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回复: 3

厚音老师讲解《庄子·外篇》(第13讲)《在宥》(1)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2-6-8 19: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3-16 22:30 编辑

《庄子·外篇·在宥》(1):                                       < 语聊整理,不当处请直言斧正 >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獊囊而乱天下也。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岂直过也而去之邪!乃齐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儛之。吾若是何哉!

    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语聊]

    相对说来文言文的理解有一些难度,我也是第一次读《庄子·外篇》,读的时候就是和《在宥》这一篇的“在宥天下”一样,对天下所有的事都能够把自己置于其中,同时也能够宽容的对待,能够宽容地对待实际上是和老子的思想就联系起来了。老、庄本来是一体的,讲《庄子》如果不把老子扯进来,那么话就有些说不大清楚。老子的思想实际上就是这个“宥”的意思,“在宥”的意思就是包容,也可以说是宽容,总的说来都有一个“容”,就是我们心理上能够把自己置于其中,同时能够包容又能够宽容其存在的话就知道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无论它们怎么存在和变化都要有一个基准、有一个立足点,这就是今天所要讲的基本内容。

    这个立足点要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让自己的身天下能够“安其性命之情”。人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所吸收到的一些知识知见去判断生命,对生命的诉求(对性命基本状态的要求)往往总是不知道,而圣人们(老庄)总是在告诫我们要把客观的一面先放到主要的位置上去思悟,这样就知道我们身体也是客观的。这就是庄子在《在宥》里的“在”的意思,就是你已经在客观中,你本身自在其中,这是客观的一个基本状态。你在其中了,你的主观又不断地在运动,你的主观性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去达到“安其性命之情”呢?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认识,但遗憾的是自古以来,就像庄子说一样,“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人们都忘记了先从自身的角度去认识好世界,去和世界真正的和谐相处。

    庄子首先有个论点“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把人的认识放在大自然中,去宽容地接受大自然对自己的教育,而不是说要处心积虑地去“治”天下的问题。很明显庄子首先把古代所说的“圣人之治”,就是“尧之治天下”,尧肯定是圣人。 “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不安宁、不安然的意思,庄子是反对这一点。接着庄子做了一个比较,“桀之治天下”桀是夏朝的一个暴君,“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桀把人折磨的不成样子,“是不愉也”不愉快的意思。

    “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无之”就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庄子这个论点是符合历史现状的,“圣人”之治也不可能长久,因为违背了德而获得长久的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人无论是喜也好、怒也好都会造成损伤,喜会损伤阳性一面,怒就会损伤阴的一面,阴阳一起损伤就“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人就不能随应世界的变化,往往给自己的生命、性命造成了不能“天人合一”的一种情况。庄子讲的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大的目标,过去人说:寒暑不侵,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达到这个程度说明已经修到来极高的境界。而这个地方是“寒暑之和不成”,就是说小的目标都没达到,更不要说更大的目标了。 “其反伤人之形乎!”肯定会伤及到人的形体的,所以人的身体往往就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的毛病最后就成了一种痛苦,身体就没办法再得到平衡了。

   “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人喜怒无常的时候必然使自己很难安定下来,“思虑不自得”,所想的与客观存在总是不相吻合,也就是人的命运很乖舛一样。“中道不成章”,人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就像很多人修炼一样,往往不得善终,修着修着就半路夭折了,说明作为人类来说没有从内在的角度去求取这个章法或者法度,而是从外在的方法上去求取。 “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意识上不平衡,行为上同样也是不平衡的,“乔诘卓鸷”就是这样一个意思。“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必然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就是“盗跖”,社会极端的偏执,成就了大盗的存在。一个是“曾、史”,好像是人人所标榜的模样或者标兵一样,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社会所应该认识清楚的。

  “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让天下所有的资源、所有的人都去“赏其善者不足”不足以表达对善的肯定。“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让天下人都去反对恶的存在的话,也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 “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夏商周以来“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最后人们都是忘记了自己本身所应该做好的你自己的事,而把注意力放在所谓的外在的标准上了。

   “而且说明邪”,喜欢鲜艳的、光明的。“是淫于色也”,沉溺于色相。“说聪邪,是淫于声也”,沉溺于对声音的所谓的追求。就像现在无论是所谓的艺术还是文学,在描述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是对聪、明这两点非常讲究的,觉得提高了就可以增长人们的辨别能力,但实际上人们往往总是从写出来的小说、演播出来的电视电影中间去学习那些消极的东西,积极的东西却置之不顾。这个社会的好的东西总是不断地层出不穷地出现,坏的人也是在不断地产生,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两种极端“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这两者总是分道扬镳而没有回到中间的核心领域里面来,回到“人”这个核心领域。人为基础,这个基础里面如果提醒人们能“安其性命之情”,而不是去提倡了那些聪明、仁、义、礼、智、信,那么人就可以把注意力收回到对自己性命的个真正的诉求中来,就知道人的生命活着到底需要什么。

