思也想不通的一些道理。

   庄子在描述或者创造这种事件时描述出来的道理往往就是我们的一种指导,这个(夫子问老聃故事的)指导里最重要的就是:这种“坚白”之说好像挂在那个地方的一面镜子一样,他可以反射阳光,但实际上他是不是能够称之为圣人呢?老聃就说
“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这只不过是聪明的小吏供职时为技艺所拘系、劳苦身躯担惊受怕的情况)。“执留之狗成思”,把狗拴起来作为一种狩猎的工具,他自己本身也是有他自己的约束的。“猿狙之便自山林来”,把猴子从山林里面弄过来当做是戏耍的一种物体这样一种状态。说的简单一点,无论是用狗来打比方也好,用猴子来打比方也好,说的都是这两者的背后都有操纵者,这个操纵者在下面那句话里面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论点“有治在人”。

   “有治在人”,有一种“治”行使在人的身上,这一点上(庄子)没有说主语是谁,所以我们就暂且把他认为是道,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治道”。既然有“治道”在这个地方,那么背后的道“有治在人”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的过来(通),就知道在人的背后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运动,就像我们平常在描述人的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一样,表面上人的个性非常自由的,但是人类实际上是受共性制约的。这个“共性的制约”,我们没有把它描述成人格化的神,只是说它是这种共性的制约。这个制约就像我们说平常说的理论观念一样,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人类有集体潜意识,这个集体潜意识在制约着人的个性的状态。我们把集体潜意识从修炼角度上描述成为集约意识,集约意识就是无数个意识的结合必然会形成一个总体的制约。“有治在人”,就是把这个东西释放在人(或者说人类的发展和进化上)。说明人的背后有一种力量在制约着。

   “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你想听你也听不到的、我想说可能你也理解不了的。“不能闻”和“不能言”这两件事、两种状态可能并行的存在,我(老聃)告诉你(孔子)这种存在里面到底怎么回事。

   “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体但是没有仔细去思考这些问题、也没有认识这些问题的人是占大多数的。“众”就是大多数的意思。

   “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人是“有形者”,“无形无状而皆存者”有身体的存在又有极高的精神世界,他(庄子)肯定这个(精神)世界是人格化的一种存在。看不见的世界里面好像有一个存在与看得见的世界并存一样,像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呢?“尽无”,是没有的。古人就把后者“无形无状”翻译成为“道”,“有形者”认为是人,人与道之间如果要是并存的话,“皆存者尽无”是没有的。这是在界定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个“身”到底用什么样的状态去描述呢?就是在这个地方出现的“有形者”。我们有时候把有形看得比较固定,这样是不利于我们对道的理解的。“无形无状”与“有形者”并行、共存,是很难做到的,这状态几乎没有。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动与止、死与生、废与起,这些相对立的运动状态的存在,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又非其所以然也”,加个“然”字就好理解了。

   “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到了能够物我两忘的时候,人就基本上在天道的运行中了。在天道的运行中并不是说没有意义的,他(庄子)说的是人能够物我两忘的话,那么他客观一面就同步于天道的意志,这就是忘己的重要性。

   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说法“无心无耳者众”。“无心”相当于我们没有去想这个问题,“无耳”相当于我们不听、不信,明明听到了但是我们不信,是听还是没有听呢?既不信的话,当然也就是没有听。像这种话与老子的“信不足,故有不信”实际上是一样的。后面的内容实际上都有类似的语句的相似之处。比方说“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表面上看起来是他(庄子)绝对地否定了人好像是可以得道的这个说法,但实际上他这一点又与他后面所说的“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相悖,前面的结论和后面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前面是绝对化的“尽无”,后面又说“入于天”,不是矛盾吗?古人在论述这些东西的时候,可能没有我们现在的逻辑思维这么严谨,所以相对他都带有一定的空隙,让我们可以钻的空子是有的。

   实际上(庄子)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与道、有与无的并存需要明白中间的障碍到底是什么?至于其他的逻辑上的严谨性不一定需要再三的去重申或者规避,他不要规避这个事,我们要这样去理解古人。比方说他(庄子)所说的“动与止、死与生、废与起”并不是事物变化的根源,他说的就是这个并不是事物变化的根源,“非其所以然也”(我们加了个“然”),没有讲这个根源。他就说“有治在人”,说明他这个论点的背后,他想说明一些事“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我们很容易把理解为物我两忘。

   那么为什么把“忘乎天”作为一个基本的说法参与进去?我们人平常很难以把天的形象具体化,因为他的确是抽象的一种存在,他既然是抽象的存在,为什么古人这么重视他呢?要把他忘掉呢?古人是怎样把他记得非常牢呢?实际上他也不是这样的。但是中国古人对天都认识、都耿耿于怀,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方所说的“天”指的是支配人命运的规律,他把这一点隐藏在他的论点的后面。

   我们一向是这样说的“人命关天”,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政治观念里面人民就是天,民心也就是天心,像有这样一些历史的积淀在
里面,这与西方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这里面实际上就把“天”的概念比较形象的和我们人的生命或者和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了。所以后面论点就顺理成章了,就可以推出来了,“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把这些担心或者是对规律的无奈、束手无策都放下,你只要忘记了他,忘记了他,忘记了客观事物对自己的影响,这就称之为“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简单的翻译就是了解了自己,放下了自己,才能有真正掌握无数个自己的普遍规律。把这句话再强化一下,了解了自己,放下了自己,才能真正的掌握无数个自己中所存在的普遍规律。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4-2 01: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4-2 01:33 编辑

一、小试的事情很多,但是自己从未重视而珍藏,只是在用自己的旧观念比照和进行判断 --- 偏将军的问题

     有民则有己

    1、上次语聊听到熊老师再次讲到“有民则有己”,觉得这个方向是正道,不能变。就说道友之间,有的道友默默整理文字资料,一部《悟真篇》就有394万字。我也想我可以在文字细化上做点工作。  后做一梦:我陪一老人到河边的一个厕所,小便从厕所里喷涌而出,溅到我身上,我也没觉得脏。老人还是尿急,我想陪他去单位的厕所,那里干净。结果本来我每天上班的建设大厦,我在梦里就是找不到了。不知道这个在提醒我什么?

