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0|回复: 6

骥路山庄·1· 江湖救急!!! 磨难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2-4-14 22: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7-10 18:49 编辑

    前日收到一小友磬竹信息,思虑再三觉得事情复杂,不敢轻易回复,想请各位帮忙解解。

    先汇报下小友情况方便大家了解缘由。小友是烹茶师,祖传手艺,和现今茶艺相比算是一独特的精艺,所以常有人重金请他。小友和客人相处一直很融洽,自觉每每都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可是城市待久了,世俗话听久了,心起厌烦,躲到终南山脚下骥路山庄里烹茶。

    山庄开在终南山下偏僻之地,游人不多却是山路必经之地,常有进山出山的客人小歇,又有些高雅阔绰之士,所以生意还不错。老板算是经营有道,山庄在行内也颇有名气,再加上山色清朗、晓风月明,小友很是满意。

    这日正在为客人烹茶,坐中谈起中华的日新月异,一位儒雅的客人不由感叹到:“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炉边正在品茶穿白色对襟的中年客人,一听这话慢慢放下手中斗方杯摇摇头说:“经历大的磨难后涅槃重生,虽然值得敬佩,但却不值得尊崇,因为大的磨难都是因为疏忽小的磨难而累积而成,‘治未病’的中医智慧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说的好”,几个人连声称赞,
    “有道理”,
    “磨难基本上都是自己积累的结果”...

    小友也觉得有理,心想:要学会了这大智慧该多好,没有烦恼痛苦,神仙就是这样的吧。

   “如果磨难只是自己小疏忽积累的,那‘天降大任’一说好像也无从说起了”,小友抬眼寻声望去,靠近门口的一位今天刚住下来的新客人不以为然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只站在个人的角度看不清天地,怎么判断磨难来自于哪里呢?”

    大家一下安静了下来,不由自主望了眼中年客人。中年客人轻笑了一下,“这里有个定“位”的问题,个人的大磨难是个人累积的结果,社会或国家的,是社会或者国家累积的结果”。

    “个人的磨难只是个人的,那‘天’有一大任该给哪个磨难呢?”新客人又问了一句。

    儒雅的客人若有所思说:“修炼人是不是比普通人磨难多一些呢?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说?”,想了想又说:“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紧密相联的。”

    “磨难真的是积累起来的吗?自己的“疏忽”能积累什么?自己的“错”能积累什么?它们一样吗?”新客人接话又问。

    中年客人回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我们所说的只能是针对大多数事情遵循的规律;何为“轮回”?当我们逃避问题时,大多数情况这个问题还会再次出现,或者和其他的缘结合,换成另外的样子或者加重出现,比如我们对自己的领导看不惯,换了一个单位可能还是如此;疾病也是如此,重病都是有先兆的,可以预见的,所以中医有“治未病”的说法。”

    “辩证”...立刻有人赞赏起来。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修炼者敢于直面自己,所以要解决的问题肯定要多一些,因为很多人都是在自己编织的“梦境”自我麻痹到死;但大多数磨难都是有先兆的,需要适合时刻保持“清醒”,即“喜、怒、哀、乐”时都能随时觉察内心,或者说清醒地看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变化,当我们被他们所控制,而忘记“观察”变化时,这时就是我们反省的时候。”中年客人笑了笑接着说。

    “说的好”又有人称赞起来。

    “嗯,知道的很多,却不愿意去搞清楚知道的东西”,新客人望了望众人说:“磨难真的是自己积累的吗?”

    中年客人也看了看大家说:“有道无道自己知道,‘顺天(道)者畅,逆天者挡’生活中处处都能验证。”

    “自己能积累起来的难是磨难吗?”,新客人并不满意中年客人的回答。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磨难是我们的朋友,或者说信使,其实不仅仅是磨难,有“心”人处处都是道场,至于叫磨难,或者叫张三、李四,并不重要,学道之人如果执着于形名之争,就没什么意思了”,中年客人端了下茶盅说:“‘自己’有很多层次,就像一棵树有很多层一样,但都同出于一个母体‘道’,就像‘老乡’一样,你到了外地,家乡人就是‘老乡’,你出了国,国人就是‘老乡’,你出了地球,地球人就是‘老乡’。”