   “说仁邪,是乱于德也”,仁义把德搞乱了。“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过去人讲义,就像《水浒传》里面的聚义厅,这个“义”就是说大家都有义气。义气好像不讲所谓的真理,只要能够为朋友就两肋插刀,好像这样就是有义气一样,义气是不是好的呢?它是悖于理的、说不过理的。 “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讲礼仪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一种技巧的表现。“说乐邪,是相于淫也”,提倡人是需要快乐的话,实际上这个快乐里面就包含有毁败这个事物的基本要素。“说圣邪,是相于艺也”,如果标榜圣贤的话,这只不过是一种艺术的感受,不是真正的从本质上对圣人的一种理解。

   “说知邪,是相于疵也”,如果对知见或者智慧过于偏执的话,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你就相当于总有缺陷一样。这什么道理呢?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的益就是能够给你带来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由人的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性造成的。我们的知识多了,我们就可能会离开了我们本性的一种要求。我们自身要注重于我们这个内在的诉求,还是要注重于外在的需要呢?一般来说都是根据外在的需要去掌握所谓的知识或者能力。掌握了以后是不是这个东西就一定是好吗?就像现在科学里面的化学一样,特别是现在的生物化学,它有很好的科学性,它也帮助人类在粮食的生产、种植上带来很多的方便。恰恰这个方便中间带来很多的问题,这个就是称之为“疵”(瑕疵的意思),就是好里面总有坏,所以一定要有这种思想。我们所说的生物化学为什么有坏的一面呢?就是因为人们在对生物工程掌握的非常精致了,然后就开始的不断地改变生物的基因,也就有了很多的转基因的食品和物品。我曾经种了一地的黄豆最后一颗黄豆都没接,为什么?因为是转基因的黄豆,它结荚就是没有黄豆,这就是生物工程所带来的“疵”,这就是“说知邪,是相于疵也”。

  “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以上的“明、聪、仁、义、礼、乐、圣、知”这八个字,称之为“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如果说天下的人们都知道“安其性命”的重要性的话,那么这八个字没有必要呢?它存在也可以,不存在也可以。 “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如果天下的人不打算“安其性命之情”的话,那么这八个字“乃始脔卷獊囊而乱天下也”,它会使人的思想蜷曲而不舒展,永远的找不到生命的核心的需要到底是什么,然后就把天下就搞乱了。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天下人竟然会尊崇它珍惜它。“甚矣”已经达到很极致了。“天下之惑也”,天下已经被它所迷惑了,就像现在的人迷于知识一样,迷于知识有什么坏处呢?看起来没有什么坏处,但是根据庄子的分析,它是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的。 “岂直过也而去之邪”,那是不是能够直接说出它的问题而把它排斥掉呢?这一点肯定是做不到的。“乃齐戒以言之”,相反人们会一起来劝诫你:你要信这些东西啊,你要学习这些东西啊,你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东西啊。“跪坐以进之,鼓歌以儛之。吾若是何哉!”,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人们都是这样去对待“明、聪、仁、义、礼、乐、圣、知”这八个字,我有什么办法呢?

   “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如果有一个君子,他能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去临莅天下,“莫若无为”,如果这样的话,他最好的方法就是无为。 我们明明知道我们的思想里面有一种另外的追求,而现在人们的习惯上的追求却往往就是这样顽固而明朗,很明朗的顽固,那你怎么办法呢?你也不可能排斥它的。“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

   “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这两句话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说的“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就多了两个“于”字。多出的这个“于”是说“将身与天下等而知恬愉”,就是你要知道天下本来是安静而自化的,它能够按自己的模式去运行的。 如果你非要生出人的很多的思想情绪来,就是刚才上面所说“明、聪、仁、义、礼、乐、圣、知”这八个字,如果你非要用这八字来驾驭的话,那人家也无可厚非,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庄子希望人们所达到的目标和老子所希望人们所能够行使的道德都是一样的,把小的身天下与大的天下之天下统一起来看的话,就知道他所说的这个“天下”和人们的“性命之情”实际上是一回事,就是一个大和一个小的关系问题。全息于大小天下则可以真气相通,那么我们的性命就可以不违和,心神也就没有矛盾了。有三个状态在这里没有明言,但意思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人如果要是懂得小天下的大天下能够以真气相通的话,那么性命就不难和谐,性命就不会违和,那么心神(我们的心和我们的神),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心里真正的诉求就不会有矛盾了。

   “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这里说了修炼所必须要注意的一些重要的内容。 “无解其五藏”,不用把它分解开来,把它看成一个整体。过去古人就喜欢这样去分类,就是把“仁、义、礼、智、信”对应于人的“心、肝、脾、肺、肾”这样去分解它,非要把五藏分开来对应于五德,认为这是五德,实际上是不是五德呢?不一定是五德。古人这样就使后人在这个问题上会照着去做,这样就弄错了,并没有促进人们对生命内在的一种关注,相反用外在的言行去束缚或者分解人的五藏(五行)之气了。 “无擢其聪明”,不要有意地去提拔知见,知见到了你跟前了以后,比如你的实践多了,自然而然知见也多了转变成经验。这种经验性的知见已经不同于知见了,不是自己有意地拔苗助长形成的。 所以说“无解五藏”,五行能够顺生不为,始终都是这样,是顺向的去发展它。“无擢聪明”,不用外在的积累去扰乱自己内在的运行。