[语聊]

   “‘有民则有己’,觉得这个方向是正道,不能变”:   人民就是天,民心就是天心。上面这个论点(有民则有己)他(偏将军)也非常地响应,认为“有民则有己”,有老百姓的存在,才有自己真正的存在和发展空间,这个论点是正道不能变。

   “我陪一老人到河边的一个厕所”:   老人,师父。河边,道的旁边。厕所,测试,这个梦是一个测试性质的点化,“厕所”就是他的所在是一种测试。

   “小便从厕所里喷涌而出,溅到我身上,我也没觉得脏”:   
   小便:小试,小小的试一下。
   喷涌而出:小试很多,小的测试是很多的。
   溅到我身上:这些小试、小小的测试是为自己而设立的。
   我也没觉得脏:小试的事情很多,但是自己从未重视而珍藏,只是在用自己的旧观念比照和进行判断。所以说这个事情尽管很多(也)没觉得脏,又不断的在出现,那怎么办呢?那就这样用自己旧观念对应进行比较和判断,至于这个说法到底符不符合于偏将军的心理,那另当别论,那是他的事,我们现在就要把他整个梦境作为一个整体还原到我们的修炼体系中来,看是不是能够成立?

   “老人还是尿急”:   尿:前识,预料。他料到这个事情必然会出现,他就出现在偏将军的梦中了。偏将军不认识这个老人,但为什么要跟这个老人在一块儿,然后帮助他上厕所呢?这就是尿的意思,料,他料到你会对他尊重的。急:时不我待。这一点实际是自己的潜意识非常急,他(潜意识)是非常清楚这个问题的,非常清楚自己所处在状态的,所以他潜意识很急,然后让自己做了这一个梦。这一点从科学上也说得通。

   “我想陪他去单位的厕所,那里干净”:   单位,自己习惯的地方,也是自己观念受到巩固的地方。干净,是一种表面的说法,屎尿与干净本来就是一起的,当人没有把屎尿排出来,它是身体里面的,身体里面的这个屎尿作为人来说是不会计较的,也没办法计较,因为他也没有闻到、没有感知到,他不会这样去想,但实际上这个干净和屎尿在人的身体中是处在一块儿的,这就是道性。我们人本身就是和道是并列的一种存在,因为只有人才会这样去想问题,才会把它分开来,分开了说明人的特点跟动物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但是人却习惯于区分。所以之前就有“我也没觉得脏”这种感受的出现。他既然没有觉得脏的感受的出现,那说明梦中他是理解屎尿与干净是一体的这样一种结论。他是知道这个结论是真实不虚的,也证明梦中体现的潜意识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也是想用此来表达真实的。人处在这种真实的状态中,我们如果要是回避它的话,我们就称之为干净或者不干净,这就是真实。真实的一面就是无论你是干净也好、不干净也好,都是一个整体。

   “结果本来我每天上班的建设大厦,我在梦里就是找不到了”:   潜意识的意图表达与主观上的熟悉不过没有关系,因为他想表达是另外一个事,其中涉及了一个名相“建设大厦”,过去的大厦是指自己的身体,而现在梦中的建设大厦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是在修炼中成熟的法体,这个才叫大厦。在这个问题上,既然毫无意识、准备和积累,又怎么会有这个“建设大厦”的呈现呢?所以当然没有,此前这个师傅也是在直接点化这个事,不是他尿急,而是他料到偏将军自己的潜意识非常急了。


    2、另外一个梦,我和郭伟到了草庄,草庄有个大会堂,屋内屋外都是人,熊老师也在其中,所有人都是站着的,有个黑衣人在演练太极棍,道友们都非常感兴趣,互相交谈并用手比划着。这个又在说明什么?敬请熊老师解答。

[语聊]

   人都是站着的:   过去有一句老话“站客难留”,这种客人是没办法留下来的,大多数人都是站着的,说明来草庄的道友当家学做自身主人的少,走马观花各取所需的多。不知道这句话大家能不能理解过来。

   “黑衣人在演练太极棍”:    黑,肾气。黑衣人,人在驾驭着肾气。作为人的特点就在阴阳两极之间晃荡,这叫太极棍,形象化一点就是太极之间混,就是阴阳两界之间不停的来回倒动。混,也叫棍。这个“黑衣人”与今天另外一个问题中有一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黑棺材”相关。“黑棺材”赚是人们的眼泪与其相应,因为不见棺材不落泪,见了棺材眼泪才下来。“黑衣人”赚的是人们在阴阳之间变化的历程。经历有什么赚头呢?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个经历,因为这个经历中间有无数个大家经历过的一些信号,这信号里面实现携带有非常精微的一些物质的。这一点我们没想到,我们更加没看到,所以说我们可能就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否定,否定不要紧,关键是这个事情是不是真正的存在。

   “道友们都非常感兴趣”:   庄子在《天地》说“有治在人”,老子也说过“乐于饵,过客止”,所以说庄子接下来就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所以说众之所好[hào]不一定是“真”好[hǎo],这就是保留个性的重要之处,这也是此地“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之要妙。表面上说了,其实又从未说过,此为“不能言”;表面上听明白了,一转身又回到了不知所云的感觉中,此为“不能闻”。

   在草庄这样的事例和感觉太多,表面上什么东西都说了,其实又从未说过,此之为“不能言”,表面上都好像听明白了,一转身的又回到了不知所云的感觉中,此之为“不能闻”。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在这里我跟大家解解答各种各样的感受和问题,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这样的例子,你说没说吧?都已经说过了,你说听明白了吧?他根本从来没有听到过,居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就说明我们现在所处的事情的背景就是这样一种背景。跟老聃在这个地方(《天地》)所说的这个情况非常近似,“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这两者之间表面上跟你说了,但是你不一定明白,你也不一定能够理解了。为什么呢?因为前面已经说了这个黑衣人在那边耍棍,人们很感兴趣,还在那个地方集体讨论,还在比划着,说明人往往对自己的浪费很感兴趣,但往往对修道的进步他充耳不闻,为什么不闻呢?就因为他认为那个是听不懂的,因为他的感觉没有真正的进入过。

   修炼这件事不是人云亦云地凑热闹,修炼这件事是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的精工细作,一定要顺应天地时节,把握好众生的真需求,起早摸黑地辛勤劳作,谦虚谨慎地众人为师,这样才可能有少许的收成啊! 这句话是用比较形象的表达来写的,希望大家能够接受。



   3、感谢您对我那个“熊老师死了”的梦境的解释,不过学生要如实发表我的观点:不同意。 我觉得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我们的思维体系里面本身就是反的,梦里熊老师死了,发生这种变化,象征着必然要产生一种结果,结果实际上是我们的感情甚笃,更加深挚的意思。不过您的“错误”解释也是有意义的,反而让我很兴奋,完成了135度起飞...