   “看来并不了解什么是磨难,也不了解磨难的意义,磨难的作用,更不了解磨难产生。所以也分不清苦难、困难、灾难、劫难……。真不知以何可以说它是这样产生的,而不是那样产生的”,新客人摇摇头叹了一下。

    “能说说您对磨难的看法吗?”对面那位清秀的女士忍不住问了一句。

    “道动是反着的,道要是推动什么的话,应该与人的思维也是反向的,这样推动力可能更大一些。我理解的。”儒雅的客人也跟着说:“这是我对天降大任的理解”。

    新客人直了直腰说:“个人觉得“磨难”里“难”不是肯定重点,重点在“磨”。谁在磨,在磨谁,对应的自然是不同的未来与人生。把“磨难”当成难,是以什么在面对人生?磨还有砺的一面吗?希望以未病而躲去,那还有磨的意思没有呢?”

    女士说:“您提到苦难,困难,灾难,劫难,能解释下它们的区别吗?”

    中年客人点了点头说:“师兄对‘ 磨 ’理解的很透彻,什么是‘难 ’呢?”。

    手机铃声响了,新客人拿起手机向大家点点头表示歉意起身向门口走去。

    “难是磨的过程”,有人回答了刚才的问题。

    “把难磨来没有了”,另一个人用浓厚的四川话跟着说。

    “难是心理感受,是内在观念和外在情境对抗时产生的感受,修炼就是要把这种感受转变,通过觉察,当对抗的观念消失,进入无意识状态,原来让人感觉难得外境,此时就无感了。当人不再对外境产生对抗情绪,无论是判断力、执行力都和以前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于是,外境开始转变。。。个人浅见,见笑”那位女士站起身对大家说:“如果不觉得难,磨也就不是磨了。磨的过程,一般人是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的过程,但修行人还要进一步深入到转变内在的观念,情绪和感受。”

    中年客人望着女士一边点头一边微笑着说:“‘难’也是自寻烦恼,是小我和外境对抗的结果,或者说违‘道’之后,‘道’反的作用力。”。

    “磨魔相应,魔为真种,磨了多少代,积了多少阴德,你我方悟知一星半点”,不知谁发出一声感想。

    一壶茶烹好了,小友起身给大家斟茶,大家端起茶杯尝了一口开始了新话题。

    小友好慕神仙逍遥自在,听客人说过山里的辛苦,又觉山外繁乱纷杂不快活,听了客人讨论,心中更是不知该如何思想,想听听意见。小友的问不好答,思来想去也不知如何回复,又怕说错了,所以肯请大家开导开导。
只是未名 发表于 2022-4-15 14:3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是未名 于 2022-4-15 14:53 编辑

  前两天,去赶集买菜苗,小伙伴给买了一个簸基,把买的5窝10棵苗子放簸基里,有个男的几步远就盯着苗子看,快对过时,他说这是什么苗,我说是:南瓜苗。他突兀的直接对过走了。这人年龄不大,是那种矮粗胖的类型。  这个小小的不到一分钟的“奇遇“,引起回转后五味杂陈的感慨,难 且  瓜  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是未名 发表于 2022-4-15 15: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磨难和难磨觉得这是两个概念。
磨难,是指向人类 国家  民族  家庭 个人 的命运,综合因素比较多,时间跨度长,是被动的不可控的心理和生理历程体验。
难磨,更多的是指修炼者在个体事件上的取舍(观念 决策),这个取舍的分寸实际不好把握。比如一个事要按现实的方法很好解决,作为修炼那肯定要考虑这事的根源,要考虑是否用了机巧,是否合理,是否是河道,是否有必要等等,同时呢,主观和客观,是是非非,非非是是,不只是把控不了,还可能是把持过紧而伤了本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是未名 发表于 2022-4-15 15: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难磨,正是因为初步建立起道德观念的生存模型,才出现的心理纠结和纠缠。
终南山下烹茶论道,名山大川涵养精神,等修得茹茹不动,再回返喧嚣检验一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22-4-20 1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道无形 于 2022-4-20 13:52 编辑