   “尸居而龙见”,身体非常非常安静,而灵性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渊默而雷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能够使自己于天下相互响应。“神动而天随”,天从其善,人达到了一定境界以后,好像是老天爷总按他的意思去办事一样,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那不是的,而是说他的意识已经与自己的神气相通,与天地也就形成了一体。 “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从容无为”就是民以自化,万物自育。达到了这种境界以后,就像“炊累”,炊烟渺渺,产生的好多物质,好像散发来看不见了,实际上它从细微的物质的角度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熏化这个世界。“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庄子的基本意思是在强调人的一种立足点:要有时间去“安其性命之情”。我们对自己的“性命之情”一定要有所了解,同时要能够使它安定下来,达到“恬愉”两个字就可以使“性命之情”安定下来。“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愉”是愉快、愉悦。希望大家把这两个字记住。这两个字代表了“安其性命之情”的一种基本状态。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6-25 10: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6-25 11:02 编辑

一、人生命之所以能够成立源自于其阴阳的平衡 --- 偏将军的问题:
   
    请熊老师解梦:非常6+6

    1、培训班上一女师傅演示站桩,单腿站立、双手摆出两个数字6的手势。这个是不是像程咬金一样,梦中得仙人传授武功,我是不是可以照样好好练习呢?

[语聊]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一只脚站不长久,跨着大步走不长远,这是老子的本来意思。所以单脚站立这个姿势不是让人去练习站桩的。她在教站桩,她又告诉要单只腿站,那肯定不是让你去站,而是让你去悟。

   “单腿站立”:   人生命之所以能够成立源自于其阴阳的平衡。如果只是重视某一个方面的作用,就像一只脚站在地上一样,那不是真实的人生,而是一种偏执。她在暗示我们不要这样偏执的去对待自己,比方说一只脚代表知识与理念,另一只脚就代表人的灵性与实践的话,两者之间要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使人得以掌握生存的主动性。修炼也是这样,只有修炼的理论知识,没有修没有灵性的实践作为基础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双手摆出两个数字6的手势”:   大拇指和小指伸着其他三个指头弯着,就表达了一个数字六。两只手,代表阴阳。大与小(大拇指和小指)以代表阴阳。这就表明:阴中有阴阳,阳中也有阴阳,两者表达了阴阳属性的相对无穷性,这相当于在看一个太极图。不能绝对的去界定,在平衡的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系统结构一定是具备有道性的。

    手与脚之间也是一对阴阳,需要更加重视的是立足点的平衡问题,也就是刚才的“安其性命之情”这个立足点的问题,立足于“恬愉”安然而愉快,这是一种基本的出发点,这中间一定是平衡的。小时候经常做一个游戏,一只脚站在地上,另一只脚提着,邻里街坊的小朋友之间经常这样比一比,看谁站的更长久,其实都知道一只脚肯定是站不长久的。所以要取得长生久视之道的话,就一定要脚踏实地,而且是阴阳两只脚都一定站立好。

    2、大概上次喝茶喝多了,这次梦中尿急,走进厕所,我站在停车科钟俊和旁边小便,结果又进来人事科、财务科、工程科、档案室的女同事,像男人一样站在我旁边小便。最后厕所内就剩下我一个男的,搞得我很尴尬,而这些女同事却若无其事、谈笑风生。不知道这个代表什么意思?  

[语聊]

  “我站在停车科钟俊和旁边小便”:   “钟俊和”站在旁边是在提醒要“和俊钟”。把“钟俊和”这个名字倒过来就是“和俊中”。美和丑之间有个“中”,男和女之间同样也有一个“中”,中间状态肯定是存在的。暂且不去深入讨论,但是“中”一定是存在的,就像非美非丑一样,到底是丑还是美呢?不知道。如果把白人和黑人放在一块是白的丑还是黑的丑呢?白的有白的美,黑的有黑的美,各有自己的审美的观念的基础,这是没办法的。同样男女之间也有一个“中”,不知道这个“中”在什么地方也就谈不上修炼。为什么谈不上修炼?因为人身体中就有这一对男女,他们偏偏就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存在着,只不过是表现出来的生殖系统可能是男或者是女,但是实际上内在的一面还是有一个综合性的存在,简单说就是我们形体以外还有一个心理上的因素可以走到反面去,这就是“中”的来历。

  “小便”:  尿,料。料,形容务虚的思想准备,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当然谈到这个问题觉得不大好谈,实际上还必须要谈一谈,因为人修炼就要务虚自己的思想,务虚就要有所准备,准备就是你要搞清楚这个“中”,你要知道美和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如果你认为有界限的话,那你就把自己的思想已经放到极端的偏执的角度上去了。我们不能轻视对这个问题的观念上的转变,因为人类社会发祥中只有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人的既有观念都是源自于性别基础的,不能超越性别的约束而寻求真一之道,修道的行为终究是不究竟,是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大家如果觉得不妥可以提出反对意见,欢迎大家互动一下。

   “女同事,像男人一样站在我旁边小便”:   形式相同所料却实质不同,而所料是修炼者需要关切的。我们不知道这个梦境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就是我们所料跟我们自己的习惯性的观念不相吻合,然后就产生了尴尬。