[语聊]

   这实际上在做一种辩,我们不说是诡辩,但的确是在辩。“思维体系里面本身就是反的”,他是说有反向的一面。我没有说他反向的一面,我说的是他表面的一面,但他非要说反向的本身的那一面。当然本身的一面已经存在了,是若即若离,要离又离不了,要想深入进去又深入不进去,那怎么办呢?这个事情实际上是一体两面,深入进去和离开是两回事。我只是讲了深入不进去的这一面是由于我们固化的观念,由于我们心里的老师这个观念已经死了,固化死了,把这个观念固化死了。我讲的是这一面,不知道我这种诡辩有没有道理,大家可以继续论证一下。

   “象征着必然要产生一种结果,结果实际上是我们的感情甚笃,更加深挚的意思”,这种解释我是相信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没有离开草庄,说明他对草庄还是热爱的,对自己的认识还是尊重的。这个问题到底应该从什么地方去说呢?我们试着重新把这个问题表达一下,人的观念是需要不断的更新与改变的,才这样才能够跟得上修炼的节奏。草庄这个地方,有的人他心死了以后他就不会再来了。(说的不是熊老师死了,而是说自己心死了,他就不会再来了。)

   如果只是观念死了,那么他的人还是要来的。但是是不是能够窥见个端倪或者弄清楚子午卯酉呢?还是要看看观念是不是自家能够活络起来。真正的自身能够活络起来,这才是关键。人类要想弄清楚自身所包含的一些真理,人类的现有观念不来一次彻底的革命不行。此话不是针对哪个人而言,是真想先对广大的修炼者一吐为快。师父都“尿急”了,吾等不急么?说简单点就是我们肯定是没有师父那样“尿急”的,因为他梦境中就说师父“尿急”了。我们到底急不急呢?如果是有急的人,那说明我们已经在这个修炼的行列中,如果我们不急,那我们可能就不在这个行列中。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师父释放这样一种“尿急”的信号,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自身的思想运动还要关乎人类、关乎社会,同时也要关乎自然,把它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去)做,人该着急的时候(就)着一点急。(当然)并不是说物我两忘一下子能够真正撇清的,这个撇清是需要功夫的,久久为功,要时常地去关心,然后就知道它的规律,知道规律了就知道不用着急了。那个时候不着急,这个时候不要急,那就是一种真相了。所以“尿急”就是一种假象,它是我们自身必须要“尿急”的一种假象。



二、观念固定了,就会看不懂潜在的表演意图 --- 苍龙的问题

    11月22日晚梦中几个片段,请厚音老师解惑,谢谢!

    1、其一:梦见自己在部队营房里,要出去迎接自己的在外训练归来的部队,自己走着走着就飞起来了,从部队营房大门飞出去不远,看到回来的部队,带队的宋方义和徐耀民走在部队的前面,还有一个战士在前面给部队拍照,我说这样拍不到队伍的全景,于是我拿着照相机飞到高空拍了起来。

[语聊]

   “迎接自己的在外训练归来的部队”:   部队,军队,国之利器。在梦里面这个军队是国家的机器,自己是没有调动的权利的。简单说在部队里,即使你是将军,你也没有权利去调动自己的军队。这个权利按照宪法的精神是在军委主席的手上,平常的调动只是说是工作上的调动,真正的把国之利器用在打仗上面,这的确是在最高的那个地方控制着,所以说自己是没有调动之权利的。在修炼者的身天下中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国之利器,同样也是不由自己指挥与调动的。相似的对比性就出现了,我们身天下与天下的状态是同步的,但是自己有创造、创建与认识的这个部队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宋方义”。

   “宋方义”:   其义理方正合道,把这一点送给修炼者,同时矫正有史以来对修炼内修有成的一些不道的认识和说法。比方说过去就有人说修炼阳神出窍了以后居然还可以去打酱油,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然后这个就称之为阳神。古代的修炼者说到这个程度,我就认为他的认识不但是有局限性,而且有极大的危害性。搞得后人就以为真的有那么回事,不知道他既然受人的操控,那他的寿命是极短极短的。但是作为人来说对这一点他不理解,他没有其他的(义理),就是自古以来没有其他人能够见到这个事,同时能够验证这个事,同时又能够反对这个事。所以既然没有的话,历史传下来的说法就好像真的有那么回事。

   实际上这一点从苍龙梦中,我们就可以明白过来,“国家的军队”(国之利器)你有管理和训练的权利,但是你没有调动他去打仗的权利。自己的身天下也有创建与认识国之利器的权利和义务,这个就称之为“宋方义”,其义理方正合道,把这点送给修炼者,同时矫正有史以来对修炼内修有成的一些不道的认识和说法,这也是庄子《天地》中所言:忘己者才能入于天。当然修炼的百姓需要逐渐的明白这些,(但是)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说简单就是大部分的人是不可能把这个道理拿到议事日程上来的,人生的议事日程还有很多的事需要去掌握、需要学习、需要奋斗。这些修炼的事估计可能要很久很久以后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个就是“徐耀民”所代表有的含义。