以己为例参与讨论一下。

我最近很想去除自己的自卑情绪。比如看到熊老师讲解的东西大家都能听懂而自己不懂、看到别人自己能解梦自己不能解梦时,时常为自己的笨拙感到自卑;在公众场合介绍自己,听别人自我介绍时头上有很多大咖级标签而自己做介绍时头上啥也没有,在众人面前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而感到自卑;听到别的公司骄傲的宣传自己公司营业额几个亿,自己介绍公司时营业额连人家零头都不如时,就羞于启齿介绍自己很自卑。。。
我特别想消除这种自卑的情绪,一时没能去除感到这件事情很难,但是自己不觉得这事是磨,只是自己一直没能去除自己的虚荣心不能自信的去真实面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有些难。
比如一次竞标我们失败,再次竞标又失败,我感到争取到为这家公司服务的事情很难,但我不觉得这是“磨”,我会从自身上找原因争取下次能够成功,或者自己实在不能为这家公司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那就放弃也没什么。
比如我想改掉自己一些积习很难,有各种事情发生让我看到积习造成的后果,我感到去掉积习很难,但我不觉每件事情是“磨”。
比如这几年发生的疫情,我感觉到生活有些难,但是不觉得这是“劫”。只是这件事需要我们人类去反思自己都做过些什么,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比如自己身体一些毛病怎么也没治好,身体天天都很难受,我感到治疗有些难,那就一次次多做反思尝试和努力,但不觉得是“磨”。
产生“难”的心理未必是因为与外境的对抗,只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与容易相对的感受。
当别人告诉我那叫“磨难”时,我就会想,哦,这就是磨难啊。。。
其实就是一些事情解决起来有些难,感到特别难解决的时候也会哭上一哭,“磨”这个前缀必须要有么?

小时候一段时间家里很穷经常一顿饭只喝一碗很稀的玉米面糊糊,女孩子从小还要做很多家务活觉得很累,经常挨哥哥很多打,就跟他对着打,从没觉得那是苦。长大后跟别人提起自己的经历,别人说你那么苦啊,我才知道那是苦。自从知道那是“苦”的滋味了之后,就给自己增加了委屈的情绪自怜的情绪,之后用了很多很多年才去除掉那种情绪。其实我小时候觉得黄连的滋味才是苦,这种苦是跟糖的甜的对比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22-4-22 13: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道无形 于 2022-4-22 13:52 编辑

我们给各种事情命各种名称赋予各种意义做各种区分,围绕着那些词汇我们做大量解读同时又附加了很多内容,生生不已无穷尽矣。滔滔不绝的解读这些名词似乎显得一些人很有学识很了不起,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机智机巧之心,使自己和很多人始终徘徊在事物的虚表层面,离道越来越远离自性越来越远。
我们需要对这些名词去做那么详尽的分辨与分析么?这样的工作有助于我们悟道找到自己么?
别人说我苦,我就真的认同了那是苦 ,之后难受委屈不平自怨自艾甚至开始怨恨亲人,之后又花费时间去掉那些情绪以及承受由此给自己带来的结果。用了之前的所有时光才终于知道原来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还怎么可能再去怨责他人?所有人事物都是来帮助自己督促自己明白事理的,自己怎么可能不会心存感恩并充满感激之情呢?自己依于他人的存在而存在,自己又怎么可能不会去爱他人呢?我们妄自创造出了很多东西成为了自己发展的障碍,后来我们又必须消除掉那些东西。我们一天天给自己制造着障碍,一天天再与那些障碍做着斗争,哭着告诉自己我好难,有磨难在磨我。那么是谁“磨”的呢?答案显而易见,自己就是那个“磨“了自己的”魔“啊。

记得自己刚接触到玄德曾发到论坛里一个梦”师父让我去除魔”。那是熊老师给我讲解的第三个梦,2019年6月8日厚音老师讲解《西游记》(第78讲),老师给的讲解是:尊重客观意识的存在,不以主观上的经、理、法来判断行止,而是随时接受和观照客观上的真需求,顺其自然的将主观认清,“观注意识”慢慢地就明朗了,“三识共一”的格局下就懂得如何用而无迷了。

在此我想回答一句:老师,我需要除掉的“魔“原来是自己主观意识所积累所产生的各种不合于道性的偏见与妄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上人 发表于 2022-4-23 09: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魔为真种。没有磨难,如何能够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治未病也是从此处着手。

这两种状态在人的生存状态中都能认识经历到。就像上海的疫情,动态清零,刚开始的时候容易做到,上海人民也能安居乐业。后来疫情扩散,老百姓和政府都受难了,那就只能在磨难中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和发展自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1:21 , Processed in 0.0191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