   “而这些女同事却若无其事、谈笑风生”:   女同事,阴性的方面与自己同事于道者,她们是生命的基础,她们无需转变就能轻易适道,人的主观观念却需要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改造才能做到。所以我们今天提出了一个立足点的问题,“安其性命之情”就在于“恬愉”,安然而愉悦。 一说到愉悦,现在人们寻求愉悦的一种方法的都是从外在的角度上去争取的。比方说男女在一起可能有一些内在的愉悦,这是必然的一种效果。但是作为我们修炼者来说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从内在的角度一样能够获得彻底的至道般的愉悦,能够达到极致的愉悦。就像古人所说的修到一定程度以后是“三十六宫皆是春”,这个“春”就是春天给人的美好总是非常好的但是又非常短暂,隔不了几天夏天就快到了肯定不长久,不长久就是形容这个问题还是不得究竟的。而如果是立足于“恬愉”(既安然又愉悦),一定是非常长久的一种存在,到底从什么地方获得呢?这就是我们的立足点的问题---“安于性命之情”。


二、德就是让客观意识来主持生命的发展,而主观意识不断向客观意识学习与靠近并融为一体的过程 --- 成长的问题:

    四月八日的梦

    4月8日梦中来到一个礼堂,大家坐在一排排有靠背的长凳上听讲,忽然发现前排有个小孩也在听,八九岁的模样很是可爱…,看他坐的旁边没人,心里想靠近他就坐过去了!听了一会儿,小孩和我说他要出去方便下让我坐好,于是他出去了!我坐下接着听,忽然发现凳子似乎坏了,登面往下掉,似乎少了一个支撑,于是只好用手托着勉强坐,心想:这个凳没法坐呀,还是回到原坐位去吧,这时发现原位子上被别人坐满了,回不去了,只能坚持…      我试着变换各种姿势以便能坐得稍舒服些未能如愿…!这时走过来一个年轻小伙想要坐在我旁边,我忙说:这凳子坏了。小伙微微一笑答道:"我知道",边说边坐了下去,小伙稳稳地坐在了凳子上,这时我忽然发现这凳面底下原来有一根类似于扛杆的装置,只要屁股稍稍往后坐一点,登子就能坐稳了…!心中一怔:哦…原来如此!于是醒了!悟:任何事都有关窍,看似最平常不过的坐,也有玄妙…!敬请老师和众道友指点!

[语聊]


   “礼堂”:    修炼的登堂入室一定要始于对“道”的不断理解。

   “前排有个小孩也在听,八九岁的模样很是可爱…,看他坐的旁边没人,心里想靠近他就坐过去了”:   佛无大小,在修炼的信息中年龄不是判断觉悟的一种标准。

   “小孩和我说他要出去方便下让我坐好,于是他出去了!我坐下接着听,忽然发现凳子似乎坏了,登面往下掉,似乎少了一个支撑,于是只好用手托着勉强坐”:  小孩,人的神气所化,生命是由她在支撑着而人却不知,还认为是自己主观能力在支撑着自己的生命。

   “心想:这个凳没法坐呀,还是回到原坐位去吧,这时发现原位子上被别人坐满了,回不去了,只能坚持…”:   小孩在时椅子还挺好的,他一走就少了一个支撑,说明他才是人生命的支撑,从认识这个支撑到发挥这个支撑,再到以这个支撑为主来发展和进化当下这个生命,这就是修道的过程。

   “原来的位子上被别人坐了”:   在修道的境地中人的状态是不断在变化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回头路可走,只能一直向前寻找生命的本源,梦中不能悟及此点必与“我执”有关。人在修炼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没有回头路,只能一直要向前,只有向前才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才能够长久下去。

   “走过来一个年轻小伙想要坐在我旁边,我忙说:这凳子坏了。小伙微微一笑答道:"我知道",边说边坐了下去,小伙稳稳地坐在了凳子上”:   一个小屁孩儿不容易引起成年人的注意,换成一个成年人进一步对自己进行点化。

   小伙稳稳地坐在了凳子上:   小伙代表神气。刚才小孩代表神气,现在小伙也代表神气,这些神气都与自己是一体的,但是这些神气能看到主观意识看不见的内在机制,轻而易举地掌握平衡。

   “悟:任何事都有关窍,看似最平常不过的坐,也有玄妙”:   把问题看成是技巧和方法,而看不到小孩和小伙子与自己的真实的关系,这就是主观意识与修道意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修炼不能靠技巧来解决,要靠德来平衡,德就是让客观意识来主持生命的发展,而主观意识不断向客观意识学习与靠近并融为一体的过程。认识上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没有认识上的改变要想在修炼上长足的进步,能够长时间走下去,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我们一定要在思想和观念上有所转变。