   “徐耀民”:   徐,慢慢地来。耀,光耀人民,让他们明白过来这(义理)所代表的一种含义。


    2、其二:场景一转,和平医院(部队医院)那里阳绪华(战友,军医)在作法治病,好多人都去看,我去了,看见阳绪华正围着一张床在转圈,手里拿着一个旗子,嘴里还念念有词,周围有一些人在围观。看到这个场景,我心想我刚在梦里梦到他作法治病了,而且他穿的衣服和手里拿的旗子和我梦里梦到的都是一样的,只是梦里那个床是个双人床,比他这个床大。想到这,觉得他这不是故弄玄虚吗,糊弄人的,深不以为然

[语聊]

   那个床比这个床大:   表面上梦都是自己在做,无论是床大的梦还是床小的梦都是自己的心理反射,梦里刚才还梦到如此如此相同,只是床的大小不同,同样也是自己心里更深层次的演绎。 床更大一些,说明阴性层次越深,生机也就越广大。
   “阳绪华”: 从主观上或者从主观的角度上来讲,人的潜意识开始在演绎人的生命更层次精华,来帮助修炼者更好的认识和实践修炼。

   “觉得他这不是故弄玄虚吗,糊弄人的,深不以为然”:   他(杨旭华)在现实一面肯定是没有拿着旗帜围着一个床转圈,以此来作为治病的方法,肯定是没有这个事。这个梦都是发生在苍龙自己的意识里面的一些内容,所以说他(杨旭华)是没有共线性,只是自己的潜意识,在梦与梦之间不断地引导自己,深化、理解自己。自己还根本不知道这个床大和床小到底什么意思?原来就把床认为是广大的生机,这个生机是一层一层的,越深层次的阴性的部分越含有不可言状的生机在里面。自己这种梦结论就称之为“相放”,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跟客观存在的正好相悖了,悖离了人潜意识本来的意思,观念固定了,就会看不懂潜在的表演意图。这就是我们刚才学的“然不然”,就会把不是这样而确定的认为就是这样,大家说说是不是这样呢?人的意识就是这样奇怪的,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切的认识。当然苍龙第二个梦直接在告诉修炼者,修炼者不是单纯去学习那些法术、认识那些操作内容就够了,关键的是无己。无己里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无为,既然连自我都不存在的话,那么无为是必然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4-2 01: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4-2 01:39 编辑

三、自知之明是修道路上遇到了极大的障碍 --- 清荷之美的问题

    相互关联的梦,一个月内的三个梦境,麻烦老师解析一下,谢谢老师!

    1、梦一、 梦见自己要回家(东南方向),眼前却是大雨涨水后到处都是泥泞而无路的景像,正在不知所措时,又看到向东方向有一条笔直且路两旁都有住户(类似于现在新农村建设)的房子,就沿着路往前走,先碰到一中年妇女坐在家门口,好像从她家抄近路可以回家的,她说不让走,就继续向前,又碰见两个小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梦里感觉两小孩很可怜心生怜悯而哭个不停,并掏出身上仅有的三十几块钱分给俩孩子,清晰的记得给了一个孩子一张面值20元的,剩下的十几块钱给了另一个孩子然后离开。

[语聊]

   “大雨涨水后到处都是泥泞而无路的景像”:   大雨,大道,天上下来雨,我们就把它形容为大道。大道在沐浴了世界以后既有天清地朗的美景,也有泥沙俱下所带来的无道可行,这也是对修炼界的真实描画。所以真实的修炼需要不为己而为天下奉献的真心,需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的意志,需要拨开秘雾胸有朝阳的灵性沉淀。

   “回家(东南方向)”:   回家肯定是有方向性的,因时而动也是需要辨明方向的。所以说想达到目标就一定要有坚定的心态,顽强的意志,以及灵动的精神,让“无己”的状态去驾驭这三点就称之为“德”。

    2、梦二、梦中和好朋友(薛小红)走在一起,看见老乡朱兴明,朋友说只示意一下就好,我却直接过去打招呼了,并看见他脸部有一片黑色污渍,就问他怎么了?他说得了病挺严重的(意思好像已到晚期了),他边说边进了一个屋子,场景一转,眼前呈现出他带了两个孩子一起修好的卫生间的蹲坑并有引流污水的小水沟拐弯到东北方向了,然后李爱琴(之前单位同事)走进来说她和朱兴明同住一个屋子。

[语聊]

   “梦中和好朋友(薛小红)走在一起”:   偕于小的红利不足以言大道。
   “看见老乡朱兴明,朋友说只示意一下就好,我却直接过去打招呼了”:   朱,红。前面是小红后面是朱兴明,都是有利的发展方向,但是后者确定在自知上,因为自知者明。 “朱兴明”就更加暗示着事物的发展有方向,但是前面这个“小红”却阻拦人们在阻拦修炼者往深处发展(“只示意一下就好”)。实际上他自己本身还是想跟这个老乡朱兴明打招呼,因为他想追求正道。

   “看见他脸部有一片黑色污渍,就问他怎么了?他说得了病挺严重的(意思好像已到晚期了)”:    在自知之明这条修道路上遇到了极大的障碍。(这节)暗示着这个意思。
   “他(朱兴明)带了两个孩子一起修好的卫生间的蹲坑并有引流污水的小水沟拐弯到东北方向”:    信息还在长幼合力的疏通阴性的通道,我们主观上就更加应当配合好这些工作。遗憾就是做为人来说,可能有些生活、工作所迫,很难以把主观上全部投入的这些对自己潜意识的配合中间去,这就需要极高的灵性,就像前面所说的“需要拨开秘雾胸有朝阳的灵性沉淀”,他需要这个东西。

   “李爱琴(之前单位同事)走进来说她和朱兴明同住一个屋子”:   这个世界有了爱就有了希望,“李爱琴”是一种爱天下万物的引导暗示,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出路,它能带出修炼上的全新未来。


四、不能让自己的心枯萎了,要有积极向上的信息 --- 正甫的问题

    梦片段很短,大多醒来就忘了,中医里面讲,肝藏魂,我想是生活节律的关系,每天十二点左右睡,早上六点十五左右起床,其余都是趴在桌子上睡,周六日会一两点睡八九点起,活动范围寝室教室食堂,直线两千米之内,整天都是屏幕大的小的,图像影像声光电,电子垃圾光污染,自我感觉,肝气不足或者肝郁气滞,气不稳梦不固,不会也不可能做什么,别有洞天意义非凡的梦。   给老师说两个片段,梦中和女同学聊天,好像是木斯又好像是多年前的同学。她突然对我说:你激动了,我说聊个天有什么好激动的,我问她寒假去哪,她说去姨(又好像是姑)家在郑州,我问她哪个区,她说内三环,我说火车站,她没说话表示是,然后她说她在外环有房子,梦就结束了。

[语聊]

   “女同学”,少爱时代有很多的美好可以回忆。
   “她突然对我说:你激动了,我说聊个天有什么好激动的”: “女同学说你激动了”,这是自然的结果。和同学碰到一块了,你有所激动,这是正常的事。但是人的内心却偏偏蹦出来一个“有什么好激动的”,就是聊聊天有什么好激动。说明人的生机已经被生活所磨灭了,或者是被自己的狭隘观念所禁锢了,又或是让自己的偏执给束缚了。修炼故事中有个冯铁丸蓝桥遇神仙,说的是人心不能自枯,人心自枯则不救,更遑论修炼。我们有时候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个激励,不能让自己的心枯萎了,要有积极向上的信息。

五、从浊中自清出来,将道的清明透彻抓牢,这将有利于道德文明的长久 --- 大道无形的问题

    辛苦老师帮助解析梦境,多谢老师,多谢道友们。

    1、凌晨2、3点钟,我站在停靠岸边的超大轮船甲板上等待一拨人登船,这拨人登船后天亮船就出发,航行14天到达对岸。大舅妈(已经过世)从给她安排的房间里走出,很不高兴地说14天太久她晕船受不了,似乎是不想待,我好说歹说把她劝了回去,想想还是需要去找找大表姐来劝劝她妈妈。醒。自己的一点想法:除非只有这一种交通方式到达对岸,如果不是,我觉得不应该只想到让大舅妈的女儿来说服她对她不喜欢的情况予以忍耐,应该去找到能满足大舅妈要求的交通方式去进行。时间短些又不晕的。

[语聊]

   “超大轮船”:   慈航普渡。这说明大道无形的信号能量来说,她是可取的,可取的就是她很有优势的一面,这是一个修炼者应尽的义务,把这些能量用来当做慈航普渡,这是需要经常做的。是不是要有意的去做呢?不是的,就是在梦境中对自己的亲情小试了一下。“大舅妈”,亲情。

   “大舅妈受不了”,去世者的难受实际上是在世者的难受,除了慈悲还要有更深的定力才能知道三涂上的人更需要无分别才能挽救。这句话在字面上的理解还是有点困难的,希望大家看一看。



    2、在一块皮肤汗毛孔里挤出白色脂肪,碰到上边皮肤汗毛孔内脂肪也都自己冒出来。在其中一个汗毛孔里出来一条活的像菜地里那种豆青色虫子。醒。自我分析:第一句的描述很像在说我在压榨身天下百姓的“民脂民膏”。

[语聊]

   “第一句的描述很像在说我在压榨身天下百姓的‘民脂民膏’”:   这种想法、这种说法是不是对的呢?首先我们有一个出发点,修炼者需要将身天下看成众生的缩影,这样才能客观地看清生命的原始面貌。刚才从庄子的原文里面就知道了,我们需要忘记自己,但是忘记自己并不一定让我们去忘记众生,因为我们还有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从主观的角度上去看清生命的原始面貌,这需要人有一个体验过程。

   “汗毛孔里出来一条活的像菜地里那种豆青色虫子”:   这些更加生动的说明了,人的生命中还有很多人未曾认识的小生命,它们也有情绪,也有诉求,不要认为它们不说话就无法沟通,实际上平常中的各种感觉说不定就是它们的冲动。不要等到它们造反的时候再去搭理它们,那时候就真的晚了。这个梦境实际上在不停地教导我们这些修炼者向内观时要观些什么,要观察我们自身内部的很多的信号,它们是需要得到人主观上的认同和帮助的。这也是修炼的一个进步,没有这种进步,其他的方面(有德...)就是一句空话。


    3、左侧一中年胖女人、我及右侧一人三人坐在桌旁吃一大盘炒虾。没看到虾是有细长肚子多条长腿儿的绿色活虫子。右侧之人先吃了个扁担钩(草地上那种虫子),又夹起比扁担钩更多腿儿的,把所有腿顺下方捋顺又吃了。我伸出筷子准备夹,左侧女人瞪我一眼,要她拿筷子喂我不让我自己吃,不想惹人生气就让她喂着吃了。醒。 我心里的想法:我觉得内人喂我什么我就吃什么好了,像这样的事是不是没必要非得告诉我一声?我有哪些思想或行为不妥是非得让我知道这件事呢?那“虫子”是不是指我原来认知为盲的灵性生物啊。难道是说如果我要是想了解一些生物的话,不能自己去瞎了解得听从内人的安排或引导去了解么?

[语聊]

   我们换一个角度就知道,她是梦中的女人就一定是自己的内人?这个说法是否定的。生吃虫子,特别是活虫子,这不是修炼者的慈悲,所以那个内人一定是假的,要经常阅读经典的原文,增加自己对传统理念的理解,也能够更好的防止外部不良信息对自己的干扰。所以(这是)自己用梦境的方式教育自己,同时也教育我们大家,这也是众人为师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一定要受教,受这种信号的一种教化,我们大家的修炼才能够真正的有长足的进步。


    4、熊老师让陶老师给我一叠折叠在一起很厚的纸,打开来是一张一张连成一长溜没有看到字的厚厚纸张。给了我那么多,感动感激之情激荡瞬间充满整个心间久久不散。 醒。谢谢老师给了我那么多一系列不间断的指点与帮助,生活中无论何时想起熊老师都会胸中感激之情涌动常常泪盈于睫。谢谢老师!对于空白纸张我想可能是说老师给我们讲解的内容是属于启发性的,引导每个人去了悟明白一些道理,所以没有给出固定的像知识类学习的文字。也或者是提醒说自己现在还没有对老师指点的内容了悟明白所以看着是空白的,需要抓紧领悟。很久前我就把老师给我讲解的那么多梦都整理好了,只是还没来得及再三回顾总结。