    举一个例子,最近有个人告诉我,他的一个亲属因为得了脑肿瘤动了外科手术躺在病床上一直没醒过来,找了各种各样的大师去给这个病人看。当然他也找到我,其中我也给他弄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但他没有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因为在这之前就找了所谓的气功大师去帮着看病,就说这个病人之所以醒不过来就是因为他还年轻,而他的命是童子命不可能活得长久,童子的时候他不结婚的话可能就要夭折,说的非常生龙活现,说什么猪八戒被派下来要把这个病人的生命给收回去。我就做了一些解释,就说你要相信宗教这个说法的话也是一条出路,但是这条出路是一条死路,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给病人判了死刑,他说的意思就是这个人不可能活过来的也不可能醒过来,因为他就是童子命,有人要把他收走那怎么办呢?无论是亲属也好还是病人的父母也好,对这个说法好像深信不疑,同时病急乱投医到处问到处求,像这样会找到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所在,我们的思想立足点没有解决的话,哪怕我们要想在人世间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都不大容易,即使可能有这样一些机缘,而且这个机缘可能比较相吻合,往往也是功亏一篑。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人的思想一旦相互在呼应的时候就形成一种场态,要想再打破它,就像庄子说的,“天下之惑也!岂直过也而去之邪!”,你直接把他问题说出来,要把它剔除掉这也是不可能的。“吾若是何哉!”,我也是没办法的。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的立足点就是要“安于性命之情”,要从自身的内在角度做好自己的事,这才是最重要的。庄子也是这种想法,先把身天下的事做好,然后再去看看大天下。身天下的事做好以后,大天下的事往往总是常常的连绵不绝的与自己的意识同步和吻合。这什么道理呢?因为你想的问题和客观存在的发展总是相通的,我相信这样的修炼比较符合庄子所说的“安其性命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6-25 1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6-25 11:13 编辑

三、 修炼者常驻于阴将有利于潜在智慧的积累,而促进主观后天的合德 --- 大道无形的问题:

    请老师帮忙解析一下,看看都有哪些问题,多谢老师,也多谢诸位道友!

    1、梦里我是个刚会坐会爬的婴儿,呆在一个没盖儿的大塑料箱子里。一只小鸭子、鱼还有其它一些小生物陪着我,箱子里还有很多白色细末子类的东西。我经常往一个盘子里倒水给小鸭子喝。会走后我爬出了箱子去找爸爸妈妈并跟着他们。他们一直忙事情现在准备要请很多人吃饭。忽然想起箱子里的小生物们,我不在没人管它们不知怎样了。赶紧拉着爸妈跟我一起去看。白末子覆盖在箱子最上面,心生愧疚自己怎么就把它们给忘了呢,别是都憋死了吧!趴在箱子上扒拉一顿翻找,白末形成的壳子底下找到已经长大的鸭子还有一条相对于箱子来说的超级大鱼趴在那勉强喘着气,幸好还活着。还找到两条小小鱼,举起小小鱼给爸爸妈妈看:“你们看你们看还有呢!”大鱼忽然扑棱一下子升到空中头上尾下直立起来,张开嘴使劲儿大声呕嘎呕嘎喘气儿,呼吸之气形成一股很粗的可见气流直通天空,大鱼补足吸够了气,忽然一下子变成一个特别高瘦的男人,我仰头看着他脑子里蹦出他的名字是三个字。我说:”对不起啊!“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他说:“周**。。我:“哦!“心想跟我刚脑子里出来的名字一模一样。(梦里是清楚记得这个名字的,醒来就忘记了)他:“每个名字都是有典故的” 。我:“哦。”
   爸妈说饭菜做好了,你赶快去叫人来吃饭,我转身出去叫人。见到人就告诉可以去吃饭了。到了有一墙隔开的隔壁院子,挨着墙有个厕所,进去上了趟厕所,出了厕所忽然就长成了大姑娘。想扒墙头从墙上跳回去,又停下决定还是从前边大门口出去再回那个院子。往院门走时走的太急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飞起来,遇到人我就两手抓着那人的胳膊带着他一起飞起再落下,开心的拉着人家转转跳跳。到了大门口一下子飞起来直向天空,在空中密布的电线之间快速穿过,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忽然整个天空都从上向下射出光来,光中有很多漂浮的细小颗粒,我摸摸它们,之后在光中一直向前向上飞,想看看天到底有没有尽头,如果有,天的尽头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天空忽然开始飘起了雪花,我觉得有点冷了,天也要黑下来,想返回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有些分不清方向。向下落,想找个地方先住一晚,第二天早晨天亮能看清路了再回去。有个女人推着车在大街上扫大街,不远处还有个女人。走上前问她这是哪里啊 ?答:”辽宁。“我:“我想去***(没记住)怎么走啊?”答:”一直向南。“这时旁边女人过来对这个女人说:”我让樱子准备个房间,让她去樱子那住。“醒了。

   自我分析:前边不大懂,为什么鱼没有在水里生活。心中只有自己不能无我才会忘了他人。后边觉得可能是说自己好奇心重,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非得去探究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会产生迷,忘了正事儿。

[语聊]


   “梦里我是个刚会坐会爬的婴儿,呆在一个没盖儿的大塑料箱子里。一只小鸭子、鱼还有其它一些小生物陪着我”:    一个成年人梦回到婴儿的形态。成人谓之智,因为有智力了;婴儿谓之愚,因为他没有意识。所以说有鱼(愚)相伴。

   有鸭子:   “鸭”,鸟与甲。甲,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是从“甲”开始。有鸭子,回到开始不如先了解开始。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一点肯定是很不好做到的,即使梦中变成了婴儿也不是真正的婴儿。所以梦中“想起箱子里的小生物们,心生愧疚自己怎么就把它们给忘了呢,别是都憋死了吧”,这些就不是婴儿该有的思想,而婴儿的无思无虑成年人既定的状态又做不到,所以潜意识变着法子想点明这一点,告诉你尽管梦着自己的是变成了婴儿,但实际你不是一个婴儿,因为你只是形变成婴儿,但是你的思想还是在成年人的状态里面。

  “大鱼升到空中头上尾下直立起来,张开嘴使劲儿喘气,呼吸气流直通天空,鱼吸够了气,忽然变成一个特别高瘦的男人”:  原来鱼是成人变的,再反过来说就是成人也都有点鱼(愚),这个(男)人就是梦者心中既定的成人形态。高瘦的男人:  男人:引导的信号。高瘦:高,功夫(高)。瘦,十足的灵活。只有灵活,才能够长得很瘦又很高。

  “看着他脑子里蹦出他的名字是三个字。我问:“你叫什么名字?”他说:“周**”。跟我刚脑子里出来的名字一模一样。他:“每个名字都是有典故的” 。”:   人的名字总与历史的典故相关联。他想说的是每个人的状态是独立的,从历史长河来看又是整体唯一的。

  “周**”: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正是道的秉性,所以说他是道的一种化身。梦者脑子里面出现的周**的名字,这是在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与道相通的。修炼不要忘记了这个重要的“立足点”。刚才讲了立足点就是“安于性命之情”。“性命之情”就是与道相通这个大的层面。

  “光中有很多漂浮的细小颗粒”:  就是庄子说的“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烧火所产生的烟多细微,“从容无为”就是民以自化,万物自育,达到了这种境界以后,就像“炊累”,炊烟渺渺产生的好多物质,好像散发来看不见了,实际上它从细微的物质的角度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熏化这个世界。

   “自我分析:前边不大懂,为什么鱼没有在水里生活。心中只有自己不能无我才会忘了他人。” , 这好像是悔过迁善,实际不仅仅是这样,还要弄清楚开始,人肯定是从婴儿慢慢长大的,所以说回到开始不如先了解开始。你回到开始,你并没有了解你的开始,所以首先一定要去了解它。

   “爸妈说饭菜做好了,我见人就说吃饭了。隔壁院子上趟厕所,出了厕所就长成大姑娘。走的太急发现自己竟然飞起来,遇到人就两手抓着那人的胳膊飞起再落下”: “爸妈”, 一阴一阳称为道“吃饭了”,了解走向反面的好处。

   “上趟厕所变成了大姑娘”:  人有九窍,凡有所动都能唤醒人的某一些变化。比如说睡觉,睡得很沉的时候,但是如果晚上喝水喝多了,尿会把你憋醒。说明和人就是这样,有九窍,任何一窍只要打开了,内在的循环就不是很丰富的时候。很丰富什么意思呢?就像人有时候身体很好,比如即使被尿憋憋住了或者有上厕的信息,但如果神很足的话,肯定就把身体内部的这些水分通过其他途径给化解了,像这样的情况在修炼者的状态里面比比皆是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原来讲的这个事,讲课讲几个小时从来不喝一口水,当时闫工就觉得很奇怪问:熊老师,你为什么不喝水,你不渴吗?我说:我不渴,因为闫工你在帮助我喝。他说:那怎么可能?我喝是我喝,你喝是你喝。你没有喝,你怎么说我帮你喝了呢?这个道理讲不过去。我说: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当时正在讲道德经,每天都要讲,每天所花的时间内也不少,一般都是两三个小时,往往两三个小时下来我一口水不喝。作为闫工来说,他却一大缸子一大缸子不停地喝。说明一个道理,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交换完全可以成立的,希望大家能够习惯于这一点。

   “飞起来并抓住人同飞”:   人强大以后跃跃欲试已成人性的必然。

   “飞向天空,天空都从上向下射出光来,在光中一直向前向上飞,想看看天到底有没有尽头”:  人的好奇心驱使着修炼者随便使用自己的功能态而不能回归于平常。

   “天空中飘起的雪花,冷了,天也黑下来了,想返回分不清方向,有个女人在扫大街,问她这是哪里?答:辽宁。我说我想去***(没记住)怎么走啊?答:”一直向南。“这时旁边女人说:让她去樱子那住”

  “冷了,天也黑下来了,想返回分不清方向”:   既不知目的,也失了方向,天会又冷又黑,这就是人盲目的活着的真实写照。

  “扫大街的女人”:   大道上的清道夫,他会给人指以归宿。归宿在哪个地方呢?在辽宁。

    “辽宁“:  在大宗师里面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且汝梦为鸟而历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廖天一。”,庄子这段话里面举了两个例子“梦为鸟而历乎天,梦为鱼儿没于渊”,那梦为人呢?梦者梦为小人,慢慢地变成婴儿了,变成小孩儿了。梦为人而迷于红尘,又能够立乎于天际。最后上了个厕所,一下就变成大姑娘了,就飞到天上去了,居然想看到天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其中肯定有一个地方是不适合于客观的,跟客观存在肯定是不相符合的。