[语聊]

   “老师给我一叠一张张连成一长遛,没有看到字的很厚的纸”:    纸上无字,这需要修炼者用实践去书写自己美丽的华章。也说的是人人心中都有一本无字真经,只要你坚持向内求取自己的真意,这本真经就会充分的发挥出作用来引领成道。她自己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的梦境,但实际上在说另外一个方面,没有字跟有字的这两个方面的比较。


    5、在一浑浊水流很急的河底摸寻翡翠。找到好几个都嫌太小扔了。摸到一稍微大点粉红雕成蹬腿儿青蛙的翡翠,没看对又扔了。摸着水底在急流中顺水走,碰到很多鱼没抓。一段距离后右手边几个男人忽然快速几个弹跳,踩着水边靠岸停放汽车的车顶蹦到岸上。我抬头看见熊老师正站在右前方的岸上等我。醒,想那水怎么那么混啊,像黄河水似的。接着又睡着了,早晨将要醒时有个声音很突兀的蹦出来说:“腻的成了黄河都拎不清了!”醒。

[语聊]

    水本来是清的,杂质多了,也就变成浑浊了。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杂合的思想多了,世道也就显得有些险恶了。
    翡翠嫌小还不想要: 说明梦者流连于浑水淘宝乐在其中。
    老师正在岸上等我:   老师希望的是人们能够觉悟人生,不要浪费人生大好的觉醒时光,一起走在长生久视的康庄大道上。这是老师的希望。

   “腻的成了黄河都拎不清了”:  后天主观识神的形象比喻就称之为黄河,中国人都是发祥于这个摇篮的,所以中国文化是一个普适(容纳性)的祥和文化,介绍给人类有利于其进化。而修炼者则要从浊中自清出来,将道的清明透彻抓牢,这将有利于道德文明的长久。


    6、我回想起前几天梦里我吃了两个羊肉馅包子,吃完后感觉是有点腻的。那个梦是这样的:超市里我跟一女人买了三个纯羊肉馅包子,给表姐一个(看不清长相似乎是表姐吧)我吃了俩。包子油大我吃了感觉稍微有点腻。我穿豆绿色羊绒大衣清洗配套豆绿色羊绒围巾。表姐说她喜欢这羊绒围巾,我说你喜欢就给你吧。把洗净拧水后还湿着的围巾搭在她脖子上。表姐问我吃了几个包子,不好意思地说吃了俩。心里觉得似乎应该给表姐的要跟给自己的一样多才好。表姐去跟那女人又买了一个包子吃。卖包子女人是内蒙老乡,她分别穿了两套白色羊绒衣裤走过来走过去展示,说这是她曾经拍广告时穿的衣服。我觉得第一套很漂亮,问她在哪买的想买了送给表姐穿,她说这衣服是不卖的。我想加她微信好友,想着不买衣服都是老乡没事唠唠嗑也行啊,有些矜持犹豫了下又没动。醒。我觉得我不该矜持应该跟那个女人做好朋友。羊肉馅包子不知说的是什么。
     自我分析:翡翠是更漂亮些的石头,所以后天意识总结出的看着再漂亮的观点依然不是根源性的道理。个人觉得此梦还说了个行为方向的问题,自己进入河里的目的是去捞翡翠还是去渡河呢?老师在前方岸上等我,自己应该是渡河后跟老师汇合,那渡河时捞翡翠就属于不务正业了。另外如果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又是否一定需要摸着石头过?可不可以直接渡?或者借用其他工具渡?

[语聊]

    这里面就有一个什么非常奇怪的地方,她没有想到跟自己的表姐做一个很好的朋友。(和表姐)吃包子都不公平,她自己吃两个给表姐一个,相反的回过头来她觉得要跟那个女人做好朋友,这个表姐就可以马虎一点,为什么说马虎一点?有两个地方马虎,吃包子马虎一点,围巾还没干就搭在表姐的脖子上。这个表姐也很有意思,问她:你到底吃了几个包子?吃了两个,然后自己就要去买了一个吃。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人的主观和客观之间本身是公平的,而做为我们修炼者,实际上在把自己的内在的一面和自己的想法是分开来考虑的,就认为她是她、我是我,实际上她不知道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那个卖包子的老乡相反真正的是她的“外”,她的“内”就是表姐的这个“内”的一方面没被我们考虑到。表面上是一些平常的琐事,包子是吃的、羊绒大衣是穿的、羊绒衣裤也是穿的,在女性的内心世界里面穿所占据的空间比例是很大的,翡翠也是一种装饰,也是在我们身上做装饰的一种比较珍贵的物品。在浑浊的河水中淘宝、在超市里面吃羊肉包子、包子店老板羊绒的衣裤、表姐少吃一个包子而不好意思,想为表姐买衣服而又愿与包子店的老板来做朋友。实际上修炼还有很多很多的事需要紧急着去做的,不能蹉跎了岁月,闪失了机缘。

   我们有时候闲着没事了,在梦里面都觉得这样闲,为什么呢?因为生活太悠闲了,表面上好像很宽优越,但实际上修炼还有很多很多的事要紧急着去做,不能蹉跎了岁月,闪失了机缘。简单的说这个梦做出来就是希望有人去批评的,这个批评也是这样,有时候受一点批评正好把人的这些思想基础和状态就调整调整,这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珍贵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4-2 01: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4-2 01:44 编辑

六、自己积德行善是让所有障碍化解的唯一出路 --- 感恩自然的问题

    尊敬的熊老师您好!下面两个梦境好像还是前段梦境的继续,恳请您开示,感恩您!