    到底什么地方不适合呢?梦者自己分辨得了吗?潜意识之言,人若不识也肯定是在修道上走不到头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就尽量地通过这些梦境反复地去了解我们的潜意识对我们所表达的性命之诉求,安于性命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基本诉求,所以这个潜意识之言:人若不识别的话,肯定是走不到修炼的善果这个目标的。

    人真的需要他人给自己创造一个合适的路吗?不需要,当然不必了,因为相逢一笑道中人。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发现跟那个扫马路的清道夫相逢一笑的话,这其中的一切说不定更加明朗一些,这一切早就有天道的安排,这就是他的背景,就看修炼者是否能够在这个安排中化掉我执同时还理解同一性法则,理解了我们的心就能够从此归于真正的宁静,当下即是“辽宁”,“辽宁”的意思就是这样来的。“辽”通于廖,都是广大无边的意思(“入于廖天一”)。

  “一直向南”:   修炼就一直要常难,这不是心理准备,而是要体会和实践主观与客观这对矛盾常常被主观搅乱后无为而治的妙要。这实际上是一种经验,说简单一点,我们不怕主观坏我们的修炼之事,相反我们要去体会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之间这种矛盾常常在交叉出现的时候,然后我们如果无为而治会出现什么样的一种善果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深刻地加以关注。

   “让她去樱子那住”:   樱子,阴性的一面。修炼者常驻于阴将有利于潜在智慧的积累,而促进主观后天的合德。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做梦的时候是有目的性的,这个目的性就是不言之教,不停地催化人的主观意识来向着道德性的方向慢慢的培养,“以安性命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核心的立足点,希望大家反复地把这个概念记下来。


  2、梦里去应聘工作,心里很没底,琢磨着自己会不会学历有些不够啊,要不要面试时把自己在人大读过MBA的事也说说?结果过来一人直接通知我被聘用了,见都没见也没唠唠就被聘用了我真一头雾水。问他让我干什么啊?答:“统计。” 心想:“怎么不是我的专业做中央空调类的呢?统计都没学过,不懂啊?”一屋子人各有各的工位。齐燕(生活中一女性朋友)走过来拉了一张特别厚重质朴原木的桌子和同样厚重的椅子给我,桌子很大,我觉得能在上面泡茶喝茶,挺好的,椅子背儿最上边还立着两条大粗腿似的圆木桩子。这位置正对着办公室里来回走人的过道,我身边身后挨个排坐着我小团队的男女。但是我连统计报告也不会写可怎么办啊?有点着急醒了。

[语聊]

   “没有面试就聘用了”:
  说明这个工作是人必须要做的,不需要经过面试。

   “统计”:   数据上的集合能够总结出事物的运动规律,修炼上也是这样,人生的大事纪年有时候能够真的勾画出修炼人由不自觉到自觉的一条曲线,就看我们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们朝着自觉的方向努力的话,一开始可能不自觉的需要约束自己、强迫自己,或者有意的克制自己,但到后来就自觉形成一种生活的习惯了,修炼在生活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以后自然而然就有长足的进步了。

   “齐燕”:   她的一个女性朋友“齐”,见贤思齐、齐贤、齐圣,这些都是人生精神修炼的目标“齐燕”,暗指我们做一个人的修炼就要像候鸟一样有规律的寻求真理与辛勤实践。

   “椅子背儿立着两条大木桩子正对着过道”:   古有座右铭,今天就听到梦中说椅子上面带有桩,人依于生机,生机对着道。木桩子”,生机的意思。“过道”,道,那么人依于生机的话,生机也就是对着道,道也就是过道,以众人为师的意思。

   “身边身后挨个排坐着我小团队的男女”:   同事,同事于道者,从众人为师上可以照见自己的未来。


四、“饶他为主我为宾”是修炼成功的基本保障 --- 清荷之美的问题:

    最近做的梦 望老师开示,谢谢老师!

    1、梦中去老家房子的厨房,我堂哥(贾德英)夫妻俩雇了一对年轻夫妻在清理我家猪圈的猪粪(小时候的记忆,猪圈里有粪在上边撒一层土让猪继续排便而多次重复,好长时彻底清理一次然后再沤成肥)。

[语聊]


   “去老家房子的厨房”:   老家房子,遗传本源的信息。厨房,加工食物的地方,生命需要食物就是需要能量来维持,所以需要从系统的角度看待梦中出现信息的整体性,也就是谈到食品就想到种植,种植就需要肥料,肥料就需要养殖,养殖就需要有一定时效,这个时效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有机的扶助。

   “堂哥(贾德英)夫妻俩雇了一对年轻夫妻在清理我家猪圈的猪粪”:“堂哥”: 有血缘关系的信息整体。“贾德英”: 英德贾。贾,借。阴德的积累是要通过借行而积的。潜在的一面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信息在运动,我们借用这些信息的运动积好我们自己本身的阴德,当然自己主观上不一定知道这个问题,不一定要知道这个德是怎么在做的,其过程的具体内容不知这个才称之为阴德。“贾”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涉及真假的问题,贾(假)代表主观方面的一对阴阳,真就是那一对年轻的夫妻。