    1、2021.11.16日的梦:坐一辆小轿车到办公室,人不多,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尿是红色感觉还带血块。赶紧出来上那辆小轿车去医院。司机不愿意让我坐他的车,一边开车一边使劲挤我下去,我座位处的车门半开着,后面座位的车门也没有关好。到了医院好多人,看到走廊拐弯处一个门,往门外看是另一个区域,都是病重的人在那里生活还有医生,一家一户,我要走过去看病,门口两个女人关门不允许我过去。(自悟:身体一有状况就往生病上想,不是一个真正的修炼人。)

[语聊]

   “司机不愿意让我坐他的车”:   司机:伺候机遇的信号。伺候机遇,“他”等候着,“他”在那个地方一直守着给你这个机会。不让:给予之间。你想上,他也不让你上,把你往下挤,给予之间实际上是不确定的意思。最终怎么样呢?最终还是到了医院,这说明机缘巧合尚有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个机缘好像不是自己的,但又是自己的,最后还是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好多人,看到走廊拐弯处一个门,往门外看是另一个区域,都是病重的人在那里生活还有医生,一家一户,我要走过去看病,门口两个女人关门不允许我过去”: 她要去病重的区域,说明自己的问题实际上是很深重的,这一点自己清楚了。 司机不让坐也是做坐来了,两个女人不让进,但是也进了医院了,这说明自己的机缘都已经占尽了,优势机缘都已经占尽了,不可能没有解决问题的出路。这就是这个梦境的结论。不可能没有解决问题的出路,关键要看自己怎么想才能让解决问题的道路畅行无阻?德行,自己积德行善是让所有障碍化解的唯一出路。


    2、2021.11.21日的梦:周末在办公室加班,好几个同事都在,听说警察来了,在李建光副所长的办公室。我出去上了一趟厕所,回来后看到一个男警察在拷贝我电脑里的东西,拷不出来,我删了桌面上放着的正在看的庄子,在一个女警察的帮助下顺利的拷贝完。男警察说你的比较简单,除了修炼的文章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不像其它人,电脑里好多生活上的东西。我说我没有问题吧?他说你还真有点问题。警察走了,有人告诉大家他们是来突击检查什么的记不住了,检查了五六个人的电脑。(自悟:我想自己的问题是学习的多,真正在生活中实践的少。)

[语聊]

   警察: 警觉与察查自己的状态,对自己的状态要有所了解,做梦不是闲着没事瞎做一气的,它是自己的潜意识在释放一种信号,一定要把这个信号提前了解清楚。上次语聊她的梦里面有很多一系列的梦境都在暗示着,有某种变化即将到来。但也不是直说,直说那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只能是暗示你要注意这个方面、注意那个方面。我们修炼者无非是要保持这样一个高度的灵动与它配合,要理解她到底想暗示什么呢?

   电脑里面的东西:   指的是生命信息中深藏的一些内容。
   男警察拷贝不出来:  单纯从阳性的角度发觉不了根源上的内容。
   在女警察的帮助下,顺利的拷贝完了: 从阴性的角度更容易发现自己心理中的变化根源。

   你还真有点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没有问题而讳疾忌医而病入膏肓。这个道理是在自然不过的。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有问题,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的思想问题先搞清楚,么我们的存在就顺理成章的向着积极的方向,向着生机的方向自然而然地顺应下去。


七、努力地走向自己的反面而证取大道的存在 --- 朴道的问题

    厚音老师好!11月18早上的梦,请老师解释,谢谢老师。

    1、不见棺材,不掉泪。梦中,眼中有一滴泪出来了,但是掉不下来,好像是还用手擦试了一下也没有掉下来,突然从地下抬出一黑色棺材,眼睛盯着棺材,眼泪不知去向。 后来,到了草庄,熊老师和道友在吃饭,我却躺在熊老师吃饭的饭桌上睡觉,陶老师在饭桌下方坐着小板凳吃饭。请老师解释,谢谢老师。

[语聊]

   “不见棺材不落泪”,这句话是形容一个人的顽固不化、固执己见,不愿顺应自然的存在,而到头来在事实面前又很无奈的承受着与自己愿望相反的结果。只不过(如果这样)这个梦境的点化又太直白了,让人很容易明白了,这不可能的,做为梦境来说肯定不是讲的这个事,它跟你讲另外一件事,所以一定还存在其他的理解。

   眼泪擦拭不下来:   眼泪擦不下来,说明这不是与行为相关的一件事,它想表达的这个眼泪是人普遍的状态。人类在认识领域要进行普遍性的革命了,人类是对自己生存的行为不是没有出路,是有出路的,有出路但认识不到,那怎么办呢?说明这个眼泪是有一个来历的,这个来历就是从这个棺材可以说起。

   “从地下抬出一黑色棺材”:  地下,大众的根源的地方。黑色,肾气,人生命的基础。棺材,人类有一个共同的材富宝藏,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它和开发它,并利用它进化人类。
   “眼泪不知去向”:  现在能与这个宝藏响应的只是人的无奈与悲伤,所以要号召大众都能觉醒起来。 这就是眼泪与棺材之间的一种关系,而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号召大众能够觉醒起来,利用好我们人类所具备的共同宝藏。



    2、后来,到了草庄,熊老师和道友在吃饭,我却躺在熊老师吃饭的饭桌上睡觉,陶老师在饭桌下方坐着小板凳吃饭。

[语聊]

   “熊老师和道友在吃饭”:   大家都在努力的走向自己的反面而证取大道的存在。吃饭,走向反面。

   “饭桌上睡觉”:   这么好的修炼法门不被重视却躺倒在其上呼呼大睡,同样,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和现象,也是普遍性的存在,人生最有价值的事就是觉行大道,不要到了“见棺材”的时候再去被动地响应。用个性的事件来说明共性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潜意识是极其具备有智慧能力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实际上是我们以众人为师的前提之下,来尊重我们自己本身的潜意识对我们的点化,这样我们以后的修炼肯定就方便了很多。

   “陶老师在饭桌下方坐着小板凳吃饭”: 饭桌的下方,说明低下的位置往往有其特殊的收获。小板凳,大椅子,大椅子用来招待客人坐做,“小板凳”其中的含义仍然是处下不争,自有天道的补足。吃饭,天天要进行的一件事,修炼也是如此,不中断地走向自己的反面,康庄大道上自然会有无量光明。


八、没有思想的改变必然没有性命的改变 --- 天境的问题

    请老师帮助分析一个身体体征

    11月30日下午三点左右,我从邮局骑自行车回到家里,刚刚到厨房,突然一股暖流从尾闾部沿着中脉和整背部直线上升到脑部,轰鸣声太大,犹如浪潮一般。我以为是头晕,把眼睛闭上了,突然,看到一位紫色的孩子(一尺多点儿)从下丹田沿着中脉直线上升至上玄宫,热浪不断从尾闾发出向头部汇聚,轰鸣声(如海潮一样)依旧很大,肩部的两个肩井穴像插着两个棍子一样一阵一阵的刺痛, 心跳加速,持续了一分钟左右,就睁开眼睛,症状慢慢消失。半个小时后到公园看阳光明媚,普照万物,感觉比平时倍加亲切和柔和。请老师帮助分析!