  “清理猪粪积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庄稼是食品的来源,利用食品的系统整体性来说明修炼之德的循环积累过程,进一步告诉修炼者食品之清与肥料之浊本为一体,需要理解好生命内部不同系统的分工区别,它们是自动的,民以自化的,更是需要修炼者无为的。


   2、梦公司内部的系统软件,老板程瑞省改了登录密码,并告诉我说密码是在原来的密码上加了一个字母“M”,我自己在电脑上操作了一下就关掉了。

[语聊]

   “公司内部的系统软件”:
   生命内部有一个管理中枢,有一个枢纽肯定也有自己的程序和密码的。
  
   “老板程瑞省改了登录密码”:   “老板”:主要的管理者。“程瑞省”: 省,反省,人生常省自明。“瑞”,吉祥如意的意思。“程”,不用害怕修炼心中没数,好像心中对修炼没有底一样,不要害怕这一点,程序或者是规律亦或是过程、征程,只要实践多了,自然而然就熟悉了。当我们不担心我们修炼心中没数的时候,我们的修炼就更加坦然就更加容易放松得下来。

   “改了登录密码”: 术数定根通,密码是进入系统管理的关键信息。

  “并告诉我说密码是在原来的密码上加了一个字母‘M’”:   “原密码:生命的原始路径必由之数。

   “加字母‘M’”:  “M”,me,在英语里属于宾格,暗示“饶他为主我为宾”,这是修炼成功的基本保障。“M”,密的声母,如何密切建立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这在平常就讲过了,要想造化好就要温故而履新。


   3、梦见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不断涌现出大概五六米高的龙头形状的水柱向前移动。我和几个人在岸边,看见此情景就躲进岸边的一间房子里,但龙头经过后房子顶部也受到冲击梦醒。

[语聊]

   “梦见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不断涌现出大概五六米高的龙头形状的水柱向前移动”:
  西属金,东属木,西与东如果直接相连的话,因为它们五行相克,所以没有办法下手,但是很奇怪河流和浪头却可以。河流和浪头都是水,也就是道性,如果用道性将金和木联系到一块自然就很顺畅了,说明道具有一种特性,它绑五行没有什么问题,而主观则无能为力,所以当我们越是无为的时候,我们自己本身经历的可能是非常违背我们常识的这样一种存在。

   “五六米高的龙头形状的水柱”:   人修炼中呈现的道性如同蛟龙一般可以造化出一切的不可能。刚才我们学习庄子《在宥》这篇文章里面也说了“尸居而龙见”,说的就是你身体就像一个偶像一样摆在那个地方总是不动,那你的精神的一面必然会呈现出来,这个精神的一面就是这梦境里面所说的龙一样形状的浪头,它如同蛟龙一般可以造化出一切的不可能。

   “龙头经过后房子顶部也受到冲击”:   人通过修炼所产生的调整的信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变病树为春的不易之能力,它可能超越了我们自己想象的一种力量。我们自己本身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可能我们不太相信,实践了以后,在这种状态里面一次一次反复的应验,说明你的确达到这个程度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人有一定的德性,这样才能够促进事物朝着正确的方向不停地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上人 发表于 2023-5-17 07: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主观性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去达到“安其性命之情”呢?”
“你的主观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去达到“安其性命之情”呢?”
“慢慢积累起来的毛病最后就成了一种痛苦”
“慢慢积累起来的一些毛病最后就造成了终老的时候非常痛苦”
“最后人们都是忘记了自己本身所应该做好的你自己的事”
“最后人们都是忘记了自己本身所应该做好自己的事”
“那么人就可以把注意力收回到对自己性命的个真正的诉求中来”
“那么人就可以把注意力收回到对自己性命的真正诉求中来”
“我们自身要注重于我们这个内在的诉求,”
“我们自身要注重于内在的诉求,”
“就是人如果要是懂得小天下的大天下能够以真气相通的话”
“就是人如果要是懂得小天下和大天下能够以真气相通的话”
“没有认识上的改变要想在修炼上长足的进步”
“没有认识上的改变要想在修炼上有长足的进步”
“说的非常生龙活现”
“说的非常活灵活现”
“在大宗师里面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在《庄子·大宗师》里面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不停地催化人的主观意识来向着道德性的方向慢慢的培养,”
“不停地催化人的主观意识来向着道性的方向慢慢的培养,”
“生命需要食物就是需要能量来维持”
“生命需要食物就是能量来维持”

世界上的事没有小事,我们生命中也有很多事,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能够了解性命之情所需要达到一种境界,就是恬愉。不恬不愉非德也。安静安然愉悦也是我们自己本身所应该理解的一种内在精神状态,把这个核心固定在以安性命之情的努力中,慢慢的积累,不要着急,时间久了,无论是自己的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事业也好,都会围绕这个核心形成良性的互动。我们看世界上的变化也是如此。世界好像总是朝着一些非常不理想的方向运动,事在人为,日本人想把核废水排放到太平洋中,我想全世界有良知的人都会反对这件事。我们自己本身也要有反对的一种意念释放出去,这也是我们自己本身应该做的事情。好像跟我们自己不相干,实际上也是自己的一件事。要促进世界和谐的未来早日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3:38 , Processed in 0.0221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