[语聊]

   说起来是让我分析一下一个身体的体征,但实际上这里面的奥妙也是大家都需要关注的,同时也需要认清的,同时也需要知道我们的未来应该怎么操作的一个问题。

   “一股暖流从尾闾部沿着中脉和整背部直线上升到脑部,轰鸣声太大,犹如浪潮一般”:   按照中国传统的一些修炼方法来操作的话,其身体中的能量汇聚和流动实际上具备有一致性的这种模式。

   “我以为是头晕,把眼睛闭上了,突然,看到一位紫色的孩子(一尺多点儿)从下丹田沿着中脉直线上升至上玄宫,热浪不断从尾闾发出向头部汇聚,轰鸣声(如海潮一样)依旧很大”:   人的生命背景中还有多层次的生命形态作为其基础在支撑着,“紫色的孩子”就是其中一类。当修炼者的机缘凑巧,或是德行充沛,亦或是功行圆满,就有可能看见其中某些信息的产生、变化及运动的片断。她是伴随能量而还原出人的本来过程的,她也是古人所说的“内人”之类,《黄庭经》中用歌诀的形式赋予她传统的精神,现代修炼者也该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赋予她不朽的构建。

   我们现代的修炼者不一定要到《黄庭经》中间去追究个什么东西出来,但是我们对道德的理解肯定是既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自然的,同时也要为人类的进化去思考的,像这些理解也都是我们不朽的一种构建,这其中的一些结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在修炼的时候有所明白我们真意识的结构到底什么东西的问题。有的人由于前面所说的机缘凑巧,或者德行充沛,或者功行圆满的这些条件的成熟,自然而然在自己的身体变化上就有了一些先行的状态。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道理,我们今天学的原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庄子)是在告诉我们,哪些东西真的,哪些东西是假的。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庄子的这句话与前面那句话,“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修炼者一定要紧紧地记住这句话,非常谨慎的把这句话记住。庄子希望人们能发现他话中所含的客观规律,尽己所能地忘物忘天,将真修实炼进行到底。刚才讲了(庄子)这个话里面的相悖性,就是存在相反的地方,他没有说像我们现在的人讲逻辑那样一是一二是二,他没有进行逻辑的推论,他只是说在他的话里面有自我否定的成分。那么为什么自我否定会存在呢?就是因为我们往往对修炼的还不大了解,我们是一个有形者,对“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还不大了解)。如果要客观一点或者明显一点(说),我们在我们自己有形的身体面又看到了另外一种生命,就是这个紫色的小孩的这个生命,这个有形的生命产生了以后,到底和我们这个有形的身体是个什么关系呢?首先庄子所下的结论就是与无形无状的这个存在并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说与有形有状的这个存在并行运动的话,又应该怎么去处理他,这个才是重要的


   “肩部的两个肩井穴像插着两个棍子一样一阵一阵的刺痛, 心跳加速”:   肩井穴是心脉的通道。人心脉的通道在人的心神运动过程中是要受到切实制约的,否则,主观上的胡思乱想会给人的修炼前途带来不测。这一点也证明了庄子“有治在人”的真实性,所以修炼不能发展人后天知见的累积。你只要修炼,你只要进入到一定状态以后,你只要稍微有点德性,那么人受引导和受制约的这一面就必然的会呈现出来。这一点正好就证明了后面的观点的成立,你需要忘记,你忘记以后,你才能够入于天,“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这是)他(庄子)合理的推论出来结论。

   “到公园看阳光明媚,普照万物,感觉比平时倍加亲切和柔和”,这什么原因造成的?难道真的跟过去的公园里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了吗?实际上还是那个公园,还是那些场景,但是偏偏自己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这什么原因呢?原来我们感受的主角变了,变成她的视角了,当然一切就充满了生机。所以,修炼者不要将自己看的太实,更要从虚的角度树立起永久不变的努力方向。原来我们生命内部还有一种生命,她可以激励我们开发出我们的潜能来,只有她才能够顺利的引导我们走向新的未来。所以说修炼者不要将自己看的太实了,要从虚的角度树立起永久不变的努力方向,更要从虚的角度树立起永久不变的努力方向。

   我们人处在这种修炼进程中的时候,对我们到底应该注意是什么呢?我们自己去翻经典的话,我们肯定觉得这个现象太神奇了,这个现象对于一个修炼者的太难得了(这都是我自己本身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理解前提)。这的确都非常珍贵,也非常容易让人去关注,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呢?其背后的运动规律。如果把这一点撇掉不谈的话,我们单纯去谈什么方法,可以这样说,如果翻翻经典我们可以拿出一大堆内容来在这个地方鼓捣一下。但是那鼓捣对大家自己本身的实践来说,只会害了大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什么呢?是谁当家更美好的问题。我们刚才看到了,她当家以后,她给你看的就是充满了生机,“阳光明媚,普照万物,感觉比平时倍加亲切和柔和”,就是让你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更加热爱这个社会,也更加热爱这个自然了。这好不好呢?肯定是好了,就像一个小孩儿一样,当他充满生机的时候,他看这个世界,他无论如何产生不了任何的反感情绪的。所以谁当家更美好?肯定是她当家更好,肯定不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修出人生的更多体验而又能忘己,这就是真修实炼的正大出路。衷心的祝愿大家能够在自己的修炼人生中,能够按老子和庄子这些前辈们所描画的思想境界一样,能够靠自己真修实炼出自己的正大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1:19 , Processed in 0.0230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